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冬眠》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冬眠》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冬眠》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冬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文章的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并了解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2.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3.掌握本课7个生字,理解“荡然无存、野性难驯”等28个词语。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文章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教学准备: 课外阅读《动物王国之最》,收集关于动物休眠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质疑问难。
?2.初知大意,根据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回顾导入。
《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是什么课文?这类课文有什么特点?
我们学习这类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重要的是学会阅读的方法。
齐读“学习提示”。(把握知识要点、琢磨介绍方法)
揭题。说说你对“冬眠”的了解。通过课文学习,还想了解一些什么?
?2.自读。
?(1)通读全文,划出问题。
?(2)自学生字词。
?(3)《冬眠》讲什么?什么是冬眠?造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质疑问难:哪些问题希望在课堂上研究解决?
?3.阅读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这段讲什么?
? 指名读,思考课后第1题:“我决定把它带回家,看看它怎样冬眠”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根据这句,课文应该介绍些什么?
?(刺猬什么时候冬眠?冬眠时怎样?什么时候结束冬眠?)
?小组议——全班讨论——齐读第一段。
4.分段。
?按“准备观察——进入冬眠——观察发现——结束冬眠”的提示分段。
?交流分段结果和理由。
?5.作业。
?(1)作业本上第1题。
?(2)读书并收集有关动物冬眠的资料。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段,搞清动物的冬眠及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2.了解科普说明文严谨准确的写作特点和运用数字写法的
好处。
?(二)教学过程
?1.检查: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阅读。
?(1)默读第二大段。
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整理有关知识,制作提纲式的说明卡片。
(2)交流卡片内容。
哪些是作者的观察?哪些是他转述书上的知识?观察获得的与书上转述的有什么共同点?
?(3)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
?①用“不是……而是……”句式说说冬眠是什么,为什么说不是动物睡眠。为什么冬眠和日月扯不上关系。
?②齐读“一般地说……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研究“一般地说”‘但是”‘因此”在句群中的作用。
?(“一般地说”不排除三伏天进冰箱的冬眠。“但是”表示转折。这转折句和“一般地说”都构成“因此”这个结论的论据。)
?(4)快速读第5自然段。
?第5自然段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冬眠》是作者叙述观察刺猬冬眠情况的,为什么要用第4、5自然段转述书本上的知识?
?(没有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只刺渭的.个例,结合书本上的知识,才得出低温是促成动物冬眠的结论。)
?重读第二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作业。
?独立做——全班汇报评价——修改订正。
?3.练习。
?(1)作业本第2、3题。
?(2)有余力的,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用“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语,把下面的文句连成一段准确严密的说明。
?青蛙眼睛能准确判断活动的物体,却看不清静止的动物。
?青蛙能用舌头捕捉空中一闪而过的害虫。放在青蛙眼前的死虫,它不会吃。
?人们把死昆虫用线拴住,在青蛙面前一晃动,昆虫马上被青蛙吞食了。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四段,了解作者的新发现,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和写法。
?(二)教学过程
?1.阅读第三、四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讲什么?(刺猬怎样冬眠)
“再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大事了”,这令人兴奋的大事指什么?为什么这事让作者兴奋?为什么作者能获得这个新发现?
?(观察细——地上有一小滩水;善分析——足迹,判定是尿,推想刺猬醒过,想进食;勤实验——立刻端来食物,第二天不见食物,而后反复验证。)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观察刺猬冬眠的经过和新发现。
?(2)自由读第四段。
? 这段讲什么?“荡然无存”、“野性难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交情会荡然无存,又变得野性难驯的?(结束冬眠,恢复了它的生理机能。)
?2.研究方法。
?(1)重新默读课文,思考;
?《冬眠》介绍了几个知识要点?研究动物冬眠有什么意义?
?《冬眠》和《养花》、《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我们今后学《冬眠》一类的科普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学习?
?(写法不同:知识点正确,表达准确,常举例和数字说明。
学科普文要抓:讲述的知识点;说明的写作方法。)
?从课文看,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从作者身上学到些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3.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题。
(2)观察与调查相结合,了解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注意科学性。
新年爱护动物杂谈
人类陌生的鲸鲨
乌鸦也是“右撇子”
射水捕食的猎手
森林里最快的舌头
夜晚出没的伞兵——北美飞鼠
会“轻功”的蜥蜴
海豚爱照镜子
动物也喜好音乐吗
《冬眠》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从全文的理解把握中分析了解作者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2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学习作者根据认真观察的结果进行硬件科学态度。
3学会生字,理解“荡然无存”等词语。
重点:学会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进行研究的科学态度。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质疑问难。
2初知大意,统一分段,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1定向。
《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是什么课文?这类课文有什么特点?
我们学习这类科普说明文,重要的是学会阅读的方法。
揭题,齐读“学习提示”。
2自读。
通读全文,划出问题。
自学生字词。
自学互查抽查准备试听讲评订正
《冬眠》讲什么?什么是冬眠?造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质疑问难:哪些问题希望在课堂上研究解决?
3分段。
这篇科普说明文和《会说话的灯》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按“准备观察进入冬眠观察发现结束冬眠”的提示分段。
讲述分段及分段理由。
4阅读。
自由读,这段讲什么?
指名读,思考“我决定把它带回家,看看它怎样冬眠”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根据这句,课文应该介绍些什么?
小组议全班讨论齐读第一段
5作业。
作业本上第1题。
读书并收集有关动物冬眠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二段,搞清动物的冬眠及冬眠的主要原因。
2了解科普说明文严谨准确的写作特点和运用数字写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1检查: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阅读。
默读第二大段。这段讲什么?哪些是作者的观察?哪些是他转述书上的知识?观察获得的与书上转述的有什么共同点?
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
用“不是----而是-----”句式说说冬眠是什么,为什么说不动物睡眠。为什么冬眠和日月扯不上关系。
出示灯片“一般地说-----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研究“一般地说”“但是”“因此”在句群中的作用。
出示下列句子和第5自然段比较。
(略)
这灯片上的话和书上的第5自然段比,相同的是作者?不同的`又是什么?书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冬眠》是作者叙述观察刺猬冬眠情况的,为什么要用4、5自然段转述书本上的知识?
重读第二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作业。
独立做全班汇报评价修改订正
3练习。
作业本第2、3题。
有余力的,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用“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语,把下面的文句连成一段准确严密的说明。
青蛙眼睛能准确判断活动的物体,却看不清静止的动物。
青蛙能用舌头捕捉空中一闪而过害虫。放在青蛙眼前的死虫,它不会吃。
人们把死昆虫用线拴住,在青蛙面前一晃动,昆虫马上被青蛙吞食了。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三、四段,了解作者的新发现,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1学三、四段。
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讲什么?“再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大事了”,这令人兴奋的大事指什么?为什么这事让作者兴奋?为什么作者能获得这个背后发现?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观察刺猬冬眠的经过各新发现。
自由读第四段。
这段讲什么?“荡然无存”、“野性难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交情荡然无存又变得野性难驯的?
2重新默读课文,思考:
《冬眠》介绍了几个知识点?研究动物有什么意义?
《冬眠》和《养花》、《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我们今后学《冬眠》一类的科普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学习?
从课文看,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有一只刺猬和作者有一只刺猬,有哪些不同?我们可以从作者身上学到些什么?
3巩固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6题。
在下列各题避任选两题作业。
作业本上第7题。
写句子。
荡然无存[]
野性难驯[]
即使------也--------至少--------
以《当人类掌握休眠秘密后》为题写一篇短文。
介绍一种动物休眠的趣闻。
《冬眠》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荡然无存、野性难驯”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文章的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了解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
3、体会文章用词的确切与严密,体会数字在文中的作用。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初步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读懂文章中所介绍的知识要点。
难点:体会文章的词句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板书预设:
把握知识要点琢磨文章词句
什么叫冬眠?——自然现象
冬什么时候冬眠?——漫长的严冬(低温)
眠冬眠时的情况怎样?列数字、举例、作比较等
什么时候结束冬眠——3月(惊蛰时节)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单元提示,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学习单元提示,揭示课题。
1、学习提示的第1句话。
我们在第七册第六单元《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等课文中已学过怎样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知道要想一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写的,还要想想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今天要学的这个单元的文章也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在学习上有什么新要求呢?请同学们划出“学习提示”中的第一句话读读说说。
板书:把握知识要点,琢磨文章词句。
2、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冬眠》,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是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的呢?
(2)从课题看,你推测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板书:什么叫冬眠?什么时候冬眠?冬眠时的情况怎样?什么时候结束冬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知识要点。
1、自由放声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想想词语意思,并质疑。
(1)重点正音:靴xuē窑jiào刨bào拎līn驯xùn
(2)重点字形指导:靴窑
(3)重点字义检查:
状况如故(原来)——样子和原来一样。
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了。
野性难驯(使驯服)——野蛮的性情不容易驯服。
(4)质疑:生理机能?(放至深读时解释)
惊蛰时节?(二十四节气之一,3月上旬)
细刨花?洞穴?地窑?
2、再读课文,想想你从文中读懂了作者向我们介绍的哪些科学知识,请把要点记在书上。(提示:可以参照看课题时所提出来的问题来进行思考。)
3、交流,点拔:
(1)以“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的句式进行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科学知识要点。并要求找出课文中的依据,并相应地指导读通读熟那些句子或段落。
(2)据生交流,师随机归纳,板书。
A、知道什么叫冬眠?指导读通第4自然段。
冬眠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雨后出彩虹,天要下雨等。)
冬眠是一种怎样的自然现象?(冬眠不是睡眠,和日历上的日月扯不上关系。一般地说,它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精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练说,说熟练为止。
B、知道什么时候冬眠?(冬天、三伏天都可以,关键原因是要低湿,低到7度左右。
C、冬眠的特点呢?(体温下降,生理机能减弱,每隔两三个星期醒一次,撒尿,进食。)
D、什么时候结束冬眠?(3月,惊絷时节)
(穿插理解:哪些是生理机能?减弱表现在哪里?)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回答课后第1题的第(1)小题:
(在文中起总起作用,引出下文。下文分:(1)什么时候冬眠;(2)冬眠的特点;
(3)什么时候结束冬眠等三部分来说这个意思的?)
2、据此给文章分段。
(1)(2)║(3)——(8)║(9)——(12)║(13)——(15)║
3、说说各段的意思;完成课作6。
四、设疑结课
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的呢?下节课重点研究。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巩固动物冬眠的知识,深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文字,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一、复习“单元学习提示”。
1、上节课已经知道阅读科技文章时要抓住哪两个重点呢?
板书:把握知识要点,琢磨文章词句。
2、齐读单元提示第一句话。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要点?(提示:看板书回答。)
4、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科学知识介绍得真实、准确、生动的呢?这是这节课要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二、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把什么叫冬眠和动物什么时候冬眠这两个知识点介绍清楚的呢?请读读这段文字。
2、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2—4句。
(1)第2句:
A、“它”指什么?(冬眠)
B、缩句:冬眠是一种自然现象:
C、理解修饰语:
漫长的严冬,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冬眠的时间
减少精力消耗(联系第5自然段的内容理解)
D、熟读成诵。
(2)作者用了哪些词把动物冬眠的时间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以及动物冬眠主要原因介绍准确的呢?(引导找出并圈出“一般地说”、“但是”、“因此”。)
(3)想想这几个词语在这段话中所表达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加上“一般地说”,说明这是一般情况,下面一句用“但是”转折,提出了特殊情况:动物并不是只有在严冬才会冬眠,放进冰箱因为周围温度低了,即使是三伏天,它也会冬眠。这里用上“一般地说”,判断更加准确、严密。第二句用了“因此”,是在一面“一般地说……但是……”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4)完成课作3。
(5)小结:这里用上“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把动物冬眠时间的一般情况、特殊情况以及引起冬眠的主要原因介绍得一清二楚。足见其用词非常准确,判断严密。
3、齐读第4自然段2-4句。
4、背诵这三句话。
三、重点学习第五自然段。
1、作者又是怎样把动物冬眠时的特点介绍准确、生动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自然段。
2、默读,思考:这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先概括后举例,多次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还采用比较的.方法。)
3、填表:(课作4:先填“呼吸”和“心跳”这两格)
4、你觉得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数字来说明动物冬眠时,生理机能一同减弱有什么好处呢?
(用了数字,比较准确,通过对比,能更清楚地说明生理机能的减弱程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再读这一段,你觉得作者除了用列数字的方法使你感觉到知识点介绍得非常准确、形象外,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用得也很准确?
(至多……甚至……而且常常……)
6、指导朗读这一段。
四、自读6——1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把刺猬冬眠每隔两三周要醒一次,撒尿、进食和结束冬眠时间的知识介绍准确、生动的呢?请自由读6——15自然段,继续完成课作4。
2、反馈交流第4题,看着所填写的数字,你有什么想法?
(1)用词准确;(2)观察仔细、认真。
3、再读6——15自然段,说说还有哪些词令你觉得作者用词非常准确?
(1)这小东西跟我还不熟……恐怕它也不肯让我把……测量体温。
A、“恐怕”什么意思?
B、这个词若删除,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
(“恐怕:表示一种推测,而不是事实。若删除,就表示一种事实。)
(2)走近一看,我发现从……,我断定这是它撒的尿。
A、“断定”什么意思?
B、如果把“断定”改为“想”或“知道”等词好吗?为什么?
(“想、知道”等词语意不如“断定”来得肯定。而作者这里已经十分确信是刺猬撒的尿,所以还是用“断定”确切些。
C、这里作者是根据什么断定的?
(3)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即使……也……至少)
(4)它似乎对饮食比睡眠更感兴趣……。
五、朗读全文,质疑。
1、朗读课文,针对课文内容再质疑、解疑。
2、再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第(3)小题:
(仔细观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小结:以后我们对事物感兴趣也一定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六、总结全文,小结方法。
1、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大家可以从地点、气温、样子、时间、作者的新发现等方面去概括。
2、我们还知道了读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时要注意两点:(),所以我们写这类文章时,也要怎么做?
(把科学知识介绍清楚,还要注意琢磨用怎样的词句把科学知识介绍得更准确、生动。)
七、扩展延伸
1、“冬眠”一课的学习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联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习性的动物,说一说有哪些(学生可以发言列举)。
2、可惜我们没有认真接触它们、观察研究它们,这不要紧。今天我们读了“冬眠”,应该受到启发。它的作者——德国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动地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特别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过程。不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还感受到作者认真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写作特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向作者学习。
八、课外作业
1、观察与调查相结合,了解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注意科学性。
2、推荐阅读:中国科技公众网新年爱护动物杂谈人类陌生的鲸鲨
乌鸦也是“右撇子”射水捕食的猎手森林里最快的舌头
夜晚出没的伞兵——北美飞鼠会“轻功”的蜥蜴
海豚爱照镜子动物也喜好音乐吗
【《冬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11-13
教学设计07-13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6-01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6
加法的教学设计01-18
《风筝》教学设计01-20
《麋鹿》教学设计01-23
《长城》教学设计01-23
《信任》教学设计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