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教案范文汇总五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科学教案 篇1……
精选科学教案范文汇总五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单元教学目标:
一、能熟练朗读课文,了解文中介绍的一些科学知识。
二、能通过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学习与生活中初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三、能指出文中运用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相结合,议论和说明,并能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四、能写简单的.说明文——简单地介绍一个小制作。
五、组成合作小组展开采访、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科技发明情况,举办一次口头新闻发布会。
六、查阅和搜集有关“狼”的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说说对“狼”的认识,进而学会辨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斜塔上的实验》 2课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课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 1课时
《梦溪笔谈》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狼》专题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词是“关注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学科学中学语文。在本单元中,我们可以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领略到别样的情味与风光。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学习本单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
2.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嗅觉、 味觉、皮肤感觉的特点。
[本节相关的知识条目和教学建议]
1.感觉器官与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3.鼻和嗅觉
4.舌和味觉
[教学方法]
1.体验 皮肤触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做到人人参与,亲身体验。
2.比较 触觉、嗅觉与味觉在信息接受上的异同
3.观察 自己的舌头
4.实验 皮肤不同部位、舌头不同部位不同刺激的敏感性
[教学重、难点]
皮肤感觉、嗅觉、味觉实验及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如果生物不能很快感觉和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就无法生存与繁衍。
二、新课教学
读 图: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由于图中几种情景的感觉都比较简单、常见,让学生读图,谈谈各种情景的感受)
1.学生讨论
2.学生讲述各自的感受
3.学生归纳人的感受和感觉器。
讨 论:
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有哪些?大家的结论都相同吗?(学生积极发言)
2.小明为什么要戴着耳机欣赏音乐?(从不同角度讨论,戴耳机的利弊)
总 结:人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等,相应的感受器为眼、耳、鼻、
舌头、皮肤等。
(一)皮肤的感觉功能
探究提出问题1:皮肤能感受到哪些信息?(皮肤能感受到哪些刺激?)
猜 想:冷热感、软硬感、疼痛感、压力感。
设计实验:被实验者戴上眼罩,另一同学取物品给他触摸。
收集证据:摸刷子的感觉。[(1)背面有纸部分不冷(2)无纸部分背面光滑,正面部分有刺感(3)刷子拿在手中,有沉甸感。(解释)]
探究提出问题2:哪里的皮肤最敏感?
实 验:一根鬃毛,用镊子夹住后接触皮肤不同部位:手背、手指、手臂、头颈等处, 各标上记号,说出感受(要求闭上眼)。可以相互进行。
实 验:铅笔尖,快速刺痛不同部位,手心,手背,手指头处。(解释)
结 论:人体皮肤上有丰富的神经细胞,能感受到很丰富感觉,如有冷、热觉、痛觉、解压感等。
(二)鼻子的嗅觉
活 动:戴上眼罩,让同学闻月季花香,请他辨别是什么物质。
知 识:花的香味刺激了鼻腔中的神经末梢形成兴奋,嗅觉神经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
形成嗅觉。
阅读课本:P4图1-4,讨论对图中所示情况有过的经验,归纳嗅觉特点。
嗅觉特点:
(1)嗅觉灵敏度会因人的体质状况而变化。特别是疲劳。
(2)嗅觉灵敏度随人年纪增长而有所减弱。
(3)不同的动物对不同气味表现出不同的敏感度。
气味可以收集和保存:出示十只已收藏好的瓶子,请学生回家模仿着做。
(三)舌和味觉
1.讨论的舌的特征:(预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舌)出示舌的,再出示一张放大的舌面。
小知识:舌的表面约有一万个味蕾!
2.讨论味觉形成过程:以甜味为例。
糖放入嘴里,溶解于唾液,刺激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
3.探究。
问 题:舌不同区域的各种味觉敏感度一样吗?
猜 想:舌上不同区域对不同的味觉敏感程度不一样。
设计实验:配制好甜、酸、苦、辣四种液体,分别用棉签蘸取并擦拭舌不同部位:舌尖,
舌两侧,舌根。分别感受。
收集证据:由学生讨论而得(甜咸在舌尖,酸在侧,苦在舌根)。(解释)
4.嗅觉和味觉共同工作。
实 验:捏住鼻子吃香蕉,味道怎样?(说明味觉和嗅觉是共同工作的)
生活中感冒了为何食欲不振,味道也不佳了?
课堂小结:
1.了解了人有哪些感受器,有哪几种感觉、
2.具体认识了触觉、嗅觉、味觉的形成原因和一些特征。
课堂反馈:
1.通过 感知天气变化,通过 感知周围肯定有正在开花的桂花树。
2.盲人是怎样辨认人民币的?
3.公安警察破案时为何要带上一只警犬?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会观察比较与描述陶瓷与玻璃的相同与不同。
(2)会观察比较与描述陶和瓷的相同与不同,如硬度不同,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颗粒的粗细不同等。
2.知识与技能:
(1)认识玻璃和陶瓷特点的相同点,如不会生锈、腐烂,不容易深化,容易清洗,都容易被打碎等。它们的不同点是玻璃可再生,而陶瓷不可再生等。
(2)了解玻璃与陶瓷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制造陶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创造。
(2)体会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陶瓷的.应用还相当普遍。
二.教学准备;
1.学生自带一些玻璃、陶瓷用品,变色眼镜玻璃片、陶片、瓷片、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物品是什么做的,干什么用的。
(1)学生汇报。哪些物品是用玻璃做的,哪些物品是用陶瓷做的。在些什么用途?
(2)师生小结。
2.研究玻璃和陶瓷。
(1)用放大镜观察、铅笔敲、互相刻划以及其他工具,研究比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与相同点。还可以用到其他的方法。
(2)学生研究后汇报。
(3)教师演示用其它的方法比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管后会变软,而陶瓷不会变软;玻璃可以再加工,而陶瓷不能再加工。它们都可以作为盛东西的容器,而且保存效果好,因为他们不会生锈、腐烂。
(4)师生共同小结小结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3.比较陶片和瓷片有什么不同。
可以用互相刻划比较软硬,放大镜观察颗粒的大小。从而区别陶与瓷。
4.古代人是怎样发明陶瓷的。
(1)介绍中国的陶瓷技术。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在英文中“陶瓷”与“中国”是一个词,“ahina”。
(2)学生阅读P56的图,想象古代人是怎样发明陶瓷的。
(3)小组交流。
(4)个别同学汇报交流。
5.介绍陶瓷和玻璃的广泛用途。
(三)课后作业。
用泥土制作一个陶瓷模型。
科学教案 篇4
【课程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准备】
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
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蚂蚁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金鱼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