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_49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49

管理员

摘要:

【热门】说课稿锦集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说课稿 篇1  学习这篇课文时如果把重点只放在了解每种新型玻璃的特……

【热门】说课稿锦集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学习这篇课文时如果把重点只放在了解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上,我认为语文课应有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就得不到落实。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对五种玻璃进行描写的方法,让学生达到读中学说,读中学写的目的,让学生采用:看、听、读、写、说的方法学习,体会新型玻璃的用途之广,作用之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通过这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有意识地把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既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落实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

  一、说教法。

  真正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当“新型玻璃”的推销员。把读、写、说结合起来,避免了说明文的枯燥无味,增强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新知,成为一名优秀的推销员,也为本组的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做了准备。

  二、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采用看、听、读、写、说的方法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让它成为一种享受。

三、说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我所思考的新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展示自我;用好教材的例子,进行字、词、句、段篇踏实有效训练,真正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上去。

  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快乐导入、整体感知自主阅读、准备推销词、展示推销、拓展延伸、总结评比布置作业六个环节。

  一堂好的语文课还应该用好现代化教育技术,让孩子在现代化的声、光、电的新型教学中感受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所带来的不同的思维训练,激活孩子各方面潜力的发挥与发展。但因各种原因,使得这节课存在了这方面的遗憾。当然,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请在座的各位提出批评,我虚心接受。

  四、说板书

  板书主要是提纲挈领的体现的主要内容,即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新型玻璃

  种类 特点 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防 盗

  变色玻璃 能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 “自动窗帘”

  吸热玻璃 吸热,阻挡冷空气 可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使噪音强度减弱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不易破碎 适于高层建筑使用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 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重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②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4.教材的处理

  ①充分利用书上的漫画,坚持“一图多用”的原则。理由是:这样既直观,又体现例子典型性、精练性。

  ②有选择性地利用书中的5个探究活动。由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能联系初中已学知识,提炼观点。理由是: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懂得知识迁移,使教学更具启发性。

  二、说教法

  常言道“教无定法”,这更是新课改形势下不变的真理。针对本框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将采用如下方法:

  1.探究讨论法

  理由:这体现新课改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案例分析法

  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多媒体演示法

  理由:利用多媒体设备,能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三、说学生

  总体上,高一年学生面临“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转折”,尤其要注重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共性与个性。同时,学生素质整体上呈现“两头尖、中间大”的多层次特点,要求因材施教。

  具体地说,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有关消费的知识,对消费的作用有初步了解,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他们在初三也初步接触过,但对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的几个层面、如何发展生产力等问题他们并未深入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让每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题。

  能力目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深入分析,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探究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珍爱动物,善待动物生命的意识。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上,难点放在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强烈情感上。

  3、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初一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重点突破。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令自己感动的语句自由朗读,分析之前个别朗读,分析相关的语句后全班齐读,重点语段请个别学生范读,一节课书声朗朗,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情境设置法: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动物世界的悲壮感人的故事,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

  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

  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朗读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说过程

  (一) 激情导入: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同学们:先听老师讲一个小故事: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抱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火海。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一小团儿……

  我被这故事深深地打动了,这群蚂蚁生得艰难,死得辉煌。在动物的世界里,还有许多可歌可泣、令人震撼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斑羚的世界,来聆听一曲悲壮感人的生命之歌。

  【说明】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二)背景介绍

  出示幻灯片,上面有斑羚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让一位学生朗读文字介绍。

  【说明】有关斑羚的背景介绍,能加深学生对斑羚的了解,因为生活中他们没有见过斑羚,而且也为下面学生对课文的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三)整体感知

  教师说明:早自修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解决了生字词,也熟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稍作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先请学生概括,再请其他学生加以评价。

  【说明】因为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过课文,所以课堂上让学生稍作思考,概括文章内容,

  这样既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让其他学生加以评价,可以让学生纠正概括中的不足之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研讨赏析

  教师说明:下面让我们细细来研讨课文。问:在整个故事中,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感动?

  (1)要求学生先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段,在书上作记号,自由朗读揣摩,然后再班级交流。

  (2)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说明】此环节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会谈到:第三节中的老斑羚以生命给斑羚群作提示;文中有关镰刀头羊语句;一老一少的斑羚试跳的语段;文中描写彩虹的语句。

  对文中这些重要词句的分析及朗读,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让学生感受到一老一少斑羚飞渡的过程。

  (五)深入探究

  1、教师说明:当我们的心一次次地被文中这些悲壮的场景所感动时,我们不禁要问:伤心崖上惨烈的一幕幕,是谁造成的?

  2、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动是恒久的,带给我们的感悟是丰富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同桌合作,时间是2分钟。

  【说明】此环节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从表层深入到里层,多角度地看问题,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

  (六)拓展延伸

  1、现在请把你对本文的深刻感悟凝聚成简练的一句话。要求学生在本子上试写,再发言。

  2、引导学生回忆讲述生活中看过或听过的与本文类似的故事,要求叙述清楚、准确、突出重点。

  【说明】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师小结

  教师说明:相信大家都已经被这些故事深深打动了,课文《斑羚飞渡》给我们带来的远不只是简单的同情、敬佩与感动,它为我们实现了一次心灵的飞渡!我们仿佛看到自己变成一只斑羚,从“自私”的山峰上,奇迹般飞跃遥遥相距的山涧,轻巧地落在“奉献”峰上。洁净如洗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瑰丽的彩虹,随着我们的“飞跃”跨过两座山峰。

  【说明】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而且把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飞渡的图示也给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说课稿 篇4

  教学《新型玻璃》这课的目的是继续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准确用词、形象的表达;二是让学生通过了解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成就极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教学本课重点是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兴趣,教学伊始,我先是告知学生这堂课将要召开新型玻璃展销会,前提是要学好《新型玻璃》这篇课文,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读、读熟课文,力求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在充分感知的情况下以一个小故事再次激趣导入。指导学生先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作用及用途,同时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第一种玻璃特点与作用、用途的关系,并指导学生再用”三个可以,一个也可以“说一句话。第一自然段即介绍第一种玻璃作为讲读重点,让学生体会写法,在此基础上以第一种玻璃的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其他几种玻璃并在分组讨论画特点,想作用填表格,之后再以展销会的形式作全班交流,推销自己的产品,并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理解几个词句子的意思,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本课作者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形象的特点。

  在对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后,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首先让学生画出介绍每种新型玻璃特点用途重点词句,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说明方法作用。最后是课外延伸,让学生继续以展销会的形式推销你知道的别的新型玻璃,或你即将要设计的新型玻璃,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为科技事业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珍爱生命》中的第一框题。本框题的主要内容为“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两部分。第一框题中,首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主动了解世界上的各种生命,从而感受到生命给世界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来探讨各种生命之间该如何相处,也就是本框第二目的内容“生命需要相互关爱”。这些内容既是本单元的逻辑起点,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起点。通过学习,学生会真正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同时也为下一框题的教学作了铺垫,更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生命,培养生态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⑵ 能力目标:

  1)掌握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

  2)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现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 知识目标:

  1)学生要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2)懂得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3、教学重点:①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②引导学生懂得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并付诸行动。]

  依据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热爱生命、亲近自然、保护环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

  二、说教法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正确的教学应该是能够激起学生的求学的欲望,对学习感兴趣并感到愉快”。所以,我们必须要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触动他们的心灵,从而达到知、情、义、行的统一。同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较强,而理性抽象思维的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主。自己展示、解说自己提前准备的动植物实体或图片,一起商讨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同时融入视频、音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思想品德课构建出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情境气氛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角色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师生互动使大家都得到了提高。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我现在所教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这种优越感使他们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更不懂得珍惜其他各种各样的生命,对破坏、践踏生命的行为熟视无睹,对由此带来的后果更是认识不够,通过合作和探究学习,使他们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2、合作学习:

  在突破“懂得关爱生命的重要性”这一教学重点时,我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分工合作,使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长处,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互补,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

  3、探究学习:

  在突破“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并付诸行动。”这一教学难点时,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课前选择学生自己搜索的关于环境问题的图片,设置“小记者的报道”一环节,让学生自己探究,寻找对策,充分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同时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能用课本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从而达到甚至超越我们想要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每节课的导入。结合教材,联系实际,关注时政,努力让课本生活化,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投其所好,套用赵本山小品中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能把他们领上道去,那么你这课也就成功了,由此可见,我们教师的责任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激活 ,使之“上道”“入境”。基于此我设计如下导入:

  (一)、导入新课:

  出示“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及其发回的火星自转的图片。

  观察短片,结合所学回答:

  1、你认为火星是一个什么样的星球?

  2、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你会有何感受?

  活动目的:

  主要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符合新课改提倡的跨领域学习,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导入思品教学,大胆突破学科界限,鼓励学生多角度求知,并引导学生将各科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链,让学生多角度体验,既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又轻松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从而点出主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二)、新课过程:由四个篇章组成,感悟篇、解读篇、践行篇、升华篇。

  ————感悟篇

  1、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的世界

  ⑴、走进生活,触摸生命:

  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动植物实体或图片向大家展示,并介绍喜欢它们的原因及它们的成长历程、特性,展示生命的价值。最后由我作小结,点出主题,突破重点的第一个层次: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使学生知道生命对于世界的意义:“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

  活动目的:”我们大家都知道,新课程特别强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倡我们,尽可能的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资源为教学服务。确实,对于我们的教学在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缺少资源,而是缺少发现,缺少机智,缺少尝试。这一环节让学生与其他生命零距离接触,把课堂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思品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交流展示中受到触动,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与丰富多彩,初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

  ⑵、视频欣赏《哭笑的地球》

  当我们从前辈的手中接过地球时,我们以为拥有了无限的财富。所以我们浪费、我们破坏,以至于鲜花没有了,树木没有了,动物们的家也没有了,矿藏被我们贪婪地挖掘,资源被我们肆意的挥霍,原本美丽的地球到如今却已变得满目疮痍、伤痕累累,而有的人却说地球在我们手中变得现代了,我们可以自豪了,可以向子孙后代交代了……

  问题:请你展开想象,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会是什么后果呢?要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活动目的: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一方面,让学生从总体上欣赏地球最初的美丽,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丰富多彩,另一方面通过想象及生动的视频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后果;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的价值,同时通过对比,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给世界带来的活力与美好,从而懂得尊重地球。更深层次的领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引出下一个主题:生命如此精彩,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的确,就像同学们说的如果继续下去,我们将来留给后代的只会是一个干涸的地球,一个失去生命力的地球,要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而不是支离破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尊重地球,尊重生命。那么我们身边的同学又是如何做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解读篇情感剧场看一看。

  2、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情感剧场——小品:《水母项链》

  讨论并回答:①小月真的爱她的小动物吗?

  ②假如你是小水母你会对小月说什么?对人类说什么?

  活动目的:

  依据七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我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设置“情感剧场”这一环节,因为小品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艺术形式,既可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展示自我的个性,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表演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换位思考,学会反思。在情境中切身体验到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和各种生命和谐相处。进而懂得关爱生命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

  ————践行篇

  小记者的报道:

  出示一组有关河水被污染、滥砍滥伐、沙尘暴的图片,让学生探究,并说一说,看到这组图片的感受,并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反思自己在对待周围生命方面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并回答出改进措施。

  活动目的:

  是为了给学生一种视觉和情感上的触动,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主要是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再自己解决问题,自我反思。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如果人类不去尊重生命,保护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从而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保行动,轻轻松松的突破教学难点。

  ————升华篇

  音乐欣赏: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一名大学生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牺牲的感人故事。

  活动目的:

  因为一堂课的结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依据上述教学内容,同时又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以音乐结束教学,一方面,使进一步学生体验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的思想,内心情感得以升华,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另一方面,又能给学生艺术上的享受,使课堂得以延伸,从而自觉在行动上保护珍稀动物,保护大自然。

  教师小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个人类与其他生物共有的地球,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让我们携起手来一同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吧!

  【下面我说一下作业】

  五、说作业:

  一改传统作业单一的作业形式和只重视知识的巩固和检查功能,而是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在一起体现在作业中,既有要求学生个人独立完成的,也有小组合作作业,形式新颖,同时有利于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深入探究下去,有利于丰富知识视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特长,体验成功,并真正使学生爱上作业。基于此我设计如下作业:

  1) 每小组办一份以“保护环境,尊重地球”为主题的手抄报。

  2) 针对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向当地环保部门积极献言献策(三条)

  活动目的:

  一方面,可以检查三维目标的达成程度;另一方面,能让学生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同时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环保出谋献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其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最后我简单说一下板书】

  六、说板书:

  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等特征,我采用了这种直观形象的板书形式,既突出了本课的主题和教学重点,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我们要伸出环保的双手,去呵护我们身边的每一种生命。这样既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七、说教学反思

  1、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2、注重学生参与课堂的过程

  3、注重学生成长的指引

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鲁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十一章第二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法分析 , 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和简单应用。它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它与前面学过的等式性质有联系也有区别,为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结合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简单的不等式;

  (2)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2、能力目标:

  (1)通过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探索过程,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同时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

  (2)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索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

  (3)通过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学习,渗透不等式所具有的内在同解变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美的兴趣与激情,从而陶治学生的数学情操。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不等式性质及简单应用。难点是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及性质3的应用。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探索过程,化抽象为具体;用类比,对比的方法化生疏为熟悉,化零散为系统。

  二,教法分析,教学手段的选择: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探索发现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推理证明---得出性质。在知识的发生发展中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验证,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体现数学的严密性和系统性。 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理解的困难,采取了类比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

  三、学法指导:

  由于七年级学生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及显示欲。同时经过一年初中数学的思维锻炼,已经初步具备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学生的以上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所以采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类比,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四,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类比猜想

  提出问题:今年我比你大10 岁,5年后,我比你大还是比你小,大几岁,小几岁?

  2年前,我比你大还是比你小,大几岁,小几岁?

  类比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有类似的性质吗?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启发学生思考,猜想不等式的性质1

  2、举例说明,验证结论

  设计小活动:你说我验

  同桌合作,举几个例子,可以是数字例子,也可以是生活当中的例子。相互验证一下你猜想的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旨在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增强学生思考的严谨性。活跃课堂气氛,掀起课堂的一个小高潮。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以及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同一个整式"的含义。

  3、类比等式的性质2,使学生发现问题:不等式是否有类似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2,3是这一节的重点、难点,在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上,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不等号没变,在什么情况下不变?不等号发生了改变,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改变?让学生自己的思维发生碰撞,再套用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因此,必须分成正数和负数两种情况。这种分类不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水到渠成的。让学生再举几例试试,发现有没有类似的结论。

  【教法说明】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理解的困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计教学过程。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探索发现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即观察猜测---直观验证---得出性质,突出时间、结果和体验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基于此,改变以往给学生画好框架,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的教学模式,大胆放手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方式能再次掀起小高潮。让学生各有所获,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验证,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体现数学的严密性和系统性。

  师生活动:由学生概括总结不等式的性质2,3,同时教师板书。

  4、例题讲解,探究新知

  例1 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

  (1)x-5>-1

  (2)-2x>3

  解:(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5,得

  x>-1+5

  即 x>4

  (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2,得

  X<-3/2

  【教法说明】解题时要引导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进行对比,并将原题与 或 对照,看用哪条性质能达到题目要求,要强调每步的理论依据,尤其要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与基本性质2的区别,解题时书写要规范。

  【设计意图】应用性质精讲精练,对不等式进行变形,加强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规范书写格式

  例2:对习题1进行适当的改编:已知a<>

  (1)a-3____b-3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

  (2)6a____6b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

  (3)-a_____-b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

  (4)a-b____0

  教师活动:巡视辅导,了解学生作题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纠正或鼓励。

  注意问题:做此练习题时,应启发学生将所做习题与题中已知条件进行对比,例2(3)是根据不等式性质3,不等号方向应改变。这是学生做题时易出错误之处。

  【设计意图】连线改变以往简单说明理由的形式,增加趣味性,同样让学生明白言之要有理,推理要有依据,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小试牛刀: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 ∴ ( ) ②∵ ∴ ( )

  ③∵ ∴ ( ) ④若 ,则 ∴ , ( )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说出答案,其他学生判断正误。

  答案:①√ ②× ③√ ④×

  【教法说明】以多种形式处理习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2)练习第③④题易出错

  6、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比较2a与a的大小

  【设计意图】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2a一定比a大,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的思想。

  7、分层布置作业

  必做题:

  选做题:

说课稿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一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被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憎境。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们上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l)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用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

  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l)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t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 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l)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的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l)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

  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免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五、师小结,全课结束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新的综合课程,是以培养品德良好的、乐于探究、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不再是追求道德与生活的严密体系,而是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原本就综合在一起的少年儿童社会出发,以少年儿童的经验为起点,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渗透其中,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努力让儿童道德的学习不在从事不关己的符号中进行,而使品德教育变得真实具体、可感可触、可理解可实践。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美丽的校园》,它选自第一册《品德与生活》中的第一单元《你好,新学校》。这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入学教育,引导学生发现小学生生活充满无限乐趣,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并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记一记、做一做,尽早适应小学健康、安全的生活,能愉快、积极地生活。这一单元有四个主题《美丽的校园》、《老师,您好》、《学校里的一天》和《我是小学生》。《美丽的校园》是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小学生进入小学生活才几天时间,对校园生活充满好奇充满信心,但又感到陌生感到拘束。始业教育至关重要,关系到小学生是否热爱学校,是否热爱学习,是否喜欢成为小学生。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使学生感受到小学校园的美丽,感受小学生活充满无限乐趣,同时,要及时提醒他们应该注意的事项,引导学生在小学校园生活必须注意的安全。

  2、教学目标: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1)认识学校的环境,了解学校设施的作用。(2)、知道学校里要注意安全,能区分错误的行为。(3)、能感受到学校环境的美丽并喜爱新学校。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美丽的校园”,主要是通过参观校园、出示图片、情境说演、儿歌,使学生从心底里感受到校园的美丽并喜爱自己的校园。活动的重点:认识学校的环境;感受学校环境的美丽并喜爱新学校。活动的难点是:了解设施的作用;注意安全并区分错误的行为。我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形象生动而有趣味的动画课件和图片,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落实人员:在参观学校各室的过程中,有几个室我安排了那里的人员专门向学生作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在专业人员的介绍下,能更全面地认识我们的校园;(3)情境表演:师生合作模拟情境表演,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安全的重要性;(4)儿歌:朗朗上口的儿歌更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接受得会更快。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

  品德与生活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儿童获得情感体验,培养行为习惯。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我在这节课中创设了学生上学的情景,学生校园活动的情景,学生做危险动作的情景。

  2、互动教学法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的活动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沟通交流,启发补充,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我在这节课中采用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小组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

  3、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是所有教学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广大教师最擅长的一种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借助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生动的画面创设成一个个鲜活情景展示给学生,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

  《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学校有了好感。

  2、交流讨论法

  当学生参观完美丽的校园后,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交流自己所读的幼儿园与现在所读的学校有什么区别,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

  在观看后图片后,师生共同合作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对于在校要注意安全的重要性会感受得更深刻。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观看录像——参观校园——了解校园——情境说演——识记儿歌——实践导行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就用电脑动画出示小兔贝贝也和我们一样上学的画面,并且用录音播放小兔贝贝和我们打招呼。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小兔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一种动物,作为动物的它也能背着书包上学,会令学生感到新奇而又有趣味。这样的开头使学生的眼前一亮,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看录像

  观看新生入学的录像,回忆自己第一天上学来的情景。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重温一下来到新校园的欣喜。图片出示幼儿园的校园和学校的校园,让学生把校园与幼儿园的校园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出我们的校园也有很多与幼儿园的校园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揭示课题。

  3、参观校园

  老师作为导游带领学生参观美丽的校园,在参观之前老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目的是明确学生参观的目的。在参观的途中除了老师随机介绍外,还安排了医务室的老师、电脑室的老师、实验室的老师和食堂阿姨作简单地介绍。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有了专门负责的人员作介绍,学生对学校的认识就更全面了。参观完了后,通过学生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把自己看到的最美的一角画下来)、展一展,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的各个感官动起来,又可以把美丽的校园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

  4、了解校园

  这个环节主要是结合课本第四、五页的内容,通过观看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景,让学生了解学校里除了环境迷人,你还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很多的奖励,从而使学生对校园里的生活充满的期待,更加喜爱我们的校园。

  5、情境说演

  小故事加图片引入,丁丁很喜欢蝙蝠侠,你看他又学着蝙蝠侠的样子在到处玩。从丁丁的玩耍过程出现的不安全现象让学生进行行为辨析。再结合课本第六页的内容,说说如果在你的身边出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怎么说?说完后再来师生演一演。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遵循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单纯书面讲解理解不多,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中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就容易接受。再让学生亲身体验,体现了品德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6、识记儿歌

  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把安全守则藏在儿歌中,既易学又易记。

  7、实践导行

  这是活动的延伸,品德学科提出了“品德生活化”理念,就是要把品德课所学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相通、相连。所以教师建议课后我们组织一支“啄木鸟”小队,专门对不安全的行为提出批评帮助和爱护校园环境。

  教师小结:美丽的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家,在这里我们学习很多的本领,校园为我们快乐地成长提供了许多服务,我们要感谢她,热爱她!让我们深情地说一声:我爱你,美丽的校园!(结束课文)

  结束语

  总之,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多媒体为手段,以体验活动为中心,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话语字字入情,句句含意,使学生感受美的情感被激发,通过亲身体验让孩子们与校园对话,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爱校护校自然之行也一定会在延伸的活动中养成。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世界多美呀》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借一只刚出生的小鸡的口吻,叙述了她认识世界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一自然段写小鸡在蛋壳中看到的世界是黄色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写小鸡所看到的美丽多彩的世界。课文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小鸡孵化过程中的变化,另一条是小鸡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这个童话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的好教材。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会正确书写本课的9个生字,准确认读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认识“田字头”、“羊字头”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表演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以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中目标1和目标2是课文的重点,目标3是课文的重点更是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播放小鸡的叫声)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想知道她们在说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世界多美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老师板书,学生同时书空,教师强调“世”第二、三笔的两竖第二竖长一些,第三竖短一些,第四笔的横与它们连接。板书:“美”同时,学习偏旁羊字头。比较羊字做偏旁和“羊”这个字的不同这处。板书:“界”同时,学习偏旁田字头。请学生自己说说识字的办法,有的会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字,分析到“界”是田字头加上一个“介”字,比较“介”界的不同。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的题目中就有这三个字。这个课题也是一句话。大家看一看可以在这句话的后面加什么样的标点?学生尝试加上了感叹号,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检查预习

  1、这个世界究竟有多么美丽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篇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不会读的字,难读的字圈出来反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第一步:出示要求带有拼音的生词,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准字音即可。第二步:出示黄乎乎、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这几个表示颜色的ABB式的叠词。第三步:去掉拼音读一读词语。出示要求正确书写和认读的生字,学生领读。随机指导学生掌握识识字的方法,如“乎”和“平”进行比较识记。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 动画导入:(播放动画)教师引读,“母鸡蹲着孵小鸡,一蹲蹲了许多天。蛋壳里的小鸡先是睡着的,后来它醒了看见四周黄乎乎的。” 小鸡想-----蛋壳里的世界是黄色的呀!(出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

  指导朗读,体会小鸡的内心活动,读出小鸡的可爱。

  2、它怎么会认为世界是黄色的呢?

  那蛋壳外面的世界又是怎么样的呢?它多想知道啊!

  二、学习第二小节

  1、 这不,你听!(播放啄蛋壳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小鸡啄蛋壳)教师配旁白:小鸡啄蛋壳,啄了好久,蛋壳上出现了裂缝,好不容易啄出了一个小小的洞眼。

  2、小鸡是怎样啄蛋壳的?你能找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吗?谁来告诉大家?(出示: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

  3、你觉得小鸡啄蛋壳容易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通过“用小尖嘴” “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体会是小鸡才醒来不久,力气是那么小,啄起来十分吃力,啄了很久。体会想象小鸡啄蛋壳的情景和不易。在指导孩子朗读时,恰到时机的补充了一些我查阅的一些资料“你知道多久吗?老师课前查了资料,小鸡啄蛋壳整整啄了两天呢,花的时间可长了,多不容易呀!”对指导孩子的朗读起到了指导帮助的作用。

  4、 小鸡从这个小小的洞眼里看到了什么呢?引导孩子划出小鸡所见到的美丽景色。

  通过出示两幅天空的图片让孩子进行对比,理解蓝湛湛的天空就是指一望无际的,深蓝深蓝的。

  通过让孩子们想象你还见过哪些景物是绿茵茵的?如:草坪、刚发芽的小草……,理解绿茵茵就像这草坪一样一大片一大片的,绿绿的、嫩嫩的颜色。

  引导学生看小河的图片,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啊?(碧澄澄)的,还有呢?什么样的小河?(清澈见底的,碧清的,干净的、清清的……)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朗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5、 小朋友,小鸡从小小的洞眼里只看到了蓝天、绿树、碧河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小鸡还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试着用像“蓝湛湛”、“绿茵茵”这样的词来形容小鸡还会从洞眼里看到的景色。

  6、小鸡奋力啄开洞眼,总算从洞眼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真为它感到高兴!让我们试着背诵第二小节,一起欣赏这美丽的世界。

  三、学习第三节

  1、 以前小鸡在黄乎乎的蛋壳儿里,以为整个世界都是(引说)——黄色的,现在小鸡从啄开的小洞眼里看到了(指黑板,引说)——天空是 蓝湛湛的、树木是 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它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看课题《世界多美呀》。

  小鸡从小小的洞眼里看到的世界这么美丽,情不自禁地说——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它多希望——迫不及待走出蛋壳尽情欣赏啊!让孩子通过朗读体会小鸡心中高兴又迫切的心情。

  2、 那么它是怎么做的呢?

  ①出示3、4句。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两句话,尝试配上动作、体会小鸡高兴而又迫切的心情。通过朗读或表演从 “一撑”“叽叽叽”“慢慢”体会小鸡高兴、迫不及待和勇敢

  大家一起来做急着要出壳的小鸡,一起演一演,读一读,背一背。

  四、学习第四节

  1、现在展现在小鸡面前的世界美吗?出示:第四小节。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出了壳的小鸡看到的美景就更多了,见到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小鸡叽叽、叽叽地叫得可欢啦!它会说些什么呢?(指课题)世界多美啊!

  (五)拓展说话

  1、 小鸡们,世界是那么美丽、那么广阔,五彩斑斓,你们想不想四处走走、和我一起去寻找大自然的美好?

  2、一边展示画面,一边指导学生练习说话:

  我们看到( )的( ),( )的( )。

  嗯,你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大自然绚丽多彩的画面。你们还想去哪儿欣赏美景呢?展示美图:大海、果园、树林、湖泊……

  你喜欢什么地方?看见了哪些美景呢?课后,你可以选择一个地方画一画你眼中的五彩世界,也可以写一写你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六)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做了回快乐的小鸡,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以后我们也要像小鸡一样用我们的小脚走向世界,用眼睛寻找美好,我们会发现(指着课题)——世界多美呀!

  (七)指导书写

  这节课所学习的三个生字。“世”的第一笔长横在横中线上,从左上起笔稍向右倾斜,第二、三笔的两竖第二竖长一些,第三竖短一些,第四笔的横与它们连接,最后一笔是竖折,转折处有停顿。“界”书写时注意第六笔撇和第七笔捺不相连。“美”比较四横中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而且是最长的横。

说课稿 篇10

  本课时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一课,在课标中明确了第一学段造型表型领域的目标定位:尝试不同的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而《巧用碎纸片》这一课正是通过普通的废纸通过想象、添画进行造型表现的。除了纯碎的添画,我觉得本课的设计意图是让低年级的小朋友从小就初步感知变废为宝、绿色环保的理念,知道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废纸废料可以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的,从而在学习中做到节约用纸,巧用废纸的习惯。

  教材中选用的作品中,有用一张碎纸进行想象添画的作品,也有把一张废纸撕出的碎纸片全部利用起来进行组合创作的作品,这样通过一片片不规则的碎纸片,经过看一看,想一想,添一添、画一画等方法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动物、人物、生活物品等,是一种既有趣又有效地的造型表现方法。

  其次我们看到教材中重点选择了一张不规则的红色碎纸片,通过想象添画变成小鸟、乌龟、茶壶、汽车等四件不同的作品,这部分是重点要分析的地方,除了看到所变的东西之外,更多地要观察分析到一片同样的纸片通过不同方位的转动会想象成不一样的东西。并且分析添加的方法。

  因此从教材上的内容设置上来看。这课的目标定位应该是:初步了解借形联想、添画等造型表现方法;通过对碎纸片的想象、添画等练习活动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想法,对造型表现活动产生兴趣。而重点就是:对碎纸片不同角度的联想、添加变成一件美术作品。难点是如何对碎纸片进行巧妙联想,并在碎纸片和添加的画面形成构图上的美感。

  我的教学设想和意图:

  一、“魔术”导入

  1.课件展示几张废纸片变成各种形象的过程。

  2.请学生观察表现方法(碎纸)

  3.出示课题

  (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近距离感受碎纸片添画成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看作品,分析作品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启发探究

  1.出示一张碎纸片,引导学生观察:像什么?(要启发学生留意纸片的不规则性,要不断变换角度启迪学生想象,寻求于他人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引导学生在“巧”字上多分析,重点是借形想象,形的联想是关键。)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现场添画。

  3.出示另外一张碎纸让学生初步尝试添画。

  (在学生的添画过程中,引导学生要根据碎纸片的随意性可繁可简,线条不必画的3规范。在这个环节既可发现学生在初步尝试中的不足,随机指导,又可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培养创新意识。)

  三、拓展感悟

  1.展示四张同一碎纸片添加的不同作品

  2.引导感悟:不同角度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打破其固有的思维定式,鼓励其大胆想象,为后面的创作活动奠定基础)

  四、讨论探究

  1.欣赏各种碎纸作品。

  2.思考:和普通绘画有什么不一样?

  (进一步丰富视觉经验,为自己的创作提供经验,也为难点的突破降低门槛)

  五、创作表现

  1.学生根据已有的碎纸片进行想象添画。

  2.教师巡视指导

  六、交流评价

  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巧妙之处。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三结合的方法激励学生学习动力。评价是让学生多说说自己添画的)

  七、课堂拓展

  1.出示生活中随意丢弃纸片的行为照片,让学生感悟,激发学生珍惜身边物品、节约用纸的情感。

  2.你会怎么做?(通过生活联系到美术课堂,为学生的美术活动和行为习惯传递正能量)

  在这一课中,为了很好地达成教材目标,我所贯彻的教学策略是: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的落实。

【【热门】说课稿锦集10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说课稿模板锦集9篇

2.【热门】数学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3.说课稿锦集九篇

4.说课稿锦集8篇

5.说课稿锦集10篇

6.说课稿锦集9篇

7.说课稿锦集五篇

8.关于说课稿锦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