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合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科学活动教案 篇1……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合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磁铁是吸住铁的东西,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激发幼儿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学具盘、磁铁、回形针、螺丝、钥匙、硬币、纽扣、木块、布条、玻璃球、勺子、玩具、PPT,表格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出磁铁。
1、出示PPT科学王国,激发幼儿兴趣教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他的名字叫科学王国,科学王国里面有很多好玩的游戏,大家想去吗!但是在科学王国里要遵守游戏规则,还要开动脑筋,发挥你们的想象,你们做到的吗!(出示PPT城堡)教师:好,接下来我们来到科学王国的大门口了,可是它的门是关着的,我们要拿到钥匙才能进入。
2、做实验,引出磁铁教师:瞧、老师把钥匙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它在杯子里,请小朋友想办法拿出来(不能用手,也不能倒出来),我给大家准备了工具,你来试试怎样把它拿出来。(引导幼儿用磁铁吸住钥匙)教师:钥匙拿到了,我们现在就出发去科学王国吧,看看科学王国里有什么好玩的,(出示磁铁图片)。
二、幼儿探索活动
1、出示PPT,让幼儿看磁铁请来的小客人教师:刚刚我们大家都认识了磁铁,可是磁铁告诉老师,今天它要找到它的'好朋友,可是它也不知道谁是他的好朋友,想要请小朋友一起帮忙找一找,愿意吗!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些小客人来磁铁家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那些吧!(出示PPT图片)教师:刚刚我们都认识了磁铁请来的客人,现在我把他们都请到教师里面来了,我们掌声欢迎它们吧!有谁呀!(出示实物)我们看完了磁铁请来的小客人,接下来磁铁就要请小朋友帮助它找到它的好朋友,后面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学具盘,请小朋帮助他吧!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出示记录表,幼儿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师提问:你怎么知道他们是还朋友呢!而他们不是呢!(因为上面的是铁做的,而下面的不是)
三、让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教师:那我们生活中也离不开磁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生活中有那些物品用到磁铁的。
教师提问:那你发现了没有磁铁有什么本领(能吸带铁的东西)教师小结:我们发现磁铁有那么大的本领,那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了磁铁,明天来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四、活动延伸游戏活动时间,请小朋玩《小猫钓鱼》,巩固幼儿对磁铁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伊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总结磁铁特性这一环节,做的还不到位,有点急于求成,要先让幼儿来讲出他发现的规律,教师再进行引导,做最后的总结。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
会填写表格。此外,应将游戏探索磁铁特性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铁的活动中。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三、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 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 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
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
5、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幼儿熟悉的东西,它们蕴涵着深刻的科学道理。让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科学。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2、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这样一方面能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使感性的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能让幼儿在交流经验的同时,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新的探索兴趣和欲望,使学习生活不断向纵深发展。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并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通过探索,体验成功的快感。
活动准备:
纸、胶水、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教师:“纸可以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教师:“先用一张纸做桌面,再用另外的四张纸粘成纸筒分别做桌子的腿,然后将桌面和桌腿粘牢。”
3、幼儿制作。
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教师:“看看我们制作的桌子,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讨论,交流。
4、幼儿操作。
(1)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教师:你的桌子能站起来吗?
幼儿实验。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稳定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幼儿简单介绍制作的方法,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教师:“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
4、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教师:“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幼儿动手试试。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感。探索不同的桌腿的承受能力。
1、幼儿在桌子上放积木。
教师:“你的桌子能放积木吗?”
2、幼儿比赛放积木。引导幼儿尽量多得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桌腿对桌子承受能力的影响。
教师:“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你怎么知道的?”
四、活动延伸。
1、参观家具城,观察各种桌子。想家具的美,并能将参观的体验迁至活动。制作漂亮的桌子。
2、区域活动,继续进行“纸桌”的制作。探索其他因素对桌子牢固度影响,并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其他材料制作桌子。
注意事项:
1、为幼儿准备一些毛巾,以备胶水弄的满手都是。
2、玩积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放积木时一定要慢慢地,不要因为放的太多而让纸桌承受不了,让桌子变坏。
3、活动过程中也许会有幼儿制作的比较快,教师一定要安排好,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
知识背景:
1、幼儿已掌握一定的纸的一般特性。
2、让幼儿了解平衡原理,知道桌子能站稳就一定要平衡。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小丑会倒立的原因,从实验中感受杠杆、平衡的原理和现象。
2、继续学习填写记录表的方法。
3、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范例小丑2个;事先画好的小丑的图片(贴好衬底)、底座(小杯子、油泥、吸管);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文件夹每人各2个;幼儿记录表、笔、黑板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小丑,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发现小丑倒立的原因。
(1)、出示双面范例小丑
“你们看过小丑表演吗?我这儿有个小丑,他会表演倒立,想不想看?”
提问:“为什么小丑能倒立?你们的小丑会吗?你们也来试试看,让你们的小丑也倒立。”幼儿进行尝试。
(2)、师幼2种小丑进行比较
“为什么我的小丑能倒立,而你们的小丑倒立不起来呢?”
(3)、幼儿用硬币进行尝试
“小筐里有一些硬币,你们去试一试,看看硬币贴在哪儿能使小丑倒立。”(同时用单面范例小丑提示硬币的贴法:双面胶贴硬币,贴在小丑的背面)
(4)、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你刚才是把硬币贴在什么部位使小丑倒立的?”
“为什么只有在小丑的手部贴上硬币就能倒立呢?为什么在别的地方贴就不能呢?为什么要贴2个硬币呢?”
:只有在小丑的手部贴2个一样重的硬币,小丑身体才能平衡,就能倒立了。
(5)、请幼儿继续去尝试未倒立起来的小丑。
2、猜想并记录还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
(1)、启发幼儿讨论
“除了用硬币,还有什么材料能使小丑也倒立起来呢?”
(2)、幼儿进行猜想并记录(简单的介绍记录表):
“小筐里有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和文件夹,我们来猜一猜,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并把你的猜想记录在表格的‘?’后面,可以的就打‘√’,不可以的就打‘x’。”
3、幼儿实验,探索还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
(1)、启发幼儿用桌上的材料试一试,并做记录
“猜好的小朋友就用小筐里的4种材料分别去试一试,看看哪些材料也能使小丑倒立起来,试好后记录在表格的‘小手’后面,可以的打‘√’,不可以的就打‘x’。注意:每次只用一种材料进行实验。”(提醒幼儿将原来的硬币要拿掉,在小丑的手部贴上双面胶,每次试一种就做一次记录,然后再试其他的材料。)
(2)、讨论实验记录的结果,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为什么吸铁石和文件夹也能使小丑倒立,而雪花插片、回形针不可以呢?”
:这4种材料是不一样的,吸铁石和文件夹重一点,所以能使小丑倒立,回形针、雪花插片轻一点,小丑就倒立不起来了。
经验扩展:我们去试一试不同的材料贴在小丑的手部是不是也能倒立?
科学活动《会倒立的小丑》说课内容
科学小制作活动是我园多年来研究的一项课题,由我园老师创编的小制作作品曾分获省、市、区各项制作奖项。科学活动《会倒立的小丑》是受我园一位老师的科学小制作“倒立的小丑”的启发而设计的,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生成了这节探索实验活动。在研究制作过程中,我发现,开始是单纯的以制作为主的一节活动,似乎缺少难度和探索含量,所以,把这节纯制作的活动设计为探索并加上猜想、记录再实验的活动,将制作内容成为了活动的一部分,让孩子通过探索和操作发现“小丑能倒立”这种现象的原因所在,这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孩子们在活动中也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参与去找到这个原因。
《会倒立的小丑》的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小丑会倒立的原因,从实验中感受杠杆、平衡的原理和现象;
2、继续学习填写记录表的方法;
3、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是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来制定活动目标,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发现倒立的原因和感受科学现象,幼儿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小丑倒立是因为平衡的原理,所以我将其设为活动的第一目标。杠杆支撑是孩子不了解的一个物理名词,在我们研究过程中,还特意咨询了一位中学物理老师,从他那儿了解到,小丑能倒立的原因是和杠杆、平衡有关,但考虑到具有概念性的科学原理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他们也不宜掌握这些比较深奥的物理名词,所以从现象的感受方面来制定目标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在活动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我园的孩子缺乏表格记录的经验,而所要实施活动的二幼小朋友对记录也是不太熟悉,继续学习记录表格也就作为活动目标二提出。目标三其实就是活动所要达到的情感要求,孩子本身是喜欢科学活动的,所以我们要通过活动最终达到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这一目的。
贯穿活动的主角—可爱又有趣的小丑,由于原理上的要求必须是同一式样的,所以老师在之前要准备好初步的轮廓和样子,孩子再进行涂色和装饰。除此之外,孩子还要有撕贴双面胶的技能等,这些都是老师在活动前必须掌握好孩子发展水平的。之所以选择4种材料(雪花插片、回形针、文件夹和磁铁)作为实验中内容,因为它们是相对轻和重的两类物体,可以比较明显的进行区别,本来也想选择更多的材料,但这样孩子会容易受多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甚至涉及到实验结果,所以这几种材料对于实验初期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
活动中围绕探索发现倒立的原因,我设计了3个环节,以层层递进的方法使幼儿从操作中去感知,发现倒立的原因——进行猜想、记录——动手实验、记录3个步骤,帮助幼儿发现“小丑身体平衡了,也就倒立了”的现象。第一个环节通过自己的小丑和老师的小丑进行比较,再探索,发现小丑的手部贴了2个一样重的硬币就能倒立。第二个环节进行猜想并记录,哪些材料可以帮助小丑倒立;第三个环节进行实验并记录,哪些材料真正地能使小丑倒立,比较实验和猜想的结果。这两个环节,将猜想、实验用表格记录的方法来完成,使环节既有操作性又有趣味性,孩子们感觉自己像个小科学家一样,很快看到实验的结果,发现小丑倒立不仅需要2个一样重的材料,在材料上还需要有一定重量的要求的现象,并在实验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帮助孩子解决了小丑能倒立的奥秘所在。
我认为,这节科学活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对科学现象的求知愿望,还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力、想象力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遗憾,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由于借班上的原因受到局限;在第一环节的探索中,老师如能更好地进行引导孩子去感知发现,幼儿的探究再多一些,效果可能会更好。以后,我们还可以针对“小丑倒立”的现象设计出一个系列的活动,围绕“小丑倒立”来探索如“贴2种不一样的材料,小丑还会倒立吗?”等等问题,让科学活动对孩子不再是解不开的秘密,让所有孩子都能成为喜欢科学,爱问为什么的“小小科学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发现土壤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生长生活的地方。
2.在观察中知道要关心周围世界,珍惜土壤。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挖泥土
“请小朋友拿上小铲子,我们到外面去挖一些泥土,挖的时候要仔细看看泥土里有些什么?”教师和幼儿共同到户外挖泥土,引导幼儿观察土中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土壤,探索土壤里的`东西
“请小朋友看看、摸摸土壤,能发现什么?注意不要把土弄出来。”指导幼儿观察,倾听幼儿的议论,观察幼儿的态度。“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另外,土壤中还有大家看不见的很小的微生物,它帮助把枯叶……等腐烂成肥料,使土壤肥沃。”“土壤有什么用?”
3.小结
“土壤很宝贵,没有它,植物就不能生长,人和动物就没有食物吃,有的动物也就没有家。我们要珍惜土壤,保护土壤。”
活动反思
该活动我能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让幼儿带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教师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四、集体用会响的套桶为乐曲伴奏。“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五、结束活动。
观摩意见和建议: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指导瓶子和瓶盖的作用,能选择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螺纹)选择适当的瓶子。(重点)
2、尝试拧紧瓶盖,获得用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的动作。(难点)
【活动准备】
1、手偶巧虎。
2、收集的各式瓶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们班来了谁啦?巧虎妈妈带着巧虎要去旅游了,准备了好多的东西放在瓶子里,可是不小心瓶盖都没有了,这下怎么办?没有了瓶盖,瓶子好用吗?为什么?
2、幼儿讨论瓶盖的作用(没有瓶盖,东西会掉,不卫生,不方便)
二、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根据某种特性选择瓶盖。
1、我们一起来帮帮巧虎妈妈吧,帮她的瓶子找到合适的瓶盖。
2、幼儿操作完交给巧虎妈妈检查是否正确
3、提问:怎么为瓶子找到好朋友瓶盖呢?为什么这个瓶盖刚好盖在这个瓶子上呢?(找一个没有配对成功的,你的瓶子为什么没有找到好朋友盖子呢?再试试,这个可以吗?为什么不行呢?
师小结:瓶子和瓶盖正好是一样大小的。
三、幼儿尝试拧、盖的的方法去盖瓶盖。
1、师:我们换种方法,把瓶盖盖紧瓶子。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2、幼儿操作。(请一位该好的小朋友,你的瓶子盖住了吗?怎么用小手把它盖住的?)
3、提问:你们发现瓶盖与瓶口之间的额小秘密吗?里面一圈圈的是螺纹,有螺纹的要用拧。
4、请一位盖的小朋友。提问:你的瓶盖是拧上去的吗?那你是怎么盖上的?没有螺纹的瓶子不用拧的方法,用盖。
四、游戏:送回家
现在小朋友们帮巧虎妈妈的瓶子都找到了瓶盖,我们先把它们送回家吧。巧虎妈妈谢谢各位小朋友。
【教学反思】
教师引题还是较为成功,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但当幼儿回答瓶盖的有些作用后,教师的`引导性不够,还是较为直接的告诉幼儿瓶盖的其他作用,而且在这一环节师小结也不够科学、到位,体现不出科学的严谨性。在第二环节幼儿自动操作的时候,场面混乱,当教师抛出问题的时候,只有部分幼儿在进行参与,个别幼儿已经开始玩自己的瓶子。如果教师能在这里巧妙的说句话或者在设个环节,将幼儿的注意力在拉回来,效果也许会好些。在第三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个别幼儿回答了盖紧瓶盖的方法,教师也做了一定的小结。之后应该再请幼儿试一试,加强幼儿掌握盖紧瓶盖的方法。
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请小朋友送回瓶子宝宝的时候,应该讲清楚内容,交代清楚该怎么送回,秩序也会更好些,而不是简单的一句送回家,结果幼儿就全部乱糟糟的往箩筐里乱放。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发现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
2、感受复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每人收集同种三件以上的相同物品。
2、每人一张记录表。
3、植物叶子。
一个相同形状的雪花片和一个不同形状的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他们一个样儿。
1、请幼儿把积木玩具放在桌子上,互相观察比较这些积木是否一个样儿,说说它们是怎么做的一个样的。
2、请幼儿说说这些积木各有什么特点?
3、你在那里看到过一模一样的东西。(矿泉水、报纸、书、巧克力等)分别是什么工厂生产的?
4、为什么人们要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
二、寻找复制品。
1、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的过程,叫做复制。你们能找出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是复制品吗?
2、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内一模一样的东西。
3、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我们一个小小的`活动室就有这么多相同的东西,真没想到!如果我们走出幼儿园,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以后,你们一有发现,就及时告诉大家,好吗?
三、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1、出示植物叶子,引导幼儿发现各种植物的叶子是不同的。
2、引导幼儿产生探究自然界中的复制现象。
大班科学活动――力(程玲玲)
一、推和拉。
1、一只大纸箱老师以十分费力的肢体动作和神情去端、拉、搬事先放好的大纸箱。
2、这是一只很重的箱子,怎样才能把它移到门口去呢?
3、幼儿思考后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用自己的方法来独自移动它。
4、这只大纸箱很重搬不动,也抬不起来,只能推或拉才能把它移到门口。
二、又推又拉。
1、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2、引导幼儿讨论各种办法,如很多人一起推它、拉它,又推又拉。
3、那么重的箱子我们可以推它、拉它,也可以又推又拉。有这么多的办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4、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自己组合来让大纸箱移动。
三、拉什么,推什么。
1、平时你们都拉过什么?推过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一些推、拉现象,并让幼儿自己总结只有推和拉才有物体的移动。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0-31
科学活动教案【荐】03-25
科学活动教案【精】03-25
科学活动教案【热】03-26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3-26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3-26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03-26
【热】科学活动教案03-27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03-27
【荐】科学活动教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