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调煞】那时节和风丽日满东园,花共柳红娇绿软。”拼音出处和意思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管理员

摘要:

出自元代李爱山的《【商调】集贤宾 春日伤别》拼音和注音 【 go png dio sh 】 n sh ji h fng l r mn dng yun , hu gng li hng jio l run 。 小提示:"【高平调煞】那时节和风丽日满东园,花共柳红娇绿软。"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时节:1.季节……

出自元代李爱山的《【商调】集贤宾 春日伤别》

拼音和注音

【 gāo píng diào shā 】 nà shí jié hé fēng lì rì mǎn dōng yuán , huā gòng liǔ hóng jiāo lǜ ruǎn 。

小提示:"【高平调煞】那时节和风丽日满东园,花共柳红娇绿软。"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时节:1.季节、节令。2.节日。3.合时、适时。4.时刻、时候。

高平:隆起而平坦。

那时:说时迟,那时快shuōshíchí,nàshíkuài旧小说用语,指讲说时笔墨唇舌占用时间,而所说的动作却是很快的说时迟,那时快,一棍劈将下来

平调:平调(汉语拼音为píng diào,英语为pingdiao opera),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属于河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平调”也称为“武安平调”、“平调剧”。武安平调是古都邯郸土生土长的本土戏曲,流行于冀晋豫鲁交界的冀南(邯郸、邢台及周边各县,北至石家庄)、晋东南(长治、左权及周边各县)、豫北(安阳)、鲁西北(聊城)一带,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平调的产生,据传始于明末清初,发源于冀南武安一带,由武安艺人可能是以豫北淮调为基调,结合武安民间音乐、舞蹈演变而来。平调的唱腔属梆子腔系板腔体,五声“徴”调式,俗称“平调梆子”。主要演奏:文场、武场。文场:二弦、二胡、笙、琵琶、月琴、梆子、唢呐等;武场:除一般普通打击乐外,还有具有平调特色的大锣、大铙、大镲、战鼓,称“四大扇”。

东园:泛指园圃。园名。在江苏省仪征市东。宋施昌言建。欧阳修作《真州东园记》,蔡襄书,后人称园﹑记﹑书为三绝。官署名。秦汉置。掌管陵墓内器物﹑葬具的制造与供应,属少府。指汉孝宣王皇后陵墓。因位于宣帝陵东,故称。

丽日:(书)(名)明亮的太阳。

和风丽日:谓天气温暖而晴朗。

小提示:"【高平调煞】那时节和风丽日满东园,花共柳红娇绿软。"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李爱山

李爱山,约元仁宗延祐一三一四 —— 一三二O中前后在世。散曲作品《厌纷》中有:“离京邑,出凤城,山林中隐名埋姓,乱纷纷世事不欲听”之句,知作者可能曾因仕途不得意而离京都隐居山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原诗

牡丹亭日长帘半卷,推绣枕听啼鹃。夜雨过梨花褪雪,晓风轻柳絮飘绵。忆
多情万水千山,盼佳期甚日何年。近香奁理妆贴翠钿,尚然有睡红一线。情浓眉
黛里,愁入鬓云边。
【逍遥乐】嘴古都钗头玉燕,面波罗镜里青鸾,画不尽春山宛转。恨惹情牵,
对东风桃李无言。章台路望来不甚远,张京兆那里也不见。香消宝鼎,灯尽银,
炉冷沉烟。
【梧叶儿】粉脸淡蛾眉皱,妆残新月偃,愁压远山偏。火燎袄神庙,花飞金
谷园,春去武陵源,直恁的缘薄分浅。
【金菊香】托香腮不语转凄然,淡注珠唇翠蝉,呆答颏对人羞见面。则被
这鬼病恹缠,断柔肠心事在谁边?
【醋葫芦】胸减酥,脸褪莲。似杨妃病吐荔枝涎,西子愁频麋鹿苑。顿不开
连环金钏,不由人终日恨绵绵。
【浪来里】想当日整玉容,并粉肩。晚妆楼上镜台边,画出对初生月何日圆。
到如今桃花人面,闷恹恹憔悴似去年前。
【高平调煞】那时节和风丽日满东园,花共柳红娇绿软。走飞觥,品竹调
弦。唱道是美满欢娱,似比翼鸟于飞燕。闲情侵翠靥,春意近花钿。今日个宝钗
头擘双鸳,昔何时镜重圆,因此上两道春山翠痕浅。
【尾声】春残连理枝,香冷合欢扇,好姻缘翻做了恶姻缘。还不彻相思债,
叫不应离恨天。知他是甚时相见,两眉峰重画翠婵娟。

小提示:李爱山的《【商调】集贤宾 春日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