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_182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语文教案 182

管理员

摘要:

语文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教学资源和手段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语文教案 篇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小鹿的玫瑰为什么没白栽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懂得小鹿的玫瑰为什么没白栽。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

  果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

  2、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喜欢?

  3、出示实物玫瑰花,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花?

  4、对,是玫瑰花,看“玫瑰”两字是怎么写的,注意,读音是“méi guī”。

  5、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和玫瑰花有关的童话故事(板书课题:4、小鹿的玫瑰花)。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出文中的生字词。

  2、画好了同桌之间相互认读。

  3、(引出生字)现在我们就一起认读这些字词。

  ①“骨”是多音字,“花骨朵”中“骨”读“gū”(出示实物花骨朵)。

  ②创设情境:找出文中含“惋惜”一词的句子,在什么情况我们会“惋惜”呢?

  ③动作表示:“瘸、拐”,“一瘸一拐”是什么样的.动作?

  4、字词都认识了,我们把生字顺序打乱认读,看谁读得好。

  5、给这些生字组词,越多越好。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朗读交流)

  3、同学们讨论很激烈,谁说说文中写了件什么事?用课文中相关的句子回答。(指名回答)

  4、师范课,同学们思考:小鹿的玫瑰花为什没白栽?(生边听边思考)

  四、指导写字:1、分析识记

  2、生临写

  第二课时

  一、情感读课文

  1、春天到了小鹿在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这些玫瑰给小鹿带来了什么呢?自由读1、2自然段。(三十二个花骨朵)

  2、他当时的心情怎样?(高兴)

  3、就让我们齐读1、2自然段,和小鹿共同分享这份亮兴的心情吧。

  生:齐读1、2自然段。

  4、花骨朵一天天长大,而小鹿……

  (师范读,生听)

  5、小鹿躺在床上时心情怎样呢?你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生:读相关的语句,师板书:焦急

  6、小鹿下床后,一朵玫瑰花也没看到,他当时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体现他心情的句子。

  生读相关句子。板书书:失望

  7、鹿弟弟怎么说的?大家带着惋惜的语气齐齐第4自然段。

  8、读得真棒!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呢?读5—8自然段。

  9、为什么没白栽?

  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10、这时小鹿怎么说的?鹿弟弟又是怎么说的?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高兴)

  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11、(出示句子)对此朗读,鹿弟弟这样说的原因。

  ①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②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

  (①哥哥没有看到玫瑰花。②玫瑰花为别人带来了欢乐……)

  12、小朋友们对课文理解非常深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人物的心情。(指导朗读)

  13、分角色朗读

  14、你们的朗读使老师也想参加,我们一起合作好不好?

  15、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二、情感拓展

  1、同学们能否像小鹿一样为身边的人送去欢乐和幸福呢?

  (生谈打算)

  2、假如说小鹿种的不是玫瑰而是迎春花或别的花,黄莺和微风还会这样说吗?如果不是他们又会怎么说呢?

  (学生交流、讨论)

  三、本课小结:

  现在老师知道了小鹿虽然没有看到玫瑰花,但他的玫瑰没有白栽,是因为种的玫瑰为别人带来了欢乐和幸福。

  同学们,让我们像小鹿一样,用双手为身边的人送去欢乐和幸福,那时你将会比别人更加快乐和幸福。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以及词语,理解相关词语,区分“贮藏”、“蕴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能通过读文章、查阅资料解决疑难。

  教学重、难点:

  学会查阅资料,解决疑难,并获取更多的知识。

  教学准备:

  1.有关书籍。

  2.制作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旅行

  说说“你去哪里旅行过?感觉怎样?”

  2.完整板书课题

  在牛肚子里旅行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在牛肚子里旅行感觉怎样呢?

  二、初读课文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

  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读了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学生自学

  2.交流

  (1)读准字音:ɡú zhù

  骨碌 贮藏

  (2)区别:贮藏 蕴藏

  3.开小火车轮读课文,说说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4.再轻读课文,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呢?

  (1)小组交流,尝试解决个别疑问,提出最想研究的问题。

  (2)大组绞流

  老师归纳整理、并板书:牛的胃是怎样的?

  牛的胃是如何消化食物的?

  ……

  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读读课文来研究,而有些问题需要查阅资料。

  (3)提出研究要求

  ①老师提供书籍;

  ②老师提供有关资料(每组一份);

  ③点击校园网站;

  ④要求在交流时不看资料。

  三、交流研究成果

  1.牛的胃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

  (2)研究问题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动手画一画:请学生边画边讲解。

  (3)引读课文:青头对牛的胃了解得很清楚,所以当红头认为自己马上要死而大哭起来的时候,青头安慰它说——

  因为——

  2.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

  (1)学生交流

  (2)多媒体演示,学生学做讲解员,向大家介绍。

  (3)结合读文。

  3.小组分解色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红头、青头的看法。

  (抓住红头、青头说话的语气,读好课文)

  四、小结拓展。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反问句和陈述句,并能将反文句变成陈述句。体会每组两句话说法不同,但意思相同,表达方法的不同

  2、能主动积累名人警句、成语故事。

  3、能主动积极地发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跟同学交流。

  4、能读懂故事,明白写通知的要求。

  5、能读懂短文,明白短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体会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2试一试,学着书上的'样子,各写两组句子。

  结合旧知识,谈自己的发现。

  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句子,体会意思。

  2、读一读,记一记。

  3、比一比,谁能记得又好又快。按要求完成,提高自学能力。自主学习。比赛激趣。

  三、点击成语

  1.自由读一读,看看揠苗助长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揠苗助长的意思是什么?

  3.这个成语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4.你能说出别的成语故事吗?

  四、自由读,加深认识。

  拓展游戏:抢反义词。交流,评价。注意仪态,评价时注意语气。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训练快速默读仍是本课的重点。本课训练时特别要注意设计好默读提示,注意提示学生认真地边读边看,将课文前后联系起来默读思考。

  2.《委屈》的篇贴近学生生活、写法新疑的小说。记叙了一家人晚饭后分瓜吃瓜的故事,赞扬了阳阳是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课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爸爸搬回四只瓜,“我”分别尝味后作了记号。第二段(第3-7自然段)写吃瓜时“我”先占大瓜受到爸爸的批评,但得到奶奶的宽容。第三段(第8-11自然段)“我”有意把甜瓜让给奶奶、爸妈吃,自己吃生瓜,甘愿受委屈也不后悔。课文没有直接写“我”让好瓜给长辈,而是先写“我”抢占大瓜,两次挨批,忍受好心得不到好报的委屈,最后“露馅”,被奶奶、妈妈知晓的曲折情节,以“委屈”为线索展开,写得有新意。

  二、教学目标

  1.继续进行默读速度和质量的训练,能正确地说出课文的大致意思。

  2.学会3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会用“汗流浃背、默不作声、冷不防、后悔”造句。

  3.理解课题“委屈”的意思,知道阳阳是个尊敬老人的好孩子,培养孝顺长辈的美德。

  4.读懂课文中的几个难句了,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提高默读速度的.同时,提高默读质量,正确理解课文,判断文章中心。

  难点:理解“委屈”的意思,读懂课文中的几个难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小黑板、灯片。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初读课文,训练快速默读,了解课文大意。

  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定向。

  (1)从学生曾有过的委屈事说起,揭题。

  (2)阅读单元“学习提示”定向,交待本课学习任务。

  2.训练默读

  (1)出示默读要求的灯片。

  ①“我”为什么而委屈?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②课文的中心思想是()

  A.批评阳阳只想挑瓜吃的思想。

  B.赞扬爸爸尊敬老人。

  C.说明阳阳是懂得尊敬长辈的人。

  D.反映奶奶关心爱护下一代。

  学生3分钟独立阅读--全班汇报。学生有不同答案,特别对中心有不同认识,暂不反馈,留待下节课延时反馈。

  (2)明确顺序默读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记瓜--抢瓜--吃瓜)独立默读分段--全班交流统一分段。

  (3)第3次训练默读理解。

  ①出示句子灯片,独立默读3分钟。

  “我”先用手占住那只大瓜,死也不撒手。这是因为()。a.“我”想吃大瓜,想多吃一点。B.“我”下午记住这只瓜没长熟、不甜,不让别人吃。

  “我”吃的大瓜没长熟,一点不甜,但吃了“不后悔”。这是因为()。A.早知道这瓜不甜,自己抢的,奶奶、妈妈也常这样做。b.自己抢的,靠奶奶撑腰才从爸爸手里拿到,不甜是运气不好。

  课文用“委屈”作课题,是因为()。A.“我”吃的瓜虽然大但不甜,吃了亏,反而被爸爸批评一通。b.“我”想让奶奶、爸妈吃好瓜,反而被爸爸当作只拣大瓜好瓜吃的人。

  ②全班汇报,深入讨论。

  哪些词句证明阳阳先用手占住那大瓜是知道这瓜不好,想让奶奶、爸妈吃好瓜?

  如果“我”当时不抢,这不熟不甜的瓜会由谁吃?为什么?

  为什么“我”吃了这瓜,受了爸爸的委屈一点不后悔?

  3.学习生字词。

  (1)自学与试听。自学--互查--抢记抄写--当堂试听及作业。

  听写课后第4题。辨字组词:浃--夹--荚,馅--陷--焰;找近义词:汗流浃背--大汗淋漓,后悔--悔恨,默不作声--一声不吭。

  (2)词语练习。

  ①作业本上第1题:②用“汗流浃背”、“默不作声”、“冷不防”、“后悔”造句。可以一词一句,也可以几词连一句,还可以四个词连成一段话。

  4.布置作业。朗读课文,完成作业本2、3题。

语文教案 篇6

  4、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小英一摇一晃地向讲台走去,每一步都像她的心情一般的沉重,【投影出示】小英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地想:。

  5、让小英意外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

  6、同学们的掌声出现了几次?(2次)

  7、谁能读读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指名读。

  从哪看出掌声出乎小英的意料之外?理解“骤然间”(掌声响得突然,掌声响得让小英出乎意料)

  8、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9、我想对小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英,只要有勇气,再难的'事也可以完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

  10、谁再来读第一次掌声?把你想说的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11、小英一定能听懂你的掌声!谢谢你的掌声!听着那热烈、持久的掌声,小英感动了!

  【投影出示】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指名读,评读。

  12、当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时,她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投影出示】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地想:。(板书:感动)(谢谢同学们对我的支持、我会更加努力的!)

  13、当小英结束了演讲的时候,同学们又给了她经久不息的掌声,你又想通过掌声告诉她什么?(你的演讲太棒了!、、、、、、、)

  14、再次听到同学们的掌声,小英内心是多么得——(感激)

  【投影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15、小英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原来我也是很棒的!同学们对我可真关心呀!)

  16、但是小英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17、你能读出小英内心的感激吗?指名读,评读。

  三、引导说话,读背作者感想

  1、学到这儿,相信你对于掌声或对于这篇课文一定想说些什么?

  2、师深情地读第七自然段。同时出示:第七自然段的内容。

  3、(齐读)请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心里。

  4、老师搜集到了一首关于掌声的诗歌,送给大家。【投影出示】师感情朗诵。

  5、有一首歌的名字叫《掌声响起来》,这首歌非常好听,也非常有意义,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播放音乐)

  6、同学们今天上课表现多好呀,我想把感谢的掌声送给你们,感谢的掌声你还想送给谁?

  伴着悠扬的歌声,让我们美妙的读书声也响起来,让我们在歌声与读书声的美好交汇中结束今天的课!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

  (献给母亲的歌。)

  2、叙述“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⑴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⑵ 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⑴ 按要求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⑵ 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⑶ 深入理解感悟: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

  (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礼物……

  2、独自准备。

  3、交流共享。

  四、拓展延伸,谢“母爱”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让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母亲── “冷漠”处理 尽责的“爱”

  儿子── 独自看病 “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