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摇篮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摇篮曲教……
摇篮曲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摇篮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摇篮曲教案1
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从各自的家庭来到了我们的集体中,他们在横在体验成长的快乐,在感受到自己愉快成长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父母、长辈的情感有了一份新的认识: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长辈的呵护、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妈妈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亲一亲等等。
因此在主题活动《小小的我》中,我预设了“摇篮曲”这个活动,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复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再创编出抱娃娃的不同动作;同时也使幼儿在哄娃娃、抱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将关爱他人的情感迁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活动结束又将焦点转到了幼儿身上,充分肯定了幼儿的成长――不要妈妈抱,我们已经长大了!将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加以提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2、学习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单动作。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1、师: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宝宝,你们有什么办法哄娃娃睡觉呀?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欣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
3、师:我的娃娃听着音乐睡着了,你们的娃娃睡着了吗?(睡着了)那我们一起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好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习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习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习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活动自评:
活动的选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并且能够在主题背景下开展,对于刚入园2个月、刚摆脱对父母家人依恋的幼儿来说,已经是蛮不错的了。活动一开始我为幼儿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能够让幼儿置身在这个环境和情景中,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地交流讨论,但是一开始由于幼儿和我都有点拘束,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显得比较急促,应该再给予幼儿更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交流一下,也许孩子们的思维能更广泛一点。
活动的中间部分,我的引导和启发对幼儿有很好的感染作用,能用自身的情绪感染幼儿,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为成功地哄娃娃睡着了而感到高兴,使幼儿的情绪和需求得到满足。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近生活了。
摇篮曲教案2
教学内容:
1、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2、介绍音乐家舒柏特。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鳟鱼》,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教学难点: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摇篮曲》。
三、欣赏《鳟鱼》
1、教师介绍《鳟鱼》:
同《摇篮曲》一样,《鳟鱼》也是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作曲的一首名曲。这首乐曲作于1817年夏天,当时舒柏特20岁。这是一首乐曲颇受人们喜爱的活泼、抒情的歌曲。歌词取自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据说歌曲中将统治者比做?将小鱼比做?又揭示了什么寓意?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2、初听乐曲。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三段分别说了什么?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3、细听《鳟鱼》,请同学听一听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在情绪、旋律节奏、力度、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它所引起的感情色彩又有什么不同?
4、复听《鳟鱼》,请同学完成听听想想,
并讨论:鳟鱼代表什么?渔夫代表什么?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寓意?
四、欣赏讨论
1、请每组派出代表上台来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
2、评委给每小组得分。
3、加分题:
想要得到这部分分的同学,还可以每组派出代表,播放自己找到的`舒柏特所作的乐曲,并简单做一个评述。
4、汇总得分,得出优胜组。
五、教师小结:
《鳟鱼》反映出的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当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你们会怎样做呢?
(若学生介绍的舒柏特知识不够丰富,教师可做补充,见教参)
板书设计: 鳟鱼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表现了渔夫残忍的感情和紧张的气氛
摇篮曲教案3
教学目标:
1、将歌词与身体动作结合起来表现内容,为儿歌加上动作。
2、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词语,为《摇篮曲》填上自己喜欢的词。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录音机,《摇篮曲》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1、教师用提问方式引出幼儿的讨论话题:
①每天晚上你几点钟睡觉?
②你是习惯自己按时睡觉,还是要爸爸、妈妈催着去睡觉?
③睡觉前,你还想做什么?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关于睡觉的`话题,教师小结后,引导幼儿观察图画,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提示幼儿说出图画内容。
①图画里面有谁?
②它们在做什么?
③谁的习惯好?
晚上9点了,窗外的天空上的星星在眨眼,小猪妞妞在房间里睡觉,小狗却还在啃骨头。小猪妞妞的习惯好,小狗习惯不好。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我要睡觉啦》,边朗诵边做动作:“星星眨眼了,月亮打盹了,晚上九点啦,我要睡觉啦。”
4、教师放录音磁带,要求幼儿按自己随意设计的身体动作表演《摇篮曲》。
5、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话修改儿歌歌词,例如:可以改为“星星眨眼了,月亮打盹了,晚上九点半,宝宝睡觉啦。”也可以改为“外面天黑了,小狗汪汪叫,晚上九点啦,妞妞睡大觉”等。
建议:换一首儿歌,让幼儿创编动作来表演。
延伸活动1、表演:指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演简短的故事、诗歌或歌曲。
2、创编:带领幼儿参加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大自然,启发幼儿用儿歌语言表现大自然。
3、绘画:指导幼儿画一幅夜晚的画面,要用彩色笔涂上颜色。
4、带回家的活动:请爸爸、妈妈带领自己晚上到空旷的地方去观察夜空,看星星和月亮在天空里有什么变化?回园后说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听。
附儿歌:
《摇篮》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自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
摇篮曲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教学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摇篮曲教案5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氛围。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体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摇篮曲磁带、娃娃(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
欣赏《摇篮曲》
1)(教师手抱娃娃,轻轻地拍)娃娃想睡觉了,怎么才能让娃娃安安静静地快快睡觉?
2)(教师边抱娃娃边哼唱《摇篮曲》,哄娃娃睡觉)
3)你们看娃娃睡着了吗?他听到妈妈唱歌给他听就安静下来了;
4)我们小朋友来做我的宝宝,闭上眼睛,听听摇篮曲,说说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5)告诉小朋友:你们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是这样唱给他们听的,摇 啊摇小朋友就慢慢长大了;
2、哄娃娃睡觉
1)引导幼儿抱起自己的娃娃 你的娃娃也想睡觉了,我们一起来唱《摇篮曲》,哄他们入睡吧!
2)放录音,幼儿一起哄自己的宝宝入睡;
3)你的娃娃睡着了吗?轻轻的,不要把娃娃吵醒,轻轻地把娃娃放到“床上”(放回玩具筐)
活动反思:
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摇篮曲教案6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重难点
感受摇篮曲这类体裁的特点
用声音动作表现
教具准备
录音、打击乐、各种毛绒玩具及彩笔
教学过程
一、 聆听《摇篮曲》—女声独唱
1、 回忆自己小时候妈妈是怎么哄自己睡觉的?
(生:轻轻唱着歌,拍着我,摇摇篮)
2、 假如你来哄一个小宝宝睡觉,你会怎么做?
(学一学、做一做—提示摇篮曲的`特点)
3、(师):“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摇篮曲》是不是象我们刚才说的那样?”
4、初听乐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并用语言,动作表现出来。
5、老师讲解摇篮曲的特点,它具有舒缓、优美、安静、抒情、中速(稍慢)力度稍弱的特点。
6、复听乐曲,并用动作表现了歌曲的情境。
7、 用线条表示出歌曲的情绪
(师):“刚才我们听的是一首德国作曲家他作的摇篮曲,你们想知道中国的妈妈怎样哄宝宝睡觉吗?嘘—你听……”
二、 聆听并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1、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并随音乐轻拍节拍。
2、 对歌曲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情绪、力度、速度……)最后确定是属于摇篮曲。
(师):“下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小宝宝睡着了》。”
3、 老师有表情的范唱歌曲,学生仔细听,歌词中都写了些什么?
4、 用听唱法,分乐句,学习歌曲的演唱。
5、 在教唱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要演唱得连贯、轻柔、唱准音高(老师要随时纠正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不足)。
6、 随老师的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边唱边体验摇篮曲所表现的意境。
7、 分为4个小组,讨论一下结尾应怎样唱更好听(提示小宝宝渐渐的睡着了)。
8、 展示自己设计的结尾(渐慢、渐弱),并进行表演。
9、 自己设计为歌曲加入打击乐伴奏(自己讨论应怎样敲才符合歌曲情绪)。
10、 出示教具—毛绒玩具,分组进行歌曲表演,
I 唱 II
演 III 敲
11、(师):“刚才我们用线条表示出了摇篮曲的情绪,低温 否可以为这种体裁的音乐选择一下合适的颜色(浅色)—感觉柔和的。”
12、师生共同表演《摇篮曲》一课外的:老师唱—妈
学生演—宝
共同感受摇篮曲的意境。
课堂小结: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情况.
摇篮曲教案7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主要是让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能力目标:主要是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知识技能目标:让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能简单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
活动准备:环境布置—软积木摆好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等;屋子里的光线暗淡。物质准备—布“宝宝”若干;音乐磁带;动感的夜空背景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 以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真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播放《小白船》的曲子,孩子们在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稳定幼儿的情绪。。
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
(一)完整欣赏。师 “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哪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遍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 师提问:“这首歌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 然后运用课件,再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加深印象。
(二)分段欣赏。 第一次分段欣赏完后提问: 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 第二次分段欣赏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摸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
(三)完整欣赏。加深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
(四)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
第三部分结束
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主要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在真个的活动引导中我注意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体现《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摇篮曲教案8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的节奏,体会摇篮曲安静、祥和、温馨的意境禾口氛围。
2.学习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脑以及自制的与歌曲内容有关的ppt。
2.男孩和女孩结对盘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放一张小床,小床上睡着一个布娃娃,教师面前也如此。
活动过程:
一、在游戏情景中产生学习的欲望
1.情景导入。
师:我是妈妈,(手指面前小床上的布娃娃)这是我的宝宝。
师:(放婴儿的啼哭声录音)我的宝宝怎么哭了?你们知道原因吗?
师:(俯下头贴近布娃娃)哦,妈妈知道你想睡觉了。不哭,妈妈给你唱歌,哄你睡觉。
2.清唱《小宝宝睡着了》。
(教师慈爱地清唱摇篮曲,边唱边根据节奏轻拍娃娃,并播放宝宝哭声渐弱的伴奏。)师:(手指轻压嘴唇,轻声地说)我的宝宝睡着了。我刚才哄宝宝睡觉唱的是什么歌?
师:对,我唱的是摇篮曲,宝宝听着它就慢慢睡着了。为什么宝宝听着摇篮曲就能很快入睡呢?
师:你听过摇篮曲吗?谁来说说、学学你妈妈唱的摇篮曲?
二、学习歌曲,感受三拍子的节奏1.引导幼儿学习拍哄宝宝的动作,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妈妈唱摇篮曲时有没有一边唱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你?是怎么拍的?(请幼儿示范妈妈拍自己的动作。)老师刚才唱摇篮曲时是怎么拍宝宝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边唱边拍,一开始手抬得高,后面手抬得低;一开始拍得重,后面拍得轻。)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怎么拍宝宝。(教师边数三拍子节拍,边带幼儿一起学拍。)2.引导幼儿观看ppt并学习、记忆歌词。
刚才你们说自己妈妈唱的摇篮曲跟老师唱的不一样。是的,摇篮曲有好多。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摇篮曲名叫《小宝宝睡着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出示第一幅图)这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
轻轻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星星睡了"。
(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图片并学习歌词。)让我们看着图把歌词从头到尾说一遍。
3.完整范唱,引导幼儿体会歌曲安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
4.幼儿唱歌曲。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摇篮曲。(唱两遍,边唱边按三拍子节奏轻拍。)我们在唱摇篮曲时跟唱其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唱得轻,特别是最后一句唱得很轻。)对,为什么这首歌曲要轻轻地唱,而且最后一句要唱得更轻一点呢?
(因为怕I吵醒宝宝。/因为星星、月亮睡着了,不能吵醒它们。/声音太响,宝宝会睡不着,等等。)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轻轻地来唱一遍歌曲,特别要把最后一句唱得轻一点。
三、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摇篮曲宁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1.请一部分幼儿当宝宝,一部分幼儿当妈妈(或爸爸)。妈妈抱着宝宝,边唱边拍哄宝宝睡觉。可互换角色游戏。
你们想不想做爸爸做妈妈哄宝宝睡觉呢?
好,现在我们先让女孩子做妈妈,男孩子做宝宝,妈妈抱着宝宝一起唱《小宝宝睡着了》,哄宝宝睡觉好吗?(可交换角色再演唱一遍)2.请幼儿做布娃娃的爸爸、妈妈,哄布娃娃睡觉(爸爸轻拍宝宝,妈妈唱歌哄宝宝睡觉)。
(轻轻地)你们的宝宝睡着了吗?现在让我们轻轻地离开,让宝宝甜甜地睡一觉吧。
延伸活动:
1.搜集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摇篮曲。
2.选择一些好听的摇篮曲在孩子午睡时播放,让孩子们在摇篮曲的乐曲声中、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教学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摇篮曲教案9
动作建议: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大班音乐活动:包饺子
摇篮曲教案10
设计意图
摇篮曲是颇具民族风格的一首曲子,其旋律婉转、音乐形象亲切,且歌词见解移动。在以往的老教材中也有将它列入歌曲教学的。如浙江版的教参中就有,但这些教学方式不外乎是机械的,新《纲要》颁布后三年的今天我们岂能再将幼儿的主体地位反之以便?记得许卓娅教授在对音乐活动的创新中就强调幼儿自主的学,而不是死记硬背,所以活动中我将从对乐曲的欣赏体验入手,以递进式的学习方式逐渐解除师生、生生间的音架。让幼儿充分自主体验音乐的存在以肢体动作图谱演示,配合语言的解析,帮助幼儿理解歌词从而学会歌唱。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哼唱,感受乐曲柔美的旋律。
2、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哼唱,感受乐曲柔美的旋律。
难点: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课前欣赏各种不同性质的'乐曲。如:进行曲、圆舞曲等等。
2、记号笔、大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哼唱乐曲引起幼儿兴趣。
“嘘,……”(教师以轻柔的声音哼唱乐曲的旋律。)
提问:“老师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幼儿自由回答)
(二)引导幼儿欣赏乐曲。
1、听教师完整唱一遍歌曲。
提问:“这首歌听起来怎样?你以前听过吗?”(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边轻轻清唱歌曲,边根据歌词做动作。幼儿观察教师唱时的表情及肢体动作。
(三)学唱歌曲。
1、幼儿欣赏过乐曲后讨论歌词内容,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绘制图谱。
2、集体边看图谱边唱歌曲2~3遍。
3、幼儿边做动作理解的唱歌曲。
4、撤除图谱,幼儿闭上眼睛做小宝宝睡觉状再次唱歌曲。
5、一半幼儿做宝宝,一半幼儿做妈妈轮流长歌曲一次。
(四)结束。
教师模仿公鸡叫,“天亮了小宝宝们起床了去外面活动活动。”
活动反思
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
摇篮曲教案11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的安静、温柔,能够在摇篮曲的情境中轻轻地哄宝宝睡觉。
2.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布制玩具,一个摇篮。
2.《摇篮曲》、《黑猫警长》主题曲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他是我的小娃娃。咦,小娃娃在说话:我要睡觉!我要睡觉!
师:小宝宝有点累了,要睡觉了。你们睡觉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入睡的呢?(幼儿讲述并模仿)
师:刚刚有小朋友说爸爸妈妈是让他们听音乐入睡的,那我们今天也来试试用这个方法来哄娃娃睡觉吧
二、选择欣赏乐曲,通过比较理解摇篮曲的特点。
1、播放两段不同的音乐,供幼儿选择。
老师这里有两首好听的乐曲,选哪一首呢?
2、播放幼儿选择的音乐。
师:听一听这首乐曲合适吗?为什么?(根据幼儿的选择放乐曲。)
师:我们再听一听另外一首怎么样?
师:我们应该选哪一个呢?
三、创设情景,完整欣赏乐曲。
师:好的,让我们就选这首安静、优美的摇篮曲给宝宝听吧。
教师抱娃娃进行表现,使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四、根据幼儿讲述的'感受,老师介绍摇篮曲的特点。
师:听了这首乐曲娃娃已经快睡着了。为什么娃娃听了这首乐曲就安静了,想睡觉了?
小结:这种很优美,很安静地音乐叫摇篮曲,摇篮曲是专门哄宝宝睡觉的曲子,你们小的时候,妈妈一定也唱着摇篮曲哄你们睡觉的。
五、幼儿跟音乐展开联想,进行表现。
师:在你们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是这样唱着歌哄你们入睡的。今天,我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宝宝入睡吧。你们的宝宝都在小床上等你们呢。
宝宝们都睡着了吗?嘘,不要吵醒她们,轻轻把娃娃放到床上去,帮他们盖好被子吧。爸爸妈妈们都去外面吧,让宝宝好好睡觉吧。
活动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不足的是在环节的设置上还不够流畅,哄娃娃睡觉的时候想轻柔的语言、动作和情景有些不匹配,最好在孩子自然地抱娃娃听音乐入睡地时候观察他们的自然表现,在之后的环节中加以提炼。
小百科:摇篮曲,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则带摇篮的动荡感。许多大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有这种歌曲。由于音乐平易、动人,常被改编为器乐独奏曲。此外也有专为器乐写的摇篮曲。
摇篮曲教案12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优美恬静的旋律和亲切深情的情感,体会其中包含的妈妈对宝宝的爱。
2.学习用轻柔的连贯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孩子能够用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活动准备
1、自制大夜景图一张
2、课件
活动过程
1、复习舞蹈《快乐的小猪》,调动幼儿愉快的情绪。
2、欣赏《摇篮曲》的旋律,初步感受歌曲性质。
刚才小朋友们跳的《快乐小猪》真好看,你们跳《快乐小猪》时是什么心情呀?(快乐,高兴)
嘘:小朋友们听,谁在睡觉呢?
出示课件
小宝宝在睡觉呢!小宝宝睡觉时要听到我们这么吵,一定睡不着了,那睡觉的时候应该听什么样的音乐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睡觉时应该听悠美的,恬静的,舒缓的音乐。
应该听《摇篮曲》
幼儿欣赏《摇篮曲》,出示夜景图。
小结:这是一首4|4拍子的歌曲,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强
弱 次强 弱
3、幼儿学唱歌曲《摇篮曲》
请幼儿跟教师完整学说歌词一遍,跟着节奏说歌词一遍。
完整学唱歌曲,利用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4、小结:小朋友唱的'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摇篮曲》,其实《摇篮曲》不止是这一首,还有许多风格不同的《摇篮曲》,非常非常好听,小朋友想听吗?
5、音乐欣赏 东北民歌《摇篮曲》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欣赏感知《摇篮曲》。
改进:第一次范唱时拍手容易分散注意力,安静的听能记住歌词,带要求听。
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
小百科:摇篮曲,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则带摇篮的动荡感。许多大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有这种歌曲。由于音乐平易、动人,常被改编为器乐独奏曲。此外也有专为器乐写的摇篮曲。
摇篮曲教案13
教材内容分析:
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采用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2/4拍,徵调式。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它通过一个平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歌曲在8小节平稳的音调引子进入第一乐句后,中间的八度大跳即刻营造了一个宁静如画的夜晚。第二乐句的切分音节奏的运用富有动感,进一步渲染了宁静的情景。第三乐句(第9-14小节)节奏变得紧凑,旋律呈现起伏,唱出了主人公对妈妈的一片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要让妈妈好好安睡的内心情感的流露。句末节奏、音调拉宽又趋平静,形象地描绘了妈妈入睡时孩子露出甜美微笑的生动情景。
学习目标:
1、学会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进一步体验摇篮曲宁静舒缓的音乐特点,用深情、轻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2、指导学生运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3、通过学习、聆听歌曲,感受、体验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的爱,并懂得要回报爸爸妈妈。
教学重点、难点:
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教学方法:
这是一首旋律性很强的曲子,我打算主要用听唱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情境导入。
妈妈这个词是世界上最最神圣,也是最最简单的词,她在给予我们宝贵生命的同时,也给与了我们这个世界上最最无私的,最最广博的爱,那就是—母爱!许多人都写了很多很多的歌唱母亲的歌曲和乐曲,同学们你们知道都有那些吗?(《世上只有妈妈好》、《好妈妈》)。(播放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妈妈唱给孩子的摇篮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是孩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初听旋律,请学生说说看着熟睡的妈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聆听全曲。
A、大家看一下,这个小女孩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B、听了这首歌,你认识了怎么样的一个孩子?
3、教师范唱。
4、指导演唱。
A、学唱歌曲第一段。
重点学唱:妈妈屋里静悄悄。妈妈屋里怎样静悄悄的?
B、学唱歌曲第二段。
请个别学生朗诵歌词第二段;跟随伴奏学唱。
为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速度呢?
(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慢速有感情地演唱)
C、学唱歌曲第三段(直接唱歌词,把尾句也加进去唱一唱。)
D、说说尾句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有感情的齐唱尾句。。
5、完整演唱。
三、编创与活动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2、创编歌曲《唱给爸爸的摇篮曲》。
教学反思: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极强的歌曲,歌曲表现了主人公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在教学当中,为了启发学生对妈妈的关爱,对妈妈的深情,我先用多媒体播放FLASH展示妈妈因为在辛苦工作在桌子睡着了的情景。给学生以视觉冲击!接着再播放录音,视觉和听觉的交替的展现,引发学生由表象进入形象思维。在进行教学时要把握歌曲深情、轻柔、宁静的基本情绪,多媒体再次展示:布满星星的夜空,我给妈妈披花袄情境,讲解歌曲中的结束句,虽然只有一个字,是用哼鸣来演唱的,但是简单的一个字,却包含着我们对妈妈深深的感情,因为我们对妈妈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经过画面的展示和老师的启发,学生情弦被拨动了,想象的大门也随之打开,眼前不由自主浮现妈妈工作的辛劳和平时对我们的种种关爱。合理的想象不仅渲染了歌曲的情境,表达了歌曲的情感,而且使学生对歌曲的艺术性、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演唱时,学生能用轻柔的歌声完美地唱出对妈妈的一片挚爱与真情。但是,本节课,还有几个同学没有掌握好歌曲的旋律,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继续改进。
摇篮曲教案14
《小小摇篮曲》歌词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
摇篮摇你快快安睡,
夜里安静,被里多温暖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的手臂永远保护你
世上一切,快快安睡
一切温暖,全都属于你。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爱你,妈妈喜欢你。
一束百合,一束玫瑰
等你醒来,妈妈都给你。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爱你,妈妈喜欢你。
一束百合,一束玫瑰
等你醒来,妈妈都给你。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体会歌曲所表现的甜美、宁静的情绪;
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小小摇篮曲》;
3、通过表演活动,掌握摇篮曲的节奏特点,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摇篮曲的意境;
难点:歌曲中衬词的学习,节奏的把握、意境的把握。
教学用具:
电子琴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星空图),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生:晚上、静静的、轻轻的……
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在静静的夜里度过,大家要静静地去学习,好不好?
2、师:现在老师先跟大家做个游戏,游戏规则是我来当妈妈,你们当老师的小宝宝,我来唱歌,并且用手轻轻地推你们,你们边听边跟着我手推的方向轻轻摆动,明白了吗?来试试看
3、师哼唱着舒伯特的《摇篮曲》,温柔地做着推的动作,生边听边顺着老师的手势进行摇摆。
师:你知道老师刚刚唱的是什么吗?(摇篮曲)
摇篮曲是用来做什么用的?(摇篮曲是母亲哄小宝宝睡觉的乐曲)
你听过的摇篮曲是怎样的?
生回答(静静地、温柔地、轻轻地……)
二、寓教于乐
1、初步聆听
师:在这静静的夜空下,也有一位妈妈正在哄小宝宝睡觉呢,现在请你帮她一起哄,你会想出什么办法吗?(引导用摇摆的动作)
师要求:注意节奏,一定要用刚才的办法小心地哄
播放伴奏,师唱歌曲,改编第一段第一句“睡吧睡吧小宝贝耶啰啰吔”,生跟伴奏进行律动。引导孩子投入)
师:小朋友们把老师都快哄睡着了,那这个音乐是不是摇篮曲?为什么?
生回答,(是,哄宝宝睡觉、轻轻地、温柔地)
2、复听(完整)。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现在有一位小朋友也学着她的妈妈唱起了摇篮曲,大家要静静地、仔细地听,听一听,小朋友究竟给谁唱摇篮曲呢?
聆听,回答(是给布娃娃唱的)
3、再次聆听(第一段)。
师:请再仔细听一听,宝宝用了哪些话来哄布娃娃?
(师弹唱第一段)
生回答(你会梦见啰,小星星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
引出难点一:你会梦见啰,小星星,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
师:一起来学一下宝宝给布娃娃唱的这一句。
(先念一遍,再随师边唱边摇。)
要求:唱时就像妈妈对宝宝说的那样亲切的、甜美的
(再用甜美的声音唱一次)
4、学唱第一段。
(1)听原唱,进行律动(展示大谱表)
(2)跟琴轻唱
师:现在来跟老师的琴声轻轻地学一学宝宝唱的《小小摇篮曲》,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老师在唱到绿色字体“吔啰啰吔”时,小朋友们就摇动起来,其它时候不用摇。能做到吗?
(师边弹边唱,生轻唱,律动)
(3)指导难点二
(4)师生接唱
生唱有意义的词,师唱衬词。
(5)指导每一句吔啰啰吔的音高。
(6)师指导每一句末尾字的唱法:要短促、轻。
(7)生完整唱第一段
师:你就把我当成布你们的娃娃,一起唱给我听听吧。
5、学唱第二段歌词。
(1)师弹琴,生演唱第二段。
师:小朋友们哄得真好,如果我是布娃娃,我就觉得听不够,那这里还有一段,那你们愿意再唱给我听吗?
师进行指导
(2)认识“结束句”,指导最后一句的音准
师:这一句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唱?师用更加高兴的表情现场演唱结束句,请生判断。(更加快乐的情绪)
(3)完整演唱第二段
三、创造表现
1、完整演唱歌曲。
师:想象一下,静静的夜里,我们手里抱着布娃娃,用最美的歌声将这首歌曲完整演唱一遍好吗?
2、请个别孩子表演唱
3、欣赏舒伯特《摇篮曲》
师:其实摇篮曲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全世界的许多妈妈都会唱摇篮曲,奥地利音乐家舒伯特就写了一首非常动听优美的《摇篮曲》。请小朋友们欣赏一下。
四、完美结课
今天我们学会了《小小摇篮曲》,我们晚上回家你是否也可以为你们的爸爸妈妈唱一唱呢?
请生听着《小小摇篮曲》音乐有秩序地静静地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较调皮的特点,对于感受和聆听音乐,还处于未知阶段,并且他们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因此,积极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聆听习惯、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成了我们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堂课的实践,使我有了这样的体会:
1、教学中,我用优美的语言、音乐和教室环境为学生创设了“宁静的夜晚”的美妙情境。首先聆听音乐,在音乐中让学生进入一个安静优美的氛围。不光是听觉,而且学生跟着音乐“摇”起来,用他们的方式去表现儿时熟悉的感觉。令他们在轻松美好的氛围中顺利参与了音乐活动。然后教师以亲切、动听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语感,把学生带入到小的时候,回忆起那甜甜的,温暖的怀抱,抓住这份感觉从学生感兴趣的律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轻轻的摇晃身体或者做出自编的动作,感受静静的夜,回忆的翅膀也越飞越远。
2、多种方式聆听,启发深层体验。音乐艺术离不开听觉,离开了听觉思维,音乐就失去了意义。于是吸引学生去聆听、培养聆听时的习惯、在聆听中启发深层的'体验,成了要解决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起学生聆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还可能会收到学生们充满创意的回答。还有种方法便是反复聆听,如果每次聆听都没有新的主题和要求的话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只有不断挖掘提升才能引发深层的。体验,能让学生体会歌曲情绪、速度、旋律等音乐元素,使歌曲学唱变得事半功倍。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种不同方式的聆听,听音乐回忆、听音乐律动、听教师范唱等等,让学生不仅一直沉浸在安静的“夜”中,让学生怀抱布娃娃做一次小爸爸和小妈妈,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从音乐和语言中感受到甜甜的、温暖的怀抱。
3、“动情”——筑起师生间的情感连接线。
音乐课要让孩子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通过一系列充满关爱的教学活动,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孩子的思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没有学生思维的活跃、兴趣的投入、精力的倾注、情感的升华和音乐审美经验的形成,就决不是一节优秀的音乐课。因此,唱歌、欣赏,等音乐教学活动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动”——“动情”。而“动情”的关键是要找准音乐的动情点,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对爱的体验。那么,要使学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教师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感动学生,就先得感动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处动情——动情的语态,动情的示范,动情的鼓励……学生只有在充满情感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深切的情感体验,得到丰富的审美感受。如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动情的对唱,以及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中,让师生之间的“情”得以体现,得到升华。孩子们的人格在音乐情感的渗透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和完善。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地探索,力求争取做得更好!
摇篮曲教案15
活动目标:
1 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重点:
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活动难点:
语言的表达活动准备:课件、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宝宝。你的眼睛在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3.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三.动作表演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摇篮曲教案】相关文章:
《摇篮曲》教案03-09
摇篮曲音乐教案10-10
中班摇篮曲教案03-27
摇篮曲说课稿07-21
《摇篮曲》教学设计09-21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说课稿12-16
中班教案教案10-11
小雪花教案大班音乐教案11-21
《炒青菜》教案中班教案12-13
小班安全教案安全的玩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