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_481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481

管理员

摘要:

【实用】说课稿汇总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说课稿 篇1  一、说……

【实用】说课稿汇总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小动物的奇妙变化》是河北版三年级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这个年级段的学生一般都是喜欢玩小动物,但却不懂得爱护它们,也不懂得去仔细观察它们一生的变化。因而,捕捉和伤害动物的现象常有发生。本课课文针对儿童这一特点和实际,从正面对他们进行动物生理变化的教育。从侧面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课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人类的朋友--动物们一生的生理变化。教材的特点是:一、突出了环境教育和生态教育。二、突出教材本身的特点,选材于农村,以学生的实践探究为主。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从他们身边的动物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积极性。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个别小动物一生的生理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去进一步的研究其他动物的一生。

  (2)情感目标:感受动物的可爱,激发学生喜欢动物的情感,愿意和动物交朋友。

  (3)行为目标:能善待动物,自觉保护动物,不捕捉,不伤害它们,增强环境和生态保护意识。

  3、教学重难点:区分动物的童年和成年,观察动物的成长变化作为本科的重点。如何饲养小动物,并且不去伤害它们作为难点。

  4、教具、学具:动物录像、动物图片,饲养动物所需要的工具。

  二、说学情

  综合课的学习氛围应该是轻松而诱人的,再加上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周围不少的动物,已初步了解到动物的一些知识,但是他们的主观意识尚未成熟,不懂得去细心观察,更不会自觉地善待动物,因此,引导学生明理,指导学生行为,培养他们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身边来感受科学。

  三、说教法

  我在设计本活动教学时是采用情感体验模式,以境育情——明理激情——育情于行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我设计的教法有看录像听故事,动手粘图片,讨论,游戏表演,动手饲养等,这样就使教学过程更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动态性和实践性。

  四、说学法

  本活动的学法可以归纳为五个字:猜——看——思——议——行,这样可以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实际中来,让学生亲身体验直接实践,在玩中学,在实践探索中提高认识。

  五、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的程序分三个环节。具体操作如下:

  (一)猜谜激趣,入境育情

  我认为猜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能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想象。我在活动导入部分设计了“猜猜看”环节,出示菜青虫图片让学生猜一猜他的妈妈是谁?等学生猜出后,我再通过放映录像,真实,生动,形象地再现各种小动物和妈妈一起生活的场面。让学生感受到动物们之间也有亲情。老师提问:为什么有的小动物童年和成年截然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小动物一生的奇妙变化。板书:小动物的奇妙变化

  (二)走进教科书,明理激情

  这一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让学生走进教科书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小动物一生的快乐生活,让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产生共鸣,真正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愿意和动物交朋友这一情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收集动物的“童年故事”和动物的成长变化,

  (2)、饲养小动物,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

  (3)、小动物比童年主题班会。

  1、活动与体验

  学生通过看录像和动物图片,从中知道许多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的知识,如:菜青虫的奇妙变化,蚕宝宝的奇妙变化等等。我借助多媒体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围绕录像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以达到认知目标的教学。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当面提出,由大家一起解决,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问题生成卡上。

  学生围绕“动物的童年故事”和“动物的成长变化”两个话题到图书室收集资料。学生把收集到的知识填写在收集卡上,最后装订成册供大家欣赏,学习。学生把收集到的动物的成长变化的知识填写在课本的表格中,并对它们小时候和长大后的样子进行比较,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做出课堂小结。

  2、养殖与观察。

  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并有条件饲养的小动物来喂养,每天认真观察,记录它的变化,亲自体验一下小动物成长变化的过程。强调要爱护小动物,不要伤害它们。

  3、展示与评价:“小动物比童年”主题班会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会了解许多小动物成长变化过程中的奇闻趣事,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带着头饰来表演,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艺。最后评出表演最好的学生,给它们奖励。激发他们的兴趣。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会与异性交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情绪敏感而不稳定,渴望独立而又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指导。他们渴望友谊,喜欢向同伴特别是亲密朋友倾诉心事。教材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在第一、二单元分别从与父母,与老师,与同龄人如何交往作了详尽的指导。第二单元第五课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就八年级学生异性交往的敏感话题进行探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同龄异性面前抱有一定的成见和抵触情绪,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封闭性。因此,学会与异性正确交往是非常必要的。本课有三节,首先让学生认识到男生女生各有特色,应该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再次是认识异性交往的积极意义和正确交往的原则,最后,就学生中产生的早恋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预防。可见本课是这个单元的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男生女生各自的优势,知道异性交往的积极意义,懂得异性交往应该遵循的原则。

  2、能力目标:学会与异性同学正确交往,增进同学间的友情,提高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男女同学间正常交往带来的纯真的同学友情,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培养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

  重点:使学生认识到男女生各自的特点在哪里,男女生之间正确交往的积极意义,学会与异性同学正确交往。

  难点:学会与异性同学正确交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异性同学从排斥走向好感,但往往不知道怎么进行正确的交往。因此他们渴望有效的指导,解决他们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他们对这节内容的学习是感兴趣的。

  三、说教法

  当老师难,当一名好老师难,当一名优秀的思品老师更难,我们的思品课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强,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我也深有体会。单纯的靠老师一张嘴说教的教学形式,学生是不欢迎的,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用好多媒体,开展各种活动,创设情境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受到启发,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感悟做人的道理。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重视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去体悟做人做事的道理,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重视培养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流程:游戏导入(组合座位)——→竞赛活动(男生女生的优势)——→集体讨论(积极交往的意义)——→图片展示、创设情境(学会正确交往)——→课堂小结,强化认识——→反思、践行

  1、导入新课(3—5分钟)

  开展男女生自由组合座位的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入课堂学习。

  2、新授(35分钟)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男孩女孩各有千秋。通过开展竞赛,分配任务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男生女生各有优势,所以男生女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体谅。懂得怎样的男生或女生才是受异性同学欢迎的。

  (2)异性同学间积极交往的意义。通过集体讨论在野炊中如何分工如何安排座位,理解什么是异性效应,进一步体会到异性积极交往的意义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形成团结的班集体氛围。从而引导学生主动与异性同学交往,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3)男女生交往中的基本原则。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毕竟不同于同性之间的交往,如果处理不当,容易产生烦恼,影响学习,甚至损害身心健康。因此,指导学生正确与异性交往显得非常必要。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归纳、总结与异性交往时应注意的事项。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1)男女生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因此男女生之间应该互相体谅,互相帮助。

  (2)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扩大交往的范围,锻炼交往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团结的班集体氛围。

  (3)异性交往应遵循“自然”和“适度”的原则。

  4、课后作业(2分钟)

  反思自己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哪些方式与行为是合适的,哪些是不合适的。并且把不合适的行为改正。

  最后播放音乐《友谊地久天长》,在乐声中情感得到升华。

  六、说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的结构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来看,我认为是成功的:

  首先,本堂课目标明确,紧扣教学要求,重难点突出。

  其次,形式多样,人人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学生的合作讨论与交流。

  再次,注重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不仅表演讨论课本的内容,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男生女生交往的种种现象进行分析评价,使学生真正懂得了男生女生怎样交往才是恰当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友谊。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对男生女生交往的“度”没有十分清晰的界线,有少数问题同学们的意见有分歧,以后教师备课时对一些问题尽量考虑得周全些。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3-4图文混排》是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第三章的第四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插入并美化文字材料及图片,最终实现图文混排。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WORD文档格式操作的能力,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图文混排,为后面表格、电子表格、幻灯片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本小节内容在本章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再结合日常的应用来看,本小节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普遍,因此在本书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他们在上小学以及时初中接触过电脑,但很多学生仅仅把它作为上网玩游戏、聊天的工具,到职业学校以后,这一点更为明显。进入职业学校的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再加上基础层次不齐,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将网页中的文本以纯文本形式复制到WORD文档;

  (2)能在WORD中插入外部图片文件。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编辑文本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课上记笔记、课后预习的习惯。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加强科学与人文融合;

  (2)增进与他人的交往合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将网页中的文本以纯文本形式复制到WORD文档。制定的依据:编辑文本信息是学习第三章WORD软件的最基本的能力。

  2.难点

  插入图片。制定的依据: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的文字材料较多,而图片相对较少,学生有畏难情绪,接受困难些。

  3.重点的突破

  采用任务驱动法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但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把这个重点作为一个任务展示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从插入文字材料这个小任务着手,分组讨论,然后先让一些小组演示操作,再让大家一起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操作比较,从而解决问题,突破本课的重点。

  4.难点的突破

  复制网页的内容讲完后,引导学生能否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图片的操作,引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操作、探究,最终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师生讨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总结”的五步教学模式。教师活动图:

  引导设计——启发讨论——讲解辅导——归纳总结

  在活动中,采用“任务驱动”结合文化熏陶法、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

  六、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图:

  发现问题——思考讨论——探索质疑——小结——记笔记——自主创造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掌握操作技能。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互相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兴趣导入——主要采用文化熏陶法

  让学生欣赏一幅优美的诗词画,当学生还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时,我紧接着问:同学们说这幅画美不美?想不想自己来设计?回答是肯定的,顺势导入新课。

  2.新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

  任务一:处理文字材料。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口答、实践。

  教师活动:巡视、答疑、辅导,发现典型问题。

  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进行学法的指导,注意分层教学。

  教师质疑:粘贴或选择性粘贴有何区别,让学生讨论、操作、比较。

  师生小结

  任务二:如何插入图片?

  学生活动:尝试操作、协作学习。

  教师活动:采用类比法,引导学习,巡视、组织讨论,辅导、答疑。

  师生小结

  3.作品提交与展示

  先自评,然后组内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通过网络展示一部分同学的作品,增强学生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归纳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然后教师补充,集中给予肯定,指出其中还需要提高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

  八、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1.本节课突出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2.如何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课堂上有任务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如何让分组讨论体现到真正的效果,而不是流于形式?

  4.多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多给学生贴上积极的标签!

说课稿 篇4

  一、说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主要是围绕春天这一主题,我选择了在春天开放的蒲公英,设计了《蒲公英》这一折纸活动。突出了主题,同时让儿童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二、说目标:

  1通过折纸这一活动,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2在学习折痕对折的基础上折出蒲公英。

  三、说重难点:

  重点是让儿童学习折痕和对折的基础上折出蒲公英。

  难点是在折法3处,儿童精确折到三分之一处。

  四、说准备:

  根据本堂活动的设计需要,我准备了:

  1绿色正方形蜡光纸

  2幼师折出的蒲公英范例2朵

  3油画棒,剪刀,双面胶

  4歌曲《我是一只羊》的磁带。

  五、说过程:

  1、让儿童听故事“美羊羊哭了”,引出本堂课

  本班的儿童对动画人物美羊羊非常的喜欢,孩子们得知美羊羊遇到的麻烦,我会愿意积极的帮助她,所以在第一个环节,我让孩子们为了帮助美羊羊学习折蒲公英,这样儿童们带着任务去学习折蒲公英会更加的有兴趣,同时也会更认真。

  2、出示“蒲公英”的范例和示意图,和儿童一起学习怎么折出蒲公英。

  孩子们喜欢动脑筋思考,这是他们的优点,所以我让儿童们一起来观察示意图,幼师适当的作一些提示和引导,和儿童一起看示意图,一起讨论怎么折。这样儿童在学会折蒲公英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3、儿童展示自己的作品

  幼师播放歌曲“我是一只羊”,儿童将折好的蒲公英贴到主题墙“多彩的春天”上。

  4、活动延伸

  儿童可在区角活动中,多折一些蒲公英,把它们连起来做成漂亮的花环。

说课稿 篇5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与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特点和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讨、互相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竹竿舞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舞蹈风格,舞步简单大方,舞蹈形式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艺术美感及身体协调性,竹竿舞音乐动感十足,充满激情,能够吸引学生的持久兴趣。

  三、学情分析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初中学生,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同学之间团结合作,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平时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游戏、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说出竹竿舞的节奏特点,能够完成一段简单的竹竿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跳跃性练习掌握蹲踞式跳远,发展弹跳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学练和思考中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快乐,培养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为了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掌握基本竹竿舞的动作,能顺利完成一段竹竿舞。

  【难点】动作协调优美,具有美感。

  六、教学方法

  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法为:纠正错误法、观察评价法,学法为观察法,分组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开始部分

  首先我会进行课堂常规,内容如下: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简要介绍教学内容,在导入部分我会采用视频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习的项目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还需要我们大家互相合作才能做好,大家想不想知道?我马上揭晓谜底,我们大家一起看一段视频,答案就在视频之中,视频播放完了,相信大家都有知道了对吧,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项目就是—竹竿舞。

  (二)准备部分

  为了降低肌肉粘滞性,防止运动中损伤,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热身活动:

  1、游戏“螃蟹赛跑”

  方法:两人一组背对夹球,通过20米的赛道,先到达终点的为获胜者,途中不允许用手扶球,掉球者必须在原地将球捡起继续比赛。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促进体温升高,提高机体兴奋性与灵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徒手操配上音乐,乐与律的结合,造成艺术的氛围,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3、专项准备活动

  方法:练习前确定起点和终点,四列横队依次进行跑跳步练习,老师统一指挥,强调在练习中注意动作的协调用力。

  (三)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接下来我说说这部分的设计:

  1、节奏感的培养。

  (1)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原地击掌;听音乐、口令进行击掌或比划打竿动作;听音乐并伴有跺脚和跳跃动作,从而为掌握打竿和跳竿节奏打下基础。

  (2)打竿练习:打竿者一般为8人,分两排蹲着或坐着,按要求打相应的节奏,其他学生站在一旁跟着节奏击掌或跳跃。

  节奏训练是竹竿舞的基础,一定有具有一定的节奏感才能完成竹竿舞的练习,利用简单的击掌和听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2、下肢动作练习。

  (1)在地面上画若干相距50厘米的平行线,或者将每根竹竿相距50厘米平行摆在地上,根据口令、击掌声和节奏明快的音乐节奏等在平行线或平行竹竿之间进行各种跳跃,如:弹踢腿跳、后踢腿跳、分腿跳、单双腿交换跳、单脚连跳等。

  (2)将每根竹竿相距50厘米平行分开,在规定节奏下打原地不开合的竹竿,学生在不开合的竹竿中有节奏的进行以上各种跳跃练习,提高竿间感觉。

  (3)教师示范并讲解跳开合竿的时机把握:在闭合的两竹竿即将分开的一刹那,脚跳进,并在其间跳相应的节拍,以下按同样的方法继续跳跃。切不可把脚跳进已分开的并即将闭合的两竿间,否则脚将被两竿“咬”住而终止。

  (4)跳一组(两根)慢节奏开合的竹竿,待熟练后,再逐渐加快节奏和竹竿组数(一般最多为四组8根)。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跳,从而提高学生自信心和练习的积极性。

  脚步动作时竹竿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竹竿舞的核心技术环节,所以在本次课中我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对下肢动作的练习,同时用语言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且提倡大家积极的讨论,尽快掌握动作技术动作。

  3、增加上肢动作。

  等跳跃娴熟后,再结合上肢动作进行练习。

  在完成了基础动作后,逐渐的增加上肢动作,同时在这个环节要区别对待,分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并积极鼓励大家创新,打造出属于自己风格。

  4、练习

  教师带领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开始尝试完整练习,并鼓励大家积极的参与。

  教师的参与可以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起到引领的作用,学生的参与热情会得到一定的提高,运动兴趣也会相应的增加。

  5、学生实践

  学生自由结组,尝试完成一段竹竿舞的练习,其他的学生为他们打节奏,每组依次完成练习。

  在欢快的音乐中,学生尽情享受运动带给大家的快乐。

  6、优生展示。

  检验本次课的教学效果,也是大家相互交流的相互学习的一个过程。

  (四)结束部分

  本堂课的最后部分是结束部分,包含的内容有:

  1、放松活动:随音乐的拉伸练习

  2、教师小结:梳理归纳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情义与合作进行评价

  3、回收整理器材

  4、宣布下课

  5、师生再见

  这样的安排的目的是通过放松环节帮助学生恢复疲劳,为下节课做好身心准备。教师对学练情况进行针对性总结,给予学生鼓励、肯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并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要求。

  八、预计负荷

  本课的练习密度:35%~45%;平均心率:120~140次/分;学生表现良好,积极主动参与,达成我的教学目标。

  九、场地器材

  本课所采用的场地是:田径场,器材有:录音机1台、磁带1盒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

说课稿 篇6

  一、关于教材

  1、教材的设计意图

  随着同学年龄的增加,他们对环境更加熟悉了。在对环境进一步观察中,他们会发现一些更有深度和价值的问题,对环境问题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生物与环境(二)”这一单元就是要引领同学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同学心目中初步建立起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偏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和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

  2、《课程规范》规定:

  《课程规范》十分强调生物间、生物与非生物间的联系,强调知识的应用。

  科学课程要让同学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生命世界”的内容规范的确定是要让同学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生命与环境”局部具体内容则十分强调联系和应用。

  “生命世界”这局部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用名词和概念,要让同学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实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3、在教材中的位置

  生命世界——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平衡

  4、在单元中的位置

  整个单元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和其栖息地。

  整个单元的教学由10个主题活动组成。首先从观察熟悉的“蔷薇花丛”开始,研究“花丛”中动植物间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研究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然后从设计和建造生态瓶开始,观察生态瓶内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研究改变生态瓶的控制条件,推测和观察条件改变后的生态状况,初步感受生态平衡的意义。最后将研究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推测草原上某种动植物增减或某种环境改变后生态平衡状态的变化,进而认识引发沙尘暴的原因;在了解学习国家《野生动物维护法》的基础上,通过上网、访问、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认识了解野生生物和其栖息地;进一步关注自然界的珍稀动植物,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做一个某种珍稀动植物生存现状和维护措施的调查研究报告,并提出自身的看法和见解。

  因此,我们可以用以下脉络来掌握“做一个生态瓶”在本单元的地位:

  蔷薇花丛观察生态瓶改变生态瓶

  他们是什么关系做一个生态瓶

  食物链和食物网显微镜下的生命

  维护生态平衡

  维护野生动植物和其栖息地

  保护珍稀动物和植物

  4、教材结构

  观察认识池塘生态系统——设计做一个生态瓶的方案——制作一个生态瓶

  二、同学情况分析

  1、知识准备

  五年级的同学,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接触了解了常见的植物、常见的动物、常见的其他生物、生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的一些生物基本的但比较零散的知识;也经历体验过观察探究植物、动物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本单元前3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也听说过生态建设、生态维护、生态系统等比较复杂的生物学名词。一局部同学甚至还能对上述名词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们在设计生态瓶制造方案时,同学是能够考虑到一些动植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2、同学的观察兴趣

  应该说大局部同学对于观察花草和小动物还是有较浓厚的兴趣的。制作、并长期不时地观察生态瓶里的动物和植物,对于大局部同学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的。(自己在1998年上半年,曾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对一个11岁的女孩作了不间断的观察,有趣的是,她兴趣坚持时间最长的是在自家阳台上种一棵豇豆,从下种,到收获,到植株枯萎的里,连续培植、观察95天。假如植株不枯萎,这个纪录会更高。)

  3、认知需求

  在研究蔷薇群落、农田群落后,同学自然愿意将目光转向其他类型的生物群落。

  经历了前面几个学期的观察探究,特别是本单元前面3课的学习体验,他们感受了蔷薇群落、农田群落里各种生物之间以和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是一个生态系统。还感受到在这些相互关系中最显性、最直接的食物关系。他们发生观察探究其他类型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欲望,这是我们引导同学经历“做一个生态瓶”主要心理基础。同时,也顺利地引发同学进行“观察生态瓶”等以后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教师用书》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想法

  1、通过观察池塘里生物环境资料,认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以此为蓝本设计生态瓶的建造方案。(在本单元《它们是什么关系》中,同学已经认识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本主题第一局部主要是分析、理解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实际条件是我们进行方案设计的依据之一,因此必需在方案中体现出来,我认为制作时主要是根据方案进行)

  3、能相互听取意见,一起协作制作生态瓶,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这是小组合作的一般要求)

  (二)重新设定的教学目标和理由

  1、科学探究:能积极地参与讨论、做一个生态瓶的活动,一起协作制作一个生态瓶。(积极的参与讨论,特别是做,是每位同学对“生命世界”前期学习的回顾和综合运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池塘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设计一个生态瓶的建造方案。能在课后个人制作一个生态瓶并坚持观察,关注生态瓶的变化。(这是后续学习的起点和同学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3、科学知识:理解池塘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制作一个生态瓶的过程。(只有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才干设计出科学的方案;了解制作过程,保证了课后自身制作的胜利)

  四、重点、难点

  1、重点:生态瓶建造方案的设计。

  2、难点:在设计方案时考虑,尽量让动植物活在自然环境中一样,主要是指动植物的数量比例。

  五、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活动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同学主要用观察、设计、制作的方法来学习。其中开始与结尾两局部主要用观察的方法,第二局部主要用设计的方法、第三局部用制作的方法。

  大致是以下的学习流程:观察——设计——制作——观察

  1、观察:开始局部全班观察池塘群落的图片(影视资料),全班或小组讨论池塘群落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池塘群落的一般模型;结尾局部观察自身制作的生态瓶,进行记录。

  2、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以池塘群落为模型,为水生动植物模拟一个人工池塘群落。以池塘群落中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小组人员之间开展讨论,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其中记录员的作用相当重要。

  3、制作:根据自身小组的设计方案,按顺序制作一个生态瓶。

  六、教学预设

  (一)池塘里的生态系统

  意图:理解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建立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型,为小组的方案设计和制作提供必要知识准备、情感激发。

  1.出示生态池塘图片(或影视),师:同学们已经观察了蔷薇花丛、水田里的生物,老师在郊外找到了一个池塘,我们来看看这个池塘,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可能会回答:池塘里有水草、鱼、小虾、螺蛳、鸭子、河蚌、荷花、荷叶、青蛙。他们会说出池塘里的一些生物,教师逐步引导同学说出池塘里的非生物。

  ·这些生物中哪些是水生植物?(水草、荷)

  ·它们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泥沙、水、阳光)

  ·这些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协助?(食物、氧气、住所、躲避动物的攻击等)

  ·池塘里的非生物对生物又有哪些协助?

  2.原来自然环境下的生态池塘存在这么多生物和非生物,那我们自身能建造一个这样的小池塘吗?

  (二)设计建造生态瓶

  意图:对池塘生态系统知识以和前期学习的知识的综合运用,直接为下一环节的制作提供依据。在讨论“为生物的生活考虑哪些问题”这一环节时,突破难点“在设计方案时考虑,尽量让动植物活在自然环境中一样,主要是指动植物的数量比例。”

  1.小组讨论设计建生态瓶的方案。

  我们的生态瓶

  设计方案

  准备用什么资料

  哪些生物来生活?

  生物

  非生物

  为生物的生活考虑哪些问题?

  生态瓶模型图

  2.组际交流设计方案。

  (三)做一个生态瓶

  意图:进一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检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为课后的自身制作积累经验,为后续观察活动提供真实的资料。

  1.准备相应的制作资料,如透明的玻璃缸、玻璃瓶,也可以是大可乐瓶剪去上半局部。

  根据小组讨论决定的方案制作生态瓶,贴上标签。同学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给生态瓶取一个有创意的名字。

  生态瓶标签样本

  生态瓶名称

  瓶内生物

  制作者

  管理者

  2.小组商量生态瓶的放置与管理,观察与记录。

  (四)课后自身制作一个生态瓶并持续地观察记录。

  意图:对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观察记录落实到每一个同学身上,保证观察的时空条件。

  板书:

  做一个生态瓶

  容器:鱼缸或大塑料瓶

  生物:植物——水草、萍……

  小鱼、虾、螺蛳、蝌蚪……

  非生物:淤泥、河水、阳光……

  生物生活需要: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养料、栖息地、

【【实用】说课稿汇总6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汇总九篇

2.【实用】说课稿汇总7篇

3.【实用】说课稿汇总5篇

4.【实用】说课稿汇总六篇

5.【实用】说课稿汇总9篇

6.【实用】说课稿汇总10篇

7.【实用】说课稿汇总8篇

8.实用的说课稿汇总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