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夹竹桃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夹竹桃教学设计1 《夹竹桃……
夹竹桃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夹竹桃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夹竹桃教学设计1
《夹竹桃》是教科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是一篇被誉为“具有史诗性质”的散文。作者在争奇斗艳的万花丛中,选择了既非名贵、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对象,按总—分—总的顺序,形象细致地描述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特点和它特有的欣赏价值,以清新淡雅、朴实自然的风格将人带入美的境界。通过对夹竹桃的描写,表达了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品格的赞美,也寄寓了作者的趣味和追求。为了坚决贯彻本校“四步三式”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更为了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同时也想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学分为“读、品、悟、练”四个大步骤。让学生以“读”为基础,从而对文章进行“品、悟”品读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基调和文中景物的品质特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品读进而领悟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方法等;再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对所能借鉴的写作方法进行运用练习,来促使学生掌握这种写作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来实现“以读促写”。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我把基础目标确定为:
认读识记文中重点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体会夹竹桃的品质,明白作者对夹竹桃的情感; 抓住关键句子分析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
中,我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梳理、积累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包括文中需要认识和会写的生字及文中的好词,在这一目标的实现上还是比较理想的,学生能够自行梳理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即使一名同学梳理的不完善,经过全班同学的互相补充,也能很好地使学生明确本课要积累的重点字词都有哪些,从整体效果上看,教学反馈还是比较理想的。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我让学生在充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分段朗读,其他同学倾听完全文后再对朗读过程中出现的字词读音错误现象进行纠正,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权利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倾听能力。能够很好地纠正学生基础字词上的错误现象,使其积累巩固。经过课堂上的实践,这样的做法还是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的。
“在朗读中体会夹竹桃的品质,明白作者对夹竹桃的情感”和“抓住关键句子分析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在朗读中体会夹竹桃的品质,明白作者对夹竹桃的情感”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难点来突破,因此我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朗读课文,15分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思考,用5分钟对课文中夹竹桃的品质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解说,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能够暴露出对于课文理解上的疏漏,这时在进行相应的引导和点拨,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一方面的内容,从课堂上的反映情况来看,学生能够很好地品悟出夹竹桃“默默无闻”“常开不败”“能引起许多幻想”的品质特点,所以在“在朗读中体会夹竹桃的品质,明白作
者对夹竹桃的情感”这一目标的实现上并不困难。
而对于“抓住关键句子分析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这一目标,是全文教学内容的重点更是难点,因此,我将这一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用整个课时来完成。整节课以品读课文的第二、三、四、五和六自然段中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和分析全文的结构特点为主,在课堂上贯彻“组织化”教学的理念,划分学习任务,一个学习小组一个任务,学生在自主学习、同桌对学之后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发现,最后由小组长作为全组的汇报员,代表全组进行汇报。这一环节的实施上,由于学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不能很好地适应小组学习的方式,所以效果不够理想。但学生在课文写作方法的分析和品读上,经过自学、合作学之后,对课文进行了深入发掘,能够很好地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子,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
对于写法练习,由于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所以没有当堂进行,而是改成了课后作业,让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呈现。
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审慎思考后,我觉得,我所选择的这几个大步骤还是比较合理的,能够比较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这门课,从而,循序渐进地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夹竹桃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夹竹桃》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纪传体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较好的想像力,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特点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揭题解题,激起期待
(1)、同学们,能说说你们喜欢什么花儿吗?喜欢它什么?(师:其实,喜欢并不需要理由。)今天李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很美丽的植物,请大家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它的叶子和花,看看哪位同学能有所发现。(出示课件)
(2)的确,这种植物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如果请你结合它的特征,给它取个名字的话,你会给它取什么名呢?
(3)这美丽而高雅的植物受到人们的垂爱,人们根据它叶和花的特征,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板书:夹竹桃)
(4)齐读题目(“夹”应念“jia”第一声)
(5)、那么,季羡林老爷爷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些什么独到的妙处?课文《夹竹桃》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解答。
二、接触文本,整体感知
1、结合题解和设疑,布置自学:带着心中想弄清的问题,自读课文,可在相应的地方做些批注;力求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2、学生反馈初读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师相机要求说说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段落有哪些,分别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并适时点拨学生理解“融洽、衰败、韧性、参差、迷离、微风乍起”等词。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熟读课文,并梳理文脉:
第一部分:(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部分:(2)写作者家中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融,奇妙有趣。
第三部分:(3~5)描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部分:(6)点示了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
4、指导学生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表现在哪些地方?
(2)组织交流。在学生充分表达自读收获的过程中,适时作如下点拨:
引导学生扣住“容”和“融”二字,感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不仅在于“水火也能相容”,而且红、白花色彼此间更是相互映衬的融和之美,和谐之美——这就是此番景象的奇妙有趣之处。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夹竹桃非同一般的奇妙有趣。
5、要求学生再次整体关注文本,想想文中的夹竹桃还有哪些妙处,并完成生字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导入,再次关注
板书课题后,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用一个词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二、总览全文,引出话题
1、要求学生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出示并组织读该句。
3、在上述基础上构建阅读话题:用心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给人许多的幻想。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三、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组织交流时,先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当学生交流到相关内容的时候,适时点拨读悟。
(一)对比“万紫千红,花开花落”,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出表现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词句,对所找句子作小组交流。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夹竹桃与这一段中所描写的十四种花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1)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等词语,对比“花团锦簇”、“满院生辉”、“怒放”等词,感受夹竹桃不事张扬的谦逊;
(2)抓住“一嘟噜”、“又一嘟噜”等词句体会夹竹桃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抓住“无不”、“无……不……”点拨学生体味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所传达的正是作者对夹竹桃花期长、特别能坚持的由衷赞誉,并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无不”、“无……不……”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训练。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4、小结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点拨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虽不在直接写夹竹桃,却对衬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并感受这种对比衬托在文中的的作用。
(二)想象“叶影花影,神奇幻化”,感悟“参差迷离,充满幻想”。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月下夹竹桃的句子,看看月下夹竹桃能引发怎样的幻想。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五自然段,想想:月下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A、读悟月下引发幻想的特定情景。
抓住“参差”、“迷离”点拨学生感受月下夹竹桃花叶投影的错落有致和扑簌迷离,感受这种特定情景弥漫出的幻化不定,正是文中作者说“我最喜欢月下的夹竹桃”的原因。
B、解读神奇幻想。
(1)点拨学生关注这段写幻想的句子,其内容的展开都是启动了丰富的合理想象,这是将事物写具体的一个重要方法。
(2)指导学生感受这段话中排比的运用,以磅礴的语言气势,渲染了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扑簌迷离,幻化不定的神奇境界。并要求读出这种幻化无穷的气势。
(3)仿照课文描写幻想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描述月下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充满幻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四、回归整体,感悟赞美
1、涵咏中心句,深化主题。
反复吟哦“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夹竹桃”,领会这一句是如此鲜明地揭示了夹竹桃的可贵之处,从而自然体会到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上溯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此时再读句子“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五、板书设计。
4 夹竹桃
花色 奇妙有趣
花期 韧性可贵
花影 参差迷离
夹竹桃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助、共同探讨、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材简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散文。其中第四、第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和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是文章的重点,而感悟夹竹桃的韧性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品味语言文字,朗读感悟蕴涵在夹竹桃身上的嘹亮的生命之歌,带着学生在摇曳的夹竹桃下张开想象的翅膀,流连于幻想的世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文,质疑
出示首尾两段。自由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学生质疑:
(1)“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2)夹竹桃有怎样的韧性?
(3)为什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
[直入中心,引导学生探索读书方法,有滋有味地读书,有情有趣地读书,品味着语言,享受着读书的乐趣。]
二、自主读文,晰“路”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试着初步解决刚才提出的疑问。
2、全班交流:你知道作者写了夹竹桃的哪些方面吗?(花的颜色,花的韧性,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的幻想)文章除了写夹竹桃之外,还写了什么?(院子里的花)
[以读促读,深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使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深深注入学生的心田。]
三、品读韧性,悟“情”
1、个体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词句。再细细地品读自己画出的句子,用一两句话简要地批注自己独特的发现和体会。
2、师生共同探讨夹竹桃的韧性,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去体会夹竹桃的韧性: 首先,抓住“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几句话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到夹竹桃不管季节更替,还是气候变化,它总是始终如一的开。花期之长、生命力之顽强令人赞叹。
其次,结合学过的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和《我爱文竹》,引导学生品味夹竹桃的花品个性:生命之花开的不张不扬,弄得洋洋洒洒,弄得锲而不舍,任凭风吹雨打,悄悄地一声不响、从迎春花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面对纷争它默默不语,甘于寂寞,乐于奉献,谦虚朴实,心境坦然。
接着,研读第三自然段“院子里的花”。指名分季节朗读课文,配乐播放一年三季院子里万紫千红的图片资料,引发学生对其它花的赞美之情。接着反问:作者为什么单单钟情于那一声不响、悄然绽放的夹竹桃呢?文章明明写的是夹竹桃,为什么还要写院子里的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的繁华盛世,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的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自强不息,它的默默奉献,让我们陷入了无限的遐想。此时此刻,你联想到了哪些具有夹竹桃一样品性的人或物呢?学生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开始了与他人心灵的交流。有的同学想到了顽强的仙人掌,有的同学联到了“岁寒三友”松竹梅,有的想到了立志学画的徐悲鸿,还有的想到了每日迎着朝阳美化世界的清洁工……
最后,引导学生个性化朗读第四自然段。
[在教师巧妙地引导下,学生经历了自读品悟的情感体验学习了课文语言,体悟了文章情感,领会了作者的写法,享受着语文学习的快乐。]
四、赏读幻想,入“境”
1、过渡:月光下的夹竹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去领略她月下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2、师生围绕夹竹桃引起“我”的幻想图:“地图、荇藻、墨竹”三幅画面入情入境的朗读、品析。
(1)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2)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3)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夜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这一幅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富有童趣而又如诗如画)你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神奇的境界吗?
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及时评价:听了你的读,我感觉到了夹竹桃与众不同的神韵;我仿佛看到了作者的童心和宁静的心境;我也变成了一幅墨竹,和小鸟倾诉着自己的情怀呢;我已经徜徉在蓝色的大海,与小鱼儿嬉戏玩耍呢!……
3、如此令人神往的境界是谁带给我们的呢?朗读感悟“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1)指名朗读,教师在评读中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听了你的读,我觉得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位浑身散发着香气的少女;你看不清它,觉得这一切充满了神秘感,就像从你身边飘然而过的姑娘,你见到的是一个俏丽的背影;我感到那花香好像荡漾起来似的;我觉得那花香像潮水一样涌过来;我觉得那花香就像纷纷扬扬的雪花一样飘落下来……
(2)全班齐读:
同学们,这样的夜晚,这样的花香,你站在它下面,你是否早已醉倒在这花香中了,请你们带着这种沉醉,把心中的感觉美美地读出来!
4、引导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式想象写话
(播放动画画面:月光下的摇曳的夹竹桃,师深情地配乐朗诵)
此时此刻,我们也来到了夹竹桃边,如水的月色疏密有致地透过茂密的枝叶,把梦幻般的阴影洒到柔软的地面上,微风轻拂,使得这带上神秘色彩的影子微微晃动。迷人的月色,婆娑的树影,浓烈的花香,阵阵地清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奇特美妙的世界。同学们,拿出你的神笔,插上想象的翅膀,和作者一起飞翔吧。请以《我幻想……》为题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
[语文学习有价值的不只是理性的认识,更多的应是感性的体悟,情感是内核,情感是血肉,情感是语文教学生生不息的脉搏。学生借助课文的描述,教师凭借课文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梦幻的世界。]
教学反思: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应善于运用相似的理论,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体验,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把课文的文字符号化为言语信息,化为符号所代表的具体事物,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作者的生活经历。要善于提醒、帮助学生开发学习资源,并借此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师要用感悟式、点评式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或要求学生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或提醒学生联系生活实
际加深体会和理解,或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中更要发挥语文学科的文本优势,凭借课文优美的文字,发挥语文教师语言的优势;凭借教师语言的魅力,发挥语文诵读的优势;凭借学生体悟性的朗读,从而形成多角度、多层面的意境和氛围。这虽非直观,但学生往往能够由此生成和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感悟,这是语文教学苦心追求的境界。
夹竹桃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情感: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季羡林老先生的《夹竹桃》。(板书课题)
二、引导质疑
1、通过上一节的学习,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吗?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夹竹桃的?(2、4、5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的1、6自然段。
3、自由读1、6自然段,质疑。(预设:既然“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为什么季老先生却“爱上了夹竹桃”?)
4、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三、交流感悟
交流“季老先生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这一问题,根据学生回
答,相机讲读相应的内容。
(一)花色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出示红色、白色两盆花)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得越详细越好。
3、火和雪是不相容的,可是你看,(出示两盆花融洽地开在一起)看到这种景象,你有什么感觉?(相机板书:奇妙有趣)
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奇妙有趣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过渡:夹竹桃奇妙有趣的花色让季老先生喜欢,那他还喜欢夹竹桃的什么呢?我们继续交流。
(二)花期
1、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表现夹竹桃韧性的词句。
2、交流:
“悄悄地”、“一声不响”可以看出夹竹桃的默默奉献;
“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看出夹竹桃顽强的生命力;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吐艳。”看出夹竹桃的顽强;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看出夹竹桃的始终如一和坚持不懈。
3、相机出示两个双重否定句,理解它们的作用。
4、指导读好这两个双重否定句,读出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赞叹之情。
过渡: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唯有夹竹桃始终如一。它的花期之长,没有任何一种季节性的花朵能与之相比,所以季老先生这样赞叹道:(课件出示,齐读)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5、默读第3自然段:这段都写了什么?一百多字,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是写夹竹桃的,季老先生是不是写跑题了?(理解这一段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6、在对比和朗读中突出夹竹桃的特点和韧性:
春天,迎春花、桃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花开得花团锦簇,但很快就凋谢了,而——(课件出示,齐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夏天,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等开得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可是很快就黯然失色了,而——(课件出示,齐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等到玉簪花和菊花在秋风中怒放的时候,它依然——(课件出示,齐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7、在朗读中进一步感悟夹竹桃的韧性。
无论从春到夏,从夏到秋;无论艳阳高照,还是暴雨倾盆,夹竹桃——(课件出示)
无日不迎风吐艳。
无不奉陪。
所以,我们这样赞叹它——(课件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奉献以及它顽强的生命力,都让我们感动,那让我们读出发自内心的赞叹——(课件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过渡: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长,韧性可贵,学到这里,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夹竹桃?其实,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那么,它还有哪些妙处呢?
(三)花影
1、季老先生为什么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季老许多的幻想?
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3、自由读第5自然段,完成填空。
4、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你还可以幻想到什么?
5、把你想象到的这么美的画面读出来。(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拓展
1、看着板书,总结全文。
2、简单介绍作者季羡林。
3、推荐课外阅读季羡林的散文集《二月兰》。
夹竹桃教学设计5
山东省即墨市德馨小学 于兰美 《夹竹桃》是季羡林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淳朴恬淡的语言、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和月光下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本堂课我预设的学习目标是: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作家生平经历等方法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受到情感的熏陶。
4.学习文章中“对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受到情感的熏陶以及学习文章中“对比”的表达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三、品读感悟,探究升华。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1.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与语文课堂教学完美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比如:检查预习环节运用白板“漫游”的功能出示生字词,利用白板中的资源,教学“熏”这一个字的笔顺,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教学活动富有情趣。在感悟“作者是怎么把院子里的花和夹竹桃对比的?”这一环节时,
根据学生交流,老师随即从“资源库”里拖拉出各种花的图片,让学生用文中的词语说说看了这些图片的感受,再与平凡的夹竹桃进行比较,直观形象,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对比”这一表达手法的作用。
2.突出重点,实现了语文的真正转身。在这堂课中老师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解“作者对夹竹桃喜欢”的情感上,而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引领着学生感受“对比”这一种表达手法的妙处。在体会文章“借物抒情”这种表达方法的时候,教师特意渗透搜集作家生平经历的方法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加深了一个层次。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比如:本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避免了零起点教学。在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深入探究的时候,老师组织学生围绕主线问题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台上台下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老师及时点拨提升。整堂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反而学得投入,呈现出一种层层递进、渐入佳境的状态。
反观这堂课,也还是有些小小的遗憾,在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出现了口误,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说成“不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后还是应该注意提炼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课堂更加趋于完善。
夹竹桃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夹竹桃花色奇妙有趣、有韧性的特点,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4、体会对比衬托的写法,感受季羡林先生语言的精妙。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夹竹桃有韧性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季羡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他回忆起40多年前在家里天天看到的两盆花,欣然写下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读题)
2、(图)有什么特点?(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得名夹竹桃。)
二、初读感知。
1、同学们,夹竹桃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植物,但在“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却有着别样的一番情趣。季先生对这两盆夹竹桃有着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轻声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大家沉浸在美妙的文字里,读得非常认真。这里的词语都会读吗:(出示)
(1)指名读 正音。
(2)点击:藻、凄 这两个字写法上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吗?
在书上描红。
3、夹竹桃在作者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交流,出示: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4、请大家轻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能从中读出问题来吗?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是以课文文本为载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感知、领悟和运用来完成的。文本的呈现本身具有完整性。这一部分由整体入手,整体感知,明确学习重点,同时引入下面内容的学习。)
三、感受色美。
1、我们就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出示,指名朗读第二段。)
2、“这景象”指什么景象?
你觉得它奇妙有趣吗?为什么?
平时说什么“融洽”?
这里用了这个词,这两盆花给你什么感觉?
3、齐读,体会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四、品悟“韧性”
1、仅仅因为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季先生才爱上了它吗?还因为什么?
2、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3、这一点韧性,究竟是怎样的韧性呢? 让我们走进第四自然段的字里行间,细细地品味品味。哪些词语、句子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圈一圈、划一划,也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4、学生自读。(出示第四自然段)
5、集体交流。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又长出一嘟噜。”
(1)谈体会。
(2)引导:
“悄悄地一声不响”(点红):
季先生为什么说它悄悄地一声不响?是想强调什么?(板书:默默无闻)
季先生对这种默默无闻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把这种情感读出来!指名。
“又”:你仿佛看到夹竹桃怎样地开?你能读好吗
(3)一嘟噜就是——(一簇簇)季先生用了一嘟噜这个北方方言,充满了韵味,你感受到了什么?
▲ “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1)谈体会。
(2)“无日不迎风吐艳”换个说法就是?既然“无日不”的意思就是“每日”,那干脆改成“每日迎风吐艳”,好不好?为什么?
(3)夹竹桃迎过哪些风?夹竹桃只经历过风的考验吗?
(4)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它在怎样地开着?(板书:始终如一)
(5)能把这种韧性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谈体会。(花期长,一年四季开花长达三季,一年365天开花将近300天。)
(2)夹竹桃奉陪过哪些花?
别的花花开一季,夹竹桃却能花开—— (板书:花开三季)
(3)看看这一自然段,刚才讲了有十几种花,花多不多?
除了花很多,还给你什么感受?
(4)这段话,季先生花了这么多笔墨,却只字不提夹竹桃,难道仅仅是告诉我们夹竹桃奉陪过这些花吗?
6、所以,季羡林先生在第四自然段开头这样写道:然而,逗号,季先生想借这个平白无奇的“然而”和一个逗号,他想说什么?你能帮他说说吗?
(出示:尽管 ,然而 。)
7、让我们再来回味这段文字,感受季先生对夹竹桃的一片深情吧!
(音乐,引读,逐段出示文字)
8、学到这里,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夹竹桃的韧性?
9、你喜欢它这种韧性吗?那就请你大声地读好这个句子。齐读:这一点韧性—
10、让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也在我们的心中留下烙印。(出示填空,自由背,齐背)
11、正因为这一点韧性,所以季先生才认为:(出示:对我说来,……)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仍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始终紧扣文本,让学生紧扣文本中的关键字句进行自主研读,并以此为突破口,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教学夹竹桃“韧性”这一重点段时,首先紧扣“韧性”一词,让学生通过朗读第四自然段中对夹竹桃的描写,谈谈对“韧性”的看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再引导学生紧扣句中的“无……不…”“无不”两个关键词展开思考,并结合所设计的相应的说话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夹竹桃的韧性。通过这种环环相扣,逐层推进的方法,再加上情感朗读,进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这一韧性”“显得非常可贵”。)
五、由物及人
1、王冕爱梅,陶渊明爱菊,为什么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却情有独钟呢?从他的经历或许能找到原因。(音乐,出示:)
2、静静地看完,你有什么话想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因此学完这一部分,让学生联系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来谈,让这种“韧性”也扎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3、先生最后深情地说 :“这样的韧性,……我爱上了夹竹桃。”
4、这节课我们品悟了夹竹桃的韧性,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又能引起我怎样的幻想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用“无……不”和“无不”分别造句。
2、熟练背诵第四自然段。
3、阅读《夹竹桃》的原文,感受大师的散文风格。
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始终以《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基本理念为依托,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那就是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夹竹桃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程序:
一、导入:(出示夹竹桃图片)
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却是季羡林先生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齐读课题:夹竹桃)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同走进他家的那方夹竹桃的世界吧!
二、学习课文
㈠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呢?(学生回答并板书)
预设:因为夹竹桃有可贵的韧性、能引起作者幻想
有其他同学还有其他意见吗?
㈡学习第二自然段
1、在作者的眼里,夹竹桃是奇妙有趣的,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中展开想象,眼前浮现出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说得越细致越好。(学生自读想象)
2、谁来说说,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指名交流)
3、夹竹桃花红得似火,白得胜雪,愿意通过你的朗读来展现这奇妙的景象吗?谁来试试?(指名一生读)
4、这两盆花,哪里是开在大门之内,它分明就开在季羡林先生的心里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齐读)
5、小结:读他的文字,我们的心中仿佛也有两盆不同的花盛开,那就是火一般的热情和雪一般的洁净。
㈢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过渡:但如果夹竹桃仅仅有如此奇妙、有趣的色彩,那还不足以令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夹竹桃深深刻在作者心里的还有它的(指板书)
2、让我们走进一墙之隔的大门内,欣赏那一声不响、迎风吐艳的夹竹桃。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思考:文中从哪儿看出夹竹桃的韧性?哪儿让你感受最深?画出相关语句细细地品味,在书旁做一做简单的批注。 (生自读感悟)
【一品韧性】
1、同学们,我们交流一下。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
a[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预设:一声不响:夹竹桃就是那样地默默无闻。
又开出一朵,又长出一嘟噜:交替开放,生生不息
②过渡:默默无闻的夹竹桃一年三季没有衰败的时候,总是连续不断地竞相开放着。能通过你的朗读来体现吗?
③一朵接一朵,一茬接一茬,从不间隙,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韧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b『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 谈谈你的感受
②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③同学们,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不管怎样的环境,夹竹桃始终如一。我们一起读 。
c『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预设:一直、一直、无不:开花时间长。
②同学们,从春天一直到秋天,陪伴夹竹桃开放的都有哪些花呢?老师想请三个女生分季节读。(指名)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通过她们地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
③谁来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指名说)
④多美的庭院,让我们美美地把这一段读一读。(齐读)
⑤同学们,作者写庭院中这么多美丽的花,这与夹竹桃的韧性有什么关系呢?(指名汇报)
⑥总结:同学们,尽管庭院中的花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然而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一声不响,无日不迎风吐艳,一年三季,常开不败。读:(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多么有韧性的花。(指板书)难怪作者那样喜欢它。
【二品韧性】
1、同学们,其实季羡林先生如此喜爱夹竹桃的韧性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你能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一谈作者喜欢夹竹桃还有什么原因吗?(指名交流)
2、同学们,正是这夹竹桃般坚韧的品质支撑着季羡林老人一步步地走向成功。从这平凡的夹竹桃身上,季先生仿佛看到了他自己的影子。
3、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4、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看着这坚韧的夹竹桃,季羡林先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读: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三品“韧性”】
5、同学们,此时此刻,对于“韧性”这个词,你的心中一定有你自己的理解了,请你用一个词,一句话,将你心中的“韧性”表达出来好吗?
㈣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过渡:作者留恋夹竹桃还不止于此,还有(指板书)让作者情有独钟。
2、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说一说夹竹桃引起了作者产生哪些幻想,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幻想去读一读,并且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把你头脑中出现的画面通过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出来。(指名交流)
3、如此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如此精妙绝伦、生动有趣的幻想,确实令人着迷,读
4、那,如此花影还能让人产生哪些幻想呢?现在,我们也来到这迷离的花影旁,(出示图片)阵阵花香扑面而来,你产生了哪些幻想呢?试着写一写
(出示说话训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香气袭人,我幻想它是 ,它居然就是 )学生配乐想象,书写。
5、交流
6、通过大家的幻想,这婆娑的花影越发的令人神往。
7、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引读)我爱上了夹竹桃。
三、总结全文
夹竹桃平凡,却具有顽强而持久的韧性;夹竹桃默默无闻,毫不张扬,却始终如一,却持之以恒,这就是作者眼中的夹竹桃,这也就是我们眼中的季羡林。他爱上的院子里的夹竹桃,却让我们爱上了像夹竹桃一样的他!作者的文字清新,犹如夹竹桃一般,课后同学们把文章的4、5自然段积累下来,如果你对本文中其它的文字也爱不释手,那也可以尝试着积累下来!
夹竹桃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 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2 、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凭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凭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一、导入:
1、请看,这就是上堂课我们已经认识的一种奇妙有趣的植物。(出示夹竹桃图片)它的叶片像竹叶,花朵如桃。它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却算得上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
2、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因为作者喜欢夹竹桃的韧性和带来的幻想)(齐读第六自然段,认识中心句。)读完你有什么问题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
(板书: 爱夹竹桃 、韧性、幻想)
3、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夹竹桃,来细细地感受它的韧性,同时领略它带来的幻想,好吗?
二、细读课文,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那么,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请大家自读课文第四段,拿起你们的笔到书中去划一划吧!划出来后,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夹竹桃的韧性。)
2、 交流:我知道了这段主要讲夹竹桃的韧性难能可贵。
3、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的韧性呢?
指名读一读。其余学生听一听,看看能不能听出夹竹桃的韧性。学生1读: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出示课件]
能不能向大家说说你是从那些词语听出来的?(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又,又 )你真会听,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它不张扬,正是它“柔”的一面。
学生2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投影显示]
(你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生命力顽强,正是它“结实”的一面,你也用朗读来表现吧。)
4、出示文中重点句子。
(1)读句子,作对比。体会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2)练习用词造句。
5、学到这我们对夹竹桃的认识更深刻了,你能用自己的话,夸夸夹竹桃(从春到秋你都自始至终、始终如一;从你的花期,我看出了你坚韧的品质,那种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的韧性是非常可贵的。)
6、和那些花比起来,“那些花”指哪些呢?它们留给你的印象又是什么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写院子里那些花呢?请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依次让学生说说读读些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句子,配套出示课件
(欣赏春天、夏天、秋天院子里的花的繁荣)
7、课文第三小节一百多字,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到夹竹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那么,能否把它省略吗? 为什么?
第四自然段有一句话体现了作者的用意,谁能说一说。
[课件显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出示句子)齐读,并把它改成陈述句,再读。
8、作者家院子里的花开得这么美,作者为什么只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呢?(因为其它的花只开一个季节,而夹竹桃三季都开,夹竹桃的韧性是其它花所没有的。所以,它的韧性是难能可贵的。)板书:难能可贵
三、继续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夹竹桃“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也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夹竹桃的韧性我们了解了,那么夹竹桃又令作者产生哪些幻想呢?课文那些自然段写作者的幻想?(课件出示,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2、交流:
我知道了这段主要写了夜晚夹竹桃很美和引起作者的许多幻想。
3、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美?
(1)你站在———————许多幻想
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2)“模糊”花朵美 ;“毫不含糊”“浓浓烈烈” 香气美;“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影子美;
4、“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的夹竹桃带给我们无穷无尽地想象,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5、你还能把夹竹桃幻想成了什么?说一说。大家的想象真丰富,那作者又幻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心放进去,默读那些幻想的句子。你觉得作者的幻想怎么样?
6、 交流:
(1)、我好像看见了地图,上面有七大州,四大洋,小虫子好像海轮。精妙。
(2)、我好像看到了池塘,树影是塘中荇藻,飞蛾是塘中游鱼。很美妙。
(3)、我好像看到了一幅水墨画,而且是随风而动的画。随风而动的画,很奇特美妙。板书:奇特美妙
7、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作者充分地发挥想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无限的妙处,就让我们再一次美美的读一读。
小结:作者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夹竹桃的韧性及它带来的无限幻想。让我们再一次来赞美它吧。读最后一节。
四、总结全文
现在,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五、知识延伸
1、改写句子。
(1)大家听了劳动模范的报告,没有一个不激动万分。(用“无不” 改写句子。)
。
(2)王小华刻苦钻研数学,成绩优秀,参加《小学生数学报》知识竞赛,每次都名列前茅。(用“无……不”改写句子。)
六、课后作业
1、 阅读《夹竹桃》原文,进一步感受大师的散文风格。
2、背诵第四、五两个自然段。
板书:19 夹竹桃
爱夹竹桃 韧性 :难能可贵
幻想 :奇特美妙
夹竹桃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深入读文,懂得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体会夹竹桃的妙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夹竹桃的妙处,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植物之美。
教学准备:夹竹桃的资料图片,作者简介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有喜爱或熟悉的花吗?请简单给大家说一说。
生介绍熟悉的花
师:同学们了解的花还真多,老师今天也给大家介绍一种花(课件出示:夹竹桃的图片)谁认得这种花?生答。
师(课件出示)简介夹竹桃,板书课题:夹竹桃
师:《夹竹桃》是我国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节选其中一部分,课下同学们可以到网上查看全文。
二、介绍作者简介
过渡:夹竹桃究竟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具体介绍的?我们到文中看一看。
三、初读全文,疏通文意
1、自由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较长句子或读不通顺的句子可反复读两遍。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夹竹桃究竟有什么妙处,让着作者喜爱?
3、生读文,思考,小组交流,汇报。
师:对啊,作者最后一段概括了夹竹桃的韧性,及能引起他的幻想让他爱上了夹竹桃,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这种写法特点是什么?生答:首尾呼应!
师:文中那些句子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4、指名读,组织评价,指导朗读
师: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那些幻想?
5、生默读,交流,组织交流,指导朗读
6、小结:月光下的夹竹桃,作者把它幻想成了地图,池塘,墨竹,假如你站在它下面,发挥你的想象力,你会幻想它什么?什么样?
7、 生描诉,生生评价。
五、拓展阅读,品味写法
1、师:因为夹竹桃的韧性,能引起幻想,让作者喜爱,。通过阅读,相信同学们对夹竹桃也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或感受,你发现了夹竹桃的哪些妙处?
2、生读文,朗读展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其描写特点。指导朗读
3、有感情通读全文 ,作者的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
全班交流,总分总的顺序,对比反衬的写法。
六、总结
夹竹桃这种既不名贵,也不是最美的花,却让作者深深喜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与众不同,都源于作者的用心观察,善于表达,希望同学们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勤动笔。
七、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全文
2、发挥想象力,仿写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板书设计
4、夹竹
迎风弄姿
韧性
无不奉陪
地图
幻想 池塘
墨竹
夹竹桃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
一、实物导人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的这棵植物叫夹竹桃。请仔细观察一下这是一棵怎样的植物,并把你观察到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观察后介绍)你还想了解什么?
2.课文《夹竹桃》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还能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想象花影的有趣动人。现在就请大家读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初读了解
1.根据本课的预习要求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三、细读指导
1.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2.朗读第一自然段,完成练习:夹竹桃不是
,也不是 ,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
3.为什么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4.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认识文章的中心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这句话既能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又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
四、研读分析
(一)分析夹竹桃的韧性
1.“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三、四自然段)
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3.投影出示下面两句话,指导学生理解。
a: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中,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b: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这两句话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2)体味“无……不……”和“无不”的`作用。
(3)练习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4.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
投影出示: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
5.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院子里的那些花”?f第三自然段)默读并思考: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
6.朗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明确反衬的作用。
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一年三季的花开花落衬托出夹竹桃的花期之长、始终如一,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二)分析夹竹桃引起作者的幻想
1.夹竹桃“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也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想象和幻想?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1)这是什么景象?(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2)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作者对夹竹桃的想象还不止于此,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4.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花朵、香气、影子)抓住“模糊”“浓浓烈烈”“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等词语赏析月光下的夹竹桃。
小结: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五、品读欣赏
画出文中描写几幅图景的文字,仔细品味,体验衬托和想象表达方法的妙处。
1.雪火相映图。
2.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月光下的夹竹桃。
总结:这篇文章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衬的手法及排比的句式将夹竹桃写得生动有趣。今后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习和运用这一写作手法。
六、拓展练习
同学们,你们还熟悉哪些植物?请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要抓住植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并恰当地运用你所喜欢的修辞手法。
夹竹桃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夹竹桃》教学设计。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4、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教学重点:
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准备:
夹竹桃图片,以及相关语段的幻灯片。
教学程序:
一、导入
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在我们生活中,每一种植物都有可能是一幅画,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花的叶,花朵都有哪些特点?人们把这种花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当代教育家季羡林课写的一篇有关夹竹桃的文章。板书题目。齐读课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写夹竹桃?
二、通览全文,抓住主旨
1、作者为什么写夹竹桃?(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它对我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作者是怎样爱上夹竹桃的呢?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出示并组织读该句,从中提挈出关键词、灵魂词--"爱",板书。作者爱夹竹桃的什么呢?板书。
三、品读课文
(一)韧性
1、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哪儿让你感受最深?细细地品味,在书旁做一做简单的批注。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那么夹竹桃的韧性又体现在哪呢?学生自己朗读体会
4、同学们,我们交流一下,教案《《夹竹桃》教学设计》。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
(1)"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夹竹桃默默绽放,常年不败,不张扬。):
过渡:默默无闻的夹竹桃总是连续不断地竞相开放着。能通过你的朗读来体现吗?指名读
一朵接一朵,一茬接一茬,从不间隙,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韧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A、谈谈你的感受(夹竹桃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B、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C、"无.不"能不能换一种说法呢?(每日都)比较句子,体会双重否定的作用
用"无…不"造句。(无时不、无人不、无法不)
(3)"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A、谈谈你的感受,一直、一直、无不:开花时间长。这是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的。
B、换一种说法。造句。
C、指名读句子
5、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它们不张扬,不倦怠,不抢眼,而生命之歌却是那样嘹亮,这是多么可贵的韧性呀!齐读第四自然段。
6、是啊,"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反问句改陈述句)
7、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请三人分角色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通过她们地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
(1)多美的庭院,让我们美美地把这一段读一读。(齐读)
(2)对比朗读:春天,迎春花…夹竹桃…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夹竹桃…秋天,玉簪花…夹竹桃…一年三季,虽万紫千红,却又花开花落。唯有夹竹桃,在和煦…
8、是啊,夹竹桃不仅花期长,而且生命力强。它不与其它花争芳吐艳,而是默默地开放。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喜欢上了夹竹桃呢?让我们再来看季老先生喜欢夹竹桃的另一个原因吧。
(二)幻想
1、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幻想。
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说一说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引起了作者产生哪些幻想,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幻想去读一读。
2、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
②谁能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
3、如此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如此精妙绝伦、生动有趣的幻想,确实令人着迷,作者又是如何将它们写得这么美的呢?(体会排比句的运用)
4、如此花影还能让人产生哪些幻想呢?现在,让我们在音乐的引领下也写一写自己独特的想象。学生配乐想象,书写。
5、通过大家的幻想,这婆娑的花影越发的令人神往。
这样的夜晚,这样的花香,你站在它下面,早已醉倒在这花香中了,让我们带着这份沉醉,把心中的感觉美美地读出来。
配乐朗读月光下的夹竹桃
三、总结全文
夹竹桃平凡,却具有顽强而持久的韧性;夹竹桃默默无闻,毫不张扬,却始终如一,却持之以恒,这就是作者眼中的夹竹桃,老师和大家也对夹竹桃有了敬意之感。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情感吧。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引读)我爱上了夹竹桃。
四、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一)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
不仅季羡林喜欢夹竹桃,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有对夹竹桃的描述。出示:诗句
(二)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夹竹桃教学设计12
《夹竹桃》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作为当代著名的语言学教育家,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一向以文质兼美而著称。而这篇夹竹桃可以说是季羡林先生的代表作。文章用美丽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伊始,我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紧紧抓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学生质疑为什么夹竹桃既不美丽也不名贵,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学生抓住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直奔中心,展开教学。学生围绕最后一段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我因势利导,这节课中重点指导学生感悟“韧性的内涵。“韧性”是夹竹桃的魅力之一,首先然学生理解韧性的意思,说出和它有关的成语,首次感受它的内涵,然后重点抓住第四自然段的语言文字,把韧性读厚。
所以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学生通过朗读表达了自己对夹竹桃韧性的理解,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如从“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体会出了夹竹桃生命力的
顽强,从“然而”悟出了“与众不同”,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出了“韧性”就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从而感受到“韧性”就是坚强,就是默默地奉献,就是坚持不懈。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读出了坚强,读出了花期长。在其中,我又穿插了比较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区别:(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在和煦的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每日都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全都奉陪。)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课文通过运用双重否定句使表达的效果更为强烈。
第三自然段相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作用。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没作过多的讲解,只是分别出示了春夏秋三季的花,春季的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夏季的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秋季的玉簪花、菊花。在出示每一季节的花时,我让学生将百花盛开时的艳丽与凋谢时的无奈和夹竹桃一年三季的旺盛对照着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然后又抓住“这样的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这句
话展开。并让学生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将三四自然段对比读,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使学生和作者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使学生对夹竹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应用课文中对比反衬的写法写一写我们身边具有夹竹桃韧性的人或物,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反思这堂课,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
1、课前钻研教材不够深入。只看到三、四小节的花期长短的对比,没关注到迎春花的炫耀张扬和夹竹桃默默无闻的对比。
2、进行小练笔之前对“幻想”的质疑,冲淡了练笔的热度。
3、在指导朗读时有点太机械,放不开。
4、给予学生思考时间不太充足,激励性评价还有点欠缺,导致学生的感情不是太浓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这节课,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夹竹桃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它就是夹竹桃。(出示夹竹桃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
二、我们都惊叹于它的美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家也种着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一盆白色,它们在眼里是怎样的景象呢?看课文插图,复习第二自然段,相机板书:景象奇趣。
这位语言学家对这两盆夹竹桃有着怎样的感情呢?快速浏览课文。
交流,相机示句: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请大家轻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能从中读出问题来吗?
(学生自读、思考后发言)“这样的韧性”——是指怎样的韧性?第一自然段说“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是作者最留恋的花?第六自然段说“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为什么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呢?我的问题是:“我爱上了夹竹桃”——“我”为什么爱夹竹桃? “我”爱夹竹桃的什么呢?
师:你们边读课文边思考,所以能从课文中读出问题来。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读书!读课文!)
师:好啊!就请大家认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读读书、划句圈词,相信你一定能悟出问题的答案来的。(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行读书,研究问题,个个认真投入,相互之间讨论热烈,学习的兴致很高。)
三、品读课文:
(一) 韧性
问:课文哪句话提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1、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2、(出示第四自然段)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细细品味,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旁边。
3、先别急着告诉大家,先与同桌交流交流,看谁体会得深。
4、集体交流。
a第一句: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1)谈体会。(默默绽放,一点儿也不张扬,常开不败。)
夹竹桃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和给句子换说法。
3、学习作家卡片,理清文章结构,初步了解作者对夹竹桃特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生字新词,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和给句子换说法。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当老师说到“春天”,你会想到些什么?
2、有哪些花是你比较喜欢的?为什么?
3、大家知道这种花吗?(板书课题:夹竹桃)点一组学生读题目,觉得他们读得对吗?
“夹”有两种读音:jia jia 为什么在这儿读“jia”,两读音如何区别?(学生查字典理解意思)
【呈现的问题】环节3在课堂上查字典,并逐个意思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了(结合动作、生活实际去理解等)本意是想通过这一环节学习据义定音的方法和复习前面一字多义,但在此环节就耗时十分钟,导致后面时间不够,整堂课的时间分配不合理了。
〖改进设计〗师:“夹”在字典上有两种读音,为什么在这儿读“jia”?
师:我查了一下字典“夹”的读音有五种解释(小黑板出示据义组词)
4、齐读课题,从名称上来看,你能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
5、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说夹竹桃的样子。
6、教师总结介绍:夹竹桃的故乡在印度伊朗,15世纪作为一种高雅的观赏植物传入我国,在我国的长江流域以南一般都露天栽培,北方一般为盆栽。因为它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故而得名。它的叶、花、皮有毒,可制作除虫剂,他还有“绿色吸尘器”的美称。
【呈现的问题】这三个环节的设计有些重复,而且学生不太会说,导致了课堂的冷场和时间的浪费。
〖改进设计〗师:齐读课题,说说你对夹竹桃了解多少?(即: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就行。)
7、过渡: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美文。(齐读课题)(板书:季羡林)
8、对季羡林了解多少?请学生自由说。再学习“作家卡片”。齐读“作家卡片”。
教师补充:这样一位文学巨奖、国学大师于2009年7月11日去世,有人这样形容他的离去“整个人文界都像是经历了一场地震。”他的离去时全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但他的美文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呈现的问题】教师补充的环节放在这儿很是突兀,破坏了课堂的氛围。
〖改进设计〗这个补充在此可以去掉,或放在第二课时的最后面。
二、初读课文
预习展示
① 自由读文。注意读准“自主学习单”上的生字新词,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理解,用带点的词造句。
② 把你认为该注意读音的字,多读几遍。点名做小老师领读。
③ 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④ 小结解词的方法:在理解词语时,除了我们惯用的借助词典外,还可以利用书上的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是用动作辅助理解,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
⑤ 再读词语,把你觉得应该注意写法的字提出来,帮助大家共同记忆。
重点学习的词组“无……不……”“无不”
① 读准短语。联系课文的句子,说意思。回忆“不”的变音规则。
② 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双重否定句”(板书),它一般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
③ 出示例句,练习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例1:王小华刻苦钻研数学,成绩优异,参加《小学生数学报》知识竞赛,无一次不名列前茅。
例2:大家听了劳动模范的报告,无不激动万分。
【呈现的问题】在句子练习中,所呈现的句子例子比较单一,练习的效果善未完全达到。
〖改进设计〗所给句子可以给一个双重否定句改肯定句,再呈现一个肯定句改双重否定句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④ 自由用“无……不……”“无不”造句,并请别的同学给你的句子换个说法,句义不变。
【呈现的问题】在造句中,学生对“无不”应用还是比较自如的,而对“无……不……”就应用不够灵活了。尤其是无与不之间填什么词比较困难。
〖改进设计〗造句前,还可以设计一个铺垫,在无与不之间,省略号可以填什么词?如“无处不”“无人不”“无时不”“无刻不”等等,再让学生选择造句。坡度缓了,难度自然而然就减轻了。
3、自主探究
①快速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找找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描写夹竹桃的?
②尝试给课文分段,谈谈分段的理由。
③练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资料搜集
①季羡林老先生一生爱花,他家的院子里也总是长满了花,都有哪些呢?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这些花呢?(领读词语)
②齐读第三小节,概括主要内容。
③季老家常见的花可谓是应有尽有,季老家的院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然而季老对夹竹桃却有着独特的情感,再默读课文,用“——”划出直接表现季老对夹竹桃情感的语句。(板书:留恋、回忆、爱)
④齐读第1和6自然段。
4、课堂小结:这份留恋、这份回忆、这份爱,让季老情不自禁的写下了课文。(齐读课题)
【呈现的问题】因为前面的时间安排不太合理,此往后未能在课堂上完成,这是本课的缺憾。
三、达标检测(见自主学习单)
四、再读课文,自主质疑。
1、自读本堂课学习目标,对照要求,看看是否达到了目标。
2、再读课文,找找有哪些地方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写下来,争取让它成为我们下节课学习的目标和重点。
夹竹桃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
3、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再次关注
板书课题:夹竹桃
师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用一个词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初学课文后,其内心往往会有一些原始的触动。我们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述说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形式简洁,最大限度地尊重了文本带给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亦唤起学生对文本的再次关注。】
二、总览全文,引出话题
1、要求学生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课件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指导学生读句。
3、在上述基础上构建阅读话题:用心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给人许多的幻想。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课文末段中“这样的韧性,……”一句,形象地点明了中心,我们扣这一句构建阅读话题,一定能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引领学生透过纷繁的语言表象,悟到文本语言内在的东西】
三、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组织交流时,先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当学生交流到相关内容的时候,适时点拨读悟。
(一)对比“万紫千红,花开花落”,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出表现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词句,对所找句子作小组交流。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夹竹桃与这一段中所描写的十四种花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1)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等词语,对比“花团锦簇”、“满院生辉”、“怒放”等词,感受夹竹桃不事张扬的谦逊;
(2)抓住“一嘟噜”、“又一嘟噜”等词句体会夹竹桃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抓住“无不”、“无……不……” 点拨学生体味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所传达的正是作者对夹竹桃花期长、特别能坚持的由衷赞誉,并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无不”、“无……不……”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训练。
【设计意图:“无不”、“无……不……”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就很特殊,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同时,更要让学生体会这种表达方式背后所包含的强烈的情感因素,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才合“人文和工具的统一”】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4、小结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点拨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虽不在直接写夹竹桃,却反衬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并感受这种对比衬托在文中的的作用。
【设计意图:课文第四自然段是紧承着第三自然段而来的,第三自然段中对万紫千红花季的描写,只为了比衬夹竹桃谦逊、生命力强、花期长的可贵韧性。只有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并对这个参照物有一定的理解,我们才能更深刻地去领悟到夹竹桃具有多么可贵的韧性!】
(二)想象“叶影花影,神奇幻化”,感悟“参差迷离,充满幻想”。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月下夹竹桃的句子,看看月下夹竹桃能引发怎样的幻想。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五自然段,想想:月下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A、读悟月下引发幻想的特定情景。
抓住“参差”、“迷离”点拨学生感受月下夹竹桃花叶投影的错落有致和扑簌迷离,感受这种特定情景弥漫出的幻化不定,正是文中作者说“我最喜欢月下的夹竹桃”的原因。
【设计意图:夹竹桃能引发幻想是依存于月下特定情景之中的,而感悟这种特定情景氤氲出扑簌迷离、幻化不定,是我们解读夹竹桃能引发神奇幻想的关键。】
B、解读神奇幻想。
(1)点拨学生关注这段写幻想的句子,其内容的展开都是启动了丰富的合理想象,这是将事物写具体的一个重要方法。
(2)指导学生感受这段话中排比的运用,以磅礴的语言气势,渲染了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扑簌迷离,幻化不定的神奇境界。并要求读出这种幻化无穷的气势。
(3)仿照课文描写幻想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描述月下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充满幻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倡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中掘得人文的涵养。因此,这一段关于月下幻想的教学,设计从关注排比句式和合理想象入手,点拨学生体会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的神奇。而照样子写话则从读写结合的层面上使学生对神奇月下幻想的理解得到纵深的发展】
四、回归整体,感悟赞美
1、涵咏中心句,深化主题。
反复吟哦“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夹竹桃”,领会这一句是如此鲜明地揭示了夹竹桃的可贵之处,从而自然体会到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上溯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此时再读句子“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设计意图:季老先生写夹竹桃,不仅是在述说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更在于从作者的内心深处,流露出了对夹竹桃这种特点的深深喜爱,比如说,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不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吗?这里设计对文题的回归,正是期盼学生能对夹竹桃妙处的理解,和着作者的情感,能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五、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一)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
季羡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他的文章如《夹竹桃》,质朴而不失典雅,被人称为“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 1935年10月,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说:“我梦想,……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设计意图:上述补充内容的出示,意在借季羡林先生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进一步提升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提升文本《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二)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设计意图:课外拓展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可以让学生在感受季老先生丰富、博大内心世界的同时,领略其散文的淳朴恬淡。】
板书设计
花色 奇妙有趣
夹竹桃 花期 韧性可贵
花影 参差迷离
【夹竹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夹竹桃》教学反思
2.《夹竹桃》说课稿
3.穷人教学设计
4.社戏教学设计
5.背影教学设计
6.《白鹅》教学设计
7.《中庸》教学设计
8.《钱学森》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