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说课稿汇总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必备】说课稿汇总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讲的是乘法的初步认识、2—5乘法口诀教学内容,内容包括P59例6、“做一做”和练习十二。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提出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在“用数学”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实际问题。
(2)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验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4)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及环保教育等。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具及学具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师生准备了电脑课件、圆片、学习用具。
二、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的视觉材料,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合作、发现以及探索学习机制,实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生生互动作为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
四、说过程
(二)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学生的知识是通过感知表象、比较、抽象,最后形成的,所以在例题教学中,我设计了创设情景、述说图意、分组讨论、归纳、小结4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技能。
1、创设情景
课本第59页例6是“用数学”的内容,让学生根据乘法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显示小象运木头的情形,把课本的静态插图转化为动感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屏幕上出现小象向我们走来,这时,我问:“看看谁向我们走来了?”当学生看到是小象向我们走来时,我再问学生,它们在干什么?有几头小象?每头小象运了几根木头呢?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接着我用电脑再演示小伙伴明明给小朋友提出了“一共运多少根木头?”这个问题。
2、述说图意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大胆述说,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根据问题,从画面收集信息,能用几句话完整地说出图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分组讨论
在学生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分4人小组讨论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参与讨论,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个环节既达到给学生独立思考和互相交流的时间,又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的目的。
4、归纳小结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强调:一头小象运2根木头,3头小象运了3个2根,求3个2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然后,让学生口述算式列式有两种情况2×3=6(根)或3×2=6(根)]对这两个算式我都给予肯定,用电脑板书出一种,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和师生交流中,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三)深化练习 巩固新知
在巩固练习方面,我主要遵循知识的再现性、发现性和创新性原则,精心设计有坡度,有层次的练习题,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并不断从学生中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程序,解决疑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1、完成书中“做一做”题目
例6之后的“做一做”让学生观察画面,练习提出和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教学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讨论,学生可以根据画面,提出自己喜欢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学生有的提出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熊有的提出一共有多少只天鹅?一共有多少只猴子?……教师汇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和学生一起评价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乘法独立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2、完成练习十二
①完成第一题,呈现一幅小学生给小树浇水的画面,提出“一共浇多少棵树?”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对学生渗透“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教育。接着,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从中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要的信息数据,然后着手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
②第2题。以学生感兴趣的小兔采蘑菇的事例呈现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请学生说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通过说一说使学生逐渐清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步骤)同时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③第3题是开放性题目。让学生打开课本,了解每种商品的价格,然后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两个问题,集体订正,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根据题中的商品再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解决自己所提的问题,也可以用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来挑战同学,让同学帮助解决,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师生共同总结全课延伸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2—5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逐步提高数学学习应该与自己的生活融合起来,并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认识。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7册第16课《瓶花》一课,下面我主要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说教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色彩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色彩表现形式,材料选取两位艺术大师的作品,分别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色彩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对本次教学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出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认识生活和绘画艺术中不同色搭配所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以及带给我人的不同感受。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色彩表现色彩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不同领域知识的掌握情况,又结合课表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
重点:学习色彩知识。
难点:学会运用对比强烈或和谐的色彩知识创作作品。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与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我只要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科的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侧重学生体验的过程,,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觉,详尽的直观演示法,来达到教学目标。
学法:学是学习的主主体,教师的主导,本节课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欣赏探究绘画作品,并采用四人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掌握色彩的搭配规律,进行创作。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自备工具情况。
通过观察欣赏,开拓学生思维,同时也是对本课知识点的延伸。
通过欣赏讨论高品位艺术大师的作品,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二、导入
1、指着讲台上的瓶花提问:
这是一瓶插花,我们过去经常用颜料在纸上画花,除了这种方法,还有什么方法能表现它?
学生答:素描、水粉、中国画、剪纸、刺绣……
2、教师总结:
[课件演示] 解说不同画种表现瓶花的方法
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用纸浮雕的形式来表现瓶花。
(板书:纸浮雕-瓶花)
三、新课
[课件演示] 欣赏各类民间艺术大师做的瓶花,
讨论:这些范画的精妙之处
提问:你们喜欢哪一幅,它在色彩搭配及色彩设计上有什么讲究?
学生答:(略……)
上节美术课中我们对花卉类型进行了选择,观察外形、色彩,进行了资料收集
每小组的作品进行展示(投影仪,学生欣赏)
教学内容
四、课题深入
1、花卉造型是美术教学中常见内容,花卉纸浮雕具有装饰性与立体效果,一般贴在一个背板上。
2、[课件演示]展示作业过程:
A、 花朵:花一般为圆型,要利用纸造型折圆的方法,将外圈剪成花瓣型。也可利用组合的方法,将做好的花瓣进行组合粘贴。
B、 叶子:剪成叶子的基本型,用直线折或弧线折的方法折出叶脉。
C、 花瓶:用切、刻、雕的方法,折出花瓶的肌理效果,造型应注意主题突出,色彩应注意相互呼应、映衬。
D、 整体布局
3、学生完成瓶花设计制作
A、 小组合作,同学之间可以指点,相互学习,互相帮助。
B、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①、规范的运用成型技法,追寻纸浮雕的变化规律,完成具有综合技法的作品。
②、形式构成新颖有创意,图案疏密得当有变化。
③、画稿:画稿是作品成功的基础,要求纹样表现准确,绘制精细。
④、制作准确细致,凹凸突出,切掀一致,粘贴平整,干净整洁。
课程内容必须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应融入生活和表现生活,向学生提供让他们“感受生活美、发现生活美、热爱生活美及表现生活美”的领域。
在制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要争取做得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崭新的瓶花形象(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都能体现学生的大胆尝试及他们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进行辅导。
六、课堂总结
选优秀作业让学生自己点评;其余学生提出优、缺点;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表扬有创意的作业。
教育理论
审美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色彩的运用,造型的美丑,都属于审美教育。
艺术创造的教育:全部制作设计的过程,教师都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要争取做的与众不同。
艺术批评教育: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与他人交流,讨论瓶花的优点与不足,教师也及时指出缺点和改进意见,这实质就是一种艺术批评。
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不应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
美术语言
色彩:色彩作为最具感染力的美术美术语言的运用,可以分为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和装饰性色彩等不同类型,它们各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肌理:就是表面纹理经触觉和视觉所感受到的起伏、开展、光滑、粗糙、精细的程度。
统一: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在美术构思中的运用,是美术作品构图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美术语言是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
教学方法
应用自主教学法,电脑信息教学相结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看,多感受,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生制作过程后,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愉快的学习,小组合作与个人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发挥主观想法,从而开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创造性思维,运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表达自我。教学中多次组织学生运用语言、绘画制作表现完成对自我感受的再体验,让学生审美感觉不断产生、升华,获得感悟,也使教学形式更丰富,课堂气氛更热烈。
教示与学法相呼应,给学生梯子,让学生自己爬高。
拓展
学生同时让学生变为主动的以课内容为核心作四外延伸,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收集花卉资料。
直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评价
师评:学习能力很强,学生兴趣浓厚,很好的与他人协作,学习动机差)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学生自评:以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和讲述自己的方法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表现、表达能力(通过自评给他人以成功的经验,给自己以提高的方法)。
学生互评:要学生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评价、欣赏、审美的能力
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对学生的持继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花朵:花一般为圆形,要利用纸造型折圆的方法,把外圈剪成花瓣型。也可利用组合的方法,把做好的花瓣进行组合粘贴。
纸浮雕的魅力——瓶花的制作X
纸浮雕的`魅力——瓶花的制作
纸浮雕的魅力——瓶花的制作
叶子:剪成叶子的基本型,用直线折或弧线折的方法折出叶脉。
花瓶:用切、刻、雕的方法,折出花瓶的肌理效果,造型应注意主题突出,色彩应注意相互呼应、映衬。
整体布局:根据细节,进行调整。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鼓励也许是一个眼神、鼓励也许是一句赞美的话语,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鼓起了人们的勇气,更给了他人可贵的自信。文中老太太的一句句诗一般的语言造就了一个学琴少年在音乐的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文中讲述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开始学琴时不掌握要领拉得十分刺耳,心理不由得十分沮丧、自卑。我来到了一片树林中邂逅了一位称自己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和激发下,我重拾信心,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当我已拉成曲调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根本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首席小提琴手。至此更加激发了我的刻苦精神。读罢此文,我不由得唏嘘不已,为人物前后的突变感到吃惊,为文中“我”刻苦练琴的精神感到敬佩。更对老一代音乐人对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呵护和鼓励感到无比欣慰。课题“唯一的听众”表面指文中的老太太,内在还隐含着对我拉小提琴的鼓励和引导,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是文本核心价值所在。在写作上设置了悬念,结尾出人意料。同时老太太的几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将带领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中描写老太太的语句,走入人物的内心,凸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说教学目标:
1、学会联系语境理解相关词语:沮丧、庄重,了解文中两处引号的用法。
2、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3、了解老太太对我一份特殊的关爱和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4、学习作者学拉小提琴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和老一代音乐人对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呵护和鼓励。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2、了解老太太对我一份特殊的关爱和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说教学设计:
一、课题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默读全文,自行解决浅显的问题,并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来概括。
二、朗读体会,没有听众的沮丧
1、读文找一找当时我心情的语句(沮丧)因为父亲和妹妹是这样评价我的,出示开头几句话,练习朗读,抓住“简直一一个白痴、数次折磨、锯床腿”这几个词,读出我当时无比沮丧的心情。相互议议。体会亲人对我的轻视和失望,由此我的学琴之路更加迷茫。
三、品读感悟,有了唯一的听众的自信和兴奋
这一块我抓两条线索进行教学,一是抓老太太的几处语言,让学生细细体会。二、是抓我碰到老太太后自己的心理转变。
1、我通过引读第二小节,让学生感受我对学琴的热爱
2、让学生找一找描写老妇人的外貌、神态和语言的句子。抓住外貌、神态的特点是十分的慈祥而又静谧,请一名女生读读这几句话。
3、接着小组讨论,老太太说这些话的用意。我估计学生只能浅显地说出老太太话里表面的意思,所以,我进行点拨和提升:第一处:她向我道歉,打消我的戒心,营造宽松和谐的谈话氛围。第二处:鼓励我拉给她听,并声称自己是个聋子。激发我拉琴的欲望。第三处:请求做我的听众,愿意用心听取。第四处,由衷的夸赞我,激发我信心
4、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理出一条我的心理活动的线索来,由不好意思、灰心、羞愧、兴奋交织、有些自信了。引导学生思考我变得自信起来的原因。得出是老太太的鼓励和赞美。(板书:鼓励、赞美)
5、与第一小节前后对照,自读第8小节,找出我练琴时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找变化,练琴时的动作、所付出努力的程度。最终归结到我对学琴的信心。我的转变都来源于老太太真诚的鼓励和赞美。对比朗读,女生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8自然段,感受我的心理转变。
四、补白想象,为唯一的听众而感动。
1、先是语言引出妹妹的话,朗读指导读出妹妹的惊讶。
2、让学生补白想象我听了妹妹说的真相我会怎样想呢?此刻出示一幅画面: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中,一位老人正坐在长椅上独享幽静。
3、创设情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第二天早晨,我一如既往来到树林,老太太已早早等待着我,此刻,我有着千言万语感激的话想要对老太太说,可是话到嘴边,觉得滑了、涩了,太轻了。我只能把他融入了我琴声中,我比以往更忘情的演奏着,听——此刻播放《月光》曲,让学生边听边感受我内心的心潮起伏。曲子结束后,让学生说说你从悠扬的乐曲中听出了什么?此刻我预设学生能够感悟到我对老太太的深深感激之情,其实他们已经抓住了文本的核心,我作进一步的提升:琴声即心声,我还向音乐老前辈表达了自己会克服困难在学琴的路上一路走下去的决心。
4、最后,让学生再次读读老太太的几次话语。深刻体会到她是那么的懂得去尊重、引导、鼓励这位青年人。真是一位教育艺术家。
5、引读最后一段,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我每次演奏时都会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
五、推敲课题,学习引号的用法
1、教师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推敲课题,为什么以“唯一的听众”为题?
2、找出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的引号,说说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说课稿 篇4
本课教学内容为舌根声母gkh,根据教材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学会3个声母gkh,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力目标:能正确拼读gkh与单韵母组成的6个音节,能看图读带调音节和拼音词。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提高学习拼音的兴趣,乐于运用所学知识。
本课教学我打算分为两课时来教。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设计。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喜爱游戏,难以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思维形象具体化的特点,参照《语文课程标准》中:“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地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的实施建议。我打算教学中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力求做到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下面我就以第一课时为例,说说我打算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学习,力求达到教学的最优化的。
本节课我打算紧紧地围绕着一个“趣”字而展开一系列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先欣赏情境动画,再指名说出,动画上是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图上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河边有一个小哥哥和一个小弟弟,哥哥让弟弟把蝌蚪放回小河。)
接着听语境歌:弟弟河(h)边捉蝌蚪,哥哥(g)走来劝阻他。小弟弟很听话,忙把蝌(k)蚪送回“家”。(相机板书字母。)
你认识这三个声母吗?谁来试着读一读?
[将文中的插图变为情境动画引出g、k、h,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引入课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音,体会发音过程,探究发音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去寻找新的未知点。学生的学习兴致一下子就会提起来。]
二、在情境中学习,以多样的形式,保持学习兴趣。
(一)学习g:
1、谁再来叫它的名字?指名范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3、名字会叫了,再看看它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
4、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
(生:像个9字g、g、g。生:像个花环g、g、g。)
[通过说说自己的发现,即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记住了形,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
喜悦,从而树立起学好拼音的信心。]
(二)学习K:
1、出示蝌蚪,问:它叫什么名字?
2、指导发好“k”的音。
3、开火车读,同桌对读。
4、g、k对比读。可以用小纸条放在口前,对着小纸条发这两个音,体会g、k气流的强弱。
5、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k?指导学生自编顺口溜。
(三)、课中操,拍手念儿歌。
1、出示:哥哥有只小白鸽,小白鸽爱唱歌,咕咕咕,咕咕咕,哥哥听了笑呵呵。
2、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在这里让学生拍手念儿歌,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学拼音的枯燥泛味;二来可以把刚学到的声母g、k在儿歌中进行复现;三来为引出声母“h”做好了铺垫。]
(四)、学习“h”:
1、让我们来认识最后一位新朋友,它就是“h”,谁来当小老师?
2、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
3、记清形。指导学生自编顺口溜。
(五)、指导书写。
1、师范写、讲解。
2、生描红、仿写。
三、复习巩固:
1.游戏:“看谁接得快又准”。
老师说顺口溜的上半句,学生抢接下半句。如,教师说“一只鸽子”,学生接“g—g—g”。
2.游戏:“看谁找得快又准”。
听老师或同学读字母d、t、n、l、b、p、m、f、g、k、h,看谁又准又快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出相应的声母读一读。
[将游戏引进课堂,让课堂真真正正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让学生编编顺口溜,考一考,赛一赛,读一读、写一写,玩一玩等多种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会浓浓的。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在复习巩固时进行重复单调的训练,往往达不到目的,而采用游戏的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在教学中及时肯定,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一旦得到别人的肯定,脸上幸福快乐的光芒就会情不自禁地显露出来,就会更有劲头地学习下面的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发挥。]
四、小结,作业。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读一读,写一写,与小伙伴比一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以上是我对这一课的一点粗浅的认识,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5
《参观苗圃》是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内容,本课主要是以“参观苗圃”这一情境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知识,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基础上出现的把除数个位上的数“四舍”看做和他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不需要调商)的两位数除法。这部分内容由于在除的过程中不需要调商,学生容易掌握,在基本掌握了试商的方法后再学习在除的过程中需要调商的,就有利于难点的突破。因此,学好本课内容是学好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学过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前面有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基础后学习本节的内容不是很吃力,对一些同学有一定困难的可能是试商方法还不是十分熟练,由于刚接触,试商速度慢,在教学时,让学生真正学会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 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在学生试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在比较、概括、试商方法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习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除法。
结合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贵在思,激励学生养成认真思索的好习惯。本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四舍五入”试商法比较训练的进行试商,顺利正确的进行笔算。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说、思、议、练、评”,在实践中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为了实现目标,我主要安排以下几个活动:
一、说说做做,作好知识准备
列竖式计算,让学生独立做题后交流说说试商方法和结果。让学生重温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通过这一个说一说,训练学生的试商思考方法,有利于学生迅速准确地进行试商。通过这一部分的知识准备,为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树立强有力的支撑。让学生感悟到研究新知的思索方向。
二、探索154÷22的计算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正确列出算式154÷22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复习题154÷20的计算方法,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来试一试,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来思考计算的,最后和全班同学说说。在练习和交流中让学生发现把22看作20来试商这一方法比较好,鼓励
学生用刚才发现的试商方法来试一试:120÷18,学生解题后说说试商方法和计算结果。通过改变数字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做一做,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的去尝试解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在解题中发现试商方法:可以把除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在尝试成功中感受学习的快乐。鼓励学生马上运用发现的试商方法试一试,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舍”的试商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把刚才的题目和学过的题目比一比,让学生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过比较发现新知识的生长点,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表述能力。
三、运用知识
1、说说下面各题的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教师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然后口答。通过全班学生都能说一说这一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四舍”这一试商方法。
2、结合情境算一算:教师出示三题相关这一部分计算的有具体情境的“解决问题”题目,让学生在解题中体会到计算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确立想学好数学的思想。
在这节课中,为学生构造探索新知的知识基础后让学生独立尝试,发现“四舍”这一试商方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学到知识,能力得到发展。
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 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平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习,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平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为充分体现以上的一些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习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
【【必备】说课稿汇总6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汇总五篇
2.【必备】说课稿汇总9篇
3.【必备】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9篇
4.【必备】说课稿4篇
5.【必备】说课稿九篇
6.【必备】说课稿7篇
7.【必备】说课稿8篇
8.【必备】说课稿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