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_3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梅兰芳 学艺

管理员

摘要:

【推荐】《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12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梅兰芳学艺》教学反……

【推荐】《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12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1

  《梅兰芳学艺》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全文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

  由于学生对梅兰芳了解比较少,所以我决定从课题质疑入手,重点抓住梅兰芳是个什么人、他想学什么、是怎么学的等几个问题展开教学。首先,我让学生读课题,然后让他们提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联系生活,探究寻找答案,抓住关键词句深入领悟勤学苦练的学艺过程。

  其中“勤学苦练”是全文的中心词,概括抽象,如何使二年级的儿童对其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呢?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让同学来学学文中梅兰芳 “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这样的动作,接着让孩子们谈谈做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头晕了,有的说我的眼睛有点酸,有的学生说我的眼泪要流下来……这样小小的一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练习的“苦”和“累”,从而使学生明白了“苦练”的含义。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2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

  由于学生对梅兰芳了解甚少,我决定从课题质疑入手,以学定教,重点抓住梅兰芳是个什么人、他在学什么、他是怎么学的等几个问题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联系生活探究寻找答案,抓住关键词句深入领悟勤学苦练的学艺过程。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的过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入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在理解“眼睛会说话”时,老师采取的是“猜一猜”的办法,出示四张京剧演员的图片,让学生看演员的眼神,猜一猜:从她们的眼神中你看出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看出了演员眼神中所表现的喜怒哀乐,从而也理解了“眼睛会说话”的含义。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的体会梅兰芳拜师学艺时,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时的语气,我创设了“大家当师傅,都来说说梅兰芳”的情境,学生纷纷当起了“师傅”,用自己的话说起了梅兰芳,接着,我又让学生转换角色,变成了“小梅兰芳”,去回答“师傅”的批评;在这样的对话情境中,学生不仅明确了师傅说梅兰芳时的语气,还通过过合理想象,知道了梅兰芳面对师傅的态度和学习京剧的决心。

  在学完第二自然段,了解了梅兰芳“勤学苦练”眼神之后,我紧接着问学生:“要成为著名的京剧大师,仅仅练好了眼神就行了吗?”学生凭着自己对京剧的了解,说出:要成为京剧大师还要练好身段、唱腔、动作等等。从而,对“勤学苦练”的认识更深了,对梅兰芳这位著名的京剧大师更敬佩了。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由于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给予学生的体验的时间较多,在各个环节过渡和小结时语言罗嗦,导致了后面的拓展教学没有充分地展开、完成,这也提醒我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使自己的教学用语更为规范、精练,为学生的学更好地服务。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3

  在教学《梅兰芳学艺》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课题,然后让他们提问题。学生的问题有《梅兰芳学艺》?梅兰芳是什么人呢?是男的,还是女的?学什么艺呢?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生:梅兰芳是个京剧艺术家,是个男的。他小时候学艺时师傅说他不是学戏的料。但他还是对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想办法练习眼神。他练习的办法真有意思,常常紧盯着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流动的鱼儿。后来,别人居然认为他的眼睛会说话。读到这时,我也向天空看一看,想象如果有一只鸽子飞过来,盯着它看,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也想回到家看看鱼缸里的鱼,我的眼睛会怎么转呢?经过这样的练习,他竟然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好厉害呀!

  接着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生:书上94页图上的右上角的头像一定是梅兰芳了,这是个很英俊的男子汉。可是95页上的京剧演员怎么是个女的,难道他是男扮女装了?他最后成了那么有名的京剧大师,除了书上说地训练方法,他还怎样勤学苦练的呢?他的师傅是谁呢?他成名后,师傅夸过他吗?

  在学习第一段时,根据学生的问题,我适时地介绍了梅兰芳。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段的内容。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出生于北京。4岁丧父,15岁丧母,幼年家境贫寒,生活很苦,*作琴师的伯父微薄的资助而生活。因为没有机会上学,他从8岁起就进入戏班子拜师学艺,开始步入京剧界。在戏班时,梅兰芳从师吴菱仙老师。吴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每段唱词都要求梅兰芳背诵二、三十遍。有时虽然已经十分困倦了,嘴里唱着唱词,眼睛的上眼皮与下眼皮都分不开了,当他被老师推醒后,他又重新打起精神来,继续演练。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梅兰芳的京剧启蒙学习开始了。幼年时的梅兰芳,圆圆的小脸,水汪汪的一对眼睛炯炯有神,但稍微有点近视,迎风有点流泪,眼皮有些下垂,眼珠转动不太灵活。梅兰芳自幼性格腼腆,见生人不会说话。当时吴老师对他的评语是这样说的:“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在学习第二段时,我让学生找出表现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句子。在理解句子时我设计了这几个步骤:1.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梅兰芳勤学苦练?2.你有什么问题想提?3.让学生看移动的纸鹤。4.说说自己的感受。5.介绍:梅兰芳为了锻炼眼神,他养了几对鸽子,鸽子放飞后,他的眼睛就随着鸽子凌空飞翔的身影转动。他天天坚持锻炼,用了10多年的时间,眼睛渐渐变得灵活了。就是到了60岁时,观众仍然惊奇的发现,他的眼神还是那样好,那样顾盼有神。

  “95页上的京剧演员怎么是个女的,难道他是男扮女装了?”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看了一些梅兰芳的剧照,边看边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表演了50多年,他刻苦钻研,勇于改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艺术形象(课件)这就是梅兰芳在表演《杨贵妃》、《霸王别姬》时的照片,他独特的男扮女装演唱风格和表演艺术,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不光我们中国人民喜欢他的表演,连外国朋友也喜欢他呢!

  另外还补充介绍了一些京剧的常识,观看了京剧片段。

  最后交流了自己学习的收获。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4

  《梅兰芳学艺》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

  在预习评价环节,我出示一组词串“学艺动摇或者注视没有神儿眼睛会说话灵活苦练拜师学艺勤学苦练世界闻名京剧大师’’,在示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你理解哪一个词语,将这组词语串联一段话。当时感到欣慰的是,说“眼睛不会说话”终于说出“眼睛不灵活”让学生串联词语时,有的学生在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课文时将梅兰芳苦练眼神的方法作为重点内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但由于对课文指导不到位,学生对理解眼睛会说话不够透彻,于是出现在说话练习中“老师

  有时亲切地看着你,那是;有严厉地盯着你,那是。当提出问题时,看着你,那是。当你发言好时看着你,那是。”

  学生存在表达不清的现象。

  最后出示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从梅兰芳身上学到了什么?”接着出示“勤能补拙,笨鸟先飞”,让学生理解做任何事,只要付出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5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执教本课时我以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

  在开讲本课时,我以一曲《霸王别姬》为学生创设情镜,引出“京剧”以及“梅兰芳”,从而引出课题。因为学生很少接触京剧,刚听到时非常惊讶,因此对于学习课文,一下子就有了兴趣。随即我又从课题发问,引导他们质疑课题,走入课文:梅兰芳是个怎么样的人?梅兰芳是怎样学艺的?梅兰芳在学艺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困难的?

  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文中有许多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如“眼睛没有神儿”“眼睛会说话”“紧盯”“注视”“著名”“京剧大师”“勤学苦练”等,怎样让学生能理解这些词语呢?只有让学生真切的体会,才能感悟到梅兰芳先生在克服眼睛没神过程中的不容易,深刻感受他的勤学苦练。梅兰芳是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以及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为了让孩子体会何为“紧盯”和“注视”?我就让孩子们也来“紧盯”和“注视”课件里飞翔的鸟儿以及游动的鱼儿。不一会孩子们眼睛发酸,就说受不了了。通过这一实践体验,孩子们对于梅兰芳也更敬佩了,更明白了什么叫“勤学苦练”?同样可以看出孩子们更乐学了。

  由于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给予学生的体验的时间较多,在各个环节过渡和小结时语言罗嗦,导致了后面的拓展教学没有充分地展开、完成,这也提醒我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使自己的教学用语更为规范、精练,为学生的学更好地服务。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6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习惯和学习同样重要,因此在这节课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从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听京剧,然后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当评委也是听,个别学生的发言时,提醒学生要学会聆听别人,培养学生听得习惯贯穿始终。

  向学生介绍梅兰芳,我选择了梅兰芳生活照和剧照同时出现,这样给学生一个视觉冲击,让学生迅速产生疑问,“梅兰芳到底是难是女?”这样比干巴巴的告诉学生“梅兰芳是男的,他是在男扮女装”效果好得多。

  教学词语我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生字词,先带拼音读再去掉拼音,第二部分,是轻声词语,备课时我发现本课轻声的词不少,而读轻声又是学生的难点,因此我把轻声拎出来,巩固读音,最后一部分是把“没有神儿”“鱼儿”放在一起区别读音,儿化音要放在语境中分辨,我出示了整句的话让学生练读。

  这样三部分字、词、句逐个攻破,很有层次。这样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也就解决了大半。

  在写字上,张老师给我的意见是学生写得太少,确实平时上课种种原因也许只是让学生描红书上的几个字,仅此而已,但这是绝对不够的,很多学生一遍描下来,可能转眼字的样子都忘了,更别提间架结构了,所以多写几个生字是完全有必要的,“过度学习”才能让学生掌握地更加牢固。

  填空的部分其实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新课标中明确说明了不考主要内容,但必须让学生知道课文大概说了个什么,所以不需要学生说的一字不差,意思到了即可。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7

  《梅兰芳学艺》一文讲述了梅兰芳起初被师傅认为不是唱戏的料子,但他通过勤学苦练,最终成了闻名中外的戏剧大师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文眼就在“勤学苦练”。重在让学生体会梅兰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天生的不足,只要付出努力就能收获成功。“勤学苦练”一词概括而抽象,如何使二年级的儿童对其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呢?我采用模拟生活情境和联想生活情境两种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在教学中,我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自己感悟,在讲到重点字词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梅兰芳的“勤学苦练”。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找出难理解的字词,通过理解重点字词,进而理解全文,体会文章的主旨。我在课件中设置了一些活动的字词,让孩子们置换角色,像梅兰芳一样去“紧盯”、“注视”,从而产生“苦”与“累”的真切体验;再让儿童想象、猜测梅兰芳练功的时间,有学生说是一年,有学生说是四年,当我告诉他们梅兰芳整整练了十年时,学生都禁不住“哇”地叫起来。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形象便在其头脑中鲜活、丰满起来。不需要太多语言,学生便能意会到文章的文眼。孩子们在这一直观形象、生动活化的过程中不仅领会了词义,更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积累了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这一宝贵的阅读经验。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的过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入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8

  一、读正确、流利并不是十分容易达到的。

  我制定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读正确、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六个生字。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从课题导入新课后,让孩子们把课文读正确,像往常一样让他们自由读两遍后,来指名读,三个小朋友有两个读不准确。这样,我不得不改变计划,又给了读一遍的时间。再来指名检查。才算勉强过关。这样比原计划超时了五分钟。然后是读流利的训练。这次,我给的时间长一点,先自己练习,然后同桌相互检查。最后,我又叫了三名同学读,还是有两名同学掌握不好停顿,有读破句现象。因此,我范读了一遍。又让孩子们练习。并说一会来比赛读,看哪一组读得好。练习以后,再检查,每组抽一名来代表本组。这一回效果好多了,可照我想的还有距离。因此,最后我和孩子们比赛读,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我读第三段。这样又加强了一遍。下课铃声响了。这一节课我只完成了一个任务。但细算起来,课文一共读了十一遍。总说得过去了。心里踏实了些。

  二、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下来并不像我想得那么难。

  由于第一课时,只进行了读正确、读流利的初读训练。因此第二课时的任务要重一些,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学完十个生字吗?我没有把握,但很有信心。上课伊始,我就给孩子们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这节课我们有两个任务,第一是有感情是朗读背诵这篇课文,第二个任务是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你们有信心吗?” “有!”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为什么?这一课时孩子们学得十分轻松。从第三自然段学起,每一段抓住重点词,来体会梅兰芳的勤学苦练,加上一些表演,以演促读。孩子们读得绘声绘色,最后学第一自然段,我让孩子们对梅兰芳的师傅说点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您有点太狠心了!”有的说:“您说他不是料子,可他却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还有个孩子说:“您怎么说这么好一个人才不是学戏的料子?”这时,我引导孩子们说:“他当时的表现确实给师傅这样的一个印象,在后来的训练中,他的师傅对他要求可严格了,是师傅教他唱、做、念、打的功夫。直到多年以后,梅兰芳还是那么感激他的师傅,你们说,梅兰芳除了有师傅的帮助,最重要的是什么?这样一引导,学生不难说出勤学苦练的意思。这时我送给孩子们两个词:“勤能补拙,笨鸟先飞”。这样把练习六的成语也学习了两个。

  我让孩子们来自由练习背诵课文,孩子们练了二遍之后,就都举起了手,我先集体检查了一遍,一看口型,确实百分之九十都会了,然后又找了几个中等生,他们背诵得真好,这样背诵就OK了。

  还剩下十分钟,学生字绰绰有余。我充分放手,让孩子们看一看哪个字难写?哪个字容易出错?学生很快找出了三个字:“紧、或、视”,我重点指导了这三个字。其余的自己来学会、写好。当所有的孩子写完时,还有一分钟才下课呢!

  细想起来,第二节课看起来轻松,其实功夫还在第一课时的初读。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9

  《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简洁明了。一开始讲梅兰芳为什么勤学,然后是如何勤学,最后讲勤学的结果。我在教学前对文本进行了钻研和细读,也读到了一些文字背后的东西。

  首先读到了词语的背后,在“紧盯、常常、注视”几个词的背后能懂得勤能补拙;其次读到了课文的背后,从梅兰芳苦练眼神,拓展到练唱功,练武功;再次读到了人物的背后,梅兰芳作为京剧大师,不仅勤学,而且有艺德。在此,我补充了一个梅兰芳在抗战时的故事,这也足以体现老师对文本把握深度,力透纸背。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紧扣关键词,品读文本。通过关键词句悟出文本的意思。教学第二段,紧扣关键句“梅兰芳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展开教学,层次分明,悟语言,反复读,理解句子的意思。通过实际练习,让学生观察老师不断挥舞的手指,体验梅兰芳的艰辛。再通过一组拓展想象,这样就读中悟语,读中悟情。还有让学生体会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学生肯定会产生疑问。眼睛怎么会说话呢?我先请学生用眼神表示生气、高兴、然后再回到文本中。勤能补拙的道理悟出,词语教学就活了。

  第二,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把课备厚了。《梅兰芳学艺》这篇文章比较短,与学生生活有距离,老师如何丰富文本内涵呢?一方面,丰富了人物的背景资料,和京剧的资料。其次,挖空白点,设计想象点,如梅兰芳如何练眼神,如何苦练其他,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

  第三,将词语读厚了。如对大师的理解,按学生的实际水平觉得水平高的人就是大师,我就补充梅兰芳在抗战时拒绝为日本人表演的故事,这样的补充能让学生领会人物的精神。同时,关注看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如教师组织学生拓展交流梅兰芳勤学故事,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最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再进行说话训练,使语文练习与人文精神结合。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10

  上个星期,我上了一节《梅兰芳学艺》,改了两次教案,收获很多。细细回味,有欣喜,也有遗憾。

  《梅兰芳学艺》一文介绍了梅兰芳拜师学艺,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课文先介绍了梅兰芳拜师学艺受阻,接着重点介绍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及自己的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一代名师。

  本节课思路清晰,我选用依次抓重点词朗读每小节,读中体会,以读促思,体会梅兰芳的勤奋刻苦。本节课有两大亮点;

  一、拓展故事。

  教学第一小节时,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畅谈读完这一小节的想法,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由于学生对梅兰芳的了解不是很多,所以我适时地补充了他小时候的故事:梅兰芳小时候眼睛近视,迎风流泪,老师朱素云多次教导仍不见效果,拂袖而去,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拓展的小故事让学生明了梅兰芳天资不足,连老师都对他没有信心。通过学生想象梅兰芳和自己的对话,感受他学艺决心的坚定。

  二、巧抓关键词。

  “勤学苦练”一词是全文的关键词,我紧扣这一词语设计教学。通过朗读第二小节来感受他的勤学苦练,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一代京剧大师也就水到渠成。

  在教学第二小节的过程中,我抓住“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一句进行朗读,紧扣重点词“紧盯”“ 注视”“ 常常”来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紧盯”“ 注视”,我先让学生进行简单表演,从而明白词语意思,接着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亲自当一回梅兰芳,紧盯飞到教室里来的一群鸽子。虽然只有短短一分钟,可学生仍感眼睛酸涩。紧接着,我创设情境,秋高气爽的早晨、骄阳似火的中午、大雪纷飞的冬天,梅兰芳都在坚持练习,感受梅兰芳的坚持。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对话,通过妈妈劝说梅兰芳回家,可他虽觉得劳累仍不停止练习,强烈的对比中感受梅兰芳学艺的决心如此坚定。这样的词语教学,老师一步一步,有的放矢,层层深入,“紧盯”“注视”这两个词语就牢牢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11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课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我用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团花图案作背景,再辅以梅兰芳的头像做成课件出示,一开课,就营造出浓浓的民族味道,为学生了解京剧作了铺垫。

  然后通过让学生欣赏梅兰芳唱戏的片段,使学生对梅兰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由此导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学生熟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进行说话练习,使学生读懂第一段,明白梅兰芳小时候不是唱戏的料子,并且知道什么是“料子”?

  接着,由这样一个不具备唱戏条件的人最后有了什么成就?这个问题引出课文第三段,在这一段中抓住“世界闻名”、“京剧大师”这些词来理解梅兰芳所取得的成就,并用讲故事来使学生明白大师是指品德高尚,又有才华的人。抓住“勤学苦练”来使学生知道他的这些成就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再接着由“勤学苦练”这个词引出第二段,在这段中抓住“紧盯、注视”这些词来理解课文,理解词语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先让学生说,再亲身体验,这样学生的感受会更加深刻。通过表演让学生明白眼睛会说话,这样学生在表演的同时结合实际就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最后一个环节是进行拓展,让学生通过练习里学习的四字词语来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等词的回忆和读,使学生结合梅兰芳学艺的事情,既弄明白了这些词的意思,又使学生更加懂得梅兰芳的成就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上完了,我感到整个思路是很明晰的,重点部分也得到了落实,课堂中有自我感觉良好的方面,也有觉得有不尽人意、需要改进的地方。

  可取之处:

  一、课标是教学的方向标

  课标里说低年级课文应结合实际来理解。根据低年级学生和课文的特点,在学习新课时,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课文,我就让学生通过读,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同时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解决课文中的难点。

  二、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理解词句。

  本课教学中,有“不是唱戏的料子、紧盯、注视、眼睛会说话、勤学苦练、世界闻名、京剧大师”等词语,是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我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来理解。

  1、表演。对于一些动词可以让学生做动作进行模仿。如“紧盯”和“注视”这一对近义词,还有“眼睛会说话”我请学生配合老师做相应的动作,较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结合上下文。如“勤学苦练”一词,虽是出现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但是在第二自然段里写出了梅兰芳如何勤学苦练的,所以我请学生找出梅兰芳练习眼神的句子,充分理解他是如何常常练习的,自然,“勤学苦练”的意思也就水到渠成了。并且渗透了一个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上下文。

  3、补充资料。为什么称梅兰芳为京剧大师呢?我给学生补充了梅兰芳赈灾义演、留须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的资料,让学生明白,梅兰芳不仅是演技高超,而且有爱心、有骨气。这样梅兰芳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会变得立体起来,对这个人物的品质感受会更深些。

  三、联系练习,巩固词语的意思

  在课文学完后,我相机出示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这四个成语,学生对课文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又重组了课文,巩固了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学习成语。整堂课的教学很流畅,细节也处理得较好。

  不足之处:

  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不足。

  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由于时间关系,第二、三自然段读得不够。应通过朗读深化学生的理解,所以应该加强读的训练。尤其是全文学完之后,应该让学生带着对梅兰芳的理解,和对其优秀品质的感受读一遍全文,课文在学生心中的整体感会更强。

  二、在充分说与读的同时,教师应该及时的总结

  在讲什么叫“京剧大师”的时候,先让学生说什么叫大师,然后老师通过讲故事告诉学生大师就是在学问或艺术上造诣深厚,又受人尊敬的人。在这里我讲完故事后应该先让学生对什么叫大师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答案,下一个准确地定义。

  三、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具有教学的机智

  比如说在让学生进行学习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这一部分时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还不能充分地把眼睛会说话了,准确地表演出来,这时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很好的时机进一步深入地体会文本。这时可引导学生说看,大家经过努力怎么眼睛还不会说话了,可见眼睛会说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因此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梅兰芳在练眼神时用了很大的功夫。这是多好的机会,但由于教师的教育机智不够灵敏,失去了很好地机会。

  主要对策是继续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找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以此来缩短质疑环节所用的时间,另外老师少讲,把节省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12

  《梅兰芳学艺》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为一节公开课,我很认真地搜集资料、写教案、制作课件,并在备课过程中,将梅兰芳苦练眼神的办法作为重点设计。由于这一段中有许多重点词语很难理解,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有意识地将其与生活情境相联系,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如,“眼睛没有神儿”、“眼睛会说话”,设计让学生上讲台用眼神表现喜怒哀乐,在生动的演绎下,学生就理解了什么叫“眼睛会说话”。

  “勤学苦练”是全文的中心词,概括抽象,如何使二年级的孩子对其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呢?我设计了一个“练眼神”的小环节,让学生来学学梅兰芳“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样的动作,通过出示“黑屏”,让学生紧盯屏幕上来回移动的鼠标来练眼神,这个环节下来,孩子的反应和我预期的一样,他们纷纷表示眼睛很累、很酸,与此同时,学生体验到了梅兰芳当时练习的辛苦。

  最后,出示问题“你从梅兰芳身上学到了什么?”,由此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大屏幕适时出示“勤能补拙”、“笨鸟先飞”,让学生了解到本课的中心思想,不管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回顾整堂课,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时间的安排上,由于前松后紧,最后的生字学习环节有点来不及,所以匆匆带过,这是比较遗憾的,也是较大的教学失误。另外,在朗读的指导上没有多花心思,朗读的方式不够多样化。

  两位师傅给我的点评也是一针见血,让我发现了自己忽略的问题,比如整堂课“学生主动学习”没有体现出来,讲到“找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又是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的时候,也由于我的“性急”,在没有做充分反馈交流的情况下,就急于在大屏幕上公布了答案,并说“同学们找的答案是不是和老师一样?”想来,这句话极不妥贴。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被我自己打破了。师傅还建议第二课时的教学可以适当渗透课文语段的背诵指导,是啊,我只顾抓“勤学苦练”,忘记了这篇课文时要求背诵的,这样的顾此失彼,真是不应该。

  这堂课给我带来的经验教训真是不少,今后势必继续努力,突破自己。

【【推荐】《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12篇】相关文章:

1.《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2.《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范文

3.《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

4.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

5.《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6篇

6.文学艺术的大师教学反思

7.【推荐】数学教学反思

8.《学会反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