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说课稿汇编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说课稿 篇1 一、教学内容及……
【必备】说课稿汇编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执教的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及相关练习。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我觉得教材是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衣服的搭配、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电话机超过多少电话号码就要升位等等。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逻辑思维能力及抽象想象能力较差,所以教学时我设定了以活动为主线,加上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
三、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猜测、操作、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由于“数学广角”是一册书的最后一章,它是本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本节课开始,提出到“数学广角乐园”游玩,突出一个“乐”字,以活动为主线,边唱边跳引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数字1、2、3摆成不同的两位数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此,我设计了两层。第一层,用任意两张数字卡片摆成两个不同的两位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找到自信。第二层添上一张卡片,用三张不同的数字来摆。要找到所有的两位数容易出现重复或漏掉的现象。在此,我设定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找到最多的方法。有的小组可能会运用规律找到,有的则不会都找到。所以,我引导同学们最大限度地找规律,并将主动权交给同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数字补充完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深入探究。
让学生进行乒乓球比赛的安排、握手等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将乒乓球比赛场次的安排放在数字排列的后面,是为了将“有序”和“无序”在学生思维中建立无形的对比。因为,学生年龄小,我们需要加以引导,明确两张不同的卡片可以用调换位置的方法得到两个不同的两位数,而两人之间打乒乓球只需要一场比赛与顺序无关,也为后面的“握手”教学作下铺垫。
(四)、课堂延伸。
路线的选择问题是前面知识的综合与提高,为有余力的同学提供发挥的空间。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冯骥才的《泥人张》编排在八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四单元,是一篇小说。《课程标准》指出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是从提高人文素养的角度来说的。要求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这一单元反映的是民俗文化。这篇小说写的是生活于天津市井里巷的泥人张——张明山的故事。凡夫俗子的泥人张有一手捏泥人的绝活,眼里看见什么,手里准能捏出来,而且是惟妙惟肖。泥人张除了手艺出奇外,做人的原则与处世的方法也很不一般。这不,面对有钱有势的海张五的故意嘲讽与挑衅,泥人张“处荣辱而不惊”,在不动声势中用捏泥人的方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摆在了桌上,“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好一个绝世的海张五。可是,泥人张的这一举动却遭来海张五的又一番挖苦与奚落,“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买都没人要。”泥人张又一次选择了沉默,可是他又一次在沉默中爆发了。第二天,泥人张生产了一二百个海张五的泥像,摆在杂货摊前,并注明要“贱买”。这一招害得海张五花了大价钱才把全部泥人买走。泥人张“无声胜有声”,又打了一个胜战,他用自己独特的处世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不怵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另外,本篇文章用了大量的天津方言,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二、说学情
上海电视台有《中国达人秀》节目,播出许多有绝活的奇人,学生肯定见过或听说过一些。本篇课文与之相似,应该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精读、品味与探究上,学生经过两年的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学生的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与思辩的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在课堂中多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基于本课特点、课标要求、单元教学要点及学生的学情,拟定如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概说课文,把握文本内容。
2、通过多角度赏析,体会技法之奇,感受人物之奇。
四、说教法学法
教与学都没有固定的一套方法,我们要根据课文选择适合自己及学生的方法去教学。本课打算采用朗读、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视屏播放:《中国达人秀》,学生推荐达人。(可以是班内的同学)
今有《中国达人秀》,冯骥才有《俗世奇人》秀
二、作品介绍:《俗世奇人》
三、出示学习活动及目标
1、欣赏泥人张作品并发表评价。
2、过渡:大家的回答无一例外都对泥人张的技艺表示很敬佩,其实还有更另人拍案叫绝的事情,接下来,让我们“概说课文”,去了解一段奇人异事。
四、阅读活动一
1、出示要求(屏显)
2、学生听读课文,做批注。
3、师分配任务:三个角度分三组进行。
4、过渡:哪个角度有需要提示的同学吗?或者说你在某个角度有想法,想给其他同学一个提示的。(如果无需提示,此处将作为点评标准)
学生独学后展示。
展示环节,教师做好思路引导、答案分析(紧扣提示进行)
如:从情节的角度进行概说:
这个角度的概说,点出了情节的开端----泥人张与海张五在天庆馆偶遇,发展---泥人张捏海张五头像回击侮辱,高潮----泥人张贱卖海张五,结局---海张五花大价钱买走所有泥像和泥模子。
一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结构是怎样的,都属于这类概括,其实这类概括大家并不陌生,属阅读类考题的“情节链”的考题。(屏显)学生齐读。
如果我们把时间、地点加进去,概括成一段完整的文字,就应当算“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考题了。(屏显)学生齐读。
[小结]我们阅读文章,首先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它,认识它,以上这个环节,我们就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了这篇小说《泥人张》,咱们一块儿小结一下。 俗世奇人的泥人张(板书)
过渡:那么,这样一位俗世奇人,冯老先生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呢?一块儿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去探究一下。
五、阅读活动二(屏显)
1、生阅读要求
师:这是四个微型话题,我们将用他来欣赏《泥人张》的表达艺术。 小小说是很重视细节描绘的,所以我们首先共同欣赏它,请看大屏幕(范例出示)
学生自主赏析。
2、出示合作建议。
3、全班交流。(幻灯片总结出示)
4、其他话题交流。
【小结】品读小说的笔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冯骥才先生就是运用了这样的手法凸显了泥人张的个性。咱们这儿也做一个回头看。
板书:手艺奇
俗世奇人泥人张行事奇
人品奇
(学生完成)
六、拓展,探立传之本
俗语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写出这样奇故事的天津作家冯老,也是一个奇人。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名人伟人立传,冯骥才先生却为这么多的民间艺人立传,用意何在呢?(学生发表意见)
出示:作家介绍
结束语:让我们给予民间艺术更多的关注与热爱吧,最后想送大家一段话: 民俗是民族文化之根,更是一种生活的记忆,如何对待民俗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更是一个关系民族的命运与走向的问题!请不要让中国优秀的民俗文化在我们手中遗失。
学生:集体喊出宣言
七、作业布置:
请大家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写我们班的达人轶事。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阶段水平三的投掷教材---原地侧向推实心球,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材内容讲一下我个人的理解,原地侧向推实心球在田径教材中是属于田赛的范畴的,这一内容在轻物掷远与侧向推铅球中起到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又由于本课的教材是小学阶段水平三的内容,原地侧向推实心球在以前的教材中曾经出现过多次,学生对此内容已不算陌生,因此,我觉得在本节课主要需要完成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在巩固动作的同时,重点突出动作的连贯性;又由于投掷教材作为田径教材跑、跳、投三大组成部分中最不容易组织好的一部分,为了让学生对此动作掌握的更好,练习的次数更多,练习的密度更大,接下来我又安排了一个推实心球的比赛,作为对此一内容的巩固和延伸,游戏时,在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评选出“最佳动作奖”和“最佳远度奖”。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巩固投掷动作,学会比赛,注意安全;难点:蹬地、转体动作的连贯性。再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的特点,综合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来表述具体的目标,得出本课如下的学习目标:
1、 知道原地侧向推实心球的动作方法、要领及游戏的规则、要求,并进一步学习推实心球的动作和学会游戏;通过练习解决学生蹬地、转体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2、 乐于与同学探讨动作、乐于参与练习,把各人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学会分享。
3、 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和瞬间的爆发力,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和奋力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
为了实现以上的目标,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的放手让学生,在通过教师的引导下去自主学练,让学生把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和教师点拨来解决,使学生的个体得到充分的展示,为他们的创新创造了充分的学练空间,但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因此,我始终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学生进行深刻的安全教育和合理地安排练习的场地,同时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在学生练习时,教师也利用提问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方法来不断引导和纠正学生的动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诱使学生主动去自学,尝试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使他们的学法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为了实现以上的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部分:
一、启迪、激发兴趣阶段
开始上课后,我首先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原地侧向推实心球和推实心球比赛,同时告诉学生推实心球并不是那些身材高大的同学的专项,一些身材瘦弱的同学,只要动作正确,连贯和协调,同样也能推出好成绩,以此来调动一些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对投掷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再跟学生讲清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瞬间用力的、对爆发力要求比较高的练习),避免运动伤害,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徒手自主学练,但为了使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教师也有意识地利用语言去引导学生,这一阶段的时间大约为6分钟左右。
二、发展、掌握技能阶段
鼓励1~~2名学生试做一下原地侧向推实心球的动作,然后针对学生示范时出现的情况进行纠正、指导,接着教师再做一个标准的示范以引起学生学习、求知的欲望,同时教育学生要注意安全,投掷时一定要统一投掷,统一拣,这一阶段的教学步骤:
1、 师生同时徒手模仿原地单手推实心球的动作,然后分6~~8组在小组长或体育骨干的带领下自主学练、自主讨论。
2、 教师示范原地单手推实心球,然后仍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各小组指定的区域学练、讨论,并指派各小组的负责人,统一发令,强调严守纪律,注意安全。
3、 集中,请优秀学生和典型错误的学生示范,先请学生点评、讨论,得出一个答案,教师肯定,再分组学练。
4、 组织学生进行单手推实心球比赛。
在比赛前先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并请学生在练习时注意安全,接着把学生分成6~~8组,先进行小组比赛,小组评比,在小组中评出最佳,然后再全班评比,在比赛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三、稳定情绪、放松阶段
比赛结束后,请同学评定,评出全班“最佳远度奖”和“最佳动作奖”,请获奖同学谈谈他们的感受和对动作的体会,最后总结本课,归还器材。
设计指导思想: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建立在学生自我归纳、演绎、实践的过程之中。因此,学校教育应把握这根主线强化对学生进行知识运用与实践的培养。
说课稿 篇4
设计理念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这就要求一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都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必须分析学生的真实水平、心态等。
《雨的四季》的受众是高二学生,一般说来,高二学生已有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对生命与生活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会自己去发现美,赏析美。老师所要做的,只是引导而已。因此,本课的设计重在学生自己探究,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语文读本》第三册的一篇课外自读课文,是课本中抒情散文单元的拓展阅读篇目。写景抒情散文单元的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掌握好本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是有所帮助的。
教学设想
本文通过作者对雨的描绘,实在抒发作者的情趣和对人生的态度。这种散文的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中来,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文教学宜通过赏析语言和艺术手法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题目设计不宜过难过死。因此,我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从知人论事角度出发,要简单了解刘湛秋的生平经历;然后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教法学法
1、自读法:将教师点拨与学生自读相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诵读法: 配乐朗诵,将教师范读与学生诵读结合起来,注意朗诵的语气、节奏,用诵读加深理解。
3、分组讨论探究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展开联想与想象,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略)
说课稿 篇5
有一张纸,按满了村民的手印,这一个个手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这就是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按满手印的契约》。
一, 说教材: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名为《腾飞的中国》,这个单元分为两个主题——《春天的故事》和《国家的主人》。本课题是《春天的故事》中的课题2《按满手印的契约》。它主要呈现了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史实。以按满手印的契约为切入点,通过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前后巨大变化的对比,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原因。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教育。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奋发图强的志向。
二,说学情:
1978年发生的事情距离现在已经很远了,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很少。所以课前我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和询问长辈了解这段历史。我班约大多数的学生家住农村,家里装了电脑并联网的不到5人,能熟练上网的学生也很少。所以我想提前把我班学生分为四组,每组都会安排1-3名上网比较熟练的学生,并组织他们到学校机房去查阅资料。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如下: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改革;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
能力目标:知道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小岗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能够用简单的话说明原因。
情感目标: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在这三个目标中,知识目标学生很容易掌握;能力目标对学生来说要稍微难一点,在必要时老师要给学生讲解;情感目标是建立在对能力目标理解的基础上,是内容的升华。
知道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小岗村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并能够用简单的话说明原因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品课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最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学法上,学生主要运用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主要通过探索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进行查阅资料和询问长辈,在课堂上分小组提出问题,再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在教法上,老师在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时予以指导。在导入时采用谈话法。因为谈话法能充分调动学生是积极性、主动性,还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组织学生围绕着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对问题进行补充升华。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 导入。
巧妙的新课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良好开端。导入时我采用谈话法导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常能听到大人们说起改革开放,而究竟改革开放始于哪一年,始于什么地方,改革开放是什么,学生未必答得上来。但这些知识又是学好本课的基础。所以上课前,我就布置作业,通过查阅资料和询问长辈写一写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有了这个基础,上课时老师就提出问题,“你知道改革开放是怎么回事吗?”通过学生的回答,他们的心里对改革开放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明确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安徽省凤阳的小岗村。
(二) 激发学生对“按满手印的契约”的兴趣,提出疑问。
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小岗村是什么样的呢?书上有一句话形象、具体地概括了——“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货款。”正是这样一个有名的“三靠村”却因为一张按满手印的契约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示这张按满手印的契约)。这样激发起学生对这张契约的兴趣与重视。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提出对于这张契约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三) 汇报交流。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全班有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搜集到的信息可能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如何让每个小组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与别人交流,分享呢?于是我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提出他们这组想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还不明白的问题。老师把重点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分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这样,就能把学生搜集的信息进行汇总。
我估计学生会提出以下这些问题:“这张协议书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意义、作用?” ,“协议书是由谁制定的?”,“在签了协议书后,小岗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可对于书上有一个概念“包产到户”也许忽略掉。老师可以用相机补充对“包产到户”这个概念的理解。
在这些问题中,“协议书的内容是什么?”,“协议书是由谁制定的?”,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回答。当学生回答到协议书是在严宏昌的带领下村民制定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讲述“小岗村实施包产到户的故事”,了解严宏昌这个人物形象,为学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打下基础。
对于“实施了‘包产到户给小岗村带了怎样的巨大变化”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书上59页有一段话很概括地进行了介绍。可是光有这段文字是很不具体、形象的,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是模糊、肤浅的。所以当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老师作出引导,用出示一组1979年小岗村家业情况的数据来体会小岗村的巨大变化。再结合以前的小山冈村和现在的小岗村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种巨大的变化。
可对于“为什么‘包产到户’能给小岗村带来巨大的变化”这个问题,学生能从书上找到一句话来作为答案。这句话是“土地承包明确了每一家、每一户的责任,生产的好坏和个人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村里人的积极性。”这句话并不错,它能简单地概括小岗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可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所以老师应在此基础上作比较具体的讲解,并给学生举个比较贴近生活的例子来帮助理解。例如现在有些行业工作人员的工资由底薪加提成组成,如卖化妆品,卖保险等。他们的卖的产品越多,提成就越高。
(四) 了解今日的小岗村。
通过各小组的汇报与交流以及老师的引导,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但是既然这是一节《品德与社会》课,除了要了解1978年小岗村实行改革开放的史实,还要和社会相联系。于是在学生汇报交流完以后,学习书上59页的最后一段话,知道小岗村大实施“包产到户”给我国其他地方带来的影响。并用出示今日小的图片,这些图片呈现出小岗村欣欣向荣、繁荣富强、农民安居乐业的一种景象。通过学生谈感受,萌发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 总结。
我认为总结是对一课内容的概括与提升。所以,我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然后用总结性的语言对小岗村的改革及其对全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进行概括,再问学生从小岗村实施“包产到户”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可能会感慨“包产到户”的作用,老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严宏昌身上看到,为了改变全村人的命运,他敢想敢做,任劳任怨,为了村民的利益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谈自己可以为家乡,为社会做什么。要想使家乡,使中国变得强大,自己现在应该怎样做。让学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进一步完成本课的教学难点。
六,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简洁扼要地概括了课文的重点、难点,使它能成为认知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的达成构建视觉框架。我的板书如下:
内容
按满手印的契约 由谁制定的 自豪自信
(包产到户) 巨大的变化? 奋发图强
变化的原因?
说课稿 篇6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这一内容我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响效果的课文录音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易理解。所以我让学生继续听配乐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桑娜此时心理活动传神的写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号为突破口设计问题,说明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指出这正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具体表现。这样,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训练重点,而且学以致用,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全文教学完毕,在此解决第一段设下的疑问:为什么这间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使学生认识到,是因为主妇桑娜的勤劳能干,更主要的是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还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温情!
【【必备】说课稿汇编六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汇编6篇
2.【必备】说课稿汇编八篇
3.【必备】说课稿汇编五篇
4.【必备】说课稿汇编9篇
5.【必备】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
6.【必备】说课稿范文汇编8篇
7.【必备】说课稿范文汇编八篇
8.【必备】说课稿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