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_389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语文教案 389

管理员

摘要:

【实用】语文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语文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生活中感受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摘抄有关春的诗句,上课备用。

  2、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3、老师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研读春草图,品味语言。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提到春,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从黄鹂、白鹭的角度来描绘春天;“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还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自己找到的诗句?(学生交流)。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来写春的。

  2、配乐朗读课文:

  要求:

  ⑴ 听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⑵ 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多媒体课件显示):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

  2、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表现出?

  (盼春 盼望 来 近。)

  3、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

  (草、花、风、雨、人。)

  ⑷ 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赞美 像刚落地的娃娃 像小姑娘 像健壮的青年。)

  听读之后,学生朗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上述四个问题,全班交流。

  3、检查预习:

  注音:

  捉迷藏 散在草丛 酝酿 应和 黄晕 披蓑戴笠

  抖擞精神 繁花嫩叶 朗润

  释词:

  呼朋引伴 宛转 朗润 花枝招展

  二、研读与赏析

  1、第1节写什么?此时春天来了没有?哪个词可以看出?

  2、第2小节写了哪些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有几个?

  3、第3小节写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

  4、除了小草以外,作者还写了谁的活动?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的?这些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组讨论完成。

  明确:

  1、写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盼望”连用,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没有 近

  2、“朗润” 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山色由暗变亮,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

  “涨”写冰雪融化、水位升高的特点。

  “红”形象的写出了春日融融、给人温暖的特点?

  3、“偷偷”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

  “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嫩嫩”写出小草的质地。

  “绿绿”写出小草的颜色。

  “满是”写出小草范围很广。

  4、人的活动。坐、躺、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这些动词写出了春回大地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孩子们嬉戏的情景令人陶醉,让人难忘。

  5、背诵这三段。

  三、联想运用

  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在厚厚的土壤覆盖下等待了一个冬天的小草,在春天到来之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与活动?写下来,不超过50字。全班交流,并作出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另外四幅图,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字词。(略)

  2、背诵课文。(略)

  二、研读与赏析

  1、春花图:

  默读课文,完成:

  ⑴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⑵ 本段文字描写非常细致,表明作者对春花作过细致的观察,说说作者观察了纯花的哪些情况。

  讨论、交流:

  明确:

  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争春的'热闹场面。更显得生机盎然。用比喻的句子,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体生动。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

  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野花“眨呀眨”的“眨”,能够绘声绘色,刻画出勃勃生机的景象。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眼睛”“像星星”是花的形态;“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是花的色彩;“花里带着甜味儿”是花的气味;“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是花里传出的声音。作者观察了春花的形、色、味、声,因此作者对春花的描写才会有态有声、有色有味。

  2、按照上述的学习方法,分组学习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⑴ 各小组讨论、交流,老师点拨:

  春风图:

  风是无形的,难以描绘,可作者却把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是怎样做到的?

  风是无形的,可作者调动了人的触觉、听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由此可见,观察大自然不仅仅用眼睛,还要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这样的观察才会细致,才会有细致的描写。

  春雨图:

  春雨有什么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些特点?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谁能说说杜甫是怎样写春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由静景到动景,从人物到景物,有近写到远。

  本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什么感情?你是怎样看出的?

  迎春图:

  人们通过哪些活动喜迎春天?用书上的语句表现。

  ⑵ 再读课文,仔细揣摩,试着背诵。

  ⑶ 这五幅图,你最喜欢哪幅,说说理由。

  学生自己谈看法,全班交流。

  3、比较五幅图:

  ⑴ 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之间的异同。

  (从特征、写法、角度、修辞方面比较。)

  名称 特征 角度(顺序)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结合 拟人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排比、比喻 春风图 和悦 触觉、嗅觉

  视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拟人、比喻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

  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相同点: 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相关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⑵ 迎春图与其它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其它四幅图层层铺垫,很好衬托了迎春图。

  4、最后三节的学习:

  最后三节是赞美春天,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比喻句,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力,“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告诉人们,春天在发展、在成长。

  5、综观全文,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⑴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的”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钻”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这样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竟相开放的情景。

  ⑶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热烈开放时绚丽的色彩。生动感人,富有生气。

  ⑷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一个“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态,突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⑸ (野花)散在草丛里。

  “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三、体验与反思

  《春》是我们所学过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结构匀称,语言清新、生动、形象,使人充满向往之情。同学们是否想过,作者把文章写得如此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小组讨论、交流:

  观察细致,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征。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语言生动形象。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使难写的事物形象突出。我们在平日学习中,要勤观察,抓特征,多揣摩,多练笔,多读书,活运用。

  四、拓展与延伸

  交流有关春的诗句。

  五、作业

  根据这节课学到的观察景物的方法,认真观察我校的景致的布局、特点,抓住特征,以“春到校园”为题,写一篇文章,400字左右。

  六、教学体会与反思

  《春》是一篇充满诗意的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春回,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的希望,从而激发人们在大好的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本文声情并茂,适合朗读,因此读是讲授本文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在讲授本文时,以读贯穿全文。采用听读、齐读、自读、默读、朗读比赛等方式,以读带讲,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拓展与延伸及作业的设置,五大版块的设置处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因为本文生动形象,明白易懂,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欲望很高,即使是平日很少发言的学生,也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学生熟悉的东西,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从学生对本文的积极参与,对本文语言的玩味、赏析、运用中可窥见一斑。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材只是用来教会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运用。教是为了不教,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那是老师的最大心愿。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通过图文结合,理解“箬竹叶、糯米、裹着”等词语,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红红的枣”等词语。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了解端午节习俗和来历。

  德育目标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课后生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讨论法 总结法

  教学准备教学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书写要领:“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午”最后一竖不要写出头。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2、理解文章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教学重点、难点

  1、对宽容和批评统一关系的理解。

  2、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林则徐自题联的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生说下联:壁立千仞,无

  欲则刚。这幅对联16个字,气势磅礴,表现了林则徐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课文3段,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第一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第二段: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第三段:对观点作补充论述。

  三、学习第二段

  思考:作者按照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段有5个层次,先总说后分说,分说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十分讲

  究。第一层(开头2句)是总述。

  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

  “要……就必须……”说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宽容的基本要求。

  这一层不仅概述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而且在结构上也是全段的总领,以下

  四层依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分别进行论述。

  第二层谈互谅。第一句话先说什么是互谅。第二句从人的心理需要的角度说明

  为什么要互谅。第三句说明具有宽容这样的品德的意义。

  第三层谈互让。在说明什么是互让之后,着重阐述互让的意义。运用了对比说

  理的方法。

  第四层谈互敬。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

  第五层谈互爱。在说明什么是互爱之后,着重说互爱的意义。运用一个排比句从正面加以论述。

  这一段四个并列的层次之间,写法大体一致又有一定的变化,使文章思路严谨而不呆板。四个层次的顺序,也安排得十分恰当。“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四、探究活动

  1、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宽容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如果你

  觉得你周围的有的人心胸狭窄,请引用课文中关键性语句,对这些人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对生活中具体现象的分析和思考,认识文章的现实意义,加深对主旨的理解。要有独特的见解,不求统一。

  2、搜集有关宽容的名言、故事等

  小组合作、交流

  有关宽容的名言,如下:

  ①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孔子家语》

  ②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毛泽东

  ③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法国)笛卡儿

  ④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

  ⑤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黎巴嫩)纪伯伦

  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⑦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薛 渲

  ⑧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 (俄罗斯)斯宾诺莎

  五、小结

  本文通过有力的透彻分析,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并逐层说明了人们

  怎么样才能宽容相处,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探究练习二

  3、练习册P、59 1、 2、 5、

语文教案 篇4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小散文《快快乐乐》。好,大家齐读课题,再读一边。

  2、谁能告诉老师,快乐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3、那么你在什么时候最快乐?(学生自由发言)

  二、讲解新知。

  1、我记的在你们开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过你们,我们的学校叫——大家一起说(xx学校)。

  2、对,说得非常好,走进学校的大门,首先看到什么?

  师:对,是马路,那么什么样的马路?谁来补充一下

  生:宽阔的马路、宽宽的马路,长长的马路

  师:说的都很好。跟着老师说一遍。

  3、马路左边是什么呀?

  生:是草坪

  师:什么样的草坪?

  生:绿绿的草坪、绿色的草坪、绿油油的草坪。

  师:说的都不错跟着老师说一遍:绿油油的草坪。

  师“马路的右边是什么呢?

  生:楼房

  师:什么样的楼房?

  生:高高的、高大的。

  师:很好,再往前走,又是什么呢?

  生:操场。

  师:跟着老师说,宽广的操场。再往前走,是我们的教学大楼——希望楼,教学楼前面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每个星期一的7;30都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希望我们每个同学按时参加,不要迟到。我们的教室在操场的南边,同学们我们的教室有什么呀?(同学们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人民路学校,有宽阔的马路;有绿油油的草坪;有雄伟的希望楼;校园的上空还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教师里有电脑、有大背投,我们可以通过它看我们各年级的歌咏比赛:我们可以通过它看我们喜欢的课本剧和动画片:还可以通过它收看国际国内的新闻,我们的学校美不美呀?你爱我们的学校吗?

  4|、同学们,我们学校不但环境优美,而且还有好多好多的老师和活泼可爱的同学们。你们升入一年级以后,有结识了好多的小伙伴,我们在一起快乐的学习、游戏。就像它们一样。

  (出示课件)大家看,这是同学们在上手工课,他们相互合作,把他们的作品贴在了墙上,这是课间休息,同学们在一起做游戏:这是他们在做操。

  过渡:同学们,你们觉的在这样一所学校上学快乐吗?那么,我们打开课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三、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只看拼音不看汉字自由读一遍。

  3、汉字和拼音结合读一遍。

  4、只看汉字不看拼音读一遍。

  5、指名读。

  四、讲解亲亲热热。

  (出示课件)亲亲热热就要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要讲文明、有礼貌(出示课件)。

  五、(出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六、学写生字。

  师:刚才我们共同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的歌声甜美动听像一群小鸟在放声歌唱。同学们你们听过小鸟唱歌吗?怎么唱的.?好听吗?想不想现在听一听?(放声音)这么好听的小鸟的歌声我们多想再听一会,可是却有一位小朋友让小鸟轻点叫,同学们猜一猜为什么?

  生:有小孩在睡觉打扰小孩。

  生:有小朋友在学习,打扰学生学习……

  师:同学们猜了这么多理由,那你们猜的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学完了就知道正确的答案了,这首诗的题目叫“窗外小鸟轻点叫”。

  师:带着疑问快速的把书翻到48页,你们首先自己轻声的试着读一读,读完坐好。

  师:谁能自己把小诗完整的读完?我想问问你们,这首小诗很长,有许多生字,你是用什么办法完整的读完的呢?

  生:看拼音。

  生:看上下文。

  生:提前预习。

  师:听了这些方法其他同学明白了吗?现在你们同桌之间或2个人再来读一读遇到不会的字可以看拼音或互相帮助。

  师:我看见刚才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那有谁互相帮助啦?怎么帮助?你真是乐于助人的孩子,善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共同进步。现在我要看看谁又是最勇敢最聪明的孩子能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你们仔细听,听完后给他评一评)

  师:谁说说她读的怎么样?你们有没有不服气的想挑战他?认为你读得比她好?这回你领大家共同来读。

  师:书上除了小诗还有什么?谁能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师:这是一个多么明亮的教室,同学们在专心听老师讲课,他们听得多认真呀!窗外的电线上还落着两只小鸟,它们在春风里欢快地歌唱,这时一位小朋友在偷偷地对窗外的小鸟说:“你轻点叫”。这回通过读小诗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要让小鸟轻点叫了吗?它是怎么对小鸟说的?只说了一句话吗?谁能把小朋友说的话都读出来?既然小鸟打扰了小朋友们的学习,为什么不把它赶走呢?你看我这样对不对,小鸟你真讨厌,别叫了,我拿石头扔你,这样行吗?为什么?

  生:我们要爱护小鸟,拿石头打它它也会疼。

  师:小朋友真有爱心,是善良的护鸟卫士,保护小鸟,让小鸟和我们共同和谐和生活。

  师:那如果是我们小朋友在上课时小鸟在叫你们会对小鸟说什么?以后无论外面发生什么事,有什么声音我们都会怎么办?

  生:认真听讲不让外面的声音干扰。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根据巴乌苏斯托夫斯基的《一篮枞果》改写而成的。记叙了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故事,十年前他答应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用奇妙的方式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

  【设计理念】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语言积累,以朗读为主,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得到启迪。

  【教学目标】

  1.认识“桦、喧、咆、哮、颊、曙”;会写“桦、律、喧、哗、咆、哮、珍、颊、曙”。能正确读写“白桦树、旋律、喧哗、咆哮、珍贵、双颊、曙光、陶醉、沉浸、期待”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的道理,培养信守诺言的'美德。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美德,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2.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要提出来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想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字形,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借助字词卡,多种形式认读。

  4.同桌互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5.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书写生字。此文转自淘.教。案网

  1.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特点,你认为要写好这些生字,哪些地方必须特别注意。

  2.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喧、哗、咆、哮”这些字左低右高。

  “桦”的第四笔和“颊”的第六笔都是点,不要写成捺。

  3.学生自由练习写字。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找出描述达格妮不同心情的语句读一读,读后交流:

  ①达格妮的心情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②达格妮的心情前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汇报反馈,师生交流。(主要抓住以下句子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音乐大师爱德华的美德)

  ①“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女孩……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这里生动描绘了八岁的达格妮对这位异常和气的城里人的承诺表示怀疑的心情。)

  ②“这是最好的礼物……更珍贵的礼物。”(说明了达格妮在知道了那个和气的城里人就是大音乐家爱德华的时候的高兴和快乐。)

  ③“达格妮听完乐曲……把脸埋在双手里。”(这句话是对达格妮听完乐曲后的动作、神态的描绘,表明了她这时激动的心情。)

  ④“音乐会结束以后……‘生活啊!我爱你!’”(说明了达格妮被大音乐家信守诺言的美德深深感动了。)

  4.小结: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美德不但使达格妮无限敬佩,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做人要信守诺言,也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更加高尚。

  三、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1.把自己最喜欢的文段找出来多读几遍,注意读出感情和语气。

  2.把自己读了这个故事的收获和同学交流。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四、总结全文,感悟写法。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本文在写作上,尤其是4、5自然段采用了什么叙述方法?这种写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五、课外延伸。

  与同学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或亲身经历过的信守诺言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读、理解、积累基本生字词。(预习、课堂朗读、随文赏析共同完成)。

  2)赏析细致入微,妙趣横生的棋人趣相图。

  3)品味诙谐生动的语言。

  2、技能目标:

  初读感知——再读欣赏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棋人棋趣,领悟作者寓于其中的争而有度、“平正通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 点 棋人趣相的精彩描写;诙谐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 点 通过棋人棋趣,领悟作者寓于其中的争而有度、“平正通达”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 析 学生对下棋比较感兴趣,但对场景的描写却不够细腻。本节课意在引导学生学会对人物的描写。 教学准 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预习检测:

  二、根据学习建议,学生自主学习:

  读书、批注、讨论、汇报,师生合作,赏析棋人趣相,完成教学重点

  同质交流,小组合作,展示质疑

  师生合作,拓展升华

  1、师生合作初读,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荐读1、2、3段,范读4段。(听读要求:圈点勾划,读不准的字、不太明白意思的词用“?”标出,有趣的地方用 ----- 标出,观点态度不明白的地方用﹏﹏﹏﹏标出。

  2、自读、批注棋人趣相。将评赏要点批注在文旁空白处。

  3、分组交流批注结果。

  4、分组推荐代表,汇报批注及交流成果;教师适时适当点拨,师生共

  同完成棋人趣相的赏析。

  5、趣相仿写,深入赏析。

  引导:我对2段中作者对情态各异的下棋有争者进行描摹的7个“有”字句特别感兴趣,课前我不光赏了,还仿了,各位有没有兴趣听我用与同学们不同的方式把我的.赏析展示出来?

  朗读仿句:有你死我活斗志斗勇者,有尔虞我诈不择手段者;有运筹帷幄演兵布阵者,有破釜沉舟越甲吞者;有驾轻就熟运斤如风者,有磕磕绊绊走走停停者;有雄韬伟略惊心动魄者,有瞻前顾后步步为营者;有宠辱不惊神态自若者,有物喜己悲患得患失者;有威加海内衣锦还乡者,有四面楚歌自刎乌江者;有一枰既毕情欢意悦者,有胸怀块垒懊恼不已者;有戚戚于失,汲汲于得者,有得失胜负平常事,尽欢尽兴而已者。

  光学不用可能会印象不深,流于浅薄,同学们若觉得老师这种赏析方法可取,课后可以用这种方式写一写吃相,喝相,哭相,笑相,握手相,排队相,理发相,谦让相,男人相,女人相,炸活鱼相等等,这些芸芸众生相,梁秋实都曾细细地描写过,我们不妨也来写写。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吧。)

  6、有句话叫“人生如棋”,反过来,很多人也会用下棋来喻比人生。梁实秋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棋人趣相图,作者自然也乐在其中,但我不知道,作者自己的棋趣跟他笔下的很多人有没有不同,如果有,那么不同在哪,作者下棋的情趣到底是什么?放眼人生,这下棋的琐事中寓含着什么人生道理,人生态度了吗?)

  适时板书:争而有度、平正通达。

  7、补充资料,了解作者,深入领悟文中寓含的人生态度。

  领悟到的争而有度、“平出通达”的人生态度

  三、教师小结

  四、当堂检测

  五、布置作业

  个人备课 小结: 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下 棋

  梁实秋

  板书。 弈—— 观

  趣:诙谐幽默

  理:争而有度 平正通达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和方法:学习古诗过程中随文识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描写雪的其他古诗。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本课识字过程应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10个生字在教学时音、形、义各有侧重,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在读时解决音的难点,在读诗时分散识字,把生字从文中提出来,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的识记,再放回诗中特有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真正做到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 春晓》《夏日》《山行》 。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冬之景的古诗。揭示课题,板 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认读课题中的生字“送、官、归”,说说识记方法。 “武、判”识读(能认识即可,在练读词语中多见面几次,就会识记。)

  3、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岑参写的,他的诗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插图。

  2、范读课文,渲染情境。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 通读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觉得容易读错的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全班再交流。(注意“折、即”的读音)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认读生字。(学生自主认读,多种方法识字。) “折”是会意字,甲骨文的“折”字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表示树木被大斧砍断的情形。本义是折断,引申为弯曲、曲折,进一步引申为屈服。 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古----月----胡;女----口-----如;木----对----树;利----木----梨

  3、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朗读。

  (老师用优美的语言渲染情境,解释古诗。) 北风卷动,地面的沙尘吹折了枯草,胡地到了八月就白雪纷飞了。雪花飞舞,就像一夜之间吹起了春风,千树万树的梨花盛开了一样。 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情境一:“白雪皑皑,北风呼啸,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一幅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读出文章的前两句,你该怎么读呢?”

  情境一:“好朋友要远行,但不久的将来你们还会重逢,此时你心情是沉重的还是忧中有喜?古诗的后两句就带有这样的感情,你该怎么表现呢?” 教师范读,个别读,男女生交替读,小组领读

  4.诵读积累,要求当堂熟读背诵。

  四、指导写字

  可采取五步指导法;

  第一步:看,一看字形,二看范字。

  第二步:描。

  第三步:写。

  第四步:评。

  第五步:改。

  “送”字中的“关”的最后一笔是点,“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女”要写得伸展,“口”要写得小些。“梨”的下半部分“木”字的横要写得长一些,托住“利”。“树”中间的“又”写得小一点,捺要变点。

  五、课后练习。

  六、扩展。

  (积累边塞诗)

  出赛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雪景 奇寒 奇美

  高歌 乐观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新词。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并从中受 到启发。

  3.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生字新词和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

  2.揭示寓意,理解成语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l.观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底看天)

  3.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它的看法对不对?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生字的读音,看看课文分几个自然段?在每一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4.这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它们为一件什么事争论?谁的意见对?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第1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井沿是指哪里?(看图理解井沿。)

  2.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些什么?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次对话。你从哪儿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我从天上来要用叙述的语气读,语调要平缓。

  3.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大话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大话是指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多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小鸟说谁弄错了?弄错了什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因为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5.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朋友,别说大话了!··有那么远吗?要读出劝告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你弄错了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6.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7.青蛙为什么笑?(它认为自己的意见对,是小鸟错了。)

  8.小鸟笑什么?它为什么劝青蛙出井口看一看?(小鸟笑青蛙的确是弄错了,还自以为是。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的范围只有井口那么大,看不到井范围以外的天,这就是它看错的根本原因。如果青蛙能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就能看到天到底有多大。)

  9.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表现出青蛙很自信的语气,小鸟耐心劝告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思考: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对方错了,你认为谁对谁错呢?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

  2.《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熟读课文,理解成语。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了争论,它们各自的看法是怎样的?找出最能代表它们各自看法的一句话读一读。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马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青蛙和小鸟它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找出课文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青蛙: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看见了天。小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4.它们的看法谁对?为什么?

  5.揭示寓意,理解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