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 通过词语的读背,积累词汇。
2. 能读懂成语故事,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 进行口语训练,能讲熟练的普通话,具有一定的购物讲价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重点、难点:
1. 积累语言文字,能读懂成语故事,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教学内容
本节课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二部分内容,达到词汇积累,从故事中受教育的效果。
二.完成读读背背部分
1. 复习旧知识积累:说说这学期学过的四个字的成语。
2. 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词。
3. 指导个别字的音、形记忆。
4. 用各种方法理解词意。
5. 指导个别词造句。
6. 读读背背。
开火车读。
学生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这些词背下来。
7. 巩固练习,检查背诵。
情同( )( ) 不分( )( ) 推心( )( )
( )( )之交 问( )问( ) 亲( )无( )
( )老( )贫 心心( )( ) 天( )比邻
三.完成阅读部分。
1. 快速阅读短文,说说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这是一个成语故事,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以下词语意思。
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攒:积聚,储蓄。
妥当:适当,停当。
焦思苦虑:着急,忧虑。
3. 再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觉得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张三和王二都害怕别人怀疑到自己所做的事,用留言来告诉别人这地方没有埋三百两银、王二没有偷,殊不知正是这些留言泄露了天机,给自己带来烦恼。所以说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4. 联系实际,看看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他们做错的原因在哪里?
5. 谈谈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要做不应该做的事,否则迟早有被发现的一天。另外,不要时时刻刻怀疑自身的安全,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作业
1. 抄写读读背背中的词语。
2. 将成语故事讲给亲人听。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知
1. 开火车背诵上节课学过的词语。
2. 默写其中的八个。
二、 学习新内容
(一) 揭示教学内容及能力训练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完成口语交际部分的训练,这次口语交际内容是购物讲价,要求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用较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购物讲价。
(二) 读题,弄清题目中的提示。
1.齐读题目中的要求。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1)货比三家不吃亏------比货、比价。
a.看质量,问价格,是否物有所值。
b.找另外几家比较价格、质量。
c.确定其中一家(也可以几家)讨价还价,比较满意的价格成交。
(2)活动过程 分两步:
a.按以上方法模拟购物(不购物也行,但过程要去训练。)
b.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曾经的`购物活动。
满意:怎么完成这一过程的。
不满意:为什么没成交。
很差:上当受骗。
(三) 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开展模拟活动。
1.小组内组合,分好角色表演,再互换角色表演,组内评议:要怎样更好地完成这一过程。
2.选13组表演,师生评议。
(四) 谈活动感受,得到启发教育。
正:得到能力锻炼。
反:以前缺乏这方面能力,受过骗。
升华:在购物讲价过程中要文明礼貌,不乱还价,不漫骂卖主,不毁坏商品。
三.小结
今天,我们模拟表演了上街购物讲价的经过,懂得了应当怎样做才能买到较满意的商品,得到能力的锻炼,受到文明礼貌的教育,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四.作业
完成课时作业 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校附近有爬山虎,课前我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观察前我布置了观察提纲:(1)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2)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共同评议学生的一两篇日记(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习作)。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容易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体软件,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过程。
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
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五、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六、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
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七、质疑
八、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查字典填表,扩大词汇量,填空组成语,扩大阅读量。提高查字典的能力和选择字义的能力,培养造句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第 1 课时
教学要求:查字典填表,扩大词汇量,填空组成语,提高查字典的能力和选择字义的能力,培养造句能力
教学过程:
一、查字典填表,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读一读,弄准这些字的意思。
2、学生独立查字典,教师记录所用时间。
3、全班订正:
穷:尽,完。
严寒酷暑:厉害的,高度的。
景色奇异:特别的。
漫山遍野:满,遍。
(说明:字典版本不同,所在页码不同)
二、组词练习。
1、读懂题目要求。
2、鼓励学生多组词语。开展组词比赛。
3、学生独立填写,订正答案。
三、仿照例子,填空组成词。
1、读题审题。
2、试着填写成语,可以交流。
3、师:所写的两个词的意思都是相反或相对的。
全班交流:大惊小怪、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东倒西歪、
天寒地冻、异口同声、欢天喜地、摇头摆尾
七上八下、冰天雪地、转危为安、争先恐后
4、简单讲解词语的意思。
四、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用法,再把句子补充完整。
1、读题审题,读懂例句。
2、师:不但……还……表示递进关系,表示后一个分句的
意思比前一个分句的意思更进了一步。
3、学生试着把表格中的前两个句子补充完整,并订正。
4、让学生独立在表格中写第三个句子。
五、作业:
1、2、3题(自选)
2、 用关联词造句。
第 2 课时
教学要求:扩大阅读量,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读短文,按下面的要求做。
1、先看看文后有怎样的要求,生读题目及要求。
2、学生独立阅读,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短文先写我喜欢天文望远镜,再写天文望远镜是什么样子,最后写天文望远镜的作用并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3、我的天文望远镜是什么样子?我为什么喜欢它?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
4、师:样子结合2自然段说,喜欢的原因结合3——4自然段说。
5、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二、口语交际。
1、准备玩具:选择好一个有特点的.、自己喜欢的玩具。准备好自己要介绍的内容。
2、举办展示会:分组介绍
3、全班介绍:
学生一边说,一边演示:
自己的玩具有什么特点?
按怎样的顺序介绍?
应把使用方法介绍清楚?
要求:可以展开想象,对玩具的设计提出修改建议。
其他学生提出修改建议。
4、评一评演示的是否正确,介绍得是否清楚、明白。演示得语句是否大体通顺。
三、课堂小结:
要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第三、四课时写作、评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
2、认识虫字旁和鸟字旁的字。
3、在朗读、比较中让学生把句子写具体。
4、学习对子。
5、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短文。
6、训练说话、写话。
7、创设情境,在能说会道中表演故事。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
2、学习对子。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照片、图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
教学目标:
1、把字写美观。
2、认识虫字旁和鸟字旁的字。
3、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百花园六》中的语海畅游。
二、我会写。
1、出示带、常、壳、茶四个字,学生认读。
2、说说这四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3、师指导书写。
4、学生练写。
三、认一认,读一读。
1、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并朗读第2题。
2、读完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呢?你会给它们怎样分组呢?
3、齐读词语。
4、认识虫字旁和鸟字旁。
四、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第一、二组句子,让学生自由读。
2、比一比,各组中的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3、齐读这些句子。
五、作业
1、练习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2、收集带虫字旁和鸟字旁的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一类生字和6个二类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其中的好的段落。
2.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体会文中的想象的部分。通过比较和朗读来体会描写的部分。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能从中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学习花儿们顽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想象的句子,感悟其中的情感和童趣。
教具准备:花儿图片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描写花儿的文章《花儿学校》,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画出一类生字。
4.自己读读这些一类生字。
三.学习一类生字。
校:(1)学校:校舍、校风、校园、校庆。(2)校官。
雷:字理识字。(1)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打雷、春雷、雷电。(2)军事上用的爆炸武器:地雷、水雷、鱼雷、布雷、扫雷。雷厉风行、雷霆万钧、雷声大,雨点小。
隆:(1)盛大:隆重。(2)兴盛:兴隆。(3)深厚,程度深:隆冬、隆情厚谊。(4)凸起:隆起。
泻:(1)很快地流:一泻千里。(2)腹泻:泻药、上吐下泻。
潮:(1)潮汐,也指潮水:早潮、海潮。(2)运动发展的起伏形式:思潮。(3)潮湿:潮呼呼、潮气。
疾:(1)疾病:积劳成疾。(2)痛苦:疾苦。(3)痛恨:疾恶如仇。(4)急速,猛烈:疾风、大声疾呼、疾风劲草。
罚:(1)处罚:挨罚、罚赏、赏罚分明、罚金、罚球。
碰:(1)接触:碰杯。(2)碰见,遇见:碰头、碰壁、碰钉子。(3)试探:碰碰机会、碰巧。
鹅:家禽:鹅黄、鹅毛、鹅绒、鹅行鸭步、鹅卵石。
猜:猜测、猜度、猜谜、猜想、猜疑。
四.巩固一类生字。
五.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诵。
2.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想象的句子,感悟其中的情感和童趣。
3.学会积累文中的好句好词,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并解决几个问题:
描写部分:
1、课文中那些自然段属于描写?(1、2、6)写了什么?(写出了花儿在雨中的自由自在。)
2、写了哪两种雨?对比一下,在描写时有什么不同?(如在词语的运用上体现出了阵雨和大雨时天气和花儿不同的.状态,其中也体现出了花儿顽强的精神,雨下得越大,环境越恶劣,他们更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决不低头。)
3、读一读,体会文中的描写。
想象部分:
1、、找一找哪些段落是作者的想象?(剩下的自然段)
2、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讲讲你读懂的句子或段落。
3、可以提出问题。
这几个自然段是以儿童的视角和想象来写花儿的,要理解和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想象的,重点理解以下两个问题:
a.花儿在地下学校里上学,那他们的老师是谁呢?(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象,只要能说出道理就可以,比如:他们的老师可能是大自然,因为他们在自然界里适应环境,可能是土地,因为土地教会他们破土而出。其他的想法也可。)
b.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花儿奋力地向上长,向着太阳的方向长,他们要伸出双臂,拥抱妈妈,他们的妈妈是太阳的光芒,照耀他们成长,他们的妈妈是雨露,滋润着他们。)
三、整体读全文。
四、作业:背诵课文的1、2、6三段,积累语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作业。
二.读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三.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四.想象涂色,想一想: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五.作业: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花儿学校
描写:阵雨——冒,欢天喜地想象:罚站上天
大雨——冲,放假了向妈妈伸出了双臂
词语积累:
学校雷电隆隆倾泻潮湿
疾病惩罚碰撞鹅黄猜想
#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知人论诗法、意象助读法、画面描述法、比较赏读法来把握词境。
2、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意象助读法、比较赏读法 2、体会词作中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印发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背诗导课。
下面我们来一次背词比赛,请放开声音读这首词。(检查背诵情况:齐背1次,抽背1人。)
背完词,有一个人从词里走出来,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愁)
2、读出情感。 [知人论世法]
①师:从词中我们读出一个充满愁绪的李煜,谁能讲讲历史中的李煜?
明确: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他25岁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975年南唐为宋灭之后,39岁的他被俘到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幻示)
②朗读指导,要用慢速、低沉、哀痛的语气来读词。
师:联系作者生平,走近词人理解词意,这叫知人论世法(板书)。我们该用怎样的语速、语气、语调来读这首词呢?
明确:这是深重的亡国之痛,而非轻烟似的闲愁。该用哀痛低沉的语气来读。慢些,再慢些。
③配乐(《二泉映月》读。(荐读1人,齐读1次。)
3、个性化品读,借助经典意象来理解词意。 【意象助读法]
过渡语: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幻示),那么李煜他选择哪些景(板书)向我们传达出他的愁?请选择最有能触动你的一个景,说出它与词人的“愁”如何对上号?(板书→)
明确:西楼、残月、梧桐、深院(板书)。
品读方向:
(1)西楼——表达一种离别之愁。(幻示)
①以下3个诗句均写到“西楼”,你认为西楼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总是和人什么样的情联在一起?
第一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李清照《一剪梅》)
第二句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第三句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许浑《谢停送别》)
明确:第一句是“遥望爱人的伤心地”,第二、三句都是“排遣忧伤的伤心地”。那么李煜的西楼呢,他为什么要上“西楼”?(“遥望故国的伤心地”)。
师补充:以上诗句均含有“西楼”,它已是古人登高抒发悲怀的“楼”,一处伤心地,一处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地,并非“位于西面的楼”。就像我们在《望江南》中的“肠断白蘋洲”, 白蘋洲专指情人离别之地。西楼又会使人联想到飒飒西风、夕阳西下,这些景象都是人产生悲情愁绪。
②如果你是李煜,你会怎样独上西楼?想象李煜登楼时的步履和神情。
(2)残月——表达人事的缺憾 。略
①明月也是惹人愁思之物,请举例说明。(生分说,点到即可)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②这里是残月。换成“月如盘”,行吗?
明确:残月就是他自己,亡了国家,也没有家人团聚,孤零零地呆在那里,心中十分空虚、痛苦。就像那月亮,一个人孤零零地挂在天上。而满月是代表团圆的,不符合这里的意境。
(3)梧桐——隐含家国之悲。详
①梧桐”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从来也是一个表现愁情的物象。齐读(幻示例句)。
第一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
第二句“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陆甫之《清平乐》)
第三句“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
第四句“高楼目尽欲黄昏, 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踏莎行》)
②换成“杨柳”,怎么样?(伤春悲秋,杨柳常与春天有关,有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细叶谁裁出”。用在此处,显然与诗境不吻合。梧桐与悲秋常连在一起,一叶知秋。)
③李煜今晚在清秋之夜,登上西楼,见到的梧桐树该是什么模样?(指生描述)
(4)深院——体现寂寞、孤单之身世。
这该是怎样的庭院?它会建在什么地方?它的围墙有多高?
(5)把自己想成李煜,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四种景物所构成的意境,爱画画的可以简笔勾勒。
①在纸上写和画,荐生在黑板上画。(限字50-100字) [画面描述法]
生:深秋的晚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到后院的小楼上,天空中那钩残月冷冷地散着清辉,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院中梧桐的叶子早就掉尽了,和我一样被锁在这小楼深院里。我想说说话,没有人,想回到从前,又不可能。苦啊--)
师:你的描述再现了诗中情景,表达了层层推进的愁苦。漂亮!是呀,远山似黛,残月如钩,秋虫呢喃。深深庭院里,落叶满地,高大的梧桐树上,摇曳着最后一片颤栗的黄叶,西楼上,那位寂寞憔悴的亡国君王步履蹒跚,神情凝重,东望故园,心中充满着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②齐读上片。
4、用比较赏读法来进入词人的心境 [比较赏读法]
(1)师:齐读下片,比较与上片写愁的最大不同?
明确:上片是借助意象来写愁,下片是直接写愁。
(2)比较下片直接写愁有两句,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更好?并说出理由。
(3)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①离愁本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理解“剪”和“理“呢?
明确:以丝喻愁,新颖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用“剪”和“理”两字来让大家体会“离愁”的特点,那就是多且乱,繁且杂。
②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比较与李煜写愁的异和同。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有了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有了重量。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愁可以游走。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愁多而可视。(幻示)
师:他们的愁是个人壮志难酬之愁,是感叹身世悲凉的哀愁,也有思念丈夫的春愁,或是薄如轻烟,绵绵不绝的闲愁。比起他们来,李煜的愁要浓得多,深得多,重得多……
③那么,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涌动的怎样的离愁别绪呢?他的离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之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三千里山河”,“雕栏玉砌”的怀念;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悔恨;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昔日春光熔融,莺歌燕舞的追忆;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彷徨……(幻示齐读)
(4)赏析“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① “一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别是一番滋味”?换成“亡国之痛在心头”好不好?
明确:不好。他没人可以说。他也不能说,他不敢说。他无话可说。
②如果可以让他说,他会说什么?
明确: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
师:欲哭无泪,欲言又止,大悲无言,当你某一种情绪到达极点时,你会发觉语言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无语也许最好的表达。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这种难以说破、又无法说破的情感正说明了作者愁情之深。
无怪乎明代人沈际飞说道:“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句妙绝。”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 词, 理解生字、 词在文中的意义。
2、了 解文中介绍的有关“24 小时” 的科学知识。
3、品味文章准确、 简洁、 生动的语言特点。
4、感悟本文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当你再次聆听这熟悉的《明日歌》 的时候, 你是否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走进《科学 24 小时》, 让我们一起呼吁: 珍惜时间!
二、 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梳理本文思路。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 文章以浓郁的文学笔调,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为读者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了“24 小时” , 并蕴涵着深厚的人生哲理, 请谈谈你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
2、教师借助导学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读写情况, 并强调重点读音和字形, 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奏鸣 晨曦 妩媚 屏息聆听 普照寰宇 谆谆诱导 斤斤计较
3、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
三、 品味语言, 感悟哲理。
1、本文介绍了哪些“科学 24 小时” 的相关知识?
(1)学生自己思考, 再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简要介绍有关 24 小时的科学知识。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 师生适当补充。 (明确: 介绍了科学 24 小时的成因、 特点及规律等相关知识; 蕴涵着珍爱自己的和他人的“24 小时”, 以各自的最佳方案, 最合理而有效的去使用, 一分一秒也不要间断的人生哲理。)
2、本文语言生动形象, 简洁准确。 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语句, 说出喜欢的理由, 并做简要分析。 可能。
(1) 宇宙间, 似乎一直就在奏鸣着永远不会终了 却又听不见的奇妙乐曲。(此句中的“一直”、“永远不会终了 ”、“却又听不见”, 准确表达运动、 时间的特点及其永恒美、 迷离美。)
(2)“24 小时”, 不大, 也不小。 因为人民都把太阳正射的时刻作为登第正午 12 时,所以地面上的经度每隔 15 度, 时间就差一小时; 平行于赤道的一整圈地面上, 经度总共差 360 度, 同一时刻的时间便正好相差 24 小时(本句用地域概念“当地” 和一系列数字和副词“正好”, 准确的介绍了 24 小时的相关知识。)。
(3) ……它用那强烈而轻快的旋律, 伴和着所有星星自转与相互绕行的.优美舞步…… (本句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宇宙运动” 这一哲学概念形象的比拟为“奇妙乐曲”, 伴和着“优美的舞步”, 把本来深奥的概念变得形象、 易懂。)
(4) ……它将驮着你飞翔 4 万公里……不停的绕着太阳兜圈。( “驮”、“兜圈” 等优美词语不仅将地球人格化, 而且简洁、 生动、 形象、 富有表现力。)
(5) 第六自然段, 大量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写日出用“妩媚”, 写日落用“迷人”,写天气用“万里无云”、“风平浪静” ……简洁形象, 文采斐然。 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下列的形式来完成:“我喜欢--------, 因为它运用了--------的修辞,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教师小结: 拟人化手法、 优美词语的运用及描绘性的语言, 使文章既通俗易懂, 又妙趣横生。 注意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习这种方法。
四、 拓展运用。
读完本文, 你对时间一定有了 全新的认识, 在你的心中, 时间是什么? 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 请你列举历史上珍惜时间的故事, 并结合本文, 谈谈你所受到的人生启示。(学生积极发言)
师: 在我们的心中, 时间有着无数个鲜活的形象, 不论它是什么, 只要你能做到“不叫一日闲过”, 时间便掌握在你的手中。
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 整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警句、 谚语, 诗文。
板书设计:
科学 24 小时
主要内容 24 小时的由来 规律 特点
写作特点 拟人化手法 词语优美
语言通俗易懂 妙趣横生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掌握“远航、喇叭、浩浩荡荡”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江南水乡的有关资料。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江南水乡的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进《芦叶船》。(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在小组内分段读课文,互相听读,正音。
2、出示生字卡片,多种形式认读、识记,重点指导“喇、窄、荡”等易错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2、小组探究。
3、班内交流。
4、小结:小小的芦叶船给儿时的“我”带来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漂向哪里?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同桌互评。
2.默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1)水乡环境美。
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江南水乡的景色,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你就是江边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作者所描述的水乡这个地方为什么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谁知道其中的奥秘?
出示句子: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怎样才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形象。
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道、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
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指导朗读,读出水乡的美。
(2)芦叶船美。
小小的芦叶在孩子们手里有了灵性,变成了大篷船、小舢板、三桅帆……引导学生想象芦叶船的样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
(3)玩芦叶船有趣。
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多么富有童真童趣。
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开走了,真令人惊叹。指导学生抓住描写我和表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
三、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小小的芦叶船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芦叶船载着孩子们的希望和梦想去远航了,它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五、布置作业。
1、把文中优美的语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2、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出示课文插图,老师这儿也有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看吗?你看到了什么?(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情景)。春天来了,周围的'事物都有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柳树醒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读,掌握字词
1、放音乐,教师配乐朗读儿歌,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初步了解春天到了柳树的变化。)
2、学生模仿老师借助拼音自读儿歌。边读边标出生字、生词。
3、自读情况反馈。
4、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偏旁识字:枝,梳,梢
形近字比较:耍一要(耍字比要字少一笔)
多媒体课件辅助:雷,澡(打雷下雨,洗澡用水)
熟字加偏旁:醒,软(酉+星=醒车+欠=软)
(2)同桌互相读生字。强调“醒”是后鼻音,“澡”读平舌音,“枝,树,梢,耍”读翘舌音。
(3)小组比赛认读生字(枝、梳、梢、耍、醒、雷、软、澡)
(4)读词卡(教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打雷雷雨树枝树梢
软和梳洗玩耍苏醒
5、教师重点领读儿歌,学生自由选读儿歌中的小节。
三、细读,理解课文
学第一节
(1)自由读,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柳树醒了?用笔画出来。
(2)同桌读,想象春雷会跟柳树说什么话呢?
(3)小组读,交流柳树醒了说明了什么?
(4)比赛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
(5)看图背诵,感悟文意:(1)自由背(2)加动作背(3)配乐背(4)同桌互背
学第二节
(1)自由轻声读,说一说谁给柳树洗澡了?
(2)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想一想柳枝为什么软了?
(3)看录像春景图,学生在活动情景中感受柳枝变得更美了。
(4)美美地读一读,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
(5)看图背诵,感悟文意:(1)自由背(2)加动作背(3)配乐背(4)同桌互背
五、拓展,巩固练习
1、猜字游戏。(以学生自己把生字编成谜语互相猜为主)
2、认生字练习:全体学生把自备的生字卡片摆放好,老师大屏幕上的字,学生从字卡里找字并举起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字词
1、读上节课学过的字:雷、澡、软、梢、梳、醒、耍、枝
2、开火车形式读词:打雷 雷雨 树枝 树梢 软和 梳洗 玩耍 苏醒
二、师生共同总结第一、二节的学法。
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②可以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的方式学习)。
三、运用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3—5小节)
1.自由读,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你最感兴趣的问题。
2.各小组长汇报,师生共同提炼课文重点解决的问题。
(1)柳梢为什么绿了?
(2)春燕跟柳树捉迷藏,小柳絮怎么飞了?
(3)柳树是怎样跟小朋友玩耍的?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学生汇报“柳梢为什么绿了?”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从“春风给柳树梳头”这一句体会,春风轻柔的为柳枝涂上绿色,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读第三节。
(2)学生汇报“柳絮怎么飞了?”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掌握柳絮特点,可以用实物演示,学生观察,品读体会第四节。
(3)学生汇报,“小朋友们是怎样跟柳树玩耍的?”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小朋友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多读几遍最后小节,在读中加深体会。
三、比赛,背诵课文
1、自由练背。
2、小组内比赛背。
3、小组代表比赛背,评选背书大王,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四、课外拓展
1.夸夸柳树的5个好朋友。
2.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3.实践活动:仿照课文编诗句,说一说。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的字形和在田字格的位置。
2.教师示范写,边写边提醒注意的笔画。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展示评价。
六、小结:春天的景色五彩缤纷,春天的声音变化无穷。只要我们去留心观察,到处都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板书设计
1柳树醒了
春雷───说话───柳树──醒了
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教案[精选]08-15
语文教案(经典)09-04
语文教案【经典】09-04
语文教案[经典]08-27
[精选]语文教案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