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语文教案模板汇编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语文教案模板汇编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语文课须重视朗读,诗歌更应在朗读中领悟。这个教案以读带讲,以讲带析。学生朗读,教师指点,气氛越来越醇浓,使读者神思飞越,沉浸在神话般的意境之中。朗读,还可以在读中驰骋想象,创造出美妙的意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明确目标:
诗歌,是诗也是歌。诗歌的朗读,如同吟唱歌曲,尤须细心揣摩。今天,我们要在训练读的基础上,学习这首诗。
三、诵读:
一读,要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难字略)
二读,要读准节奏,注意轻重、快慢。
三读,读出意象,即画面。
a.农家丰收图;b.霜晨归渔图;c.少女思恋图。
四读,注意诗歌所创设的氛围,读出感情。
a.松弛,闲静;b.宁静、悠远;c.清静、柔美。
全诗应读出清柔、舒缓的感觉。
五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见解,这种朗读是一种个性化朗读。
以“_____________用(写)得美,美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对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加以品析。以下可供参考:
1.“栖息在农家”“游戏在渔船上”“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栖息”“游戏”“梦寐”三个词用得美:
栖息:用拟人的手法,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游戏:虚实相生,在作者眼里,秋天就是如此清逸、闲适。
梦寐:少女朦胧的感情深藏在心中,仍在梦中回忆。
2.“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饱食:拟人手法,写丰收之景,下文“肥硕”亦写丰收之景。
3.“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既写丰收,又写景,一箭双雕。
4.“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矛盾之美,体现清远的境界。
六背读。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在这堂课上,不仅要把这个例子读透,还要达到举一反三。学生在课堂上不仅积累了优美的语言,还积累了学习诗歌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范读、跟读、朗读等,利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直至背下来。
二、讨论交流。
1.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2.你不懂的诗句是哪些?3.你读出了哪几幅画面?4.你认为本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氛围?
三、引读:美国狄金森的《秋景》。
1.你读出了几幅画面?2.交流你已领悟到的美点。例: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写出丰收之景)。3.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4.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了解诗歌,赏析诗歌,创作诗歌,本教案按照这个思路设计。青春年少,是如诗如画的年龄,在课堂上教一点写法,用诗人的眼光观察生活,必定会使学生神采飞扬。生活,本就是一首诗啊!
教学步骤:
一、朗读,力求读得有韵味。
二、向同学介绍这首诗。
1.本诗描写的`是谁的生活?农家、渔人、牧羊女?
2.本诗描绘了哪几幅生活的画面?农家在山中伐木,在竹间背瓜果。渔人摇舟捕鱼。牧羊女思恋牛背上的笛声。
3.本诗抒发的感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4.景物的特点:露珠、幽谷、冷雾、白霜、草野、溪水等,描绘出一种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
5.人物:农家、渔人、牧羊女,都远离城市的喧嚣,营造出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
以上每个环节,都必须有充分的朗读。
三、结合本诗,交流诗的特点。
1.诗,语言优美,用词生动。
2.诗,用环境描写表达作者感情。
3.节奏感强,琅琅上口。(不限于以上几点)
四、在作者笔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不是热闹与喧哗,而是一种宁静与闲适。你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作品交流、评议。
【资料整合平台】
1.《秋天》的相关背景
《秋天》是何其芳的早期诗作,系作者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所作。他的早期诗歌受到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属于现代派诗作。现代派诗歌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反对直接抒情和直接陈述,其内心世界决不和盘托出,而是运用暗示和隐喻展现心境,以客观象征主观,或只是描绘一个面貌,而不道出确切的含义。《秋天》这首诗收入何其芳的第一部诗集《预言》。这部诗集大多数作品写得朦胧晦涩,如《预言》一诗通篇都是象征。但《秋天》则写得较为明快,不像同期创作的其他作品难以理解,但第三节中少女的朦胧恋情写得十分微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易领悟的。严格说来,《秋天》并不太适宜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阅读,教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2. 秋(节选) 杜运燮
经历过春天萌芽的破土,
幼叶成长中的扭曲和受伤,
这些枝条在烈日下也狂热过,
差点在雨中迷失方向
现在,平易的天空没有浮云,
山川明净,视野格外宽远,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节啊,
河水也像是来自更深处的源泉。
街树也用红颜色暗示点什么,
自行车的车轮闪射着朝气;
塔吊的长臂在高空指向远方;
秋阳在上面扫描丰收的信息。
使用建议:这首诗取景的范围较何其芳的《秋天》宽广,抓住了众多景物的特征,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进行描写。注意在朗读中体会,不须深究。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单元
识 字 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 13 个生字,会写 5 个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
3、引导学生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见闻与感受,培养其观察能力。
4、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春天的景物,激发其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学词及联系生活实际来识字、写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见闻与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其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美的导入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之中有几个季节吗?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是什么样的?说一说你喜欢春天里的哪些景色,为什么喜欢。
2、老师带你们亲眼看一看那美丽的春天,想去吗?(出示春景图)
3、看图说话。
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具体地说一说。
这幅春景图上的景物,你知道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吗?请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4、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描写春天的词语,板书课题。
二、美的发现
1、朗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再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先读准字音,再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学习。
(1)你读我听,评价指导。
(2)你读我找(找词卡,找字卡)。
3、小组汇报。
(1)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价、有针对性地指导。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①提示易读错的字并正音。注意韵母发音。
②"冰、丁、争、鸣" (注意后鼻韵母发音,注意声母读音)。
③"苏、争" (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④教师小结。
(3)游戏巩固:"送字宝宝回家"(把字贴在黑板上与音节相对应的位置)。
(4)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用的什么方法?如:部件加减法:百=一+白 万=方-` 歌=哥+欠;偏旁联想法:"冰""泉"与水有关;"鸣"是叫的意思,与"口"有关。
4、联系生活识字。这些生字你以前见过吗?在哪儿见过?
5、看画面贴词语(出示春天画面,贴上相应的词语)。理解运用词语,并运用词语说话。
(1)提出要求。
(2)学生讨论怎么贴,为什么这样贴?
(3)学生发表看法,并粘贴。
(4)再仔细看图,说一段连贯的话,并用上图上的词语。
三、美的升华
多种形式,巩固识字
1、给加粗字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复习(fú fù) 复苏(sū shū) 争艳(zhēnɡ zēnɡ) 泉水
2、照样子,连一连。
复习词语,布置作业
1、加一笔组成新字,并组词。
白------( )( )
2、减一笔组成新字,并组词。
方------( )( )
识字(1)第二课时
一、美的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
导入:上节课,我们在欣赏春天美景的同时,还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吗?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词语。
3、引导学生说说描写春天的词语。
二、美的发现
观察图片,学习词语。
1、学习"百鸟争鸣"。
图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连贯地描述一下这热闹的场景吗?你认为文中的哪个词语概括的是这个场面?(引出"百鸟争鸣")
2、学习"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等词。
(1)出示词卡,齐读、领读、个别读。
(2)看图想一想:春天,暖暖的太阳照在冰雪上,冰雪融化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3)读词语,将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4)依次学习其他词语。(方法同上)
3、看画面贴词语(出示春天画面,贴上相应的词语)。理解并运用词语说话。
(1)提出要求。
(2)学生讨论怎么贴,为什么这样贴?
(3)学生发表看法,并粘贴。
(4)再仔细看图,说一段连贯的话,并用上图上的词语。
三、美的升华
小组合作,达到"四会"(会认、会读、会写、会用)。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并实际运用。
(3)用字说话,看谁用得多。(其目的是运用)
学生合作,指导写字。
(1)学生再次观察字的结构,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
(2)老师范写,让学生认真观察。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和捺要舒展开。
"丁"的"亅"写在竖中线上。
"万"字的笔顺是"横""横折钩""撇","横折钩"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第一笔"一"要写得长一点。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巩固练习,反馈指导
1、比一比,口头组词语。
复( ) 个( ) 万( ) 鸣( )
夏( ) 各( ) 方( ) 鸡( )
2、口头填空。
果树开花的季节是___________。果实成熟的季节是___________。
烈日炎炎的季节是___________。白雪飘飘的季节是___________。
3、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请你们说一说,你能说出几个表示声音的词语?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泉水(丁冬)
小鸟( ) 春雨( ) 溪水( ) 春雷( )
课后作业
1、积累春天的词语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百花盛开 欢歌笑语 万物复苏
万物萌生 万紫千红 春意盎然 春色满园 百花争艳
春风送暖 鸟语花香 风和日丽 春暖花开 和风细雨
万物争春 春风拂面 春色满园 春色宜人 百花盛开
万象更新 气象万千 飞雪迎春 春风化雨 春风拂面
耕牛遍地 和风细雨 阳光明媚 冬去春来 鸟语花香
五颜六色 春风拂面 万里无云 万紫千红
2、形近字组词
万( ) 白( ) 东( )
力( ) 百( ) 冬( )
方( ) 自( )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朵花,即"美丽"用圆圈圈起,再在其他词语中画三片花瓣、两片叶子。)
识 字 1
春天
春回大地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美丽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烈日炎炎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2、通过比较、做游戏等,复习巩固生字词,增加语言积累。
3、通过仿说,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并鼓励学生说完整话,激发学生乐说的热情。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诵和背诵古诗,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比较形近的字和复习学过的字的偏旁。
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教学准备:字母卡片,相关的汉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2、通过比较、做游戏等,复习巩固生字词,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重点:比较形近的字和复习学过的字的偏旁。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连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语文园地,里面有许多游览区,咱们先来到“我会连”这个游览区,谁连得又快又对,我就把“五角星”送给谁。
2、开火车读准声母。(重点指导读准鼻音和边音)
3、在字母下面出示汉字,指导连线。
(1)学生自己连一连。
(2)同桌对一对,教师巡视。
(3)连错的同学哪个字连错了,请小朋友帮忙,教师引导学生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
4、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汉字的`读音。
(1)师生合作。(出示相关的汉字)
(2)学生与学生合作。(在同桌或四人小组进行)
(二)、读读比比
1、谈话激趣:请你先读一读,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秘密?
2、学生边读边观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比较形近字的差异,练习说完整话。
(1)共同完成“了—子”、“十—叶”音形义的比较,再分别组词。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其余部分。
(3)小组派代表,自选一组读读、比比、说说,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4、出示这些汉字组成的词,全班齐读。
(三)、我会找
1、创设情境:(出示“苹果园”图)瞧,苹果园到了,小朋友提着篮子摘苹果,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2、同桌分工,帮图上的小朋友捡苹果。(每人先找同一个偏旁的字做上记号,再相互检查,找其它字。)
3、同桌展示“找”的苹果,并读一读。
4、读字。把10个红苹果贴在果树上,学生做“摘苹果”游戏,带读生字。
(四)、作业布置:回家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五)、板书设计:一棵苹果树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仿说,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并鼓励学生说完整话,激发学生乐说的热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诵和背诵古诗,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仿说,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激发学生乐说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谈话激趣:上节课,咱们在苹果园里摘了“生字苹果”,收获真不少!现在我们做个“过独木桥,夺红旗”的游戏。桥上有许多“拦路虎”(词语),只有读准它们,才能过桥夺红旗“
2、出示词语,学生自己练读,四人小组互读,教师巡视。
3、做过桥夺红旗的游戏。
(1)指名“过桥”。(一人读一排词语)
(2)四人小组接力“过桥”。(两排词语)
(3)男女接力比赛“过桥”。(所有的词语)
(二)、读读说说
1、谈话激趣:过了“独木桥”,我们又来到“我会读读说说”游览区。让我们读什么?说什么呢?(让学生自己发现)
2、读句子。学生练读,指名读。
3、引导学生认识“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型。
(1)问:第一句讲什么地方?(我家门口)有什么呢?(一棵小树)
(2)请同学把第二句的“什么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用横线把“有什么”画出来。
(3)指导读句子。
4、练习说话。
(1)把第一、二句“变一变”、“说一说”。
(2)把第三句补充完整:屋子里有( )。(指导用准数量词)
(3)扩展练习,补充句子。
( )有( )。
( )有( ),有( ),还有( )。
(三)、读读背背
1、看图,说说这只公鸡美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2、读古诗《画鸡》。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5)小组范读,男女生比赛读。
3、背诵古诗。
4、表演朗诵。
(四)、作业布置:1、回家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2、背诵古诗。
(五)、板书设计:
( )有( )。
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
出示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谁能说说这则短信是在什么境况下出现的,
过渡:是啊,这样的一则短信让我们想起了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母亲形象还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邹韬奋一起走近他慈爱的母亲。
二读一读
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然后以这样的句式告诉大家:
读了(事),我看到了一位母亲。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
交流评价
三悟一悟
请快速阅读这四个片段,找出最让你动情的话语、事例或细节,并批注让你动情的理由。
(提示:可以从描写人物的角度(比如语言、动作等)或一些用得比较好的词语入手,写出是什么打动了你。)
学生批注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评价
四说一说
出示名言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莫泊桑(法国)
讲述老师自己回忆的.有关母亲的一个片段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感受的母爱,也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口头表述出来。
五写一写
编写一则发给母亲的手机短信,借它来传递我们对自己母亲的情思,表达对自己母亲的爱与感激。字数:100字左右。
六结束语
推荐阅读
胡适《我的母亲》
梁从诫《回忆我的母亲林徽茵》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重点难点:
1、字词:“纯、晶、圣、忍、帘”的读音;“线、忍、窗、帘”的写法;“湛蓝、明洁”的意思。
2、重点句子/比较难懂的句子
(1)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2)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3、段: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拉萨天空的蓝。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2、了解拉萨的大致情况。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课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分朗读,让学生自己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及时进行指导。
出示
湛蓝 纯净 视线 忍心 蓝晶晶 绝妙 雄伟
依山而建 圣地 窗帘 映衬 透亮 明洁 对照
3、初读体会
我的十分钟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先读读课文,然后说说它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
交流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 (湛蓝、透亮、高远……)
(5)是的,拉萨的天空是这样的,看一段录像。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忍:上面是“刃”,写好点的样子,摆好点的位置。
线:右半部的斜钩要有顶天立地之感,要写得舒展。
晶:是品字结构的字,借此可帮助学生复习这种字的结构。
四、作业设计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接触会意字,体会汉字造字的奇妙。
2.、认识一字多词现象,通过扩词活动拓展思维,并积累语言。
3、学习“有……有……还有……”这一句式。
4、展联想活动,丰富想像力。
5、写字训练,练习左中右,上中下结构的字。
6、大胆想象,学习写话。
教学重难点:
练习一字组多词;写字训:练;学习用“有……有……还
有……”这一句式说话;写有趣的话。
设计理念:
在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年龄段、学习状况、生活实际出发,构建游戏化、趣味化的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引路、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以学生自主发现为主要手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接触会意字,体会汉字造字的奇妙。
2、认识一字多词现象,通过扩词活动拓展思维,并积累语言。
3、学习“有……有……还有……”这一句式。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同学们,今天呀,文文和乐乐他们又逛到语文乐园里去了,他们又见到了什么好玩的呢?咱们也去看看,也去玩玩游戏吧!
二、我来试试
1、动手屋:CAI出示“动手屋”,文文和乐乐到了“动手屋”,这儿有些什么游戏可以玩呢?
2、拆字游戏。
(1)CAI出示“艳”字。
乐乐:这个字我们没学过.可是我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艳”字可以拆成“丰”和“色”,色彩丰富,鲜艳美丽。小朋友,你会这样玩拆字游戏吗?
(2)CAI出示“裕”。尝试拆字理解,同座互议。指名反馈。
小结出:有衣有谷,富裕之家。
(3)CAI出示“灾”“功”字。尝试拆字理解,小组讨论。
指名反馈。(不必要求说得很好,意思接近即可)
小结:室中失火,酿成火灾。努力工作,就会成功。
(4)拓展:乐乐: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字呢?(如炎、休、林等)
3、游戏“花儿开”。
(1)CAI出示”亮”字,呈花蕊的形状。
(2)谁能让花儿展开花瓣呢?请用“亮”说词,说一个词,花儿展开一片花瓣。
(3)这儿还有三朵花没有开,谁能让花儿快快开呢?CAI出示“活”“神”“整”三宇。
(4)学生分为三大组,每组讨论一个字。
(5)小组反馈,其他组可补充。
(6)小结:乐乐:同学们可真聪明,帮助四朵花儿开了花,其实我们学过的许多生字都可以“开花”呢!你能再帮一个生字开花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说)
4、游戏“找兄弟”。
(1)CAI出示三个句子。
①圆圆的月亮上有松树,有星星,还有熊先生和松鼠自己。
②小松鼠在树上蹦跳。
③房间里有大人,有小孩,还有两只可爱的小狗。
(2)这三个句子中有两个是兄弟,你能找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吗?
(3)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4)小结:这两个兄弟呀,都是含有“有……有……还有……”的句子。
(CAt打出词组“有……有……还有……”)你能再帮它们找一个兄弟,再说一个这样的句子吗?
(5)学生思考,同座互说。
(6)指名说,学生评。
(7)把自己想到的`句子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教师巡视帮助。
三、小结
这节课大家收获真不少,玩了三个游戏,学会了不少知识,下节课“探索园”再见吧!
四、作业
和同学或父母玩“花儿开”游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展联想活动,丰富想像力。
2、写字训练,练习左中右,上中下结构的字。
3、大胆想象,学习写话。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与发现
1、出示话题:看到月亮,让我想到……
2、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
4、动笔写一写。
二、写一写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师范“游、鱼”。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三、我的作品
1、教师举一有趣的事,说说你们生活中有趣的事吧?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六)
语文教案 篇7
昨天下午,我有幸到区人和路小学参加共同体集中教研,聆听大家的发言后,一路上我都在想:修改21遍教案,老师追求的是什么呢?
三位参加省市级语文优质课大赛的老师的教案都是经过20多遍的修改,才走上赛场的。比赛后,她们的体验不尽相同。陈老师体验到了指导团队的力量;陶老师体验到语文课堂的本质追求;李老师体验到磨课使自己变得厚重沉稳。赛课使他们成熟了,更清晰地认识了语文,探寻语文教学之道,品味了比赛的真谛。
她们的比赛感悟应该还有很多很多,远不止她们表达出来的'有声语言。这些是我们老师不曾或还未曾领悟到的。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陶老师说赛课前的磨课中,邢主任问她眼里有学生吗?让她顿悟。课堂不是自己的表演,而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
这让我想起了邱学华的尝试教学理论,当时在本子上重重地写下了"邱学华尝试教学法"几个字。它能够解决很多老师课堂上的生本观。尝试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后,不直接讲解,学生只能从课本中找到解题线索,因而自学课本成为学生的需要。如果自学课本尚弄不清楚,需要请教别人,这时合作交流又成为学生主动的行为。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初步解决问题,但还不知道做得对不对,这里听教师的讲解才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教师讲解才能讲到刀口上,讲在点子上。
一个人先是遇到问题,再看书找资料,或向别人求教,然后自己去解决。这是学习的本来面目,也是终生学习的方法。"先练后讲"的尝试学习方法,就是还学习的本来面目,教人以终生学习的方法。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已有知识无法解决当前的问题的时候,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
我想:修改21遍教案,追求的是什么呢?应该是学生真正的学,教师真正的教。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想象的神奇。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读、议等多种方式,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2、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说说自己想变成什么。
【教学难点】
体会妈妈的爱,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
3、品词析句,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同学们,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课文中的英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这是多么有趣的想象啊!你想知道这棵树的样子吗?那我们一起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
教师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把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用问题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促使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2、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认读会认字。
(1)课件出示要认的7个生字,指名学生领读。
(2)学生读课文,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然后读一读。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读词语,再引导学生利用生字组词、造句。
4、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带有会写字的词语,齐读词语。
形状狐狸丁零丁零巧克力香肠继续
抬头麻烦
(2)教师提示。
①同偏旁的字:狐狸继续
②区别形近字:状——壮肠——杨
③注意笔画的写法:“巧”的第5笔,“肠”的第5笔。
(3)学生练习书写。
(4)展评,纠错。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旨在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三、通读全文,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叙述了英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着各种形状的鸟窝,她请了许多小动物住进了鸟窝,妈妈也住进了三角形的鸟窝里,与小动物们吃好吃的,最后妈妈发现了英英的秘密)
2、课文中哪些段落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哪些段落是作者的想象?(第1~3自然段、第21~23自然段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课文第4~20自然段是作者的想象)
设计意图:
通过默读全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使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整体印象。通过区分课文中描写现实生活的部分和作者想象的部分,让学生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品读想象,感悟神奇。
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想象最大胆、最有趣?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1、课件出示句子: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提问:英英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她想变成一棵树,想着想着真的变成了一棵树,她的心情怎样?(英英因为想尽情地玩,所以想变成一棵树。想着想着,真的变成了一棵树,她自己也非常惊讶)
2、课件出示句子: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1)读句子,讨论:你为什么认为这样的想象最大胆、最有趣?(英英变成的树跟我们生活中的树不一样,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这样的想象真是大胆、有趣)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英英变成的树的样子。(板书:鸟窝)
(3)再读句子,想想:这两段话采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作者的想象?
讨论交流:
①设置悬念:让读者猜树上长的是什么。
②巧用标点符号启发读者思考,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省略号说明树上的鸟窝还有很多。
③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思考。
3、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课文第7、8自然段。
讨论交流:
(1)你认为想象有趣的原因是什么?(让小动物住进鸟窝,让喜欢这棵树的人也可以住进去,真是大胆的想象。还特意讲了住进鸟窝的方法,真有意思)(板书:动物)
(2)通过读句子,自己有什么收获?(我对爱因斯坦的名言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3)读读这两段话,注意语气和表情,读出人物的愉快心情。
设计意图:
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体会想象的神奇,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事物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知道了英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长满鸟窝的树,体会到了想象的美妙与神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想象的神奇。
2、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部分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2、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了英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而且小动物们住进了鸟窝里,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想象,感悟神奇。
傍晚的时候,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找出句子读一读。
1、品读描写妈妈出现的句子。
(1)课件出示句子: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思考:妈妈来到跟前,“我”的心情怎样?(紧张)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嗵嗵地、丁零丁零)
(2)后来,妈妈又做了什么?(妈妈住进了三角形的鸟窝里)(板书:妈妈)
课件出示句子: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我”变成了一棵树,妈妈不知道“我”的变化,“我”有点儿高兴;但是转念一想,妈妈竟然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没有认出“我”来,不免让“我”有些失望)
(3)妈妈住进鸟窝后,又做了什么?(妈妈把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小动物们吃了起来)(板书:吃东西)
指名读课文第9~12自然段,了解了妈妈的言行,你认为妈妈具有什么品质?(说话有礼貌,爱护小动物)
分段朗读这部分课文。
2、品读描写“我”饿了的句子。
(1)小动物们在鸟窝里吃东西,“我”的肚子饿得“咕噜噜……”乱叫,“我”有什么表现呢?
(2)学生读句子,谈体会。(“我”肚子饿了,想起了家里的饭菜,想吃糖醋排骨了,“咕噜噜……”形象地写出了“我”饿的程度,这样的想象真有意思)(板书:咕噜噜……)
3、自读小动物们的对话,体会小动物的快乐生活。
学生自读课文第15~20自然段,汇报交流学习体会。(“我”嘴里流出了水珠,小动物们搞不清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我”有些不耐烦了)
三、研读描写现实生活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
读一读课文中描写现实生活的句子,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课文第21~23自然段。
(1)读了妈妈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妈妈对“我”非常关心)
(2)课件出示句子: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学生读句子,并说出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妈妈是世界上最关心“我”的人)(板书:秘密)
2、学生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妈妈叫英英吃饭,引起了英英的想象)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把描写现实生活的句子与描写想象的句子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想象的神奇。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课文描写了英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妈妈和小动物们住进了鸟窝里,他们在鸟窝里吃东西,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板书:想象——神奇)
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呢?
【板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我变成了
一棵树鸟窝{■("动物"@"妈妈")}吃东西咕噜噜……秘密
想象——神奇
语文教案 篇9
一、 情境导入:解说(配《生命》主课件图片)
导语:青年是一首诗,这是因为处在这个年龄段的生命总有着绚丽多姿的梦想和火一样燃烧的激情,语文教案-我与地坛。而有这样一位青年却在“21岁最狂妄的年龄残废了双腿”。诗化的岁月瞬间凝固成冰冷的现实,他一度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终于有一天,他把轮椅摇进了地坛,在这古老而又充满无限生机的古园里,他找到了自己精神安栖的家园,聆听心灵的声音,感悟生命的真谛,完成了生命中最为壮丽的一次突围,而这次突围的过程,竟长达十五年。1989年5月,《我与地坛》诞生了,字里行间喷洒的全是作者15年来积聚在心中的幽思,这位作家就是现任北京作家协会的副主席史铁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与地坛》,走进史铁生,用心灵去丈量他从痛苦中挣扎而出的脚步。
相关的常识:地坛的简介(课件)
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主课件(框架图)
自传体散文,共七节,选入课本的是其中的前两节,同学们在预习中已经通读了全文,请大家结合此文,通过对文中关键信息层次性语句的整合,概述本文的大意。(课件)
过渡:作为一篇散文,把握了作者的情感线索才能领会形散下的神聚。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有着一个变化轨迹,请大家用文中的话表述一下,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我与地坛》。(筛选感情性语句)
{失魂落魄、逃避、考虑死、不急于求死、如何活得好一些。}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他人的成功往往我们关注的焦点。史铁生由一个失魂落魄的残疾青年成长为一个颇具哲学家气质的作家,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文章虽长。但突显的只有三个因素:我、地坛、母亲。透视这三个因素是解答这一问题的关键。为了更真切的走入史铁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先来进行一次
仿真模拟,角色互换的采访:共同去感受成功背后那个顽强的生命。
采访的基本要求:
1、分成两组(东半球,西半球)采访史铁生。东半球同学为史铁生、西半球同学为记者。
2、每组第一位同学为组长,搜集整理本小组的采访信息。集中小组成员的共同智慧。
3、采访时角色定位,仿真模拟,尽量从文中提取问题。用文中话作答。可适当加入个性化语言。交流时要声音洪亮。准备一下。
附:采访史铁生:
1、 记者:您好,史铁生,我曾经拜读过您的很多作品,《合欢树》《秋天的怀念》您的作品总是充满了理性的光辉,让我们从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现在您做为一个知名作家,成功的背后一定有着艰辛的历程。请问您在21岁失去双腿后的`感受是什么?
史铁生:失魂落魄,想早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2、 记者:据说您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地坛。自从那以后,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您最初去地坛的动机是什么?
史铁生:双腿残废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几乎什么都找不到,到地坛,当仅为着那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而且那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看见自己的身影。
3、 记者:看来,地坛对您吸引并非偶然,地坛给你带来了哪些生命的启示?
史铁生:“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了,它剥蚀了浮夸与炫耀,留下的只有那份超然,它就是我命运的写照;尤其是文中景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史铁生都能感受到那种生命的气息。每一位史铁生发言:我喜欢
个性解读
(结论: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人可以残废但不能颓废。)
4、 记者:在地坛中您曾连续几个小时思考关于生与死的问题,你想明白了吗?
史铁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剩下地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这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
5、 记者:你用十五年时间思索生与死的问题,是不是太长了,人生有多少个十五年啊。(只有在沧桑的岁月中才能参透哀与乐;生与死。)
小结:同学的采访很精彩。关于生命的深沉思考,应该是古今哲人成就大器的起点。史铁生起点在地坛,是地坛在不动声色地感染甚至拯救着作者,使作者对生死有了达观的理解。看一幅图片。虽然史铁生永远无法穿上那双跑鞋,可实际上,他已经带着那双跑鞋,带着他的梦想,在人生之路尽享自由和奔放。(课件)04年的残奥会上,中国的奖牌跃居世界首位。残疾人身残志坚,顽强地同命运抗击。成功就是要脚踏实地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成功就是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回到我们的文章中,地坛是作者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而作者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位以地坛为背景的伟大的形象母亲。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下册教案02-17
语文优秀教案03-07
《语文园地二》语文教案12-17
《语文园地三》教案12-15
语文《悯农》教案06-23
小学语文教案06-24
语文的教案15篇04-21
《爱莲说》语文教案03-23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