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_516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516

管理员

摘要:

【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说课稿 篇1  一、说……

【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口语交际“学会请教别人”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在不同场合中请教别人的方法及要求。在训练的过程中,教者要让学生联系实际,明确请教别人的两点要求及其重要性,要通过练说和分角色表演,来培养自己良好的语言习惯和听说态度,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不同场合中向别人请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练说、讨论、角色体验、评价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请教别人时要讲究文明礼貌,并能把意思表达准确、清楚。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一)教法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采用动画导入、创设情境、自选角色、动画配音、师生共同评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的愿望,并采用由扶到放的方法来培养、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来创设多种交际情境,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口语交际。

  (二)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不同形式的练说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形成技能。根据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让学生采用同桌互说、小组合作、角色体验、全班交流等方法来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录像激趣引入新课

  1播放两个动画片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镜头一:一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向别人请教,由于没有把需要请教的问题说清楚,结果,他没有收到预期的目的。

  镜头二:一小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没法解决,向别人请教时因为说话不得体,结果不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讨了个没趣。

  2提问。

  3让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师相机板书: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说话要得体、有礼貌。)

  4师小结,揭示课文标题,(板书课文标题:学会向别人请教)

  评点该环节由动画引入,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强烈愿望,把学生领入乐学氛围。

  (二)指导点拨激情促说

  1课件出示书上的四幅插图及每题的文字,启发学生想像:在这几种场合怎么向别人请教?

  2以第一幅图为例,指导学生练说。

  (1)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合理想像请教的内容、神态、语言等。

  (2)指名读图片下面的文字。

  (3)以同桌为一组,互相练说怎样向英语老师请教。

  (4)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三对同桌到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台上的同学表达的意思是否清楚明白、说话是否得体、有没有使用礼貌用语。

  (5)组织学生评议。

  评点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把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有助于说话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课件显示余下的三幅图及有关文字。要求学生从这三幅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场合来具体说说怎样向别人请教问题,先在小组内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1)小组内练习。

  (2)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评点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身上的各种闪光点并加以扶持和激励,促使学生能大胆地与别人交流、沟通。

  4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优胜小组。

  教者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口语交际氛围,做到人人参与。既有小组讨论,又有全班汇报;既有师生交流,更有生生互动,使交际活动生动活泼。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增强竟争与合作意识。

  (三)角色配音积累热情

  由学生推荐优胜小组中意思表达准确清楚、说话得体、有礼貌的同学,让其自选角色再作表演,给课件动画配音,然后向全班同学展示其说话成果。

  (四)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1课堂总结。

  2布置学生在校园内外遇到不懂的问题要乐于向别人请教,积极交际,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说课稿 篇2

  说课内容:表达《照片起名字》

  说教材分析:

  《照片起名字》是长春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一年级下册第10板块中的表达一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春夏秋冬,单元呈现了4首古诗,1篇韵文和1篇现代诗歌。后面的表达给《照片起名字》,教材中编写了四幅春夏秋冬照片,应该说紧扣单元主题,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的空间。但我使用教材的时候做了处理,一会再详谈自己的想法。

  说教学目标:

  1.学会给照片起恰当,合理的名字;

  2.初步学会描绘照片内容的能力;

  3.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让学生敢说、乐说、会说。

  4.培养良好的倾听、应对、表达、评价能力。

  说教学设计:

  说句心理话,我非常感谢这一年来3次远程教育学习,他带给我们每一位参与学习的老师,不止是新的课例,更有教育的前言信息,有效的策略,和客观、人文的教学理念……记得在“作文指导的问题和方法”专题学习中,专家说这样一段话,我们语文老师首先要能够激起孩子的欲望,让他想说,其次把他想说的东西,或者想表达的东西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文学家。将来孩子从事什么工作都可能有,但是首先,他能够拥有作为一个跟人沟通,生存立命的一个基本的本领,培养孩子和人家对话,交流的一个基本的水平和能力,或者说有效表达,这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体现以下3点

  一. 活用教材,让孩子乐说

  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教材使用要有弹性。本课教材上的四幅照片,有大多数孩子没见过的天鹅,大海,还有连我们都极少见过的雪雕……我觉得这些远离学生生活,没有情趣的照片,怎能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于是,我换成了今天2幅贴近儿童生活,有儿童趣味,内容丰富的照片。课堂上,学生们对小朋友在水池子里捉鱼非常感兴趣,只有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不怕不会说,就怕不想说。只要想说,乐说,孩子们课堂上一定有所收获。上完这节课,孩子们说完整话,说语句通顺的话,说具体生动的话的能力一定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二. 巧用评价,让孩子敢说

  1. 鼓励行评价 评价是有效促进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节课,我从激发学生表达兴趣、养成倾听习惯出发,设立了表达星,倾听星的评比。其实,教师的一句赞扬的话语,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充满爱心的抚摸都是学生敢于表达,愿意参与学习的催化剂。

  2.方法性评价 。我认为我们的教学评价已经从最开始的“棒,棒,你真棒!”的模糊评价中摸索出来,向着针对性更强,启发性更强,方向性更强的评价发展。比如,本节课,我就运用了这种方法性评价,你是抓住时间来起的,你能用上“因为”这个词语真好,谁能向他这样说……避免了给孩子直接讲从时间、地点、事件、心情等不同侧面起名的方法,也避免了直接命令孩子说话尽量使用好词、成语的做法。教师把对方法枯燥传授,有机渗透在课堂评价之中,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自然。

  3.生生评价。现在的课堂机制也由原来老师的一言堂,一言定学生,发展到现在由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课堂也成了他们自己学习交流的天地。

  三. 适当引导,让孩子会说

  1. 课前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吹。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孩子词语不丰富。前2天,我就给学生们准备了大量的词语写在黑板上进行朗读。所以孩子在本节课能把积累的语言恰当的进行运用。让孩子充分体会到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带来的快乐。

  2. 明析句式。一年级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完整话,我们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寻找恰当的机会引导孩子“谁在干什么”、“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就是一句完整的话语了,孩子们如果知道这些,我们再一步步引导,要想把句子说具体应该这样说:“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做什么。”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地做到会说,实现表达课的教学目标。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海宁路小学的杨宝华,首先感谢北戴河区进修学校给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我校闫强军老师所执教的《认识面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有大有小,但是要上升到数学的认识,尚需要丰富大量的表象和大量的实践操作,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为此,闫老师较准确的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闫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将枯燥的几何概念课上的得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呈现如下几个亮点:

  亮点一:注重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统一

  课堂教学必须要传授知识。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被动接受,而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其间的奥妙全在一个“趣”字。为此,我们呼唤“知情”统一的课堂,要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本节课,闫老师在导入环节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生生击掌,师生击掌引入教学,学生兴趣高涨。加上闫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笑声,这样的课堂气氛令人感觉轻松愉快,课堂成为一条充满活力、涌动灵性的溪流。

  亮点二:注重“生活味”和“数学味”的统一

  如果说生活的“味”是亲切自然、丰富多彩的,那么数学的“味”则是抽象严谨、精炼深刻的。数学教学应使“生活味”与“数学味”有机融合。本节课,闫老师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体(树叶、水立方、天池等),并以学生的学习环境为主阵地,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如:黑板,课桌,课本等物体,通过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感受物体面的存在等活动,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建立“面”的概念。在这里,生活是形式,数学是本质。

  亮点三: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对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可以适当地淡化它的定义,而要注重感知和体验,在丰富和坚实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本节课,闫老师首先通过若干个大小区别明显的物体的面,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来。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面积概念,然后通过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涂一涂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领悟概念的内涵,拓展概念的外延。闫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同桌合作讨论、比较的方法,然后通过动手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中形成多样化的比

  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如观察法、剪拼法、数格法等等,学生在全面、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同时,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亮点四:注重现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在最后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环节用剪一剪、比一比、摆一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一环节中,书中是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这里我们做了一下改动,变成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大小)。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闫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1.作为一名新教师,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板书书写欠规范。

  2.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以后,应当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老师没有把这样的机会放手给学生。

  3.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果把重叠法也用到本节课中,那么这节课将更加完美了。 以上就是我简单的评课,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叫_____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学习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2、学习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三维目标”的定义,我制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背诵这篇短文;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交往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方面: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阶段,因此,他们乐于从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虽已接触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还较低。因此,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诵读、讨论、创作中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感。

  第三方面:说教法和学法

  在四环节教学模式下,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引导法、提问法引导学生学习。

  学法上,我根据四环节课堂模式的特点,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学习等学习方式,并通过朗读、默读、齐读和自由度等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从精品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四方面:说学习过程

  结合四环节教学模式,学习过程我设计了七个环节。

  环节1是引入新课(2分钟)

  我朗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古诗引入新课,带给学生唯美的诗情画意。然后介绍荷花又叫做莲花,它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吟诵的对象。在北宋时期,就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他凭栏远望,看着自己亲手种的莲花,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一篇传世名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爱莲说》。

  环节2是解读目标(2分钟)

  由学生完成。

  环节3是学生自学(10分钟)

  由于课前学生已经根据自学提纲自学两遍,所以课堂上自学时间不长,主要是熟悉前两次自学的收获与疑问。

  我是这样设计自学提纲的:

  1、通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文言字词,然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解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注意朗读技巧,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感情。

  3、完成下面解决问题中的1、2、3,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放在研讨环节小组讨论解决。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的能力。

  5、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高雅脱俗的情怀。然后思考下列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

  环节4是小组研讨(10分钟)

  我是这样要求的: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开展讨论,带头交流自学成果,并对本组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自学提纲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以及老师准备的习题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争辩、各抒己见、使全组同学逐步达成共识。其中作为我,巡回倾听各组讨论情况,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进入讨论状态的小组,要给与鼓励、引导和帮助,还可以参与其中。 我准备的习题如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甚( ) ( )清( )( )玩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

  濯( )清涟而不妖( )

  3、《爱莲说》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的__________(11级)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语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反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6 )不蔓不枝

  3、文本探究。

  (1)、课文中作者写了那几种花?这些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2)、这些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陶渊明为什么唯独喜欢菊花?

  (4)、文中为什么要写出牡丹和菊花?(引出正衬和反衬)

  (5)、《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4、作者在第一段中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思路梳理:

  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听人们说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111级)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你认为本文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畅所欲言谈谈。

  环节5是自学展示(8分钟)

  由同学们通过口答、朗读、背诵、演示、板演、讲解等形式展示自学导航中的问题以及老师出示的题。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6是总结提升(5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7是当堂检测(8分钟)

  1 、《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是时著__________名的__________家。

  2、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全文的中心句是:

  9、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10、思路梳理:《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____________线索;

  两个陪衬,即以______作为莲的的总陪衬,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之”的用法

  A水陆草木之花。 之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无丝竹之乱耳。 之D何陋之有。

  13、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看待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谈谈你的看法。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课稿 篇5

  一、对教材的理解

  《花脸》是(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作家冯骥才的一篇叙述性的散文。全文共10个自然段,文字浅显,但内涵深刻。作者回忆了儿时的经历,用孩子的视角描写花脸,写出了少年对花脸的喜爱,对英雄的那种朴素的、自发的崇拜。

  作为六年级的小学生,能体会出作者对花脸的无限热爱之情,但究其实质,作者是想通过买花脸、戴花脸等生活细节,表现“我”对英雄的仰慕和崇敬。抒发“我”心灵深处所隐藏的渴望成为英雄的少年豪情。因此,本文是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的范文,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魅力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品读“关公花脸”的样子的语句,“青龙偃月刀”的样子的语句,感受到作者对花脸的喜爱。通过“我”买花脸时“惊喜地发现了一个”,但“看得直缩脖子”,“竟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等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内心的情感。

  再读文本,我们除了知道作者喜爱花脸之外,还读出了童真、童趣,对过年的渴望,给人带来美好享受的民间传统文化等等。从而探求到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花脸不是一个简单的脸谱,它与代表人物的形象、气质、故事、精神融为一体是几年来民族历史的缩影。所以,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学会“掺 胶 俨 臭 俊 锅 嵌 斩”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少年喜爱花脸,爱慕英雄的热情.

  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少年喜爱花脸爱慕英雄的热情。难点重在学习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都是十来岁的孩子,最喜欢玩,尤其喜欢家人团聚。小伙伴们在一起游戏过年过节。所以本文教学能激起学生兴趣。但对“花脸“这种民间传统文化又有些陌生。因此,作好充分的预习是学习课文的基础。那么,在此基础之上,怎样引领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更深入地读文悟文,体会少年喜欢花脸的感情。我想抓住花脸和偃月刀的样子的语句,反复朗读。体会花脸的“特别”、“偃月刀”的精致漂亮,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朗读中,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对花脸感兴趣,对作者感兴趣,对作者的细节描写感兴趣,从而始终在积极主动地读文、悟文,使学生在感受作者快乐的童年的时候,也回忆自己童年的快乐。

  三、设计思路。

  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教材的个人理解,本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注重细节、读中学写”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更加关注细节描写,与文本更充分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感觉作者喜爱花脸、仰慕英雄的情感,发展语文素养,学习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过年对于你来说有什么魅力?”直接将学生过年时的喜悦心情调动起来,在轻松怜悯的气氛中对话、聊天,易于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抓住文眼。

  1、这篇文章叙述了什么内容?(爱花脸——买花脸——戴花脸)

  2、有一个词贯穿于这些过程,在课文的第一段,也可称得上是文章的眼睛?

  (三)朗读课文,注重细节。

  1、以描写花脸的缺点处,体会作者对花脸的喜爱。

  (1)花脸戴上后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气味难闻闷得很)

  (2)为什么戴着不舒服,却还喜欢花脸?

  (3)在第2段中,抓住“俨然、威壮不凡”这两个词体会喜欢一般花脸是因为可以炫耀。

  2、从描写花脸的外形,体会作者对关公花脸的喜爱。

  2、3、4、5自然段是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所在,我想紧扣“喜欢”一词,引导学生对第2段“对一般花脸的喜爱”,第3段对“关公花脸的喜爱”,第4段对“偃月刀的喜爱”的段落逐一品味。读中感悟、体会作者喜爱花脸的情感。

  (1)抓住“特别”一词,品读花脸有哪些特别之处?

  色:能面赤红 一又墨眉 绿头巾

  形:眼角吊起 长巾垂下 马尾胡须

  神:庄重之气 咄咄逼人

  在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连读的活动中,学生的感受也不断增强,不同也发出感叹:这花脸真特别!

  (2)为什么喜欢这个特别的花脸?(喜欢是因为惧怕,想要别人也怕)

  指导读句子“直缩脖子……,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体会作者又爱又怕的心情。

  3、口头描述偃月刀,学习细节描写。

  (1)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知道关公佩戴的是青龙偃月刀,谁能按作者写花脸的方法,从颜色、形状等方面描述一下这把宝刀。

  (2)再指名读文中对偃月刀的描写,从对比中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

  四、升华感受,拓展延伸。

  1、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对花脸的喜爱之后,教师小结,我真正喜爱花脸的原因是因为对英雄(关公)的崇拜,并自己也渴望成为一个人人敬长人人喜爱的英雄。2、推荐欣赏资料《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中对他们夫妻的外貌描写,及至的夸张加上比喻使学生捧腹大笑之余,又佩服之极。

  她比他高十七厘米。她身高一米七五,在女人们中间算做鹤立鸡群了;她丈夫只有一米五八,上大学时绰号“武大郎”。他和她的耳垂儿一般齐,看上去却好像差两斗!

  再说他俩的模样:这女人长得又干、又瘦、又扁,脸盘象没上漆的乒乓球拍儿。五官还算勉强看得过去,却又小又平,好似浅浮雕;胸脯毫不隆起,腰板细长僵直,臀部瘪下去,活象一块硬挺挺的搓板。她的丈夫却像一根短粗的橡皮辊儿;饱满,轴实,发亮;身上的一切——小腿啦,嘴巴啦,鼻头啦,手指肚儿啦,好象都是些溜圆而有弹性的小肉球。他的皮肤柔细光滑,有如质地优良的薄皮子。过剩的油脂就在这皮肤下闪出光亮,充分的血液就从这皮肤里透出鲜美微红的血色。他的眼睛简直象一对电压充足的小灯泡。他妻子的眼睛可就象一对乌乌涂涂的玻璃球儿了。两人在一起,没有谐调,只有对比。可是他俩还好象拴在一起,整天形影不离。

  有一次,他们邻居一家吃团圆饭时,这家的老爷子酒喝多了,乘兴把桌上的一个细长的空酒瓶和一罐矮礅礅的猪肉罐头摆在一起,问全家人:“你们猜这象嘛?”他不等别人猜破就公布谜底,“就是楼下那高女人和她的短爷儿们!”

  3、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教材只是我们学习语文,学会表达的载体,因此在课堂中读中学写是训练学生书面表达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我设计了一个课堂练习:按照出示的句子写一段话。

  (1)这铅笔盒(或书包)真漂亮!……

  (2)这--------(玩具)真有趣!……

  (3)这--------(工艺品)真特别!……

  “授之以渔”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注重细节描写的感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才是朴实的有效的.语文课堂。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通过折角、画角、做角等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如果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个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

  学具: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景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探究法。低年级的学生的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引导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学生指角时多数是点一下)。

  师:原来同学们心目中的角是这样。(在黑板点一下)这是角吗?看来指角还有很大的学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营造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四个活动来进行探究:

  1、联系实际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以课本封面上的角为例,质疑:怎样才能正确的指出角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通过指角活动,明确角在学生脑子中的印象。

  (2)观察课本主题图,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小组的同学看一看。这个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

  2、动手操作认识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这是教学的重点。心理学家表明: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所以,此活动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分四步完成:

  (1)折一折:先让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2)比一比:并引导学生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有大有小。

  (3)摸一摸:接着让学生摸摸自己折的角,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充分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4)说一说:紧接着我有组织学生交流摸角的感觉,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这样,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学生对角的表象和基本特征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3、实践操作画角

  《课标》指出“本学段学生应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依据这一理念,我将画角的活动分成三步进行:

  (1)看一看:首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使学生对画角的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2)画一画:在老师的示范下,师生共同画角。通过老师的板书,有助于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画出不同方向的角,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说一说:引导学生归纳角的特征和画角的方法,

  4、做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先借助学具建立出一个直观的角;然后通过游戏活动感受角的变化。具体分两步:

  (1)游戏:谁的手儿巧?

  用吸管折成可以活动的角,通过角的变大变小,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这一活动,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认识动态的角。使学生在玩中形象的领会到“角的大小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

  (2)游戏:谁的眼力好?

  出示准备好的两个大小相同,边长不同的角,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谁小?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这样,将难点分散到两个游戏中,使他们能形象、深刻的理解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三、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练习八第3和第4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说在,因此我的板书体现了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大海睡了》它是义务教育苏教版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描述了喧闹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美丽景象,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诗文虽短小,但语言流畅、优美,富于想象,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我们这儿的孩子对于“大海”了解较少,尤其是夜晚的大海,如何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从而指导学生朗读好诗歌呢?课前我将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大海”的图片和信息。教学时我准备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从而把握文本内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表扬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发学生充分地展示其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二)学法

  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问、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情感目标: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及大海的温柔和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其中知识和能力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文本所描绘的大海的温柔和可爱的意境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本文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趣,导入新课。

  课前出示几幅精美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那里的景色,板书:大海,指导学生读好。大海妈妈劳累了一天要睡了,板书:睡了 揭示课题:大海睡了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词。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进行初读检查,谁喜欢读第一句的,请他来读一读,随机正音:闹、笑、睡觉。再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谁喜欢读第二句的,一起来读一读,随机正音:抱着、背着、轻轻的潮声、鼾声,再指名读,男女声读。

  2、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明白朗读课文时要做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楚,并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寻找停顿的规律。

  3、 引导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并结合图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字,练习巩固。

  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将预留7、8分钟指导学生学习“里、她、抱”,请学生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最后留五分钟左右时间给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下面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紧扣生活,引入新课

  1、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首先,我问学生:“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你们还认识吗?”

  出示生字词:夜里 深 夜 里

  她 抱 着 她 抱 着 明 月

  背 背 着 她 背 着 星 星

  那 那 轻 轻 的 潮 声

  在学生们骄傲地读出了生字宝宝后,我说:“小朋友们那这节课我们再读这首优美的小诗,争取把我们心中的感受读出来,有信心吗?”这样就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欲望被初步激发。

  二、课件展示,对比感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课,借助多媒体课件集图、音、文为一体的灵活可控的信息处理优势,展现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白天,海风徐徐,大海翻滚起层层波浪,浪花飞溅,涛声阵阵,海岸边靠着鱼船,装满了鱼虾,海面上,海鸥在穿梭,鸣声不绝于耳,夜晚,海面上传来了轻轻的潮声,月亮和星星挂在天空中,星星还一闪一闪地眨着小眼睛,多美呀!通过画面的对比,使学生感受白天与夜晚大海两种不同的美,白天的大海风儿追逐着浪儿,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夜晚的大海就像个慈祥的母亲,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不同的画面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在体会月亮、星空、大海多个个体美的同时,感受整个画面的和谐。这样做,可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创设情境,进行整体感知。

  三、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如何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将精读训练落到实处。

  1、学习第一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我抓住“不闹”、“不笑”、“大海睡觉了”这些词句,在学生对比感知白天的大海和夜晚的大海不同之处,分句朗读、齐读之后,我问:“白天的大海是热闹的,那你读了这首小诗觉得晚上的大海是怎样的呢?你从哪里读出大海睡觉了?”多媒体出示图片深夜里大海睡觉了,为学生学习课文创设情境,在自由读第一句后引导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师再问:“此时大海为什么能睡觉?”由此展开学习,组织学生交流,“白天,风儿,浪儿会怎么闹?”引导学生体会白天的时候,风儿呼呼地闹着,吹起了层层波浪,笑得多欢那,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夜晚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它们玩了一天累了,在静静地睡觉呢!

  最后指导学生轻轻地,静静地,通过多种方式读好这句话。如: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挑战某某某,想读地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边的安静,大海睡得可香了。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评价如:夜深了,大海睡觉了,轻轻地,可别吵醒它;你读得好安静啊,叶老师都想进入梦乡了;看,在你的朗读中,大海睡得多甜呀。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学习第二句

  多媒体出示课件,教师导入情境,同学们,让我们踩着岸边柔软的沙子,轻轻的来到大海边上,你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朗读第二句,引导学生体会大海抱着明月,大海背着星星,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的句子进行品读。其中着重抓住“抱、背”等动词让学生做做动作,体会大海的温柔可爱。在此基础上,师再提问:你们读了这两行还有什么问题吗?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大海为什么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明月映在海面上,像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睡着了,星星映在海面上,像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在此基础上,引出最后两行诗,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通过学学轻轻的潮声,大海睡熟的鼾声,体会潮声就是大海的鼾声。同时让学生把我们人类的鼾声与大海的鼾声比较进而理解大海的鼾声就是潮声,增加了童趣,把握了文本。再理解诗句后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最后,夜已经很深了,小朋友们也要回家睡觉了,让我们再看一眼睡熟的大海,回家去吧。齐读全文。

  四、背诵,理解感悟

  结尾,教师趁热打铁,给时间让学生当堂背诵,既积累了语言,又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五、总结延伸

  拓展训练中的“大海打着香香的鼾,做着甜甜的梦,她会梦见什么呢?”这些,也会给学生们带来深远的影响。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

  六、识字教学

  学习:“月、背”两个字,着重指导辨别这两个字的不同点、笔顺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留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写字。

  七、作业

  回家后把这背诵给你的家长听,让他们和你一起再去看看美丽的大海吧!

  八、板书

  9 大海睡了

  抱着明月

  背着星星

  轻轻的潮声

【【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2.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

3.【精华】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4.【精品】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

5.【精华】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

6.【精华】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

7.【必备】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

8.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