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范文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美术教案范文1……
美术教案范文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范文1
画气球
【教学目标】
1、辅导孩子采用圆曲线画气球时,不要强调画圆,应着重鼓励孩子设计式样新颖的气球。
2、深色仍采用勾线平涤,可换一种深色勾线。
【教学准备】
幼儿作画工具,教师范画。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师:逢年过节,不管是在大街,还是在公园,到处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气球随风飘动,空中仿佛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好看极了。小朋友没有喜欢玩气球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画气球。
二、讲解、示范。
1、气球由球体和拒球线组成,画得扁一点歪一点都没关系,只要注意画几个气球时,要有高低,不要排列太整齐,球体上可随意画一些花纹图案,让气球更漂亮。
2、除这样画外,小朋友们还可以设一些形状更有趣的气球,如熊猫气球,小牛气球,娃娃脸气球等。
3、画好气球再画北景,先用曲线随意画出云姑娘的外形,再加上眼和嘴,最后在云形上端画几条曲线,表示云姑娘的刘海。
三、幼儿作画。
教师在一旁指导幼儿构图。
美术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培养想像力和形象创造力。
2.训练学生的概括、想像、夸张和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形象的设计能力。
教具学具:图片、实物投影仪、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准备情况。二、导入
1、引导讨论,创造讨论气氛。
①、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如小猫、小狗、小兔、老虎……)
②、说说没见过的动物。
(如龙、恐龙、太空怪兽……)
③、再说说这些动物有什么特征。
(它们身体庞大、样子凶猛……)
2、小结,揭示课题。
这些怪兽都是人们想像出来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创造新的怪兽形象。
三、新授
1、出示龙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①、这个怪兽叫什么?
②、它是由谁创造出来的?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
(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
龙的角是鹿的角;
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
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
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想一想,龙生活在什么地方?
这些动物有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所以龙也会在水里游,也会在地上跑,它还会在天上腾云驾雾呢!四、学生作业
原来怪兽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如果让你来创造一个怪兽形象,能不能让大家更惊奇?好好想一想,大胆试试看。
五、教师辅导
1、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不受真实物象局限。
2、创造出来的怪兽形态要完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六、课内小结
学生作业点评。(结合学生自己讲述的创造意图进行评析,以表扬、鼓励为主。)
美术教案范文3
活动目标
1、学习借助已有的经验,表现动物车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
2、乐于发挥想象,比较大胆地制作动物车。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带有森林背景图的。
2、牙膏盒子、彩纸、记号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幼儿自由地听音乐玩“开汽车”的游戏。
师:我们开到森林里啦!大家都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森林里有很多的小动物也迷路了,怎么办?(送它们回家)那我们就开很多汽车送他们回家。
二、学做动物车。
1、师:看!老师已经帮小动物做好了一辆汽车,是用什么做的呢?还有什么?(教师根据幼儿回答,一边讲解)
2、教师示范制作动物车。
(1)先拿好一个牙膏盒子,选取宽的一面做车身。
(2)选好彩纸,剥下双面胶,把垃圾扔到篮筐中,边对边对齐贴到牙膏盒上。
(3)选取小动物的图片,贴到车身上。
(4)画好车窗。
(5)贴上轮子,注意贴的时候一前一后,后面的轮子要对齐前面的轮子。
师:我的动物车完成啦!是一辆小兔动物车,我把它开到森林里,请迷路的.小兔子上车,我送它回家。
3、幼儿讨论:还有好多小动物迷路了,我们来帮帮它们,你想做什么样的动物车?
4、幼儿操作,教师提出要求,想好做什么动物车,轻轻拿材料。
5、教师巡视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将做好的动物车开到森林里,并请迷路的小动物上车。
三、结束部分:引导幼儿欣赏、评价作品。
1、教师请幼儿上前说说自己是如何设计动物车的。
师:小朋友的动物车都设计好了吧?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游戏:“开汽车”。
师:森林里还有很多小动物迷路了,我们一起来开一开“奇妙的动物车”去找一找吧!
活动反思
在美术活动《奇妙的动物车》中孩子们兴趣高涨,都愿意动手设计自己的动物车。我先示范了小兔车之后,为了不让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画小兔车,我结合面包车、吊车、卡车等各种车子的特点,知道有车轮、车身、车窗等,启发孩子们自己创作,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画自己的动物车。活动结束之后每个孩子都创作了自己的动物车。我觉得这个环节非常好,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自己的动物车。有的画老虎面包车,有的画大象面包车,还有的画狮子卡车,猎豹卡车等等。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较好地发挥想象,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培养幼儿的创作力。
美术教案范文4
类型:泥塑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石和浅浮雕的相关知识。运用综合压印方法,制作泥板浮雕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制作的过程中,增加对陶土特性的了解,在尝试中相互启发交流,发现浮雕的多种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化石照片的欣赏,讨论表现化石的方法,培养对浮雕艺术表现形式的学习兴趣,乐于交流感受陶土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泥板上用压印粘合的方法制作“小化石”。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寻找适合的压印材料和图形。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从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各种适合压印的'材料,并在泥板上运用压印的方法制作低浮雕作品。
拓展层面:综合运用多种压印或捏塑的方法表现出具有化石感的作品,主题突出,纹理清晰。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优秀作品、教师示范等。
学生——陶土、树叶、压印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发现:
1)欣赏图片:欣赏各种各样化石的图片。
2)自学讨论:自学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了解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说说化石有怎样的特点。
3)教师简介
4)揭示课题:化石上的形象
二、欣赏与体验:
1)欣赏浮雕和浅浮雕作品:了解浅浮雕的特点。
2)尝试体验:制作泥板,感觉陶土的特点。
思考用陶土如何制作化石。
3)自学交流:自学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说说找到哪些仿作小化石的方法。
4)师生:把泥板刻出事物外形,粘合主要的组成部分,并用器物刻出花纹。
用事物在泥板上压印出花纹。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
5)尝试表现:选择一种方法尝试表现。展示后简评,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
找到哪些工具刻划出多样的花纹?
三、想象与创作:
1)师生示范
2)欣赏优秀作品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欣赏:
1)作业展示:可设计小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
2)生生互评:发现他人作品中有特点、有创意的表现。
3)教师简评:
学生交流:说说自己初次玩陶土的感受
美术教案范文5
教学课题:素描绘画
教学内容:素描绘画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学生的观察力与观察方法,为今后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讲解有关素描的基础知识及素描工具如何用。
教学重点:素描的基础知识及素描工具如何用。
教学难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并做好记录
2、端正学生的坐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课要求:按时上课,不缺课,不落课,作业按时完成,保质保量;工具要求。
3、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二)新课讲授:(教师讲授)
素描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一种平面造型方式,可以说是一切图画之母。
1、关于素描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认识。
第一、素描是与色彩画相对而言的。
第二、素描是造型的基本功。
第三、素描作为画家艺术创作意图,观念的体现,是为创作服务的。
第四、素描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是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画种。
素描是一种单色的绘画形式,是培养造型能力的基础,可以有以下分类:
按照传统体系,可分为:中国写意传统素描(白描);西方写实传统素描。
按照现实手法分:以线为主。(注重形体结构研究和表现的结构素描);光影明暗。(形体体积素描和空间感表现的明暗素描)线面综合。
按照功能性质与目的性分:基础素描、习作素描、创作素描
2、素描工具如何用:(教师讲授:)
(1)笔的种类
(软、硬)6H—HB—6B
(2)素描用纸
素描纸:8k4k半k整k
(3)橡皮
软质橡皮,可塑橡皮
(4)定画液
使画面不退色
(5)画板画夹画架
3、素描写生的正确姿势:(多媒体上显示)
①坐姿和站姿:
②、握笔的方式
握笔写字式握笔,有利于较小画面与细部的刻画。另一种是持棒式握笔,可最大限度地调动指、腕、肘、肩的活动范围,使你能流畅舒展地作画。
(三)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画,画一幅素描画。(详情:略)
教学后记:
通过优秀的作品展示,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从中领悟到素描的应用性及重要性,使其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本课主要采用实际练习的方式,通过具体的形体的绘制达到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目的,并在绘制的过程中去感受美、感受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的喜悦。
美术教案范文6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方法,分清楚每一步骤
的关键点和方法的运用,了解从形体特征到明暗色调,从体积塑造到色感、质感、量感的表现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示范为主,让学生掌握知识点,通过递进互动式的探究学习与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与创造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精神及严谨的绘画风格。
重点在于各环节的讲解示范、结合方法、习惯的指导。难点在于怎样结合学生的实际,将各知识点让学生充分运用。
讲解法示范法训练法评讲法
1.多媒体课件2.绘画作品。3.画具等。
学生对静物明暗素描有一定了解,之前进行过临摹及写生训练,但对于作画步骤及深入刻画还了解不够,画面整体关系不能把握,需要教师进行系统讲解及引导示范、课间辅导等。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提问:石膏几何体写生和静物写生的区别?同:几何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静物的归纳,将复杂丰富的静物简单化,如:苹果和球体,罐子和几何体组合,都能在静物中归纳出几何体的形状。
异:静物有着几何体不可比拟的色感、质感、量感等。
教师归纳:静物写生是素描训练的深化,能进一步提高同学的素描基础,静物素描是素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构图:
构图,则是遵循一定的形式法则和个人意图对画面进行整体位置的安排,从而达到布局合理、画面稳定、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
作为画面的构图安排与静物的摆放原则是一致的,如果说有些不同的话,那就是学生在面对特定角度的静物进行写生时,可根据需要对画面中出现的个别物体作适当的移位处理,以符合整体画面的构图形式的美感规则。此外,主体物忌放在画面的正中心位置,因为这样会给人呆板、僵死的感觉,向中心线以外略偏移一些才会让人感觉舒服。画面中的静物应尽量避免出现在同一条线上或等距离位置上,而应错落有致、聚散有法。“疏可跑马,密不通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构图分为两种,即横构图和竖构图,由不同的静物摆放的方式和作画角度决定。素描的过程是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常见的组合对象构图有四种:
1、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即一般的品字形构图,他的结力很强,表现稳重、庄重的题材最适合。
2、四边形构图
四边形构图以稳重、庄重和平的感觉。(梯形、菱形)
3、曲线构图
曲线构图即S形构图也就是一种富有变化给人以韵律动感的感觉,是画面增添活跃的气氛。
4、圆形构图
是封闭和整体式的基本形状,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旋转运动和收缩的审美效果。
三、静物素描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1、打轮廓
观察:整体观察,多角度观察,唤起“新鲜感”。
构图:确定角度作小构图,调整对象的大小,不宜过大和过小,突出主体,主次有序,注意变化和统一。
落幅:在作好前两步骤后开始落笔,将小构图放大到大画面中,开始作画。注意:打轮廓要抓大形、抓整体。将复杂的静物形体概括成单纯的几何形体,整体观察,比较大小、位置等。
2、画大色调
在准确的把握物体的形状、比例、结构,打好轮廓后,即可将包括衬布在内的所有物体,按黑、白、灰的大关系“排队”,画出大体的明暗色调,使画面有相应的空间和色调气氛。为塑造做准备。注意“大体”
a、明暗色调要整体、概括;
b、注重黑、白、灰的大关系大层次;
c、不要深入、不要过细、不要画局部。
3、深入刻画
所谓“深入”,就要抛弃表面的东西,抓住物象的本质,即明暗色调与结构、形体的联系,从物体的形体结构出发去认识明暗色调的变化,通过对形体明暗色调的描绘去刻画、充实和塑造形体。
a、从明暗交界线画起,把握体面关系,注意比较和整体;
b、分析中间色调的'微妙而丰富的变化,“灰”面的内容最为丰富,决定了画面的可看程度;必须比较和理解的画,注意概括;
c、表现物体的质感,充实形体的塑造,细节的表现要服从整体;
d、注意:深入刻画时注意整体,特别是“大整体”关系。把握住色调气氛和动笔之时的“新鲜感”。
4、调整统一
调整的目的,在于使形体的刻画和表现更集中、概括。使整体效果更生动。注意:注重整体,注重主体。加强主体物体的表现,塑造。调整整画面的关系,对主体和关键部位肯定、加强,对影响整体的灰面,要果断的减弱和删除,以求更集中、概括。
5、作品欣赏
四、教师边作范画边实际讲解(过程略)
五、小结与练习:
本节课讲解了素描静物的步骤和方法,主要讲解了每个步骤的训练方法的和注意事项,在这四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画面的整体性把握。
练习要求:
a、本周内完成一张4开的素描静物练习(教师摆设静物);
b、要求构图合理、形体准确,画面整洁;
c、把握整体素描关系、能深入刻画,并有一定表现手法。
六、讲评学生作品:将学生的作业放在一起,互相评价。然后教师统一讲评。
课后要求学生对单个物体进行多角度训练。
本课通过示范讲解,学生都能把握画面整体关系,但细节深入不够,需要对物体结构、画面层次关系加深理解。
美术教案范文7
一、教学内容: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了解纹样》
二、教学目标:
了解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纹样的色彩应用、构图形式和构图原理,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了解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纹样艺术的学习兴趣和审美修养。
三、教学重点:
纹样的构图形式和组织形式。
四、教学过程:
(一)、纹样的定义
今天,我们请几位同学给我展示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学习用品,或者自己生活中喜欢的其他物件,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学生回答,师生互动)
刚刚几位同学说的用品都是我们生活学习中常见的,有些像衣服、陶瓷、摆件、花瓶、建筑等很多物品,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有些共同的特点,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一些图案、纹样的修饰。这或许也是我们喜欢这些东西的原因,因为有了这些图案的装饰,不仅使得物品的外观更具美感,还增加了它们的鲜活的特色,比如(以陶瓷为例),有位同学刚刚提到的陶瓷,想象一下,如果它没有外面的图案装饰,只是单纯的白色,大家还会喜欢它么?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各式各样的装饰来美化我们的生活与环境,它将艺术与生活巧妙的'连接在了一起,这些图案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了解纹样》。纹样是如何将我们的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呢?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和学习一下关于纹样的相关知识。
首先是纹样的定义。
纹样的定义:即装饰花纹,一般指用于工艺美术设计的装饰花纹。之所以称纹样,是强调一个“样”字,以供生产制作之用。纹样最终目的不是图稿的直接使用,而是要经过工艺加工,被体现在工艺品或日用品之后,才能发挥其艺术的作用。
(二)、纹样的构图形式和色彩搭配
知道什么是纹样后,我们大家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随便的勾花图案都可以称之为纹样呢?我们之前所说到的纹样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有美感?
(请学生回答)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刚刚提到的学习用品和我们的生活的纹样中(师课件展示列举的纹样图)。我们不难发现,纹样之所以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是因为它在构图形式和色彩搭配上都有一定的讲究。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纹样在构图和色彩上有哪些方式。(从学生列举的例子中找出同类进行说明)
1、将纹样的形象巧妙的组织在一起,叫作纹样的构图。常见的纹样构图形式有:对称式和均衡式。
2、纹样的色彩搭配成功与否,是由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三要素决定的。纹样的色彩搭配有:同一色相配色、类似色相配色、对比色相配色。
下面我们再来展示一组图片(学习用品之外的如中式礼服、抱枕,古代的彩陶、建筑物等上面都有纹样的图片)。在这组图片中,我们发现,纹样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生活增添精彩,比如刚刚到家看到的中式礼服(旗
袍),它将传统纹样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兼容并蓄,自成一格。包括我们现在还能见到一些传统家居,它们在纹样的运用中表现出一种古典的风韵。了都这些物品后,我们发现:
1、纹样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们就已经将纹样运用于生活中了,请大家欣赏课本中的图片。
2、纹样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举例列举)
(三)、纹样的题材
我们在欣赏各种纹样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纹样图案看起来很像一些植物、人物、动物,还有的像是风景,这是因为纹样在设计的过程中,都是从我们生活中常见美丽事物中取材的。所以纹样的题材分为:植物纹样、几何纹样、动物纹样、风景纹样、人物纹样。
(四)、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
(由老师展示一组植物的图片,学生来进行植物纹样设计)
下面我们来一个“比一比,变一变”的小游戏,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把刚刚看到的植物图片进行植物纹样设计,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进行设计。
(一分钟后)我们来看一下,三位同学的纹样设计,他们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有的与植物的原型很接近,而有的则是很夸张的设计,还有的是按照植物的形状想象出来的纹样。总结出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概括、夸张、想象三种方式,其中最突出的是想象。
(五)、纹样的组织形式
在刚刚的小游戏中,同学们设计的纹样都各有风格,那么,现在大家来回想一下,你在设计纹样的时候,是如何来构图的,你用的是概括、夸张、想象的哪
种设计方式?假如现在让你把设计的单个图形组合成一种形式出来,请同学们尝试着做一下。
(抽取学生设计的作品进行展示)
通过同学们设计的纹样,我们可以观察出纹样在构图与组织形式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引导学生对纹样的组织形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纹样的组织形式分为单独式、适合式和连续式。
1、单独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能单独用于装饰的纹样。由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
2、适合式:由单独纹样发展而来,安置在特定外型中,受外型限制。构图形式有均衡式,辐射式,对称式,旋转式等。
3、连续式:相对于单独式纹样而言,它以单位纹样做重复排列,图案的纹样可以不断重复出现,图案的长度或面积可以无限地延伸。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两种形式。
A、二方连续纹样是指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产生优美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横式或纵式的带状纹样,亦称花边。
B、四方连续纹样是指一个单位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所产生的纹样。广泛应用在纺织面料、室内装饰材料、包装材料等上面。
纹样组织在处理图案的基本纹样与其构成形式之间的协调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组织的形式除了受作者的主观感受影响外,通常还取决于装饰的对象、目的、材料、制作工艺等因素。
单独纹样是指没有外轮廓及骨格限制,可单独处理、自由运用的一种装饰纹样,它可以单独用作装饰,也可用作适台纹样和连续纹样的单位纹样。作为图案的最基本形式,单独纹样从布局上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形式。(举例说明三种纹样组织形式的不同应用)
(六)、学生设计
牛刀小试——请学生设计一枚单独纹样或连续纹样
要求:
1、为文化衫、水杯、笔袋设计纹样。
2、运用概括、夸张、想象等方法进行。
作业评价:
1、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从图案、组织形式、色彩等方面来介绍);
2、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课堂总结:
本课教学属于“设计应用”型的课程,重点在于对纹样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呈现。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知晓纹样与生活的联系、明确知道纹样是什么,为之后的学习内容打下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更好的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纹样的美,并形成好的审美感受。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由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课堂创设讲授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让学生相互交流,从学生的作品中总结课堂成果。
美术教案范文8
有益的学习经验:
1、注意到车辆的车轮花纹,加深对车辆的认识。
2、体会到合作做事的快乐。
准备:
各种颜色的颜料液、海绵、小碟子若干、玩具车、白纸。
活动与指导:
1、让幼儿把玩具车翻过来,看一看车轮上凹凸不平的.纹路,并用手摸一摸。结合实物向幼儿解释什么是凹,什么是凸。幼儿理解后,让他们再次用手摸一摸车轮上凸起来的部位和凹进去的部位。比一比它们摸起来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布置幼儿将海绵在颜料液里泡一会儿,取出来后反过来放在碟子里(这一步视幼儿能力发展水平而定。如果幼儿能力还做不到完成这一步骤,可以由教师事先泡好放在小碟子里,幼儿轮流使用)。示范指导幼儿把玩具车从海绵上经过,然后再把玩具车放在白纸上,从上面经过,拓出不同的车轮花纹来。幼儿拓完后,帮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上写上名字。
3、等幼儿拓出来的花纹凉干后,每名幼儿选一份作品,把选出来的作品用胶水粘连起来,组成长长的彩带。组织幼儿比较一下,自己手里的一张花纹图案和长长的彩带相比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好看一些,和孩子们一起把彩带挂起来,用来装饰活动室墙面。装饰好后,让幼儿去找一找哪一条彩带是自己拓出来的。
美术教案范文9
活动名称:
美术活动——鸭司令
活动目标:
1、比较鸡和鸭的明显不同点,大胆表现鸭子的主要特征。
2、了解鸭子群居生活的习性,体验关心同伴的快乐。
活动重点:
大胆表现鸭子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
尝试画出往不同方向游的鸭子
活动准备:
插入材料:一只小鸡和一只(正反两面的)小鸭、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区分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1、 师边讲故事,边出示鸭图片
在一个遥远的.小河边,有一个鸭棚,里面住着一群小鸭子。夏天来了,天气越来越热,小鸭
子觉得身上痒痒的,难受极了,它们准备到河里去洗个澡。刚刚来到小河边,突然听到,
“救命呀!”“救命呀!”这是怎么回事呢?是谁在喊救命呀?
幼儿发挥想象,大胆的说
2、 师出示小鸡图片:原来是谁掉进水里了?(小鸡)
你怎么知道是小鸡呀?……(幼儿说出小鸡的特征)
二、教师示范
3、师继续讲故事:一只小黄鸭大声的说:“我去救他,我去救他!”只听见扑通一声,小黄鸭跳下了水。
师提问:小黄鸭要不要去救小鸡?为什么?
为什么小鸡不会游泳,小鸭会游泳?
小鸡和小鸭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 师示范画鸭
4、 师继续讲故事:师:小黄鸭跳下水后用力的往前游,游呀游呀,来到了小鸡身边,把小鸡驮在自己的背上,把他带到了岸上。小黄鸭觉得河里的水可舒服拉,他在水里欢快的游泳,大声地呼唤:朋友们!河里的水可舒服拉,快来洗个痛快澡吧!嘎嘎嘎!来啦!鸭司令第一个跳下水,紧接着小鸭子都跳下了水,鸭司令带着鸭子们在水里一起游戏,玩得可开心拉.
!
5、师边讲边出示鸭子图片
6、师:突然,鸭群中一只鸭妈妈叫了起来:“不好!我要生蛋了!”鸭蛋能不能掉到河里去呀?那怎么办呢?
7、师:小黄鸭连忙转身带着大家往回游,小鸭们护送鸭妈妈终于来到了岸边,鸭妈妈在岸边找了一个隐秘的地方去生蛋了。
三、幼儿作画
师:你们觉得鸭司令和鸭子们本领大不大呀?你们想不想当鸭司令呀?鸭司令可以带好多好多小鸭子一起游泳,那我们一起把好朋友请来好吗?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分享
师拿1—2名幼儿作品同大家一起分享,让幼儿自己介绍作品。
五、活动延伸
师扮鸭司令,幼儿扮小鸭一起律动。
美术教案范文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折纸动物是一节集折、剪、撕、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折纸动物用两条纸条分别折压后粘拼出动物的形态,并通过剪、贴和添画进一步突出动物的形象特点。
学生曾经学习过折纸,认识基本的折纸图示,折纸动物所以一般都能通过自己识图来制作。学生通过对一些动物身体比例的了解、把握,折出不同的动物形象,教材上的范图也能给学生一定的启示。折纸动物如将马儿的脖子加长,身子缩短就变成长颈鹿的基形等等。所以启发帮助学生抓住动物形体比例的特点折出动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折叠粘拼出动物的大形后,动物的嘴、耳可用剪的方法,动物身上的花纹、皮毛既可画又可以撕贴,可以不受动物本身的花纹、色彩的束缚,自由地选择色彩、添画花纹。也可以巧妙地利用挂历纸、包装纸上的色彩和花纹来完成作业。
本课制作方法简单,难度不大,但留给学生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却很大。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折纸动物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2、学会把握动物的比例及外形特点。
3、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三、教学设计
本课折纸动物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从学生自己识图制作,到发现探究问题的讨论,再到寻求解决的方法,创造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不断地交流、寻找规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为了便于学生讨论和活动的开展,可将课桌摆成四个圆圈,学生分四组围坐在周围。课前应制作CAI,它既能将各种动物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又能直观地分析动物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学生创作成功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自学方法——观察分析——指导实践——创新探索——交流评论——游戏活动。
2、激趣导入这一过程中,教师快速折出不同的动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看书上的折叠示范图,自学折叠方法,试折出马儿。接着再寻找规律:折动物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头、脖子、身子、四足的长度、宽度的大致比例关系。
3、在观察分析这一阶段,利用展示不同的动物形象,师生共同分析它们身体的比例特征。随着学生的总结,将动物图片用阴影的形式把各部分大的形体比例概括出来。接着欣赏教材中通过剪、撕、贴、画几种方法装饰出来的动物,了解多种装饰方法,来指导学生实践。
4、接着学生巧妙地利用各种纸张的花纹、色彩,将喜欢的动物折出来,并把问题提出来,小组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5、评价环节中各组学生把做好的动物摆在桌上,大家自由地走动交流、评价。
6、游戏活动时,每组把前一节课做的小树摆出来,还可以做些小草、石头等,再把动物放进去,玩一玩“森林王国”的游戏。教学中还应注意渗透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五、作业要求
每位学生先折出一匹马,再运用这种折叠方法自己折出一个动物形象,并且完成其中一个的添画装饰。
六、教学建议
1、本课也可用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学习折叠方法并创造性地运用,折出不同的动物为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以添画装饰和游戏为主要内容。
2、注意不要选过于软的纸,以免折出的动物立不起来。
美术教案范文1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
冰棒棍用大头针组合有多种变化,当两根冰棒棍的中部固定后,若再与另一组相同组合冰棒棍的两个端部固定,就成为一份游戏冰棒棍玩具的材料。应会:参考教材中作品,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彩色纸、剪刀、胶水、彩色笔根据预先的设计进行冰棒棍玩具制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学习利用冰棒棍制作动物、人物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难点:
作品的新奇、牢固、美观、生动。
(三)学习材料冰棒棍、大头针、彩色纸、胶水、彩色笔等。
二、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与方法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组织教学语言表述。稳定学生情绪。导入新课探究式学习活动1探究式学习活动2探究式学习活动3提问:谁能说说冰棒经过组合之后有什么特点?布置学生研究教材。
提问:
(1)说说你熟悉的'人物、动物的运动方式?
(2)想想开合的冰棒棍像什么动物的嘴?
学生分组观察冰棒棍的组合。结合手中材料,学生分析、研究,了解用冰棒棍设计人物、动物的一般规律。小组同学互相启发谈话。了解冰棒棍组合后的活动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后拓展提问:
说说制作冰棒棍的体会。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美术教案范文12
(一)内容简介
森林里,花格子大象艾玛和小鸟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可是小乌怎么也找不到艾玛,它找到的都是格子花纹、彩色的船、帐篷、衣服、皮球、旗子等东西。那艾玛到底藏在哪里呢?请你帮小鸟在这本开洞的彩色图书里一起找找吧!
(二)主题分析
有趣的“捉迷藏”游戏让孩子们发现了格子花纹的特别,欣赏到格子画的魅力,并且感受了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三)情节分析
“捉迷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的游戏,小鸟和艾玛也要玩这个游戏呀?故事一开始就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森林里,小鸟到处找艾玛,在好多地方都发现了像艾玛身上的格子花纹,可是飞过去一瞧,都不是艾玛。在有趣的画面里,孩子们完全融入到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中,化身为故事中的角色之一,和小鸟一起去寻找艾玛。在屡次发现与失败中,孩子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格子花纹的特别,情节也渐渐推至高潮。
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原来艾玛哪里都没找到能躲起来的地方,又回到了出发的地点。
(四)角色分析这是一本开洞的书,孩子一边读,一边寻找着秘密。在翻开下一页时,对隐藏在里面钓东西一直猜测,再翻过一页后就可以看到类似艾玛身上格子纹的东西。故事中最快乐就是小鸟和艾玛“捉迷藏”的心情,带给孩子们一个又一个惊喜,越来越期待读完它,找到每一个洞洞后面的秘密。孩子们在欣赏图画书的时候,都会把自己当成小鸟,完全融入到故事的情景之中,猜测艾玛究竟藏在哪里。欣赏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找到了格子纹的秘密。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这是在热带丛林里发生的故事,画面的色彩采用了红、黄等暖色系,画面色彩鲜艳、柔和,给人以明亮和温暖,非常切合森林里小动物们生活的温馨场景。画面构图简单而又奔放,童趣十足。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小鸟每看见~次格子花纹,旁边总会有一个动物在“指点江山”,有的用手势,有的用眼神,有的用体态,这同样也能引导小读者细致地观察画面。
(六)语言分析
艾玛系列图书主要是一种色彩的语言,但也有许多优美的文字。
贯穿始终的几句话就是“哎呀,你好啊……我还以为……"、“小鸟,太好玩了”。
故事中有三组词汇,第一组是打招呼的相关词汇,如:你好啊;第二组是对话式的表达,如:我以为……第三组是表达心情的词汇,如:太好玩了。
美术教案范文13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物画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技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物画作品是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作和智慧的结晶。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着重欣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两幅典型作品。
2、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师生礼仪。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概述人物画。
2、教师出示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的`投影。
3、分析讲授其艺术特色。
4、揭示课题:第八讲 古代人物画
三、传授新课:
1、魏晋南北朝:
概况:
介绍顾恺之(教师出示投影。)。
赏析《女史箴图》。
2、唐代: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阎立本。
赏析《历代帝王图》。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周昉。
赏析《簪花侍女图》。
3、五代:
讲述时代背景。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顾闳中。
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教师赏析“听琵琶曲”。
学生赏析“击鼓观舞”:
教师提问:在这一段画面中,作者又是如何安排构图和刻画人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
赏析后三个片段。
教师《韩熙载夜宴图》的两大艺术特色。
4、宋代: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张择端。
教师设疑。
学生讨论。
赏析《清明上河图》。
教师归纳《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和重要特点。
赏析《维摩演教图》。
赏析《泼墨仙人》。
5、明清:
赏析《归去来图》。
赏析《苏武牧羊》。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
六、课堂: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古代人物画在表现形式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八、下课礼仪:
美术教案范文14
第一课基本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第二课点的集合
教学目标
1.点、线、面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及点的集合形式
2.通过对各种点与线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其掌握不同点的表现形式,从而有选择的进行创作。
3.体验点、线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点与线的集合的形式。
教学难点:点、线、面的联系与画面美的体现。
教学准备: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彩色纸、剪刀、胶水、铅画纸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对比导入。
说明:
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点彩画画面以点排列的方式绘制,画面效果较为朦胧,与之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画面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
1.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两幅画叫什么名字?作者分别是谁?
2.这两件作品画面效果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地方?(揭示课题)
《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修拉)《拾穗者》(米勒)
(二)知识全面剖析。
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等方式进行。
1.点的横向排列形成什么?
2.点向四周排列又形成什么?
3.点疏密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
4.点大小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
各种工具表现不同的点。
(三)欣赏点的各种形式。
1.欣赏生活中动植物身上点的图片。
2.中国画里的点和线。
(四)点画作品分析。
课本中选择了不同种类的点绘画作品,在此,可将各种作品展示于学生面前,通过老师的引导逐一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作品的绘画方式,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点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1.同学直观感受点彩画、纸拼贴画、纸团蘸色点画、彩笔点画等作品。
2.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学生不同的作品以及绘画方式。
(五)学生实际操作。
说明:
这一环节是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表现自我、相互交流、体验乐趣的过程。学生能否根据课上所学知识与技能,将画面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来,是这一环节的根本。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学生的画面及时保留较好的效果。
学生操作的过程是对知识技能加深与掌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选
美术教案范文15
活动目标:
1、能用流畅的线条大胆地画出大轮船的.主体形象。
2、大胆发挥想象,设计自己喜欢的轮船。
3、丰富画面,培养审美意识。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彩色笔,蜡笔,轮船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讨论
1、你坐过大轮船吗?
2、大轮船和一般的船有什么不一样吗?
二、观察大轮船图片,自由交流讨论
你最喜欢哪艘大轮船?为什么?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并师范画大轮船,可根据幼儿描述设计轮船,添画背景。
四、幼儿作画
1、大胆想象设计自己喜欢的轮船
2、丰富画面
五、幼儿作品展示。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02-28
小班美术教案02-19
大班美术教案09-10
小学美术教案10-09
中班美术教案10-28
幼儿美术教案02-25
小班美术教案06-09
小学美术教案11-13
美术教案模板10-04
大班美术教案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