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说课稿 篇1 [活动目标]……
说课稿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较多交际的能力。
2、让儿童进一步学习购物用语。
3、让幼儿掌握桃子、橘子和苹果的复数说法。
4、句型:canIhelpyou?**apples.hereyouare.Thankyou.
[活动准备]苹果、橘子、桃子实物以及卡片若干,教学卡片,光盘、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唱着歌走进教室《clapyourhands》
二、基本部分
1、出示三个神秘箱子
T:今天,孙老师带来很多礼物,礼物在这三个箱子里面,让幼儿摸。
S:摸出第一个箱子里的礼物:一个苹果。
S:苹果T:继续摸S:又摸出一盘苹果。引出苹果复数,让幼儿读单词,并区别单数复数。
T:摸出第二个箱子的礼物:用上述方法学习橘子、和桃子的复数单词。做游戏《whoismissing》巩固单词。
2、触摸卡的游戏。教师示范:“runtoapples”跑向黑板触摸单词并做出吃的动作,幼儿做触摸卡的游戏。
3、捡卡游戏
T:出示一个神秘的袋子:让幼儿摸。
把水果卡片摸出来,复习单词,然后让幼儿选一张自己喜欢的水果卡,根据幼儿手中的卡片把幼儿分成三组,站成三个圆圈,进行《walking walking》的游戏。及时对幼儿进行评价。
4、购物游戏
谈话进入游戏。
进行分组购物,老师介入活动。把购买的水果放入自己的小篮子中。
学习购物用语:营业员:canIhelpyou?顾客:apples营业员:Hereyouare顾客:Thankyou
三、结束部分
养成教育:吃水果前先洗净。
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再经历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小数大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教材中先安排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让学生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引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以便学生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教师要注重各种比较方法或策略的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方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县城周边地区,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学校从搞培优帮扶活动以来,教师也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前已经对小数的意义、特征有所了解,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次活动。
活动一:判断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首先是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教材第4页)
接着提问三个文具店各有什么商品,价钱怎么样?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呢?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出的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办法。
(3)请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①有的学生可能说:“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5??1元。”
②有的可能说:“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所以,4.9元<5.1元。”
③有的可能说:“整数4比5小,所以4??9元<5.1元。”
在讨论过程中,只要学生的说法是对的,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2.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所提的数学问题,并请对方说出解决的方法。
(3)请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①有的学生可能说:“去哪家文具店买书包便宜?”
②也有的学生说:“奇奇文具店的铅笔盒和尺子比,哪个便宜?”
③当学生说出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时,教师应着重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
2.63元2.36元2.65元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进行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进行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得出:
2.36元<2.63元<2.65元
3.活动三:试一试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4页的第1题。
(2)把问题引申,先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写出小数,再进行小数大小比较。
(3)试一试的第2题,教师巡视,找出学生易犯错的题,说一说原因;或者让学生每人自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通过三次活动,学生经历比较小数大小的体验,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买东西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对商品价格的高低贵*也有所了解。本课一开始就带领学生去商店逛一逛,创设学生熟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又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这节课中,教师的适时引导是成功的关键。所以,上课时我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同伴,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而没有包办代替,把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比如比较5.1元和4.9元的大小时,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比较、观察、联系生活实际,得到解决的方法,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二体育篮球课《变向运球过障碍》,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想,学法指导,教学结构五个部分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篮球:变向运球过障碍
2、游戏:运球过障碍接力比赛
(二)编排意图
篮球运动是一项以投篮得分为目的而进行的攻守交替、集体对抗的球类运动项目。经常参加篮球活动,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篮球运动形式灵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竞技性,并容易普及,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篮球变向运球过障碍的基本技术,它是在行进间运球的基础上进行选编的,虽然是基础动作,真正掌握好,学会运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让学生有兴趣的去接受,使学生在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85%以上的同学能够掌握变向运球过障碍的技术动作。
2、发展学生控球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3、激发学生兴趣,自觉参与学习和锻炼,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
手控制球能力,脚步动作的质量,手脚协调配合。
(五)教学关键
为了避免学生变向运球时球脱手,身体不协调,在讲解、示范运球技术时要讲清动作要点,在慢速中体会动作。
(六)场地、器材
篮球场2个、篮球41个、障碍物20个、录音机1个、小黑板4块、多支粉笔。
二、学情分析
(一)有利因素
由于学生对篮球活动兴趣高,模仿和求知欲强,爱表现自己,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对本课的内容表现较强的求知欲。只要激发得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难调动。
(二)不利因素
虽然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技术,但学习新的技术动作还是有阻力,个别学生心理因素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顺利进行。
(三)主要困难
由于高二年级学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同学怕自己动作做不好而难看,练习时可能出现比较被动,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技术特点安排练习,不要过分强调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达到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想
(一)启发教学法
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求异创新。
(二)讲解示范法
1、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现,激发练习方法。
2、通过讲解示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使学生明确要领,学会练习方法。
(三)对比练习法
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变向运球过障碍的技术动作各不相同,通过不同学生的展示,其他学生经过评价、对比,获得多种的变向运球过障碍的技术知识,激发学习和创造的欲望。
(四)游戏法
游戏能激发学生兴趣,不仅达到教学目的,又能发挥学生运球特长。
四、学法指导
(一)运用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二)提问和讲解示范的教学,可提高学生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三)游戏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结构
根据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本课划分为导入热身,学习与体验和身心放松三个学习过程。
(一)导入热身
1、课的常规
①集队。
②师生问好。
③宣布本课的内容。
④检查学生着装,安排见习生。
要求:快、静、齐。
2、准备活动
①篮球场运球慢跑。
②多种篮球基本技能技巧的练习。
组织:学生围成圆圈教师站中间。
教法:带领学生练习。
要求:学生积极模仿,要控制好球,关节充分活动开。
(二)学习与体验
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本课主要采用以下手段来进行教学。
1、提问:篮球有几种运式方式。
这样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体现了课改精神,了解了多种运球方式后在以下的练习中可以加于运用。
2、运球过各种障碍物图形的练习。
①教师讲解、示范。
②学生练习。
学生在练习时应把障碍物当作防守队员,要控制好球,使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不容易失去。
③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技术动作,注意调动课堂气氛。
④每组由一个学生进行展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
⑤学生自设障碍物运球练习。
学生以组为单位,互相讨论,设计障碍图形。
⑥运球过障碍接力比赛。
以组为单位,运球过蛇形障碍进行接力比赛,在障碍物的另一端的小黑板上写上教师要求的内容,并进行评比。
(三)身心放松
这一部分是人体活动由动态恢复到静态的一个部分,安排一些放松运动,可以使学生身心疲劳得恢复。
1、舞蹈放松
通过优美、熟悉的音乐和轻柔的舞蹈放松。
2、教师小结
3、学生自我评价。
4、安排学生收拾器材,下课。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的选读课文,是一篇检测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学习材料。
课文先写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及治理的方案.
3.教学难点
根据小组研究主题,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制作电子文稿。
二、说目标
信息的浪潮席卷全球,人类不可避免的走进以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已悄然向网络教学过渡。根据网络教学及学科特点,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明确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科学治理黄河的方案。
能力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引导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在获取、过滤、分析、处理、重组信息的过程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情感目标:通过电子简报的制作,让学生充分体验网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组织学生讨论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的教训和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说教法
情景导入法:通过播放黄河的美丽风光及黄河洪水泛滥的片断对比,引出课题。
任务驱动法:通过呈现任务的方式明确学习目标。
演示法:通过地上悬河形成过程的演示,加深对黄河变化过程的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网上交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四、说学法
协作式学习方法: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机房座位安排上,三个人一组,好中差结合,便于交流合作,协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出要求,由学生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自己设计、解决,从而达到复习巩固、拓展延伸的目的。
讨论、总结学习法: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和思考练习,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活学活用,自己创作出新颖别致的电子文稿。
五、说媒体
本教学设计,尝试将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整合。由于条件的限制,该课只能在模拟网络环境下进行,以多媒体计算机和局域网为学习工具,以网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因此,需要在互联网上下载有关黄河内容,制作成一个包括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微型网站。网站结构示意图如下:
六、说设计
1.情景导入初读课文
首先,指导学生进入网站主页。主页以动态的形式展示黄河及黄河流域的图片,同时配以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对黄河产生直观的印象、美的感受。并通过滚动字幕介绍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当学生还沉浸在黄河的美丽风光时,再出现一组黄河洪水泛滥,引出黄河变了,它是怎样变的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带着疑问,点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理清文章条理,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2.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以任务驱动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进入学习辅导区。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步骤地、有选择地自主学习。抓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等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欣赏视频、动画,聆听音频信息、查看文本材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呈现任务拓展延伸
课文就黄河变化的前因、后果及相关知识点到即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犹未尽。因此,我们应抓住学生余兴未了这一有利时机将教材的内容向课外延伸、拓展,充分利用校园网、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信息进行检索、筛选和处理,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读写要求:
(1)阅读课文后,写出自己学习后的真实感受和学习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讨论区发表。
(2)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作为研究方向,与其他同学交流,并成立一个学习小组。
(3)根据研究主题,自主查阅学习资源库中的资料,完成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电子文稿。
这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任务,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了。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辅助学生分组自选主题,自主构建读写框架。
4.筛选整理制作文稿
根据自主构建的读写框架,指导学生进入网站的学习资源库,自由选择学习方式:或通过文本、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料的目录进行检索,或欣赏视频资料,或聆听音频信息,或输入关键字进行模糊查找筛选一系列相同主题的文本、音频、视频资料进行阅读。资料收集完毕,学习课文写作方法,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小组的协作交流,把收集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简报。
学生在分组协商制作文稿时,教师则通过主控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监控,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实现个别教学。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充分发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通过人机对话,提高了阅读写作能力。
5.成果展示作品评价
展示评价作品,是知识的汇集、共享过程,学生的获得远远超过个人所能及的知识,是信息的深度加工。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放在作品展示区展示,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可采取小组自评,师生点评的方式。在评价过程中,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对不足之处加以补充,以便围绕主题重组材料,修改文稿结构、语句、版面设计等。
6.延伸课外网上交流
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昂的学习激情,不能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中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我还在微型网站上设计了一个讨论站点,组织学生进行网上交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保护母亲河、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专题讨论。
七、说板书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变化过程
变化原因治理方案
水土流失摇篮合理规划
人为破坏祸河修筑水利
保护母亲河保护大自然
通过以上的板书设计,我们可以理出文章的脉络:科学家从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中,寻找出治理黄河的方案;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水土的流失、人为的破坏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祸河通过合理规划、兴修水利,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由此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八、说小结
网络环境下,语文学科阅读写作教学发生的变化表现为:教师由知识的传授着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交流讨论的组织者;传统的阅读与写作各自为政的局面转变为在与网络对话中初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具有明显互联网时代特征的网络教学防止两个极端:一是教师只顾对着电脑讲,忽略学生动手动脑,使网络教学流于形式;二是放任自流,会导致语文课成为上网课。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巷深处》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这是一篇抒写母爱的感人散文。文章以“我”对养母的感情变化发展为主线,内容贴近学生心理特征,语言浅显感人,是一篇唤起学生亲情教育的好文章。因此,本文的教学原则是:让学生在“原汁原味”的文本阅读中悟“情”究“文”,从而使学生在亲情中经历一次情感的碰撞,在生动的形象、精彩的语言中感受散文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叶圣陶先生在论述语文教材的功能时也曾说过:“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字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鉴于此,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设置如下:
1、 知识技能目标:
① 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筛选和概括信息,理解课文内容。
(大家知道,理解是阅读的核心,“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而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又与阅读者的筛选信息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将训练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作为知识技能目标的第一部分。)
② 品味文中语句和蕴涵的情感,并勇敢地表达出来。
(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能力”中有这样一项:“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此,我将品味情感、勇敢表达作为知识技能目标的第二部分。)
③ 初次尝试仿写训练,从而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赞美当中。
(身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学而能理解、学而能创新”。但从初一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特点看,多数学习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我认为仿写训练是大有好处的。)
2、 道德情感目标:
用文中最动人的情感和最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母爱、赞美母爱,进而对父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历来,我国重视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将“思想教育”列入“教学要求”,并且强调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基于“教学要求”的这一阐述,加上现在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亲情、不知感恩,因此我将唤起学生亲情教育、感恩教育作为本文教学的道德情感目标。)
3、 教学重点:
①朗读课文,感受深沉无私的母爱,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②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在新编大纲的“教学要求”中特别提出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教学法也指出要“重在学生自己对语文、对生活的感受。”众所周知,数理化一条线,语文、社会生活则是一大片,学生难以让教师牵着鼻子走。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反复体味之后才能灵活运用。而这也与古人提倡的吟咏之法不谋而合,目的都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通过吟咏,溶入感情,感受自然会比较深刻。
记叙文是初一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种体裁,把事情写清楚在他们已不是难事,但要将事情写具体、写生动则是初一年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这篇文章的外貌、神情描写都有其过人之处、动情之处,正是学生学习用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用典型形象来抒发情感的好例子,我认为这必将为今后记叙文写作积累必要的素材与写作技巧。)
4、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理解爱、感悟爱、赞美爱。
(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理解、领悟和赞美,相对于他们的心理特点、
生活阅历来说,比较缺乏。而这又是他们初上中学的首次尝试。因此我将理解爱、感悟爱、赞美爱作为教学中的难点。)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稍加点拨法:
这篇课文我只在需要时稍加点拨,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不做过多的分析,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创设情境法:
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浓浓的母爱氛围。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情感价值充盈整个课堂。
3、朗读品味法:
让学生反复朗读,以读促悟,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4、讨论交流法:
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讨论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讨论,既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又能赏析本文细腻生动的描写手法。
5、循序渐进法:
整堂课按照“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以“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养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妙在什么地方,哪里写(用)得好,它表现了(它写出了或它说明了、它点出了) ”贯穿其间。最后让学生根据对“母爱”的理解说一句很美的话来赞美母爱,以这一形式来汲取作品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的美点精粹。
这样由浅入深,逐块推进,让学生自由说、主动说、积极讨论;理清作品内容,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受母爱,赞美母爱,学会做人。
三、说学法:
《小巷深处》是一篇文情兼美的散文,所以要求学生通过读、品、写的方式来学习。读,重复的读,要读出感情来;品,在读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质朴感人的语言,品味文中蕴涵的浓浓亲情;写,将自己对母爱的感悟化为诗一般的语言。
四、说过程:
(一)导入语设计
问:你的妈妈爱你吗?从什么事可以看出来?
不错的,的确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母爱的氛围中,享受着来自母亲的无尽关爱。母爱是深沉的,伟大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林莉的《小巷深处》,去认识一位普通却不平凡的母亲,去感受一份别样的母爱。
设计意图:先从学生熟悉的事情说起,让学生能以轻松的心情进入文章的学习,也为下面的讨论、朗读和仿写热热身
(二)学习新课
第一个环节:速读课文知母爱
1、问: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接着追问:读完全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又是为了什么而感动?
3、这样就水到渠成地进入本文的教学重点。这时出示思考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
瞎眼的母亲收养了我,并用她全部的身心来爱我。同学们让我们用充满“爱”的眼睛去寻找文中母亲“爱”我的事例,你能找出几个例子吗?
这样通过学生的筛选概括,就基本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个环节:朗读课文悟母爱
找到自己最受感动的部份仔细读读,读出你的感动来!并试着说明感动你的原因。
教学意图: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加深对“母爱”的理解。而说明感动原因的角度也较多样,学生既可以从遣词造句上考虑,也可以从情感因素上回答。这样既品读佳句,又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
第三个环节:诗化语言赞母爱
基于第二环节,学生们正沉浸在对这份母爱的强烈震撼中,这时适时地出示仿写要求:
多么伟大的母亲,多么无私圣洁的母爱!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对“母爱”的理解,以“母爱”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
接着我会给学生几个例句,让他们进行仿写。
示范:
母爱是滋养生命甘甜的乳汁。
母爱是夏夜里的一缕清风。
母爱是荒漠里的一泓清泉。
母爱是连夜整理的沉甸甸的书包。
第四个环节:活动延伸懂感恩
文中的这位母亲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在深受感动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珍惜,珍惜身边的爱,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在这里我有两个提议:
1、把你认为最感人的句子语段收集整理起来,工工整整地摘抄在周记本上。
2、为父母做一件具体的事,来感激他们这些年来对你们无微不至的爱,比如为他们捶捶背、洗一次脚等;然后把这件事的过程记录下来,记下你父母的种种反应,也记下你内心的点滴感受。
《我为爸爸/妈妈 》
五、说评价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我都围绕着“母爱”主题展开:感受母爱——领悟母爱——赞美母爱;在此基础上,最后将“母爱”延伸到“感恩”上。为此,我对文本没有作过多的单向传授和烦琐的分析,而是让学生阅读“原汁原味”的课文内容。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读原汁原味的“绿色文本”,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也能成为滋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途径。
附:板书设计
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形象:
外貌描写 辛勤劳作
神情描写 无尽关爱
语言描写 无私奉献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喝而死,一个小姑娘抱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欺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由于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当时的情景,为了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我出示了三幅相关的图片,使他们对当时的情景有更深的认识,从而认识到水在当时的重要性,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好铺垫。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因此我在教学中就是以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通过各种读、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教学的。水罐的神奇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空木水罐→有水木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以这样的线索来贯穿整个课堂,环环相扣,思路清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爱心这一主题,突出课文的重难点。教学的结尾处为了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爱心来熏陶和感染学生,使他们也能用爱心去温暖每一个需要温暖需要关心的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喜出望外这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的丰富的想象力。
(二)方法与能力
1、方法:朗读、感悟
2、能力:通过个别读、集体读、小组读、引读、自由读、默读、表演读等我种朗读方式去培养学生朗读感悟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
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的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红色桃心纸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路
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7课《七颗钻石》。本组教材的专题是爱的奉献,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由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他们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他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谣言的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无私广博的爱能创造奇迹。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会让他们感受到无穷乐趣;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会让孩子感到可亲可敬;细腻传神的语言描述,会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而真挚感人的情感,又会让孩子受到心灵的洗礼。鉴于这些特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二、说教、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节课我体现以读为本,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表演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并采用想象朗读法,让学生想象水罐的一次次神气的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并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我在此起的是引导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有敢而发、有感而写。在整个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得到了训练。另外,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本节课我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如想象小狗的出现,想象有了水的情景。
三、说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是必然趋势,为了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学手段的使用,设计了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如利用多媒体出示情景朗读良好的音响视频效果为学生创设梦幻般的情景,让学生融情于景,雪灾、5.12爱心图片激发了学生的爱心的使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而写,写作起来也更流畅。还可以节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
四、说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拟订为: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品味、想象感悟总结升华、拓展思维。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思路
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谁知道上面的声音是怎么来的吗?(配音)今天老师也做一次配音你们可要仔细看认真听。
2.出示课件
3.教师叙述第一段。故事的名字叫《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4.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生命、希望、活着的力量、一切)
(这样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期待地参与学习活动。)
5、还记得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相机板书:有水──银罐──金罐──钻石──星座)
师: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到底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
(板书:?)
师: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找找原因吧!
二、引领体悟──爱是变化的力量
1、学习第2段:
⑴学生自读。
⑵和我们说说你读后的体会。
⑶这个小姑娘真不简单,你能想象小姑娘怎样找水的吗?
⑷学生交流:夜里:
①你很细心,注意到了这个词。
②那是个怎样的夜?(寒风瑟瑟风沙弥漫、漆黑不见五指、没有人出来行走、寂寞的、孤单的、害怕的)
③姑娘怕吗?(不怕,她想着要为妈妈找水,挽救妈妈的生命)
④即使害怕也是非常自然的,但正如你们所说,此时她的心里想的更多的是母亲,正是一份爱的信念。正是这爱,使她充满了力量。师:小姑娘给妈妈找水容易吗?你从那里体会出?
生:哪里:
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师:她都去了哪些地方找水?
生:(想象说)
师:小结
夜更深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水罐里却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如何?
小姑娘喜出望外:
①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你的话,会怎么做?小姑娘在喜出望外时想的是什么呢?
②多么孝顺的小姑娘呀,她爱妈妈胜过爱自己,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这一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水罐的神奇体现在变上,引出是爱让它发生了变化。为下一步的自主学文做好铺垫。)
③现在你说说水罐里怎么会有水了?
你说得真好,是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这份真挚的爱感动了命运之神。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也感动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
师:小结:这水罐之所以发生变化。(把?改成爱)是爱,是小姑娘对妈妈真挚的爱,才会有这样神奇的变化。
小姑娘有了一罐水了,但这罐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水罐后来又不断地发生神奇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先快速地默读3自然段,仔细读读,想想什么是水罐发生了变化?
2、生讲读第3自然段体会(对小生命的爱:
老师看大家都在认真读书,有的还皱着眉头呢,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水罐是怎么会变成银的呢?
⑴(男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⑵学生自由回答。
(水是多么的宝贵,小姑娘却给了小狗)
师:(给妈妈舍得,给小狗舍得,给自己反而不舍得。什么叫无私,这就是。)
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这银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颗晶莹美丽的爱心呀!所以生命之神点木成银。
⑶谁体会到了小姑娘这份爱心,来读给我们听听:
3、学习第4段:伟大的母爱
后来,银水罐为什么变成了金水罐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爱?
⑵你看,小姑娘的妈妈是多么爱自己的女儿啊,
(母亲需要这生命的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也把生命的希望留给了孩子。)
⑶(评价:真感人多么伟大的妈妈啊)
师:谁愿意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导朗读)
这次变化是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创造的奇迹。──你们发现了吗,水罐的奇迹不在于小姑娘一个人,而在于爱的行为。只要有爱,就会有奇迹发生。板书(爱母爱)
师:又是什么原因从水罐里跳出起颗钻石。(出示自学要求)
4、生自学汇报(对过路人的爱)
师:小姑娘她不渴吗?
生:渴
师:你从哪体会到?
生: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小女孩焦渴的感觉。
(自己带动作读,个别带动作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体会到小姑娘口渴难忍
(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去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语言的内涵。接着,通过朗读来展示阅读成果。通过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⑶出示填空:
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先想到的是______,是______,是______,却忘了______。
小朋友啊,爱的心灵就是这样的崇高!所以,
七颗很大的钻石从水罐里──跳了出来,
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涌了出来。
⑷让我们再一次张开想象的翅膀:(出示)
那股水流越涌越多,流向田野,流过村庄那里将是一翻怎样的情景呢?那里的人和动物又会怎样?你们快来想象下去?
生:想象说
师:地球在清流的滋润下,重又焕发了勃勃生机。是什么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爱)
师:对,是爱。是爱创造了奇迹。(板书)
三、延伸阅读──爱是真实的奇迹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路读来,一路想来,是爱创造了故事中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爱)让我们再一来感受爱的神气。
2.播放情景朗读
过渡:那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就是人们说的北斗七星,也就是大熊星座。
师:她的爱心变成七颗星星,挂在天空,照亮每个人的心灵。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告诉我们,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
四、拓展练习
(一)联系生活,感受爱心
1、说说你身边献爱心的人和事
2、播放课件(爱的感言)
3、播放课件(爱心图片)
4、播放课件(爱的奉献)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欣赏,随着优美的旋律,大屏幕出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是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使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再次体会爱的力量。
师: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小姑娘的爱心就象天空中的七颗星星,闪闪发光,照亮每个人的心灵。我们的爱也不正是那一颗棵颗钻石吗?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
5、请把你们献过的爱心或准备要献的爱心写在老师奖给你的桃心纸上。把爱心传递下去。
6、读自己写的爱心
(二)教师总结:
我看到你们一个个爱心的天使,听到你们一个个挚热的爱心,相信你们一定会把文中的爱心传递下去。
【说课稿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合集8篇
2.说课稿合集五篇
3.说课稿合集5篇
4.【实用】说课稿合集6篇
5.【精华】说课稿合集8篇
6.精选说课稿合集8篇
7.美术说课稿合集7篇
8.关于说课稿合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