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范文集合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课稿 篇1……
【热门】说课稿范文集合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欣赏与设计 ,课本第71页。
教学地位:
本课是在学习了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向我们展示了几幅设计精美的图案,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并从中感受到图形的美。接着,让学生用已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美,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
2.方法与过程: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增强合作探索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是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
是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二、说学情
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对一些平面图形有了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色彩鲜艳的图案能够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但他们从中还不能完全感受到图形的美,也没有主动发现其中规律的意识。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初步具备了收集信息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法、归纳总结。
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
教师需要准备 课件、各种基本图形若干、彩色卡纸、白纸 学生课前准备:胶水、尺子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欣赏图案、寻找规律、设计图案、展示作品 。
1.欣赏生活中的图案
教师播放PPT,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谈看法
感受图形的美,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
(1)教师出示准备的四幅图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从中找一幅最喜欢的图案说一说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用教学课件出示图案,学生介绍哪幅图案)
(2)请学生交流意见
师:你认为这几幅图案,我们可以把它用在什么地方?(学生各抒己见,想法多种多样。)
请学生说说看了这么多图案有什么感觉。(他们感到能用这么简单的图形绘制出美丽的图案,很了不起。)
(3)教师小节
这些图案都是由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所组成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配上丰富的色彩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由此看出,图形也是很美的。
2.寻找规律
我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观察、合作交流,提出自己质疑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图形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设计图案
师:欣赏完别人的设计,现在请你们自己当设计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参赛。在设计之前先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图形,什么颜色,怎样来组合,可以仿照着老师的图案来设计,有自己独特设计方法的当然更好。
4.展示学生作品
对一些有独创性、设计新颖、美观的作品,可在展台上展示完后再贴在黑板上展览,对于其他学生也要给予鼓励。
利用展示台能够放大的特点,向全班展示作品,让学生再次熟悉学过的几何图形,感受图形的美。同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并亲身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5.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图形的美,感受了美,并用双手创造了美。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仅能画出美丽的图案,还能够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和美的心灵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六、说板书设计
设计与欣赏
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我将从课标要求、内容结构和编写特点、编排体例、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六个方面来解读课标和教材:
第一方面:课标要求
1. 内容标准: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新的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及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及其运算模型的建立过程,强调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与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第二学段对本单元的目标要求是结合具体情境,要求学生:①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探索并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②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和适当的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③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体验到“数学源自生活,生活折射数学”。
第二方面:内容结构和编写特点
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由于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的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本单元分为三小节,内容结构:
所以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乘法运算定律则安排了同学们植树的问题情境。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方面:编排体例
本单元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强调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基本模式是: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归纳总结——应用和拓展
下面我以本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为例说说本单元的编排体例:主题图旅行途中记录行程的情景。考虑到学生对自行车上的记录仪表比较陌生,所以画了一个仪表表面的放大图,并让小精灵做提示性介绍。例1 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紧接着由观察40+56=56+40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活动中,主动去探索、总结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解答并交流;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第四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一)知识与技能横向的整合:
本单元教材首先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轻松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使数学材料充满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由观察40+56=56+40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活动中,主动去探索、总结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在学生掌握了加法交换律知识基础上迁移过渡到加法结合律,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知识基础上迁移过渡到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对于简便计算部分,怎样计算更简便不能一概而论,是要求学生看具体的数据特点,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的纵向整合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单元是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对于数的运算在1——3年级主要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在第二学段中要求学生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对以后的小数、分数以及百分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前面知识是基础,后面是前面的延伸与拓展,内容循序渐进能力螺旋上升。
第五方面:教学建议
关于运算定律的理解以及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大部分学生一、两节课就可以掌握,但是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教材却在练习中出现了大量的变式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了解教材的内容、结构,提前估计好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做好预设,及时的处理,因此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结合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及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幻灯片16)如(40+20)×25 和47×23+23×53两种直接应用运算定律的, 102×45和38×99+38是两种变形应用的例子, 18×45-8×45和99×23是将乘法分配律扩展到减法中的变形,还有加减混合,和三个数的和或差的扩展,这么多种类,我们不可能一次完成,所以我们将它们分为几个梯度,规定每节课的主要任务,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的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
第六方面:评价建议
评价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1、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积极发言,大胆质疑,教师都应适当评价,尽量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我班高猛同学平时上课一言不发,但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表现积极,这样就把发言的机会多次给了他,无形中给予了表扬和鼓励。计算时,是否拥有准确运用公式的能力进行评价如我班李响同学在向同学们讲解他所做的题时能够说出做题的依据,这时在趁机提醒大家要向李响同学一样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同时也表扬了这位同学。
2、情感评价:亲其师,信其道,播散爱的种子,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学生的活动,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等进行评价。
3、评价方式多样化:对学生评价,应把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体现多样化的评价。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小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通过日常观察,时常看见孩子在点数仍然存在于唱数阶段,没有办法进行手口一致地点数。《纲要》指出,“教材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因此,认识数字5是符合小班下学期需要与发展水平的。
本次活动中,首先复习点数4以内数量的物体,巩固掌握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在此环节铺垫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数量为5的手口一致点数的联系。这样利于幼儿的学习,是幼儿的学习有一定的递进性。本次活动中以幼儿生活中的常见植物、昆虫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让幼儿体验发现生活中数学的乐趣。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二、根据《幼儿园指导纲要》、教材,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①认识数字5,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数量为5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②复习点数1-4的物体数量,熟练的掌握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
③培养良好的学习和操作习惯。
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准备:
①、每位幼儿一张图片:上面有1-4数量不等的物体(如一个皮球、一个苹果、两只小鸟等等。)②、数字5的字卡、带有五朵花的点卡、带有五只蝴蝶的点卡各一张。
③、贴有数字1-4的盒子四个。
④、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三、说教法、学法
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①、情景表演法。
②、演示法本活动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本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①操作法
②、交流法
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4以内数量的点数和数与量的对应。
①、复习数字4。
教师:今天老师送给每个小朋友一张卡片,小朋友们看一看你的卡片上有什么啊?(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卡片上的内容,注意引导幼儿正确地点数数量。教师在发拉片的时候,要注意尽量每组的内容与数量一样,并根据幼儿的能力强弱,投放1-4的数量。)小朋友们,瞧,老师着还有数字宝宝呢,你们认识它们吗?(请幼儿认读数字1-4。)
②、进行4以内数字与数量的对应练习。
教师:数字宝宝要和它的好朋友做游戏,小朋友看看自己的卡片,谁和数字1是好朋友啊?(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引导幼儿点数自己卡片上的数量,并因此进行数字2、3、4的提问。)现在就请小朋友们送自己的卡片去找数字宝宝做朋友吧。(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卡片,找相应的数字。可以请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注意提示幼儿排队,不拥挤。)
二、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数量为5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卡片没有找到数字宝宝朋友呢!瞧,这张卡片上有什么呀?(小花。)有几朵花呢?小朋友们数一数吧!(教师点指,引导幼儿集体数数。)一共有几朵小红花呀?(如果能顺利的答出,可以请幼儿分组来数一数,再次进行练习。如果没有回答出总数,可以认识4那样,引导幼儿再次集体点数,提问数到几,帮助幼儿总结总数。)一共有五朵小花,真香啊!小蝴蝶闻到了香味,就来到花丛中做游戏。飞来了几只小蝴蝶呢?(出示蝴蝶图片,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点数练习。)三、认识数字5,初步感知数字5的意义。
教师:这两张卡该和哪个数字宝宝做朋友呢?(引导幼儿回答为什么和数字宝宝5做朋友,并出示数字5。)谁来说一说你觉得数字5长得像什么啊?(鼓励幼儿散发思维。)那小花的卡片和蝴蝶卡片就有好朋友了,小花有几朵啊?(引导幼儿再次点数。)小蝴蝶有几只呢?(幼儿再次点数。)它们都是数字5的好朋友,现在他们可以一起做游戏了。我们也出去做游戏吧。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玩手指游戏,如家长说数字或出示字卡,请幼儿伸出手指头;也可以反过来玩,幼儿说数字,家长身手指。如果3个人一起玩,更能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动物儿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展现了动物活动美好快乐的画面。这里的小动物一半是昆虫,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有6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生字。作为识字儿歌,教学时还应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教材中的彩图和学生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儿歌的特点是有节奏,有韵律,本课儿歌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运用形声字的构字方法识记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儿歌。
教学难点:能仿造课文的写法创编动物儿歌。
三、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间、网”2个字。
2、方法与过程:认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蜘蛛”等词语,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能用所学方法自主识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体验小动物生活的情趣,并能仿造课文的写法创编动物儿歌。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动物图片、田字格小黑板
五、教学方法
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我选择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作简略介绍。
(一) 诵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
(二)直观法。
根据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板贴,向学生展示昆虫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六、教学基本流程
一、猜谜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听清楚哦:谜语一: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做事最勤劳,纪律第一好。谜语二:没有脚,没有手,松土数它最拿手。
二、识记生字,发现规律
1.今天,这两个可爱的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图片里你还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出示动物名字,随机贴图片,领读,齐读)提醒后鼻音“蜻蜓qīnɡ tínɡ”读正确。
2.瞧,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一起出现了,你还能认出它们么?(带拼音带图认读)
3.图片不见了,你能叫出这些动物名称么?(去图片带拼音认读)
4.拼音宝宝也走了,你还能认出小动物的名字么?(去图去拼音认读)
5.小游戏,给字宝宝贴上相应的图片。
6.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 预设:
(1)都有虫字旁;(2)生字与虫子有关。
7.引导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读一读,想一想字意,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可以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
8.拓展:原来,今天学的生字中一部分都有“虫”,另一部分跟这个字的读音有很大关系。小朋友,像这种一部分表示意思、一部分表示读音的字,我们叫它“形声字”。我们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形声字。想不想用这种办法来认识其他的字? (出示:我来猜一猜)齐读。
三、朗读交流,学习儿歌
1.导入:看看这些小动物都藏到儿歌里面去了,请你把语文书翻到54页,读一读课文。
2.自由朗读,标一标总共有几句话,再读一读,自己读完之后,听一听同桌读得怎么样。朗读情况检查:2个孩子读一读。
3.逐句识字。
(1)蜻蜓半空展翅飞,翅就是翅膀的意思,展翅就是展开翅膀,生做动作;
(2)“迷藏”生字卡片认读,“迷”,(加一加),藏,是平舌音,我们来读好它(跟师读)
(3)“造”生字卡片认读,出示宫殿图,非常的雄伟,你觉得我们的小蚯蚓怎么样啊?
(4)“食粮”生字卡片认读,理解食粮;
(5)蝌蚪池中游得欢,欢就是高兴的意思,我们的小蝌蚪在池塘中游得很开心,你觉得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呢?
(6)“网”象形字图片及文字演变识记,有一些字和物体长得很像,我们叫它象形字。我们平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网呢?
四、朗读韵文,积累语言
1.这首儿歌真有趣,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一组读一句)放下书本,老师把儿歌变成了这个样子,你还会读吗?
什么半空展翅飞?(课件出示挖空段落,开火车读……)
蜻蜓哪里展翅飞?(开火车读)
蜻蜓半空干什么?(开火车读)
2.合着节拍拍手一起读。
3.读着读着,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背了。你们发现这首儿歌又有什么规律吗?红色的是?蓝色的是?紫色的是?(“谁 哪里 干什么”的句式)
4.我们也来当个小诗人,来写说一说好么?(课件出示图片,句式仿写,交流)
五、写字。(课件出示“间”“网”)
1.观察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2.“间”、“网”:结构,组词,书空,范写,横折钩的写法,描一个,写一个,提醒孩子注意写字姿势。展示,指导,修改。正确书写1星,端正1星,漂亮1星。
六、实践活动,拓展提升
1.今天学了很多带“虫”的生字,课外去收集带“虫”的字,记录在自己的展示本上,比比谁认识的多。
说课稿 篇5
重叠问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重叠问题》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4——75页智慧广场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数的顺序、能正确读写、会比较大小,并且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设计目的是从一年级开始向学生渗透画直观图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初步养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提高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体现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2. 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运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的智力。
3.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 。 教学难点是:理解前面的数量+中间部分+后面数量=总数。
数了两次的部分是重复的部分,要从总数中去掉
四、教学模式
本节课采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主要有:创设教学情境、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巩固练习、总结反思四大环节。其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核心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这样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意识,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去感知和体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说教学设计:
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乐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三、自主练习,巩固新知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知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多媒体出示信息图,让学生说一说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从前面数花雁排第6,从后面数排第3,一共有多少只大雁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问题奠定基础。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
1.猜想:请你猜一猜,这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可能会出现8只或9只这两种不同的答案。
到底一共有8只大雁还是9只呢?
2.验证:
我们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引导学生说出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等验证方法。
下面我们一起先用摆一摆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到底是几只。
摆一摆: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学具:
(1)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大雁,用三角形代替花雁,边读题,边摆一摆,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该怎样操作。
(2)找两名同学到展台上摆一摆,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
(3)课件演示摆一摆。
“从前面数,它排在第6”,花雁前面摆几只?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从后面数,它排在第3”,花雁后面摆几只?
数一数,这行大雁有几只?
(4)请同学们再动手摆一摆。
画一画:
除了摆一摆,我们还可以画一画进行验证:
下面用圆片代替大雁,三角代替花雁画一画,看看这一行大雁是多少只? 小组内可以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画法。
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板书下来。
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画的?课件演示画一画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验证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小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的要求”同时在摆一摆画一画的过程中可以使小学生在头脑中产生重叠的概念 算一算:
引导学生根据画出的直观图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穿花衣服的大雁,从前面数排在第6,从后面数排在第3。数了两次,
所以可以这样计算:6+3-1=8(只)
从图上看穿花衣服的大雁前面有5只,后面有2只,
所以可以这样计算:5+1+2=8 (只)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强化学生对算法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等活动, 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验证的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自主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题
第二层次:综合题
第三层次:拓展题
基础题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巩固基本的方法和技能。 综合题关注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拓展题关注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知
我们这节课解决的问题叫做“重叠问题”。(板书课题)
1.让学生读一读课题,说一说对“重叠”的理解。
2.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重叠问题”呢?
画图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以后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总结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清楚明了的表现出来,重点突出,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Word—文字处理初步》是选自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初一年级第三单元的第十课的内容。《Word—文字处理初步》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材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环节,它起到承上启下的知识链接作用,基础性很强对学生今后的电脑技能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根据新课程内容标准,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了解Word窗口功能,学会常用工具栏的名称、按钮的使用及文字输入。从而更有效、更直观化、更形象化地提高“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重难点教学效率,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巩固和提高。
2、教材的处理
第十课《Word—文字处理初步》本节容量较大,涉及的操作点多,动手能力强,例如Word窗口功能,学会常用工具栏的名称、按钮的使用及文字输入、保存文档等,如果在一节课中教师拘泥于教材,要求学生掌握《Word—文字处理初步》中的所有操作点,是根本无法贯彻新课标精神的,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文档的录入与编辑”、“保存文档”两点作为重难点内容来教学,其他内容则作为一般技能学习教学。这样安排既不耽误一般的技能教学更能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如此处理教材的目的是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脱离什么都是重点什么都是难的怪圈,得以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二、说学生
初一年级的学生思维独立性增强,好奇、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兴趣,依赖中求独立,愿意探索和发现新自我。针对这种心理特征,在教学开始及过程中就要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若采用自主学习、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应该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在记事本中对文本进行简单的编辑。部分学生对word软件已有初步了解。对于本课的学习,还存在着一小部分学生认为 word软件曾经接触过,已不再是新鲜内容,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对这部分学生,在练习时可以分层设计要求。(在练习中体现出来)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Word的启动和退出的方法。
(2)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和使用。
(3)掌握Word的文档的新建保存和在文档中输入文字、改变字号和段落格式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在实践中能运用本课知识初步使用
Word进行基本文字处理操作。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2) 激发学生对新软件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提高审美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上的创新精神和积极参予的热情。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使学生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 的方法。
(2)Word文档的保存。
2、难点:
Word文档的输入与编辑
五、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认为,本课时教学设计应注意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因此,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新课(5分钟)
首先,我出示一篇用记事本编写的文章的文档一(只有文字),和一份用word编辑的文档二(含有文字、图片、艺术字等)。
师:同学们,对于这两份文档中的文章,他们的内容是一样的,同学们,你们更愿意阅读那一篇文章呢?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说明,对,相信大部分的同学都更愿意阅读第二份文档中的文章。文档一中只有文字,看起来很单调,二文档二的文章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片、艺术字等等。大家都知道,第一份文档的纯文本的文章是用记事本来编辑输入的,那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二份文档中的文章还可以用记事本来输入吗?(生:不可以)是的,像这样含有文字、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表格的文档就不可以用记事本就输入了。那么到底什么软件才能让我们输入这样的文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功能更强大,更适合我们日常需要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
WORD20xx是是微软公司的一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用来处理文字的录入、修改、排版和输出等一整套文字处理工作,将文字组合后变成信件、单位公函、学术论文、书籍、报刊等。
接下来展示用word制作出来的作品。
这些就是用word制作出来的作品,我们可以用来写文章、记日记、制作小报等等,同学们有没有兴趣、想不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一下word是怎样操作的。这样同学们在以后就能制作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作品了。
2、讲授新课(25分钟)
(一)启动word
Word是怎样打开来使用的呢?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操作。单击“开始”按钮, 将指针指向“程序——Microsoft Office 20xx”,单击“Microsoft Office Word 20xx”命令,启动WORD。
学生操作。教师提问:想一想,除了我说的方法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启动吗?让学生说说自己启动word的不同的方法。
教师总结:Windows操作系统中启动应用软件程序的方法都大致相同。
(1)从菜单启动:单击“开始”按钮,将指针指向“程序——Microsoft Office 20xx”,单击“Microsoft Office word 20xx”命令,启动WORD。
(2)直接启动:双击桌面上创建好的快捷方式,启动WORD。
(3)开始菜单——并找到新建office文档命令,单击。在对话框中双击空白文档图标或者单击确定按钮。
Word的启动有许多种,本质上都是运行了WINWORD.EXE文件。
(二)认识word窗口
(1) 标题栏
位于屏幕的最顶端的是标题栏,显示的是当前文档的名字。标题栏的右边有一个最小化按钮、最大化(还原)按钮和关闭按钮。(教师边讲边演示)
(2) 菜单栏
菜单栏位于标题栏下面。使用菜单栏可以执行Word的许多命令。菜单栏共有九个菜单。当鼠标指针移到菜单标题上时,菜单标题就会凸起,单击后弹出下拉菜单。在下拉菜单中移动鼠标指针时,被选中的菜单像就会高亮显示,再单击,就会执行该菜单所代表的命令。如“文件”——“打开”,就会弹出打开文件对话框,等等。(教师边讲边演示)
(3) 工具栏
标题栏下面的是工具栏,使用它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工作。通常情况下,Word 会显示【常用】和【格式】两个工具栏。如果想了解工具栏上按钮的简单功能,只需将鼠标指针移到该按钮上,过一会儿旁边会出现一个小框,显示出按钮的名称或功能。(教师操作演示)如我要打开一个文件,除了可以使用菜单栏外,还可以使用工具栏上的快捷键。(教师演示)
(4) 编辑窗口
再往下的空白区域就是Word的编辑窗口要输入的文字就显示在这里。文档中闪烁的竖线称为光标,代表文字的当前输入位置。
(5) 滚动条
在编辑窗口的右面和下面有滚动条,用来滚动文档,显示在屏幕中看不到的 内容。只要按住鼠标左键就可以了。(教师边讲边演示)
(三)文档的输入与编辑
1、文档的输入
在编辑窗口中输入文字,首先要找到光标的位置,我们可以用空格键或Enter键来改变光标的位置,而就简单的方法就是:双击鼠标定位输入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编辑窗口中输如文字了。计算机默认的输入法是英文字母输入法,那我们就可以用“Ctrl+Shift”键或在语言显示栏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输入法。 教师示范输入一段文字:???.
那么假如我们要把字体的大小或形状改变一下,该怎么办呢?我们就要继续学习字符的格式化设置。
2、字符格式化
利用word的“格式”菜单中“字体”命令,打开字体对话框,我们可以设置字体、字号、字形,从而改变文档中字符的形态和外观,已达到美化文章或突出重点的目的。
(1)字体
字体是指字符的轮廓特征。常用的包括宋体,黑体,幼圆,隶书等。英文字体种类很多。在Word中默认设置中,汉字使用宋体,英文使用的是“Times New Roman” 。
(2)字号
字号是指字符大小。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阿拉伯数字形式表示的数字发:数字越大,字符也越大。另一种是中文表示法:号数越大、字符越小。
(3)字形
字形是指字符的形状,在word中包括字符加粗,倾斜,下划线等属性。 字符的格式可以再“格式”工具栏中来设定,也可以通过执行“格式——字体”菜单命令,打开字体对话框来设定。
3、段落格式化
“格式-段落”菜单命令,打开段落对话框来设定段落的缩进、对齐方式、行间距、段间距等格式。
随后教师操作演示,边操作边讲解,是如何对字符格式、段落格式进行设置的。
(四)保存文档
对于新建的文件,执行“文件——保存”菜单命令即可。如果想要保存其他格式的文件或以不同的文件名进行保存,可以执行“文件——另存为”菜单命令,打开“另存为”对话框,选择相应的选项即可。
(五)退出word
在对word文档进行保存后,我们就可以退出word了,
(1) 直接点击关闭按钮
(2) 文件菜单下的关闭命令
六.课堂小结
1、我们今天都学会了什么?
2、整理归纳列出要点。
七、教学反思
授课中我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线”,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巩固”。我的主要任务是适时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为学生设置一个个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我让他们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后要在组内开展互帮互学,带动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使他们共同提高。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创新实践的能力,尽量留给学生最大的空间,让学生勤尝试、会尝试、乐尝试,勤于实践,大胆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应用word的能力不断提高。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秦末农民起义》。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它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秦朝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讲张、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本课生动再现“秦的暴政”“大泽乡起义”“秦朝灭亡”的内容,介于秦统一和汉统一两次大统一之间,为后面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做了很好的铺垫,它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得历史学习能力和比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基于以上分析的认识,我主要采用魏都区实施的“35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展开学习。
(三)学习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学生了解秦的残暴统治和大泽乡起义,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残暴统治,终于激起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从而导致秦朝二世灭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成语“指鹿为马”“揭竿起义”“破釜沉舟”的来源,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质疑、思疑、解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亲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理解秦朝被推翻现实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
难点:秦暴政对农民起义爆发的影响。
二.教法学法
1、教学理念
当前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遵循因学定教的原则,围绕学生来设计教学,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学法,营造一个教与学的人文环境,给学生一个追梦的舞台。
教法:以情景体验历史,以探究认知规律,以交流升华情感,采用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展示交流法。
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
根据“35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理念和学生的实行情况,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构建平台,学习新知。
3.归纳小结,巩固练习。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激趣是很重要的。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先出示英语单词“china”,问学生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中国”还有“瓷器”与“秦朝”。大家知道瓷器是很容易破碎,那么,秦朝的通知哦是否也像瓷器一样很快灭亡了哪?回答是肯定的,秦朝从公元前221年建立,到公元前207年灭亡,仅仅维持了15年的时间。今天,咱们就一起探究秦朝灭亡的一课《秦末农民起义》。
第二个环节:构建平台,学习新知。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构建了两个教学平台,其中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我通过第一个平台来完成。
平台一:精读细找,梳理基础知识。
教学流程如下:
1.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先出示以下四个问题:
①秦朝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找出大泽乡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领导人。
③说出大泽乡起义的影响。
④秦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留给后人的教训是什么?
交出学习主动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文。教师巡堂指导,适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让他们互相谈谈自主学习的收获,互相释疑。
请两四个小组代表发言,让他们把小组的学习收获与全班同学分享,教师进行适时的评价和补充,起指导点拨作用。
【效果】:这四道基础性问题,难度不大,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很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利于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互相补充与完善,也利于同伴互学,从而培养学生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全班内分享学习成果,使这些基础知识再次得到了强化与巩固,有效地落实了基础知识,同伴互助互学效果明显。这一平台的构建,既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有效地落实了基础知识,达到了我的预期目的。
对本课重、难点的学习,我设计了第二个教学平台:
平台二:深化认识,巩固拓展。
教学流程如下:
(1) 欣赏情境剧《大泽乡起义》
出示以下成语:指鹿为马、揭竿起义、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约法三章等
目的是营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因为有了平台一“梳理基础知识”的铺垫,加上情景剧和史料的情感冲击,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他们疑问和看法。
(2)老师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及时地鼓励学生。
(3)学生共同筛选出最想了解的问题,利用学生人力资源,师生共同解决。
【效果】古人云: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所思,有思必有所得。这个环节掀起了整堂教学的高潮,学生在质疑、思疑、解疑的过程中,产生了激烈的思维碰撞,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本课知识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得以进一步的落实和延伸。学生的表现让我感动,我由衷地欣赏他们,激励他们,师生的感情表现得非常融洽,课后还让人回味无穷。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育学生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目标,立足历史,服务未来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功能。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比较开阔,既能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去想,去说,也能联系事时政治,说出了许多让我惊喜的看法,学生在想、在说的过程中,热爱国家的情感得到升华,民族责任感出油然而生。
第三个环节:归纳小结,巩固练习。
在这环节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请结合今天所学内容,为学校历史社团开设的《回顾历史》栏目拟一份有关大泽乡起义的广播稿。”通过写广播稿的形式,对本课进行一次完整的归纳。
学生以小组合作完成,并派出代表进行作品展示。
【效果】:新课程改革强调历史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社会。通过这种新颖、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环节,既达到了归纳知识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张扬了个性,对重点内容也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
四.教学反思
个人认为本课的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教师抓住关键要素构建有效平台,充分交出了学习的主动权,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2.充分调动学生的“看”、“听”、“讲”、“想”、“做”等各种感官,顺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特点,适时进行动静转换,学生兴趣高,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比较明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小组合作都能按时按质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都有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参与面非常广,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五.板书设计
秦末农民起义
秦的暴政 : 表现
农民起义: 大泽乡起义
秦朝灭亡: 刘邦、项羽
以上是本课的板书设计,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应系统、直观、简洁。我采用结构式板书,简洁明了,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掌握本课知识。
以上是我对《秦末农民起义》的说课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我有一盒彩笔》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画为主题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充满童趣,活泼生动的儿童诗。诗歌由两部分组成,都以“我有一盒彩笔”开头,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分别写出了小作者手握彩笔,画“美丽的今天”“明天的理想”两幅画的情景,抒发发了儿童热爱生活,追求美好未来的情感,表达了孩子心中的理想。
诗歌第一小节,运用“画……那是……”的句式,将小作者画面上的“蓝色的直线”“黄色的圆”“紫色的曲线”“直立的三角”描述成具体的景物。
第二小节挥洒了小作者奇思妙想,作者用“我画……为了……”的句式,将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和美好的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小节的描述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它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
二、说目标
1、在教学中,通过多次的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艺术的魅力,使学生具有美好的心灵。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仿照课文,发挥想象编儿歌
三、说重难点:
1、品读诗歌。
2、发挥想像,创编儿歌。
四、说过程
本课我一谜语和画导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并揭题引入课文。然后让学生听读课文总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白课文都写了什么。紧接着开始同桌学习第一小节,寻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感悟到诗歌美后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二小节。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自己想法,大胆发挥想像畅谈自己的理想,引起学生与作者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在学生交流完后让学生仿写目的在于锻炼写作能力,再让学生动手画自己的理想达到对课文的升华。
五、说板书
在板书上采用图文结合、提取诗歌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简洁明了,也反映了课文的主旨。
六、说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采用了画、音乐、诗朗诵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诗歌,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轻松。
【【热门】说课稿范文集合八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2.【热门】说课稿集合10篇
3.【热门】说课稿集合7篇
4.【热门】说课稿集合9篇
5.【热门】说课稿集合8篇
6.【热门】说课稿集合八篇
7.【热门】说课稿集合九篇
8.【热门】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9.【热门】说课稿范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