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说课稿集合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说课稿 篇1 ……
【必备】说课稿集合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2、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深入探究: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教学重点难点: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法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山区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
三:学法分析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四:过程设计:
(一)1、进场导入:苏芮的《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爱的人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
(设计说明:使学生一进教室,便能进入音乐所营造的气氛中,为进入主题作为铺垫)
2、教学导入:以20xx年度超级女声的冠军相关情况入手。
3、教师结语:生活中人们总是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关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关注过身边的普通人?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杨绛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
(设计说明:以一组反差相当大的图片进行对比导入课堂教学,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情感基础。)
(二)环节一“走近老王”: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环节二“评说老王”:讨论老王的品质,说说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说说“我们”一家人是怎么做的?
(设计说明:在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
环节三:怀念老王: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她为什么能这样想?
(设计说明:进一步理会作者隐含在内的深沉的感情,也一进陶冶自己的情操。)
环节四关注“老王”: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象“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以一组新时代老王的照片为参考依据)
(设计说明:“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净化思想。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环节五:拓展延伸:造句: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
假如我是一片云,;
假如我是一棵树,;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设计说明:通过造句的形式,把感情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净化学生的感情)
五:结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运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家一家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以《爱的奉献》结束,让学生一起高唱,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三节《大树和小草》。
2、教材分析
本节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三节的
《大树和小草》,是小学生刚接触《科学》的前端部分。在前几节课,学生已经初步的了解到了植物的一些初步特征,但还是不透彻。学习本节内容,可使学生对观察、分类的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有
利于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梳理,为学生学习以后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书中伴有许多图片,简洁易懂的文字,这些内容是学生建立对静态的多种事物进行分类观察的意识以及逐步形成具有分类的能力并养成分类的习惯。
本节课是以观察、比较为主,适合学生初步进入科学课堂、初步认识自然的一般步骤。通过学生观察、对比、分类实验,逐步的了解到大树与小草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初步认识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概念以及较浅特征区别。
二、说学生
1、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是很懵懂,形象的意识占主导作用,抽象的意识还模糊,但是思维很活跃,通常思考不是很全面,但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很强烈,易被新事物吸引,老师应合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习得更多知识、能力。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认识到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了解大树与小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观察,能记录小草与大树的特征,比较小草与大树的不同。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狗尾草若干、榆树枝;学生准备:白纸、
四、教学重点:
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学会对小草进行详细的观察。
五、教学方法
演示法: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了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小草和大树,学生对直观事物比较敏感,对它们充满好奇,有意识的驱使自己去学习;
观察法:通过对植物的直接观察,使学生可以从“想象回忆”转变到可见的有据可循的学习方式上来,便于学生更快更好的说出他们的特征及区别,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静态与颜色美丽的事物很新鲜,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加以有教师从旁指导,更加喜欢学习;
谈论法: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们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也使学生们的思想从只局限于自己,到有意识的交流意见得出理性结论习惯的转变,每个人看同一个问题的思维不是完全相同,因此,听听别人的意见和结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开扩。
六、教学过程
1、谜语引入
“小家伙毛茸茸,风中摇摇晃又晃,好像狗的小尾巴”猜一植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下一步观察狗尾草做铺垫)
2、观察狗尾草
把学生分成小组,拿出老师提前准备好的狗尾草,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讨论狗尾草的特点,并且画出狗尾草,各组总结汇报。(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观察狗尾草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比观察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榆树的树枝,通过与狗尾草的对比,各组讨论找出不同之处,联系生活实际得出大树与小草的特点。
4、探究
提出木质茎和草质茎,通过榆树枝和狗尾草的对比得出大树和小草各自的特点,一起探究一下什么是木质茎什么是草质茎。然后根据他们探究的结果等等,给学生说出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初步概念。
说课稿 篇3
教育学指出:一定的情景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表达的环境条件的动力源。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不仅有益于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儿童的情感参与,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办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合作意识。采用想象、表演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培植自信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在设计《云房子》时,针对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于童趣的特点,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去体验、去感悟。
一、说教材
《云房子》是国标本苏教版第三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它用清新、活泼、生动的文字描写了雨后天空云彩的多姿多态和小鸟的活泼可爱的生动场面。全文采用
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逗人喜爱;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洁净艳丽。另外,天空还有小鸟的欢快飞动。这些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以小鸟的目光观察天空的景象,符合儿童心态,体现了童话特点。
二、说学情
三亚市的学生身处风光秀丽的旅游城市。蓝天、白云、太阳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而且,每年夏季雷阵雨也是比较常见的。因而,有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学习本课时,多创设情景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活动体验,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的目的。
三、说教法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雨后的天空变化和小鸟活动的情况,感受天空的美丽和小鸟的活泼,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
四、说学法
在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充分启发学生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表达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和群体合作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新课程理念指出:“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走向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思考与协作主动获得知识。”因此,我根据低年级特点和教材特点,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趣
师导入:小朋友,在夏天的午后,一场雷阵雨过后,太阳公公又露出了笑脸,把许多云收了回去,可有一些仍留在天上。瞧,这儿一朵,那儿一朵,真漂亮!(贴出蓝天白云的底图)让我们插上翅膀,变成一只只美丽的小鸟,飞上蓝天,飞到白云身边吧!(让学生戴上各自的小鸟头饰)小鸟们,此时,你们想说什么呢?出示句子: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小鸟们心情这么兴奋,你们能带着这种兴奋的感觉告诉其他小鸟吗?多请几位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体味。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利用图片展现情景,让学生扮演小鸟在天空中遨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情设景,充分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分为三个互动。
互动1、 引导读懂第二自然段
我进一步引导:小鸟造了那些云房子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请学生回答后,我便分别贴上“大冬瓜”云房子、“花儿”云房子、“大楼房”、“大礼堂”云房子、小云房子及相关语句。顺势引导:这么美的云房子,多有意思啊!你们最喜欢哪幢云房子?请你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吧!学生都兴致盎然,他们一边朗读,一边做动作,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取新知。这时,我又适当过渡:看到这么美丽、可爱的云房子,小鸟们,你们想不想动手造一间呀!学生在〈〈粉刷匠〉〉音乐声中小组内合作,用课前发放的白云纸片在蓝色硬纸上“造出”各种形状的“云房子”。随后,他们把造好的云房子贴到黑板上。我紧接着说:你们造得可真漂亮,能给小鸟们介绍一下吗?引导他们用句式:“我们的云房子真漂亮啊!他们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说话。
〈让学生在读文感悟的同时,通过动手参与,既感受到天空云朵的美丽和小鸟的活泼与欢快的心情,更体验了学习的快乐,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互动2、 读悟第三、四自然段
小鸟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云房子开心极了!请学生读第三、四自然段,看看小鸟们都在干什么呀?学生回答后,我又引导:小鸟们叽叽喳喳,可热闹了,他们在说什么呀?之后,让学生设计的情景演一演。最后,带着愉快的心情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一步点燃思维的火花,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谐。〉
互动3、读悟第五、六自然段
小鸟们正玩得开心呢!忽然,呼啦啦吹来一阵风,云房子发生了变化,快读读第五、六自然段,看你有什么问题提吗?读懂了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有的学生提出了问题,有的学生解决了问题。(取下各种云房子图片,留下太阳和蓝天的底图)云房子被风吹走了,不过,天上还是很美的。指名读“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小鸟没了云房子,但看到了“笑眯眯的太阳”和“水汪汪”的蓝天,相信也不会生气吧!最后,让学生美美的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自读、自问、自己读懂课文,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知识。
(三)学以致用,融入生活
天空多么美,大自然多么美,这些美丽的景色需要我们去发现,需要我们去维护,让我们从小做大自然的“维护者”吧!
说课稿 篇4
教材说明:
《腾飞的翅膀》一课属于浙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八册第二单元“我看家乡新变化”。这单元有四篇课文,分别是第一课《城乡巨变》、第二课《腾飞的翅膀》、第三课《交通连四方》和第四课《服务在身边》。本单元的目标是感受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乐意奉献家乡和社会的情感。《腾飞的翅膀》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家乡不同的行业及它们和家乡资源的关系,以及家乡行业发展给家乡所带来的变化,并让学生在体验行业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
学情分析: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四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普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生活中,学生时刻在享受经济发展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快乐,特别是特色行业给更多的人们带来的实惠,但是,学生很少会思考我们这里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行业,特别是特色行业。以及家乡人在从事这一行业的过程中所付出的智慧与辛劳。为了达成课文目标,需要发动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促使学生有目的地去了解家乡行业和家乡人所从事的工作。课堂教学中,呈现学生的调查发现,借助课文学习和教师的引导,认识家乡的行业发展,知道家乡行业与本地资源的关系,初步形成尊重劳动价值、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根据以上的认识,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编排。下面以第一教时的目标、过程来阐述本节课是怎样体现新课程标准下“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的德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目标定位:
认知目标:.知道家乡的主要行业,家乡的人们所从事的主要行业
能力目标:探究它与当地资源之间的关系,了解各行业的劳动情况
情感目标:初步形成尊重劳动价值和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家乡的主要行业以及它与当地资源的关系。
2.了解各行业的劳动情况,初步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
探究家乡的主要行业与家乡资源之间的关系
说过程:
一、创设氛围,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学生在开始新的认知活动前,头脑里原有的经验是开启体验之门的钥匙,因为知识的建构有赖于有知识经验的支撑,教师只有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激活,才更有利于新的认识。我在第一板块中分了三个层次,一是让学生欣赏祖国各地的风光,同时教师加以语言渗透当地人们所从事的一些活动或劳动。二是由蚕桑养殖回归到的行业和家乡的主要行业。三是把自己家乡的行业加以适当的整理,其目的是因课而宜使学生初步了解传统行业及新兴行业。
二、即时引领 注重体验 渗入情感
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该说第二板块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使学生能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策略
1、通过设置疑惑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通过讨论、交流来发现其中的原因,
3、再次回归家乡行业,为下一板块作好铺垫。
斯特娜夫人曾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因此,在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即时巧妙引领,注重体验,提升情感!
三、走进孩子 回归生活 共同成长
生活是学生道德智慧的肥沃土壤,实践体验是促进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养成的最佳途径。学生的意识不会一下子就铭刻于心,教师要注意超越课堂,把课堂中初步的学习成果植入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自觉地把当家作主化为具体行动,从而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我在教学第三板块:让学生多方面感受劳动者在从事某一行业的工作中所体现的劳动价值,并从课内延伸至课外。让学生继续为家乡行业的发展增光添彩!为家乡劳动人民的劳动创造喝彩,从而使学生能付诸实践,回归生活,促进成长。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它是教师绽放自己独特光芒的空间,同时也是学生展示自己生命色彩的天地。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特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具有这种意识,因而,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
本文属于科学文艺作品,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
2、说目标:
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联系现实,思考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人类应吸取的教训。
(二)难点:真正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环境保护应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学生对课文中提到了相关事物如沙漠,胡杨等应有一些了解,但如果用图片展示,效果就会更直观了,由于我们处于农村,学生平时对环境的知识和案例了解不是很多,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而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电脑操作技能。
三、说教法:面对同样的一篇文章,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且现代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的过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看书;自己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内化为真实的情感。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我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图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惨像,利用这些图片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再组织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点拨,穿插思想教育。
四、说学法:经过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查找和收集资料。学生也已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在阅读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鼓励学生从以下方面去学习探讨:
1、查阅相关材料,了解罗布泊的历史与现状。查阅彭加木、余纯顺、斯文赫定的有关资料。
2、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3、互帮互学,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五、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1、用歌曲《天堂》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一个环境优美的世界之中,然后强调“罗布泊”这一美丽的仙湖不复存在了,让学生初步领悟到“仙湖消逝”给人们带来的痛惜之情。
2、解题。根据学生的预习,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一下标题的含义,(检查预习情况看看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情况)
(二)、初步了解课文请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1)罗布泊曾是怎样的?现在是怎么样的状况?
(3)为什么会消逝?
(4)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三)、再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四)、体会语言特点:既有新闻的特点,真实性,也有文学的特点,形象性和抒情性。揭示文体:报告文体。
(五)、拓展延伸:以平潭为例,让学生谈谈在开发中对生态造成的隐患,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每四人小组办一份环保小报,共同合作组织报刊,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保护我们的环境。
五.课后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以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警醒世人,呼吁人类要树立环保意识,做好生态保护。文章主旨鲜明,脉络很清晰,学生很容易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看罗布泊的命运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得到触动并通过抒情语句的感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同时,通过设置情境,训练学生的写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学生的诵读中,明确对比、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拓展延伸,达成共识,让我们一起关心、保护我们的家园。不足之处:学生缺乏理性的认知,合作性探究氛围欠佳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八课《正视自我,成就自我》的第一课时《认识自我》。根据我对本课内容的分析和逻辑结构的了解,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在第七课《成长的烦恼》的基础上,主要探讨认识自我或自我评价的常用方法和原则。教材首先用中外文化中的名言来说明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并用一个中学生的话来说明书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变化。然后介绍了常用的评价自我的方法。从而有助于学生客观正确的认识自我,消除由于偏见而产生的烦恼。为下一课时《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已,悦纳自已。
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已,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
知识目标:
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意义,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接纳自我,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自我。
难点: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和原则,且能学以致用。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开始青春期发育,青春发育伴随着许许多多的变化,这种变化集中体现为自我发展。而这些发展给学生带来了不少困惑和烦恼,此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和发展自我是一个关键的任务。一方面要让学生敢于承认自已的不足,接纳自己的局限;另一方面又要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从而更好的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五、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情境教学,活动教学,角色体验,引导讲解等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等
手段:多媒体放映
通过这一系列方法,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从照镜子入手,问学生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有了小镜子,一天要照几次镜子,从而引出认识自我的话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板书课题:认识自我)
(二)学习新课内容:
1、大家都想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见教材P55第一段:正确认识自己,不仅可以解决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使我们愉快地面对青春期的种种变化,也有助于我们各方面的发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既然认识自己有这么重要的意义,那到底有哪些方法来认识自己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55—P59内容,了解有哪些认识自己的方法。学生通过读书,归纳。
有比较评价、他人评价、心理测量与评价三种认识自我的方法。(师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读书,从总体上了解有三种认识自我的方法。多媒体展示。)
3、活动一:列举和分析我与同学在各个方面的异同。
学生汇报情况。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生的分析可能有夸大,缩小等不真实的地方,通过这个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做比较评价时,要求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全面、一分为二。从而得出做比较评价时的要求)
活动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比较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异同。
长处和优点他人评价自我评价
不足和缺点他人评价自我评价
学生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生之间学会了怎样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并从中学会了怎样面对他人的评价:既不要因为被他人赞扬而得意忘形,也不要因为被他人贬低而闷闷不乐,更不要因此对他人采取疏远
排斥甚至对立的态度,而要实事求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这两个活动,来突破重点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4、师总结过渡: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所期望的自我形象,心理学家称之为“理想自我”。一般来说,我们心目中的“理想自我”往往是比较完美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与理想中的“我”是有差距的,现在请大家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自我,并与现实中的我相对照,找出差距。
学生思考,讨论完成。
(通过学生讨论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认识自我时,不管采用什么评价方法,都应该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接受自己,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努力改进和发展自己。)
(三)小结全课:
认识自我,是我们人生历程中一次重要的过程,是一次真正的,十分重要的“自我觉醒”。在这里,我们学会了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通过不断学习,发展、完善自己。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纲要》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从孩子身边取材,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尽量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冰是幼儿 生活中常见并接触过的物质,幼儿很喜欢玩水,玩冰。在玩冰中幼儿不仅能充分享受玩冰的乐趣,而且能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幼儿对冰的认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不断深入。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关于“冰”方面的知识,也是必须的。
二、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活动的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以幼儿操作摆弄为主,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很难自觉发现冰的一些基本特性,所以活动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冰的这些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尝试玩冰,知道冰块的明显特征。
2、体验玩冰的乐趣。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让幼儿在玩冰活动中充分感受冰的一些基本特性,这方面是注重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构建知识;难点为:用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现象,这方面注重幼儿语言表达方面的培养。
三、活动准备:
1、五颜六色的果汁冰块若干。
2、制作冰块的各种形状的物体。
3、热水一盆,各式颜料等物品。
四、教法和学法:
教与学是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次活动中,我除了用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外,还采用了直观教具演示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等方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感受冰的神奇和有趣的同时,达到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体现活动多元化的整合。
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主要学法有:多通道参与法、情感体验法、交流讨论法、尝试操作法等。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活动过程:
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在玩中学,学中玩。我把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下面我为各位老师具体阐述一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吃过冷饮吗?你知道有哪些好吃的冷饮吗”?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自由交流。(用一个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看看说说,交流经验
老师出示一块彩色的冰块,“这是什么?冰块是什么颜色的”?“你在哪里见过冰块?”请幼儿先自由的交流,然后再小结。(这个环节通过简单的提问,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巩固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能照顾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使他们也有主动发言的机会。)
(三)、摸摸玩玩,尝试操作
1、给幼儿摸摸玩玩冰块,“冰块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摸了一会儿,你的手心里多出了什么东西”?在幼儿玩冰的时候,引导他们观察冰的变化。
2、给幼儿品尝果汁冰块,猜猜冰块的味道。感觉冰块在嘴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3、“怎样让冰块化得更快一些呢”?请幼儿将冰块放在热水里,看看冰的变化。
4、提供给幼儿各式制冰的器皿,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一起制作冰块。
(这个环节给幼儿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乐意参与讲述,并大胆的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正如《纲要》所说: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述后,教师小结,从而突破重点,有效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延伸,拓展知识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冰块,再尝试一下,还有哪些办法能让冰块融化。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属于职高《信息与计算机应用》第四章文字处理中第五节《表格制作与处理》,学习表格制作与处理不仅可以巩固前面已经学过的文字编排知识,同时为学习其他图表处理软件打下基础。根据新课程内容标准,学生必须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表格制作与处理恰好是人们直观化、形象化地传递信息表达意图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的重要途径。
2、教材处理本节内容信息量较大,涉及到操作点多,例如表格创建、编辑、修饰、计算和排序等操作,如果在一节课中教师拘泥于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表格制作和处理的所有操作点,就无法贯彻新课标精神,所以我把本节课分为两课时,两节课都以案例教学法逐步解决表格编辑、修饰和计算的问题,两节课安排的技能侧重点不一样,前节课侧重学生表格基本编辑能力,后节课侧重表格修饰、计算和排序问题。如此处理教材的目的,避免误入只重专业技能而轻实用这样一种技能脱离实际的怪圈,可以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二、说学生
职高生的共性是一般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高一的学生刚接触应用软件不久,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学生来源不同,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 于是,我们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实用性,要考虑到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本节课是一次校外公开课,面向的对象是自己不熟悉的其他学校高一学生,而对学生个性事先不大了解,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又要考虑到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整体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有可能因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和教材情况分析,根据新课程思想,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表格创建、编辑和修饰的意义;
能力目标:(1)掌握表格的创建和编辑的方法。(2)培养学生信息加工能力。(3)培养学生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精神;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由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表格设计与制作。
四、说教法、手段和模式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
1、 教学方法
(1)文化熏陶法:为学习表格制作与处理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环保意识;
(2)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有关水体污染的背景材料,指出面临的困境,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最后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于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3)任务驱动法:在案例中包含一个表格制作与处理的任务,学生以完成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通过任务驱动法可以使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
2、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和演示。利用职高信息与计算机应用教学支持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采用教学支持网的优点有五:
A、对教师和学生来说,资源可以共享,内容可以不断增加,可以逐步完善,不象其他一次性筷子一样的课件;
B、开放的资源,开放的学习氛围,开放的教学理念,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C、交互的网络教育,无论是群体化的协作还是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都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D、网络技术的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定时间、地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进行自主学习,这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E、这不仅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也会促进教师备课方式和批改作业方式的全新变革,同时,也很好地提高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3、教学模式:任务—>协作型五、说学法:信息技术学法指导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更新快、分之繁杂,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就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信息技术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即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合作式地、研究性的学习。因此,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学支持网站上的电子教材内容和操作演示或教材内容;
2、自主探究法。通过自学表格制作与处理的方法后,尝试运用于案例中表格制作的任务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再进行自学或摸索。
3、知识迁移法。在许多软件中,操作都是大同小异,学习表格编辑方法上要学会举一反三。
4、分工合作法。为了高效和扬长避短,组内既分工又合作,比如,一个组两位学生,分别承担把表格手工设计、数据填写、作业提交、表格制作和文字编排;
五、说教学设计
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课前组织
1、组织学生预习、分组并推选组长;组织学生学习教学媒体(网页和教学软件)的操作。
2、认真预习教材、异质分组,推选组长。
3、熟悉教学媒体的操作;预习为自主探索准备,分组为组内高效地分工协作做准备。激发主体利用一组风景图片和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同屏播放,示意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指出我们面临的困境。学生课前观看演示情景激发创作欲。以此情景唤醒学生环保意识,酝酿制作报表的热情。课间引发主体引导学生设想为一位环保志愿者,并导出课题: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源采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写出一份以图表为主体的水体污染简报。
开始只置身于环保志愿者行列,明确任务:进行以表格为主的简报制作。出于主体式教育要求,作为主体的学生,应明确本堂课要做什么。1分钟启发主体展示温州市20xx年度的有关水体污染的环保简报范例。观摩演示的简报范例。价值引导意味着教育是有方向有目标的,以范例为蓝本,投射教师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什么样简报才是完整而美观?
4分钟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自主学习
1、利用教学支持网站上的电子教材和操作演示或教材上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表格制作方法。
2、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会表格制作。
3、教师可以适当演示操作要点,帮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通过技能这一关。学生自学电子教材和操作演示或教材,小组协作学习,听教师操作讲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意识10分钟自主建构教师巡视,期间,对个别小组进行技术和协作方面的指导,在此期间,可以演示1-2个优秀简报进行价值引导;教师要科学定位当前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并通过“观摩”、“启发讨论”、“小组指导”、“提供特定信息源”等手段引导、帮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实践探索:分小组进行简报制作,在此期间可以查阅教材或网站上相关部分的操作知识;最后,把文字信息转化为图表信息,好的学生,据此分析水体污染现象,并提出解决污染问题的观点。学生根据教师的价值引导进行主动完善。
4、自主建构认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信息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活动,建构基本技能以及其他综合应用能力。在课堂任务驱动下,学生是自觉自愿活动。这也是研究性学习中的项目驱动使教学目标具体化,激发学生努力完成项目。17分钟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完善主体对于进程较慢的小组或同学,指导他们降低期望值,保证简报的完整性。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是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有梯度的任务,使每个小组每位学生在不同情景中让自身的“最邻近发展区”得到建构。
5、让部分已完成任务的学生指导操作有困难的小组完成简报制作,并把完成的作品发送到网络上,教师监控作品发布情况并督促、安排人员帮助剩余小组完成简报。发布:通过回忆、小组讨论、相互协作,把完成的简报通过网络发布,然后,组长到教师处领取“项目量化评价表”、“项目开发监控表”。
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的交往构成了学生的智力背景,通过交往能发现自我和激发探索。发动、引导学生去帮助那些相对弱势的群体共同完成项目,使这些弱势群体不会孤立无助,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优秀品质。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开发主体教师进行典型评价。
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并启发学生意识到填写两张表格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完成课外任务,填写项目开发监控表、项目量化评价表(进行量化评价、价值引导)。简介“微软项目生存法则”自我评估:对照“项目开发量化评价表”、“项目开发监控表”进行自我评估。针对表格发表观点。主体式教育要求在价值引导下有意义建构,主动发展。通过填写“项目量化评价表”、“项目开发监控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但是学生对实验报告的填写都有厌倦心理,通过介绍“微软项目生存法则”,使学生了解微软公司长盛不衰的奥秘所在,把学生对微软的崇拜心理引导到对自己项目生存的兴趣上来。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表格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调整。
【【必备】说课稿集合8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集合10篇
2.【必备】说课稿集合4篇
3.【必备】说课稿集合7篇
4.【必备】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5.【必备】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
6.【必备】说课稿范文集合8篇
7.【必备】语文说课稿集合七篇
8.【必备】小学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