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_303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303

管理员

摘要:

【精品】说课稿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说课稿 篇1  一、……

【精品】说课稿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家园,安排了四篇主体课文《我是中国娃》《一起歌》《地球妈妈》《多想去看看》。向我们表达了生活在地球之家、世界大家庭、祖国之家的人们的感受,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的感情。

  “我是中国娃,生着黑眼睛,长着黑头发。”——从感性上对自己、对中国人的认识。

  “写的是中国字,说的是中国话。”——感受着中国文化深层次的影响。

  “不管在哪里,中国都是我的家。”——概括儿歌的主题。无论身在何处,心儿永远向着祖国。

  《我是中国娃》这首儿歌语言浅显生动,意蕴悠长。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国叫中国,中国是我们的家”。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而直观的教学更容易被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因此,本课教学适宜采用多媒体这一能融形、光、色为一体的教学手段。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有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环境分析:

  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

  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料整理:

  在教学中注意适当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借助生动的图片、课件、音视频资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三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识字、合作学习。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民主、开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悟文章内容,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不管在哪里,中国都是我的家”这句话的意思。在民主、开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悟文章内容,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2、指导“、”的写法,把“头”“不”二字写美观。

  四、说教学媒体设计思路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离不开直观教学的特点,本课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等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满情趣的课堂氛围中,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理解新识。

  具体设计:教师首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在动眼观察、动口表达中清晰地了解课文,通过电脑画面和配音、具有说服力的画面的感知,唤起学生热爱祖国每一寸土地和身为中国人而骄傲的情感体验;适时指导学生利用各种媒介感知课文,巩固练习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增强练习的趣味性。

  五、说教学策略与方法

  注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再有通过小组长和老师检查提高学生读书、识字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及应对策略和整合点

  在一个优越的网络教学环境中,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所以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及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整合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大家请看这是我们中国的版图,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就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面,今天我们这个大家庭要有几个娃娃来做客,瞧,他们来了!

  (依次显现出示中国娃娃和各国娃娃的照片)

  2、大家观察这几个娃娃长得什么样儿,你觉得他们长得可爱吗?(生答)哪一个是中国娃娃?(生答)这个中国娃娃和其他的娃娃有什么不同?我们在座的小朋友都和这个中国娃娃一样长着黑眼睛、黑头发,和她一样可爱、漂亮,大家互相看看是不是这样?

  3、和照片上的小朋友打个招呼好吗?用中、英等多种文字出示“你好”的问候语。(课件展示文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我是中国娃。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

  回答:“可爱!”

  认真观察老师出示的照片。从中找出中国小朋友的照片。

  说中国小朋友的外貌特征。(眼睛、皮肤、头发等)学生坐好认真观看。

  凭自己的已有认识回答。

  播放“网站---课文解读---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直观式教学,便于学生自己点击学习,并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愿学、乐学,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打开书57页,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借助拼音能读会多少?(学生自读)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对圈出的字词多次再现,为识字做好铺垫。 2、谁借助拼音已经能把课文全读下来啦?指名读,提要求:咱们来听听他读得怎么样吧!那么在听小朋友读课文的时候,你们应该怎么做呢?)此时可以与学生进行“小耳朵——认真听,小眼睛——仔细看”的师生对话练习。让学生明确倾听范读的要领。 3、这位小朋友读完了,你想夸夸他吗?再听听视频录音吧! 4、初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你想像这位小朋友那样美美地读一读吗?老师先看看谁读书的姿势最正确,谁的书立得最直——学生自然做出读书的正确姿势。读的时候声音要洪亮,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5、再读课文,熟悉生字。(请你再把课文小声读一遍,边读边圈出生字。认不好的生字多读几遍,做到会读会认。) 6、检查认读生字情况。(生字娃娃现在要和我们交朋友了,我们就比一比,哪位同学交到的生字朋友最多,是最聪明的中国娃娃!) (1)在儿歌中认生字。(幻灯出示无拼音的课文)师:现在扣下手中的书,看大屏幕,老师这篇课文可没有拼音,看你能不能认出其中的生字,比比谁认得快。(认一类生字时强调字形,之后再认二类生字。) (2)脱离儿歌认生词。幻灯片出示生词:全班学生抢读生词。再指个别生字学生来认读。 7、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1)指一名学生看书读课文,学生互动评价。(认会了生字,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读课文。一人读,大家听,比比谁的耳朵灵,听他读得声音是否洪亮、字音读得是否正确、课文是否通顺) (2)这位同学读完了,你想给他什么样的评价?就请你直接对他说吧! (3)再指一名学生来读,学生再次互动评价。(谁想再来读一读,读得更好呢?) (4)课件出示去掉拼音后的课文,学生看大屏幕读。(这回看看去掉拼音后谁读得最好)

  学生按要求读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与自己的小伙伴互相合作,识记生字。

  一边听一边仔细看书。

  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学生自然做出读书的正确姿势。

  (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学生主动识字

  3名学生分别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会说,小朋友读得很熟练,很准确,声音很洪亮,而且还有感情,这时则更要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让他们自己来读。

  播放“网站---课文解读---课文欣赏”

  通过听音频,再次对课文有整体感知。

  给学生提供识字方法的交流机会,互相促进。

  【设计意图】该环节要充分体现照顾学困生。多给他们参与的机会。

  将课文中的字词抽出来认读,体现由文到句,由句到词,到字,逐步识字,减轻识字负担。

  让学生参与评价,进一步巩固识字,为由感情朗读课文打下基础。【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学生,学生可能会这样说:“xxx,你读得很准确,也很熟练。”“xxx,你读的声音很洪亮……我要向你读得那样好。”

  三、指导朗读,升华情感

  1、谈话:同学们我们无论走到哪里,中国永远是我们的家。作为中国人,你感到怎么样?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作为一个中国人是自豪的。

  2、指导学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师适度鼓励表扬。

  3、生配乐读文,感受自豪。

  (1)指名读;

  (2)齐读;

  (3)男女比赛读。

  生畅所欲言、踊跃回答。

  有感情读课文:

  自己试读;

  指名读,读出自豪的语气。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播放“网站---课文解读---课文欣赏”

  提高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体验情感1、师: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一共有几句话?你怎么知道是三句话呢?

  2、谁来读读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请你把这三句话分别大声好好来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一边读,一边想:想想你从每一句话中都知道了什么?通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谁来说一说,你从每一句话中都知道了什么?你想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我是中国娃,生着黑眼睛,长着黑头发。

  先把句子读一读。谈一谈自己都知道了什么。

  (在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中国娃”“黑眼睛”“黑头发”这几个词,

  强调要重读,即边理解边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在理解句子的同时再来读读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个别读)。

  ——写的是在中国字,说的是中国话。

  学生自己先把句子读一读。谈一谈自己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边说,老师边引导(课件演示象形文字演变的步骤)

  (同学们,你们看,咱们中国古代人多聪明呀,在没有发明汉字之前他们根据图画自己创造了象形文字,经过了几千年象形文字就演变成了咱们现代的汉字,中国的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特别悠久。)(咱们现在写的汉字其实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你们觉得咱们的汉字漂亮吗?希望同学们今后好好练习中国字,把中国字写得漂漂亮亮的。)有感情的朗读:写的是中国字。说的是中国话——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用中、英文字“你好”的问候语对比,帮助学生体会中国语言文字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上学了我们要学写中国字,可是我们从一出生听到的就是中国话,呀呀学语说的也是中国话,所以中国话和中国字会伴随我们的一生) 请同学们再带着感情来读读这句话。

  ——不管在哪里,中国都是我的家。

  先把句子读一读。谈自己都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老师边引导(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小家,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可是我们全班同学和所有的老师我们这些都长着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人又都有一个大家,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中国)(同学们,你们长大了,离开了中国可能会到哪里去呢?你们会忘记中国吗?为什么?——因为中国是我的家)

  【设计意图】此处是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要首先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学生可能知道自。己家庭的小家,对于中国还是个“家”可能就建立不好直接的概念了,所以我还是要用语言来引导学生。

  4、同学们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那么谁想给大家来美美地背一遍呢?

  【设计意图】理解了课文内容,学生背的形式可能更是多样的,课堂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单独背,更加渲染课文的情感。

  33句

  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自由长谈。

  播放“网站---课文解读---品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中国人长的是黑黑的眼睛,还有黑黑的头发,他们和其他国家的人长的是不一样的。此时,我可以再次出示中国儿童和外国小朋友在一起的照片,再让学生进行对比,加深印象和理解。【设计意图】学生可能对中国汉字的体会不形象,我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中国文字从象形文字到简体文字的演变历程,同时并加以解说使他们对中国汉字演变过程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加深体会中国汉字的形体美。

  二、学习写字,感受汉字之美

  1、出示要求会写的汉字“中、生、头、不”,组织小组讨论:也当一回“老师”怎么教大家写好这几个字?

  2、组织汇报,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拓展阅读《歌词中国娃》、《龙的传人》《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写“中、生、头、不”四个字时应注意什么,汇报的同学当小老师教其他同学写字。

  欣赏歌曲《龙的传人》

  学唱歌曲《中国娃》

  【设计意图】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汉字之美,当小老师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播放“网站---课文解读---学写字“写一写”

  播放“网站---课文解读---歌曲欣赏

  三、拓展延伸

  1、作为一个中国娃,除了相貌、文字、语言,你对自己的祖国——中国还有哪些了解?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2、同学们对祖国知道的可真多,是呀,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到处都有让我们每一个中国娃娃值得骄傲的事物。

  3、大声齐呼: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

  4、下面就请同学们伴着动听的乐曲一起来感受这份自豪与骄傲吧!

  5、师:“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学生畅所欲言。

  生一次又一次齐乎,感受自豪。

  共同欣赏《娃哈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和学唱《中国是我家》。

  生人认真倾听老师读

  梁启超

  先生的语录

  【设计意图】此处拓展,学生可能会说看天安门升旗,看长城,看桂林山水等等,总之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说。这一环节是对课文的延伸,使学生感到祖国的壮美,同时也为自己是中国娃而感到骄傲自豪。

  播放“网站---课文解读---腾飞的祖国(国旗、长城、神七上天、08奥运等画面。)

  播放“网站---课文解读--- MV欣赏(《娃哈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中国是我家》。)

  播放“网站---课文解读---梁启超语录”

  【设计意图】学习梁启超语录让学生知道自己身为中国人是自豪和骄傲的,最重要的就是要牢记创建未来的少年中国的,是中国少年一代的责任。

  四、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我是中国娃》习题精选

  (一)、我会写。

  中( ) 生( ) 头 ( ) 不( )

  (二)、我会连。

  写 中 头 说 不 娃 眼

  发 是 睛 娃 字 国 话

  (三)、我会填。

  我们中国娃生着( ),长着( ),写的是( ),说的是( ),( )都是( )。

  (四)、我知道。

  头的第五笔是( ) 中的第二笔是( )

  方的第四笔是( ) 不的第二笔是( )

  作业布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写生字。

  五、《我是中国娃》 板书

  5、我是中国娃

  黑眼睛 黑头发 中国字 中国话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赶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课文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年的无穷乐趣,处处洋溢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情怀。课文插图再现了课文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课文。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似".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文本语言,或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想象,感悟赶海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说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难点:

  通过学习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说教学设计:

  课前播放《大海啊,故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跟随作者去赶海,享受其中的乐趣。

  二、初读课文——找"趣"

  1、我们轻轻打开课文,读读2-4自然段,你觉得什么很有趣,可以动动笔,在旁边作上记号。

  2、交流

  什么很有趣呢?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3、出示句子和插图

  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插图:人们赶海的情景图

  (1)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

  (2)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我们来边看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

  (3)趣事真多啊!谁来在横线上填上你最感兴趣的。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有的,有的……

  三、精读课文2-4自然段,体验"趣"

  1、大家读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哪儿最有趣就多读读。

  2、把你体验到的乐趣读出来或说出来。

  △捉螃蟹很有趣

  (1)自己捉

  △捏大虾很有趣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咦"和"噢"两个语气词

  (3)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虾呢?谁来介绍一下。

  这只大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威武、神气,像一员武将)

  (4)我们来看看戏台上的武将,观察大虾与武将有什么相象的地方。

  (出示京剧中武将的插图)

  (5)如果你一边读,一边想像出大虾和武将的模样,那你的朗读一定会更逼真,感受也会更深,不信,大家试一试。(自读后指名读) (6)这大虾呀神气不了多久了,请大家读读下面一句。

  4、学习第四自然段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

  (1)指名读

  (2)(满载而归)读正确了,谁也来读一读。(收获真多!)

  (3)小组合作讨论"战利品"的意思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生接读,抒发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五、小组合作朗读全文。

  先指名说说分工,再读

  六、看图写话

  1、比比谁赶海的收获大

  在前两次分步练习说话的基础上,出示整幅插图,播放海浪的声音,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创设情境,看图写话。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我们都知道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常用角进行描述,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设想,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内迫切地想知道角的有关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1、初步感知角

  师:这是一把三角尺,(出示三角尺)上面有角吗?(有)(指名指指)(师指导指角的方法)

  师: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指。

  师:我们再来摸一摸角,你摸到的是角的什么样的?(并且体会:角的边是直的,顶顶点是尖尖的。)

  师:你还能在三角尺上找到其他角吗?(同桌相互指一指)。

  2、抽象出几何角(出示课件)

  师:谁能找出这些物体中的角?学生一个一个指。

  师:如果把这些实物上的角搬下来,就成了下面的图形。(抽象出角)

  师:像这样的一些图形,就叫做角。

  3、搭一搭

  用你的小棒搭一个角,同桌互相评一评对不对

  (二)、探索新知

  1、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老师画了一个角,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1) 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板书)

  直直的,我们叫它“边”(板书)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一个顶点,两条边)

  (2)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用给角起名字的方法来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2、画角

  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角?把你画的角标上顶点和边。(师边看边指导) 让学生标出图形中的角,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明确角的记法、读法。

  3 、画角时应该注意:先画顶点,再画边

  认识角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时我认为要想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角的有关知识,关键是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数学活动:摸一摸、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练一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理性认识。

  4、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让学生张合活动角,感受从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的过程。通过张合活动角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角有大小,而且还感受到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比较活动角,看哪个角大? 通过猜想、演示、验证,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 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经过多样性的活动过程,学生积累了对角的正确认识,最后,我设计了4个层次的综合练习,意在引发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迈进,这4个层次的练习,孩子们很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基础练习:判断角和数出图形中的角的数量。穿插在例题讲完就练习

  2、动手操作题,活动角的大小

  3、拓展提高题,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四)总结与评价: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并且用课件总结重点内容。

  本节课侧重于知识点的落实,巩固新知。加强动手操作实践,丰富学生感知,积累空间观念,形成能力。积极引发学生的兴趣,辨明概念,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卡罗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小说《爱的教育》。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四年级的意大利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她,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非常的感人。

  二、说学生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身子女,缺乏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所以在教这一课时我把引导学生了解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大家是怎么做的,从而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目标

  针对本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认识“遭,悯,咛,咐,啕”5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3、了解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大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重难点)。

  四、说教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老师只做适当的点拨、引导,运用自主、合作、研究的教学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自学,自悟,真正做到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教学时以“爱”为主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最后超越文本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回顾总结,导入新课——深入课文,感受真爱——联系生活,爱的延伸”这一教学流程。

  (一)回顾总结,导入新课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这一章的课文描写的都是人间最质朴的感情。在上新课前我会让学生回顾这一章所学的课文:《古诗两首》——朋友间依依惜别;《搭石》——乡亲们互帮互助;《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海峡同胞之间血脉亲情。这些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类情感。这样既总结了前几篇课文的思想主题,又能让学生知道人间的爱可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导入《卡罗纳》这课时我会配乐满怀深情地朗诵诗歌《妈妈的爱》让学生感悟母爱的深沉与博大,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理解卡罗纳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做好铺垫。

  (二)深入课文,感受真爱

  1、整体把握

  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课件出示重点字词:遭到,怜悯,叮咛,嘱咐,屏息凝神,号啕大哭),读通句子,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接着再回到文本并且细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分别画出表现卡罗纳内心悲痛的句子和体现大家对他关爱的句子。也可以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理解、感受或疑问。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整堂课学生们围绕“卡罗纳的心情是怎样的?”和“周围的人们又是怎样表达对卡罗纳的爱的?”这两个问题品读感悟。在充分自读自学的基础上,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畅谈感受和体会,而老师只是做精当的点拨和语言表达的示范,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卡罗纳》说课稿相关内容:人教版语文第八册《七月的天山》公开课教学实录《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杂谈《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蟋蟀的住宅综合资料《题西林壁》教学设计4《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颐和园》快乐练习:同步训练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深入课文

  a、感受卡罗纳的悲伤:(交流,畅谈感受和体会)

  a)“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这一句通过逼真的神态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的悲伤。(点拨重点词语:“灰白”体现身体虚弱,“哭红”说明哭的时间长,“站不稳”说明没有力气)指导朗读

  b)“卡罗纳的母亲病的很厉害,卡罗纳很多天没来上课了”

  运用情景还原的手法让学生结合第一句想象说话:在卡罗纳没来上课的这些天他有可能做些什么,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走入主人公卡罗纳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内心的痛苦与悲伤。

  c)“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

  d)“当他看到一副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抓住卡罗纳的两次哭来理解文本体会他内心的悲伤(第一:体会“突然”这个词;第二:联系课文以及“哭”程度的加深理解“号啕大哭”的含义)

  e)“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指导朗读)

  读是感情的基础,读也是感悟的升华。教学本文,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情意深厚,所以我注意启发学生通过朗读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心情,,在朗读过程中做适当指导、点拨,或进行范读。全篇的朗读基调,要表现出卡罗纳内心极度悲伤,朗读的语气要缓慢低沉。但是卡罗纳回忆起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情景,这些语句要读得欢快些,反衬出现实的凄凉

  b、感受大家的关爱:(交流,畅谈感受和体会)

  卡罗纳失去母亲,是这样的悲痛,这样的脆弱,这时他最需要什么?(周围的人对他的关爱、理解和安慰)让学生讨论:大家都包括那些人?(老师,同学和家长)

  a)体会老师的爱:

  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的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

  老师是通过言语来表达对卡罗纳的关爱。在朗读老师的话语时让学生做小老师,想象自己的班上有这样一位受伤的学生我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来安慰他呢?

  b)体会“我”的爱:

  “我心里不由的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

  “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却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这一“放”一“贴”,一句“卡罗纳别哭了”,让卡罗纳深切感受到同学对他的关爱。)

  (指导朗读。)

  “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我”主要是通过动作来表达对卡罗纳的关爱,用双手传递我的温暖。

  c)体会“同学们”的爱:

  “大家都屏息凝神的望着他”

  “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点拨重点词语:屏息凝神,默默)

  同学们是通过目光来表达对卡罗纳的关爱。我让同学们想象那一双双眼睛里写满了什么?如果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你要用这目光告诉他什么?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时候的爱呀,没有千言万语,有的只是一个关切的眼神。将学生置身于同学和卡罗纳的直接对话中,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在对话中加深内化关爱的情感。

  d)体会“家长”的爱:

  “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看着卡罗纳。”

  通过“我”的母亲的动作来表达关爱。

  我会让学生通过找到的句子分析讨论: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具体描写了卡罗纳的悲痛和人们的表现并且学着将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觉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把最真挚、无私、伟大的爱朗读出来,在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中用心触摸语言,表达着这份真情。我采取自由读、指读、导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读的基础上,感动自己,感动他人,将“爱”的内涵在心里有所提升。使学生获得思想感情的洗礼和升华。透过字面想象人物的所思所想,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过渡:卡罗纳是不幸的,因为他失去了最疼爱他的母亲,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身边有那么多关爱他,理解他的人。

  在此基础上,追问:“这些‘爱’卡罗纳感受到了吗?从哪儿看出来?”抓住“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体会卡罗纳坚强面对现实,成为生活的强者的内心感受。

  (三)联系生活,爱的延伸

  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从大家的行动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设想一下:如果我是卡罗纳的同学,我会为他做些什么?

  最后打开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爱,不需要惊天动地,不需要轰轰烈烈。只需要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安慰的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他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他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正因为这世界上有了爱,我们才有了幸福和快乐。(课尾用歌曲《作结,既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又能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走近《爱的教育》:

  课件出示:《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记述了发生在四年级学生中的一百个动人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主要是学生,还有老师以及学生的父母等平凡的人。

  课后阅读《爱的教育》,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黄山怪石》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教材,是一篇内容有趣、语言浅显的游记。课文写的是小作者与父亲一起游览黄山,对黄山千奇百怪的石头情有独钟,通过对黄山怪石的描写,使读者体会到了黄山石头的奇特、有趣。

  课文的重点是第二节中爸爸的话,前一句运用比喻的方法写黄山的怪石千奇百怪,姿态各异;后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黄山怪石栩栩如生,情态逼真的特点描绘了出来。既概括了黄山怪石的特点,统领全文,同时,下文中(3-7节)“飞来石”、“神仙晒靴”、“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猴子观海” 五个景点的特征又都能从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另外,课文描写黄山怪石的语句生动传神,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黄山怪石的奇趣,而且还使学生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因而也是提高朗读和训练说话能力的好教材。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班学生比较天真且活泼好动,学习的情绪、兴趣易受外界物质刺激的影响。经过3年的小班化课堂实践,学生基本上能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另外,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所以大多数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在自信心和口头表达能力上还有所欠缺。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感情朗读和积累课文语言,初步了解黄山怪石的奇特景观,并对大自然这种巧夺天工之作表示由衷地赞叹,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积极愉快地投入以朗读感悟、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活动中,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喜欢语文,并不断参与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中描写黄山怪石的语句,正确把握黄山怪石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黄山怪石的句子。

  3、学做小导游,能用生动的语句描述黄山怪石。

  a。学有余力的学生能仔细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黄山的怪石。

  b。中层学生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灵活地运用文中的语句或句式,形象地描述其它的几块怪石。

  c。学有困难的学生能运用课文中的语句,具体生动地描述课文中的五处景点。

  4、初步了解过渡句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多媒体演示,直观地感受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

  2、以“怪”字为突破口,通过朗读感悟,准确体会黄山怪石的特点。

  3、在合作学习中,用找关键词语并理解对方法,明确课文是如何写出这个“怪”字的。

  4、在积累课文描写黄山怪石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用上优美的语句描绘怪石。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黄山怪石的特点。

  2、学做小导游,能用生动的语句描述黄山怪石。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探索,才能使他们主动地得到发展,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学习的主人。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中获得知识,真正做到像叶澜教授所说的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对于《黄山怪石》这样一篇课文,学生基本能通过自学、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课文的意思,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有效地开展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在课前就不动声色地出示一份黄山招收小导游的启示,学生们通过观看议论,激起了好奇心,树立竞争意识。课堂上以招聘小导游的形式,把学生引入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兴致勃勃地学习课文,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2。合作学习,体验成功

  第斯多惠说:“科学的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由此可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而教师应是学生的领航者、组织者。因为课文内容有趣、语言浅显,所以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的学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里,不仅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且学生在自读讨论中,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就表明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要重视小组里每个成员的力量与智慧吗?更不用说,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飞来石”、“神仙晒靴”、“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猴子观海”五块怪石的环节中,我采用了按兴趣分组合作学习的小班化教学模式,尊重学生自己的自主选择,请他们通过相互合作,着重探究一块石头的奥秘。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在合作中体验欢乐,在探索中体验成功。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素养。

  当然,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我们的小组汇报形式也是灵活多样, 有邀请合作法、竞赛抢答法、相互探讨法等;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可以是个别的,也可以是小组的。

  3、以读为本,感悟积累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可见,读“出之于口,入之于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把握课文,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思维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各种形式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积累。为了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我还把朗读、观察、想象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在朗读之后,以导游的身份来介绍,既帮助学生感悟理解了语言,又丰富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同时还进行了语言表达训练,—一举多得。

  4、拓展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的过程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裴斯泰洛齐曾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拓展思路,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教师更要为学生设计些创造性思维训练,使他们能够静下心来,

  进行深邃的思考,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自选小导游级别,仿照课文描写怪石的方法(名字、样子、位置等)用自己的话或书上的语句(句式)来介绍黄山的怪石的说话练习。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投入到充分的准备当中去。在此过程中不仅促使学生内化了课文的语言、知识,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提高,而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创造想象能力。从而达到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同时又照顾了不同学生的表达水平。

  5、运用媒体,直观形象

  媒体以其自身的优越性,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许多乐趣。它可以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可以展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情画意,它在带给学生听觉、视觉上极大的享受时,又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它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我班学生大都没有到过黄山,没有看到过黄山的怪石,通过媒体演示,增强了直观性、形象性和真实性,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近距离地感受到怪石的有趣、神奇。多媒体的演示,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激起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又为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提供了依据,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直观视野,丰富了直观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就清晰了,教学与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寓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意义深远。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在赏析语言中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在理解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体验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位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质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样做,为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孩子都具有表现欲,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因此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在这环节中,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既能锻炼了胆量,又能训练观察力。】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七、拓展补充

  1、“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原来出自于一个八字成语,后面还有四个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他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

  出示: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读读记记)

  2、这句成语出自哪里你知道吗?

  (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历史资料的整理,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上至战国初期,下至秦朝统一六国,反映了当时政治、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面貌。

  3、你想知道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出示故事)

  4、积累抄写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采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识字,教材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先用转盘识字的方法给基本字“青”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氵、日、目、忄、虫、讠”转出了“清、晴、睛、请、蜻、情”等一串同类的形声字,列出了6个相应的词语“清洁、晴天、眼睛、请坐、事情、蜻蜓”。

  第二部分是相应的儿歌和情境图供学生阅读、观察。图的内容是: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清清的池塘映出了水面上荷叶、荷花、小莲蓬的影子,一只只大眼睛的蜻蜓在池塘上空飞来飞去,正忙着捉蚁虫呢。

  第三部分是生字:两条绿线内3个字“蜻、蜓、蚊”只识不写,下面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要求掌握音、形、义,田字格中红色的生字是供学生按笔顺描红的,田字格上面要求认识1个偏旁“忄”(竖心旁)。

  2、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的认识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忄”。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

  (3)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9个生字,正确书写以及有感情地诵读儿歌是本课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是教学难点。

  4、教具准备

  用卡通图加以修饰的转盘。课文P82,P83插图。音乐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借助转盘,创设故事情境,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习形声字,理解字义,指导书写。第二课时,指导看图,诵读儿歌,将形声字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辨析。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由于低年级年龄小,有意注意不能持久,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采用情境教学,创设故事情境,展示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两幅彩图,吸引学生观察画面,练习说话,欣赏美学,然后图文对照,诵读儿歌,帮助学生领悟儿歌,达到加深理解字义,增加语言积累的目的。

  2、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扶放结合,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字词,了解词意句意,并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再现短文的意境,以达到训练语感,巩固积累识字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可用识字4的谜语导入,教师可先叙述谜语:“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对于这个谜语学生耳熟能详,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入了新课。

  2、导入:

  复习了识字4的谜语后,教师可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和识字4同类的形声字”。板书课题:识字8。

  (二)创设情境,转盘演示,识字识词:

  运用转盘识字、识词,是本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课前可先在转盘上稍加修饰。在“青”字和“氵、日、虫、忄、讠、目”下衬上小孩子喜爱的卡通图,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

  1、教师扶,教学“清”字。

  教师演示转盘,指着“青”字,配上轻柔的音乐讲述故事:有个小朋友叫小“青”。有一天,他呆在家里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他走呀走呀,(师转动转盘)路上碰到了“氵”,小“青”说:“三点水,咱们做个好朋友吧?”“氵”说:“好呀。”于是,他们手拉着手,变成了“清”,(师板书清)“清”说:“你们知道吗?我是最干净的,因为有了“氵”可把东西洗得干干净净,非常清洁。”(板书:清洁)通过这种故事情境法,学生学习兴趣高,又易于掌握新字、新词。

  2、教师放,学习“晴、睛、清、情、蜻、请”

  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和“清”有相似之处,所以在学习这五个形声字时,教师在原来扶的基础上,充分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按上面学习“清”的方法自编“青”和“日、目、讠、忄、虫”交朋友的故事,故事编得好坏不要紧,只要让学生在故事中相机学习到“请坐、晴天、事情、眼睛、蜻蜓”等词和“事、洁、眼、蜓”这4个字,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说话练习。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体现了教师的扶放结合,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能力、说话能力。同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借助偏旁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并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教师无需多作讲解,只要稍加点拨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巩固所学的字词。

  通过转盘讲故事识字、识词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识字8的新字、新词,这时,教师就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字词。如读法有:开火车读,指名读、领读、齐读、打乱顺序读……还可加入一些小游戏,如考考你、摘苹果、贴树皮等。

  4、指导书写:在学生充分掌握字音、字形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三)故事延续,学习儿歌: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小朋友对创设的故事情境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P82上的儿歌时,可先把故事延续下去,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1、引出儿歌

  教师可叙述:小“青”交上好朋友“清、晴、睛、请、情、蜻”后,可高兴了。有一天,天气很好,他约了他的好朋友们一起去郊游,看,郊外的风景多好呀,他们看到了什么呢?(出示P82、P83页的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充分的练习说话的时间,并给说的好的小朋友给予肯定,哪怕是一个优美的词,一句优美的话都有可以。待学生练习说话以后,教师可继续延续故事: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7个好朋友忍不住唱起来。(出示儿歌: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

  2、诵读儿歌

  诵读儿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抓住重点词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师生共同加以评价。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多样,并在评价过程中抓住时机向学生渗透保护益虫的思想,让学生读出事物的特点,读出儿童的情趣来。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配上音乐加以背诵,还可以让小朋友边背诵边自由地加上动作。

  3、分析字形,练习书写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可让学生通过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分析、记忆形声字,重点指导“坐、事”的字形和书写规则,然后进行描红,仿影与临写。

  4、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说课稿 篇8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一课《燕子》。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本组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记叙的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识记部分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经分析得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体会到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教学难点为: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我将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重要途径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中,可以了解到:

  三年级学生善于想象,但缺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基于上述原因,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燕子俊俏、灵巧的美。

  为了完成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法:

  1.图片扩展法。

  2.以读代讲法。

  3.创设情景法

  结合教法,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朗读品味

  2.想象体验

  呆会儿,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会有所体现。

  三、说教学过程:

  (一)成语引入,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让学生说一说描写春天的成语,当学生说至"莺歌燕舞"一词时,提问:这里的燕指的是什么?倘若学生未说到"莺歌燕舞"一词,可以送成语的形式,向同学介绍本词。进而引出: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板书课题,由于"燕"为本课生字,而且笔画复杂,所以通过形象记忆法帮助学生识记。提示:"廿"是燕子的头,"口"为燕子的身体,"北"为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

  此后,安排学生与文本进行第一次对话。要求学生:边读,边回忆作者描绘了哪几幅燕子图?即: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为后文细读品悟做好铺垫。

  通过阅读,可知作者依次描绘了燕子外形图、燕子归来图、燕子飞行图以及燕子停歇图。首先,欣赏第一幅:燕子外形图。也就进入了课堂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细读品悟,学习语言

  1.小燕子的外形究竟有怎样的特点呢?我组织学生以小老师领读的形式温习描写燕子外形特点的词语,接着出示填空,以词语搭配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填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绿色字体,发现作者描写燕子外形的视角是由整体到局部,通过观察红色字体可以发现作者正是从颜色、动作、形态三个方面将小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特点跃然纸上。从而为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做好铺垫。

  进而引导学生带着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放声朗读。

  2.那么是谁在召唤着春之使者——燕子,赶快归来呢?当然是春天里的伙伴们,要求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中描写的景物。

  根据学生的汇报,随即播放春景近景图。柳丝千条万条、小草挨挨挤挤、绿叶碧玉葱茏、各色野花竞相开放,大家你追我赶、争着抢着聚集到一起绽放光彩。用文中的一句话说就是——赶*似的聚拢来。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四字词语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及热爱之情。进而追问:假若你是燕子,看到伙伴们这样卖力的为春光增添生机。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通过燕子心情的理解,体会小燕子为春天增添生机的迫切心情以及"赶来"一词应用的准确性。

  进而引导学生带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齐读本段。

  那么燕子的到来为这美丽的春天增添了怎样的生机呢?请大家继续欣赏燕子飞行图

  首先要求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燕子飞行姿态的语句,很容易会找到"斜着"、"掠着"、"掠过"这几个词,进而以联系课文内容调换词语的形式帮助学生体会燕子飞行的特点。将"斜着"换成"歪着"不行,因为不够美。将"掠过"换成"飞过"呢?通过后文的"一转眼"可以体会到,"飞着"显然不够快。将"横掠"换成"横擦"更不行,因为那就体现不出燕子尾尖一沾水面轻滑而过的轻盈,显然不够轻。

  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燕子的飞行是快速中带有自由轻盈的柔美,此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本段。

  引导学生发现正是有的关联词的使用,让我们看到看了燕子丰富多彩的飞行生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那女生对读本段。朗读过后呈现画面,激发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这是柳树枝头的燕子、横掠过湖面的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的燕子,又有飞翔的燕子还会飞到哪呢?也许会在枝头嬉戏,也许会在桥栏上极目远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而让学生用上"有的"关联词语将想象到的画面,汇总起来说,从而达到丰富积累的目的。

  通过语言叙述,引导学生发现这景虽美,但仿佛还缺少点什么。听,田野里的歌唱家在谱写新曲。你听懂她的在说什麽了吗?它的心情怎样?入情入境后,再回归到文本让学生寻找描写燕子声音的词语,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描写动物时声音词语的运用,能使画面更加充满生命力。随即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燕子的快乐心情。

  (三)对比联想,自读感悟。

  燕子飞倦了会落在电线上停歇,此刻也就进入了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

  通过燕子停歇图与五线谱图的对比,让学生了解"痕"字使用的精当,用五线谱来比喻燕子停歇情景的巧妙,进而组织学生以为图片配上注解的形式,进行赛读,评选出最佳播音员。

  (四)回顾全文,总结升华

  至此,四幅美丽的燕子图欣赏完毕,让我们再将那无数的美丽瞬间定格回放,仔细端详能感受到燕子俊俏的外形美,放眼望去,可以欣赏到燕子飞行的动态美,极目远望,燕子的静态美让人一览无余。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作者的写作视角正是由近至远。此后安排学生同桌间,看图片复述全文,从而实现语言文字在脑海中再造想象的过程,达到积累佳句,升华情感的目的。

【【精品】说课稿汇编八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说课稿汇编6篇

2.【精品】说课稿汇编8篇

3.【精品】说课稿汇编9篇

4.【精品】说课稿汇编10篇

5.【精品】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

6.【精品】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7.【精品】说课稿五篇

8.【精品】说课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