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教案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科学教案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我们围绕春天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幼儿很难体会春雨给花草带来的快乐,正赶上雨天,我和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寻找雨中的感觉。
活动目的:
1、获取有关雨的信息,体验雨中的乐趣。
2、倾听雨声,模仿雨打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
3、感知与水域动植物的关系,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塑料蘑菇、小伞、搪瓷脸盆、报纸等。
2、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
3、华、草、乌龟、青蛙、小鸭等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产生兴趣:今天人们走路为什么会打着伞?你想不想到雨中去玩?(请幼儿穿上雨靴和雨衣,一起走出 活动室。
2、体验雨中快乐:
引导幼儿说说雨打在手上、脸上有什么感觉,尝尝雨水是什么滋味的。
请幼儿看看雨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然后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方法(可借助雨具材料)在雨中玩耍。
让幼儿安静的'倾听雨打在小伞、蘑菇、搪瓷脸盆、报纸等物体上发出的声音,并自由模仿。
请幼儿分别到大型玩具和门厅前,听一听雨滴的声音,看一看雨打在地上溅起的水花以及与水流向下水道的情景。
3、初步感知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
提供花、草、乌龟、青蛙、小鸭等头饰,让幼儿分别扮演这些动植物,体验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教师可示范扮演花姐姐,“我是花姐姐,喝了雨水(做喝雨水状)特别舒服,花也开得更大更漂亮。”
请幼儿分别以自己扮演的角色口吻说出与雨水的关系。
4、带幼儿会活动室内,幼儿讨论,教师小结。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扣馒头与沙子干湿的关系。
2、学习扣馒头的技能,体验玩沙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水、扣馒头的碗、杯子、毛巾和玩沙子的工具。
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玩沙子经验后,攥在手里容易漏下来等特性,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沙漏的玩具。
活动重难点:
理解扣馒头用沙的湿度要适宜,加水过度扣不出馒头。
扣馒头的方法——沙子盛到容器里要满、平,扣下时速度要z快,拿起时动作要轻,轻轻拍打一下碗,馒头落下来。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话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幼儿观察老师先用湿沙子扣好的大小不同的馒头。
教师:这是老师用沙子做出的馒头,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呀?鼓励幼儿动手尝试。
2、请幼儿选择材料亲自动手操作,到沙坑用沙子进行尝试。
教师交代注意事项:用沙子时不要洒到沙坑外边。老师以间接指导方式端着盆(盆里盛着湿度适中的湿沙子)在一旁动手操作扣馒头。
(1)幼儿分别选择了碗、盆,并往里装着沙子进行尝试。
幼儿:老师,你看,不行。老师,看,我的也不行。孩子们尝试失败后纷纷叫喊起来。
(2)失败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探寻失败的原因。
一名幼儿站了起来:老师我想用你盆里的沙子试一试。
教师:为什么用我的沙子呢?我盆里的沙子和沙地里的沙子有什么不一样啊?
幼儿:老师,也许我用你盆里的沙子就能够成功,因为我发现你的沙子是湿的。其他幼儿也跟着响应起来。
3、幼儿自己探索、尝试给干沙子加水,再次扣馒头。
孩子们用瓶取来水往沙子里倒水再次进行尝试。过了一会儿,一名幼儿就喊起来:老师,我这个还是不行。只见沙子不但淤出了水,而且滩倒了下来。我的水太多了。他自言自语反思自己的失误。
教师:要帮忙吗?
幼儿:我再多弄些沙子吧。他摆摆手,把沙坑里其他地方的干沙子掺进一些,又将沙子重新装在大碗里,然后将碗翻过来,一边喊着一、二、三,一下子扣下,轻轻一拍碗底,再轻轻地把碗拿了起来。
噢,我成功了,老师你看,我的大馒头做好了。我竖起大拇指及时表扬了他。
然后我请成功的幼儿谈谈自己成功的经验,并与旁边的小朋友交流经验和分享成功的喜悦,鼓励其他幼儿进行再次尝试。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指导那些始终没能成功的幼儿如何用湿沙扣馒头的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尽量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将相应的纸船贴到集体记录表中。
教师:请小朋友们观察我们的集体记录表,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用宣纸做的小船第一个就沉下去了。
幼儿:画画纸在水面上坚持的时间最长。
教师: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发现哪种纸最适合做小船?为什么?
幼儿:画画纸比较适合做小船,因为它坚持的时间长。
幼儿:画画纸适合做小船,因为画画纸吸水慢。
5、经验迁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小船的实验发现有的纸吸水快,有的纸吸水慢。
我给你们出一道难题:地板上洒了好多水,旁边没有抹布,只有报纸、宣纸和画画纸这三团废纸,我们用哪种纸能把水最快吸干净?为什么?
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能够回答出:宣纸能把水最快吸干净,因为宣纸吸水快。
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同样的实验方法在活动区里寻找比宣纸吸水快的纸,比画画纸吸水慢的纸。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在幼儿获得了较丰富的玩沙游戏的经验,结合幼儿已有经验和他们的兴趣生成的,体现了教育的连续性;从幼儿参与活动创程与目标的达成来看,本活动制订的目标符合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不足之处:
对幼儿探索活动中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探索点关注不够。如,当有的幼儿发现沙里倒的水太多不知该怎么办,一名幼儿马上茫再往里面添加些沙子,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引导幼儿探索。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一天,月月带来一把胡琴,并给小朋友表演了一支曲子,引起了许多小朋友的关注,并围绕“为什么胡琴会发出好听音乐”、“声音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讨论个不停。之后,在班上经常会看见的幼儿谈论胡琴、小提琴等乐器怎样发出声音等问题。于是,我们开展了“会唱歌的线”这一主题活动。
本活动以问题情境引出主题,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尝试探索能使线扩大其声音的材料,最后请幼儿分享经验和交流结果。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能使线扩大声音的材料。
2、愿意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方法与结果,分享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班上学习小提琴、大提琴、胡琴的幼儿将乐器带到幼儿园给幼儿表演。
2、欣赏幼儿较为熟知的交响乐、管弦。
3、(各种材质,粗细不同)线、面粉、玉米粉、洗衣粉、松香、纸盒、纸杯、笔和记录纸等。
4、每人一张记录表。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索发现普通的线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
难点:探索用辅助材料使线发出的声音更加洪亮。
活动过程:
1、由演奏引出实验。
教师:今天明明要用胡琴给大家演奏一支曲子,大家欣赏并仔细看看胡琴什么地方发出的声音?
琴声刚落,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是线,是琴上的线。
教师:我这里有许多线。咱们百宝箱中还有其他材料,大家都可以用。
2、探索能帮助线唱歌的适宜方法。
教师:我们都知道了线能唱歌,但是它们发出的声音有点低,必须离得很近才听得见,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你的线唱出的歌声大一些能让更多的人听到?
幼儿说:能,我有办法,可是没有线呀?
教师:我这里有许多线,咱们百宝箱中还有其他材料,大家都可以用。
孩子们各自选取了自己认为合适的.材料进行验证:有的孩子直接选用制作小喇叭;有的孩子干脆在一个纸碗上固定两根线,这时线唱出的歌声是双音的;有的选用高低不同薯片筒帮忙,线唱的歌声也有高低变化;还有的孩子用两个纸杯分别固定粗细不同的线,然后自信地问我:“想听我的线唱歌吗?”我点点头,她拉起我的手到座位前,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乐器”说:“先昕女高音吧!再听低音!”
“哎!效果还挺不错的。”我竖起了大拇指。显然,她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孩子们纷纷选取材料探索着……
3、分旱、总结。
教师:我看你们的实验都成功了,请讲讲你们用了什么方法?
幼儿:因为我们用纸喇叭、薯片筒、纸杯给我们想办法把不同粗细的用纸杯、薯片筒等拉直,再一拨就发出了声音。而且声音很大线装个发声器,像音响的喇叭一样,能使线发出更大的声音。
个人反思:
我首先用欢快的音乐形成轻松的活动气氛。在探索线发出声音时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使幼儿充分感受音乐就在身边。探索声音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识。还体现了教育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
主要内容:
1、大班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意识很强。探索线发声活动是次新奇有趣的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因此在今天睁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专注并大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索操作由此可见,活动工具和适宜材料的提供可以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2、应该给幼儿提供更多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的机会,这种机会可以在延伸活动中借助记录表进行补充。
3、教师没能捕捉到个别幼儿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探究行为,并给予有效地支持和帮助,如当一个幼儿在两个纸杯分别固定了粗细不同的线,分为一个是“高音”,一个是“低音”时,教师应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你认为它们一个是高音,一个是低音呢?”这些启发性的怍题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不同线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质是不同的。
综合评析:
本活动选题新颖,利用身边不起眼而又方便取材的“线”,引导幼儿进行充分的探究,又利用生活中幼儿熟知的辅助材料深入挖掘“线”白教育价值,真正体现了科学教育生活化的特点。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课前准备:
配合教学用的录像、照片及其他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人类还面临着其他一些环境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关于大气污染:
1、说一说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简要说说原因。
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大气污染状况和原因的内容,请学生谈一谈感想。
3、讨论,哪些做法污染大气?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师介绍一些空气质量好的旅游、名胜地,简要说明那里为什么空气质量好。介绍几个著名的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并分析其原因。
4、说一说,我自己能做些什么?
关于白色污染:
1、出示一些白色污染严重地区的图片,讨论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白色污染的内容,谈一谈感想。
3、讨论,我们平时的行为在加剧白色污染吗?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
4、人们想出了什么应对措施?比较、认识可降解塑料。教师介绍可降解塑料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效果。
三、关于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1、欣赏教科书插图中的珍稀动植物。你认识他们吗?请学生介绍他熟悉的珍稀动植物教师给予补充说明。
2、他们为什么稀少?阅读教科书,了解人类活动对这些动植物生存的影响。
3、人类现在采取了什么措施?教师介绍我国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情况。
4、讨论,人类的活动对环境起着怎样的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板书设计:
5、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环境问题: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
乐观、积极地对待 。
现 状 原 因 对 策
大气污染
白色污染
物种灭绝
速度加快
科学教案 篇5
第1课时 探索自然
1.引入活动:盲人火车
3.观云
介绍:
观云是一种既轻松又令人着迷的消遣。休息期间何不拿出几分钟去观云呢!
目标:
了解云(天气)。
增强观察力。
增强想象力。
学会放松。
准备:
活动之前先检查需要“研究”的场地。当心蛇、蜈蚣、动物的粪便、碎玻璃等。
怎样进行:
导入语:最近一次你花时间观云是什么时候(在草地上)?
(2)如果孩子们愿意的话请他们坐下或躺下,大家都观云并把他们的所见或感觉到的描述一下。给每人一次发言的机会,若有必要的话可以给他们提示一下。
今天有许多云吗?
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呢?它们都是同一形状或同一大小的吗?
云朵使你想起了什么?一只柔软的枕头?棉絮?请运用自己的想象力,看是否有的云朵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很相似?云朵的形状在变化吗?
你们会看见云在动吗?云是通过什么而动的?
云是由什么形成的?
它们总是白的吗?
当云遮挡住太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什么使云下雨呢?
你们以前曾经置身于云中或穿行于云中吗?(如:坐飞机时飞机穿行于云层之中,或者置身于高高的山上,此时云雾升腾逐风而过。)
(3)大家都有机会发言之后,进行询问。
4.拓展活动:我发现了……鸟
介绍:
这是一项不寻常的“我发现了……”活动。这种活动打开了孩子们对常见鸟类的视野。
目标:
了解本地区的常见鸟。
鼓励孩子们观鸟。
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
了解怎样统计数据。
做数学运算。
教他们学会安静,而且反应敏捷(但愿如此!);要有耐心。
准备:
铅笔、一块板(黑板、白板、有麻将底的画架)
参考书:常见鸟图谱。如有可能,每人一份。
怎样进行:
(1)开场白:班里谁喜欢鸟?鸟在什么地方生活?有人一直在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花园、公园、路边树上等的鸟吗?
(2)分发指导手册并指出下列鸟:
八哥 麻雀 黄鹂 乌鸦 和平鸽
(3)给每个学生分发统计表并浏览一下。指导说:要在5分钟(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内将所有见到的鸟做一记录。小一点儿的孩子们可以只是将在此时间范围内所见到的所有的鸟记数。
让大孩子们区别不同类型的鸟。对于见到的每一只鸟,若不是同一种类的鸟的话,他们便新起一行。可以请大孩子对所见到的每一种鸟做简短的记录(大小、颜色、标记、该鸟在干啥)。
(4)下一步,将孩子们带到“鸟观察区”(如:一片田野,附近有树的小山),并且请每个学生自己选择他们自己的位置,彼此要离得足够远以便尽量减少交流和精神分散。
(5)强调该活动不是竞争,而是一项微型调查项目。给孩子发出记录鸟的开始信号。观察期间不许谈话。
(6)到了限定时间之后,召集所有孩子。将记录的鸟的种类列在一块黑板上。可以请大孩子们计算每分钟见到的鸟的数目(鸟的总数以5分钟的时间进行划分)。班级平均数是多少?
参考询问要点:
对学生的良好的观察力进行讲评。
询问学生们他们观察的鸟正在干什么(飞行、吃东西、觅食、打架等)。
与学生一起浏览常见的标本,给他们提供一些有关鸟类的信息。
后续(活动):
组织一次到自然公园游览,以观察当地的和迁徙的鸟类。
为了扩展对该活动的范围影响,教师应让不同组的孩子们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进行观鸟,并且比较结果。(如早上、下午和晚上)。这样对每一个人提供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有关鸟的活动信息。鸟在黎明和傍晚最为活跃。你的调查说明了什么?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化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设计了这节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于水,在观察、比较和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物质的溶化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质有被水溶化的特性。
2.发现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大小及搅拌等有关。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溶化的特性。
难点:发现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大小及搅拌等有关。
活动准备:
1.木头、塑料片、盐、砂糖、冰糖。
2.勺子、记录纸、笔、热水、凉水、抹布7块、烧杯14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块木头,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烧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木头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基础部分:
实验一:谁不见了。
1.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1)老师:这些材料宝宝要和水来作游戏,我们先用木头、塑料片、盐、砂糖做实验,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幼儿猜想并记录。
(3)展示幼儿记录,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老师: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看吧。在做实验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烧杯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先别忙着记,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把这种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
(2)让幼儿各取上述材料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并搅拌。
(3)引导幼儿观察:谁不见了。
教师小结:一些物质溶进水中变样了,这种现象叫溶化现象。
老师:小朋友,溶化还有好多秘密噢!你们想不想去发现它们呢?
实验二:
1.让幼儿取少许砂糖放入两个烧杯中,一个加凉水,一个加温水。引导幼儿观察,哪个烧杯里的糖溶化得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可溶于水的物品,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溶化得快。物品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
实验三:
1.让幼儿取少量冰糖和砂糖,分别放在两个水温相同的烧杯里。
2.引导幼儿观察哪个烧杯中的糖溶得快?
3.指导幼儿做记录,哪种糖溶化得快。
4.幼儿拿记录本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
5.请每组一名幼儿讲解实验结果。溶化最快的物品是什么,最慢的呢?
教师小结:可溶于水的物品颗粒越小溶化的就越快,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品的大小有关。
实验四:
1.让幼儿取少许盐分别放在两个水温相同的烧杯中,其中一杯进行搅拌。引导幼儿观察,哪个烧杯里的盐溶化得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物品的溶化速度与搅拌有关。
三、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用开水冲泡溶化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味道?(盐、味精、调味品)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化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活动延伸:
回家后,利用洗衣粉溶于水的现象来玩吹泡泡的游戏。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在游戏中,使幼儿探索让蛋站立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熟蛋80个、沙盘、瓶盖、玻璃2瓶、积木、沙包、铲子、旧手帕、碎布。
活动过程
1、以音乐活动,激发幼儿参加实验的兴趣。
(1) 师弹奏乐曲,幼儿做律动《学做解放军》进活动室。
(2) 出示蛋宝宝。
师引导语:“蛋宝宝看小朋友做解放军真神气,它们也想学解放军做立正的动作。你们想想看,蛋宝宝能行吗?”
师启发幼儿想一想。
2、让幼儿探索,寻找在平面上让鸡蛋站立的方法。
(1) 给每人提供一个蛋,让幼儿操作,寻找使蛋站立的方法。
(2) 幼儿操作,师观察并及时鼓励。
(3) 小结。
① 幼儿汇报操作结果。
② 师小结:只有将蛋宝宝磕破,才能站立。
③ 提出新问题:有没有不将蛋弄破就能使蛋宝宝站起来的办法呢?
3、提供不同材料,让幼儿再次探索使蛋站立起来的多种方法。
(1)引导语:“老师请材料王国的朋友们来帮助蛋宝宝,让蛋宝宝站起来。”介绍材料名称:沙、 积木、瓶盖、玻璃瓶、碎布、旧手帕。
(2)让幼儿动手操作,借助各种材料使蛋站起来。
交待规则:
①拿材料时要声音轻,动作轻;
②注意安全,不将沙子弄到衣服上及眼睛里。
幼儿自由探索使蛋站立的`方法。
(3)在观
察中,都是重点让幼儿用各种辅助材料让鸡蛋站立。鼓励能力差的幼儿多试、多想、多观察,用多种方法使蛋站立,帮助其树立信心,体验成功乐趣。
(4) 师生共同总结“蛋宝宝站立的各种方法”。
请幼儿相互参观作品,看谁用的方法最多。
请幼儿讲述用几种方法使蛋宝宝站立,并操作演示。
师小结:
①蛋方在瓶盖里;
②蛋放在沙包上;
③将碎布、手帕揉作一团,放上蛋;
④瓶子装入沙子,放入蛋;
⑤积木交叉搭,放上蛋。
4、以“蛋宝宝送礼物”分小礼物,活动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让幼儿进一步探索事物间的联系。
1、交待问题:
①为什么蛋宝宝要在材料王国的帮助下才能站立?
②蛋宝宝想去旅游,怎样才能不破呢?
2、幼儿带着问题思考,为下一个活动做铺垫。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天宫一号成功上天,孩子们从电视上也知道这个信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孩子们的学习课本上也有“神五成功发射”的内容,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火箭,了解发射基本环节;
2、 初步了解我国卫星发射水平,激发幼儿爱国情感;
3、 能绘画或者折纸火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火箭,了解发射基本环节,激发幼儿爱国情感。
难点:能绘画或者折纸火箭。
活动准备
我国多次卫星发射视频,航天员杨利伟的照片、图画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师生谈话,观看“天宫一号”发射视频,激发兴趣,引入活动。
二、基本环节:
1、教师介绍“天宫一号”发射基本情况。
2、观看“神五”、“神六”发射视频,教师进行简介,让幼儿感受祖国的强大,激发幼儿爱国热情。
3、认识著名航天员杨利伟。
三、结束环节:
幼儿阅读课本。
四、活动延伸:
幼儿进行绘画或者折纸火箭,到户外玩火箭。
教学反思
1、课前对幼儿感兴趣的'点没有把握准。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在与看视频,对教师的介绍没有兴趣。
2、在活动中,师幼互动不足,教师讲的过多,幼儿没有充分表达的机会。
3、幼儿活动时间不太充足。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口头表述能力,通过幻灯片,能独立完整的将造纸过程的大意概述出来。
2、让幼儿了解纸的由来,学会利用纸,包括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双面胶,造纸过程图、蔡伦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想请你们来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四四方方,又白又薄,既能写字,又能画画。”
幼儿:纸
二、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用途。
师: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纸有什么用途吗?在平时,我们怎样用纸的呢?
幼儿:纸可以写字,画画,折纸等。
三、通过PPt,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由来及制作过程。
师:原来纸是这么有用的东西,那么,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呢?
幼儿:商店里买来的、工人叔叔造出来的。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就知道了。(出示造纸过程图及蔡伦图片,教师边看图边讲述)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吗?是由谁造出来的呢?(小朋友概述,老师点评。)
四、讨论:怎样节约用纸。
师: 我们知道了造纸的过程十分的不简单,而纸的用途又很大,用到纸的地方也很多,浪费也很大,有什么办法可以节约用纸呢?
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五、分组进行操作活动。
师:我们一起收集了很多不同的纸,现在先来认识一下都有些什么纸呢?
教师介绍各种各样的纸。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也说了很多节约用纸的方法,那请你们利用这些纸来玩一玩、做一做吧!
六.点评。
有的小朋友用废纸折出了许多漂亮的东西,装饰了我们的活动室。 有的小朋友用剪刀将废纸剪出了美丽的花,将废纸变废为宝。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要节约珍惜每一份资源。
活动反思: 纸是小朋友最常见的学习用具,也是最不起眼、最容易浪费的。为了让孩子们珍惜和爱护纸,这次活动的.作用相当的大,孩子们在活动中观看了有关浪费的资料和数据,在他们心里有了一定的准备,然后发散他们的思维:“怎样珍惜我们的纸?”孩子们的答案固然千奇百怪,但是他们都动了脑筋,投入了其中,想了不少的办法,当然也有不少的好点了,再让他们把点子运用实际,动手操作,作品不一,也十分的有新意,看着孩子的“精心设计”,老师笑了,孩子们也笑了.
科学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瓢虫的外行特征,学习用橡皮泥制作瓢虫。
2发展幼儿的搓,捏,团,压等动作技能,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二、准备活动:
红,黑,橡皮泥捏成的瓢虫一只,各种瓢虫图案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1提问:你们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瓢虫,先出示7星,介绍完之后再引出他还有很多朋友,我们来看看都有些谁。他们长的什么样?
2你们仔细看看,他们长的那些地方是一样的 ,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形状一样,背上的花纹不一样)
3逐一介绍瓢虫:这只背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它叫XX瓢虫(7星是益虫,其它都是害虫)。
4教师指着图让幼儿集体说一遍瓢虫的种类。
(二)出示橡皮泥范例,吸引幼儿注意
1今天老师用橡皮泥做了一只瓢虫,看看这只是什么瓢虫?
2讨论瓢虫的制作方法,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来进行示范。(可把身体各部分都先做好,再组装上去)。
用红色搓成半球体行当做身体。
用黑色橡皮泥搓成6条圆柱体当脚,连接在身体的两边,再加上触角。
用黑色橡皮泥撮成几个小圆 ,压扁,贴在瓢虫的背部。
3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向有困难的幼儿提供帮助。
4陈列作品,幼儿欣赏。
请做好了的'幼儿将作品摆在展览区,其他小朋友可以来观赏(双手藏在身背后)最后将做的好的几只点评(这只是谁做的,这叫什么瓢虫,哪里最可爱,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20
中班科学教案10-01
认识火科学教案09-15
大班科学教案06-12
科学教案9篇06-12
科学教案10篇04-10
【精选】科学教案三篇06-03
科学教案四篇06-09
【精选】科学教案四篇05-10
小学科学教案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