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山月 峨眉 教学设计

管理员

摘要: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1、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你会背哪些?(让学生说作者)你们知道的诗人可真不少,可你们知道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吗?

  2、学生介绍对李白的了解,背诵以前读过的李白的诗,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静夜思》等三五首。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提醒学生要有目的地读。(读准,找出地名)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学生自主交流对生字的学习体会,互相提醒易读错、写错的字。交流找到的地名,读准。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5、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6、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结合插图)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君:作者的友人,读中指月亮。下:从上游往下游行走。

  7、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8、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9、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2 小题。

  3、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阅读 整体把握

  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板书:《峨眉山月歌》 李白)

  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注意纠正,评价)

  二、重点突破 语意兼得

  1.解诗题

  (1)整体感知古诗。

  ○1为何写“峨眉山月”?

  ○2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

  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 (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 ○3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平羌 清溪 三峡 渝州

  2.明诗意

  (1)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悟诗情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师配乐诉说: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月影倒映在平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我乘着小船,从清溪出发,往三峡的方向驶去。但是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着,让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和亲友。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体会这样的心情,诗人是用什么语调吟出这样的一首诗的呢?

  分角色读、齐读。

  三、积累拓展 读写训练

  1.看插图试背。

  2.指名背诵。

  3.齐背,注意节奏。

  4.课外拓展

  诗仙李白是一个非常喜欢月亮的人,他的诗中经常会有月亮出现,用月亮表达不同的感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它所抒发的感情和本诗一样吗?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欣赏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题。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㈠初读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

  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㈡了解背景

  1、初次释题

  2、为何写“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㈢理解诗句

  1、交流自学情况。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

  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

  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导性交流

  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

  夜发——连夜出发。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作者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设计填空

  ㈣品味诗境

  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 那么 ,诗人感到?(惆怅迷惘)

  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

  “暗生 思月怀乡之情”、 “思君/不见/下渝洲。”

  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㈤诵读师生评读

  1、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惆怅)

  2、小组、男女生赛读

  3、练习背诵。

  三、延伸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四、作业

  默写《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习兴趣

  1、导入新课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书:课题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出示:峨眉君羌渝洲

  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

  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习,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板书:月半轮

  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

  1、由读。

  2、小组学习。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

  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语调要低缓些。

  六、指导背诵指名背

  齐背。

  总结作者借峨眉山的月夜美景,抒发了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书:写景抒情

  1、作业:理解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朗读并背诵《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水乡歌》教学设计

2.水乡歌教学设计

3.《嘲歌》教学设计

4.《健康歌》教学设计

5.《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6.《对韵歌》教学设计

7.《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8.《四季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