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学反思1
在这一星期我们学习了第一节 的内容:“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在处理三角形的分类时,是通过练习引入的。
目的是由于三角形的分类学生在小学时 已经接触过并不陌生,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内 容,不会影响重难点的分布.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 ,又会让大多数的同学感到自然.(2)在 练习过程中有这么一道题:“已知两条边长分别为3cm、5cm,你可以组成几个符合条件的等腰三角形?并求符合条件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95% 的同学都认为是两个答案即3、3、5或5、5 、3,正当我们准备进行下一个练习题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有四个答案即3、3、5, 5、5、3,3、3、 3、,5、5、5,他的理由是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应该加上后面两种情况,按照常规的想法我在准备是都没有想到会有这种情况,一时间还以 为自己错了此时教师稳定仔细地读题发现自己是正确的作为教师没有马上给予否决,而是让同学进行交流与探究寻求正确的答案。
学 生A说:若出现3、3、3或 5、5、5时有一条线段没有被用上是不正确的必须两条都用的上才行同学们都 为这位同学的发言鼓掌,回答的太精彩了刚才的同 学不的不认同了他们的说法,这个 问题得到了完美的回答.在这里教师体现了新的课改理念,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 为主导的思想本着师生互助的原则做到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学反思2
本课题设计思路按操作、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暴露了知识发生过程,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必然性.教学先从学生折纸开始,让学生体验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的存在及其性质,而后通过尺规作图,加深学生对中线、角平分线的认识,增加了数学学习兴趣.讲三角形高时,学生也想用折纸折出三角形高,结果碰到困难(钝角三角形),使新、旧知识大碰撞,加速知识同化.在探究三角形稳定性时,课堂出现很多三角形结构,并让同学解释,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数学也服务于生活的真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整堂课都以学生操作、探究、合作贯穿始终,培养学生动手、合作、概括能力.特别是三角形的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直观性原则
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对“高矮”的直观认识,让学生比较一副三角尺在不同的情况下,哪一个更高。总结出比较三角尺“高矮”的一般方法:看“顶点”的高低位置,底面的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在此基础上,再提问“顶点”的高低如何测量,从“顶点” 量到底边的“距离”其实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一个知识?使学生从生活的感性经验中逐渐抽象出概念的一些表象。
2、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客观事物是互相连系的,因此反映客观事物的概念也是互相联系的。数学学科中,一些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着联系,前一个概念是后一个概念的基础,后一个概念又是前一个概念的变化或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从“顶点”量到底边的“距离”其实就是从“顶点”起画一条“垂直线段”与“顶点”所对应的底边互相垂直。在这里就可以唤起学生的旧知“点到线的距离”,并回忆其画法,边回忆边操作,为学生概括三角形高的定义和掌握高的画法打下基础。
(板书)顶点---底边 “距离”---“高”
点-----直线 “距离”---“垂直线段”
3、注意概念的运用和巩固
人们的认识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概念的形成也必须经过一定的反复。对所学的概念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用确切简明的语言说出它们科学的定义,而且还要求学生会运用所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三角形高的意义以后,再让其阅读书上的准确定义并找出关键词,使学生能够用更确切简明的语言说出来。紧接着,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底”、“高”、“顶点”,并理解其三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试着画出三角形的“高”,强调画高前必须先找到对应的底边和顶点,教师应该按步骤示范。在变式练习中,及时发现错误,并展示出来一起讨论,引导学生应用高的定义去反驳和解释。使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对概念的理解.
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学反思3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并应用其规律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了一次自主获取新知的成功体验,体现了“重过程,轻结果”的新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进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中采用了学生自主实验、探索、发现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
例如:学生在得到了任意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在三角形的内部,这一规律后,就轻易认为三条中线也适用此规律。教师抓住学生的惯性心理,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发现新问题,从而解决它。锻炼了学生要以严谨的态度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主动探索、善于发现、敢于实践的能力,培养了自身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潜能的挖掘与发展。
教学流程通顺流畅、清新自然,注重双基,突出重点,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起到了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经历了操作、观察、归纳、猜想、再探索等学习过程,真正扮演了教学过程的“主角”,在“操作”中感悟数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和新课程教育理念。
不足之处在于缺乏足够的时间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掌握效果做及时的检查。个别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未能得到及时的关注。
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学反思4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由实际问题“有一块三角形优良品种试验基地,由于引进四个优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需将这块土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请你制定合理的划分方案,并画图说明”引入新课学习,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数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进而学习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新课,由学生自主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重要线段开始,学生自学课本内容,辅助表格,梳理新知,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探究中从画图入手,分三种情况:即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培养学生分类讨论思想,同时,可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这三种线段的.清晰形象,然后结合这些具体形象叙述他们的定义,学生叙述的如果不简明或者不准确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加以完善,这样做,学生不仅容易理解,也容易记住,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组合作分工画图研究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过程中,培养组长协调小组工作的能力和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最后,学完新课,与课堂开始的实际问题照应,解决将三角形土地四等分问题,运用了三角形的高和三角形的中线,首尾呼应,是学生明确学以致用,并且做事情要养成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
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学反思5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这是教材中的定义。这是本学期图形教学的一个重难点,而我紧紧地围绕着这一定义进行了教学。
在教学的开始,我就先引导学生明白什么叫做顶点,什么叫做它的对边。“高”这一概念其实是很抽象的,学生不容易弄懂。因此首先得弄懂概念中的重要字眼,明白它们的具体位置和相对位置。举个例子,题目通常会有两种问法,第一种,就是先确定一条边作为底边,让学生根据这一底边作一条高。而第二种,就是不确定哪条边作为底,让学生在任意的一条边上作高。而前者会是难度更大。学生通常会出现找不准底边的错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我把每一条边标上a、b、c,把每一个顶点标上1、2、3,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找顶点的对边,相对应地也让学生找每条边所对着的顶点。当学生能自如地找到边和点的相对位置时,我再开始下一步的.教学。这样就令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清晰。而在作高的过程中,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做完之后,我把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全班一起讨论。并且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作高的步骤:
1、对边(让三角板的直角边与底边相重合)
2、移动直尺(在教学这一步时,我作了一个比喻,我说这把直尺就像是一辆火车,它在运行的时候不能偏离轨道,也就是说,直角边在移动时,不能偏离底边。)
3、移动到顶点的时候就在这条底边上作一条垂线。这条垂线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高。
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整个教学过程都比较流畅。也启发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概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角形的线段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线段的认识》教学反思11-21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反思02-24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03-08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03-27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反思08-20
《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02-17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10-23
“三角形内角和的认识”教学反思01-08
《认识线段》说课稿01-16
匆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