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_320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320

管理员

摘要:

【精品】说课稿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说课稿 篇1……

【精品】说课稿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一、说活动背景

  大海对幼儿来说比较熟悉

  ,很多孩子都去过海边玩,在电视上,图书上也都见过,他们对大海充满了好奇和喜爱之情.诗歌《大海睡了》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深夜里大海恬静、柔美的形象,这样神秘的大海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激发了幼儿想去了解大海,亲近大海。诗歌中拟人、比喻等修辞的运用,营造了一种温馨甜美的气氛,于是,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旨在于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恬静、柔美的基调,能充分展开想象的空间,此活动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视野,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倡的内容选择精神。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随着经验的丰富,抽象思维的相应发展,大班幼儿的词汇、语句逐渐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力进一步增强,连贯性语言得到较好的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已能运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他们喜爱欣赏文学作品,并乐意创造性地运用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现文学的内容,产生了对文学的兴趣。根据此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因此,此活动的目标为:

  1、感受文学作品恬静、柔美的基调,想象大海入睡的意境。

  2、为诗歌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匹配,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乐意亲近大海,对大海表示出喜爱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反复感知文学作品,体验恬静、柔美的意境上,而活动的难点是能根据诗歌来匹配音乐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较好地实现目标,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使活动能开展得有声有色,我做了以下的准备:

  1、白天大海的录像和夜晚大海的课件。

  2、三首对比音乐。(乒乓之恋、摇篮曲、喜洋洋)

  3、诗歌朗诵和配乐诗朗诵。

  四、说教法与学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鼓励者和引导者”。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活动采用了适宜的教法有: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幼儿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幼儿的兴趣,诱发幼儿的情感。

  2、反复感知教学法

  根据大班幼儿爱学,好问的学习心理特点,采用反复感知教学,有利于幼儿记住诗歌与理解诗歌内容,体验恬静、柔美的意境。

  3、赏识激励法

  教师及时的赏识和激励,主要是激励幼儿充分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发幼儿学习的欲x,增强信心。

  幼儿采用的学法是:

  1、多通道参与法:在整个活动中,我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选一选、学一学等多种通道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大海睡了的意境及对大海的喜爱。

  2、比较法:在匹配音乐这一环节中,我让幼儿分别对三首音乐进行比较,选一选哪首适合于诗歌中恬静的意境。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恬静的意境,我在幼儿学习朗读诗歌时采用了体验法。

  五、说活动过程

  为了体现《纲要》精神,整个活动的程序分为两个环节来进行。

  1、紧扣生活,引入课题

  幼儿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首先我问幼儿:“你们喜欢大海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怎么样的?你在海边都玩了些什么?”在幼儿说出了对大海的回忆后,出示多煤体课件,展现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白天的大海很热闹,风很大,浪很高,帆船在海面上行驶,人们在海边玩耍。我随着画面的展示娓娓道来,使幼儿强烈的感受到白天大海的吵闹。然后再让幼儿观看夜晚大海的景象,通过两个画面的对比,孩子更加感受到了,夜晚的大海是多么的宁静,多么的祥和,从而激起幼儿的好奇感和对大海的喜爱之情,以及欣赏诗歌的兴趣。

  2、多通道感知,体验诗歌意境

  为了让幼儿能充分体验这首诗歌“恬静、柔美”的意境,我设计了几个步骤层层推进。

  ①反复倾听诗歌

  为了让幼儿体会诗歌中的美感,我让幼儿对诗歌进行了四次欣赏。第一次欣赏后,让幼儿记住这首诗歌的名称,初步感知这首诗歌,然后让幼儿带着“诗歌里面讲大海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的问题欣赏第二遍。

  帮助幼儿学习诗歌,首先要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语言,排除语言障碍,引导幼儿步入诗歌的想象境界.第二遍欣赏后我通过引读诗歌句子的方式帮助幼儿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第三次欣赏后再深入理解,这里是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幼儿重点理解诗歌里面的:“它抱着明月,它背着星星”以及“鼾声”两个难点,幼儿各自发言,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第四次由我来朗读,幼儿进行评价,引导幼儿把握语调,语速,然后让幼儿跟我一起朗读,从而使他们更加体会到诗歌柔美的意境。

  ②诗歌与音乐匹配

  经过反复倾听与朗读,幼儿已经体会到了大海睡了恬静的意境.如果能配上一首合适的,好听的音乐会更完美.因为诗孕育着,音乐滋养着诗。配上一首与诗歌相呼应的乐曲,常常能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意境和诗歌中蕴含的情愫淋漓尽致地传达给幼儿。

  此时,我为幼儿提供了三首对比音乐,让幼儿比较,每欣赏一首曲子时,先让幼儿说出以及用动作表现出对此首音乐的感受,然后再让幼儿说说此首音乐配诗歌合不合适?为什么?通过讨论过后,再配上诗歌试听,最后再小结.选出最适合的音乐。

  ③学习配乐朗读诗歌

  使用配乐朗诵,不但使诗歌内容再现,也能使幼儿在先上乐曲的同时,将大脑的记忆的效率发挥得更好。我趁铁打热,给时间给幼儿学习跟音乐朗读,先让幼儿尝试小声的跟着音乐来,体验诗歌与音乐的节奏,再让幼儿大胆表现,我给予暗示和引导。让幼儿在朗读时所获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之,这首诗歌的诗文虽短小,但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

  幼儿容易接受与喜欢。而且此活动是将课堂与音乐相结合,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教材,这应该是我们新时期教师的奋斗目标吧。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分析

  《猫》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优美朴实。这是课文在表达上的两个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主要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作者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而难点是学习作者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从描写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法

  我将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法,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动物世界的气氛,让学生觉得仿佛置身于猫的的世界里,展示不同形态的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辅以重点词句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与上述教法相配合,要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默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分句、段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达到提高兴趣的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节课划分成4个环节

  1、联系学生的生活,导入课文

  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课本上《猫》。

  2、深入理解,感情学文

  每段中都有总述,有分写,分写是围绕总述来写的,生动且具体。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看看老舍先生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这部分可分为三个环节:

  ①拿笔划出描写这一特点的相关句子。

  ②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师引导。

  ③引导感受作者的情感。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及学生存在问题,投影思考题: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说它贪玩吧,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那么尽职。”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体会感受。引导生假设如果猫就是你,作者就是你们的爸爸或妈妈,你能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生答后,小结:在作者心理和笔下,家里这只猫就像个可爱又顽皮的孩子,这段文字就像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孩子,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喜爱之情。

  3、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这部分又分为3个环节:抓住特点,重点深究。

  ①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可分一段,自学后三段,投影思考题:

  (1)说说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2)或者说你们都喜欢哪些句子?

  ②每组派代表答后,再分小组讨论,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根据生提的问题,再投影练习题:

  比较下面句子,说说表达效果又和不同,情感有何不同?能举出一些例子体会体会吗?

  (1)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2)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脚印。

  我先出示习题,生答时换成彩图,让学生看着彩图更直接的说出第一句其实是把“脚印”比作了“小梅花”,“梅花”多美呀!尽管小猫踩脏了稿纸,但作者的喜爱之情仍跃然纸上。第二句直说“彩印几个脚印”,其中的厌烦之意不难领会。感情朗读后,再举些例子,出示投影彩图,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感受其中感情。

  ③课堂小结

  这只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人(喜欢)。

  最后的这一句总结能够梳理整篇文章的脉络,使学生更深的体会到猫的可爱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4、拓展延伸说写结合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猫的资料,幻灯出示“猫的趣味小知识”。

  要求学生仿照本课的写作方法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运用本课抓住特点,真实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注意要表达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本章第一节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内容是《细菌》,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真菌分布十分广泛的概念,并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是对于真菌区别于细菌的特点,真菌是怎样生活的这些问题却模糊不清。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这一类型生物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初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所以本节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三、教学理念

  营造开放的课堂教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角色转变。

  四、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了解各种食用真菌的形态,识记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

  B、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霉菌和新鲜蘑菇及蘑菇的营养菌丝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探究、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团结与互助精神,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说出蘑菇和霉菌的营养方式,描述霉菌的形态结构。

  重点: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真菌。

  3、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

  4、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CAI:通过长毛的水果和各种蘑菇引入主题欣赏图片创设情景,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巧妙的导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常见真菌在已有生活经验上,辨认真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达到知识的顺向迁移和正迁移。

  用“问题广角”形式激发学生提问,达到要教学生认识真菌的目的。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不同梯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角色转变。营造开放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

  梳理问题,从认识真菌结构方面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结合“观察指导”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表达、合作能力。体现自主合作的精神。

  适时引导,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有关真菌的营养方式的问题。观察发霉食品里的营养菌丝和蘑菇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想到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引发思考,由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来解决问题。

  步步深入,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真菌繁殖方式的问题。观察思考,想到真菌是靠孢子来繁殖自己的,说出孢子适于繁殖的种种好处。通过多媒体展示,观察孢子的释放过程,确认蘑菇的繁殖过程。畅想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将知识回归生活。

  生活帖士,结合学生提出有关真菌联系生活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总结知识,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做屏幕上的选择题

  对知识回顾和整理

  以真菌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效益为由,鼓励学生学以至用,为社会多做贡献。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

  【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本着这一理念,我打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广角”的形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多种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本节课注重探究性学习,将探究精神贯穿课的始终。

  本节课我认为我的亮点之一在于新课的引入方式,用新鲜水果和长霉的水果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亮点之二在于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了所学知识的价值,感受到了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不足之处,对学生认知程度估计过高,课堂预设内容没有充分展开,下课时间提前了一点点。如能在问题预设方面再做些改进,课堂效果会更好。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月亮与人的关系为主线,用生动的笔调抒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甥舅二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这一课对于月文化含量的汇集,恰恰是激发学生爱月的情怀,引导学生积累“月景”的最好凭借。是对学生进行“读中悟、悟中读”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好教材。

  二、说学生

  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语文课中识字、写字、阅读的能力,并有了自己的认知观念,对他们而言,就是要通过学习和作者产生共鸣,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三、 说学习目标

  结合对教材的研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教学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中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结合新课标精神与本文实际,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朗读法、表演法、探究法完成教学的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在分析体悟中感受“月光之美”

  首先,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月与"我"的关系密切,体会赏月给作者带来了思想和情感的变化,我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景: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在月光中走了一圈,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的是什么呢?(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人人有话可说,从而有成

  就感,激发了学习本课的兴趣)

  接着,我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同学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的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浓墨重彩,仅用了4句话,就把月下江景描述的美轮美奂,于是我因势利导,运用探究法,设计问题,进一步引导探究月与"我"的关系:那么“是什么样的月亮把我叫醒了呢 ?”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安详","吐洒","晶莹闪烁","镀" "隐隐约约","黑色剪影"等词来体会月光的清幽淡远和朦胧,宁静等特点.并用简笔画,配合文字说明与表达,孩子们在赏析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月光之美,享受月光之美,这样他们才懂得了是美丽的月把我叫醒了。

  其次,与月的关系,我采用朗读法和探究法,引导孩子们体会和探究月和小外甥关系密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角色诵读课文.通过诵读课文中关于月亮的诗句,使学生感受月亮的形象,意韵.让学生充分理解,柔美的月光不仅把我叫醒了,也把小外甥叫醒了.从而理解使我们沉醉了的原因.

  同时,我还要引导孩子们抓住小外甥与"我"的对话,引导他们体会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和天真活泼.正是这种聪明好学,才能让小外甥积累那么多有关的诗句,也正是这些有关月的优美的诗句,才能让他沉醉.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学习愿望,培养他们善于积累,勤奋好学的品格.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二)在拓展品读中沐浴"古诗之美"

  教学中,我采用表演法,让孩子们分别来扮演文中的"我"和活泼

  聪颖的"小外甥",让他们发挥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诗句积累,尽情地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绎古诗句中月的含义.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而且使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月文化产生了积极探索的愿望,使孩子们从小就感受中国月文化的悠久和发展.由此, 学生爱月的情感也就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就会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化,会为传承中华文化而努力学习.

  (三)在迁移创作中放飞"想象之美".

  先采用朗读法,指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让学生通过描写小外甥神情、 语言等词句,感受"小外甥"爱幻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点,然后运用探究法,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小外甥聪明活泼,爱幻想,他的天真活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此时引导学生把想到的写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参与主体的语文实践与创造,把自己对月亮的感性认知,对文章情感的深切体验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也进一步深化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对月亮的理解,正所谓"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

  (四)在激情总结中升华“情感之美”

  我设计精彩的结束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更进一步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月光中,沉醉在意象深远的古诗意境里,沉醉在充满情趣的创造空间里.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在诵读文本中关于月亮的诗句后,可引导学生主动去搜集描述大自然山、水、风、雨、春夏秋冬的诗句,培养浓厚的主动积累的

  兴趣,并在班内开展一个古诗诵读交流会。

  (2)内化语言,背诵课文。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精华的体现,设计板书时我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相关知识。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东西南北》。

  2、 教材简析:《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起始课。本课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简单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路线图奠定基础。新课标明确指出,“窨欢是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没有窨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此,从小学会正确的辨别方向,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学好本课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3、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位置,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借助现实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 教学重难点

  5、 (1)教学重点:给定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策,能准确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位置。

  6、 教学难点: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

  二、 说老教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交流互动、游戏活动等既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趣味性的方式构建新知。融观察实践、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学习方法和气探究。

  三、 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加强同生活的联系,所以,我们强调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 ---实践---迁移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发现能力,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全身心地设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四、 说教学过程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游戏活动,导入新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民民主课一开始,我就抓游戏住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完成“上下、左右、前后”的复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举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

  (二) 实际观察、感受方位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是从“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来的吗?”谁说:你是怎么找到东的?“”你还能找到其它三个方向吗?“为引子,从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辩认学校的四个方向,并和同伴找一找,说一说这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最后让学生随意转身,面向各个方向指指说说。如”我面向东,我的后面就是西,左面是南,右面是北等等。在这一 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和合作与互助,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 室内辩认,学以致用。

  基于学生爱玩、爱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我在这一环节回归生活、玩中强化中高计了“我说你做”的游戏如:让同学们面朝()面,后面是()左面是(),右面()这是为后面学习地图方向做准备。

  其次,我让学生玩“超级模仿秀”的游戏,如:学青蛙向南蹦两步;面向西学公鸡迈几步;超凡脱俗东扮孙悟空;向北点点头等。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感情辩论方向。

  (四) 整理记录,实现迁移。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学校地图,由于绘制的地图方向不一致,人们难以根据地图找到要去的地方而产生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必须有统一的方向才使人们看得懂地图,不会混乱。在这一问题矛盾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得出: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明白了地图上的规定,再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定对自己绘制的地图进行修改,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五) 玩中练习,拓展应用。

  方向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堂上的学习很不够,需要在生活中观察、应用,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第五环节体验收获、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森林之家这一情境练习。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小动物的家吗?你是怎样找到的?其次让学生说说:想去哪只小动物家?该怎样走?这样巩固了学生对地图上方向的认识。最后的课堂总结让学生说说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好处?并鼓励学生搜集辨别方向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正所谓“课虽尽,思未了。”

  整节棵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日环食,使学生大气学、乐学、让学生在欢愉、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说课稿 篇6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了解诗歌的结构方法,领悟表达方法,学习写作诗歌。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学习诗歌的写作。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送别的诗句。老师查找有关李白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许多送别诗,你们能说说有哪些?提示:《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等等,你还记得吗?

  生回答并朗诵。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很特别的送别诗《渡荆门送别》(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学生听读,注意节奏、字音,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2.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送别诗有什么不一样?它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以前的送别诗是友人相送,表现的是友情,而这首诗,一下子看不出来是谁送谁,表现的是乡情。一般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依依难舍缠绵悱恻,而这首,却是兴致勃勃满腔豪情。)

  三、品读诗句,体味内涵

  1、介绍作者

  2、逐句串讲

  这首诗首联叙事,颔颈两联写景,尾联抒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前两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长江冲出三峡,在茫茫原野中一泻千里。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辽阔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后两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个“飞”字极富动感,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变幻,构成海市蜃楼般的景色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天镜”飞,“海楼”结,写出了李白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向往。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情,而是说故乡之水怀着深情厚谊,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切。表现了作者浓浓的乡思。

  综观全诗,似乎诗人写送别之情只有尾联两句,其实不然,中间两联写两岸青山挺立,夹江相送;写江流天地,地老天荒;写月照孤舟,依依相伴;写彩云变幻,绚丽多姿。全是为了烘托一江“故乡水”,一颗“明月心”。诗人要走了,离开生他养他的山水明月,这些青山、秀水、明月、彩云,依依难舍,万里相送啊!这份山水亲情就充盈在这字里行间。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1、逐句教读,边读边纠正学生的发音,指出应注意的节奏、字音。

  2、根据诗歌的主旨确立朗读的感情基调。(兴致勃勃 豪情万丈 热爱家乡)

  3、讲清朗读时每联的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具体要求。

  首联是诗歌的起,内容是叙事性的,语调应该比较平实,语速适中。

  颔联是诗歌的承。李白顺流而下,兴致勃勃地来楚地一游。刚出三峡,看到的是茫茫原野,辽阔江天。眼前顿时一亮,心旷神怡。这一句要读出诗人的兴奋。语调上扬,语速稍快,音色清亮。

  颈联是诗歌的转,由实景转为虚景,同时也是感情的转折上升点。这句要读的跌宕生姿,读出诗人的万丈豪情。语气铿锵有力,语速快慢结合,音色浑厚粗犷。

  尾联是诗歌的合,也是情感的归结。由于前几联的蓄势这里是一个总的爆发。要读出诗人的无限乡思,对家乡之水“万里送行舟”的感激和感动。语气深沉,语速徐缓沉稳。

  4、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颔联:诗人乘船顺流而下,过了荆门随着平野的到来,眼前豁然开朗,群山向后退去,只有奔腾的江水一泻千里,他站在船头兴致勃勃地吟道:(生朗诵)

  颈联:你就是英俊潇洒、才华横溢、踌躇满志的李白,面对天镜飞、彩云结的雄阔景色,想到自己很快就能投身仕途,一展雄才伟略,于是,你意气风发地吟道:(生朗诵)

  尾联:诗人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家乡。这些青山、秀水、明月、彩云,依依难舍万里相送啊!李白满怀深情地吟道:(生朗读)

  5、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课文

  6、抽查朗读,点评。

  7、齐读背诵

  五、体会写法,指导写作

  1、让学生找出这首诗押韵的句子或者韵脚,让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诗歌,如:

  《赠汪伦》行 xíng 声 shēng 情 qíng

  《静夜思》光 guāng 霜 shuāng 乡 xiāng

  教师点拨归纳,总结一般规律。(韵母相同或相近叫押韵,偶句押韵或偶句加首句押韵。)

  2、这首诗哪几句是叙事的,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弄清结构,首联起,颔联承,颈联转,尾联合)

  生答,教师点拨,总结。

  3、这首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答,教师点评。

  4、这首诗写景的两联,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渴望放浪一游和一展雄才伟略的万丈豪情。

  这种借写景来抒发情感的方法叫什么表达方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教师小结。

  5、自由命题,以赞美家乡思念家乡为主旨写一首诗。要求:注意偶句押韵;注意诗歌的起承转合;学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6、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7、集体交流。

  六、课堂总结

  由学生谈收获。

  七、板书设计

  渡荆门送别

  首联起 叙 事

  颔联承 借景抒情

  颈联转 借景抒情

  尾联合 直接抒情

说课稿 篇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可能性”,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本节课的教学正是以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通过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达事件发生的情况;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表达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大环节: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了“石头、剪子、布”这一项师生互动的游戏来导入新课,这项游戏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在他们猜测了老师和自己谁会赢之后,师生共同进行游戏,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游戏结束后,从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和开始猜测的结果的对比中得出结论,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游戏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摸棋子的游戏,共将此环节分成三个板块来进行,一是让学生感知“一定”与“不可能”在课前教师为每组的同学各准备一袋大小个数相等的棋子。要求各组的同学分别进行摸棋子的游戏。要求摸到黄色棋子最多一组同学获胜。实际上,分发到各组的棋子袋中,有四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白色,而有一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黄色,在同学们高兴的游戏,到失败的叹气,再到对比赛规则的猜疑中,教师适时点拔,让学生打开口袋看一看,在同学们对“如此比赛不平”的抗议声中,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总结出在全是黄棋子的袋里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一定是黄棋子,那其他小组没有获胜的原因是在全是白棋子的袋里不可能摸到黄棋子。在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用眼观察,评析结果的过程中,感知了“一定”和“不可能”,随着教师的适时提问:“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怎样才能使比赛公平呢?”将教学推入本环节的第二和第三板块,体验“可能”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也就是说出“在一个袋既要有黄棋子,又要有白棋子。这样才公平”之后,教师适时引导,“这时我们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会怎样?”点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了对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验证感知,此时教师将一袋白棋子和一袋黄棋子中的一颗棋子进行对换,强调如果游戏规则不变,还是摸到黄棋子多的为胜的话,你愿意到哪组的袋里来摸棋子呢?为什么?并让学生再次进行摸棋子的游戏,并做好记录,实际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连,使所学过渡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此环节的设计来源于联欢会情境图的启发,依据学生的分组情况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各种水果和托盘,来进行“水果拼盘”的竞赛,共设立了五项内容

  A.一定是桔子

  B.一定不是桔子

  C.可能是桔子

  D.很可能是桔子

  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让学生在托盘中摆出相应的答案。实物的再现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动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体的意识,对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贯通,进入教学的第四环节。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一定、可能、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进而完成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动手操作、实践感知”让学生用手中的圆形纸制做摇奖转盘,并用顾客或商场经理的不同的身份来设计,再次感知所学。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完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和指正。

说课稿 篇8

  教学内容:《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是九年义务教育冀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三章第三节 (1课时)

  教材分析:《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人教版《有理数》这一章中的一节课,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知道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意义;能说出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能按要求求或保留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学情分析:这节课学生对"零什么时候是有效数字,什么时候不是有效数字"及对"四舍五入进位时出现零的情况"容易出错,要反复强化。

  教学目标:

  1.理解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意义,要能准确第说出精确位及有几个有效数字。

  2.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教学理念:

  我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2、培养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1)初一(4)班有42名同学;

  (2)每个三角形都有3个内角。

  这里的42、3都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3)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4)王强的体重是约49千克。

  960万、49是准确数吗?这里的960万、49都不是准确数,而是由四舍五入得来的,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

  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表示我国的领土面积大于或等于959.5万平方千米而小于960.5万平方千米。

  王强的体重约为49千克,表示他的体重大于或等于48.5千克而小于49.5千克。

  我们把象960万、49这些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要用近似数,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是就精确度的问题。

  二、新课讲解

  1、概念

  利用电脑设备:讲述老博士想分苹果的故事,同时引出课题。

  3个人分10个苹果,如何分?

  3 =3.33333333

  若结果取到3,叫精确到个位

  若结果取到3.3叫精确到十分位

  若结果取到3.33叫精确到百分位

  若结果取到3.333叫精确到千分位

  ……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起,到精确到的数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象上面我们取3.333为的近似数,它精确到千分位(即精确到0.001),共有4个有效数字3、3、3、3。

  2、例题

  例1 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015 8(精确到0.001);

  (2)30 435(保留3个有效数字);

  (3)1.804(保留2个有效数字);

  (4)1.804(保留3个有效数字)。

  解:(1)0.015 8≈0.016;

  (2)30 435≈3.04×104;

  (3)1.804≈1.8;

  (4)1.804≈1.80

  注意:(2)不能写成30 400,这样是有5个有效数字,像这样的数保留几位有效数字一般要用科学计算法,或3.04万。

  例2 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

  (1)132.4;(2)0.0572;(3)2.40万

  解:(1)132.4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1),共有4个有效数字1、3、2、4;

  (2)0.0572精确到万分位(精确到0.0001),共有3个有效数字5、7、2;

  (3)2.40万精确到百位,共有3个有效数字2、4、0。

  注意 由于2.40万的单位是万,所以不能说它精确到百分位。

  注意 (1)例2的(3)中,由四舍五入得来的1.50与1.5的精确度不同,不能随便把后面的0去掉。

  3、课堂练习

  1.请你列举出生活中准确值和近似值的实例.

  2.下列各题中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写是近似数?

  (1)东北师大附中共有98个教学班;

  (2)我国有13亿人口.

  3.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0.65148 (精确到千分位);

  (2)1.5673 (精确到0.01);

  (3)0.03097 (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4)75460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5)90990 (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4.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

  (1)54.8;(2)0.00204;(3)3.6万.

  课堂练习答案

  1.略.

  2.(1)精确值;(2)近似值.

  3.(1)0.65148 ≈0.651;(2)1.5673≈1.57;(3)0.03097≈0.0310;(4)75460≈8×104;(5)90990≈9.1×104.

  4.(1)精确到个十分位,有3个有效数字;(2)精确到千万分位,有3个有效数字;(3)精确到千位,有2个有效数字.

  4、小结

  1、 有效数字、精确度的意义。

  2、 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大部分是近似数

  3、要注意应用。

  5、课后作业

  (一)、书本上作业(略)

  (二)、补充作业

  1.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32; (2)17.93; (3)0.084; (4)7.250;

  (5)1.35×104; (6)0.45万; (7)2.004; (8)3.1416.

  2.23.0是由四舍五入得来的近似数,则下列各数中哪些数不可能是真值?

  ①23.04 ②23.06 ③22.99 ④22.85

  课后选作题答案

  1.(1)精确到个位,有两位有效数字;

  (2)精确到百分位,有四位有效数字;

  (3)精确到千分位,有两位有效数字;

  (4)精确到千分位,有四位有效数字;

  (5)精确到百位,有三位有效数字;

  (6)精确到百位,有两位有效数字;

  (7)精确到千分位,有四位有效数字;

  (8)精确到万分位,有五位有效数字.

  2.②和④.

【【精品】说课稿合集八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说课稿合集5篇

2.【精品】说课稿合集九篇

3.【精品】说课稿合集8篇

4.【精品】说课稿合集10篇

5.【精品】说课稿合集9篇

6.【精品】说课稿合集7篇

7.【精品】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

8.【精品】说课稿范文合集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