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课稿 篇1 ……
【精选】说课稿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设计意图: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美有了内心体验,并掌握了表现音乐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达美、创造美的情趣。”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爱好,我设计了音乐活动《螃蟹的舞蹈》。它的节奏鲜明,富有情趣,具有动作性和故事性,深受幼儿喜欢。
二、说活动目标: 依据《纲要》目标中指出:积极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对教材进行创编,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结合大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制定了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发展的三个目标:
1。认识螃蟹,知道它的特征和习性,感受音乐的节奏。(认知)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创编不同的、夸张的螃蟹动作;(技能)3。乐意参与游戏活动,体验螃蟹跳舞、走路、夹钳子等游戏情节所带来的快乐。(情感)
三、说活动的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螃蟹,感受音乐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难点: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创编不同的、夸张的螃蟹动作。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采用鼓励、表扬、引导以及个别指导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在游戏中让难点得以解决。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体验性等。
四、说活动准备: 1。有关螃蟹的图片;2。与音乐变化相符的螃蟹动态图示一份(跳舞、走路、夹钳子);3。螃蟹音乐;4。螃蟹头饰(每人一份)。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引导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改变传统的教师说教模式,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再加上生动有趣的形象,让孩子们在情景游戏的体验中快乐得获得知识,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1、情景教学法: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表现的兴趣。
2、启发引导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创造。
3、游戏法: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因此,在活动中我将音乐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让幼儿置身于“玩”的过程中,感知到音乐的内涵,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性质,以最自如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
学法: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法、创造性学习法来获得知识。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动脑思考、用动作表现,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创造性游戏中,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情表现自己对游戏情节的理解,充分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1。多种感官参与法:音乐活动的表现可体现在用肢体动作及口头语言上,因此,本节活动通过鼓励、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哼唱、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2。创造性学习法:以培养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为出发点,激发幼儿的联想、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直接创造能力。
六、说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整个教学目标与计划实现的重要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出示螃蟹图片,创设故事情景,通过提问让幼儿正面认识螃蟹。
故事情景:有一只螃蟹,它非常喜欢跳舞,它经常一听到美妙的音乐,就摇动起它的小钳子。
提问:螃蟹是怎样走路的呢?它如何挥动它的钳子呢等等。引导幼儿认识螃蟹与想象螃蟹的行为动作。
2。播放螃蟹的音乐,幼儿完整欣赏乐曲。
从音乐节旋律与节奏上启发幼儿感受螃蟹的动作行为,引导讨论。
师:有一首歌,小螃蟹听了就会跳起舞来,我们来听听,它在跳什么呢?发生了什么事呢?
3。教师情节讲述
帮助幼儿整理出整首乐曲变化的规律,并同时贴出相应的螃蟹动态图示,再完整欣赏一遍。
师:小螃蟹跳舞跳着跳着,出来了一直笨笨的大鲨鱼,鲨鱼想吃掉小螃蟹,小螃蟹呀,机智的用跳舞的方式躲开了鲨鱼。小朋友想一想,它用了什么动作呢?有的地方音乐快快的,有的慢慢的,小螃蟹在做什么动作呢?
4。引导分段创编螃蟹动作,鼓励大胆想象、夸张动作。
师:螃蟹的动作有什么呢?
请小朋友来做动作,教师把动作纳入舞蹈创编里。
5。幼儿随乐完整动作。
七、说活动延伸: 活动将结束时,我鼓励幼儿可以用其他动物来创编舞蹈,如:兔子的舞蹈、小鸟的舞蹈、小猫的舞蹈等等。大家可以跳自己喜欢的动物舞蹈,在螃蟹音乐将结束时加入进去。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奴隶英雄》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二课。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古今中外英雄人物的,意在让学生走近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激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本文写了斯巴达克在古罗马斗兽场被逼先与狮子搏斗,得胜后,又跟十个奴隶搏斗,他便动员奴隶们起来反抗并带领奴隶们举行起义的故事,揭露了奴隶主贵族的残忍和奴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奴隶英雄斯巴达克的勇武、富有反抗精神。
全文分成四个部分:首先课文阐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交待了斯巴达克的身份和特点。然后写斯巴达克打死了狮子,司令官下令让他和十个奴隶打,并且都拿着武器。接着又叙述了斯巴达克启发奴隶弟兄诉说苦难,激起他们对奴隶主的仇恨,鼓励他们起来反抗。最后讲奴隶们在斯巴达克的带领下冲出铁门,举行起义。课文的重点是斯巴达克启发奴隶弟兄们诉说苦难,动员奴隶们起来反抗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直接反映了剧本的主旨:揭露奴隶主的残忍本性,歌颂斯巴达克勇武、富有反抗的精神。
课文是一个独幕剧,与平常所见的文章表达形式有所不同。剧本开头先说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剧中人物和布景等,然后再写人物对话。故事中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动作、感情、语气等,则在括号里加以注明。
斯巴达克作为奴隶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数不胜数,作者写这个独幕剧,特意选择斗兽场这一地点,选择斯巴达克带领奴隶们举行起义这一特定的事件来展开故事。全文情节紧凑,主题鲜明,扣人心弦。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也知道不少英雄人物的故事,但是这篇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以前在罗马城斗兽场上发生的奴隶起义的故事,学生缺乏对那段历史的了解,不清楚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文本有很大的距离。
另外,这是一个独幕剧,它的表达形式与平常所见文章不同,学习方法也不一样,学生没有很多学习的经验,不能很好地把括号里表示人物的动作、感情、语气等内容和对话联系起来阅读和思考,因此,他们难以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阅读起来有障碍。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年级的教学目标,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斗兽场、奴隶、残杀、连滚带爬”等词语;进一步把握剧本的特点;对奴隶制社会及斯巴达克起义有所了解。
五年级的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还要继续培养。有些可以在语境中加以理解;而有些词语的理解要老师帮助提供资料,如“斗兽场”、“奴隶”等。
目标二:分角色朗读课文,从罗马贵族的残忍与斯巴达克的英雄气概两方面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的方法。
这是剧本,表达形式与一般课文不同,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在学生自读课文时,要引导其阅读方法,要将括号里的内容和对话联系起来阅读,边读边思,边读边谈谈感受。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本节课是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的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征以及信息的素养。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生活理解信息的定义并说出信息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信息,以及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征设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结合生活实例说出信息的特征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教师说出古诗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寄远》唐代诗人杜牧。体现了古人对信息的企盼,请同学们思考思考,说说有关“信息”的唐诗、宋词吧!学生回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理解信息的概念上面,都是古人眼中的信息,那么,今天我们对信息这一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通过创设情境的导入方法,让学生从古诗词中感受信息并引导学生自己来发现还有哪些信息在学生的周围,通过学科间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任务驱动,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将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到信息的定义,并发表看法。我来引导目前还没有一种被各方面都认可的权威性定义。虽然各个领域对信息的描述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描述,通过对这些描述的分析与理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信息的含义。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和阅读教材知道定义为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信息定义的众多,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老师
我来引导学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并填写表格。10分钟的时间设置同桌两人为一组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信息的含义:信息所传达的内容。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内容通过什么表达出来,人们是通过什么来认识信息的。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什么存在,通过什么传递。并填写表格天气预报含义明天的天气,表现形式电视的视频,载体声音,图像。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
我利用教材的马陵之战为过渡讲解信息的特征并结合生活实例辅助讲授,并会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各个特征所对应的真实案例。我会提问: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有哪些发现呢?你怎么知道要上课呢?其实这些都是信息,说明信息具有普遍性。学生认真聆听,学生说过马路时红绿灯,校园里的花草,指示牌等。通过老师的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去感受信息,发现信息。这样的设计可以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化成学生易接受易懂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于理论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于信息的特征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着我会利用古代电视剧引导提问:武侠小说里的经常在争一种神秘的书,里面记载练功方法这样宝贵的信息。但是有个叫令狐冲学到的各派剑法却不在书上,谁知道哪里记载着这些信息?如果没有这个记载的物体呈现会有剑法信息吗?学生回答思过崖山洞的墙上,并体会到老师所说的信息的依附性。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在最后做出
然后我会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阅读知识扩展的内容,并且4人为小组的形式10分钟的时间动手制作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在证明的过程中发现
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和学生合作交流证明的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又进行了团队合作,互相之间共同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巩固提升
我利用实践与思考的问题来提问学生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并询问他们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信息存在哪些特征?
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体现了信息的不完整性。观看天气预报看明天的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通过举例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
(四)
课程最后,我打算让学生自己来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并在课后延伸本课的教学内容。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介绍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一、 说学情
我班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习惯好,特别愿意提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对于本课来说很有益处。因为本课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距深远,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但本班优等面少,中下等面多,在教学中应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用有意思的教学环节去吸引住每位学生。
二、 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三、 说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握住中年级略读的教学学要求,在教学时将语言文字训练有机融合。主要通过“合作探究”和“朗读感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方位合作方式,引导有步骤、按计划的学习。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声传情,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蕴含的人文内涵。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致力于怎样读懂。整个教学过程中,合作研讨、辨析比较、朗读悟情、综合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将交替使用。
四、 说学法俗话说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学习课文:
1、 通过感情朗读、合作朗读、观察图画等训练形式来读懂句子,领会含义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 本单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本课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因此在本课学习中,让学生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对照图画反复朗读描写画面内容的三个自然段,感受《清明上河图》画面的生动,初步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3、 继续学习有效合作、探究的方法,发展合作能力。
五、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紧扣课题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我联系本单元专题谈到:同学们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祖国历史的悠久,中华民族那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也认识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我边说边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让学生齐读课题,并问:你看到课题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呢?学生积极提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给这幅画取了什么名字?”等等。学生对课文有了想法,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给课文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我肯定学生的质疑后问: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并让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发扬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学生只有真正地动起来,才能获得真知,提高能力。设计时,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和方式,注重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时间的协调,以及合作探究性学习方法的随机指导。
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之后,我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交流时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以及历史意义。紧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配上音乐、解说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让学生课文描写的与图画内容相对应的部分,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回顾,畅谈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认识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领略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魅力,还欣赏了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
随机出示课件,课件相继展示孔子拜师、盘古开天辟地、赵州桥的插图。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畅谈感受,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灿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我总结: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请继续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
说课稿 篇5
《计数的基本原理》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计数的基本原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计数的基本原理包括分类计数及分步计数原理,这两个原理是学习排列组合的基础,是推导排列数、组合数的重要理论,同时也给出了分析解决排列与组合问题的思维方法。因此,在整章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2、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分类计数原理及分步计数原理的区别及应用教学难点:对复杂事件的分类及分步。
二、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差,学习主动性差,缺乏学习兴趣。基于以上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问题、探究问题,自主归纳总结进而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以上两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计数的基本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计数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关键。
正所谓:“学问之道,问而得,不如求得之深固也” 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让自己去发现。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的教与学的情境。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根据上述情况,我设计了如下六个环节的教学过程。
五、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首先,我会给出以下一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爱国热情。看到图片,有的学生马上脱口而出:“中国女排”。我说:“对,这正是中国女排在去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夺冠的画面,好,现在假使你是一名统计员,我给出如下比赛规则: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6支队伍进行循环赛,决出4强,再由这四支对进行淘汰赛,那么请问,夺冠的中国女排总共进行了多少场比赛?这时,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困难。接下来,我又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习本章的`知识:排列组合。而在学习排列组合时,通常会用到两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分类计数原理及分步计数原理。在导入课题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到概念的。
2、观察归纳——形成概念首先,我会结合图给出问题1:问题1:从北京到广州,坐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从北京到广州共有多少种走法?学生很快说出这道题的答案(答案:3+2=5)由这道题,我们可以得到分类计数原理接下来,我再结合图给出为问题2:问题2:从广州到北京,必须先乘火车到上海,再于次日乘汽车到北京。一天中,火车3班,汽车2班,从广州到北京共有多少种走法?(答案:3*2=6)。这里,我启发学生,这个问题与前面的问题同吗?学生会回答不同。那么,不同在什么地方呢?前一个问题采用乘汽车或火车中的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但后一个问题必须经过先乘火车再乘汽车两个步骤才行。那么,这道题的答案又是多少呢?
3、比较归纳——深化概念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 “知其所以然”是数学学习的关键。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比较问题,深化概念是这一关键所在。因此,对于这两个原理的学习,我注重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原理的异同,深化这两个原理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掌握原理的使用。
4、即时训练—巩固新知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例1:某班同学分成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甲组9人,乙组11人,丙10人,丁组9人(1) 现要求该班选派一人去开会,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2) 若要求从四个小组中各选一人去开会,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5、总结反思-----提高认识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任务后延,自主探究学生经过以上五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计数的基本原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我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训练题,留给学生课后自主探究,这样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分为两个方面。(1) 巩固型作业:P197页 1-3题(2) 思维拓展型作业:P197页4、P18.1、3
六、设计说明
计数的基本原理 1. 分类计数原理定义: 例题1 2. 分步计数原理定义 例题23. 两个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例题3 |
投影屏幕 |
板书设计:2. 时间安排:课题引入约5分钟,概念的形成6分钟,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约6分钟25分钟,小结与作业约3分钟.(注:一节课40分钟)结束:以上,我仅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设计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们:
早上好!我执教的课题是《组织比赛》下面我将从备课思路,研究主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来阐述我们学校的这次校本教研活动。
一、集体备课的思路 统计知识在一年级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统计的重要性,初步培养统计的观念,并在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认识统计图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上册通过“最喜欢的水果”这一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问题并回答问题。
《组织比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先后安排了学生所熟悉的“组织比赛”“买气球”“调查你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三个活动,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增长统计活动的经验。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与一年级上学期绘制的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借助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发展统计观念。
2、使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根据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
4.学会与人合作,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方法
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落实课堂教学效果,展现真实的课堂教学,我本着以生为本,发展能力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考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由奥运和福娃引入"组织什么比赛好呢",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从而明确,统计的必要性。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强调自主,注重合作交流。小组活动中收集数据时,方法多种多样,学生边调查、边收集、边整理数据,在愉悦的动手中了解了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活动好,又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增强了合作意识。再根据统计图上的的信息做出决策:组织参与人数最多的那项活动才好,又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数学于生活,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我联系课堂实际设计练习,让学生在小组里统计得到奖励的福娃,要求学生分析统计结果,作出比较,切实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问题解决的预期效果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初步学习统计的方法,会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善于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但是,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还存在收集数据不仔细、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同时对统计中的数学问题的分析还比较肤浅,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从“组织比赛”这一生活情境出发,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并认识条形统计图,参与其制作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分析问题,促进学生比较合理地解决问题。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生活中统计的意识与习惯。使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说课稿 篇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5例6例7
教材分析: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达形式。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说学情】
人民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又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许多家长喜欢带孩子上超市并让他们在一定范围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让许多学生较早有了钱的概念,会看价格标签,部分学生甚至有了实际购物经验,因此,这节课设计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又好又快的进行学习。
【说设计思路】
1.从学生实际经验入手, 唤醒学生的思维,把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知识,轻松突破元和角之间的换算难点。
2.创设情景,直接出示商品及价格标签,在学生回忆平时看到的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已经知道价格表示方法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3.人民币的计算离不开购物,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通过选购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进率的换算,让知识在操作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4.教学中所设计的游戏和购物活动,都采用2人合作方式,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带动。
5.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利用教材,同时通过完成填空回忆整理本课所学知识。
【说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图片、卡片;
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袋(内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说说人民币的单位有那些吗?按质地可以分为哪两类?
二、新课教学
(一)联系生活,经验转换知识
小凡喜欢吃奶糖,小卖部里1角可以买1颗,今天妈妈给了小凡1元2角,小凡可以买几颗奶糖?(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说课稿 篇8
《猫》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组共有四篇课文,本组教材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课文内容由“情”编织,既有动物之间的感情,又有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需要执教者充分利用本组课文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自主学习。因此,在学习这组课文时,要指导学生继续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五方面来说说《猫》这一课。
一、说教材
《猫》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平时自己的细致观察家里的猫,采用直抒胸臆或间接体现的手法,抓住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处处留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2、能力目标主要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作者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难点是:从而学习作者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从描写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幻灯片、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击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句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与上述教法相配合,要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默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分句,段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达到提高兴趣的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6个环节:
1、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更深一步的学习这一课。我来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是怎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思考文中写了什么时候得猫?都在那几个自然段?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学生复习一下前节课所了解的内容。生答后,要他们自己默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都介绍了猫的哪些特点?拿出笔来画出相关词句。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深一步的理清课文思路,并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那么这些特点都围绕课文开头的哪句话写的?学生发言时,进行板书。并及时给予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2、深入理解,感情学文
每段中都有总述,有分写,分写是围绕总述来写的,生动且具体。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看看老舍先生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这部分可分为三个环节:
①拿笔划出描写这一特点的相关句子,
②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师引导。
③引导感受作者的情感。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及学生存在问题,投影思考题: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说它贪玩吧,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那么尽职。”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体会感受。
引导生假设如果猫就是你,作者就是你们的爸爸或妈妈,你能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生答后,小结:在作者心理和笔下,家里这只猫就像个可爱又顽皮的孩子,这段文字就像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孩子字里行间都透出了喜爱之情。
3、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这部分又分为两个环节:抓住特点,重点深究。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可分一段,自学后三段,投影思考题:
(1)说说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2)或者说你们都喜欢那些句子?
每组派代表答后,再分小组讨论,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根据生提的问题,投影练习题:比较下面句子,说说表达效果又和不同,情感有何不同?能举出一些例子体会体会吗?
(1)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2)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脚印。
我先出示习题,生答时换成彩图,让学生看着彩图更直接的说出第一句其实是把“脚印”比作了“小梅花”,“梅花”多美呀!尽管小猫踩脏了稿纸,但作者的喜爱之情仍跃然纸上。第二句直说“彩印几个脚印”,其中的厌烦之意不难领会。感情朗读后,再举些例子,出示投影彩图,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感受其中感情。
4、训练朗读
《猫》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又充满生活情趣,放手让学生不断的朗读,通过讨论交流,理解内容时,切实体会作者是怎样真实具体描写猫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朗读时,为了显示条理清楚,表现猫性格特点的词要读的重些,朗读时表现猫淘气的部分,语气略带俏皮。
5、总结深化
结束语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在写小动物的时候,一般都是先写外形,再写习性,而这篇文章却先抓住了猫的性格特点,再具体生动地描写的。另外,作者先写长大的猫,再回忆小时候的猫的淘气,可爱,就像父母在谈自己孩子的事情一样,使我们从字里行间无时不感到猫的古怪可爱和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
6、说写结合
要求学生仿照本课的写作方法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吗?运用本课抓住特点,真实体的描写的写作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注意要表达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布置作业:写一篇观察日记。
五、说板书
这次的板书我要求学生自己填写,已达到创新。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知道选材。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课稿 篇9
今天我要说的课是语教版第二册第18课《离开妈妈的小黄鹂》。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五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小学语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是《离开妈妈的小黄鹂》。课文通过一只小黄鹂在妈妈的帮助下,自己独自去捉虫,并把捉到的虫子送给白头翁,到森林医院请来啄木鸟大夫为白杨树爷爷治病,跟小百灵鸟学唱歌,使学生从中懂得关心周围的事情,关心别人,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学生喜闻乐见。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读通课文。教学难点是要启发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它包含的道理,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
二、说教法: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改变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创设情境,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引导学生快乐地读通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启发学生大胆地表达。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自己创造想象的能力。可采用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建立信息交流网,打破课堂教学信息单向交流的封闭状态,打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这样就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学生带着这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让参与学习的群体获取了新的信息,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四、说教学程序:
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情境,在新课一开始,出示小黄鹂的图片,告诉学生这可爱的小黄鹂是我们的新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小黄鹂的故事吧。用小黄鹂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走进课文,在愉悦的情绪中自由的初读课文。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老师的指导,因此应借助老师的范读帮助学生扫除在初读课文时遇到的困难,同时也能加深对课文进一步的了解。让学生带着“刚离开妈妈的小黄鹂做了些什么?”这个问题再读课文。通过学生汇报,教师随文相机出示会读会认的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生字,扫除读文的障碍。
抓住离开妈妈的小黄鹂赶了些什么这条主线,既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又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了生字新词。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既有描述又有对话,是一篇朗读代号材料。引导学生用自读、对读、轮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
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本篇课文在内容上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妈妈高兴地笑了,会说什么呢?小黄鹂第三天飞出去捉虫子又会做些什么呢?如果妈妈不在身边,你又会做什么呢?(可以说,可以写,还可以画)
同学们知道小黄鹂那样懂得关心别人,关心周围的事情,所以他的朋友会越来越多,他的生活会越来越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不应该每天只顾自己,而不去关心周围的人,应注意观察周围,主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至此学生与作者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文道结合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说板书:
板书,是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因此,我的板书也是通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引导启发学生体会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说课稿 篇10
说课人:刘会祥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我校没有配备美术教材,我根据我国美术高考的考试科目:素描、色彩、和速写这三门主课的重要地位,并就高一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讲《人物头像速写》这重要一课。速写是素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速写,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对形象的记忆能力和默写能力,同时还能探索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绘画风格。
2、本课内容:
学生通过前一段时间学习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使学生对速写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并通过人物速写头像临摹的训练,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速写画。
本课主要通过传统的“三庭五眼”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透视、五官位置等,本教学内容为一课时。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透视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2、通过速写的练习提高观察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头像的比例与透视变化
2、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演示用笔、纸,图片
2、学生准备:速写本、铅笔、橡皮
三、说教法
1、演示法
2、图片展示
四、说学法
1、接受式学习
2、自主学习法
五、说教学过程
<引导部分>引导部分>
1、在上课之前,播放欧洲大师画的速写图片让同学欣赏导入话题
人物速写的风格欣赏:
欣赏大师的人物速写作品,然后欣赏我们的高考速写人物作品.请同学们总结其风格上的不同。
结论一,高考速写,安格尔的速写以明暗为主.分析其文化背景。
结论二,前者强调准确后者强调修养。
2、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速写 人物头像速写以及速写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1)以线为主的速写
2)以线为主的,线面结合的速写
<新课部分>新课部分>
1讲解头部结构并结合图片分析。(学生做好头部骨骼、骨点的笔记 )
2讲解头部的比例和“三庭五眼” 成年人眼一般位于面部头长的一半以及对头部基本透视变化的认识
3五官的画法(图片指导)
4视频学习
5课堂互动 老师提供一张照片让学生画出来
然后,用十分钟后完成课堂老师给的照片画一张头像速写,交给老师评审,老师强调,画人像速写强调自己观察的感受,大胆落笔强调人像五官特征。画眼睛、鼻子、嘴五官时要注意整体比例关系,对画的好的进行表扬,画的差得给出意见。.
6、教师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人物头像速写基本方法亲身感受画人像速写的乐趣,形成自己的艺术体验.通过本课教学,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不足之处个别学生表现不熟练课后还应多安排练习。
【【精选】说课稿十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2.【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十篇
3.【精选】美术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4.【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
5.精选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
6.【精选】美术说课稿范文合集十篇
7.说课稿十篇
8.说课稿汇编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