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摇篮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摇篮曲》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摇篮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摇篮曲》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优美恬静的旋律和亲切深情的情感,体会其中包含的妈妈对宝宝的爱。
2.学习用轻柔的连贯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孩子能够用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活动准备
1、自制大夜景图一张
2、课件
活动过程
1、复习舞蹈《快乐的小猪》,调动幼儿愉快的情绪。
2、欣赏《摇篮曲》的旋律,初步感受歌曲性质。
刚才小朋友们跳的`《快乐小猪》真好看,你们跳《快乐小猪》时是什么心情呀?(快乐,高兴)
嘘:小朋友们听,谁在睡觉呢?
出示课件
小宝宝在睡觉呢!小宝宝睡觉时要听到我们这么吵,一定睡不着了,那睡觉的时候应该听什么样的音乐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睡觉时应该听悠美的,恬静的,舒缓的音乐。
应该听《摇篮曲》
幼儿欣赏《摇篮曲》,出示夜景图。
小结:这是一首4|4拍子的歌曲,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强
弱 次强 弱
3、幼儿学唱歌曲《摇篮曲》
请幼儿跟教师完整学说歌词一遍,跟着节奏说歌词一遍。
完整学唱歌曲,利用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4、小结:小朋友唱的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摇篮曲》,其实《摇篮曲》不止是这一首,还有许多风格不同的《摇篮曲》,非常非常好听,小朋友想听吗?
5、音乐欣赏 东北民歌《摇篮曲》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欣赏感知《摇篮曲》。
改进:第一次范唱时拍手容易分散注意力,安静的听能记住歌词,带要求听。
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
小百科:摇篮曲,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则带摇篮的动荡感。许多大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有这种歌曲。由于音乐平易、动人,常被改编为器乐独奏曲。此外也有专为器乐写的摇篮曲。
《摇篮曲》教案2
一、复习《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二、导入新课
1.刚才我们复习的是上节课学习的《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今天老师来放一首另外一种风格的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
2、播放舒伯特的《摇篮曲》。
3、请学生说说这两首歌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第一首歌比较的活泼,第二首比较舒缓是一首摇篮曲。
4、师:今天,我们来感受同样很美的.一首歌,《小小摇篮曲》。
三、新课教学
1、播放歌曲《小小摇篮曲》。
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预设:提到优美、温柔、安静:是啊,仿佛躺在妈妈的怀里,那样安详,那样恬静。
2、师:小星星和月亮到底在说什么悄悄话呢?请你们再听一遍歌曲生自由讲述:(讲童话,布娃娃……)多美的歌词呀,让我们有节奏地来读一读吧。
3、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闭上眼睛用LU轻唱-遍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可真美啊。
5、跟老师一句一句的学唱歌曲说出难点注意8、9小节的演唱。
6、解决难点后完整演唱歌曲。
7、同学们你们已经唱的很不错了,你们想跟电视里的小朋友来个比赛吗?唱完后教师点评。
四、歌曲处理
师:孩子们,怎样唱会更好呢!让我们轻摇怀中的宝宝,一起来体会。
孩子们,当我们带着真情去唱,感觉真的是妈妈在摇你,当你真的变成了妈妈,而不是假的在模仿。惟有真情,才能使我们的歌声更动情。
学生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歌曲拓展
母亲节快要到了希望你们回家后能把这首歌曲唱给妈妈听一听。你们还会能怎样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学生自由说。
师:请你们带着对妈妈无限的爱唱着这首歌曲离开教室。
《摇篮曲》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气氛,并尝试用动作白殴打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2、体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
活动准备:
布绒玩具若干,音乐磁带《睡吧,布娃娃》
活动过程:
1、欣赏《睡吧,布娃娃》
(1)教师手抱布娃娃,轻轻抚拍。娃娃想睡觉了,问怎么样才能让娃娃安安静静很快的睡着呢?
(2)教师把娃娃放入小床,给娃娃盖上被子,哼唱《睡吧,布娃娃》哄娃娃入睡。
师:娃娃睡着了吗?娃娃听到妈妈唱歌给他听?就安静了?睡着了。
2、教师小结:你们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是这样给你们唱着歌,哄你睡觉的。摇啊摇,就把你们摇大了。
3、我来哄娃娃睡觉。
(1)教师引导幼儿抱起你的`小宝宝,他也想睡觉了,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歌哄宝宝入睡吧!
(2)教师请幼儿慢慢跟唱。
4、教师引导幼儿扮演长爸爸或者妈妈哄宝宝睡觉。
(1)放音带,请女孩子边随意跟唱《睡吧,布娃娃》,边哄宝宝入睡。
(2)放音带请男孩子边随意跟唱《睡吧,布娃娃》,边哄宝宝入睡。
师:娃娃睡找了吗?嘘,不要把娃娃吵醒,轻轻地把娃娃放到床上去(桌子上)。
5、教师引导幼儿再次倾听并自己边用身体摇晃中细细的感受品味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6、活动结束。
《摇篮曲》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氛围。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体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摇篮曲磁带、娃娃(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
欣赏《摇篮曲》
1)(教师手抱娃娃,轻轻地拍)娃娃想睡觉了,怎么才能让娃娃安安静静地快快睡觉?
2)(教师边抱娃娃边哼唱《摇篮曲》,哄娃娃睡觉)
3)你们看娃娃睡着了吗?他听到妈妈唱歌给他听就安静下来了;
4)我们小朋友来做我的.宝宝,闭上眼睛,听听摇篮曲,说说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5)告诉小朋友:你们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是这样唱给他们听的,摇 啊摇小朋友就慢慢长大了;
2、哄娃娃睡觉
1)引导幼儿抱起自己的娃娃 你的娃娃也想睡觉了,我们一起来唱《摇篮曲》,哄他们入睡吧!
2)放录音,幼儿一起哄自己的宝宝入睡;
3)你的娃娃睡着了吗?轻轻的,不要把娃娃吵醒,轻轻地把娃娃放到“床上”(放回玩具筐)
活动反思:
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摇篮曲》教案5
一、活动目标:1.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2. 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二、活动准备:1. 乐曲:《采茶扑蝶》2. 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三 活动过程: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1-12小节, 同7-8小节。
游戏玩法建议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l)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摇篮曲》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重点: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活动难点:语言的表达活动准备:课件、娃娃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宝宝。你的眼睛在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3.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
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教学反思:
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活动中创设了哄宝宝睡觉的场景。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如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这样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性质的同时,满足了幼儿非常想要模仿成人这类情感的需求。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不足之处: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近生活了。
一次活动的成功,并不代表了全部,要让孩子们真正有发展,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生活感受、艺术感受,教师有责任在天长日久的日常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让这种爱的教育价值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得以潜移默化的延续和升华。
《摇篮曲》教案7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激发并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 通过欣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欣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 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曲,歌词真挚、朴实,表现了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和热爱母亲的纯真感情。歌曲为带扩充的单乐段结构,降E大调,2/4拍。歌曲旋律优美、安宁,节奏对比有序,可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表演。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课堂导入
1. 教师导语:同学们,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但是,有一个词汇,不管哪种语言,发音都是一样的,你们知道是哪个词吗?(妈妈)
2. 教师:在人类的语言中,“妈妈”是最简单也是最神圣的词汇。妈妈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的同时也把最无私的情感──母爱,给予了我们。人们写了许多歌颂母亲的歌曲和乐曲,你们都听过哪些歌曲?
学生回答:《世上只有妈妈好》……
3. 播放《摇篮曲》,感受其音乐特点。
教师启发:谈谈你对“摇篮曲”的初步感受和体验?
学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感受。
(1)请你谈谈“摇篮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这些歌曲的速度比较慢,力度比较弱。
(2)听赏歌曲时,感受到什么情绪?
学生回答:这些歌曲的情绪都很柔和、温馨。
(3)是谁为谁唱“摇篮曲”?
学生回答:是妈妈为孩子唱的歌曲。
4. 老师总结“摇篮曲”的特点:这些歌曲的速度比较慢,力度比较弱;歌曲的情绪都很柔和、温馨;是妈妈为孩子唱的歌曲。
二、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欣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动画。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请说一说这首摇篮曲符合我们刚刚总结的摇篮曲的共同特点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是我为妈妈唱的摇篮曲。妈妈为我操劳,所以我也要为妈妈唱一首摇篮曲,让她好好睡个觉,表达了我对妈妈的爱。
2.再次播放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作为背景,请学生自由读一读歌词。
3.第三次播放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欣赏并请学生谈谈这首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在演唱方法上和我们以前欣赏的儿童歌曲有什么区别?
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在歌曲演唱的音色上作比较。
学生可能回答:这首歌曲演唱者的声音亲切、自然、甜美,表达了我对妈妈的爱。
4.教师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小蚂蚁》。
学生通过欣赏、听辨、对比,小组讨论谈谈感受,进而学生了解到了“摇篮曲”的'特点。
5.请学生跟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轻声唱一唱歌曲。
教师提示:演唱时注意歌唱的位置高,声音轻柔、甜美。
6.根据歌曲内容分组为歌曲设计几个表演动作。
7.《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歌表演。
三、课堂小结
我们都爱自己的母亲,有时只是不知如何表达。其实,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问候的话语就可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情感,把妈妈和我们的心贴得更紧。同学们,让我们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去回报他们给予我们的关爱。
《摇篮曲》教案8
一、设计意图
摇篮曲是颇具民族风格的一首曲子,其旋律婉转、音乐形象亲切,且歌词见解移动。在以往的老教材中也有将它列入歌曲教学的。如浙江版的教参中就有,但这些教学方式不外乎是机械的`,新《纲要》颁布后三年的今天我们岂能再将幼儿的主体地位反之以便?记得许卓娅教授在对音乐活动的创新中就强调幼儿自主的学,而不是死记硬背,所以活动中我将从对乐曲的欣赏体验入手,以递进式的学习方式逐渐解除师生、生生间的音架。让幼儿充分自主体验音乐的存在以肢体动作图谱演示,配合语言的解析,帮助幼儿理解歌词从而学会歌唱。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哼唱,感受乐曲柔美的旋律。
2、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重点:通过欣赏、哼唱,感受乐曲柔美的旋律。
难点: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三、活动准备
1、课前欣赏各种不同性质的乐曲。如:进行曲、圆舞曲等等。
2、记号笔、大张白纸。
四、活动过程
(一)教师哼唱乐曲引起幼儿兴趣。
“嘘,……”(教师以轻柔的声音哼唱乐曲的旋律。)
提问:“老师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幼儿自由回答)
(二)引导幼儿欣赏乐曲。
1、听教师完整唱一遍歌曲。
提问:“这首歌听起来怎样?你以前听过吗?”(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边轻轻清唱歌曲,边根据歌词做动作。幼儿观察教师唱时的表情及肢体动作。
(三)学唱歌曲。
1、幼儿欣赏过乐曲后讨论歌词内容,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绘制图谱。
2、集体边看图谱边唱歌曲2~3遍。
3、幼儿边做动作理解的唱歌曲。
4、撤除图谱,幼儿闭上眼睛做小宝宝睡觉状再次唱歌曲。
5、一半幼儿做宝宝,一半幼儿做妈妈轮流长歌曲一次。
(四)结束。
教师模仿公鸡叫,“天亮了小宝宝们起床了去外面活动活动。”
《摇篮曲》教案9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的节奏,体会摇篮曲安静、祥和、温馨的意境禾口氛围。
2.学习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脑以及自制的与歌曲内容有关的ppt。
2.男孩和女孩结对盘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放一张小床,小床上睡着一个布娃娃,教师面前也如此。
活动过程:
一、在游戏情景中产生学习的欲望
1.情景导入。
师:我是妈妈,(手指面前小床上的布娃娃)这是我的宝宝。
师:(放婴儿的啼哭声录音)我的宝宝怎么哭了?你们知道原因吗?
师:(俯下头贴近布娃娃)哦,妈妈知道你想睡觉了。不哭,妈妈给你唱歌,哄你睡觉。
2.清唱《小宝宝睡着了》。
(教师慈爱地清唱摇篮曲,边唱边根据节奏轻拍娃娃,并播放宝宝哭声渐弱的伴奏。)师:(手指轻压嘴唇,轻声地说)我的宝宝睡着了。我刚才哄宝宝睡觉唱的是什么歌?
师:对,我唱的是摇篮曲,宝宝听着它就慢慢睡着了。为什么宝宝听着摇篮曲就能很快入睡呢?
师:你听过摇篮曲吗?谁来说说、学学你妈妈唱的摇篮曲?
二、学习歌曲,感受三拍子的节奏1.引导幼儿学习拍哄宝宝的动作,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妈妈唱摇篮曲时有没有一边唱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你?是怎么拍的?(请幼儿示范妈妈拍自己的动作。)老师刚才唱摇篮曲时是怎么拍宝宝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边唱边拍,一开始手抬得高,后面手抬得低;一开始拍得重,后面拍得轻。)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怎么拍宝宝。(教师边数三拍子节拍,边带幼儿一起学拍。)2.引导幼儿观看ppt并学习、记忆歌词。
刚才你们说自己妈妈唱的摇篮曲跟老师唱的不一样。是的,摇篮曲有好多。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摇篮曲名叫《小宝宝睡着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出示第一幅图)这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
轻轻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星星睡了"。
(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图片并学习歌词。)让我们看着图把歌词从头到尾说一遍。
3.完整范唱,引导幼儿体会歌曲安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
4.幼儿唱歌曲。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摇篮曲。(唱两遍,边唱边按三拍子节奏轻拍。)我们在唱摇篮曲时跟唱其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唱得轻,特别是最后一句唱得很轻。)对,为什么这首歌曲要轻轻地唱,而且最后一句要唱得更轻一点呢?
(因为怕I吵醒宝宝。/因为星星、月亮睡着了,不能吵醒它们。/声音太响,宝宝会睡不着,等等。)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轻轻地来唱一遍歌曲,特别要把最后一句唱得轻一点。
三、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摇篮曲宁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1.请一部分幼儿当宝宝,一部分幼儿当妈妈(或爸爸)。妈妈抱着宝宝,边唱边拍哄宝宝睡觉。可互换角色游戏。
你们想不想做爸爸做妈妈哄宝宝睡觉呢?
好,现在我们先让女孩子做妈妈,男孩子做宝宝,妈妈抱着宝宝一起唱《小宝宝睡着了》,哄宝宝睡觉好吗?(可交换角色再演唱一遍)2.请幼儿做布娃娃的爸爸、妈妈,哄布娃娃睡觉(爸爸轻拍宝宝,妈妈唱歌哄宝宝睡觉)。
(轻轻地)你们的宝宝睡着了吗?现在让我们轻轻地离开,让宝宝甜甜地睡一觉吧。
延伸活动:
1.搜集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摇篮曲。
2.选择一些好听的摇篮曲在孩子午睡时播放,让孩子们在摇篮曲的`乐曲声中、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教学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摇篮曲》教案10
《摇篮曲》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轻摇摇篮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一定对比,使歌曲洋溢出浓厚的母亲对孩子无限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的情感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与贡献。
2、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旋律风格。
教学重点:
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地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
唱好装饰音、附点音符。
教学方法:
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等。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是一节示范课教学,学生不是自己所教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以一首歌、一个故事、一位音乐家作为切入点。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效性,同时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中间穿插音乐的创作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舒伯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演唱歌曲时以表现歌曲的情感为主线,在听、唱、看、比较中发展学生对歌曲中母爱的表现能力,知识技能学习与体验歌曲的情感中,感受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感铺垫
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学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三、导入新课
教师:老师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音乐课,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好听的作品、听一个好听的故事、还有了解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你们有兴趣吗?学生:有。
四、新歌教学
1、聆听东北《摇篮曲》的片段。
教师: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后请大家说说歌曲的速度、情绪是什么样的。(播放歌曲东北《摇篮曲》的片段)
学生:速度:缓慢的;情绪:优美抒情的。
教师:这样的音乐适合小宝宝入睡。(出示一张妈妈哄孩子入睡时的温馨的图片)大家平时有没有的睡不着的时候呢?学生:有的。
教师: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数绵羊、听音乐??
教师:老师的方法就是听音乐,听舒缓的音乐,使绷紧的神经得到放松,马上就会进入梦想。像刚才老师给大家播放的这首我国东北《摇篮曲》就非常适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外国的《摇篮曲》,这首摇篮曲是由奥地利的舒伯特创作的。听后请大说说这首歌曲的速度、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完整欣赏作品,听后说出速度:缓慢的;情绪:优美抒情的。
2、聆听舒伯特的歌曲《摇篮曲》。
教师:歌曲的特点说与刚才我们听的东北摇篮曲非常相似,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听听歌曲唱了什么,找一找书上的歌词与录音中放的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再次播放歌曲课件,出示歌篇)
学生:再次聆听作品,并找出与书上不同的歌词。听歌曲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3、学唱舒伯特的《摇篮曲》(阶段目标:用甜美、柔和声音以及连贯气息演唱歌曲)。了解歌曲的结构(培养学生观察力)。
教师:熟悉了作品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有几句?我来弹,大家听(教师弹琴)。学生:判断,一共有四句。教师:最后一句与哪句一样?
学生:观察歌谱后找到答案,与第二句一样。教师:第二句与哪句相似?学生:与第一句相似。教师:哪句的节奏出现变化了?学生:第三句
教师:节奏比开始时显得宽了还是紧了?学生:宽了。
教师:为什么有这种感觉?我们看到什么变化了?学生:节奏变化了。
教师:我们能唱一唱吗?(指导学生唱这个地方)学生:唱这个小节2.23.21|。
教师:如果用符号来标记句子,为了清楚,人们就用a+a1+b+a1的形式来标记。
4、解决歌曲难点:装饰音(运用比较法)。
教师:这句还有一个地方不太容易唱好听,你们听到范唱中是怎样唱的吗?学生:有个拐弯儿。
教师:如果我们不加拐弯儿,我相信大家都能唱准,我们一起来试试看。54325|(指导学生唱)。学生:唱不带装饰音的歌谱。
教师:现在我加上装饰音来唱,大家感觉到什么?我唱两种,大家听,大家感觉哪种演唱更加突出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学生:带装饰音的更能突出母爱的伟大、无私。
教师:你们能把这个小拐弯儿,唱得很准确吗?咱们来试一试。学生:唱加装饰音的地方。
教师:这个地方唱会了,请大家完整唱歌谱。(伴奏)学生:听琴完整唱歌谱。教师:这样一首短小的歌曲,作曲家在创作时也分了段,大家在学习歌谱过程中,感觉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呢?学生:两段。
教师:歌曲在创作上非常短小、精练,在众多的摇篮曲中显得格外突出,成为摇篮曲中的经典。我想不仅是由于歌曲结构的规整,摇篮曲的特点鲜明,而且也因为歌曲中这种伟大的母爱。你们感觉是这样吗?还有补充的吗?
5、完整唱第一段歌词(运用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
教师:我们先来唱歌曲第一段歌词,看谁能唱得入情入境(伴奏)。学生:轻声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教师:还可以,歌曲情绪是安静的,优美抒情的,我们在唱时注意歌曲的气息要连贯些。(教师示范怎样运用气息演唱歌曲)
学生:坐姿、气息调整,以更积极的状态演唱。
6、自学歌曲第
二、三段歌词(自主学习)。教师:我们想唱第二段和第三段歌词吗?学生:很想。
教师:我给大家些时间自己先唱一唱,等会儿我们再齐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大家基本没有问题了,我想听听大家怎样运用气息支持来演唱歌曲(伴奏)。学生:演唱第
二、三段歌词。
教师:妈妈对着睡在梦乡的孩子,愿望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给他(她),你们唱后还有什么想法?
学生:我感觉妈妈非常辛苦,希望宝宝快些睡着,妈妈好休息一下。教师:你体会的很深。
7、完整演唱歌曲(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师:现在我们请大家再来完整的演唱歌曲,要求气息支持、充满感情的演唱学生:在教师的伴奏中进行演唱。
四、小结
师:是的,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摇篮曲》教案11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欣赏舒伯特和莫扎特的《摇篮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平稳、优美、抒情的音乐形象,体会哄宝宝睡觉时的美好情感,了解国外优秀《摇篮曲》作品。
2.通过欣赏轻音乐曲《在钟表店里》,感受音乐描绘的各种钟表及钟表店里热闹的情景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体会钟表匠劳动时的欢快心情,领略世界描绘性标题音乐的杰作。
3.指导学生用安静、甜美的歌声,气息连贯地唱好《我的小宝宝》;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情绪热烈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在集体表演中体会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与情绪。进一步感受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听、议议、玩玩、唱唱、演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形象,体会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内涵,理解多元文化。
2.通过创编《咪咪摇篮曲》,指导学生学会用各种动作创造编摇篮,并用d、r、m或d、m、s创编简单的摇篮曲旋律,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3.指导学生用《吉达巴》、《恰恰恰》、《迪斯科》等不同节奏,随音乐自由做律动,进一步感受外国音乐艺术的魅力。
【知识与技能】
1.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感知“do”、“re”,并唱准上行、下行音阶的唱名。
2.通过音乐游戏《圆圈、方块和三角》、音响故事《快乐的早晨》、律动《叮咚圆舞曲》等来培养学生的即兴创造能力与互相配合的能力。
第三单元 课时建议
第五课 建议用4-5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欣赏《摇篮曲》;律动《多彩的摇篮》。
第二教时:玩《小猴造楼》,认识do 、re;日本儿童游戏《圆圈、方块和三角》。
第三教是:唱《我的小宝宝》;巩固do 、re两音。
第四教时:创《咪咪摇篮曲》;拓展——《摇篮曲》。
第六课 建议用4-5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欣赏《在钟表店里》;创编情景式表演。
第二教时:玩玩《小猴造楼》四;用《吉达巴》等节奏律动;《叮咚圆舞曲》。
第三教是:唱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巩固唱名;跳跳《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第四教时:创编音响故事《快乐的早晨》。
音乐乐园 建议用1-2教时
第三单元 外国小曲
第五课 听——摇篮曲
【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第五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欣赏《摇篮曲》,感受摇篮曲的音乐形象。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四四拍,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这首欣赏曲旋律平稳、优美、抒情。歌词亲切、感人,形象地描绘了妈妈轻轻摇着摇篮,催宝宝快快入睡的情景。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要想实现音乐欣赏目标,必须遵从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本课欣赏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每一次聆听都有明确的目标,从对《摇篮曲》形成初步印象——听出歌词大意、分清乐句——哼唱旋律与歌词——动一动表现乐曲——拓展。层层铺垫、步步加深, 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摇篮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教学内容】
1. 欣赏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
2. 律动《多彩的摇篮》
3. 拓展欣赏莫扎特作曲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摇篮曲》,使学生了解乐曲所表现的情境,从而唤起对儿时的美好向往,深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温暖,了解异国多元音乐文化。
2.让学生在听听、想想、议议、唱唱、玩玩的活动中,感受《摇篮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指导学生学会用动作以及声音等方式表现自己对摇篮曲的感受。
3.通过拓展欣赏中外不同的《摇篮曲》,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摇篮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听着歌曲《摇啊摇》律动进教室
二、欣赏导入
1.复习用上海方言朗读《摇啊摇》歌词
2.复习用上海方言演唱童谣《摇啊摇》
说明:
通过对上海童谣《摇啊摇》的复习,以旧带新。从回顾本土的《摇篮曲》自然地过渡到对外国《摇篮曲》的欣赏,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三、欣赏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
(一)初听
1.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想象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说明:
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喜欢的姿势,闭上眼睛来静静地欣赏,培养学生聆听的良好习惯。
2.说说感受
(二) 复听
1. 了解歌词内容
2. 听出乐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三)唱一唱
1.哼唱《摇篮曲》旋律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有感情地学唱《摇篮曲》
说明:
通过以上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与情绪,进一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四)动一动
1. 听着《摇篮曲》音乐分角色做做哄宝宝睡觉的动作
2. 跟着音乐创设各种摇篮做做律动《多彩的摇篮》
3. 组合律动
说明:
在动的过程中,可创设情景:星星、月亮、晚风婆婆、花、草等,并结合《多彩的摇篮》自由创作各种摇篮造型,边哼唱边摇宝宝入睡,在身临其境中表现自己对《摇篮曲》的感受。
四、拓展
1.欣赏莫扎特作曲的《摇篮曲》。
2.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书籍、传播媒体、音响资料、询问他人等途径来收集中外有关《摇篮曲》的文字或音响资料,下节课在课堂中展示交流。
说明:
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进一步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并且激发学生通过课外自主学习, 加深对《摇篮曲》题材的理解,丰富有关《摇篮曲》的音乐知识,最终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反思】
本节欣赏课遵从了“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先进音乐教学理念,对每一次聆听都提出了恰当、明确的要求,教学铺垫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摇篮曲》优美动人的音乐形象,唤起了对儿时的美好遐想,理解了多元文化,并养成了的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动觉切入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来体会母亲哄宝宝睡觉时的心情和当时宝宝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用各种动作或道具来搭建摇篮进行《多彩的摇篮》的律动;再将两者结合起来,创设适宜的情境,进行组合表演。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摇篮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绪, 顺利地解决了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再现了月光下,慈爱的妈妈轻轻摇着摇篮,催宝宝快快入睡的动人情景。架起了与世界其他不同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树立了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摇篮曲》教案12
教学目的:
1、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活动反思:
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摇篮曲》教案13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主要是让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能力目标:主要是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知识技能目标:让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能简单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
活动准备:环境布置—软积木摆好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等;屋子里的光线暗淡。物质准备—布“宝宝”若干;音乐磁带;动感的夜空背景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 以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真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播放《小白船》的曲子,孩子们在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稳定幼儿的情绪。。
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
(一)完整欣赏。师 “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哪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遍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 师提问:“这首歌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 然后运用课件,再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加深印象。
(二)分段欣赏。 第一次分段欣赏完后提问: 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 第二次分段欣赏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摸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
(三)完整欣赏。加深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
(四)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
第三部分结束
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主要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在真个的活动引导中我注意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体现《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摇篮曲》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2、认识体会摇篮曲的体裁及音乐特点
3、认识、了解作曲家舒伯特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摇篮曲》
教学难点
了解摇篮曲体裁的音乐风格特点
时安排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环节名称
环节目标(设计意图)
操作过程
环节反思
备注
情景导入
、看图配音乐,音乐比较哪段音乐更适合图片,为什么?
2、了解摇篮曲,出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介绍背景,让学生知道音乐背后的故事。
、检查前置性作业:介绍作曲家舒伯特
2、师:但是,上天并没有关照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它将贫穷送给舒伯特,让它整天吃不饱,穿不暖。一天,又冷又饿得舒伯特已身无分文。他不得以走进了一家饭馆,他静静地坐在饭桌前,拿起了桌上的一份报纸看了起来……舒伯特看到了报纸上有一首克劳帝乌斯写的诗,使得他非常感动,热泪盈眶。(师读第一段歌词,出示第一段歌词)
3、师:你们熟悉这首诗吗?(摇篮曲)看到这首诗以后,舒伯特写下了动人的旋律,他为什么感触这么大呢?他想到了谁?
4、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人在情绪最脆弱和身体最虚弱的时候,往往会想起自己的妈妈,想到躺在妈妈的怀里听着《摇篮曲》,甜甜的.睡去。因为梦里不再有饥饿、不会有寒冷。妈妈会给舒伯特一切、一切……
师生互动
用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让学生理解节奏和速度。
、师:让我们也来读读这首使舒伯特感动得热泪盈眶的诗。学生朗读歌词
2、师:舒伯特在菜谱上为这首诗作了一首曲子。起初,饭馆老板以为他是个乞丐,想轰走他,后来看到乐谱,便知道他是一位作曲家。于是老板收下了乐谱,在舒伯特的要求下免费送给了他一盘烧土豆。舒伯特为了感谢老板的馈赠走到饭馆的钢琴边,弹起了这首《摇篮曲》。(教师模仿舒伯特走到钢琴边弹唱《摇篮曲》第一段)
3、师:简单的八小节旋律,就让这首诗得到了升华,使它成为了一首千古传唱的歌曲。哼唱一下这动人的旋律。
4、比较演唱,解决难点。
a学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舒伯特为什么要在这儿(第六小节)加上一个前倚音呢?
b比较演唱:
师:让我们来唱一下没有前倚音的效果。(平淡)
再唱一唱有前倚音的效果。(内心深处的触动)
小结:加上这个前倚音,更能表达舒伯特当时的那种内心深处被触动的心情。现在我们来唱一唱。
导入:回想一下,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引导回答用温柔的声音、轻轻地等)
师:让我们用妈妈温柔、亲切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
a学生唱一唱。
b学生用动作参与演唱。
6、师:妈妈在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还会做什么动作?(教师提示学生在休止符的地方就做一个妈妈的动作)
7、师:让我们一起学着妈妈的样子,一边摇着摇篮,一边用温柔的声音来演唱《摇篮曲》。
8、整理摇篮曲的特点
(1)、主题:母爱
(2)、速度:中速稍慢
(3)、力度:弱
(4)、旋律:轻柔、甜美、徐缓
9、拓展延伸:欣赏几首摇篮曲,体会摇篮曲体裁的音乐特点。
(1)、东北民歌《摇篮曲》
(2)、舒伯特《摇篮曲》
(3)、网络歌手香香《摇篮曲》
用同一体裁,不同的音乐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很感兴趣。
小结
每一首摇篮曲都是由母爱谱写而成,每一句摇篮曲都是母亲对孩子美好的祝愿。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呼唤。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对摇篮曲的学习,更深刻的理解母爱、感恩母爱、用我们的行动回报母爱!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摇篮曲》教案15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活动准备
1.课件:摇篮曲
2.课件:哭声
3.布娃娃每人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娃娃哭声。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小娃娃为什么要哭呢?
她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
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
《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
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
(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
《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教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
(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
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教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3.教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
四、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床”(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
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教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
好!就请你们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
(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录音唱歌,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
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摇篮曲》教案】相关文章:
摇篮曲音乐教案10-10
摇篮曲说课稿07-21
《摇篮曲》教学设计09-21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说课稿12-16
中班教案教案10-11
中班美术教案有趣的脸教案06-10
中班美术教案葡萄熟了教案06-10
摩擦力教案初中教案07-17
小班安全教案安全的玩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