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榆林春望(其二)》拼音和注音 mi fng ji ji y zhng k , hn sh i shng gng gn rn 。 小提示:"每逢佳节榆中哭,寒食哀声更感人。"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榆中:指榆林塞。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
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榆林春望(其二)》
拼音和注音
měi féng jiā jié yú zhōng kū , hán shí āi shēng gèng gǎn rén 。
小提示:"每逢佳节榆中哭,寒食哀声更感人。"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榆中:指榆林塞。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2.吃冷的食物。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
佳节:(名)欢快的节日:中秋~。
每逢:凡是遇到。
感人:(形)使人感动:他的事迹很~。
小提示:"每逢佳节榆中哭,寒食哀声更感人。"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腐肉城南久作尘,忠魂十万委黄巾。
每逢佳节榆中哭,寒食哀声更感人。
小提示:屈大均的《榆林春望(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