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种树 教学设计

管理员

摘要:

《种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种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种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种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种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种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准备:教学展示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悟猴子为什么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教学手段及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只爱吃水果的猴子(出示“猴子”生字卡片)你能把它的名字读准吗?鼓励:真棒,你的轻声读的很准确。我们一起把它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跟着老师一起写,猴子的猴是反犬旁)

  2、大家和它打个招呼吧!这只猴子天天想吃水果,于是他决定——种果树(板书,“种”是本课的生字,是什么偏旁?小朋友们还记得吗?我们在识字3中学过,“禾”字旁的字一般和什么有关系?) 与庄稼有关系。

  3、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猴子种果树,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你能不能找到?你能分别组一个词吗?

  二、初读课文

  1、猴子种了哪些果树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快快地打开书本,认认真真地读一读,听清老师的要求,读准字音,课文读正确。

  2、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真好听,猴子都种了哪些果树?用你们的笔在文中圈一圈。谁来说一说,猴子先种了什么树?(相机板书,猴子先种了梨树,可是它把梨树拔掉了,又种了杏树,接着杏树也拔掉了,改种了桃树,可是桃树还是被拔掉了,又种了樱桃树)

  三、细读课文前三段,指导朗读

  1、我们先去看看它怎么种树的?读第一自然段,你能读准吗?(请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PPT展示浇水图片,这是在干嘛?出示“浇水”生字卡片,这是“浇水”,你打算怎样记住“浇”字呢?同学们说的真好,跟着老师一起写一下吧,(教师板书,学生空中写)你能换个偏旁变成别的字吗?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贴相应的生字,哪位小老师愿意带着大家一起读一遍。老师这边还有一首儿歌填空呢,看看你会不会填。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

  用火_____,用水_____,换上提手___一_____,左边绞丝弯弯_____,丰衣足食很富______。真棒,我们一起拍手来试一试。2、小猴子不仅天天给小树浇水,它还给小树施肥,出示生字卡片“施肥”,仔细观察,你打算怎样施肥写好看一点呢?说的真好,现在请同学们在书上的描红处描一描,再写一写。(进行指导,把写的好的同学在投影仪处展示,让同学说说好在哪里,再让同学们学习优点再写一个)

  3、 小猴子天天浇水施肥,他想干什么呀?等着将来吃梨子。可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梨树是不需要天天浇水施肥的,所以,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现在我们全班读一读,都来当一下急切想吃水果的猴子。

  4、可是一只小乌鸦飞来了,发生什么事情了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第三自然段,划出小乌鸦的话。谁能把小乌鸦的话读一读?出示生字卡片耐心,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词语。解释耐心(不急躁,不厌烦,能把一件事坚持做完)小乌鸦为什么觉得猴子没有这个耐心呢?它说了一个词,教师出示“梨五杏四”,这是一句农谚,出示农谚。小朋友们知道什么是农谚吗?农谚就是农民伯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李五杏四就是一句农谚。

  它告诉我们梨树五年,杏树四年才能结果。小猴子的梨树要五年才能结果,五年到底有多长呢?如果你们现在种梨树,六年级的时候吃的到吗?要等到初中才能吃到,确实挺长的。

  5、小猴子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一起把第三自然段读一遍。于是他就拔掉梨树改种杏树。出示生字卡片拔,带读两遍,怎么拔的,你能模仿一下吗?用什么拔的, 用手。所以是提手旁。杏树桃树樱桃树都有什么样的结局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种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目的观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并把观察到的内容按顺序说清楚,说明白。

  2、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养成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

  3、参透“能者为师”的思想。

  教学重点:学习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

  教学难点:把观察到的说清楚,说明白。

  教学准备

  1、同种树的落叶一小组一片(15片左右)。

  2、学生熟悉的两棵树的教学挂图。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孩子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做个游戏。

  二、情景创设一:找树叶

  1、讲规则

  游戏的名字叫“找树叶”。玩法是:我先发给四人小组的同学一片树叶,请你们仔细观察后,我再收回来放在一起,然后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上来在树叶堆里找我发给你们的那片树叶,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眼睛亮、树叶认得清。找得快的小组为赢。听明白了吗?

  2、发树叶

  3、生观察

  4、生讨论:本小组树叶的特点。

  5、找树叶

  6、生讨论:(找到的小组说)为什么能很快找到?(没找到的小组说)为什么找不到?(一起说)明白了什么?〔引导明白:“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才能认清事物〕

  三、情景创设二:当小老师

  1、出示挂图一“柳树图”。

  2、提问:谁能说说这是什么树?它和别的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准备1分)

  3、抽多生介绍,教师相机点拨“有顺序是观察的基本要领”。

  4、出示挂图二“松树图”。

  5、提问:这又是什么树?谁能仿照刚才那位小朋友的顺序介绍一下这棵树?

  6、抽生介绍,教师相机点拨“对比观察是抓住事物特点的好方法”。

  7、过渡:孩子们认识了这两种树。假如有一群一年级和学前班的小朋友,他们也想了解这两棵树,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那请同桌的同学一位当小老师,一位扮演一年级或学前班的小朋友,来练习一下。

  教师提示:演练的时候要注意“有礼貌、大胆说,认真听”。

  8、同桌练习,抽生汇报。

  9、同学评议(围绕“有礼貌、大胆说、认真听”来说)。

  三、情景创设三:同伴交流

  1、过渡:孩子们!知道得比别人多的就可以当别人的教师;反过来,如果别人比自己知道得多,我们就应该赶紧向他学习,只有这样自己的知识和才干才能增长得快。记住“虚心使人进步”这句话。

  想不想了解更多树的知识?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画。把你知道的有关树的知识介绍给同学。同学有什么问题也可以虚心请教。谁愿意来给大家做个样子?

  2、抽生示范,相机点拨可按“画的什么树→与别的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画它”来介绍。

  3、八人小组自由交流

  四、课外延伸

  如果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树的知识,就找更多的同学去请教。

《种树》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分角色朗读,表演,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表演,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小黑板,挂图

  教学内容:

  学会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

  2、出示挂图,师:你们看,和我们一样爱吃水果的小猴子就自己动手,栽种了一棵果树。那它能吃到水果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猴子种树》。

  3、板书课题:《猴子种树》齐读。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水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听录音范读,学习生字词。

  1、听录音读,让学生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从文中圈出生字,学生自主读几遍。

  3、合作探究,识记生字。

  字卡出示会认的字:猴 施 哇 谚 麻 雀 樱

  字卡出示会写的字:拔 掉 杜 肥 短 将 鸦 梨

  4、师:先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的生字,再和同桌说说自己对生字的发现吧!(同桌互相交流)

  (1)师: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读这些生字?

  (2)小老师领读生字,师相机给予评价。

  (3)识记生字。

  生1:我发现了“拔掉杜肥短将鸦猴施哇谚麻”都是左右结构。

  生2:我发现了“雀梨”是上下结构。

  生3:我发现了“麻”和“雀”、“拔”和“掉”可以组成词语朋友。

  生4:我发现了“杜”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木”+“土”就是杜。

  ……

  (4)下面老师可要看看小朋友学词学句的本领如何了,马上进入用本课的生字做游戏:(小组合作)

  ①第一组“一字组多词”

  ②第二组“词语接长龙”

  ③第三组“猜字谜”

  ④第四组“组词说句子”

  4、观察比较,指导书写。

  (1)让学生在生字当中找出认为最难写的一个字。

  (2)老师一边讲写字要领一边范写难写字。

  ①要求学生按照观察——描红——仿写的顺序认真书写47页“我会写”里面的生字。

  ②老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并提示写字的正确姿势。

  【设计意图:让我是老师了激起学生的自信心,用多种形式把生字词学好写好。】

  三、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1、听老师范读课文,同桌互读,遇到那些作过标记的字还不认识就问同学或老师。

  2、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及评价。

  3、齐读课文,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读文的空间,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猴 施 哇 谚 麻 雀 樱

  拔 掉 杜 肥 短 将 鸦 梨

《种树》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猴、梨、将、谚、樱”,会写“拔、耐、杜、短、将、鸦、梨”七个字及“拔掉、耐心、乌鸦、梨树”等词语,认识寸字旁。

  (2)分角色朗读。弄清楚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有种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书写扩大识字量。

  (2)在朗读中认识猴子的错误。

  3、情感价值观。

  在理解故事中认识猴子的错误,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要坚持到底。

  内容分析:

  《猴子种树》是一篇含有深刻哲理的故事,猴子先种梨树,听信乌鸦的话改种杏树,又因喜鹊的进言改种桃树,最后又听信杜鹃的话,种了樱桃,结果一事无成。教学中要注意理解农谚的意思,读懂猴子的行为是可笑的,愚蠢的,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不能对别人的话语言听计从。

  学生分析:

  学生普遍年龄小,大多7岁多,有的6岁。识字不多,阅读量不够大,知识面窄小,部分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久,需要老师用多种方法不断地激发他们学习的浓郁兴趣。

  为了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我在复习词语的时候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拍手按照节奏读词语。在新授的时候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设计了合理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理解课文,自主合作探究课文。针对小学生喜欢表现的特点,我设计了自编自演童话剧环节。

  老师板书的时候学生做什么呢?我还教育孩子养成跟着老师的板书书空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孩子的手、眼、心、脑都动起来,更有利于掌握文章的主线、汉字的笔顺、词语的识记。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

  1、导入。

  2、学习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指导书写。

  5、作业。

  第二课时:(录相课里上的是第二课时)

  1、导入(复习词语)。

  2、初读课文。

  3、讲授新课。

  4、改编童话剧。

  5、发散提问。

  6、课外作业。

  教学形式可以采用表演式,从中感受到猴子的可笑。

  第二课

  教具准备:见后面附2

  教学过程:

  课前课件

  一、导入(复习课文内容入手,复习词语)。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猴子种树》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12《猴子种树》

  3、齐读课题。

  4、复习词语(先开火车认读,然后拍手齐读)。

  猴子乌鸦麻雀杜鹃梨子杏子桃子樱桃耐心农谚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拔掉将来长短

  5、这课讲了什么故事?请大家快速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抓中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写猴子对别人的话不假思索,一次又一次把快要成活的果树拔掉,结果什么树也没有种成的故事。

  (2)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梨树苗快成活的时候,乌鸦对它说:“梨五杏四”,猴子拔掉了梨树,改种杏树。喜鹊又对猴子说:“杏四桃三”。猴子又拔掉杏树改种桃树,杜鹃说:“桃三樱二。”猴子又拔掉桃树改种樱桃树。最后,猴子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师设问:为什么猴子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三、讲授新课。

  (一)学习1——3自然段。

  1、请大家看1——3自然段,说说猴子首先种了什么树?(板书:梨树)

  出课件:梨子图片

  2、猴子是非常精心地照料梨树苗的,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又浇水,又施肥……)

  3、正当梨树快成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看课件:乌鸦和猴子的朗读动画。

  4、乌鸦飞来了,干什么?说什么?谁来把乌鸦的话读一读?乌鸦这句话该怎么读?同学们看他读得怎么样?(板书:乌鸦)

  乌鸦这段也读得很好,好像一只多嘴的乌鸦在呱呱。

  “猴哥,猴哥”是喊的,要快读,读得好。读出了劝说的语气。

  5、看课件:用“耐心”说话。

  (1)读这个句子。

  (2)想想我们一般在哪些情况下用耐心这个词语,“你有这个耐心吗?”是什么意思?梨树要五年才结果,你等不起的意思。

  (3)设问:在哪些方面可以用耐心这个词语呢?

  写作业需要耐心;事情多而杂的时候,需要耐心;我们学本领的时候需要耐心。如:我们学弹琴的时候,要有耐心才学得好。

  请同学们仿照这句用耐心说话:

  A、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背书、写话、读书,写字,我都一样一样耐心地做完了。

  B、我常常犯错误,老师总是耐心地教育我。

  (4)齐读这一句话。

  6、农谚“梨五杏四”是什么意思?说说看。(梨树要五年才能结果,杏树要四年才能结果。)

  7、猴子听了乌鸦劝告的话,猴子怎么想?怎么做?我们看课本是怎么写的?(对,五年太长,我也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梨树改种杏树。(板书:杏树)

  8、课件:拔掉梨树改种杏树的录相或图片

  9、“猴子一想”可理解为没怎么想。人家说,马上做。

  10、朗读指导:

  “对”读得快,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猴子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应该读出猴子的急噪心情。

  11、1——3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女孩子读猴子,男孩子读乌鸦,老师读叙述部分。

  (二)合作学习4——8自然段。

  老师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出课件:合作学习要求

  合作学习要求:

  1、自读(4-8)自然段。(体会猴子与小鸟的对话)

  2、说话:

  正当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于是,就拔掉________改种____________。

  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一)第4——5自然段。

  1、一个同学按照句式要求说说4、5自然段。

  2、出课件图:桃子猴子与麻雀对话的动画。板书:麻雀杏四桃三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把猴子、杜鹃的话画出来对读。

  二)检查6、7自然段。

  1、按照说话要求汇报6、7自然段。

  2、出课件桃图动画。板书:桃三樱二读议

  3、分角色朗读。

  4、把猴子与杜鹃的话画出来对读。

  三)学习第8自然段。

  1、猴子改种樱桃树,结果怎么样?全班齐读8自然段。(要读出猴子失望的语气)

  2、猴子种梨树、杏树、桃树都成活,为什么种樱桃左等右等不见成活呀?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得不来)

  3、说得好,你从哪儿知道的?(书)老师相机表扬:多读书就是好!

  (三)学习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1、老师小结:因此,猴子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2、课件:左等右等的课件。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一事无成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1)要有耐心,自己看准的事,不要嫌时间长。

  (2)A、有的说喜欢。

  (3)B、有的说不喜欢。

  老师引导他们说出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

  猴子很勤劳,不断种地。

  猴子没有耐心,不断地拔掉树又种上树。

  猴子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它就听什么。

  (4)乌鸦、麻雀、杜鹃,大家怎么看?

  乌鸦、麻雀、杜鹃不应该这样说,应该给猴子以鼓励。

  课件:猴子的想法(三句话)

  A、对,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

  B、对,四年太长了,我也等不及。

  C、对,三年也太长,我还是等不及。

  (5)板书:听信人言没有耐心

  5、齐读课文。

  (五)改编童话剧。

  1、自编自演童话剧,评最佳演员。

  2、一组表演。

  师:老师只可以叫一个小组来表演,你们都当评委,评出最佳演员。

  一个孩子介绍:今天我们自编自演童话剧。XX扮演猴子,XX扮演乌鸦和XX扮演麻雀,XX扮演杜鹃,

  3、评童话剧奖。编得好不好?谁是最佳演员?

  4、发奖。

  奖牌(忽略了发奖)

  (六)发散提问。

  1、师: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猴子种树这样的事吗?

  生:

  A、妈妈说有人做生意,先摆小摊买醋萝卜,后来买服装,再后来又开餐馆。没有耐心,总是不善经营,人家做生意都赚钱发财了,他却没有赚钱,还亏本了。

  B、一个同学学习特长,先学习唱歌,认为唱歌天天吊嗓子,很辛苦;然后改学画画,没学多久,觉得画画也不容易;后来改为打球,觉得打球也很累也不想学了……人家学画画的都参加画展了,学打球的也成了篮球队队员,他什么特长也没有学成。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贪图眼前利益,一心想着省事的人,最终,一无所获。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自己看准的事,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成功。

  做事要有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七)课外作业。

  收集农谚。

  (八)下课。

  下课课件。

  附1:

  板书设计:

  12、猴子种树

  梨树乌鸦

  杏树喜鹊 一事无成 没有耐心

  桃树杜鹃听信人言

  樱桃

  附2:

  一、第二课时的课件准备:

  课件名称:12 猴子种树

  二年级第四册12课

  版本:小学语文S版

  执教:樊群芝

  制作时间:20xx年4月7日星期一

  课件内容以及操作过程:

  课件:首页音乐循环(课前使用)

  课件:自由朗读课文的课件显示

  课件:猴子与乌鸦的动画

  课件:“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

  课件:猴子拔掉梨树改种杏树的动画。

  课件:猴子与麻雀的动画

  课件:猴子与杜鹃的动画

  课件:课本剧表演:演一演

  课件:三种水果图。

  课件:下课

  二、头饰:猴子乌鸦麻雀杜鹃

  三、其他道具:小铲子小桶子

《种树》教学设计5

  内容分析:

  《猴子种树》是一篇含有深刻哲理的故事,猴子先种梨树,听信乌鸦的话改种杏树,又因麻雀的进言改种桃树,最后又听信杜鹃的话,种了樱桃,结果一事无成。教学中要注意理解农谚的意思,读懂猴子的行为是可笑的,愚蠢的,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不能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

  学生分析:

  学生普遍年龄小。识字不多,阅读量不够大,知识面窄小,部分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久,需要老师用多种方法不断地激发他们学习的浓郁兴趣。

  为了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设计了合理的问题,以便在授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理解课文,自主合作探究课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猴、梨、施、将、鸦、哇、谚、拔、麻、雀、樱”,会写“拔、掉、杜、肥、短、将、鸦、梨”八个字及“拔掉、耐心、乌鸦、梨树”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弄清楚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有种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书写扩大识字量。

  (2)在朗读中认识猴子的错误。

  3、情感价值观。

  在理解故事中认识猴子的错误,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要坚持到底。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表演。明白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契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法,在教学中让识字、理解与想象、朗读、互相穿插,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的活力的学习氛围,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

  师:这不,最爱吃水果的小猴子就自己动手,栽种了一棵梨树。[小猴课件]

  [板书课题]师:“猴”是个生字,谁能说说可以怎样记住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文识字,分组学习。

  1.用笔画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组内交流识字情况,教师巡视。

  (注意“拔”右边是由“友”和“`”组成;“杜、鸦、梨”是形声字。)

  3.检查读音情况。

  (1)抽读卡片,指名、开火车认读:

  (2)讨论认准这些字的方法:

  (3)扩充词汇,为生字组词,看谁组得多。

  4.师:现在谁能把课文读下来了?愿意读的起来。(生接龙读课文,其他生认真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

  (二)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分组读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读的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个句子比较难读,多读读。

  3.读读下面的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能等得及吗?

  你不着急吗?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以上句子,体会它们的异同。

  三、巩固识字、写字。

  [课件展示]

  1.整体观察字形:

  形声字“杜、鸦、梨”的分析,与记忆。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拔、将、短、梨、鸦”等字的书写。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见过猴子吗?在你的印象中,猴子是一只怎样的小动物?(生:调皮、聪明、灵活、可爱等)

  2、小朋友,老师今天介绍的这只猴子很爱劳动,却一事无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2《猴子种树》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齐读课题后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最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师梳理后板书:为什么猴子要种树?猴子是怎样种树的?猴子种树的结果怎样?)

  过渡:小朋友真会动脑筋,也真会提问题。不过,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老师先要考考大家,看看这些词语你们认识吗?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轻声读课文后,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

  (1)猴子为什么要种树?(读第一自然段)

  (2)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怎样?(师板书:什么树也没种成)

  (3)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指名读第九自然段、生齐读第九自然段。)

  过渡:为什么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呢?

  三、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1、默读第二、三自然段。

  (1)用——划出乌鸦说的话,用~划出猴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读这些话看从中读懂了什么?师随机板书:(梨五杏四,没有耐心,没有主见,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没坚持到底…)

  2、理解“梨五杏四”“农谚”“耐心”,练习用“耐心”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1)刚才大家说的那么好,能不能把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

  (2)自己试读

  (3)指名读,师指导

  4、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一评。

  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以上段落的:读读、想想、说说、读读。过渡:猴子没有吃到甜美的梨子,后来又怎么做?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自学,合作交流。

  6、出示学习提示:根据刚才学习2--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4~8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四到第八自然段。

  (2)用“——”划出麻雀和杜鹃的说的话,用“~~”划出猴子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

  (3)在组长带领下,说说你们从中读懂了什么?

  (4)在组长带领下,分角色朗读4~8自然段。

  7、小组自学,讨论交流。

  8、各小组汇报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1)指名1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相机板书)

  (2)其他小组评朗读,补充交流想说的话。

  四、感悟寓意,拓展思维。

  1、教师对照板书小结。

  2、读到这儿,你想对这只猴子说些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五、放飞想象,拓展思维。

  师:小猴子接受了经验教训,第二年它又开始种树。乌鸦看见了飞过来劝它。如果你是小猴子,会怎么说?怎么做?

  六、课后找同学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

  七、 板书设计:

  12、猴子种树

  梨树 乌鸦 梨五杏四 拔掉

  杏树 喜鹊 杏四桃三 拔掉 一事无成 没有耐心

  桃树 杜鹃 桃三樱二 拔掉 听信人言

  樱桃 左等右等 没有成活

  课后反思:

  《猴子种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地拔掉快要成活的果树,最终一事无成的事。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教学中能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在教学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先由学生平时熟悉喜欢的猴子引入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让学生对课题质疑,有效增强了学习动机。轻声读课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整篇课文有个整体把握,在教学课文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了解猴子种果树的经过和结果,明白做事如果急于求成,没有主见,到头来什么事都办不成的道理。

  在学习课文的第2至8自然段时,我根据课文三层意思内容相近和叙述形式相似的特点,先扶后放,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在学习第2、3自然段的时候要以扶为主: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并划出乌鸦的话,猴子听了他的话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认真读后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最后分角色朗读猴子与乌鸦的对话。体会猴子为什么没吃到鲜甜的梨子。

  教学课文第4——8自然段,放手让孩子根据合作学习要求学习。老师根据要求检查,指导朗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思维较活跃,一般能积极地进行思考,争取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明理的时候,尊重学生的想法,最终认识到做事不应象猴子一样没有耐心,没有主见,急于求成,否则会一事无成。本文中有三句农谚:“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对这三句农谚的理解学生基本上都能用自己的话来说,用自己的感觉去理解。

  总之,我在教学时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去感悟、去体会,并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让孩子懂得做事要有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白一个道理,贪图眼前利益,一心想着省事的人,最终,一无所获。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自己看准的事,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成功。另外也有几点遗憾: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前提下,可以启发引导,展开讨论,对猴子的评价可以多元化。如果教学中准备充分一些,投入更多的热情与时间,相信效果更好!

《种树》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

  2、掌握“类、固、致、易”等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的意思和用

  法。

  3、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4、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5、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教学重点:

  1、掌握“类、固、致、易”等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的意思和用

  法。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

  2、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3、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4、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第一节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古代诗歌在唐代已达到了顶峰,涌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著名诗人,可以说是璨若群星。唐代除诗歌创作取得辉煌的成就,散文创作上的成就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非常大。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除《师说》的作者韩愈外,还有一位即今天我们所学课文的作者——柳宗元。

  二、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文学上他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并重”,还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并且两人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等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著有《河东先生集》。

  三、解题:

  本文表面上是人物传记,实际上是借郭橐驼种树之事,说明某个道理,究竟是说明什么道理,我们学习全文后便能得知。

  四、讲析1-2段词句:

  1、学生参看注解自主掌握文中词句:

  2、教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五、分析1-2段:

  1、郭橐驼本名是什么?形貌有何特征?同乡人称他什么?

  2、同乡人用他身体缺陷称他,他的态度如何?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表现了郭橐驼身残心不残,豁达、自信的性格。

  3、学生概括该段中心。

  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

  4、为什么这位驼者有如此豁达、自信的性格?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研读第二自然段。指定学生朗读该段,其他同学思考本段中心。

  郭橐驼是个种树的行家、里手

  5、这一段作者是如何表现表现郭橐驼是种树的行家的?

  侧面描写:争相迎取养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正面描写:“挪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对比: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6、人们“争相迎取养”郭橐驼是为了满足自己怎样的需求?这两种需求暗示了什么?

  两种:观赏游玩的[精神]卖果营利的[物质]

  技术的全面

  小结:综上所述,身残的郭橐驼有豁达、自信的性格我们就不难理解。

  第二节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种树郭橐驼传》的一二自然段,通过这两个段

  落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郭橐驼是一个身残心不残,豁达、自信的老者,种树技艺高超全面。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三段中的词句

  二、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合作学习第三段词句

  三、教师释疑

  四、分析第三段:

  1、郭橐驼树种得好,他种树的关键原则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用谦和的语气说明种树的关键“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2、郭橐驼种树的具体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后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是如何评价的?

  具体方法: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态度:既然已……其置也若弃。

  3、他植者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4、本段用什么方法来表现郭橐驼种树技艺的高超?

  对比

  郭橐驼顺应了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采取了正确的做法,收到了“天者全而其性得”的效果;他植者违背了树的本性,遭致“木之性日以离”。

  5、学生概括本段中心:

  郭橐驼谈种树的经验。

  6、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又没没有与“他植者”做法相似的?

  班上不只一个同学的家长都给我打电话,说:“王老师,我的孩子经常接到异性同学的电话,他她可能早恋,我查过了打电话的是同班的某某,麻烦你告诉我对方家长的电话,我要跟对方的家长谈一谈。”家长的做法与“他植者”很相似,都是冠以关心、爱护之名。但实际效果呢,往往适得其反。当然我并不是倡导早恋,但家长的做法不可取,会严重挫伤孩子双方的自尊心,结果学生与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

  五、学生参看注解理解4-5段词句:

  六、分析4-5段:

  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2、那么“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转移话题,将话题转到政事上来。

  3、郭橐驼是怎样评价官吏繁令扰民的?

  先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再铺陈,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

  4、那么“种树”和“官理”有何相似之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种树:勤虑害树官理:繁政扰民

  运用映衬手法告诉我们:做官之人,要像种树那样,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承平之世。

  5、齐读最后一段,说说本文的写作目的?理解设事明理的写法。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作者有感而发,文章最后一句(结语)“传其事以为官戒”,表明了作传的真正意图:借“养人”抨击了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

  七、练习:

  故:因:

  故乡人号之驼因舍其名

  此物故非西产因击沛公于坐

  君安与项伯有故因造玉清宫,伐木取材

  广故说言欲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顾:

  去也不顾

  相如顾召赵御使

  顾吾念之

  三顾臣于草庐中

  不复顾利害

《种树》教学设计7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

  2.掌握“类、固、致、易”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意思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2.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而作,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四)美育渗透点

  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二.学法引导

  1.学生先阅读注释①,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主旨。

  2.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尤其要注意一些文言现象,可以采用讨论方法,合作学习。

  3.学生对照课后题目,通过读课文,初步完成。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多义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3.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

  难点:

  1.“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2.《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深刻的思想意义。

  解决方法:

  1.师生合作研讨,尤其注意学生间的合作,教师做好点拨。

  2.熟读全文,以读来促进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设计

  1.教师补充作者生平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增进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2.教师设置些讨论题,启发学生读书思考。

  3.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与同学商讨研究,做好质疑工作。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同“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也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赋,人民不堪负担,“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那就是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板书)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1)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了解作者生平及文章的主旨

  (2)教师补充。

  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他在哲学上,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有《河东先生集》。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3.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1)学习朗读课文,讨论文章的层次及概括层意。

  ①找出文章中点明题旨的一句话。

  ②简要概括全文每节的主要内容。

  (2)教师点拨,明确:

  ①能顺本之天,而致其性焉尔。

  ②第一段介绍郭橐驼命名由来及籍里。

  第二段介绍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

  第三段由郭橐驼自述种树之法。

  第四段从郭橐驼之口发出治国安民的议论。

  第五段点明写作目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学习给下列字正音。

  病瘘lu 橐驼tuó 孳zī 勖xǜ 缫丝sāo 飧饔sūn

  2.学生自读课文归纳文中的文言知识。

  (1)指出下列加黑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

  ①甚善,名我固当②驼业种树③且硕茂,早实以蕃④其筑欲密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明确]①名,起名,作动词。②业,以……为业,作动词。③实,结果实,作动词。④筑,捣土用的杵,文中用作动词,捣土。⑤爪,用指甲划破,作动词。

  (2)指出下列加黑字的意思。

  ①植木之性②根拳而土易③见长人者好烦其令④字而幼孩⑤故病且怠

  讨论,明确。

  [明确]①性:性质、方法②易:更换③长:治理④字:养育⑤病:穷困

  (3)辨析下列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固:

  1.秦孝公据骰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2.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4.甚善。名我固当。

  顾: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三岁贾汝,莫我肯顾。

  4.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故:

  1.既克,公问其故。

  2.桓侯故使人问之。

  3.君安与项伯有故。

  4.其土欲故。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且:

  1.且壮士不死则已。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一师而问焉。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4.存者且偷生。

  5.故病且怠。

  讨论,交流,明确如下。

  [明确]固①坚固 ②顽固 ③确实 ④本来

  顾①拜访,探望 ②却,反而 ③照顾 ④看

  故①原因,缘故 ②特意 ③旧交情 ④旧,原来

  且①况且 ②尚且 ③将近 ④暂且 ⑤并且

  3.研读课文

  ①阅读1-2节,说说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

  讨论,明确:

  他是一个平凡、朴实、而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②阅读3节,讨论描写郭橐驼这一形象的手法。

  讨论,明确。

  [明确]本节文字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写郭橐驼具有丰富的植树经验。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在于种树“不害其长”,不做“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的事。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与之截然相反。

  ③第4节,将郭橐驼种树之道“移之官理”,仍借橐驼之口,写出做官的道理,那么如何做官呢?

  [明确]做官之人,要像种树那样,要顺应民众生活的要求,不要妨害他们的生长,使他们得以“蕃生”,“安性”。

  4.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①学生通读全文。

  ②讨论写作特点。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明确]文章运用了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仅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这种“史笔”与“文辞”的兼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四)总结扩展

  [总结]这是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寓言式的说理文。文章通过记述郭橐驼的两段话,反映了当时官吏政乱令繁、骚扰百姓、使之不能安生的现实。并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即像郭橐驼种树那样,不妨害它们自然生长;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本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请细加体会。

  [扩展]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①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③,秋来处处割愁肠③。

  若为化作身千亿④,散向峰头望故乡⑤。

  [注释]①与:同。浩初:诗人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长沙)人。上人:和尚的尊称。亲故:亲戚、故人。②畔:边,侧。似:有如。剑芒:剑的顶部尖锐部分。③秋:秋季。割:断。愁肠: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这两句是说,海边的山峰如同锋利的剑芒,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肠。④若:假若。千亿:极言其多。化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便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诗人自然联想到佛经中“化身”的说法,以表明自己的思乡情切。⑤散向:飘向。峰头:山峰的顶端。望:遥望。

  [提示]柳宗元这首诗想象奇异,构思独特。它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更高于普通的思乡诗。柳宗元文采出众,志向远大,然而他所处的时代并没给他施展抱负的广阔空间。不仅如此,诗人因为政治上的失败还抑郁终生。这种悲伤郁闷的情怀在他的诗作中都有所体现。这首诗就写于他两度遭贬,在偏远的柳州任上。诗人紧扣题目中的“看山”,把笔墨直接落在“海畔尖山”上,惟有“尖山”似“剑芒”,才能“割”“愁肠”。作者真是匠心独运,就这样不着痕迹地将所见之景与所念之情联系到了一起。而且一个“秋”字勾勒出了一幅衰草连天,一片荒凉的背景,这种情境下的离人,又怎样不思念故乡呢?可是远离故地,相隔千里,怎能解思乡之苦呢?惟有登高望远。可更为奇特的就在一人登高不足表达心境,若化身千亿,都散向峰头,岂不可以尽情望乡吗?如此神奇的想像不能不令人击节赞叹,当然能想到“化身千亿”和柳宗元精通佛典是分不开的,何况同行的就是一位“上人”。如此“思乡”,真是给人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

  (五)布置作业

  1.本文所讲的种树道理,对今天的环境保护工作有什么启示。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种树》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猴、梨、将、谚、樱”5个生字,会写“拔、耐、杜、短、将、鸦、梨”7个字。认识“寸字旁”。

  2.分角色朗读,表演。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表演。明白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契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

  师:这不,最爱吃水果的小猴子就自己动手,栽种了一棵梨树。

  师:“猴”是个生字,谁能说说可以怎样记住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文识字,分组学习。

  1.用笔画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组内交流识字情况,教师巡视。

  (注意“拔”右边是由“友”和“`”组成;“杜、鸦、梨”是形声字。)

  3.检查读音情况。

  (1)抽读卡片指名,开火车认读:猴、梨、将、谚、樱。

  (2)讨论认准这些字的方法:

  (3)扩充词汇,生为生字组词,看谁组得多。

  4.师:现在谁能把课文读下来了?愿意读的起来。(生接龙读课文,其他生认真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

  (二)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分组读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读的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个句子比较难读,多读读。

  3.读读下面的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能等得及吗?

  你不着急吗?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以上句子,体会它们的异同。

  三、巩固识字、写字。

  1.整体观察字形:

  形声字“杜、鸦、梨”的分析,与记忆。

  2.“寸”字旁——耐。第四笔是“横折钩”,应一笔写出。五、六两个竖笔,右边比左边稍长些。

  3.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拔、将、短、梨、鸦”等字的书写。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种树》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感受橐驼的人物形象

  2、掌握“名”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3、体会本文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4、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2、本文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为了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我们提倡大量种树,你会种树吗?你想到过种树的方法中还蕴涵着更深刻的道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由谈种树,进而阐明深刻道理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不过,和河东狮吼倒没关系)。又官至柳州刺史,并死于柳州,又称“柳柳州”。

  代表作:诗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寓言《三戒》,游记《永州八记》,散文《捕蛇者说》。

  2、上课思路

  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他植者:逆木之本性,勤虑害树

  现实:官吏繁政扰民

  理想:顺民之性以养民

  三、文题解读

  1.题目怎么读?

  2.“传”什么意义?说明了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

  3.橐驼是什么意思?

  4.这篇文章是写骆驼的吗?

  5.郭橐驼是人的名字吗?

  6.这个绰号是褒扬性的,还是侮辱性的?

  7.喊人侮辱性的绰号好吗?作者为什么不喊他这个侮辱性的绰号,是轻视他吗?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8.这是一篇传记性的寓言,作者可以给她起个名字呀,比如叫郭靖,比如叫XXX(用班级里性郭的同学的名字)。

  (体现他社会地位低。鲁迅笔下的阿Q也是这样,没有知道他的名字,也反映他的社会地位低。)

  9.叫“郭瞎子”“郭瘸子”可以吗?

  (驼背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劳累的可能,我们常听说“压弯了背”“累弯了腰”这样的话,从驼背这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辛劳的劳动者形象。)

  10.文章为什么不叫“郭橐驼传”,而要在前面加上“种树”两个字?

  (突出郭橐驼的职业,文章没有写郭橐驼的一生,只是截取他种树这点来写得。)

  四、研习课文

  1.分析第一段

  (1)第一段主要写什么的?

  (郭橐驼,扣了文题中的人物)

  (2)从几个方面写郭橐驼的?

  ①“隆然伏行”:四个字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这么少的文字把一个人物形象刻画的这么鲜明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大家用四个字,多几个也可以,把一个瞎子或者瘸子的形象刻画出来试一试。当然未必要刻画残疾的,刻画下你的同桌也可以。比较一下,我们就能发现作者的厉害了。

  ②“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为号,不雅,但难得的是,驼竟认为起得很恰当,而且放弃了原来的名字,这样自称起来,勾勒出人物豁达性格。

  ③为什么这位驼者有着豁达的个性?(我们可以不忙回答,先看第二段)

  (2)教师强调应掌握的字词:

  病偻:脊背弯曲。

  类:似和……相象

  名我固当:名-------为……起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固--------本来

  因舍其名:于是连词,表示承接。

  2.分析第二段

  (1)为什么这位驼者有着豁达的个性?

  生:……

  师:我个人认为,除了你们所认为的与生俱来的性格外,还和他身手不凡有很大关系,如果你们不反对的话,你们可以不妨仔细看一下,哪里可以显示他的身手不凡?

  A、际遇——争迎取养

  B、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橐驼种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种树卖果,技术很全面。);

  C、高超——不怕“移徒”,

  D、枝繁叶茂、早熟果多

  F、他植者莫能如也

  并且这些内容从正面、侧面两个方面去表现他的技高。如:人(皆争迎取养——侧面);树(正面))

  (2)串讲几个小知识:

  驼业种树(以……为业,意动用法)

  早实以蕃(实:结果,名词活用为动词)(蕃:多)

  【橐驼之技】 指高明的栽培技艺。典出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3.分析第三段

  (1)郭橐驼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什么?(一句话)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板书:顺之天致其性)

  (2)几方面说明种树的窍门?

  a其莳也若子。(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旧,其筑欲密)

  b其弃也若置。(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3)其他的种树人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

  两种种树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哪种做法对、哪种做法错不言自明。本段用对比、映衬,形象地塑造了橐驼的形象。

  (4)教师串讲几个小知识:

  ①解释加点词语:

  凡植木之性(植:种植)(性:方法)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滋长,繁殖)

  其莳也若子(种植,移植)

  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树干)

  ②活用:

  其筑欲密n----v

  非有能硕茂之也adj-------使动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adj------使动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n------v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n-----状语

  ③特殊句式:A、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

  B、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

  至此橐驼的“生平事迹”已讲述完毕,写得不是很详细,且下段已不谈种树,可见本文的真正目的并非为“驼”作传,而是另有深意,那有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一起再看下去。

  4.研读第四、五段

  (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过渡,转移话题,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

  (2)“驼”是如何描述官吏治民的:“旦暮吏来而呼……击木而召之。”“驼”又是如何评价的:“然吾居乡……卒以祸。”“吾小人……病且怠。”

  (3)“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

  种树人有“勤虑害树”的错误,做官者也有“烦令扰民”之过

  (4)文章最后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

  (5)教师串讲几个小知识:

  长人者好烦其令(长:治理)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怜:怜爱。卒:终于)

  勖尔植(勉励)

  早缫而绪(而通“尔”。丝的头绪)

  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使……繁衍)

  故病且怠(穷困)(懈怠)。

  四、总结全文

  (1)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启发写人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写?)

  形丑性善技高理明

  (2)指明学生归纳主题:------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治道

  (3)怎么明理,用了什么方法?(写作特点归纳)

  a、对比与映衬

  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植后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治民与种树相映衬,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

  b、婉约而多讽

  名为传,实际上是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这种以寓言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讽谏,就决定了文章“委婉含蓄”的特点。

  五、同步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以致其性焉尔(本性)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生长)

  凡植木之性(方法)见长人者好烦其令(治理)

  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表因果关系连词,所以)

  其培欲平,其上欲故(形容词,旧,这里指旧的土)

  D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作为)

  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为)

  2、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①名我固当②驼业种树③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⑦爪期肤以验其生枯

  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A①③④⑦/②/⑤⑥⑨/⑧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 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师点评:①③④⑦是n活用为v;②是n活用为意动;⑤⑥⑨是adj活用为使动;⑧是n活用为状语

  3、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B)

  A既然已,勿动勿虑B官命促尔耕

  C早缫而绪D字而幼孩

  4、翻译下列句子

  (1)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像这样,(其中的道理)那么和我所从事的(种树行当)难道也有类似吗?

  (2)吾又何能为哉: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

《种树》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鉴赏文章理趣,探究新颖活泼富有创意的写法;

  教学设计:

  一、理解、鉴赏:

  1、文章最后一段写"吾问养树,得养人术",阅读梳理全文,理解养树和养人之道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由养树之道推出养人之道的?

  (1)第三段借郭橐驼之口,从种树态度和种树方法两方面,详细总结了他技艺高超的原因。种树的总原则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种植方法:"舒"、"平"、"故"、"密",培育方法:"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并拿他植者和郭橐驼进行对比,突出正确的养树之道,也为后文引出养人之道作铺垫:

  郭橐驼——————(对比)——————"他植者"

  总原则:"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木之性日以离"

  种植方法:"舒"、"平"、"故"、"密""拳"、"易"、"过"、"不及"

  培育方法:"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2)第四段还是借郭橐驼之口,把为官者"好烦其令",巧妙和"他植者"构成类比对应:

  他植者——————(类比)——————为官者

  态度:种树马马虎虎不关心老百姓痛痒

  情感:"爱之太殷,忧之太勤":"长人者好烦其令":

  具体做法:"旦视而暮抚""爪其肤""摇其本"。"旦暮吏来而呼""鸣鼓""击木"。

  结果:"木之性日以离"百姓在烦琐政令下"病且怠"

  (3)至此,文章主体内在思想逻辑已不言而明:

  养树术——————(类比)——————养人术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其莳也若子"要爱护老百姓

  "其置也若弃"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2、最后一段点明本文写作目的是什么?阅读赏析,联系当时背景,思考本文用意。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唐代安史之乱后,官府扰民现象严重,百姓疲惫不堪,作为一名正直的知识分子,早年在长安任职的柳宗元,很希望上层统治者能了解社会现状,加以改进。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文章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姓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搔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3、开头模仿一般史传文体例,介绍了传主的什么基本情况?从这两段文字来看,郭橐驼是一位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有意借鉴我国史传文的优秀传统?

  开头介绍了传主的姓名、形貌、籍贯、技艺;从这两段文字来看,郭橐驼是一位平凡普通、乐观豁达、技艺高超的劳动者;作者有意借鉴我国史传文的优秀传统:运用细节来使人物形象丰富生动,比如:"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而为号,并不雅,但显得很亲切。驼竟认为起得很恰当,放弃自己原来的名字,这样自称起来。作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令人猜想在这豁达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自信,这也就增强了阅读的兴趣。作品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使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鲜活起来了。

  二、发现、探究

  1、读写结合

  (1)作者把种树写得非常贴近生活真实而饶有兴味,自然引出为官之道,除了作者的这个本意,我们还可以得出哪些充满理趣的对生活、政治、哲学等类似的思考?写百字短文,小组和全班交流。

  (学生习作)"虽曰爱之,实则害之"。多么耳熟的一句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们

  深谙个中真蒂,用各种辅导班课外班考级奥数等充盈孩子的每分每秒,一旦孩子疾呼"把时间还给我,让我自由成长!"父母是非常惊讶的:都是为了你好,怎么就不理解爹娘呢?"爱之太恩,忧之太勤",失去自我成长空间的小树苗,怎能挺拔成参天大树?所以,请家长们不要再打着"爱"的大旗,剥夺我们自由成长的天性,否则就像作者所言"木之性日以离矣"。

  (2)模仿本文寓言类传记这样新颖活泼的文体和写法,写一篇要寄托一定寓意的小人物传记。

  2、活动设计

  (1)请为高二年级宣传栏开辟一个文学特刊:主题是中国文学小人物画廊,从所学和所读的中国文学作品中,选择5—8位以普通人为主人公的人物,为他们画一幅写意画,并配上百字说明性文字。

  (如庖丁、大铁椎、庞安常、大堰河、芦柴棒、琵琶女、窦娥、翠翠等)

  (2)将课文改编成剧本,可以就文章的讽喻意义,加上一些对当今社会现象的反映。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创作剧本,设计道具,进行演出等。

  3、专题研究

  (1)从文体和写法上看,本文很是新颖活泼,颇有创意,从传记体方面,将本文和必修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作比较阅读,从寓言体方面,将本文和选修课文《庖丁解牛》作比较阅读,探究本文在写法上有何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从传记体方面看,都是传记文格局,即先介绍人物基本情况,再用正写反衬等笔法重点写一两事来突出人物性格和形象;不同的是,本文传主既非王侯将相,也非名人伟人,而只是一位身份低下的小人物,所选事情也是非常普通的种树实践,写得贴近生活而趣味盎然,非常鲜活。这样的选材和立意,使文章既有生活情趣,借凡人小事表达深刻道理,没有说教,很是形象生动传神,又使文章充满理趣。

  从寓言体方面看,本文借种树之道喻官治民之道,同时还用了对比,拿郭橐驼和"他植者"作了两处对比,第一处意在突出郭橐驼种树技艺高超,第二处对比是为了引出后文养人术。《庖丁解牛》借解牛之道喻养生之道,通过对比解牛的不同阶段,良庖族庖和神庖的不同境界,总结一代名"庖"的成功之道,引出养生之道。对比是相对相反之比,而以此喻彼的类比是相同相似之比。在寓言体文章中使用,能使抽象的道理变得鲜活生动,易于让人接受,同时,不管是种树还是解牛,因为作者描述形象贴近生活,使得它们的寓意,能给人更具普遍意义的启示,为千百年来人们作多元解读提供了意蕴丰富的脚本。

  由此可见,本文在内容、写法、文体、立意等方面,都颇为新颖活泼,体现了古文运动"文以明道,陈言务去"的主张,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借鉴,写出新颖活泼有创意的好文章来。

  (2)《庖丁解牛》、《过秦论》、《寡人之于国也》、《六国论》、《阿房宫赋》《种树郭橐驼传》谈论的都是人与社会关系处理上要顺应规律的问题,分小组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儒家和道家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并说一说对自己和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启示。

  儒家:治国的规律是不扰民、要养民爱民。道家:避开矛盾、顺应自然,依天理,不强为。这可以和高考对接,如08年高考作文装石头装沙子装水,考的也是规律问题:做事顺序安排的自然之道;孰轻孰重等。

《种树》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种树的欢快,了解种树对保护环境、美化生活的意义。

  3、喜欢读儿歌,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与音乐、美术教师联系,指导学生课前认识音符和歌谱,画一画小树。

  学生:动手制作生字卡片,观察、了解种树有什么好处。

  师生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次植树活动。

  一、读题激趣,感知大意

  1、读课题,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

  二、自主识字,交流评议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一读,把不明白的词句做上记号。

  2、交流识字情况。学生相互提醒,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教师提醒学生读准“种树”的“种”等字的音。

  3、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三、朗读课文,自主解疑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边读边想:种树会给我们的生活来什么?

  2、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学了这课知道了些什么。

  四、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1、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或背诵,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种树的快乐。

  五、扩展活动

  1、把课文描绘的画面用彩笔画一画,或唱一首种树、护树的歌,或朗诵一首儿歌,或讲一个人们爱护小树的故事。

  2、说说你想为小树做点什么。

《种树》教学设计12

  设计理念

  这一课的设计注重目中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目中有学情,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设计,以学定教。切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个性,倡导在自己的阅读中去体会,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自得;平等对话交流,鼓励发表个人见解,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体现语文课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特点,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方法习惯之中,体现文道关系。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儿歌的兴趣,让学生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体会到种树的快乐,种树的种种好处。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准备

   教师:

  1制作生字卡片、准备教学挂图(简单课件)。

  2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学生认识音符和歌谱;与美术老师联系,画一画树。

  学生:观察树木,了解种树带来的种种好处。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题激趣,感知儿歌大意

   1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看看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二、自主识字,交流评议

   1自由、轻声地朗读儿歌,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练读几遍。

  (2)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试着记住字形。

  (3)勾画生字词,把儿歌中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问号。

  2交流自主识字情况。

  (1)学生相互提醒音难读、形难记的字。

  (2)用生字扩词语,选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学生个别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下一环节解决。例如:绿色音符、绿色歌谱、种下歌声、种下幸福等等。

  三、自读自悟,边读边悟,自主解疑

   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提示: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边读边想。

  音乐常常与快乐相伴,一个个音符,就像一个个快乐的因素,它将构成快乐的歌谱。儿歌中的这两个比喻可谓意味深长,笔者认为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为理解后文种下歌声、种下幸福奠定基础。

  音符是什么?(乐谱中表示音长或音高的符号,这里用来比喻一棵小树。)

  歌谱是用来干什么的

  (歌曲的乐谱、谱子,人们唱歌时用的。这里用来比喻一行小树。)

  2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环境得到美化,生活更加快乐,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读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四、进一步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1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或背诵,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种树的快乐,感受树木的作用。

  五、语言积累活动

  结合课后第二题,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

  六、书写练习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学生提出难写的字、笔画笔顺不清楚的字,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兴字集体书空笔顺;唱、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指导书写。

  2交流展示、展评,激发写好字,主动练字的积极性。

  3写写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句子。

  七、拓展

   1说说你准备为小树做点什么。

  2根据你对儿歌的理解给儿歌配画。

  3试着仿照儿歌的样子当小诗人说一说。

【《种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摆》教学设计

2.地球教学设计

3.咏柳教学设计

4.秋天教学设计

5.林海教学设计

6.《颐和园》教学设计

7.《青蛙》教学设计

8.《信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