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_569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语文教案 569

管理员

摘要:

语文教案必备[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语文教案 篇1……

语文教案必备[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设计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方法设计 删减比较、对比朗读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二、 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 自读全文:

  2、 查生字掌握情况:

  3、 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 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 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2、 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3、 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概括全文

  本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说明简洁,意思完整,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五、积累语言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文有许多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如: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凌空翱翔的鸟儿。将这样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科学家们根据恐龙与鸟类骨骼上呈现的许多相似之处,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缺少强有力的证据。直至20世纪末,在经历了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之后,终于有了辽西的重大发现,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无疑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②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如标本复原、动画展示)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2)对词语的理解。

  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毋庸置疑: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注意引导关键词:

  “大约”、“数千万年后”、“形态各异”、“庞大家族”、“有些”、“其中”、“一些”,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1、 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 指名逐段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3、 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4、 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的最具体?这样具体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阅读有关恐龙的资料,做好知识储备。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交流,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

  2、教师可以在学生初读提出不懂问题的'基础上展开教学,针对学生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把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表达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学习课文的第3、4自然段时,可以通过教师引读、对比朗读等方法,直观感受课文叙述的条理性,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恐龙演化的过程说一说,达到内化吸收语言的目的。在学生讲述的时候,可以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 1、读一读,填一填:

  ⑴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 )经过( )的演化,( )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⑵ 亿万年前,一种()羽毛的恐龙( )同类,飞向蓝天,

  ( )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⑶ 地球上的( )恐龙( )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 )身体。

  ⑷ 数千年后,它的后代( )成一个形态各异的( )家族。

  2、读一读,说一说(每组里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第一组:

  ⑴ 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得像鸟类。

  ⑵ 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第二组:

  ⑴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⑵ 它们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3、以“走向恐龙”为主题,开设图片、资料展。

  板书设计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恐龙中的一支飞向蓝天 课后反思 为了突破本课“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和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这一重点,备课组讨论所形成的框架式预案力图以“直击重点段”的方式,采取读──说──读的过程来达成这一目的。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根据我班学生的实情,我对这一思路和设计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一是对课文设计中的“理清课文线索”作重点处理,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二是在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上,将复述作为体会用词准确性的方法;三是在设计上,让学生背诵感兴趣的部分,让孩子们积累、内化;四是在拓展学习中,主题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而设计。力图从这四方面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内化知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能自身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理解课文中某些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

  能从袁隆平的具体事迹谈自身的感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概括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二、进行新课

  1、初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讨论回答:

  a、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b、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4、回答问题。

  5、给课文分段,并写段意。

  三、总结

  四、作业

  谈学后的体会

  五、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录音机。

  2、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智慧(hui)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板书设计

  长城

  远景

  观察长城

  近景

  血汗

  联想人民

  智慧

  雄伟

  赞美工程 奇迹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paishe ningjie zhihui jiangu chengqiang yuhangyuan

  ( )( )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从充完整

  ()山()岭 互相()应

  蜿蜒( )旋 气()雄伟

  三、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这一断长城建筑在八达岭上,高大艰固,是用具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

  2、城墙上铺着方砖,向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下册教案02-17

语文优秀教案03-07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精选]08-15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教案[经典]08-27

语文教案(精选)08-25

语文教案(经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