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说课稿集合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课稿 篇1 一、说……
【推荐】说课稿集合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以拟人化的手法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伐树毁林的危害,说明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小云雀想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云雀飞行的地点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人们伐树毁林,森林变成沙漠。
第二段(第5—10自然段):写人们伐树毁林,河水泛滥成灾。
第三段(第11—13自然段):写森林是个巨大的空调器。
第四段(第14—15自然段):写把沙漠变成绿洲是云雀的心愿。
本文以小云雀和妈妈对话的形式,寓环保知识于有趣的故事中,语言通俗流畅,富有儿童情趣,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材料。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篇课文在第六单元,本单元以“环保”为主题,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编者将这篇课文作为第三篇课文安排在第六单元里,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前两篇课文的基础上,再通过本课的学习,更深入地感受森林的重要性,认识伐树毁林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3、课时安排
本课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认读生字,划分段落,学习第四段。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一、二、三段。第三课时,练习有条理说说“森林为什么实在太重要了?”并写下来,识记生字,指导写字。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
4、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对中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单元重点、本课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理解课文内容,能从课文内容中懂得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体会人类植树造林的美好心愿,增强环保意识。
5、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内容是围绕“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句话展开的,课文不论是写伐树毁林森林变沙漠,河水泛滥成灾,还是写森林是个大水库,是个巨大的空调器,都是为了突出森林的重要性。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了解森林的重要性。由于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理解“森林是大水库,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比较困难,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6、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在教学本课之前,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几篇和环保有关的课文:如《走我们一起植树》、《特殊的丧礼》、《沙漠中的绿洲》等。对于环保知识已了解不少,这是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的有利条件。但由于四年级学生阅历浅,对本文中涉及环保的科学道理较难理解,根据这些实际,在教学时我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本文是以小云雀和妈妈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语言生动有趣,适合朗读。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2、情境教学法
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体验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样往往比教师单一的讲解更深刻。
在本文教学中,我以语言描绘、图画展现、表演体验等不同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课文内容。
四、说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只有深入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入的、多层次的对话,才能深刻领悟课文内容。因此,本节课我通过学生用读读、圈圈、议议的方法,以读悟语,以读促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新,设疑激趣
教学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云雀的心愿是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紧接着,我通过“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这一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不但能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更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习自觉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精读课文,感受森林的重要性
1、创设情境,感受伐树毁林的危害
一开始,我以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同学们,想当环保小专家吗?课文有两个地方写了伐树毁林的危害,老师现在带你们去看看,看看谁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汇报给老师。”接着多媒体展示沙漠和大河景象,学生观看后,我请一位同学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环保小专家,让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板书:(略)
然后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有关段落(第3和第5自然段),“看到此情此景,小云雀和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读出来吗?”先让学生练读对话,教师加以点拨,最后引导学生扮一扮,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演读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以上教学环节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伐树毁林的危害,并让他们自由选择伙伴表演,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精读品味,感受大水库、空调器的作用
这一环节中,我先激发学生:“森林带给人类许多的恩惠,同学们想享受吗?”让学生自由读读有关段落(第10和第13自然段)。并谈谈读后感受,接着引导学生品读,你能把你的喜悦之情读出来吗?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大水库和空调器的神奇作用,我是这样引导的“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和空调器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理由说明吗?”让学生读读、圈圈、议议,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并趁热打铁让学生谈谈森林还有哪些作用,最后引导学生再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上环节中,我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多次深入文本和文本反复对话,在反复朗读过程中,领悟到大水库和空调器的神奇,从而对森林升腾起保护之情。这样,自然而然就突破课文重点、难点。
(三)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读了本文你懂得了什么?
2、学了这篇课文,今后如果看见有人伐树毁林,你怎么做呢?
3、我们还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突出文章中心,我的板书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是石基中心小学的黄影晖。我说课的内容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要上二年级了》主题一《我的这一年》。
一、说教材
本单元围绕一年级与二年级这个过渡时期让儿童感知自己在这一年一年级生活的点滴变化以及展望二年级生活是怎么样的给儿童展开生活。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课,它主要让儿童总结一年级的生活,为下面展望二年级的学习作铺垫。
二、说学情
孩子们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各方面都产生了变化,也取得了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幼儿园时期相比,孩子们的确是长大了,但对成人的依赖还是存在的。孩子们都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进步与变化。课堂上充分给孩子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多角度感知总结自己的变化与进步很重要。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他们对自己在这一年里的变化只存在零碎的片段。可能集中在身高、体重这些身体的变化感知上。由于孩子年纪小,抽象思维能力差,直观性和形象性的东西比较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合作能力、处理信息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情况分析,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现在我来说说本课具体的教学目标:
1.能用比较全面的方法感受自己和同学一年来的成长与变化。
2.学习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进步,体验成长的快乐,增强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
3.能收集适宜的物品用比较的方法来感受、说明自己的成长变化。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獐儿童充分感知自己这一年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儿童具体地感知自己在这一年来的变化。
五、说教法学法
要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通过课前的调查、资料收集,课上的交流、游戏,让儿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儿童的体验、感悟、内化中,一步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老师则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结合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成“发现我长大了”“寻找成长的足迹”“感受成长的变化”“收获成长的果实”“分享成长的快乐”五个活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开始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是一节课开头成功的关键。在课的开始,我以神秘的语气跟孩子们说:“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神秘的礼物,看你的小眼睛能不能有大发现!你看,照片中的人你认不认识?”接着我在投影仪上出示班中一位学生从出生到现在的一组照片,请孩子观察。一开始出现孩子婴儿时期的照片时,大部分孩子都看见照片中人物的可爱模样,觉得很有意思而窃窃私语。紧接着我问:“你们认识他吗?”我想在这个时候,孩子们都会说不认识。而随着照片中人物年岁逐增,人物的模样逐渐变得清析,一张熟悉的脸就开始出现了。这时,孩子会越看越兴奋,因为有发现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争相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随着孩子说出这是我们班的XXX同学时,我成功地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关注孩子的变化上。
在孩子们的情绪高涨之时,我小结说:“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了不小。在这一年里,你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就让我们一起寻找我的这一年里成长的足迹吧。”
在欢乐的气氛感染下,我引导孩子们从身高、体重、以前穿的衣服和鞋等方面,采用具体的数字、资料展示、口头述说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对比,使儿童具体、形象地感知到自己身体在不停地生长变化。在课前,我引导孩子挖掘身边的可利用资源来为我们的学习服务。平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成长的具体资料,如自己不同阶段的照片,请父母帮忙在不同的时间段量一量身高和体重的变化,收集自己不同时间的衣物,用过的物品。在课上引导他们用各种有趣的方式进行展示和对比,以产生具体的感知。如比一比各自在差不多时间里的身高、体重,穿一穿小时候的衣服、鞋子。把小手再一次与开学前画的小手相比较,孩子们都能惊喜地发现“我真的长大了不少了!”在这种欢乐的气氛感染下,孩子们介绍会更积极,交流的结果将会更充实。教育就是这样,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力法度创设孩子们乐于参与其中的活动形式,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悟。而在整个活动中,也充分体现了品德教育的生活性。
就在孩子们感知自身身体变化之后,我利用生活镜头把孩子引进了另外一个感知活动里。我把生活的镜头瞄准了班上一位经常做家务的同学。她在一天里帮妈妈洗菜、扫地、拖地、洗碗等等。在片段里,孩子们将会听到她妈妈夸自己的孩子在这一年里长大了,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了,减轻了父母的不少负担。
一石激起千层浪,班里许多孩子在这一年里都在家里帮助父母做过许多家务。我相机引导孩子:“你在家里,父母和其他人夸过你长大了吗?他们为什么这么夸你呀?”承接着孩子们的滔滔不绝,我先组织他们在小组里交流,让同学们都能感受自己的长大与进步,知道自己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而老师则作为参与者,细心聆听着孩子们在这一年里的进步与变化。儿童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
在儿童充分感知自己在身体、思想、行动的变化以后,我让孩子们一同收获成长的果实。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成长纪录袋。让孩子们在相互交流展示的基础上,全面感知同学们的变化。引导儿童在相互交流中进行自我评价和成长展示。用“找优点”的方式启发儿童客观、全面地评价别人,尤其是对那些平时容易得到消极评价或被忽视的儿童,老师注意引导儿童正确、全面地进行评价。在孩子们充分交流以后,我还适当启发孩子们:“你今后哪方面还能做得更好呢?”给他们一个再进步的空间。
课的最后,我以分享成长的快乐作为课后的延伸活动。组织儿童办一期“我长大了”展览,并让儿童把课堂上的展示拓展到生活中去。让大家都能知道我的变化,为我祝福。并为下一节课《二年级生活怎么样》提示参观学习的方向。
七、说板书
板书是学习的导游图,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板书是老师的微型教
案,浓缩了教学思路。这样的板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清析,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课的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我的这一年
身体、思想、行动
↓
变化
↓
进步
综观整节课的设计,处处体现着生活性。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力求做到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回归学生的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中介。课堂上老师通过创设孩子乐于参与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所得,有所悟,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我想一节课下来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从《数学课程标准》、四个关注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技能目标: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情感目标: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喜欢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理念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学法,掌握学法,学会用法。因此本课的教学法我总体归纳为两点:
1、创设情境,为自主探究形成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我挖掘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的切入点,让数学内容生活化,以此提高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能力。
2、自主探究,为合作学习创设平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中,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让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张扬个性、让体验充满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会显得异常现实、精彩而生动。
说过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为学生年龄小,再加上数学知识的的抽象性,他们往往不会为数学的严谨和逻辑的魅力所折服,可他们会因为数学的现实、有趣、而喜欢,在熟悉的情境中学数学使学生最感兴趣;贴近生活学数学,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材中例2所讲事例较枯燥乏味,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有一定难度。为了创设好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以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蜂蜜水”引入,从让学生猜想、品尝不同甜味蜂蜜,让学生用分数或比提出问题表示三个数量的关系,再让他们口答解决其中的几个问题,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同时老师也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提出问题、引出与例2相类似的问题,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学习。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来了。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发展个性,创新学习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让课堂呈现精彩。
本课探究例题:“配一杯240毫升的蜂蜜水,按照蜂蜜和水的配比是1:5来配,配制这样一杯蜂蜜水,需要蜂蜜和水各多少毫升?”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方法。
通过这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按比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那接下来就可以顺水推舟,指导自学例2、感悟新知.
(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同时自然的过渡到按比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上。)
第三个环节:融入生活用数学
生活数学不仅是学生学“必需”数学的基础,而且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我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按比例分配并进行整理,然后汇报交流你眼中的按比分配,接着小组选择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探究,最后,让大家寻求规律进行应用与拓展。从学生的汇报交流,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只要教师给学生去发现的机会,学生的智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学生列出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后,我也出示了一组生活素材:看来,同学们这次的社会调查的收获可真不小,老师也带了好些素材呢!你能帮助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吗?请任意选择一个在小组内探究吧!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发展提高
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先人的遗嘱更必须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
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利用今天学的方法也来帮老人的三个儿子分一分牛,相信你定会赛过智叟!
第五个环节:质疑总结、反思提高
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惑吗?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认识自我与他人,从而促进自己的再发展。)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图形》。下面,我从说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首先,说教材,《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共分两课时来进行教学,《认识图形》是这一单元的第2课时,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周长以及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各种立体模型及平面图形学具,彩色笔、白纸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所以,在教学中,我会给他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时间与空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就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6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提问:小朋友们,这里有大家熟悉的朋友吗?是谁呢?)我想利用这个问题里帮助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知识,这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生应该能够说出他们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学生不认识三棱柱,这里我要简要的介绍一下,为后面认识三角形做准备,接着,我说:今天我们来这里还要认识几位新朋友,在交朋友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知道他的名字,还想知道他长什么样,住哪里等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四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将时间控制在18分钟左右。
活动一:认识新朋友
我们的新朋友在小画家们走过的路上,咱们来找一找,给他们分分类,看这里一共有几种图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类的过程,问:你们想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吗?这时,学生应该会异口同声的说想,那我们就来个比赛,看看哪组交的朋友多,同时将学生分为4组,红组、绿组、黄组、蓝组,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这里我会让学生进行尝试,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出示图片边板书,像这个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这个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这个面的形状是三角形的,这个面的形状是圆形的,他们还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课题)
活动二:了解新朋友
提出问题1: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哪儿去找它们呢?这个问题,孩子们会非常想知道答案,这样有效的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在找家的活动中,我启用启发式教学法,首先是老师手拿一个长方体,摸着它的一个面,问:这个面是什么形状?通过老师的引导,提出问题2:请你从桌面的物体上找出长方形。可能会有人从长方体上找出长方形,也可能会有人从三棱柱上找出长方形,甚至会有人找到了好几个长方形,对这样的同学,我会及时进行评价,比如:你真棒!你观察的真仔细!同时将小图形作为奖品奖给他们小组,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经过老师的引导,找出长方形后,提出拓展性问题:你能从桌面的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吗?这个问题我会采取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内交流的形式进行,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采取先辅后放的策略,在这里,我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希望他们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从体上找面,面在体上,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找出这几种图形后,提出问题4:请你把你刚才找到的面摸给同学看看,说说摸得时候有什么感觉。学生可能会说摸起来平平的、滑滑的、凉凉的等等,这里,我想通过摸得活动,让学生体验这几个面都是平的,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演示面从体上滑下,加深学生对"面在体上"的理解,因为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各种平面图形,但是对体和面的理解不透彻,我想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能够更直观、生动的揭示体与面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活动三:给新朋友画像
提出问题1:小组讨论,看谁能想个好办法,把你喜欢的新朋友从立体图上请出来呢?我希望通过这个既有挑战性,又有探索性,同时又具有动手操作性的问题,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交流,学生可能想到画的方法、印的方法、折的方法等等,如果学生只说出画的方法,我就会引导他:还有别的方法吗?这里我会给机会学生来会说,说操作过程,并且让学生自评、互评,评价奖励想出好办法的小组,接着,学生活动,提出要求:请找出一种合适的方法找到新朋友。学生活动:描一描、印一印、折一折,我想通过学生的做数学,来让他们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活动四:找朋友
提出问题: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图形呢?这个问题我会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必要的时候,我还会进行引导:比如我们黑板面的形状、门的形状以及小朋友们脖子上红领巾的形状等等,接着出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再说一说,我想通过找图形,让学生体验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了体验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在上学路上的情境,我把学生引入现实的情境当中,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我想通过这些交通标志牌的认识,来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我还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设计了课间欣赏,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这里都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图案?看到这些漂亮的图案,学生应该会很活跃,都想来说一说,比如这里,用三角形和长方形拼成了一棵小树。这里,我都让学生来找,让学生来说,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学生既可以得到放松,又可以体验到几何美、数学美,渗透了审美教育。
第三个环节: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4道练习题。
1、连一连:有几个小朋友不小心把自己的名字弄丢了,请你用今天学的本领帮他找一找吧!通过此题,加深学生对这4中图形的认识,区别形和体。
2、猜一猜:我们今天请来的3个小朋友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要来考考我们了,他们出了几道谜语,你们有信心猜出来吗?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
3、涂一涂:粗心的彤彤画完了画,却发现忘记带彩色笔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她完成这幅漂亮的画吗?在这里,指导学生发现图形并按要求涂色,通过动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辨认。
4、数一数:老师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图形拼成了一辆小车,请小朋友们看看老师都用了哪几种图形?各用了几个?看看谁是火眼金睛,能很快数出来,此题是通过数一数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这里我会引导学生来数,加深图形的综合应用。
在整个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和老师激发兴趣的语言,使课堂更生动有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巩固。
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提出问题:同学们想自己动手拼一个图案吗?小组合作,用小组内的图形拼一拼;比一比,看那组拼出的图案最漂亮!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里我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动,拼好后,学生可以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在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自评、互评,并让学生来说一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图案。我想通过这个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相互参观,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相互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第五个环节: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提出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你打算怎么把他们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呢?这个问题我会让学生在小组内模拟说一说,然后,老师来做妈妈,学生来介绍。我想通过这个环节来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说出这几个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作业的布置,是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它既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布置作业:同学们,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你们家里的很多物品上都藏着这些平面图形,回家后找找看,看谁找的多,下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是火眼金睛。
在教学结束前,我会对小组评价进行总结,评选出优胜组给予鼓励、表扬。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来和大家说一说本课所用到的教学评价,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专家、评委!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选择搭配
本课采用跨越式跳高作为主教材,选择上肢力量练习:“推小车”与其搭配教学。跨越式跳高是田径跳跃项目最简单易学的,也是最具实用价值的,对它的学习,有利于掌握跳跃项目中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等基本技术,便于今后学习。而“推小车”,练习即能有效的增强上肢力量,又能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大纲要求: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在原有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为充分体现大纲这一要求,在选择教材时,明确跨越式跳高这一下肢力量、速度为主的前提下,选择上肢力量与之相结合。目的是减轻下肢在本堂课中的负荷,也使学生身体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并通过教学实践,达到提高动作质量、发展力量素质及身体协调性的目的。
2、重点、难点
本次课教材跨越式跳高技术环节较多,上肢力量练习又带一定技巧性,因而教学中要把握教材特点、重点,掌握助跑与踏跳的衔接技术(跳高)及直臂支撑(力量练习),解决课中摆动腿过杆后内旋下压,带动上体内转(跳高)合左右移动重心这两个教学难点。
3、教学目标
① 分析技术动作,使学生明确“提高跳高技术动作”这一大纲要求,促进对技术动作的练习和体会及教学目标的达成。
② 通过多项辅助练习,对各基层目标的逐一认定,正确有效的将学生引入高层目标。、
③ 努力营创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技术练习、掌握技术,以及素质练习过程中积极、主动。
④ 选用适合的教学法,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及空间,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说教法
为能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较好收效,我采用以下教法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制定系列目标引导学生思考、练习,深入理解。2、反馈矫正法:注意观察,收集反馈信息,特别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中,对易犯错误做到心中有数,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评价、补充和矫正。
3、分解程序教学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练习合理分解为几个练习,按各部分由浅入深进行分解教学,并注意分解和完整教学的有机结合,加深对技术认识,促进动作定型
三、说学法
跟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选用以下学习方法。
1、共同参与法:根据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把正确优美、便于模仿的动作用于教学中,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将学生观察、思考、评价活动与技术学习相结合,大力提倡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2、情感意识: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身教(示范动作),提出新颖、启发性问题,选用学生喜爱的音乐及练习使课堂生动活泼、气氛轻松、愉悦,师生关系融恰,以促进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积极性。
四、说程序
根据教材的基本特点,制定本课组织教学的几个环节
1、由于所授教材技术环节较多,身体局部负荷过大,学习过程较为枯燥,运用健身操作为准备和放松,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习兴趣,并能较好地活动相关部位的关节、韧带,达到热身目的。
2、根据教材及进度需要,安排前期测评,机身与本课相关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促进思考。
3、结合示范、讲解,引入课的目标,让学生形成正确、完整的目标体系,确保目标先导。
4、未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学过程采用目标系列,学习过程由易到难,逐一认定。认定过程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具体状况,采用集体和分组练习相结合,以满足教学及身理负荷的需要。
5、根据技术动作学习特点,测评在导学过程中随机安插或统一进行,但要及时反馈、测评、补救,确保教学时效。
五、器材使用及场地布置
1、器材使用:器材的使用要能满足课的设计要求,保证练习的量和强度,且经可能做到一物多用,避免使用器材过于繁多、复杂。
2、场地布置:在保证练习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场地布局紧凑、安全、合理,这样便于观察指导,也避免过多的队伍调动引起的麻烦和实践的浪费。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号考生。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松鼠》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松鼠》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都是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松鼠》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它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来说明事物。《松鼠》这篇课文作者就是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是精读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这是一篇学生喜欢读的介绍小动物的文章。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五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难度不是很大。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可以讲述自己遇到的事情、见到的现象,对于问题的看法还有自己的观点,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驯”等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并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为我的教学重点,激发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我的导入将会用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海中之王——鲸,今天又有一位朋友想和我们见面,请看大屏幕。看过之后,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喜欢它的什么特点。你喜欢它的什么特点?想知道松鼠更多的秘密吗?有一位法国博物学家写了一篇有关松鼠的说明性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近松鼠,去了解这种可爱的小动物。然后让同学们齐读课题。旨在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本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依据教参中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是先让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所以,我采用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方法,让学生读导读中的一段话,找出向我们提出了哪三个问题,使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从而做到学习不盲目。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很快的走进文本。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五年级要求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所以此环节,让学生围绕“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向我们介绍松鼠的。”这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默读时给学生一定的默读时间,让他们有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做到读有实效性。通过学生充分的读课文,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一边读书,一边汇报。抓住问题的主线,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
(四)自主阅读,体会喜爱之情
此环节教学,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圈画出作者对小松鼠喜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教学时,我把介绍松鼠外形特点和搭窝过程两个内容作为重点,多媒体出示内容和松鼠图片,使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帽缨形的尾巴的样子。此时再一次读书,使学生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的点拨,鼓励,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
(五)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小学生边读边思考:《鲸》这篇课文和《松鼠》这一课比较一下,看看这两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汇报时可以从说明的角度(内容)、表达方法、语言风格三方面进行比较。此问题是三个大问题中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所以,教学此环节时,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集思广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小组力量,使问题迎刃而解。
(六)拓展延伸
小松鼠非常可爱,相信大家都很喜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小松鼠?也可以把你眼中的小松鼠话出来,给大家10分钟时间,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讨论。
(七)小结作业
小结:小动物非常可爱,我们都非常喜欢,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护它们,不能伤害它们。
作业:请同学们学习本文的写法,生动而有条理地向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乳牙,拜拜》是幼儿园健康领域大班的一节活动。《纲要》指出,要把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幼儿园工作的首位。《乳牙,拜拜》通过应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述了乳牙和恒牙的对话,从而帮助幼儿认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活动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性。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幼儿还可以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掌握保护牙齿的方法,并且深刻地体验活动所带来的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在新纲要的指导下,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第一,认知目标:了解换牙过程,知道换牙时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刷牙,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第三,情感目标:感受换牙期所带来的成长的喜悦和烦恼。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的分析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了解换牙过程,知道换牙时要注意的问题。
难点:能够正确刷牙,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为了更好地展开活动,接下来我将对幼儿情况进行分析:
二、说幼儿情况
大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但是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这一阶段的幼儿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好学好问,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同时,也能够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完成更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享受成功的满足。幼儿在中班已经学过认识牙齿,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节课采用了游戏化教学的形式,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去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说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将采用游戏法以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谈话法去引导幼儿积极表达;观察法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积累感性经验。为幼儿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学中享受乐趣。
四、说活动准备
基于大班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本活动将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活动内容。根据这一特点,我将准备一些教学挂图、牙齿模型、情景图片,为掌握保护牙齿的方法做好铺垫。
以上对于教材和幼儿的分析都是为我活动过程的设计做铺垫的,因此接下来我将说说我的活动过程。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会分为三个环节进行。
(一)故事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因此,我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方式,首先讲述“乳牙和恒牙”对话的小故事,在故事中,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利用牙齿模型,认识乳牙和恒牙
首先,我将利用牙齿模型,引导幼儿观察乳牙和恒牙,对乳牙和恒牙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乳牙和恒牙的区别。在幼儿表达之后,我会进行总结,乳牙比较小,一共有20颗;恒牙比较大,一共有21颗。这一设计形式生动直观,符合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在幼儿认识了乳牙和恒牙后,我会继续牵引着幼儿的思维,对幼儿提出如下问题:我们认识了乳牙和恒牙,听到了乳牙和恒牙的悄悄话,那么第二天青青会遇到什么问题?
(三)交流讨论,分享换牙经历
我会通过问题:我们班上哪位小朋友已经换过牙了?请告诉同伴你换牙时的心情。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历大胆表达,分享自己第一次掉牙的感受。之后我也会做出小结,告诉幼儿换牙是件很自豪的事情,换牙的时候,不要害怕也不要紧张,因为换牙是一件成长的大事情。通过以上两个活动,我本次活动的重点也就顺利完成了。让幼儿在自己的思考,以及讨论过程中,基本能够形成关于换牙的基本认识。
(四)情境判断,掌握保护牙齿的正确方法
接下来,我会紧紧抓住这一点,马上开展活动“情景判断”,通过幼儿自己对于正确和错误对待牙齿的情景进行判断,幼儿形成了保护牙齿的正确方法。
(五)学习儿歌,爱护牙齿
最后,我会引导幼儿学习儿歌,我会这样引导幼儿:“小朋友们已经知道怎样正确对待牙齿,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保护牙齿的小儿歌。”在儿歌的学习中,幼儿能够巩固升华本次活动的知识。好的活动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的基本部分,也需要在结束的时候能够保持知识和活动的完整性。因此,我采用了小结的方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能力、习惯的培养,活动延伸不可或缺。所以在活动的最后,我将鼓励幼儿把学会的《爱牙歌》,回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从而实现家园共育。
【【推荐】说课稿集合7篇】相关文章:
1.【推荐】说课稿模板集合六篇
2.【推荐】美术说课稿集合九篇
3.【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4.【推荐】说课稿7篇
5.【推荐】说课稿3篇
6.【推荐】说课稿4篇
7.【推荐】说课稿八篇
8.【推荐】说课稿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