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教学设计 摇篮

管理员

摘要:

《摇篮》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摇篮》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摇篮》教学……

《摇篮》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摇篮》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摇篮》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摇篮(诗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让幼儿熟练地朗诵诗歌《摇篮》。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用诗歌的形式表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幼儿学会朗诵诗歌《摇篮》;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续编诗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幼儿听欢快的音乐,拍手进入活动室,然后音乐转成摇篮曲,提问:“听着现在的音乐,大家感觉怎样?”(想睡觉)课件中出示小宝宝,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也想睡觉了,谁来哄她,怎样哄?谁是宝宝的摇篮?幼儿集体想办法,并请个别幼儿上前演示怎样哄宝宝睡觉。“还有一些宝宝也想睡觉了,它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启发幼儿想象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会哄宝宝睡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摇篮》。

  二.欣赏诗歌: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摇篮》,让幼儿欣赏诗歌。

  三.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并提问:

  1、蓝天是什么?摇着谁?

  2、第二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3、第三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4、第四张图上什么是摇篮?摇着谁?

  然后分段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宝宝舒服吗?谁是星(鱼、花、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是怎样哄宝宝睡觉的?为什么是轻轻飘?变成重重的`可以吗?”并通过动作模仿,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浪花轻轻翻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并结合分段跟诵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五、结合课件完整欣赏诗歌,幼儿跟诵。

  六、请个别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诗歌说给大家听。

  七、幼儿集体完整的朗诵诗歌。

  八、仿编诗歌。“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诗歌记住了,那大家想不想当回小诗人,自己编诗歌呢?”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仿编。

  九、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不仅帮忙把小宝宝送回了家,还过了回诗人的瘾,你们高兴吗?其实,我们大自然里还有许多的小宝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并帮他们找到摇篮好吗?”

《摇篮》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理解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2、在深度体验诗歌的优美意境时,同时能够唤起幼儿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3、鼓励幼儿按照诗歌的重复结构仿编诗歌,灵活运用学过的动词,利用已有的经验感受想象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制作关于诗歌内容的课件、多媒体设备、轻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出示摇篮,引入课题

  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摇篮)摇篮是做什么用的呢?(摇着小宝宝睡觉的)。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很美的诗歌《摇篮》,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这首诗歌。

  2、边放课件《摇篮》,老师边朗诵

  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3、请幼儿再欣赏一遍诗歌,请幼儿仔细听听诗歌里都说了些什么。

  4、通过提问互动,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诗歌中有些是摇篮,有些是宝宝。我们称它们为摇篮,因为摇篮代表着安静、温暖、舒适的环境,就像给婴儿唱摇篮曲一样。而宝宝则指代那些被摇篮所照顾和呵护的小孩子,他们处于无忧无虑、纯真可爱的阶段。

  (蓝天很大,在象征摇篮的天幕下,一颗颗小星星仿佛可爱的宝宝们。这些星星非常调皮捣蛋,于是白云姗姗来迟帮它们安抚入眠。白云轻轻地飘过,时而悠闲,时而轻快,就像一个温柔的催眠曲。终于,那些顽皮的星星宝宝一个个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5、引导幼儿学习朗读诗歌,边放动画,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读

  引导小朋友在朗读时,声音要轻要好听,语速不能过快。

  6、幼儿集体朗诵并表演诗歌内容

  7、启发幼儿仿编诗歌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星宝宝,还可以摇着什么宝宝呢?

  大海还可以摇着什么宝宝呢?

  花园还可以摇着什么宝宝呢?

  8、老师也来画一画,编一编

  我将纸比作一个宽大的摇篮,而这张鲜红的纸则代表着满是希望的春天。我绘制了一棵生气勃勃的树,并加上了几只欢快的小鸟。那张黄色的纸则象征着广袤的大地,它如同一个摇篮,能够照顾着什么样的宝宝呢?或许有人能够帮助草宝宝入眠吗?请问谁会前来协助草宝宝安然入睡呢?

  老师把这两幅画编成诗歌送给小朋友

  春天是摇篮摇着树宝宝,小鸟轻轻叫,树宝宝睡着了;

  大地是摇篮,摇着草宝宝,树叶轻轻飘,草宝宝谁着了。

  9、引导小朋友离开原诗仿编诗歌

  指导小朋友利用提供的彩笔、画纸进行大胆想象创编。你们可以把纸当作摇篮,画上宝宝,再画上谁来帮助宝宝睡着的。

  鼓励小朋友把自己的'画编成诗歌朗诵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并展览小朋友的作品。

  9、鼓励幼儿将自己心中的创意铺陈成美妙的诗歌,毫不犹豫地向大家朗读,与众人共享个人编写的作品。

  10、把幼儿创编的诗歌编辑成一首新的诗歌《摇篮》

  大家一起来学一学,朗诵一下。

  11、带领小朋友一起朗诵新的诗歌《摇篮》,并录音。

  附:《摇篮》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

  云儿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摇篮》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静静地聆听摇篮曲的柔和、悠缓旋律,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摇篮曲的特点,并带着乐趣地用动作来演绎哄娃娃入睡的场景。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夜幕降临,大地渐渐沉寂下来。草地上蹦跳着夜光虫,它们为夜晚增添了一抹微弱的光辉。不久,月亮姑娘现身唱起了动人的歌曲,星星们则轻柔地为她伴奏。他们的合奏使得静静夜晚变得更加美丽。大家一起听——(老师挥手示意,孩子们跟随指挥)。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丽,就在这时随着微风的吹拂,一个窗户传来了一段动人心弦的乐曲。(完整欣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你们聆听这段音乐时,脑海中浮现了无数的回忆和想法,真可见你们对音乐的用心。我很好奇,是什么让你们联想到了这些事情呢?

  再次欣赏这段音乐,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氛围。音乐中的旋律缓慢而轻柔,给人一种舒适和安详的感觉。伴随着柔和的钢琴声和温暖的弦乐,我们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这种音乐让我感到平静和放松,有一种远离喧嚣和压力的感觉。我可以想象自己漫步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这段音乐散发出一种和谐与平衡的气息,让人心情愉悦,并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教师哼唱后,进一步肯定了这段音乐所传达的轻柔、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小结:你们的描述真棒,这段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就是它非常温柔、安静而且缓慢。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音乐就好像人类的语言,每一首曲子都藏有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那么,这首乐曲里述说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同领略吧!(观赏舞蹈与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爷爷在讲故事给孙子听,并欢快地击掌了)。

  小结:这首乐曲描绘了一个母亲用温柔的歌声摇着她深爱的'宝宝入睡的情景,我们称之为《星光摇篮》。

  3、在幼儿园中,老师就像是你们的大姐姐或者大哥哥,而你们就是老师疼爱的小天使。当夜晚来临时,大姐姐(或大哥哥)会安抚宝宝们入睡呢。

  教师语言:妈妈细心地哄着你们入睡,她的心情是充满爱和关怀的。你们是否想过也能扮演小爸爸或小妈妈的角色,用柔和的声音和轻柔的动作哄自己的玩偶宝宝入睡呢?(幼儿也可以尝试扮演爸爸或妈妈,给娃娃哄睡觉)。请根据上述要求进行修改后直接回复,谢谢。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教学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摇篮》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祖先的摇篮》

  丛书:《奇妙世界》中《孩子们在争辩》

  [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复习“一望无边”等词语,书写“摘、掏”等2个字、

  2、在语境中体会并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二、阅读与表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和祖先自由的生活、读好第2小节和第3小节中的问句、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掏鹊蛋”等画面,并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3、拓展阅读《孩子们在争辩》,继续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想象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在语境中体会并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相机指导书写“摘、掏”2个生字、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掏鹊蛋”等画面、

  2、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读文

  (一)板书课题

  (二)相机出示词语

  (三)整体读文

  过渡:多么有趣的小诗啊!大家读得真好、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诗的第二、三小节,感受祖先有趣的生活吧、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板书课题依然强调易错字“祖、篮”,夯实学生字词基础、从复习词语到整体读文创设情境,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展开想象,读写结合

  (一)想象情境,朗读练习

  1、读好问句

  (1)学生自由练习读问句

  (2)指名读并相机指导

  2、读出好奇

  (1)学生注意“可曾”这个词语,知道这是作者对祖先生活的好奇而进行的猜想、

  (2)学生再读,读出猜想、好奇的'感觉、

  3、读出画面

  (1)学生默读,读中想象祖先生活的情景,找出作者猜想祖先干什么

  (2)关注词语,想象画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关注并积累动词

  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示范、

  (3)交流想象,读出画面、

  学生选择一个试着说一说读完词语想到哪些画面?学生互相交流、集体交流、

  读着这样的词语,眼前出现一幅幅画面、

  (4)回顾朗读小诗的第2、3小节

  (二)发挥想象,仿写练习、

  1、尽情想象,积累词语、

  学生发挥想象,仿照二、三小节说说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些什么?

  学生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2、运用词语,仿写练习、

  学生选择一小节仿写

  3、展示作品,想象风暴、

  展示学生作品,相机评价并进行指导、

  过渡:我们以后在阅读的时候,就是要由课文内容想象开去,阅读之旅就更有趣了、想不想继续放飞我们的想象呢?老师再推荐一首有趣的小诗、

  [设计意图]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课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指导,关注个体需要和不同的需求、大部分同学对诗中所写就是作者因好奇而引发的猜想存在疑惑,因此抓住“可曾”引导学生感悟、

  2、想象的实质是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学中搭建一定的“支架”,如抓住词语想象画面,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在想象和表达中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为仿写做好准备、

  三、拓展阅读,延伸想象

  (一)出示图片,引导想象

  1、出示斑马,学生观察,相机出示第1小节、

  2、出示鸟和鱼:看到什么?又会怎样发问呢?学生集体交流、

  3、回顾第1、2小节,感受普通事物引发的想象、

  (二)自由阅读,再次想象

  1、孩子们又会怎样争辩呢?学生完整朗读这首诗《孩子们的争辩》、

  2、相机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孩子们还会争辩什么、课后和爸爸妈妈、同学们交流一下、

  过渡:看来想象源于我们的好奇心,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都会引发我们神奇的想象呢!

  [设计意图]丛书中《孩子们在争辩》一首小诗引进课堂,就是把有趣的想象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在学生经历了对祖先生活的想象之后,教师告诉孩子,有了想象,我们的阅读之旅就多了一份乐趣、其实,只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生活中普通的事物,也能引发有趣的想象、然后,引导学生去读课外这首小诗,并启发学生课后可以尝试着这样去想象、想通过课堂的学习,为孩子们打开更多的窗……

  四、回归文本,放飞想象

  (一)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

  2、推荐阅读主题阅读丛书《发现老祖宗》和《仓颉造字》等文章、

  (二)积累词语

  1学生回顾本节课积累一组表示动作的词语;

  2学生练习词语搭配的连线;

  3生字“摘、掏”书写指导、

  结束语:有了想象的翅膀,我们就可以推想祖先的生活;有了想象的翅膀,身边的事物会变得更加可爱;让想象伴随快乐的童年、

  [设计意图]一方面,回顾积累本节课表示动作的词语,让积累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归类指导“摘、掏”,拓展带有提手旁的字,归类识记,知识渐渐板块化、另一方面,想象可以化普通为神奇,变文字为画面,变单一为多面,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表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摇篮》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2、在理解、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感受诗歌里宁静、温馨的感觉,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准备:

  《摇篮曲》音乐、摇篮一个、娃娃一个、图片四幅。

  活动过程:

  1、出示摇篮,播放摇篮曲。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教师轻轻地摇着摇篮)听着优美的摇篮曲,小宝宝躺在摇篮里睡着了。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摇篮,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吧!请听诗歌:《摇篮》。”

  2、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1)你听了诗歌感觉怎样?

  (2)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的都是谁?(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来回答。)

  3、出示第一幅图片,教师朗诵第一段。

  提问:星宝宝是怎样睡着的?(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为什么白云要轻轻的飘?(情感渗透)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朗诵一遍。

  4、出示二、三图片

  “鱼宝宝、花宝宝和小宝宝是怎么睡觉的呢?让我们用诗歌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吧!花宝宝喜欢在花丛中入眠,轻轻地摇晃在风中。五颜六色的花瓣陪伴着她,甜美的香气让她安心入梦。小宝宝则喜欢在温暖的被窝里,亲近妈妈的怀抱就是他最好的庇护。听着妈妈温柔的哄睡声,小宝宝安心地闭上双眼,入梦的地方。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入睡方式,无论是花丛还是妈妈的怀抱。只要能够感受到温暖和爱的环绕,他们就能够安心而快乐地入梦。图片四展示了花宝宝和小宝宝的可爱模样,让我们一起创编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师:看到图片你想到了什么?能不能自己来创编诗歌?(引导幼儿尝试看图创编)

  6、请幼儿跟老师一起看图完整地朗诵诗歌。

  “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7、老师笑着说:“多么美妙的韵律啊,我们一起用悦耳的`音乐来诵读一首原创的诗歌吧,边诵读边配上优美的动作,看看谁的动作最为精彩。”

  8、幼儿创编诗歌。

  “大自然中还有哪些能让我们宝贝们安睡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并用诗意盎然的语言来表达吧!”(幼儿分组交流讨论)

  9、师:“我们为许多小动物和植物寻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家园,大自然变得如此和谐美好,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幸福愉快!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用我们编写的诗歌向它们倾诉吧。”

  活动延伸:幼儿将创编的诗歌画出来。

《摇篮》教学设计6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摇篮》,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图谱、动作提示,理解歌词并进行演唱。

  3、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享受。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歌曲匹配的图片

  2、歌曲旋律已熟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苹果丰收》

  要求:能跟着音乐的音乐节奏合拍地做动作。

  T:秋风吹过,果实累累的果园里迎来了丰收的季节。让我们一同前往,共同体验摘苹果的乐趣吧!在一片宁静的角落,听着悦耳的音乐,为这特殊时刻做好准备。现在就一起出发吧!

  2、歌曲《我爱》

  要求:能用自然的声音进行演唱。

  T:我们采摘了这么多苹果,真的好累呀。现在坐下来休息一下,一起唱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吧。

  二、基本部分:

  1、学习歌曲第一段

  (1)、哼唱旋律《摇篮》

  T:一起来当爸爸妈妈,给亲爱的宝贝们一个温暖的拥抱。用欢快的旋律吟唱,让他们的存在感受到。

  (2)、教师有感情的范唱第一段(有音乐伴奏一遍)

  T:这首歌曲是为了帮助妈妈哄宝宝入睡而创作的,妈妈一边轻声歌唱一边安抚宝宝进入梦乡。请您认真聆听并回答妈妈唱了什么?

  (3)、匹配歌词与图谱,教师并再次范唱(第二遍)

  T:你们听到妈妈唱了些什么呢?(在这首歌里还唱了什么呢?请大家再次细心聆听)你们的回答都很棒,那么请再次仔细听一遍,看看是不是这样,如果愿意唱的小朋友可以轻轻地跟着唱。

  (4)、幼儿看图谱学唱第一段两遍

  T:刚才我注意到有一个小朋友愿意和我们一起低声唱歌,所以这次让我们试着跟着乐谱来唱一遍吧。

  T:星宝宝睡着了,我们唱的时候要用声音来唱呢?那我们看着图谱用优美、轻轻的声音来唱一唱,要把歌词唱清楚。

  2、学习歌曲第二段

  (1)、出示第二段图谱,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并进行演唱

  T:听到小朋友的歌声真是太美妙了,他唱到了一个有蓝天的摇篮,里面摇动着闪耀的星宝宝。那么还有什么东西能当作摇篮,摇动着怎样的宝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重点解决:海浪轻轻地翻涌)。

  T:你们说的都很好,这是第二段歌词,我你们一起来看着图谱,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次刘老师不唱了,但我会在你们有困难的地方轻轻的提醒你们。

  (2)、讨论并再次演唱

  T:你们觉得唱的怎么样?哪里还需要帮助。这次唱的时候呢刘老师用动作来提示你们,你们要仔细的'看清楚。

  (3)、运用技巧完整演唱第一段和第二段

  T:刚刚在唱第一句的时候,刘老师做了一个手势,示意我们要把声音唱得长长的、连贯。他希望我们在唱的时候能够保持稳定的气息,让声音流畅而持久。接着,当我们唱到第二句的时候,刘老师轻轻抬起了手。这个手势的意思是要我们在唱到第二句的时候,要注意换口气和呼吸的方式,要尽量平稳地进行,避免让别人看出我们的换气动作。那么,现在我们来试一试,唱一遍第一句,接着唱第二句。记得要注意声音的长度和连贯性,同时也要注意换气的方式,尽量保持自然而不引人注目。

  T:我们用这个好办法把第一段和第二段合起来唱一唱。

  3、师生共同创编第三段歌词

  (1)幼儿自由讨论创编

  T:其实这首歌曲还有第三段呢,第三段在哪里呢?刘老师和小朋友合作来试着编第三段歌词,第一句、第二句小朋友来编,第三句刘老师来编,后面的我们一起来唱一唱。那除了蓝天是摇篮,大海是摇篮,还有什么是摇篮呢?摇着什么宝宝呢?我们自己来编一编。

  (2)集体创编并进行演唱

  T:我们先唱小朋友编的,是摇篮,摇着,微风轻轻吹,X宝宝睡着了……

  3、幼儿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T:后来,我们的演唱持续了很长时间,客人和老师都对我们的表演赞不绝口。他们觉得我们唱得很好听,也想加入到我们的歌曲演唱中。于是,客人和老师开始用哼唱的方式为我们伴奏。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摇篮》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婴幼儿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和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识别音乐作品的情绪和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干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局部,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自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生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促进幼儿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听觉倾听习惯。

  3、帮助幼儿了解摇篮曲的特点和性质,让他们知道这是一首来自东北民歌的歌曲。同时,激发幼儿运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是一门以听觉为基础的艺术形式,通过旋律、节奏、速度等手段来塑造音乐的形象。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它在时间中流动,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因此,在欣赏歌曲时,幼儿可以通过歌词来帮助理解歌曲的内容。大班幼儿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好,只有他们能够专注地倾听并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与歌曲产生共鸣。这样的倾听体验将使幼儿更加享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和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越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发生情感体验和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和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协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方法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在欣赏方法中,可以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完整欣赏的目的是让学生保持对作品完整性的感知,给予他们全面的体验。而分段欣赏则旨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和情感,并体会摇篮曲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完整欣赏,以给学生留下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进行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进行完整欣赏,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摇篮曲。在使用欣赏方法时,创造一个平静温馨、有利于聆听的教学环境非常重要。可以借助动感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生动的演唱来给学生提供听觉和视觉上的积极刺激,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激发对母爱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示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实际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发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示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婴幼儿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方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婴幼儿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身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发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示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方法是通过音乐来实现。音乐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音乐起到了示范典范的作用。除了让幼儿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通过自己的演唱来传达情感。我会以真诚的表达和微笑的面容与幼儿进行面对面的演唱,将歌曲中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婴幼儿的爱传递给每一个幼儿,激发他们共鸣的情感。同时,在幼儿静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并适时给予提示,通过轻柔的动作与幼儿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来提升教学效果。通过交替使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发挥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进行情感体验和培养积极的态度。

《摇篮》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听:《摇篮曲》

  教学目标:

  听赏舒伯特和莫扎特作曲《摇篮曲》,感受摇篮曲平稳、优美、抒情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听辨两首不同的《摇篮曲》,感受摇篮曲共同的音乐特点------旋律抒情恬美,节奏富有动荡感。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媒体使用

  教学说明

  一、 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 欣赏乐曲《摇篮曲》

  1、导入:

  (1)、请学生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

  (2)、请学生根据歌曲描绘得已经搭出美丽的意境。

  (3)、提问:在这美丽的夜晚你会唱些什么歌曲呢?

  2、揭示课题

  3、听赏音乐家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

  提问:说说乐曲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感觉?

  4、教师简单介绍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5、以同样的方式听赏莫扎特作曲的《摇篮曲》

  6、复听两首乐曲

  (1)、出示两首歌曲的歌词,请学生轻声朗读。

  (2)、边听边左右摇晃身体。

  (3)、师生相互交流感受

  7、创设情景,学生自主表演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即兴表演摇摇篮或是红宝宝睡觉的动作。

  三、 教学拓展:

  教师请学生集体聆听我国著名音乐家汪玲作曲的《摇篮曲》和印度儿童歌曲《摇篮曲》。

  四、总结、结束

  播放《闪烁的小星》伴奏音乐

  播放音乐《摇篮曲》

  出示舒伯特图像画面

  出示两首《摇篮曲》歌词画面及其音乐

  让学生在自己搭的造型中发挥想象,为下面的听赏埋下伏笔。

  简单了解著名音乐家舒伯特。

  通过朗读歌词了解词意。

  感受乐曲节拍。

  了解中外著名的摇篮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板书:

  教后反思:这个单元主要是欣赏摇篮曲,但是一开始我请学生欣赏由莫扎特贝多芬两位世界顶级音乐大师的力作时,学生都表显出了排斥的.态度,因为它是由美声来加以表现的,欣赏名作固然是好,但是前万不要抹煞了孩子的儿童心理,他希望听到的是活泼的歌曲,所以我认为教材在两年级编入此欣赏曲稍微有些不妥.

《摇篮》教学设计9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活动准备

  1、课件:摇篮曲

  2、课件:哭声

  3、布娃娃每人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娃娃哭声。

  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哭声)是谁在哭呢?噢!原来是这个小宝宝,小宝宝为什么哭呢?

  她看起来疲倦了,渴望睡个好觉。没有人陪伴她,我愿意担当她的亲人角色,为她唱一首《摇篮曲》。

  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

  《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

  老师再次为大家演唱一首自己创作的《梦幻之夜》摇篮曲,希望大家能够静心聆听,感受其中的温暖与宁静。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

  (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

  《慈母曲》是为哄婴儿入睡而创作的`歌曲,它的旋律柔和、优雅、宁静,极易让宝贝沉入甜美的梦乡。

  三、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教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

  (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

  幼儿园老师发现,许多可爱的玩偶没有被陪伴着。她们没有亲爸爸、亲妈妈,孤单地度过每一天。于是,老师决定扮演这些玩偶的爸爸和妈妈。她用心陪伴着它们,给予它们关爱和温暖。尽管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对于这些孤独的玩偶来说,这是一份珍贵的情感寄托。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教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3、教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

  四、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床”(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老师化身成为一个母亲,邀请幼儿们共同扮演孩子的角色,一起自由地表演配合着《摇篮曲》的音乐。

  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教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

  好!就请你们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

  (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录音唱歌,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

  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摇篮》教学设计10

  一、 课题名称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二、 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1、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准确地独唱或合唱。

  2、演唱歌曲时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

  3、学会歌曲乐谱。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三、教材分析: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有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通过一个平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歌曲就像一个小女孩在向你讲述一个故事似的,通过八度大跳、切分节奏、旋律的起伏体现出在宁静在夜晚,主人公对妈妈的热爱之情,以及生动地描绘了妈妈入睡时露出甜美微笑的生动情景。此曲给人柔美的感觉,从中让学生体会对妈妈的爱。

  四、学情分析

  通过学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学生知道用慢速体会歌词意境,并能用深情、轻柔的歌声演唱歌曲,感受歌中宁静、和谐的画面。

  五、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聆听歌曲,感受、体验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的爱,并懂得要回报爸爸、妈妈。

  2、通过歌曲情景表演,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参与到音乐创编及表演中来,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

  六、教学重点:

  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用歌声表达对妈妈的爱。

  七、教学难点:

  3― 5音的跳进,一字多音的准确歌唱。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教科书、录音机。

  八、评价设计核心概念 。

  内容标准

  知识体系

  知识定位

  有表情地参与演唱

  音乐知识

  重点

  学习旋律2—8小节

  学唱歌曲旋律

  重点

  歌曲情感处理

  歌曲情感

  一般

  掌握正确歌唱方法

  歌唱方法

  一般

  九、学习活动方案:

  (一)组织学习。

  (二)导入新课。

  1、聆听《妈妈格桑拉》感受妈妈的爱

  2、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

  师讲解摇篮曲的音乐特点:情绪优美抒情、旋律宁静柔美、速度舒展缓慢拥有妈妈的关爱,可真幸福呀!那你们呢?你的妈妈是怎么关心你的?(生举例说一说)

  (三)新课学习。

  1、初听歌曲。

  今天,老师还带了一首特别的摇篮曲,请你们听听这首摇篮曲特别在哪里,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听后交流)

  让我们闭上眼睛,再仔细地、美美地听一遍。(生闭上眼睛听一听,师在结束句时用“”哼唱)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歌《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歌里的孩子给妈妈送去了幸福。你也想给妈妈送去幸福吗?让我们学好这首歌作为送给妈妈的礼物,好吗?

  2、学唱歌曲。

  (1)模唱旋律。

  你得应该用什么情绪、声音和速度来演唱,才能表达出你对妈妈的爱呢?(用深情、轻柔的情绪,轻柔,柔美、圆润的声音,注意适当的呼吸,慢速有感情地演唱)

  妈妈睡着了,我们用“”,跟着优美的音乐轻柔地、有感情地唱一唱。(师生哼唱歌曲)

  这声音真好听,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再来一次吧!(师生哼唱歌曲)

  带有感情的歌声,即使没有歌词也会让妈妈感动的,如果加上歌词效果就更好。

  (2)学习歌词。

  请大家跟着老师按音乐节奏来念念歌词。(跟师念一念)。

  让们跟着音乐轻柔地念一念。(跟音乐念一念)。

  (3)分段学唱。

  多么优美的.歌呀,我们跟着音乐轻轻地唱唱第一段好吗?(跟音乐唱第一段)

  注意:四分休止符、连音线的地方要唱好,唱准低音“5”、切分音,比较拖足3拍半和不拖足3拍半的感情,“2”的时值唱足。

  重点学唱“妈妈屋里静悄悄”。妈妈屋里怎样静悄悄的?

  3 3 2 5 │ 2 5 3 │ 2 ― │ 2? 0 │

  妈妈 屋里静 悄 悄

  桌子 变成摇 篮 摇

  披上 我的小 花 袄

  3 3 2 5 │ 1 ― │7 6 7 6 5 │ 2 ― │

  伏在桌 上 睡 着 了

  一直摇 到 太 阳 照

  梦中正 在 微 微 笑

  注意:重点练唱第一段歌词。解决第一段的重点后,可以将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这一句也来唱一唱。

  跟音乐唱第二段、三段。

  最后一句的音高用手势来表示,帮助学生就体会这个旋律的唱法和所表达的感情。

  “”在歌曲中的作用是什么?(能进一步深化母女之间的感情和自己更得意的内心感受)

  尾句虽然只有一个字,是用哼鸣来演唱的,但却包含着我们对妈妈深深的感情,因为们对妈妈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要求:哼名音要唱准,唱时眉毛稍微抬起一点。小声地用气息垫住,顶着模唱。(师做范唱,生比较正误)处理歌曲。

  有没有觉得什么地方唱的不好?在练一练。

  (四)处理歌曲

  要求:

  A:心中一定要有故事的画面。

  B:演唱时必须是作为第一主人翁投人角色。深情的表演,眼前仿佛妈妈就伏在桌子上睡觉,你在唱摇篮曲。

  C:速度在本歌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速度适当,表演才会更为入情。

  D:声音的轻柔是表演本歌在音色上的重要特征,只有轻柔的声音才能表现宁静的气氛与情景。

  完整地演唱(看课件演唱)。

  师:唱的真好,我想妈妈听到你们这样的歌声,一定会被感动的。

  (五)歌曲拓展

  为了表达对妈妈的爱,你们想做些什么呢?(学生说说)

  (六)小结下课

  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对妈妈的爱却是无止境的,让我们用一颗感恩之心去回报我们的妈妈吧!回家给妈妈唱一首《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她们一定会很感动的。就让我们在歌声中表达对父母无限的爱吧!(随音乐出教室)

  十、评价落实

  现在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这样的意识需要纠正,怎样将母亲对自己的爱拓展到他人。三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这节课的基调是温柔的抒情的,所选的作品具有“摇篮曲”风格,作品的旋律优美流畅,轻柔抒情。如何让孩子静静的聆听,轻柔的演唱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是强调的还不够,三年级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阶段,如果养不成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以后的学习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在执教完本课后,我发现学生对为童话配乐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对自己熟悉的童话。因为学生能理解故事本身的各个情节,能体验到故事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从而去选择音乐,学习音乐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促使学生去选择的同时更好的理解音乐。

  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祟高品格。本课的五首作品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妈妈的爱,感受自己对妈妈的爱。

《摇篮》教学设计11

  目标: 1、通过电脑课件和动作,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的内涵之后,我们可以借助图片和个人经验进行创作仿编诗歌。

  准备: 1、电脑课件。

  2、图片。

  3、背景图:蓝天、大地、小河、单个动物图样:小鱼、小草、月亮、小鸟等。

  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睡觉的?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宝宝也要睡觉,他们都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吧。”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录音:

  ——“告诉我一首童谣的名字,摇篮里都有哪些可爱的宝宝呢?”(依据孩子们的回答,展示相应的图片)

  2、出示课件,欣赏第二遍诗歌:

  ——“刚才孩子们都非常专注地听了!现在,我们一起再次观看这幅图并欣赏一遍吧。”

  欣赏后提问:

  ——“这些小宝宝都在温暖的摇篮里甜甜地睡着,它们的摇篮是什么呢?”(随后出示背景图)。

  三、初步学习朗诵诗歌:

  ——“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学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呢?那我们边看图边轻轻的说好吗?”

  “小朋友说的真不错,会说的小朋友声音再大点,我们再来说一遍吧。”

  为什么诗歌中常常描述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这是因为它们都代表着柔和、悠然的氛围。比如说,白云在天空中飘荡,给人一种轻盈、恬静的感觉;浪花拍打着海岸,发出微弱、柔和的声音,让人心情舒畅;风儿吹拂着脸庞,带来一丝凉爽与愉悦;而歌儿则用柔美的`旋律传达出欢乐、温馨的情感。因此,在午睡时,小朋友们也应该像白云、浪花、风儿、歌儿一样,保持轻柔的动作,以给他人一个安静的环境。这不仅适用于在家里的午睡时间,当爸爸妈妈需要休息时,我们也应该学会轻轻地行动,尊重他们的休息需求。

  “小朋友真聪明,一学就会了现在,我们开始比赛了,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

  四、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1、小结:

  ——“这首诗歌真有趣,把星星比作小宝宝,把小鱼比作小宝宝。你们想想还可以把什么比作小宝宝呢?”(幼儿回答)

  "老师喜欢将月亮比作一个可爱的宝宝,并将这个比喻融入了一首诗中。你们有兴趣听听吗?"

  “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风儿轻轻吹,月亮宝宝睡着了。”(边说边出示月亮图片)

  "你们能够将刚刚萦绕在脑海中的想法,娓娓道来融入到一首诗歌之中吗?现在,老师想要请小朋友们发挥聪明才智,进行一次创意编写。"

  2、幼儿创编,教师指导鼓励。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真是能干,编出了这么多好听的诗歌,有的小朋友还想编呢,请你们回家后编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听好吗?”

《摇篮》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6、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象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六、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摇篮》教学设计13

  一、设计理念:

  1.音乐教学必须体现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音乐艺术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等的作用,由此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2.创新已是21世纪时代发展的主题,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新课程的音乐教学也必须体现音乐课程的创造性发展价值。通过生活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编活动,激活学生的表现和创造的愿望,在主体参与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理解多元文化。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由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地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摇篮曲(催眠曲)的特点是优美抒情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有关妈妈的歌曲,表达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对妈妈的爱,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通过学唱《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并对6/8拍子的掌握。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妈妈的爱和孩子对妈妈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摇篮曲》6/8拍子的掌握。

  五、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钢琴、音乐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小游戏《家族歌》: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什么?(放伴奏音乐,师拿响板边打击节奏边问学生)

  师:我们先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放松一下,老师问,小朋友答,注意要按音乐节奏来回答,老师用什么样的节奏问,小朋友用什么样的节奏答。

  响板节奏:X X | X X |

  X X | XX X |

  师:你们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为什么这么喜欢呢?你和妈妈之间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吗?(指名学生讲)我们认真学习,妈妈肯定很开心,下面由请我们的妈妈们。

  2、引出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观看学生和妈妈的合影照做成的Flash《只要妈妈露笑脸》,师轻声唱

  师:妈妈和小宝宝笑得好甜、好可爱,你们觉得这里面的每个妈妈心情是怎样的?(开心、开朗、乐观…….),那小朋友们在看照片时有没有听到这个音乐的情绪是怎么样的,这个音乐就和妈妈的心情一样(活泼、欢快)。妈妈对我们的期望可大了,那我们可一定好好学习来报答我们的妈妈。

  3、师范唱《摇篮曲》,师:下面再听陈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的一首歌曲,仔细听听这里面妈妈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先给老师掌声鼓励一下吧!

  听后提问:这里面的妈妈在干什么?此刻妈妈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摇篮曲是唱给谁听的?摇篮曲给人一种怎么样的感受?妈妈流露出什么样的情感?如果你们的妈妈现在再给你唱上一首《摇篮曲》你们的感觉会是怎样的呢?(指名生答)对呀,摇篮曲给人的气氛是……,曲调是……,节奏……。

  4、引出摇篮曲的特点:

  a气氛:温存、亲切、安宁

  b曲调:平静、优美(师: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c节奏:模仿摇篮摆动

  (二)学习铺垫

  1、放《摇篮曲》FLASH,师生跟音乐一起律动。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碰演唱的《摇篮曲》。

  2、师竖笛吹奏《摇篮曲》

  师:多么优美的摇篮曲,老师还用竖笛为小朋友们吹奏一曲,再给老师掌声鼓励一下。

  3、分层次学习《摇篮曲》

  (1)用“lu”来模唱,注意口形。先指出反复记号,师:谁认识它?(反复记号),它告诉我们要怎么样?(要再唱一遍)师:让我们用歌声把旋律来跟一遍,用“LU”来唱,小朋友要注意口形,嘴巴圆圆的,里面像个小山洞。

  (2)再次用“LU”来跟琴唱,注意音高和强弱。

  师:小朋友们一起来看一下拍号,和以前的有什么区别呢,(每小节有六拍),以前我们学过的每小节有几拍呢?(二拍、三拍、四拍),除了每小节的拍数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以八分音符为一拍)以前我们学习过的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

  听前面几句录音,师:我们来感觉一下,它的强弱是怎样表现的?谁能来试一下,说一下

  老师也来感受一下:(强弱弱,次强弱弱),强、次强用拍手来表现,弱用拍肩,老师哪一拍和你们表现的不一样?(次强)对呀,(在第一节出标出强弱弱,次强弱弱),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个强弱一起来唱一唱(先跟师不跟琴轻声练练前面几句,用手势指挥一下,再跟琴练习)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要读出意境,轻轻地读,师先朗读第一、二两句。

  (4)学唱歌词

  A.跟琴演唱,边唱边晃动身子。

  B.解决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主要为:6/8拍子节奏感的掌握)

  C.找出歌曲中哪个小节的音最高,(第二、三乐句)师用手势不跟琴指导学生唱,比较第二、三乐句,(哪里不一样?)

  D.结束句感情处理

  师:你认为最后一句的感情应该怎么处理呢?力度上应该怎样?是弱下去?还是强起来,还是保持不变?速度呢?是变快,还是变慢,还是保持不变呢?

  讨论你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渐渐进入梦乡)

  指名学生唱

  (7)跟琴演唱全曲(听听哪里还不够好,再纠正)。

  (8)让学生选择其中一段歌词来唱唱,用歌声来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摇篮曲的温情、轻柔、宁静。

  (三)用竖笛为歌曲伴奏

  1、课件出示歌谱,学生跟琴练唱竖笛伴奏部分歌谱。

  2、学生练习吹奏伴奏部分,师用手势指挥(不跟伴奏)。

  3、生吹奏,师弹《摇篮曲》旋律。

  4、一部分学生吹奏伴奏部分,一部分学生边唱边模仿摇篮律动,师吹奏主旋律

  部分。

  (四)拓展

  师:伟大的作曲家们为了歌颂伟大的母爱,写了各种各样的摇篮曲,有声乐

  的、也有器乐的,刚才我们学习的是一首中国的声乐摇篮曲,接下来我们欣赏一下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为我们带来的《摇篮曲》。

  1、欣赏中外声乐摇篮曲:《摇篮曲》(奥地利舒伯特)闭上眼睛感受,欣赏

  一小部分,(师:这首更加抒情,感觉小宝宝就在睡梦里了)。

  师:接下来我们欣赏一下摇篮曲的器乐作品,首先是中国的贺绿汀为我们带来的大提琴独奏《摇篮曲》。

  2、器乐摇篮曲:

  中国贺绿汀大提琴独奏《摇篮曲》

  (师:多么优美的摇篮曲,老师听着听着都快睡着了,下面是德国的勃拉姆斯为我们带来的管弦乐《摇篮曲》。)

  德国勃拉姆斯管弦乐《摇篮曲》

  (五)小结

  师:通过刚才歌曲的演唱、吹奏和欣赏,虽然它们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是它们所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母爱,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你们能说一句对妈妈感恩的话吗?(指

  名学生说)让我们再次用歌声来感谢母亲对你们的养育之恩。

  (感恩的话:

  A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B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C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学生有感情地跟伴奏唱,在音乐声中再随老师手势慢慢边唱边出教室。

《摇篮》教学设计14

  【活动设计背景】

  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曾赞美《摇篮》是一支美妙的摇篮曲,是歌也是诗。它以悦耳动听的音韵展现了“蓝天”、“大海”、“花园”以及“妈妈的手”这一幅幅开阔儿绚丽的画面,运用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将它们和谐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温馨、宁谧的环境,可以使孩子们陶醉在这种优美的意境中安然入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孩子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摇篮”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朗诵《摇篮》,要求幼儿倾听时想象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

  1、集体朗诵并交流讨论

  A、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B、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D、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当诗歌里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扮演蓝天的幼儿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摇它入睡的动作,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四、仿编诗歌。“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诗歌记住了,那大家想不想当回小诗人,自己编诗歌呢?”首先结合课图片,引导幼儿仿编,然后幼儿自选一种宝宝的卡片,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并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编的诗歌说给大家听。最后请幼儿将宝宝卡片贴到相应的摇篮处(背景图片)让宝宝好好睡一觉。

  【教学反思】

  《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摇篮曲》作为背景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创编出较为完整的诗歌来。孩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孩子也获得了成功。通过课的反复修改,在教学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为我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以下就是几点小小的收获:在活动中,借助音乐、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在幼儿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体验到了诗歌带给大家的快乐。在学习诗歌的同时,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先寻找四段诗歌的共同之处,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很多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片找出诗歌的规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点,朗诵诗歌较为连贯,诗歌内容掌握较好。通过《摇篮》教学活动,让我知道了在以后诗歌教学活动中,要使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展语言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摇篮》教学设计15

  课时:

  1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材:

  人民音乐出版社版本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

  教学内容:

  1、知识:4/4拍

  2、演唱:《摇篮曲》

  3、表现:用喜欢的方式表演

  4、拓展:收集更多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让学生从情感上体验亲情——母爱,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2、知识目标:通过4/4拍的强弱规律、附点音符在歌曲中的运用,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3、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音乐、欣赏音乐,在已有技能基础上表现音乐,同时以自主、即兴地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摇篮曲风格特点的感受与表现,感受母爱。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知识、歌声、体态、情境创设来表现摇篮曲的摇荡感。

  教学准备:

  课件、不同风格乐曲、打击乐器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编写。本课是一堂集唱歌、听赏、活动于一体的音乐综合课。本课设计包括知识趣味游戏、歌曲学习、创作实践三个教学内容。在轻松的.游戏环节中,巩固并提炼出不同风格乐曲的特点;从感受摇篮曲温馨、甜美的特点入手;学唱摇篮曲并用喜欢的方式表现,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形象,了解摇篮曲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律动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音乐氛围。

  二、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初听乐曲(闭眼聆听)

  过渡语:谈谈此刻你的心情。

  4、学生谈感受

  过渡语:是啊!有妈妈在身边的感觉总是那么温暖,我们用“U”来哼唱曲调(出示歌谱),奥地利歌曲之王——舒伯特写的摇篮曲!一起来感受那份甜蜜。

  5、学生用“U”哼唱曲调(第一遍)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最能表现摇篮摇荡的特点。

  (二)4/4拍

  1、出示指挥图式(解决4/4拍指挥图式、强弱规律)

  过渡语:今天有个新朋友四拍子,请看,你能根据图片上的信息,试着挥拍吗?

  2、学生自由挥拍。

  3、教师指导“下内外上”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最能表现摇篮摇荡的特点。

  三、进入新课

  (一)曲谱学习

  1、教师指导学生视唱乐谱(解决附点节奏)

  过渡语:我们来作一个接龙游戏,我唱前,你唱后,注意附点音符的地方要唱准确。

  6、学生用划拍完整视唱乐谱(第三遍)。

  (在识谱过程中,感受附点四分音符、4拍子强弱规律在乐曲中的作用)

  (二)歌词学习

  1、背景介绍

  师:听到这动人的旋律,让我想起了舒伯特创作这首歌曲时的情景,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他创作歌曲又快又多,不朽的音乐作品连连问世,可他连基本的温饱也无法解决。一天,身无分文的舒伯特试着走进一家餐厅,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朋友。无意中看见餐桌上那张报纸上小诗就是摇篮曲的歌词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过渡语:多美啊!舒伯特为那首小诗写下了动人旋律,把乐曲交给老板换回了一份烧土豆。

  3、学生加词演唱第一段(歌曲处理:有无前倚音的对比,并唱出摇荡感。)

  4、歌曲处理。

  5、学生有感情地演唱第一段。

  三、音乐拓展

  1、教师讲述在汶川大地震中妈妈的感人故事。

  2、学生谈感受。

  3、唱妈妈的歌

  4、说说好妈妈

  5、课堂小结

  师:希望同学们能把这首歌曲唱给你的妈妈听,告诉你的妈妈“妈妈,我爱你”。

【《摇篮》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06-08

部编版《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06-09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03-31

中班语言教案:摇篮教案及教学反思03-06

摇篮大班教案01-29

祖先的摇篮教案03-29

摇篮教案中班03-26

摇篮曲说课稿07-21

《摇篮曲》教案03-09

摇篮曲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