出自金末元初元好问的《缑山置酒》拼音和注音 x wng lu yng chng , d l tng png jn 。 小提示:"西望洛阳城,大路通平津。"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阳城:春秋时楚国贵族的封邑。古城楼名。山名。 洛阳: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西部。 大路:大路……
出自金末元初元好问的《缑山置酒》
拼音和注音
xī wàng luò yáng chéng , dà lù tōng píng jīn 。
小提示:"西望洛阳城,大路通平津。"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阳城:春秋时楚国贵族的封邑。古城楼名。山名。
洛阳: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西部。
大路:大路dàlù∶大道∶正道,正当途径。亦称“正路”
平津:坦途;大道。古地名。汉时为平津邑,武帝封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即此。后多用为典,亦以泛指丞相等高级官僚。旧时北平今北京﹑天津的并称。
小提示:"西望洛阳城,大路通平津。"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原诗
灵宫肃清晓,细柏含古春。
人言王子乔,鹤驭此上宾。
白云山苍苍,平田木欣欣。
登高览元化,浩荡融心神。
西望洛阳城,大路通平津。
行人细如蚁,扰扰争红尘。
蓬莱风涛深,鬓毛日夜新。
殷勤一杯酒,愧尔云间人。
小提示:元好问的《缑山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