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教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死水 教案

管理员

摘要:

《死水》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死水》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死水》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

《死水》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死水》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死水》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体味本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提高学生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2、体会诗歌中“以丑为美”的艺术手法。

  3、反复诵读,理解“死水”

  这一意象的寓意。

  4、学习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

  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准备

  1、让学生熟悉了中国现代格律派诗的“三美”诗歌理论主张。

  2、学生预先读读闻一多的诗歌:《色彩》《红烛》《太阳吟》《忆菊》《发现》《一句话》《静夜》。

  3、诗歌朗读带,歌曲《七子之歌》录音带,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闻一多的情况和大家交流交流,并且说说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获知的。

  2、播放《七子之歌》,同学欣赏这首优美的歌曲。

  1)导入:闻一多先生虽然离行我们半个多世纪,但是他还活着,他活在他的诗歌里,活在历史书中,活在优美的歌声中,活在我的心中,也活在你们的心中,他永远活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歌,是对他的一种纪念。我们不仅要学习他精湛的诗歌艺术,更要学习他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2)学生集体朗读《忆菊》最后三节,教师朗读《死水》。

  A、让学生谈谈前者与《死水》在诗歌形式和感情色彩上有何异同。二者情感色彩差异极大,前者感情高亢奔放,是在热情讴歌,后者低沉,充满憎恨之情。

  B、探讨“闻一多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从闻一多的经历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中思考。

  3、教师介绍闻一多写《死水》前的经历:闻一多1922年留学美围,在异国他乡受到民族歧视,于是更加魂牵梦绕着自己的祖国。刚才同学们读的《忆菊》就是他这时期的诗篇。闻一多在一个发达国家生活了三年。1925年他归心似箭,于是他一踏上祖国的土地,目睹当时国内的情形——可以说满目疮痍,贫穷落后,混乱不堪,就像《赞美》里描述的那样,再与当时的美国一比,心里产生了巨大的落差!我们读读他的诗《发现》就知道了。指定一个男生读《发现》,然然让同学们体会一下当时闻一多的心情。闻一多当时的心情是失望、痛苦、悲哀,就好像一腔热血时突然被劈头浇了一身冷水。正是在这种情笼罩下,他看到一个又臭又脏的死水沟,于是灵感迸发,《死水》诞生了。

  4、学生自由朗读《死水》一遍,然后听录音朗读带。讨论这首诗的朗读问题,然后再安排一个学生朗读。总结:朗读好这首诗,还需要具体深入地分析。

  5、自由阅读,分析全诗,填写下表。

  诗

  节“死水”

  具体情形及特点诗中

  体现情感色彩的短语对立两极

  情感“死水”

  象征意蕴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1)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在班级交流。

  2)提醒学生:将诗中华丽的词语与流露作者感情的短语联系起来,有什么发现?

  体会:作者将“死水”描写得愈美,表达的厌恶和绝望之情愈强。这是反讽的艺术手法。

  3)交流、探讨这首诗的象征意蕴。

  6、结合读诗理解,学生再朗读一遍《死水》。

  1)思考问题:“如果闻一多顺着这个思想感情往下发展,他还能成为民主战士么?但事实是闻一多最终成了名彪炳史册的民主战士。怎样来理解呢?”

  2)探讨《死水》思想情感对立两极的另一极。

  思考、讨论、认识:绝望包含着希望——对崭新、美好的祖国的希望;否定丑恶的现实就是追求美好的未来;极度憎恨腐朽的当时社会正是热爱祖国的强烈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内心并非就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死水里有活火。

  3)读读闻一多在1943年11月写给臧克家的一封信:“我只是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始终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只有少数人跟我很久的朋友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来。”

  提问:“如果说创作《死水》时,闻一多就像一座没有爆发的火山,那么什么时候他这座火山爆发了呢?是什么给了他巨大的生命爆发力?”

  联系当时抗日战争后期国统区如火如荼的民主斗争情景、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情景,感受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4)要求同学们带着这些理解再来读一读《死水》,读出死水中的绝望之情,同时也读出死水中的火来;读出极度的憎恶,也读出强烈的热爱来。

  7、小结本课

  8、布置练习:

  1)学生集体背诵这首诗。

  2)对比阅读〈忆菊〉,比较手法和情感的异同,写成300字以上的赏析文字。

  板书设计:

  死水

  闻一多

  建筑美:外形整齐

  形式:

  “三美”

  →音乐美: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绘画美:绘声绘色绘形

  技巧:“反讽”→以丑为美:突出丑,强化憎

  内容:

  死水→旧中国的黑暗社会现实

《死水》教案2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来感知的“三美”;

  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

  1、诵读提示: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让学生在读的过程当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

  1、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2、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阅读第一小节:

  1、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五、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

  1、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

  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

  如:⑴、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⑵、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

  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六、阅读最后一小节,教师指导:

  一二两句的作者照应开头,并强调对死水的判断和批判的肯定。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真实的意图是说: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办法是加速它的来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

  七、讨论: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怎样在这首诗中体现的?

  明确:这首诗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词藻,绘声绘色,给人以视觉的绘画感;从诗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富有建筑美;诗歌双行押韵,每节一韵,从内在的韵律来看,每句四顿,富有音乐美。

  八、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诗作,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附:板书设计

  死水

  绝望 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

  一、水的特点 吹不起半点漪沦

  及作者的态度 扔 愤激之语

  泼

  铜:翡翠

  铁:桃花

  油腻:罗绮

  二、具体描给死水 霉菌:云霞 绘形

  臭水:绿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声 绘声

  三、照应开头,表达愤激

《死水》教案3

  一、自读目标

  《死水》

  1.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愤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现代诗三首之:死水、赞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的反讽手法和音律美。

  《赞美》

  1.根据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苦难人民的'沉郁情感,对中华民族觉醒与抗争的由衷赞美。

  2.理解诗中的农夫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该诗意象的雄浑美和沉郁美。

  二、自读程序

  1.读课本有关注释,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2.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并解释。

  3.听读,朗读,默读全诗。

  4.根据内容,把全诗分成若干部分,写出各部分大意。

  5.研读,思考,回答(题目请见后面自读思考)。

  6.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7.熟读《赞美》,背诵《死水》。

  三 、自读点拨

  《死水》

  一、重点难点分析

  1.第四节为全诗的重点,对全诗内容进行总汇。“这里断不是美的存在”是对“死水”本质上的批判;“让给丑恶来开垦”是对前面“死水”加速腐朽种种情景的总括;“造出个什么世界”是对旧中国的诅咒,集中表达了他的愤激之情。

  2.反讽手法。即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刺事物。这些怪异现象,正是作者对死水一样的现实社会的无情嘲笑和讽刺。好像一个丑人却戴上美丽的花,涂脂抹粉,扭捏作态,嗲声嗲气,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如死了做个“鬼”再生。同时暗含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粉饰太平种种伎俩的揭露。

  二、表现手法解说

  1.艺术构思独具匠心,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中国现代诗三首之:死水、赞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不说变“丑”为“美”,而说让“丑”更“丑”,“丑”至灭亡,再造新“美”,从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激之情和对新社会的热望。

  2.反讽手法。

  3.具有音律美。“现代格律诗”的“三美”

  《赞美》

  一、重点难点分析

  1.要紧扣民族的悠长历史、浴血的艰难年代和人民苦难而充满希望的生活斗争这三点,并结合全诗哀歌式的艺术风格来分析这些意象,去体察到它的内蕴。

  2.从表面上看,每节诗最后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关键句)与前面的内容似乎联系不紧,但只要细加分析,便可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如第二部分,写到了一位农夫的觉醒和勇敢斗争,他以必死的决心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他的大义大勇正是整个民族已经觉醒并付诸行动的必然结果。

  3.对少数意象比较晦涩的难句,我们也不必非要拘泥于理解上的精确,只要了解其大意即可。而且,由于作者当时身处统治区,也不可能把他政治上的倾向表达清楚。

  二、表现手法解说

  1.穆旦是九叶派诗人,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穆旦的诗风基本上是雪莱式的抒情格调,又揉杂某些现代派诗歌的因子。”他的诗风“徐缓、整饬、押韵。情调是哀歌式的,遂循了英国古典诗歌的特点。

  2.作者善于捕捉意象,意象横越时空,缤纷多彩,内蕴深远,气势宏大,又加上哀歌式情调,故全诗拥有雄浑美和沉郁美。

  3.诗中广泛地运用了排比、反复、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增强了竟象的表现力。

  四、自读思考

  《死水》

  1.依据时代背景和作者简介,说说“死水”象征了什么?

  2.“死水”的形象有两层,一是其本来面目,二是添加脏物后更加腐烂的面目,请在书上作出标志。

  3.第一节中的“不如”“爽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作者要“多扔些破铜烂铁”“泼你的剩菜残羹”?

  4.第二、三、四节描绘的种种景象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可用诗中哪一句话来概括?

  5.“让丑恶来开垦”中的“丑恶”指什么?

  6.“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望?

  7.“反讽”手法在诗歌中的第二、三、四节中得到了具体表现,请画出有关词句。

  8.第五节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赞美》

  第一节:

  1.“走不尽……”“数不尽……”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特点?

  2.“说不尽的故事”指什么?有什么特点?

  3.“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引出后面一系列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是对整节诗的一个诠释,请加以具体说明。

  第二、第三节:

  5.本部分诗中出现了一位农夫的形象。在前六句中,他是怎样一个人?而在第7-16句中他又是怎样一个人?他坚定地走上了什么道路?

  6.“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此句的含意是什么?

  7.“再一次相信名词,融进了大众的爱”该怎样理解?

《死水》教案4

  一、导入《死水》

  《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柔美,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

  1.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字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

  2.让学生在读的过程当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讨论)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1)“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2)象征北洋政府。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3)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让学生结合赏析资料自读《我爱这土地》rJ提示:注意读出其中缠绵而深沉的感情。诗的第一节使用了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诗意层层深入。第二节陡然来了一个大转折,就像一个高明的歌唱家,充分理解乐谱最后一个休止符的意义,他吸够了气,蓄足了势,终于唱出了最高的一个音符。

  五、做练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0题)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书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艘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咽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答案:D。

  (注:此练习用幻灯片显示)

  六、结合赏析资料自读《赞美》。教师提供几道思考题:

  1、哪句诗点出了时代的环境?

  明确:“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2、作者讴歌的是什么人?

  明确:“人民”、“农夫”

  3.这首诗的“诗眼”是哪句诗?

  明确:“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七、让学充满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八、布置作业“从这两首诗中任选一篇写一篇短评,角度不限,字数在300至600字之间。

  板书提纲:

  死水闻一多

  闻一多格律诗“三美”主张:

  1、音乐美

  2、绘画美

  3、建筑美

【《死水》教案】相关文章:

1.《炒青菜》教案中班教案

2.小雪花教案大班音乐教案

3.摩擦力教案初中教案

4.《孔繁森》教案

5.《雪》教案

6.《画》教案

7.《坐井观天》教案

8.《云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