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_380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语文教案 380

管理员

摘要:

语文教案10篇[优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10篇[优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课题:《北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在阅读中感到北京的美丽,培养学生对美的向往。

  2.在媒体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学重点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热爱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整齐美。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就学习过:“我是中国人,我爱五星红旗。”你们热爱我们的祖国吗?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谁去过北京?你们愿意把你了解到的北京介绍给我们吗?(教师相机表扬学生,肯定他们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激发爱国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2、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北京去转一转、看一看,你们高兴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丢字、加字。

  2、(相机鼓励学生读的积极性)指名读课文,注意思考,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3、反馈对课文的了解情况。

  三、分析课文:

  通过课文的介绍,北京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第一自然段:点明本文介绍的主要内容。

  第二自然段:

  1.了解广场的建筑物的特点,布局整齐。

  2.小组讨论,画出广场布局示意图。

  3.课件演示天安门广场。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

  1、了解路和桥的.特点。

  2、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受北京大都市的繁华。

  3、通过读表示出对北京的热爱。

  第四自然段:

  1、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

  2、你还知道北京的哪些名胜古迹?(扩展知识)

  第五自然段:

  1、了解北京的著名景观

  2、结尾课件,让学生了解这些景观。

  3.读指导,“到处……到处”要重读。

  4.、你还想要了解哪些有关北京的知识呢?

  四、归纳课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北京有什么感受呢?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欧洲戏剧的代表作品,通过莎士比亚这个剧本领会其人文主义理想。

  (二)欣赏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是世界公认的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剧作家。《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他早期的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这一剧作,与著名的《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等,都集中地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一对相互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爱情悲剧,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莎士比亚通过这一悲剧,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主义。可以说,“反封建”,是这部作品的主旨所在,也是其思想价值所在。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恋人,死于封建伦理观念,死于陈旧的腐朽的封建意识,死于封建家长制,死于封建世仇。

  所以,这部作品鲜明的反封建倾向,就具有了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值得强调的是,作者描写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充满着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的,表现了人文主义者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爱情理想的追求,其基调,是在于鼓舞人们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的未来。主人公双双殉情,却换取了两家的`和解。作者对戏剧冲突的如此处理,昭示着腐朽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幸福生活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戏剧语言的欣赏,是预习本课的一个重点。莎士比亚是一代语言大师,他的驾驭语言刻画人物的才能,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精彩的表现。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体会其人物对话的简练传神,音韵和谐,其诗一般的语言,极为精彩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对此,应该注意欣赏。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的心灵写照。那种对人物语言简单的、平面的描写,只能使人物个性流于程式化,人物形象粗放、苍白。

  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人的个性也是各具特色的。因此,成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就应当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动态的而不应一味是静态的,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简单划一的。

  那么,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就非常值得仔细品味。以罗密欧为例,他的语言,时而命令、恐吓,时而平和亲切,时而悲伤暴躁,时而不顾一切,语言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心情的变化。人物性格的多重体现,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

  联系我国的一些经典著作,也有类似的情况。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曾指出文学作品中同一人物性格有两种对立因素的对照。他以《水浒》为例。指出李逵这一形象,既“鲁莽”,又“奸猾”,既“粗野”,又不乏“精细”。可见中外古今在这一点上是有共同点的。

  (二)诗化的语言。

  莎士比亚诗化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在教学中,应该十分注意加以欣赏和品味。

  诗化的语言,可从下述特点体会理解:

  ①具有强烈的激情。

  ②典型的修辞特点:排比,比喻。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文为自读课,教学安排一课时。有关知识,可由教师课前打印出来交给同学作为预习参考。课堂上主要以分角色朗诵为主。有条件的,可以排演片断。

  【小资料】

  中西戏剧的比较:

  1.关于爱情剧。中西都有大量的爱情剧。“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西民族的共同心理。作家同情、歌颂为追求自由恋爱而献身的男女,憎恨、谴责、控诉破坏爱情的恶势力,是中西爱情剧的共性。

  2.西方更多的是从悲剧的角度去表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观念。中国戏曲更多的是从喜剧的角度去表现同样的观念。所以,大多表现为“悲——欢——离——合(大团圆)”的公式。西方的则为“悲——欢——离——亡”。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

  学生活动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分大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谈谈自己的理解。

  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板书设计

  花孩子冲出来美丽,活拨,可爱

  急急忙忙

  教学反思

  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因而我将教学重点放到感情朗读课文上。让学生走进课文,真正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意境,并从中读出滋味。

语文教案 篇4

  一 导入

  你知道一年当中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元旦、春节、端午节……)每个节日都有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9课《重阳节的传说》。你知道重阳节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简单地说一说。)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在自学过程中有哪些地方想提醒同学注意?

  3.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妻 拜 勤 瓶 侵 袭

  (2)多种形式认读:带读、比读、分组读,结合生活理解词语。

  妻子——妻

  妻子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

  拜师——拜 勤学苦练——勤

  你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吗?

  (3)书写指导。

  ①妻:第五画“竖”不要过长,底端不出头。 ②拜:右半部分有四个横。

  ③袭:上半部分是“龙”。

  (4)分段指读课文,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5)课文中还有哪些词不理解?集体交流。

  比如“茱萸”一词,可以展示图片帮助学生认知。

  在理解新词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可以查字典等。

  三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桓景历经艰险,拜费长房为师,学习降魔救人的本事。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讲桓景除掉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主要讲了重阳节的一些风俗,并说出了为什么把九月初九叫做重阳节。

  2.在学习小组内,分段读课文。

  3.你喜欢桓景吗?为什么?(喜欢,因为他特别勇敢,为了斩妖除魔不怕困难。)

  4.默读课文,从哪里看出他不怕困难、很勇敢?用横线画出来。

  四 小结

  1.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重阳节的来历吗?

  2.可以问问爷爷奶奶,他们小时候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初,教师可用饱满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他们身心愉悦地走进文本中。课中,引导学生体会桓景斩妖除魔的原因时,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讲解:“是这可怕的瘟魔,让原本一个个和睦的家庭变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让学生从特意营造的氛围中与主人公同呼吸,萌生出对瘟魔的憎恶。朗读桓景除魔的精彩段落时,我的“激动”也感染了学生。课尾,引导学生回忆这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鼓励他们在学会复述的同时,把这个传说讲给想告诉的人。“在很久很久的将来,我要把这个美丽的传说告诉我的后代……”这充满童真童趣的话语,不正是激情课堂的最佳诠释吗?

  一堂课,老师激情饱满,身心投入,学生神采飞扬,鲜活灵动,课堂能不迸发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吗?

  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桓景为了斩妖除魔不怕困难、勇敢的精神。

  2.练习快速默读课文。

  3.复述故事情节。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第4自然段重点句子的投影。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五个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的发音方法,认识两个整体认读音节yin yun。体会拼音识字的乐趣,乐意拼读。

  2.练习与学过的声母相拼,巩固、认识班、人、林、村、军、音、云等字,正音。

  3.以富有趣味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五个前鼻韵母的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正确与声母相拼。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拼音。

  1.师:同学们,你们结识的拼音朋友今天被老师请来了一些,请大家一起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2.电脑依次出示声母、韵母和音节。学生齐读,教师及时正音,相机评价。

  n c f d ai iu er ou

  shuǐ 水 f 浮 kui 快 yu 月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表现得棒极了,老师决定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听,你们可要用心来听呀,因为这个故事会教给你新知识的。

  2.(师边讲边出示配乐电脑课件) 老师要讲的是《门的故事》:从前有一位兔妈妈,有五个孩子。老大是小ɑ、老二叫小e、老三是小i、老四叫小u、最小的是小。一天,兔妈妈把五个孩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孩子们,我在一家商店里为咱们家的新房子订了一扇门,你们五个今天得把它运回来安上。妈妈的话音刚落,老大小ɑ就抢先说:我是老大,我来负责安(an)门。接着小e说:好吧,你安好了门,我负责在门上安一个用手一摁(en)就响的门铃。这时小连忙说:我最小,我负责把门运(n)回来,可去那家商店的路我不认识呀。就在小为难时,小i开口了;没关系,我认识,我来给你引(in)路。这时小u急了,问:我干什么呀?妈妈说:你呀,负责解决最后一个大问(un)题,给门安上锁吧。孩子们赶紧行动吧,把门安好了,妈妈奖励每人一个大鸭梨。于是五个孩子七手八脚地忙起来,没过多时,一扇漂漂亮亮的大门安在了小兔子家的新房子里。

  三、回忆故事,准确认读。

  1.学习an的发音。

  (1)师:同学们记住这个故事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看,这是兔妈妈(在黑板上贴出兔妈妈的画片),老大小ɑ负责干什么呢?(贴出小ɑ的画片)

  (2)学生答:安门,师板书:an

  (3)师:因为是小ɑ负责安门,所以读an时要先摆出小ɑ的口型,让声音从鼻子里发出来。

  (4)师范读,学生边听边观察口型。

  (5)学生练读。先自读找感觉再指名读,然后分小组读an的四声。

  (6)拼读b-an-bān(班)

  2.学习en的发音。

  (1)师:谁记得小e给门安了一个什么样的门铃?(贴出小e的画片)

  (2)(指名答)师相机板书:en

  (3)师领读。

  (4)(指名)说说老师是怎样发出en的音的?

  (5)同位相互练读,注意观察口型和舌头的位置是否正确。

  (6)喜欢读en的几声的同学就站起来读一读。

  (7)拼读r-en-rn(人)

  3.学习un的发音。

  (1)师:最后一个大问题是谁解决的`?

  (2)(指名答)师相机贴小u的画片,并板书:un

  (3)学生齐读找感觉。

  (4)认为un的几声最美就起来读一读,并说说是怎样读出来的。

  (5)拼读c-un-cūn(村)

  4.学习inn发音。

  (1)师:小和小i负责干什么呢?谁能上来讲一讲,领着大家读一读?(贴出小和小i的画片)

  (2)(指名)到前面领读n和in

  (3)认为它们的几声最难读,就来读一读,要敢于向困难挑战!

  (4)相机拼读l-in-ln(林)、j-n-jūn(军)什么军?(启发扩词)

  5.认识整体认读音节yin和yun。

  (1)电脑出示yin yun

  (2)会读的一起读。

  (3)指名读音和云。

  四、趣味练习,提高能力。

  1.看图拼读词语。

  (1)师:小朋友们学拼音学得真好。你们都很聪明。看这儿有些漂亮的卡片大家想拼一拼吗?

  (2)出示卡片,鼓励学生自己拼读对照插图检查。

  (3)指名领拼再指名拼读,并将每一张卡片送给拼读准确的同学,激励课后带领同学拼读。

  2.介绍好朋友。

  (1)师:有几个同学想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请他们上台来。

  (2)指四名同学拿着写有好朋友名字的卡片上台。

  (3)生:请大家拼一拼我的好朋友是谁?

  (4)学生自由拼,读出名字。(名字音节中的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都与本节所学的有关)

  (5)台上同学领拼。

  (6)介绍好朋友的特点,如:王××皮肤很白,身材有些胖。她讲的故事可好听了。希望同学们都和她成为好朋友。

  (7)逐个介绍:张×× 马×× 李×× 边××

  3.小组合作拼读、摆字、组句。

  (1)师:老师也愿意与每个同学成为好朋友,互相学习。下面每个小组奖励一个大礼包。

  (2)师发给每组学生一张设计成水果形状的卡纸和组句用的生字卡片。

  (3)提要求:小组里需要小组长组织大家合作完成。先拼读卡片上带音节的字,再把所有的字读一读、想一想、摆一摆,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学生小组合作练习。

  (5)展示各组作业,读每一句话。

  A当学生摆出妈妈关心我时,启发大家想出不同的意思,如我关心妈妈。

  B我的爸爸是军人。

  C一群小鸟飞来了。

  D写字很有用。

  E小虫慢慢爬。F蓝蓝的天上有白云。

  4.韵母与图连线。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五个韵母,因为这五个韵母的声音都是从鼻子里发出来的,所以叫它们鼻韵母。你们能将它们与这里的图连起来吗?(将书中的图与字母打乱顺序,让学生在重新设计的画面上把韵母与有关的图画连起来,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连。)

  五、实践作业,巩固提高。

  自己当一回小老师,把《门的故事》讲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玩具听。教给它们五个鼻韵母的发音。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书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幻灯片、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第1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看。

  2.(出示幻灯片:插图1<一半>)师口述第一自然段内容。

  设问:你们愿意到小熊家去吗?(不愿意)

  为什么不愿意去呢?(那儿是个荒岛)

  3.你从哪里知道“是个荒岛”呢?(第1自然段)指名读第1自然段。

  引导理解“荒岛”:荒岛会是什么样儿呢?(什么也没有)谁愿意来黑板上画一画。

  4.这只小熊住在这座荒岛上,看看他的表情,想一想他的心情(感受)怎么样?(不高兴,孤零零)

  引导理解:“孤零零”就是怎么样呀?你能想象出小熊孤零零的样子吗?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幻灯片:课文第1自然段)

  5.让我们来把小熊孤零零的心情给读出来。(齐读第1自然段)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过渡:小熊是多么希望自己身边能有朋友啊!小熊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出示幻灯片:插图1<强调另一半的“云”>和句子: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1)指导:没有朋友心里多着急,多难过,谁来读好这句话?

  (激励学生进行挑战读:谁能读得比他好一点儿?再好一点儿?)

  (2)评一评:谁读得好?你是怎么读好的?(“连忙”要读出感觉)

  (3)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谁来教大家学会这两个字?

  “连”——强调“走之底”的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规则:从里到外。(范写,学生书空)

  “忙”——强调“竖心旁”的笔顺:左点、右点、竖。(范写,学生书空)

  (4)一起来读好这段话。(出示幻灯片:课文第2自然段)

  2.(出示幻灯片:插图1)云儿想告诉小熊什么呢?小熊明白了?,它到底明白了什么呢?找出书中的句子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的第1句)

  出示句式(幻灯片): 来到这儿,说:“ !”

  四、学习第6自然段

  1.过渡:小熊以前孤零零的,没有一个朋友,现在有了这么多可爱的朋友,他高兴极了不停地说 (引读) 。

  (转过身听学生高兴的声音,捂住耳朵看学生高兴的表情)

  2.面对此情景,小熊除了高兴,还会想些什么呢?种树与找朋友有关系吗?这个问题你现在明白了吗?聪明的同学会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荒岛 → 漫山遍野,绿树成荫

  (没有朋友) (有朋友)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二”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2、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语文大课堂活动“今日家乡”。着力让学生每个个体主动参与,自由选择活动合作伙伴,学习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方式。

  5、不限内容范围、文体样式,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时间:第六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理解与运用:体会出句中带点词语所采用的打比方修辞方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

  让学生在比喻句子中体会比喻修辞的作用。

  (1)投影: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比喻)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有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形容)”

  (2)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3)反馈交流:

  第1个句子中,采用“海洋”来比喻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很多,就像宽广无比的大海:后用“海上的波浪”来比喻天安门广上的红旗也很多以及飘扬翻动的样子,就像大海上翻滚的波浪。

  第2个句子中,用“雷明”来比喻会场上人们的鼓掌声特别响亮,就像打雷的声音那样震天动地。

  (4)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词。

  2、拓展与交流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二人的对话。

  (2)各自说说自己的认识,或是产生共鸣的收获,或是与之不同的感受。

  (3)教师酌情进行点评。

  3、积少成多

  所选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开新风气的人物。他48岁时因主张革新受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打击迫害,终以父亲老等借口辞官归乡。这首诗是他回家途中,读陶潜诗的有感而发。他有力地批判了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抗击朝政,表现他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以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1)对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和注解去解决。

  (2)指导朗读并能背诵。

  (3)可以让学生搜集、抄写有关表达“爱我中华”之情的诗句、格言等。例如: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宋。岳飞)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明。李梦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趁之?(清。林则徐)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清。秋臻)

  人在异域最思念家乡,人在异国最怀念祖国。(侠名)

  二、语文大课堂

  1、讨论

  2、调查与采访

  (1)组成小组,组成小组,走进商店、大街、蔬菜大棚、家庭等地进行调查和采访。

  (2)围绕调查对象,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书店,还可以上网查阅、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搜集实物、图片、或录像等。

  (3)整理与分析

  以“今日家乡的……为题,写一份表格式的调查报告。

  (4)交流

  三、习作

  1、审题: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题目要求有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说明这是自由作文:“可以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第一句话);第二层解释“两不限”的具体含义:“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你特别熟悉的景物或物”——这是“不限内容范围”,“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日记或诗歌”——这是“不限文体样式”(第2句话);第三层提出写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题目恰当,自作修改等(第3、4句话)

  2、看“平台”,参与习作讨论。可按“习作讨论平台”的四点,先个体思考,再与同学交流。

  3、自动笔,进行初步试写。根据各人选定的内容、文体动笔的练习,可先列提纲,也可直接写。

  4、选例文,组织交流评改。

  教师审阅全班学生的初作,从中选择内容、不同的问题理文若干篇,分类与点评,使学生从别人的习作中的优点或不足受到启发。注意:要让学生也参与点评、发表意见。

  教学后记:

  教学中要注重写作指导,更要重视作文讲评。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删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走进校园突然发现校园中的绿色明显减少了,原来是冬天来了!但是有那么一片绿色却一直出现在我的眼前:

  出示: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伴随着柔和的音乐师生感情朗读)

  这是咱们前不久学过的《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那抹绿意。谁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作者是叶圣陶)

  师:是啊,就是咱们的叶圣陶爷爷,那请你说说你对叶圣陶老爷爷的了解吧!

  这就是叶圣陶的生平简介。(出示课件:叶圣陶简介)

  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学生大声读)

  请你来说说此刻叶圣陶爷爷在你心里是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是一个伟大的人;是个著名的人;是个文学家……

  师: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在文坛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而写的`(齐读课题)。来,抬起头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再读课题。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生命力十分旺盛的爬山虎,看着这一墙绿色,我们该怎么读?生再读课题。

  师:同学们,一看这课题,你觉得文章应该写的是什么?那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打开书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朗读前先看清朗读提示:

  出示朗读提示:1、圈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已经删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说你有什么想法,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生字教学

  真了不起呀,我想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大家就更不在话下了吧!谁愿意来读一读

  出示、推荐、修改、愣住、燥热、眼帘、删掉、融洽、黄昏、蕴含、摇曳、意义非凡、春风拂面、堪称楷模

  学生读。

  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生回答)

  看老师来写写这个词,(荐昏 )

  大家拿出生字抄写本来写一写这两个字。每个字写两个。

  写字时,头放正,背挺直,脚并拢。

  齐读词语。

  3、了解课文梗概。

  师:好,同学们学的真不错,学习词语的目的关键在于运用,下面老师有个填空题,你能用这些词语完成这些填空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我上初三的时候,写了一篇叫《一张画像》的作文,经我的语文老师

  ( )在北京市少儿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文老师给我看了叶圣陶爷爷给我()的作文后我()了。(在此处插入对“愣住”的理解)

  在他的批改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犹如()。

  更让我激动的事,那年暑假他还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一进门扑入()的是一墙绿绿的爬山虎,它使我消去了夏天的()。

  通过和叶圣陶爷爷十分()的交谈(插入对“融洽”的理解)

  我才明白为什么他是一位( )的大作家。这真是一个()的夏天。(按照这样的顺序逐段出示)

  三、结合文本,理解词语

  读文,理解“愣住”

  过渡:不过。老师这里有个疑问。作者看到修改稿后为什么会愣住呢?

  让我们大家也来看看那篇修改稿。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你看了以后有什么什么想说的呢?

  生:我也愣住了,修改了那么多地方,叶老先生太认真了。

  师:那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为什么愣住的句子。(板书愣住)

  出示句一: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1)请你来读读这个句子

  (2)理解“愣住”:什么是“愣住”?(吃惊,惊讶)那我们应该怎么来读这个词呢?(学生读)恩,真是一群被愣住了的孩子。那我们把它放进句子里你觉得应该怎么来读?请你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作者为什么会愣住啊?

  生:因为有很多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你觉得这两个词应该怎么来读呢?请你来读一读。

  真是个会读书的好孩子。

  请你来读一读。

  你是真的感受到了叶老爷爷修改稿子的那份心血。真了不起!

  出示句二: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出示句三: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请这一小组的同学来读一读。你们的朗读也使我愣住了,怎么读得这么深情并貌呀!请这一小组也来读一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作者所愣住的画面吧。出示三个句子

  读文,理解“融洽”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请你来读一读。读得十分自然。你来读,读得十分亲切,你再来读,读得真融洽呀!我们一起来读!

  四、再现“爬山虎”,质疑课题

  过渡:当作者沉浸在和叶老先生融洽的交谈中时,他的眼前看到了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

  出示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请你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这就是( 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师:作者一直没有忘怀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这片绿绿的爬山虎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作者会对这片绿绿的爬山虎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着特别的含义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语文教案 篇9

  (教师展开一幅放大的课文中的第三幅插图)

  师:请小朋友看这一幅图画着什么?它在做什么?

  〔充分发挥课文有插图的特点,提供学生说的机会〕

  生:图上画着一只乌鸦。乌鸦在喝瓶子里的水。

  师:谁能用一句最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画的意思。

  生:这幅图画着一只乌鸦,它口渴了,把嘴伸进瓶子里喝水。

  师:再简短一点。

  生:画着一只乌鸦在喝水。

  师:再简短。

  生:乌鸦喝水。

  〔看图说见解,训练概括能力,发展语言〕

  师:对!乌鸦喝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

  生:(集体)想!

  〔让学生看图归纳图意,点出课题,导入 新课,很有新意。把观察、思维、说话训练有机结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师:说说喝的字形。

  生:喝字是左右结构,左边口字,右边上面是日,下面是撇,横折钩,小人在里边,竖折来关门。(曷)

  师:为什么喝字是口字旁?

  生:因为喝水用口喝,所以喝字是口字旁。

  〔诱导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把话讲完整〕

  生:渴字和喝字,字形相近。

  师:口字与渴字都读第三声,连在一起怎么读?

  生:前边的口字读得像第二声,口渴。

  师:请这一行小朋友朗读第一段。

  (学生按顺序朗读)

  师:乌鸦到处找水喝,到处是什么意思?

  生:到处就是每个地方。

  生:到处的意思就是处处。

  生:到处就是四面八方。

  师:几个小朋友回答得不仅对而且好!乌鸦找到水了吗?我们学习第二段课文。

  kě hěn zháo bàn

  (教师在田字格中写可 很 着 办指导学生学习很字,注意书写笔顺。着字与看字比较字形。可字和办字要求学生自己想法记住。要求每个学生在生字本上写这四个字)

  师:请小朋友用很字开火车组词。要求后一个同学组的词和前一个同学组的词的意思要相反。

  生:很大。

  生:很小。

  生:很高。

  生:很低。

  生:很香。

  生:很臭。

  〔让学生边朗读边说话,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字的音形义教学和词句训练,为学生的说留有充分的余地。〕

  师:请小朋友顺序朗读第二段课文。(学生按要求一个个读课文)

  师:请大家看书上的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乌鸦的表情。想一想它喝不着水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看书中插图)

  生:天气很热

  师:你怎么知道天气很热呢?

  生:从图上看出来的。天上只有一朵白云,太阳红红的,说明天晴、很热。

  师:好!往下说。

  生:乌鸦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两只翅膀紧紧地抱住瓶子,两条腿伸得直直的,乌鸦喝不着水时心里是很着急的。

  (教师范读第二段课文。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乌鸦找到水了,又没喝着,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达这个意思?

  生:课文里用了一个可是。

  师:为什么要用可是呢?

  生:乌鸦找到了水,又没喝着,就用可是。

  师:好!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páng biān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旁 边 后指名朗读第三段课文,这时有学生举手发言〕

  师:××你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乌鸦不是人,为什么会想办法?

  〔听课教师议论:问得好!〕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回答?

  生: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就像老师给我们讲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一样,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听课教师啧啧称赞〕

  〔教师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学生发言中的思维动向,因势利导,精心设问。教师引,学生发,广开学生言路。〕

  师:乌鸦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才喝着水的?请小朋友们看第二幅插图。

  〔学生看第二幅插图〕

  师:大家读第四段的第一句。

  (学生读)

  师:再看第三幅插图。

  (学生看图)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为什么就喝着水了?

  (学生各抒己见。有一学生举手)

  师:×××你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把小石子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真的会升高吗?

  〔只引不逼,让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棗盛有水的瓶子和一些小石子)

  师:××小朋友爱动脑筋,问题提得好!老师要给你们做个小小的实验。好,就请××来

  做。

  (老师当众滴了几滴红墨水在瓶子里,让大家看清水位的高度。学生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到瓶子里,水慢慢地升起来了。)

  师:谁知道水为什么会升起来呢?

  生:因为石子比水重,石子放到瓶子里就把水的地方占了,水就被挤得升起来了。

  师:××回答得很好!请大家读一遍课文,要用心记住今天学习的生字和新词,要读出乌鸦先焦急后高兴的心情来。

  (学生齐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

  师:读得很好!小朋友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生:(集体):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

  生:乌鸦会动脑筋,想办法喝着了水,我喜欢这个故事。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儿童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开动感觉器官(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和思维器官(心到),亲自实践,提高认识,理解了课文的中心。〕

  生:《狐狸和乌鸦》里的那只乌鸦只会听好听话,不动脑筋,上了狐狸的当,我不喜欢它。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得很好!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论文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的宗旨,就是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挣脱先识字,后读书的束缚,重视发展儿童语言,充分调动儿童阅读的积极性,满足他们对阅读、写作的渴求。这一变革,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的。那么,作为实验教师,怎样改革阅读教学,顺应这一变革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有益的尝试。

  一 课堂留有余地,加强说的训练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重写轻说的倾向。有人认为口说为虚,动笔是实,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的练,总是要落在动笔写上。这一认识,随着近年阅读教学改革的进展,正逐步转变。因为在现代社会里,由于传声技术的迅速发展,口头语言运用越来越广泛。过去许多靠文字传递的信息现在都用声音代替了。一个人说话的技能技巧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率。基于这种认识,许多先进国家的语文教学都把说的训练当成一项重要的任务。一位教育学家曾指出:说话训练旨在培养青少年用母语说话的能力和熟练技巧。并使其有助于青少年个人的发展,大大促进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在政治生活中的活动能力。还说(青少年)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方面的交往能力,除了专业知识外,不仅以语言知识而且特别是以说话能力和本领为前提的。因此,说是小学生语文诸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说与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我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就把正确处理说与写,作为改革的重点。六七岁的儿童正处于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他们受外界影响快,记忆力强,语言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把加强说的训练,作为上好阅读课的重要内容。在讲读课、说话课的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创设儿童口头语言训练的情境,最大限度地给儿童提供说话的机会和场所,让他们扎扎实实地把说话基础打好。

  (一)课堂上学生说话和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注意让他们把话说清楚,讲完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说的话,我尽量耐心地让他们说,诱导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一句一句地教他们把话讲完整。

  (二)充分发挥课文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材中有大量可供多角色朗读的课文,角色间的对话丰富多彩。抓住这一特点,我除了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外,更着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话练习。例如教学《狼和小羊》、《小马过河》、《小公鸡和小鸭子》等课文时,我概括了以提示语位置划分的对话四种基本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时不强求一字不漏,鼓励用自己的话说,克服背诵课文语句,从小训练学生边想边说的习惯。

  教材中有相当篇幅的看图学文和加插图的课文。这是课文的另一特点。看图说话是一种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说话训练。我十分珍惜这类课文为学生提供的'说话机会。教学过程 中,我总要让学生先观看图画,有时让学生照图讲述,有时我提出具体说话要求,或请一个学生讲全过程,或按故事时间、空间和发展顺序让每个学生讲述一部分,然后再串连起来。学生按图画内容坦率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提高了说话的能力。

  (三)充分运用课文提供的条件,进行必要的讲述训练。教材中绝大部份都是记叙人和事的课文,语言凝炼、生动形象,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重复课文中的原句,用自己的语言,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来讲述。这样的训练,可以用课文中的书面语言促进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说好一段话,清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

  二 师生穿针引线,广开学生言路

  阅读教学,教什么、学生学会什么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就是课文。而每一篇课文,尽管表达形式各异,但总有一条线索。这条线索就是课文的纲。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这条线索上去,紧紧把住它,把课文学活。备每一课时,我都认真钻研教材,抓住课文的线索,把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引到点子上,然后再发散开来。努力做到捕捉中心,把握整体,沟通思路,明了部分。立足于教师引线,让学生自己穿针,即教引,而学发。要达到上述目的,在实际教学中,言路的广与窄影响很大。于是我就注意在广字上下功夫,就是必须照顾到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真正做到各抒已见。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改变课堂教学结构

  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使之有利于对儿童进行说话训练,有利于培养儿童初步的学习能力。

  我组织学生应用汉语拼音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般经过三个环节。

  1.应用汉语拼音疏通文字,扫清障碍。我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音节和汉字对照,发现错的声、韵、调立即订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又能正音学好普通话。

  2.读文解题。教学《找骆驼》一课时,我问学生:从课题上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最后一致同意这篇课文是讲怎样才能找到骆驼。因此课题中的关键词是找。接着我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找学懂课文。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迅速捕捉中心。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老师不要定框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回答。老师要尊重学生,认真听取他们的发言,并及时加以指导,仍以《找骆驼》为例,我问学生《找骆驼》这课书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甲回答说:

  这课书是讲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去找骆驼的事。我接着又问:老人没有见过商人的骆驼,为什么能指点商人呢?请同学们说得完整些。这时同学乙抢着回答说:通过记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去找骆驼这件事,说明了老人随时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且动脑思考问题,所以能指点商人去找骆驼。同学丙补充说:老人就像《密蜂引路》里的列宁,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阅读中经常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二)只引不逼,让儿童质疑问难

  儿童在阅读课文时,在教师引导下,如果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难,说明他思维活跃起来了,这样才能把课文读懂。教师不要一味的逼学生答问。如:教学《被饿死的猫》一课时,我首先引了一下:从课文的题目你想到什么?罗雷小朋友经过思考提出:这篇课文不好,猫的本性就是捉老鼠,不会被饿死的。我没有马上表态,只引大家对罗雷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经过讨论,弄清楚了课文是一篇童话,用假设的方式说道理。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对童话的表现手法也领悟了。

  (三)精心设问,引起争论,发展求异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要注意启发性,善于调动和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教学《牧羊人和狼》一课时,我只向学生发了一问:如果你是牧羊人会怎么办?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争先恐后,讨论得十分热烈。绝大多数小朋友说如果自己是牧羊人,一定不轻信狼的话,要仔细,调查弄清羊死的原因。有的小朋友甚至说要像电影上的大侦探波洛一样,把狼的诡计戳穿。儿童思维各异,而殊途同归,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教师在课堂上,要十分注意学生的思维活动状况,抓住学生思路能否畅通的关键,即主要矛盾。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各抒己见,解决矛盾,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比如教学《飞行员的背心》一课时,学生对橙黄色的背心疑意重重。提出在海水中白色、鲜红等也很显眼,为什么专用橙黄?我是可以立即解释的,白色易和海鸟,如海鸥混淆;鲜红易和水上浮标混淆等等。我没有轻易回答,我认为学生不甚理解的主要矛盾在于保护色。

  保护色有两个作用,其一是显,其二是隐;有自然状态和人为规定两类。对六七岁的儿童不能光用讲道理来解决。我就提出保护色来让学生发表见闻,他们争先恐后发言:交通警蓝上衣上的袖套,红白相间的标杆、各色指示灯、草绿色军装,鸟的羽毛颜色等等。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样既让儿童进行了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的思维训练,又使道理化难为易,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中,要逐步克服重写轻说的倾向,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广开言路,让思维之路畅通,课堂里的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在书声琅琅,各抒已见,议论纷纷的环境中养成多语善言,熟读精思的习惯,使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点评

  识字、听说、阅读头绪纷繁的低段语文教学,如何有机结合进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王汝珉老师在一课的教学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让儿童主动学习,勤思、多想、乐说,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王老师抓住儿童思维直观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及胆大爱说的特点,利用色彩和形象十分鲜明的自制挂图,开篇就引导儿童看图观察、训练用最简炼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点出课题乌鸦喝水。接着用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问题,激发儿童,让其在好奇和欲说的心态中学习课文。王老师抓住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通过表情范读代替乏味的讲解,以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乌鸦喝不到水时焦急不安和喝到水时轻松愉快的不同心情,读出感情色彩。同时不断变换朗读形式。整个教学过程 棗识字、看图、说话、学文,教得轻松,学得主动,智力发展,能力培养贯穿始终。

  二、激励儿童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的追求比真理的占有更重要。一个人智力的后天发展,体现在能否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王老师抓住低年级儿童爱提问题这个思维发展的特点,重视儿童的质疑问难,广开言路,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由于老师的激励,儿童提出了一连串问题。其中乌鸦不是人为什么会想办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真的会升高吗?这两个问题很关键。王老师抓住不放,引导儿童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讨论解决这一个问题。后一问质疑的儿童自己动手,为大家作水位升高的实验,来巧妙地解答。这时,儿童的求知欲似乎得到了满足,其实不然。王老师为进一步激励儿童质疑问难作示范,又主动提出了石子放到瓶里,瓶里的水为什么会升高呢?你遇到这种现象吗的问题,孩子们讨论开了,很快得出了结论。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在质疑问难与运用知识、动手实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三、综合训练培养能力。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重文轻语,重写轻说的弊端。王老师克服了这种倾向,重视对儿童说话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把说话训练与语文的各项基本功训练综合起来进行。既训练学生认真地听,边听边想;又训练学生大胆地说,说的内容来自观察,观察了要思考。观察生活说话,就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综合训练。说的训练又和读写训练紧密结合。为通过语言环境对形近字渴和喝进行辨析,用字义作为分化音、形相混的手段。学生在说话训练中运用了平时阅读中积累的词汇。王老师在教学中及早地把说和写联系起来,以利于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互相促进,统一发展。

  阅读教学以能力为主线,进行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王老师既重视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教学,又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训练、把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紧密地综合起来,在培养认识事物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丰富的经验。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 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教案怎么写?

  1。明确教学目的。

  教师教案写作中,极为重要的就是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明确教学目的,就能为教案的写作指引方向,就能按部就班,以明确,具体的教学步骤一步步进行,较快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整合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教案的写作中,要注意整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是教师整堂课程的核心和关键,是教学任务的根本。提炼重点,突出难点,才能便于学生跟上老师的思路,把控整堂课的思维走势,配合老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教学效果。

  3。创新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灵活性,犹如一双翅膀,能够帮助提升整堂课的效果和水平。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灵活性,需要依据当堂课程内容进行设计规划,还要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教学质量的水准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好的教学方法会大大节省时间和劳动力,并有效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规范化教学设计,有序化教学步骤,可以指导老师上课流程的合理性,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

  4。积极引进相关的教学内容。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大量的新鲜事物涌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将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儿,开阔一点儿,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要学会引入新鲜的极具时代感的东西,针对学生心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经典)07-30

[精选]语文教案10-02

语文优秀教案03-07

语文下册教案02-17

语文教案(经典)09-04

语文教案【经典】09-04

语文教案(精选)08-25

语文教案[精选]08-15

语文教案【精选】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