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四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编四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一)中专题1第三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中的第一节。该节课在学生复习巩固初中所学物质的分离方法基础之上,再学习另外两种分离方法——萃取和分液及层析,并总结出这两种分离方法的适用范围,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之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比,化学与实验的联系更为紧密。化学家要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怎样提纯这种物质,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组成。“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是物质”研究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引入和激发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第一步,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起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学目的及确定依据: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学会蒸馏和分馏、萃取和分液、过滤、结晶、层析分离物质等实验技能
能力培养: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辩析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及提纯物质的一般方法的归纳整理,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和崇拜科学,感悟到科学的魅力。
科学品质:通过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一般方法的实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及提纯物质的一般方法的实验探索和总结、运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科学方法。
确定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重、难点:掌握分离物质的原理和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是主要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学生实验以及总结深化的特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本节课上得有趣、生动和高效,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平时常见的实验入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进行探究总结,再积极发言,调动学生积极性,训练学习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本课采用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本课所用的教具有:多媒体教室设备,实验所需的仪器。
教学过程简述如下:
1.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让学生回答一些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汽油、柴油、盐)的来源,从而引入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总结出本课在科学领域中所起的作用,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视程度,激发学习兴趣。
2.由于有些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在初中已经学过,所以我就以复习已学的知识为过渡,用练习为载体,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分离方法及适用范围,再通过要求学生设计“在硝酸钾固体和氯化钾固体混合物中提取硝酸钾”的实验方案来练习巩固已学的分离方法。设计的结果由学生发言讲述、评价,又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实验能力。
3.在学生已熟悉了3 种分离方法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怎样把溴水中溴和水分离开呢?)。处理该问题我先演示给学生看,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共同讨论比较出这种分离手段又是一种新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萃取和分液,并且得出其适用范围,在此时我再发问抛出一实验,让每位学生自已完成,通过实验又得出另一种新分离方法——层析。
4.小结与应用
小结出5种分离方法及适用范围,把学生已发散的思维统一起来,并在此种情况下进行所学知识的应用练习。我是利用选择一个实验方案设计来完成的,此实验(已知氢氧化镁难溶于水,硫酸钡既不溶于酸又不溶于水,碳酸钡可溶于盐酸不溶于水。现有主要含有硫酸钠、氯化镁和泥沙等杂质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食盐提纯氯化钠)。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知道所学基础知识点的`重要性。
5.最后根据以上的实验特点,留给学生一课后思考题(在选择化学试剂时,应遵守哪些原则呢?)让有能力有兴趣的同学继续进一步深入探讨,扩展知识面。使学习有一个延续性。
三、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会学”是目的,在教学中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在整体上,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学习方法,增加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机会,体现成功感。在学习萃取和层析过程中,我主要是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还有观察发现法,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探索应用过程。
学法的重点及依据:
观察、思考、类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是学法的重点,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后总结、归纳的知识更易于掌握,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启发式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
四、教学程序
1.以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质来源引入课题。
2.回忆总结初中所学与本节课有关的分离方法,并利用所举的实验例子导入,让学生设计“在硝酸钾固体和氯化钾固体混合物中提取硝酸钾”的实验方案设计。
3. 问题“怎样把溴水中溴和水分离开呢?”引入新课。
(1) 教师演示该实验。
(2) 学生动手实验,并以所学分离方法比较,发现此方法有异于所学的分离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得出新的分离方法叫萃取和分液。
4.“还有哪些分离混合物方法”的问题进行过渡。
5.每位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并总结体会出又是一种新的物质分离
方法。
6.教师对这种分离方法补充讲解。
7.小结。
8.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五、说板书
该节课的板书,我把它融入到多媒体课件中。
第一节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一、 复习
过滤 蒸馏 结晶
二、萃取和分液
三、层析
四、小结
五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过滤:适用于分离难溶固体与液体组成的混合物
结晶: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的混
合物
蒸馏(或分馏):适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
萃取和分液:适用于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层析: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被吸附性能不同的混合物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教学分析:《愉快的梦》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 七册第三课。这是是一首优美抒情的童声二部合唱曲。它描绘了儿童在梦中那神奇般的想象,同时也反映出了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理解,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子,速度较慢,节奏变化不大,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使人好象听到了孩子们在看到了幻境中的神奇景象时发出惊喜的呼喊。歌曲反映了儿童对新奇而美好的事物所怀的向往和追求。
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我将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置为:
1、通过学习《愉快的梦》,指导学生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了解6/8拍的含义,并能在歌唱时突出节拍特点。
3、进一步学习二声部的合唱技巧。
二、说教法
《音乐课程标准》着重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合作能力,思维创造能力放在首位。根 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及小学教育的学段目标,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 的兴趣和热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为了突破重难点,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采用实践法学习歌曲。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使学生直观的感受音乐,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和创造体验,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及自由发挥。
四、说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乐理知识6/8拍的了解。
五、说教学难点 :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的强弱规律的把握。
六、说教学过程 :
(一)、课前铺垫:
1、复习歌曲《大家来唱》两个声部进行,并分析其强弱规律。
2、大家表现的非常棒,为了更好的验证同学们的合唱能力,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二声部歌曲。(出示《愉快的梦》的二声部旋律)
3、乐理知识:6/8拍的认识。
①大家来唱的拍号是多少?强弱规律怎样?本曲的节拍是什么?六和八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②6/8的含义及强弱规律。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强弱规律。
3、两声部教学:图片出示:二声部旋律,。
①出示规律
5 3 5 3 | 5· ˇ 3 4 5 | 6 4 6 4 | 6· 6 0 |
5 5 5 4 3 | 4 4 4 3 2 ˇ | 5 5 5 6 7 | 1· 1 0 |
视唱旋律 (注意换气记号的提示与练习。)
②学习低声部
3 1 3 1 | 3· ˇ 1 2 3 | 4 2 4 2 | 4· 4 0 |
3 3 3 2 1 | 2 2 2 1 7 ˇ| 5 5 5 6 7 |1· 1 0 ||
用衬词啊演唱熟悉旋律并进行二声部练习。
(二)、歌曲教学:
1、导入 :刚才通过我们哼唱这段旋律,大家会想到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各抒己见)这么优美的旋律象不象做梦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带同学们走进美丽安静的夜晚,去做一个愉快的梦。(放歌曲)做律动,体现6/8拍音乐的.强弱规律。
2、再次听音乐,在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老师有感情的弹琴范唱音乐,请学生做律动表现。有没有我们所熟悉的旋律。一起唱一唱。
4、老师弹琴学唱旋律第一部分。及时解决强弱规律、呼吸记号、连音线和连线等问题。
5、老师弹琴,学生演唱,讨论回答: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歌曲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它的这个愉快呢?(从力度,演唱形式这两个方面来表现)
6、分析歌词内容,前半部分优美的,后半部分愉快的,结束句是渐弱的。
7、有感情地演唱。
8、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演唱巩固。
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与夜晚有关的音乐《小夜曲》
(三)、欣赏《小夜曲》:
1、总听音乐,请学生谈感受,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带给你怎样的心情?有哪些乐器来演奏?音乐分为几部分?
2、简介音乐
3、了解乐曲的演奏形式及其乐器。
4、总听音乐,总体感受,画图谱。
(四)、课堂小结。
梦是虚无缥缈的,可是梦想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只有努力了,梦想才会变为现实!在愉快的梦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说课稿 篇3
《倒数的认识》是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本节课教师教学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通过听何婷婷老师这节课给了我不少启示。
1、课堂导入环节设计好。通过运用游戏的方式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对学生对倒数有形象的认识 。
2、把握住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出示预习目标,学生自学,通过自我探索初步理解什么是倒数,怎样判断两个数互为倒数,以及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已经发展,这三个问题不仅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学生学习数学有两种体验,一种是成功体验,另一种是生活体验,在开始就收获成功的体验学生就会有兴趣,就有冲动感,可以说是一个好的开端。
3、采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给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空间。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
4、本节课把握住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着重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找了了倒数的意义的3个关键词语: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例如理解互为这个关键词语的时候就采用了引导3/8是倒数对吗?给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学生马上意识到互为应该是两个,有相互之意。有学生马上说出了3/8和8/3互为倒数。很多时候我们老师是用概念去解释概念,学生就很难理解,但是用实际的例子学生很快就接受了,这个方法很好非常值得学习。
5、练习设计精巧,有梯度,有特点。特别是对概念的判断,设计了两个数的加法,三个数的乘法试题,让学生对倒数的概念理解得更加透切。
可是在听课过程中,也产生了这样一些想法:
第一:知识的学习应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这堂课没有大胆放手学生学。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对概念的认识,如果把这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从意义到求倒数的方法都是由学生来尝试、探索,效果会非常好。
第二:这堂课前半部分花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探究环节时间少了一些,学生练习的时间也少了。
以上仅是我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说课稿 篇4
一、 学情分析
我们今天的学生,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虽然能够对父母的爱有一定的感知,但普遍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不予以关注,从而导致了他们回报父母的意识并不强烈,有些学生即使有关心,体贴父母的想法,却也缺少正确的方法指导,以至于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实施。而对于生活中关心过、帮助过他们的人,更是缺少感恩之心,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孝道、感恩意识以及方法指导都是需要重点指导的。
二、 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淡淡书香,暖暖亲情是我们学校的气质文化,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气质文化,使学生对孝道意识更为强烈,因此学校开设了《二十四孝》,意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孝文化扎根于学生心中。本节课的内容是对二十四孝故事的延伸和升华,有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弘扬孝文化。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分析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搜集董永的有关资料,了解博兴县关于孝子董永的有关传说。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分析、组织所需要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爱和付出,从而学会理解、体谅父母,并且懂得感恩、报恩是善良人应有的品德,要常怀感谢之心,以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校本课程的开设初衷,为了体现校本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董永故事和相应资料,体会孝道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难点:1.学生如何用具体行动实践孝文化;
2.如何将“孝”的内涵由小“家”扩大到大“家”。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直观展示图片和影音资料,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交流法: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还原生活法:从学生生活取材,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畅谈身边存在的孝故事,交流自己敬老重孝的事例,从而使学生形成孝敬长辈,感谢他人的内在动因。
2、说学法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很差。因此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好奇心强、好表现是儿童的一些基本特征,因此观看多媒体和交
流发言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本节课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资源共享,走进孝文化。
1、课前播放歌曲《百善孝为先》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景,烘托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有关董永故事的资料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董永故事有初步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复述董永故事的主要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欣赏有关董永故事的图片。
4、通过学生汇报及教师补充,学生们对董永的故事有了一定了解,让学生说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文字资料加深对资料的感性认识,并对董永故事有了全面了解,使学生对孝文化有初步感受。
(二)明理导行,发现孝文化。
1.幻灯片展示博兴董永文化艺术节、博兴“孝星”评选、京博“孝工资”、实验小学幼儿园举行二十四孝诗歌故事评选,学生谈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身边的孝文化无处不在,感受“孝”所传递的正能量。
2.学生举例说说在生活中见到的“孝”的故事。(教师引导从父母孝敬长辈、周围人孝敬长辈、小伙伴孝敬父母长辈)教师小结,升华到国家对孝文化的重视。
设计意图:从实例出发,感受孝文化的'强大魅力,以升华对孝文化的的认识,体会孝文化无处不在。
(三)走进生活,学做孝心少年。
1.学生发言自己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以及父母平时是如何照顾和关心你们的?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父母对自己的爱和自己敬老重孝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私的付出,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2、利用问卷调查表,使学生感知自己对父母的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问卷调查,使学生感知对父母的回报太少,对比父母对自己的无私付出从而产生孝敬父母的内在动力。
3.小组讨论并记录现在该如何孝敬父母,汇报讨论结果(交流过程中教师根据情况可以从有好东西怎么分享,父母劳累一天,你该怎么做等方面来引导,给与学生正确的方法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来寻找孝敬父母的恰当方式。
4、教师小结由孝敬父母升华到感恩社会。
设计意图:使学生由爱“小家”扩大到爱“大家”。
(四)拓展延伸:从今天起,每天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孝心。
设计意图: 使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对于孝道意识更为牢固,并且落实在具体行动之中。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只写了课题和一个孝敬父母之心。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董永故事为平台,以孝文化为线索,将传统文化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通过资料展示、汇报交流,让学生真正懂礼孝,知感恩,将孝道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课堂实践,能比较顺利的完成预设。但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孝故事时,预设目标没有达到,学生举例太少,在以后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有利于以后的以后的教学。
【说课稿】相关文章:
《春》说课稿11-26
说课稿范文11-22
将心比心说课稿11-28
《咏柳》说课稿11-29
养花说课稿11-29
《坐井观天》说课稿12-01
《掌声》说课稿12-05
《赵州桥》说课稿12-03
《石榴》说课稿12-08
《尊严》说课稿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