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多讽谏,比兴即春秋。”拼音出处和意思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管理员

摘要:

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赠某大司马(其二)》拼音和注音 l so du fng jin , b xng j chn qi 。 小提示:"离骚多讽谏,比兴即春秋。"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离骚:战国时楚国屈原的抒情长诗。作品表达了关心国家命运、要求改革政治的进步理想,倾诉……

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赠某大司马(其二)》

拼音和注音

lí sāo duō fěng jiàn , bǐ xīng jí chūn qiū 。

小提示:"离骚多讽谏,比兴即春秋。"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离骚:战国时楚国屈原的抒情长诗。作品表达了关心国家命运、要求改革政治的进步理想,倾诉了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和忧愁,表现了对保守势力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塑造了诗人自己的忧国忧民、忠贞不渝的艺术形象。作品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穿插大量神话,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讽谏:讽谏fěngjiàn[giveadvancetoone'ssuperior;remonstratewithrulerbycleveranalogy]指下对上,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其改正错误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春秋:(名)①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指人的年岁:~正富(年纪不大,将来的日子很长)。②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相传鲁国的《春秋》曾由孔子修订。后来常用为历史著作的名称。③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22-公元前481),因鲁国《春秋》包括这一段时期而得名。现在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划为春秋时代。

比兴:比,譬喻,以彼物比此物,有象徵的效果。兴,寄托,为触景生情,因事寄兴,有暗示的效果。比、兴为诗经六义中的两类,古代儒者认为这两种手法便于描写和反映现实,并适合于表现社会政治内容。

小提示:"离骚多讽谏,比兴即春秋。"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一代持风雅,宗臣道自优。

离骚多讽谏,比兴即春秋。

空翠浮槎落,微茫淝水流。

后生师典则,不向杜陵求。

小提示:屈大均的《赠某大司马(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