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写破山寺后禅院,诗人层层深入着力营造的是一个幽深静寂的意境,在这过程中,诗人内心的杂念也被一层层地剥除,最终,归于宁静,归于清纯,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想远离尘世的隐逸胸怀。这是一首通过环境描写表达作者心境的诗歌,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二、学生学情分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1世纪的少男少女,与他们生活的时代差距大,这也是他们进入初中后第二次接触的古诗,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首通过环境描写表达作者心境的诗歌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互相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诗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
②、诵读诗词,读出诗歌的节奏,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点拔引导品味赏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②、教育学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社会与生活。
2、教学重点:
(1)、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学法。
(2)、在诵读中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教学难点: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四、课前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有关常建的经历,以便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经历理解作者的心境。
3、问题的设计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五、选择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思想:以读为本。《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读的用处最广,语文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它。”由此可见,“读”是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核心。所以,在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上,我按“学法指导—合作探究—信息反馈—拓展延伸”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内化语言,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变一言堂为众言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等。
2、教学方法的确定:针对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谈话法激情引趣,朗读法感知文本,讨论法合作探究,点拨法启迪思考,改写法将诗歌改写成现代散文,让学生从根本上把握诗词语言的合蓄凝练性与跳跃性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感悟作品的境界。“四环六步互动”教学法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以读为主要手段。首先,安排“学法指导”这个环节,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其次,在学生“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利用“合作探究”的环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作铺垫。再次,结合学法和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信息反馈”,此环节按下列顺序操作:解读—听读—译读—背读—悟读—赏读。诗歌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诗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最后安排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更加走近作者,让诗歌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境界。
4、本设计的特色:
(1)新课的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2)环节的设计:“四环六步互动”。四环:“学法指导—合作探究—信息反馈—拓展延伸”,六步:解读—听读—译读—背读—悟读—赏读。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问题的设计: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开放性、体现层次性。
六、教学步骤:
(一)、课前互动(3分钟)
1、教师唱歌。
2、猜猜老师的姓名,说说自己名字的来历。
(二)、导入新课(1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不是来教大家唱歌,但是跟“歌”有关,在“歌”字前面加一个“诗”便是了。诗是凝练的语言,诗是精美的画卷,诗是崇高的思想,诗是朴素的哲理,诗是很多很多……走进诗歌的世界,你的灵魂将得到升华;走进诗歌的天堂,你将领略到诗歌的美妙。今天,(出示道具)我将用这把钥匙和大家一起打开诗歌的大门,走进诗歌的无限天地。
(三)、学法指导(2分钟)
介绍学习古诗的一种基本学法:(幻灯出示)
1、解读。(了解诗歌的题目、作者及背景)
2、听读。(读准字音、节奏与重读)
3、译读。(翻译诗歌,弄懂诗歌的意思)
4、背读。(理出诗歌的脉络,背诵诗歌)
5、悟读。(悟出诗歌的思想内容)
6、赏读。(品味欣赏诗歌的精彩之处)
(四)、合作探究(5分钟)
按照这种基本学法,这六个步骤,按部就班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发言)(教师巡逻指导)(板书:题破山寺后禅院)
(五)、信息反馈。(25分钟)
(1)、解读。(3分钟)
①解题:破山寺,即兴福寺,古址在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后禅院,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那么,“题”字是什么意思?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写破山寺后禅院。)交代了写作的内容。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它分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板书)
②作者、背景简介: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和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xūyí)尉的小官。由于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后来隐居鄂渚的西山。《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在他游览破山寺时所作,这是他的代表作。
(2)、听读。(5分钟)
①教师范读。
②同桌互读互听。
③指名读。
④齐读。
(3)、译读。(3分钟)
要朗读好诗歌就要以理解诗歌内容为基础。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这首诗翻译出来。
译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早晨进入古老的寺庙,早上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树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处,僧人的房舍被花木浓荫覆盖着。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的景色使鸟儿欢悦,潭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自然界的)各种声响这时都悄然寂静,只剩下(僧人敲的)钟和磬的声音(在回响)。
(4)、背读。(5分钟)
①译读诗歌,让我们了解了诗歌内容,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作者在游览破山寺时写了哪些景物?(板书: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光鸟潭影钟磬音)
这些都是描写后禅院的环境,这种环境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幽静)板书:环境(静)
②根据板书试背诗歌。
③闭上眼睛背诵诗歌。
(5)、悟读。(3分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这首诗通过描写后禅院幽静的环境,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板书:寄情于景、远离尘世)可以用诗中的哪个字来概括?(空)板书:心境(空)。接下来,请同学们面带表情地朗读这首诗,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朗读)
(6)、赏读。(6分钟)
这次朗读让我们更加走近常建,一首好诗啊,它犹如一杯香茶,光读是不够的,还要仔细欣赏,才能发现它意味无穷。请同学们看看,这首诗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学生各抒己见)
3、反复诵读诗歌(齐读、分组读、齐背)(机动时间)
(六)、拓展延伸(5分钟)
1、常建为什么隐居呢?
明确:因为他得不到进仕的机会,看到仕途的艰险,想远离这个烦扰的尘世而隐居。
2、从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来看,你同意他的做法吗?为什么?(同意,因为这是作者善于排解内心苦闷的做法。)(不同意,因为这是属于逃避现实的做法。)假如你是常建,你会怎么做?(请用“假如我是常建,我会……”这样的句式说说。)(学生各抒己见)
3、在现实生活中,你有遇到过困难与挫折吗?你是怎么处理的?请举例说说。(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无论怎样,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社会与生活。
(七)、布置作业(1分钟)
1、把《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改写成写景散文。
2、运用这种方法自学《望岳》和《观沧海》。
(八)、结束课堂(1分钟)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诗使人睿智”。希望你们从此以后会喜欢上诗歌,在诗歌的天地里找到无限乐趣。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重点】:
(1)背诵这首诗。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并背诵此诗。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知理解诗的意境。
【学情分析】:
此诗面对的是一群无忧无虑少男少女,与学生生活的时代差距大,对古诗,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首通过环境描写表达作者心境的诗歌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另外,刚进初中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灵活安排教学。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二、解题
破山寺,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候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改建的,到唐已属于古寺。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方。
三、作者简介:常建,唐代诗人,。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 四、朗读感悟全诗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点明时间、地点和古寺的环境。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渲染出古寺特有的幽邃氛围。含义深刻,意境幽远,富有哲理。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考,为全诗增添了肃穆与浩然之气,以动衬静。
4、“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六、翻译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悠敲钟的回声。
七、身临其境感悟诗意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八、诗歌赏析
(一)、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首联既点题,又突出了一个“静”字
(二)、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显静,形象地描绘了破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禅房花木深”
1、此联由三个意象“径”“禅房”“花木”,组成,用三个形容词“曲”“幽”“深”来形容意象,使诗的意蕴悠长。
2、曲径”与“竹径”的优劣:“曲径”写出小路弯弯曲曲的特点,并未写出“径”旁长着何种树木,读者可以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来重新构造“径”旁景物,就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意境;同时“曲”也给小径蒙上一层幽深,藏而不露的神秘光环,具有美学意味,与后文的“幽”和谐统一。而“竹径”就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其美学意境大大逊于“曲径”。
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个“深”字写出禅院里及周围花木繁茂,花朵竞相开放的繁华热闹情景,甚至还可想象到蜂蝶在花丛中飞舞。这明艳灿烂之景掩映着古朴的禅房,明暗对比鲜明,热闹与清静对举,使人不由想起“浮华呈雅韵,悠然见南山”的意韵,多么矛盾而又和谐的统一呀!
4、整联传达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韵,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从而成为千古名句。
(三)、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内心宁静的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诗人以动写静,以鸟儿衬托山谷的幽静,表面写鸟、山,实则写人。诗人赋予鸟儿人的情感,借鸟儿抒发自己内心感受。“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四)、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此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破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1、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万籁俱寂,意思是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2、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末联以静写动,以动衬静,映衬破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九、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题壁诗,景中含情,委婉含蓄,语言朴素自然。通过描写寺院的清晨,逼真地再现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心向佛门的隐逸情趣。
十、当堂练习
1、《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是___朝诗人________。
2、诗中写环境幽静(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写美丽的山水使人心灵愈加沉静的句子是___,____。
4、表达诗人追求清净隐逸思想的诗句———
5、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
6、诗中表明诗人对佛学向往的诗句是:
十一、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改写《破山寺后禅院》为写景散文。
十二、教学反思:
这是常建的一首五律,写景优美,抒情浓郁,情景交融,写出作者纯净怡悦的精神境界,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是唐诗中的精品。教学前布置了预习,大多数学生均能理解诗意,感悟意境,课堂以诵读为主旋律,采用探究研讨式教学,挖掘课程资源,迁移学生能力,课堂效率高,收效好,但个别基础薄弱学生,仍然理解不深,需个别指导。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山市教学设计
2.《山行》教学设计
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4.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6.《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7.《山行》教学设计15篇
8.《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