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范文集合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说课稿 篇1……
关于说课稿范文集合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教学过程
歌曲激趣
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
(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书》)
刚才大家听得都挺投入的,从歌曲中,你听出了什么?
(友情提示:可以从形式,内容,语言,感情等方面谈。)
学生举手发言。
小结语:大家听得认真,听得动情;尤其是能从游子的思亲感受到父母的思子之情。再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书信无疑成了沟通两地的最好桥梁。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再其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写的多了,整理下来,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感受一下那份牵挂。
(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异同。
2?学习书信的写作方法。
3?在体验运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学会感恩。
整体感知
请大家快速阅读两封家书,看作者再什么情况下给儿子回的信。傅雷想通过这两封书信告诉儿子什么?请以“从___看出,这封书信是作者在儿子___时给儿子回的信。”的句式回答第一问。
学生速读后举手发言。
明确:第一封家书 儿子消沉时 败不馁 做个坚强 人
第二封家书 儿子成功时 胜不骄
品味赏析
正是期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使这两封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家书有了相同的内涵。我想知道,同学们喜欢着两封家书吗?能把你喜欢的词.句和大家分享吗?
体验运用
傅雷的家书,不仅能使他儿子—傅聪获益匪浅,也定能使我们这些阅读者获益匪浅。让我们学以致用,用我们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吧。
A 小李的爸爸和妈 妈 不幸双双下岗 ,小李也因此情绪消沉,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假如你是小李的好朋友小丁,决定给小李写一封短信。你该怎样写?
B 小帆前些日子去参加演讲比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回来后,就总是指挥这个,教训那个,学习也很浮躁。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小颀,想给小帆写一封信。你会怎样写?
(左右两大组分别完成A﹑ B情景演练)
拓展延伸
(看来同学们已从精神上把两封家书内化为自己的财富了。)的确,傅雷是伟大的,他的儿子是幸运的.或许,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为什么自己就没有遇上这么好的一个父亲?其实爱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一下,你们感受到父亲对你们的爱了吗?
先把你的感受告诉你的同桌,再和大家分享。
交流分享
小结:大家的述说很动情,也很感人。傅雷有一位让他为之骄傲的儿子——音乐家傅聪。我想:既然大家已理解 了父亲并深深感受到了父爱,那么,只要同学们努力争取,长大后也一定会成为让父母因你而骄傲的人!
作业安排
父爱是无言的,较之母爱,它更深沉,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才能发现,他和母亲一起用真情为我们搭建成长之桥。今天下课后,我们能否用自己的心,通过自己的手给父母写一封家书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关心呢?
结束语:放歌曲《感恩的心》
课后反思:这节课目标明确,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的述说很动情,感染了许多听课的教师。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课文读的较少,基础知识——字词也是在课前检查而没有在课堂上展示。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把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弈秋教诲俱学弗若曰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1、警句引路、导入新课
2、范读激趣、领读通文
3、熟读成诵、疏通文意
4、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读书明理
6、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时,我先出示以下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警句的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告诉学生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
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而现代的教育家也在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我先范读课文两遍,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然后领读,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达到熟读成诵。让学生自读自悟,并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贯通全文。
弄懂每一话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与同学研讨。在全班交流时,我采用点拨教学法,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我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
学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关键就是能从古文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第五个环节时,我先出示两个问题: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弄懂两个人学习效果的不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得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达到读书明理的目的。处理第二个问题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实践新课标“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我在讲完课文后将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读文言文。这些文言成语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又为学生熟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板书说明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通过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得出两个相反的学习结果,对比鲜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充分揭示了课文蕴涵的道理。
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成功
三心二意——失败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雪》这篇散文的教学设计。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重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部分说课。
一、说教材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散文之一。教材把本文编入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描绘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两幅雪景。文字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刻,对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语言感受能力是难得的佳篇。在雪花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写出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寄托对生命的思考和把握。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文要求学生加强朗读,注意联想和想象,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比较南北方雪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理解寓意,并能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
3、领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精神支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重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特别强调朗读的作用,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增加积累,发展情感,加深体验与感悟。据此本文的教学重点确立为: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内涵。
人们常因鲁迅先生深沉冷峻的散文语言而感到深奥难懂。所以,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激发学生的联系与想象是本文学习的一大关键。本文教学难点确立为:理解寓意深刻的语句,理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精神追求。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材编者的意图,本课案力图创设开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
1、学生以读促悟,感知文意。品析精彩,并摘抄积累。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的基础上,逐渐完成对重、难点的突破。
3、借助多媒体的形象直观与容量大的特点,提高课堂实效。
五、教学过程
(一)快速抢答,激趣导入:
我介绍与鲁迅先生相关的文学常识,学生可以在描述过程中快速抢答,由此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
析:我在导入环节中以作者简介为切入点,大部分学生都有所储备,能积极参与,而竞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巩固重要的文学常识。同时也为本文的学习作了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A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停顿,注意体会本文语言特色。
B教师简单介绍散文诗特点,并明确诵读的重要性,为进一步赏析作准备。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兼有诗歌和散文特点是的一种现代抒情体裁,
从本质上来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诗的想象,从形式上来看,它又和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语言比较自由。
析:学习散文诗最好的方法是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文章的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情,从而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
2、录音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感知。提问:文中描绘了几幅画面?
析: 本文画面感较强,听读课文,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感受两幅画面。
3、学生谈谈从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 (板书)
两幅画面: 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三)精读课文,品味赏析:
1、同桌合作探究,以“我更喜欢的是_____的雪,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是一种_____美。”的句式互相交流自己对两个地方的雪的看法。 析:因为一些学生说话往往欠缺条理,而用规定句式来作答,可以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2、学生细读自己喜欢的雪景图,圈画精彩的词句 ,揣摩写法,并加以赏析。
3、集中交流,师生稍作点评。(板书)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充满温情,生机勃勃 优美
朔方的雪 坚硬灿烂,昂扬向上,飞旋升腾 壮美
析:此环节既为品味本文的精美语言,又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这两种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也表现着作者的一种感情倾向。
4、
①在描写雪景的过程中,作者感情更倾向于哪一方的雪?从何看出?(投影写作背景介绍)
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老师点评明确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作者虽然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且因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优美然而虚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活,渴望从自然的伟力中汲取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永葆战斗青春。所以,面对眼前的实景,他写道: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此处一反先前温婉、缠绵的情调,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摹写,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随后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写照吗?
②作者的这种感情集中体现在哪一句?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析:设计此问题是为了促成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
③作者写雪景仅仅是为写雪而写雪吗?
王国维先生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借描写南方的雪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借描写北方的雪赞美、歌颂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借景抒情。
析:在充分赏析课文后,结合写作背景来理解,对语言有了深入感知。通过设计以上几个问题,使学生真正明了文中寄寓的作者的精神追求,从而完成了难点的教学。
(四)美读课文,领略意韵:
为了更进一步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在前面的基础上,美读课文,领略文章的意韵。
请女生诵读描写江南雪的前三段,尽现其温婉柔美的美感。男生诵读写北国雪景的后三段,读出其雄浑俊伟的气势。
(播放背景音乐,使学生沉浸在审美的意境中。)
析:此环节既能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又能深入体会文中寄寓的情感。
(五)同题写作,拓展延伸:
1.“一千名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笔下的雪,融入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那么同学们对雪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与体验呢,请拿起你的笔,抒发出你内心的那份情感吧!
(六)总结
同学们,阅读鲁迅先生的《雪》,我们既欣赏到了南国那滋润美艳如温婉恬静的江南女子的优美雪景,还看到了如粉如沙粗犷豪放如北国男儿般的壮美图画,更体察到了鲁迅先生那永不屈服坚强独立的斗争精神,让我们也象先生那样,用坚强与独立去战胜我们学习与人生中的一切困难吧!(轻音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
自我评价:
本课案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抓住了散文诗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品味和赏析文章,重在感悟和体味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拓展延伸部分进行同题写作,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的学习方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4课,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文章之所以被安排在第八单元里,因为它体现了“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让我们去探索,去发现”的教学理念。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二、说目标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又结合文本的实际,我对本课制定以下重难点:
1、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小组交流,结合平常的识字方法,会认本课二类生字,会写 “有、在、什、么”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蝌蚪和青蛙的特点。
3、抓主线“找”,在找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变化。同时告诉学生遇事要主动探究,学会礼貌待人。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及分角色朗读,让小朋友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三、重难点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文本的实际,我对本课制定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八个字,会写两个字,有感情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告诉学生遇事主动探究。
四、说教法: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再现策略。课堂上通过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意境。2.合作学习策略。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具体情节和分角色朗读达到深层体验。
五、结合学情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所以我把本课的学习方法突出为“看.读.品.演”。看,就是图文对照,初步感受课文。读,是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品,是品词析句,积累运用。演,是创设情景进入角色。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知识链接】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链接,让学生对青蛙进一步产生了解。
★青蛙是杂食性动物,青蛙捕食大量田间害虫,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它不单单是害虫的天敌,丰收的卫士,那熟悉而又悦耳的蛙鸣,其实就如同是大自然永远弹奏不完的美妙音乐,是一首恬静而又和谐的田野之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蛙的叫声农民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声就有收获的喜悦和欢乐!
★青蛙的本领
1、捉虫能手。2、歌唱家。3、运动健将 4、伪装高手
六、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和课堂改革的要求,我制定了一下几个环节:
【自主学习】
一、 看拼音,写词语。
设计意图:因为小学一年级最重视字词的教学,所以在上第二课时前先对一类字进行巩固、联系。
Shén me tiáo jiàn lā miàn biàn dòng
( ) ( ) ( ) ( )
二、 我是记忆小能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有了回顾。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的脑袋,( )的身子,甩着( )的尾巴,( )的游来游去。
三、 我是一本小字典。(给汉字注拼音)
设计意图:依据大纲的要求,小学一年级把字词放为重点,所以我设计此题:
蝌( ) 蚪( ) 游( ) 什( ) 么( )
青( ) 蛙( ) 鲤( ) 鱼( ) 变( )
【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的要求、及重难点的编排,我在合作探究方面设计3个问题。
1、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请在课本里找出来,并用横线画出来)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正好和学习目标相结合。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2、通过个人读、老师范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这一点是个重点。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
3、通过学生对合作探究的1、2小题的学习,充分让学生知道一个道理:遇事要主动探究,学会礼貌待人。
【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方面,是对本课的一个升华,所以我设计一个口语交际:自己观察一种小动物,并把他的生长过程描述出来。(可以向爸爸妈妈请教,也可以查资料)
【教师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同时我们又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遇到事情自己多观察、多发现。
【课堂检测】
1、 简单写一下小蝌蚪变青蛙是我过程。
小蝌蚪先长出( ),过了几天长出( ),又过了几天( ),最后( )
2、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明白( )的道理。
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1.文本解读 本课为情境识字,它借助一棵大树为背景,展现出家庭中8户人物和人物之间关系 的情境,让学生认识每个家庭人物的同时学习相关的字词。大树的根部并列呈现两户人家,分别是奶奶、爷爷,姥爷、姥姥;大树的枝叶上 呈现的是叔叔、婶婶、姑姑、姑父、大爷、大娘、爸爸、妈妈、姨母、姨父、舅舅、舅母;树梢上呈现的是姐姐、我、妹妹、兄弟。三行是按辈分由大到小排列 的。每一个家庭开一扇窗户,这些是以“我和爸爸、妈妈”这一家为中心,且一二行左边是爸爸家里的亲人,右边是妈妈家里的亲人。整个图画形象地展现了自 己与这些亲人间的关系,易于学习相关的字和词语。
2.本课目的在于利用这一情境学习生字和词语。这些生动鲜明的图画,孩子们喜闻乐见,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观察图画的同时,了解我家的亲属,知道这些 亲人的称呼,从中感知亲情,知道亲属之间要互敬互爱。学习时要看懂情境图意,培养读图能力。情境图画的分布有助于教师抓住规律引 导孩子走进每个家庭去认识每个亲属,认读每个亲属的称呼,学习其中的生字,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有的亲属还有第二个称呼、第三个称呼等。教学时, 可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照片,说说实际的家庭状况,真切地认识和体验。还要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去识字。如“婶、姑、娘、姨、姥”这些字都是“女字旁 ”,因为她们都是女的,进而体会形声字的形旁表义的特点。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意。2. 初步了解亲属的称呼,并能读准这些称呼。3、 体会亲情。其中运用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是教学重点,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多种方法识字教学难点。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因为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他们记忆力强,但易记也易忘,再加上新教材的识字量大,学生识记起来确实有困难。如果采用集中识记字形会增加难度,也不科学。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认读亲属名称时分散识字。所以本节课我探索的主题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快乐识字。具体流程为:
一谈话导入,情境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良好的兴趣一旦被启动,学生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开始一首脍炙人口的家族歌创设谈话情境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亲属”两个字字。
二、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创设情境学习亲属名称,这样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自主感悟到不同亲属的称呼,并且轻松识字。同学们,提到亲属、亲人,我马上会想到过年时大家团圆时的情景,亲人们聚在一起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其乐融融。明明家过年也来了许多亲人,大家想看看吗?(师生看图) 儿童对生字的认识要经历由模糊到清晰的阶段,也就是他们首先记住了字的大概轮廓,然后通过反复的认识逐渐强化记忆。感知是识字教学的起始环节,在感知中读准字音,了解字形,记忆生字。安排了以下教学活动: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老师读时个别字的读音。
2生边看图边借助拼音读词语。
3 模仿课前家族歌的对答方式,师出示有亲属称呼的词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对答,相机帖字卡,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4请同学们看黑板字卡师指卡片,生齐读生字。
5师指字卡:姑、姨、姥、妈,你发现了什么?“女”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说几个带有“女”字旁的字。学生总结其他字的识记方法。
6. 请同桌之间,互读卡片,进一步认读巩固生字。
7、开火车考察学生认字情况,若发现学生没有熟练掌握的生字,进行进一步的认读,引导学生交流这些难字的识记方法。
本节课除了认识生字外,了解亲属的称呼,并能读准这些称呼。教学中我采用边看图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图,方法,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始终结合具体语境来学习生字。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多次看到生字,再结合已有经验,通过“加一加”“部首加字法”“比较识字法”“形声字规律”等方法来记忆生字。在多样化的识字方法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三总结学习方法,进行亲情教育。
数学课上 有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的环节,我想语文课也应该有这一环节,这一环节应该说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应缺少的。不仅要对本节课习得知识进行系统归纳,还要对学习过程、方法、经验进行梳理。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新学到的知识、方法才能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说效果
这节课下来,我感觉自己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其中我对情景识字学习有了新的想法,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需要动态处理的内容在教材中只能用静止的方式呈现,即是有些知识虽然配有图示,但图示也是半抽象的静止状态,因此,只靠教材本身的图文和教师的抽象语言描述,学生 不仅会感到难学,而且也觉得缺乏趣味。所以根据教材的需要,把这些静止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完法,贵在得法。以新颖、奇特的教法设计进行教学,能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的 注意力,使学生在新奇的刺激下萌发快乐思维的情趣,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在平日多关注学生的说与听的能力,设计难易适度的合作问题设计,学生的学习一定会更加精彩,这也是我今后课堂教学中的努力方向。
教学内容:《我家的亲属》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认识13个生字。
2.在情境中了解亲属,知道他们的称呼,从中感悟亲情,珍视亲情。
教学重难点:
1. 运用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
2. 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情境体验。
1、孩子们谁能说说你们家里有哪些人?
生1:我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我。
生2:我家里有爸爸妈妈、有我、还有爷爷奶奶。
2、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在家里大家互相关心,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更是格外的呵护。其实除了家里人之外,还有很多人都在关怀着爱护着你们,知道是谁吗?一首好听的歌会告诉我们的。(录音机播放家族歌)
师:歌曲中都有哪些人?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什么人?(亲人)对,亲人也是我们的亲属。
2、贴题目,识记“亲、属”,书写“亲”字。
二、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同学们,提到亲属、亲人,我马上会想到过年时大家团圆时的情景,亲人们聚在一起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其乐融融。明明家过年也来了许多亲人,大家想看看吗?(师生看图)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老师读时个别字的读音。
2生边看图边借助拼音读词语。
3 模仿课前家族歌的对答方式,师出示有亲属称呼的词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对答,相机帖字卡,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4请同学们看黑板字卡师指卡片,生齐读生字。
5师指字卡:姑、姨、姥、妈,你发现了什么?“女”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说几个带有“女”字旁的字。学生总结其他字的识记方法。
6. 请同桌之间,互读卡片,进一步认读巩固生字。
7、开火车考察学生认字情况,若发现学生没有熟练掌握的生字,进行进一步的认读,引导学生交流这些难字的识记方法。
三、总结学习方法,进行亲情教育。
同学们,我们是幸福的,从一出生起就被亲情被爱包围着,记住这些亲属,记住他们对自己的百般好、千般疼,从今天起,也学着关爱身边的亲属吧!下课!
板书设计:
我家的亲属
爷爷.姥姥.外婆.
伯父.大娘.姑姑.叔叔.婶婶.姨母.舅舅
.兄弟
说课稿 篇6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
一、说教材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宇宙探索的知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用全面、发展、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一些宇宙现象,并能作出正确的解释。认识人类在不断探测宇宙活动中所获得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三、重点:太阳系的组成
难点:如何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如何激发兴趣、生成探究的问题等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资料收集,课件
课的类型
讲解、讨论式
四、备课过程中的体会
以人为本,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尊重学生:他们的每一个发现、研究他们的认知特点;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根据课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开发资源: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争论;各天体的特点(尽管学生不一定都会涉及),老师课前尽量做更多的准备。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提出问题中。采用视频导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解决(在帮助学生建立太阳系的整体空间概念时),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5、视频录相:通过聂海生一家的天地对话录相,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六、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从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八、存在的问题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田野的召唤》第一课时。
1.教材分析:
歌曲《田野的召唤》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4/4拍,降E调,歌曲旋
律轻快爽朗而富有生气,形象地表达了歌曲主人公热爱自然、向往春天的美好情怀。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由弱拍进入第一乐句,曲调中出现了同音反复和带切分音的节奏使得音乐欢快跳跃。第三、四乐句在节奏上变得较为宽松、舒展,情绪热烈。最后两小节在四度跳进中把音乐推向全曲的最高音“ⅰ”,情绪高涨,使全曲始终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从三个方面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唱准歌曲开头的弱起小节和同音反复的音准。
②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田野的召唤》。
③情感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体会并表达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完整地唱好歌曲《田野的召唤》并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②难点:弱起乐句的进入和同音反复的音准;
找出相似乐句并唱准歌曲中出现的力度记号。
4.教、学具准备:
本课需要准备多媒体,笔记本、音像系统、钢琴。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1.创设情境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儿童这一特点,我将以感受“美丽的田野”贯穿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2.整体模唱
这首歌曲旋律较为复杂,要想让孩子们在第一课时尽快学会这首歌曲,在学唱歌曲时我将让孩子们用“la”模唱歌曲旋律,而将歌谱的视唱留到第二课时。
学法:1.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唱歌曲这一环节我将充分渗透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教唱歌曲,这样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自由的氛围,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展现自我。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分五大版块:一是趣味开场,导入新课;二是聆听歌曲,模唱旋律;三是学唱歌曲,提升情感;四是资源共享,课后延伸;五是再现歌曲,意犹未尽。
(一)趣味开场,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屏幕出示一段录像——潘长江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待生观赏完后,师简单介绍这首乐曲的相关背景。接着师说:“今天,老师将要为大家介绍另一首意大利的民歌《田野的召唤》,请同学们欣赏。”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有趣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由一首意大利民歌巧妙地引入本课所要教授的另一首意大利民歌,在学生不经意间巧妙过渡,同时也是学生初次感知歌曲旋律,为完成本节课的重点迈出第一步。】
(二)聆听歌曲,模唱旋律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逐一展示一段田野风景图片,并用歌曲中的歌词简单介绍:
瞧,春天来到了,大地上充满了阳光,绿树发芽了,小河里清清的流水正在欢唱。
玫瑰花上的露珠闪闪发光,百灵鸟儿在展翅飞翔……(背景音乐是教学光盘提供的伴奏旋律)
【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歌曲中所描写的美丽田野的景色,在熟悉歌词的同时也在感知歌曲旋律。】
这首歌曲旋律较为复杂,要想让孩子们在本节课中能尽快学会这首歌曲,我将主要采用让孩子们听琴用“LA”模唱的方法学唱歌曲旋律。但由于歌曲的开头是一个不完全小节,要学生按情绪、按节拍演唱就有些困难,于是接下来我重点解决歌曲中的几个难点:
1.弱起乐句的进入
这首歌曲的特点就是每一句都是从弱拍开始的,如果这个弱起感觉找不好,每一句的衔接就不整齐。所以我首要解决的是开头的弱起乐句。我将在黑板上板书,0 0 0 12 ,师先示范两遍,请生轻声跟唱。如果生还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这是一个4/4拍的歌曲,节奏为1234,请生先数拍子,然后师划拍并喊口令“12起”,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唱准弱起小节。
2.同音反复的音准
对于这一难点,我将采取多听和打手势的方法带领学生反复练习,为了增加学生学习时的兴趣我将会在反复练习中增加“小老师”的环节,以学生教学生,使得学习更有趣。
3.相似乐句:只需在模唱时用手势区分即可。
4.相应的力度记号,如换气记号
这些可以在模唱的过程中一句话带过,待生模唱较熟悉后,我提示学生歌曲里的一个乐句就好比一句话,每句话之间都要换气,师示范生模仿,并让生对比加了换气记号和不加换气记号如何演唱更舒服。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反复模唱,帮助学生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轮廓,因为这首歌旋律较为复杂,学唱较为困难,所以本课时不要求学生唱歌谱。通过反复的模唱可以加固学生对旋律的熟悉度,为唱歌词起到重要作用。】
(三)学唱歌曲,提升情感
由于有了前面模唱旋律的充分铺垫,学唱歌词已经简单多了,为了体现孩子们学习的自主性,并且让他们体会学唱的成就感,从而提升演唱欲望,我让学生边听琴,边轻声唱词,出现不会的地方用笔圈出,然后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待学生唱准歌词后,我再一次出示田野风景图片,让生说说看到这些景色时的心情,想象一下自己身处其中的感觉,带着这样的感情再唱一唱。并集体讨论,每句话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或情感来演唱:
如:前两个乐句轻一些,因为小小的休止符通常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后面两个乐句要处理成渐强,尤其是最后一句要达到最强,表现了孩子们奔向大自然的迫切之情。
因为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学生对于感情的处理基本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最后再让生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更好地演唱歌曲,教师作适时评价。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孩子们自主学习,体验歌曲,表现歌曲,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表现歌曲的情感,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资源共享,课后延伸
拓展1:我眼中的意大利:师利用多媒体简单介绍意大利的风光名胜及音乐家。
拓展2:课后搜集:你还知道那些意大利的歌曲。
【这一设计旨在通过简单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五)再现歌曲,意犹未尽
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带给我们无限的享受,让我们带着这份愉快的心情,伴着美妙的歌声,结束本节课吧!
学生在歌声中走出教室。
说课稿 篇8
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板书:徐悲鸿励志学画)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课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转承自然。另外课文首尾呼应,前文写外国学生因偏见而出言不逊,后文写那个学生,因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躬道歉。前后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的主题。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
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学习本课“鞠、躬”等生字及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
过程和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其中第二个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有眼不识泰山”的意义,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文的78两个自然段从两个方面直接或间接来说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我引导学生从“优异的成绩、轰动了巴黎整个画界”体会徐悲鸿努力所取得的成功。再抓住外国人向徐悲鸿道歉的有关描写“非常震惊、鞠了一躬、我承认中国人很有才能、我是‘有眼不识泰山’”体会徐悲鸿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的人的成功,并通过前后文前后对比阅读,体会徐悲鸿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为中国人争光了。
4、推敲课题,培养语感
学完课文之后,我再让学生辨别课题“励志”改为“立志”是否合适,通过研读、交流,学生明白了徐悲鸿到法国留学,拜达仰为师,已经立志成为一个画家了,而这不是课文的重点,所以用立志并不恰当。而且“励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层,含有“下定决心”的意思。对于课题的揣摩,不仅更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5、畅谈感受,升华情感
首先,我简单介绍了徐悲鸿一生所取得的杰出的艺术成就,并借助,让学生欣赏他的作品。“面对着取得如此突出成就的画家,面对着这位为中国人争光的画家,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在直观画面、畅谈感受中,学生完成了对人物丰满、立体的感知。
随后,我总结全课:“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励志,得益于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接着,我让学生诵读有关爱国、立志、勤奋的名言,让学生进一步领悟的内涵,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6、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多地了解人物,通过更多地渠道学习语文,我还布置实践性、生活性强的语文作业,继续了解这位绘画大师的艺术人生;收集有关名人立志的故事,班队课开展“名人立志”的故事会。在活动性强的作业中实现着在生活中用语文、学语文的新课标的理念。
说课稿 篇9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五首诗词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采取读读、议议、背背的方法教学。阅读强调整体感知,字面上的意思给予答题解惑,不必逐字逐句讲解;学生看不出的精妙之处要给予点拨,点到为止,不必深挖。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作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个故事进行口述。还要注意各首诗词的写法。
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化和文字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有思想、有意境、有韵律,尤其是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们应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词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龟虽寿
曹操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全诗,教师订正或强调“骏”“沥”的读法。
2指名解释下列词语。
竟时烈士暮年不已盈缩之期养治之福
二、简介背景。
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写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曹操以统~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消极,总是主动进取,虽届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雄心壮志二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思想基础。
三、品味、理解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写法。
1.齐读课文。
2.讨论以下问题。
①全诗的核心句是哪几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明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诗人为统一中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
教师补充:诗人写这诗时53岁,故以“老骥”自称,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符合历史的需要,所以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②学生自读、背诵这四句诗,本诗主要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要写到“神龟”“腾蛇句
明确:作者先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诗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③既然宇宙万物都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那么人的寿命长短是不是全由天来决定呢?请从诗中找答案,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不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恰之福,可得永年”,说明人的寿命长短也不是全由天决定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养治身心,延年益寿,与天争时,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诗人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十分可爱的。他的千里之志,就是建筑在这一人生态度的基础之上的。
④这首咏志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明确:先运用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3.自由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石壕吏
杜甫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一何前致词新战死长已矣无完裙
逾墙走语声绝泣幽咽登前途
~、检查预习情况。
二、简介背景:指导学生看注释⑤。
三、指名朗读课文,教师订正生字读音,注意“逾”、“戍”、“姐?’、“咽”等字读音。
四、口述故事:将这首叙事诗扩展成一个故事。
五、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这首叙事诗按故事情节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写故事发生。第二部分从老妇致词起到叙家事结束,写故事展开。最后四句写故事结局,是全诗第三部分。
2.为什么要特地点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部分中哪一句对下文叙事最有预示作用?
明确: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 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二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呼——啼,怒——苦,形成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德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讲说制造悲愤的气氛。
4.“听妇前致词”是谁在听?
明确:是诗人在听。
5老妇的含泪“致词”,从哪些方面对“安史之乱”给人民遭受的苦难作了侧面的揭露?找出有关语句并作分析。
明确:“三男邮城戍”——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唐军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三男已死其二,可见战争之惨烈。“出入无完裙”———寡娘在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得战争破坏严重。
6.老妇的“致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吗?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明确: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从“致词”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LI”,“1”, “en”、“mi四个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通问。实际上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学生对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只要想象合理,都予以肯定。光齐读第二部分,再齐背第二部分。
7老妇自请赴役,差役是否大发慈悲放过老妇了呢?请从书中找依据。
明确: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知道老妇已被捉走。
8“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本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准吗?
明确:从“独与老翁别”中知道老妇已被捉走,老翁已经归家,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
9.归纳诗歌的主题。
一夜之间,这个不幸的家庭又遭受一次沉重的打击,这是多么悲惨的现实啊!作者叙述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表达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齐读并背诵第三部分。
七、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这二首诗。
2.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石壕吏》一诗用四幅画描绘出来,在班上开一个小画展大家评议一下,看谁对课文理解最准确。
板书设计:
自强不息老当益壮
一层: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
二层: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壮志。
三层:说明身心修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肯定人的能动作用。
石壕吏
差没夜里提人
老妇哭诉苦难
吏怒妇啼
老妇哭诉
男子俱尽
孤寡贫苦
老妇服役
第二课时
相见欢
李煜
一、解题:引导学生读注释①。
二、教师指导朗诵后范读课文,学生再自读。
三、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词的意境和词人的情感。
1.“无言”和“独上”描写了词中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明确:“无言”“独上”,让人看到一个子然一身,“斯人独推怀”的孤影。由此可以想见其人处境的孤寂,心境的萧索。
2.二、三句是摹画词中人所见楼外之景,按什么顺序写景,景中渗透了一种什么心情?
明确:从仰望之景、天空之景写到俯视之景、地面之景。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这些词中人眼中之景,无不宠上冷落凄清的浓郁的色彩,虽没写一个“愁”字,但寂寞哀愁之情自见。
3.第三句中哪个词是传神之笔?清说说它的妙处。
明确:“寂莫”者,非梧桐深院,乃人也;被“锁”者,非“深秋”,亦人也。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一个“锁”字,是传神之笔,是词中人“以我现物,放物皆着我之色彩”所产生的主观印象。被锁于深院之人悲愁无尽,只有“清秋”相对,怎能不深感寂寞。
以上三句是词的上闽。指导学生自读,背诵上闭,体会景中愁情。
4下阂与上闽相比,在抒情方式上有没有不同?
明确:上闽寓情于景,下阔借助比喻直抒离愁。
5“离愁”是抽象,难以言状的,为何词人能将它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明确:以“剪不断,理还乱”为喻,是形象地描绘离愁的绝妙之笔。_因“丝”与“思”谐音,以丝喻相思,愁思在古诗中常见。这里暗用丝作喻体,却更进一步,翻出新意。这三句是说,离愁之余绕心头,如丝之千头万绪,但丝还可以用快刀斩断,而离愁却无法割断;乱丝还可理顺,而离愁却愈理愈乱。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比单纯谐音取义更胜一愁,只有对离愁确有体验、深切感受的人,才能将离愁说得如此真切、如此深刻。正是由于“离愁”所作的真切、深刻的描写,使这首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6结尾句似乎并没有说清离愁到底是什么滋味,但为什么也是写离愁的绝妙之笔呢?
明确: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只可急会,不可言传,这正是真正经历高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总结:这首词是李温降宋之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词作写情极其深切而自然,语言朴素如同白话,毫无雕琢痕迹,这既出于诗人的才能,更是其真情所致。词中的语句“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常为后人所用。“剪不断,理还乱”,现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现在人们常说“别有滋味”“别有一番滋味”即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而来,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滋味。
学生自读全文并背诵。
观书有感
朱嘉
一、简介作者,教师指导学生看注释①。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比喻的含义和诗歌寓含的哲理,讨论下列问题。
1.“半亩方塘”“一鉴开’汾别比喻什么?这一句诗该如何理解?
明确:“半亩方塘”比喻书,因为书是长方形的。“一鉴开”,以镜子比,形象方塘极其清澈。意思是半亩方塘像~面镜子被打开。
2.“天光”“云影”又比喻什么?
明确:比喻书中的内容。这一句诗写清澈的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意思是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3.结尾两句是议论,一问~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它暗含了什么哲理?明确:结尾借水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还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四、小结: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前2句写景,后2句议论。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锹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最。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景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多方面的人生启迪。
五、朗读、背诵全诗,体会诗作的高之哲理。j
清平乐
辛弃疾
一、题解。
“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二、范读课文。
三、指名口述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评议。
四、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构思、写法,讨论下列问题。
1.开头两句写景,描会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小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富于田园特色。
2.后六句写人,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为什么这样构思?
明确:通过翁温打趣闲谈,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利莲查的简单的情节安排,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小结: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写人物的活动富于变化。写白发翁姐,先闻其声:写大、中、小儿,后见其人。寥寥几笔,如实描摹,写出一家两老三少的活动,全词只摄取了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如同一幅素描,却写得生趣盎然。
五、学生朗读、背诵。
六、布置作业。
1.默写《相见欢))现书有感))(清平乐》。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清平乐》扩写成300字的短文。
板书设计:
相见欢
上阙:描写孤独身影,凄清的景色。
下阙:点破题目。直抒离愁。
抒写亡国哀思
观书有感
写景:半亩方塘——喻书
天光云影——一喻书中内容
议论:问—一哪得清如许;答——一有源头活水
借景喻理
清平乐
上阙:写景:茅舍;小溪;青草
清新秀丽的环境
写老人:相媚好
下阙:写年轻人
大儿:锄豆
中儿:织鸡笼
小儿:剥莲蓬
充满田园情趣
和平安宁的农村生活画面
说课稿 篇10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着“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在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简单运动技能的培养;通过学生自觉、自律、互学、互练、自创、互评等教学手段提高小篮球、小足球的简单组合动作;课的设计富有趣味性、多样性、情景性、实效性。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用新体育课程标准低年级学习水平一要求,进行小篮球、小足球各种简单组合动作练习;在情景游戏:爱玩球的小兔子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对运动动作的创造性。难点:根据新课标五个不同领域要求,在心理健康标准使学生学会通过示范表演方法控制自己情绪
三、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了解学习小篮球、小足球的简单组合动作
2、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3、全面培养学生对球类动作的创新精神
四、课的过程
1、准备部分:以圆形队伍为主要组织教学形式,安排了生动、形象的武术、拳击操练习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2、基本部分:通过讲解与示范,力求学生在互帮互学的过程中从易到难,从集体学习到两人自由组合练习再到个人创新动作相结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后又进行集体小结、鼓励胆子较小的学生出来进行示范表演。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结束部分:师生在快乐的游戏、舞蹈动作中,使师生融合和体会到体育给师生带来的兴趣,整堂课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关于说课稿范文集合10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说课稿范文集合八篇
2.关于说课稿集合九篇
3.关于说课稿集合6篇
4.关于说课稿集合五篇
5.关于勾股定理说课稿范文集合8篇
6.关于教师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7.关于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8.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