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_501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教案 科学 501

管理员

摘要:

(优)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科学教案 篇1  ……

(优)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大班科学教案1:有趣的藕

  活动目标:

  1.在看看、数数、玩玩中感知藕的一些基本特征,体验藕中有孔这一有趣的现象。

  2.乐于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情况。

  3.在游戏过程中,发现藕的有趣性。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段鲜藕、藕的图片一张;

  2、吸管、水(装在小塑料瓶里)、玻璃丝带、电线人手一份;

  3、焐熟藕、炒藕丝、嫩藕丝每组各一盆。

  活动过程:

  一、感知藕的外部特征(出示一节藕)

  1.今天我们带来了什么?(藕)

  2.请小朋友看看、摸摸、闻闻、藕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可以从颜色、形状还有气味等方面来说。)

  (1)白白的,长长的,象小朋友的手臂。

  (2)摸上去滑滑的,象一根小棍子。

  (3)闻着感觉有点臭。

  小结:藕是乳白色的,摸上去比较光滑,看上去象一根小棍子,也象小朋友的小手臂。

  二、感知藕的内部特征

  1.发现藕中有孔这一现象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藕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请阿姨和老师帮忙把藕切开,看看里面是怎样的?(当老师和阿姨把藕一段段切开来时,一阵阵的清香溢满了整个教室,教师急忙抓住这个契机,再请小朋友仔细闻一闻,现在的藕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一阵阵:好香啊!……终于还了藕的“清香”之身!)

  (1)里面有一根长长的丝连在一起。

  (2)藕里面还有孔。

  2.数数藕有几个孔

  (1)藕里的孔排成了什么形状的队伍呢?象什么? (排成了一个圆形,象一朵花。)

  (2)你藕里面的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在这个环节中,看得仔细的孩子会发现:藕里除了有排成圆形的,象花瓣一样的孔以外,边上还有很多不规则的,象很多小气泡一样的小孔,这对问题“数数藕中有几个孔”带来了很大的干扰。为了能排除这些小气泡的干扰,于是我设计了请小朋友数数藕中有几片花瓣这个问题,使得每个幼儿都能非常形象地知道,哪些孔是要数的,哪些孔是不需要数的。)

  (3)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的方法在黑板上一一展示。小结:藕切开来里面有长长的细细的丝,里面有孔,这些孔排成了一朵花的形状,这些花瓣有大有小,每个藕都有9个孔。

  三、试试藕的孔是不是通的。

  师:这些小洞洞到底有多深,能不能通到下面呢?

  1.介绍材料(玻璃丝线、电线、吸管、水)

  2.怎样才能证明这些藕的孔是通的呢?(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幼儿在操作前就能理解什么是通,什么是不通,以便在操作是能针对这一标准作出准确的判断。)

  3.请小朋友自由选择工具,以证明藕的孔是通的还是不通的。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评讲:你选的是什么材料,证明是通的了吗? (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小结:不管你的藕是粗是细,是短是长,是老是嫩,我们都能用各种材料证明,藕中的每一个孔都是通的。

  四、介绍藕的出处和功效。

  师:你吃过藕吗?你吃过的藕是怎样的呢? (幼儿根据经验介绍。) 那吃藕有什么好处呢?

  五、品尝——品尝用不同烹饪方法制作的藕的味道。

  活动延伸:和个别种植藕的家长取得联系,带孩子们到藕池观看藕的出泥过程,同时培养孩子尊重劳动的情感。(江苏省苏州市东山实验小学幼儿园 邱红艳)

  大班科学教案2:有趣的影子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 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四、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五、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大班科学活动3:小小桥梁设计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4:有趣的螃蟹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

  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小烧杯、水、一块湿抹布,毛巾等

  一个大烧杯,有水,一小袋盐,小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两个中烧杯,事先贴上标号(1号和2号),半杯水,每组一块手绢,培养皿,吹风机,小电池,热水袋,电熨斗,小电风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蒸发现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水单元(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请你猜测一下,这个“水”会有什么变化?

  2.学会汇报,(变干了,变成水蒸气,蒸发掉了等等)

  3.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为什么吗?)

  4.你看到水蒸气了吗?由此,你觉得水蒸气它是什么样的?(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5.小结:像这样由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我们就叫做蒸发。(板书)

  6.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蒸发现象吗?

  7.学生举例。

  二、知道加快蒸发的三个条件。

  1.从刚才的回答中,老师发现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者,这一点 老师非常喜欢。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经验怎么样。比如说, 老师这儿有一块湿毛巾,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让上面的水蒸发掉呢?

  2.学生思考后回答。

  3.不错,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我们什么也不做,就让他这样放在这,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会不会干?对,但这样做时间就比较长了。

  4.那怎样做能让这块毛巾快点干呢?看哪组想到的方法比较好。

  5.小组讨论。

  汇报时注意说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过程

  6.汇报(按方法汇总)

  7. 老师事先准备了几样实物,但还有几组的`同学只能对不起你们了,加入到其它组去吧,好吗?

  8.分组实验

  9.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做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10.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样就可以加快蒸发呢?

  三、巩固,小结

  1.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蒸发,关于这水和水蒸气,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 老师倒准备了几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盐是从哪来的吗?(出示盐)

  现在, 老师把它放入烧杯中,搅拌一下(边说边演示),现在,我又想把放进去的盐取回来了,你有办法吗?

  (2)有1号和2号这样两杯水,我想让1号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发掉,你有什么办法?你能让2号中的水尽量不减少吗?

科学教案 篇3

  科学概念

  学生通过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观察认识常见的几种矿石。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利用工具,多种途径发现岩石的成分。通过对岩石的观察,收集记录岩石的一些性状。通过阅读资料,能够确定一些描述矿物特征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研究身边的矿物有浓厚的兴趣,将生活中的发现利用所学知识检索定位。

  教学重点:观察几种常见岩石,了解岩石的组成。

  教学难点:能描述常见的矿物。

  教学准备:花岗岩、云母、长石、石英、小刀、放大镜、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花岗岩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的,那么这几种颗粒是什么样的?它们又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岩石的.组成。

  二、探究过程

  1、研究花岗岩

  师:请大家拿出花岗岩,仔细观察花岗岩,我们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发现花岗岩的秘密多。

  (1)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师巡回指导。(准备:放大镜)

  (2)汇报交流。小组派一代表,参加其他组的讨论研究,交流发现所得。

  (3)教师提供云母、长石、石英矿物标本。

  投影图片:云母、长石、石英标本

  (4)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交流、汇报:云母有闪亮的薄片;长石有肉红色颗粒;石英有白色透明颗粒。

  (5)利用提供的矿物标本再次鉴定花岗岩的成分。

  比较:花岗岩中的什么物质与这三种矿物中的哪一种矿物最为接近?

  (6)学生再次观察并进行汇报。

  小结: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石就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的。

  2、常见的矿物

  教师提供一些矿物标本,学生试着观察,进行描述两块不同的矿物标本。(描述中要求学生不是比较它们的异同,而是分别描述他们的特征。)

  (1)投影:煤、硫磺、石膏、赤铁矿、方解石

  (2)师解说: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

  (3)你对矿物知道什么?请大家阅读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了解人们是怎样描述矿物特征的。

  (4)学生阅读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

  (5)交流汇报: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描述矿物?(学生:名称、性状、用途)

  (6)教师提供矿物,学生明确描述矿物着重于哪些方面后,试着模仿描述。

  (7)学生制作矿物鉴定分析卡。

  (8)汇报交流,教师与学生共同修正。

  三、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什么?

  2、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并能够确定一些矿物的特征。

  四、课外延伸

  制作自己带来的岩石矿物鉴定分析卡。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弹性”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探索有弹性的物体,初步认识物体的弹性,并了解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尝试改变物体的弹性,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1)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搜集若干有弹性的物体,如弹簧及带弹簧的物品(弹簧秤、拉力器等)、松紧带、橡皮球、海绵等,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自由活动时操作。

  (2)搜集有关物体弹性的图画或文字资料。

  2、记录纸、笔、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1)认识材料。

  “小朋友,桌子上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许多东西,快看看都有些什么?”(引导幼儿一一说出桌子上的材料)

  (2)自由探索弹性物体,并进行记录。

  “请小朋友们都来玩玩这些东西,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发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下来,可以画,也可以用文字表示。”

  (3)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纸张贴在展示板上。

  2、分享交流,了解物体的弹性特征。

  (1)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与记录。

  “谁来介绍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有针对性地请记录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到前面来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进行汇总记录,将幼儿的发现及时记在大记录表中。

  (2)讨论幼儿的发现,了解物体有弹性。

  “小朋友们的发现我们都记了下来。大家仔细看看,从结果里你发现了什么?” 请幼儿充分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小结弹性经验,提升所有幼儿经验。

  3、扩展幼儿经验,了解弹性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用来干什么?它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联系实际,回忆生活中弹性的作用,给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的方便等。

  4、发散幼儿思维,将幼儿弹性经验提升。

  “弹性有这么多好处,如果让你来当设计师,你想用弹性的东西做些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更舒服更方便?”

  5、尝试将铁丝变成弹性物体,引发新经验。

  (1)观察铁丝,提出挑战。

  “铁丝有没有弹性?我们能不能把它变得有弹性?大家一起来试试。”幼儿自由探索。

  (2)小结:铁丝弯了几圈后就有弹性了。弹簧就是这么做成的。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用弹簧、松紧带、海绵等进行一些小制作。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种子发芽试验。

  2、知道春种秋收,种子在春天发芽。

  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温度、水分、阳光、空气。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黑板画种子发芽过程。

  花盆、种子;空纸壳箱

  活动过程

  1、老师实验;将一粒黄豆种子种在花盆里,在放入纸箱里。

  提问:这粒种子能发芽吗?为什么?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阳光。

  提问:如果把这盆放入冰箱里会发芽吗?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师:如果有了阳光、温度种子就会发芽吗?对了,必须浇水就象小朋友一样,每天必须喝水才会长大。

  师:你知道种子是怎样长大成一株植物的吗?老师出示黑板画让小朋友了解植物发芽长大的过程长大。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外界条件氧气、温度、水、阳光。

  2、游戏:《种子发芽》,用肢体语言演示植物生长过程。

  活动延伸

  老师将种子种在花盆里放在教室一角,让小朋友观察种子发芽过程。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小百科:发芽为动词,指植物长出芽。同义词有,萌芽。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发育成一株完整的幼苗。基本信息词目:发芽释义:种子的胚胎发育长大,突破种皮而出。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掌握走迷宫的一般方法(从进口走向出口;遇到岔路口选路线;遇到死胡同回岔路口换条路线走等),学会反向检查(即从出口走向进口)。

  2、喜欢走迷宫,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会认读数字1—10,知道数序。

  2、教具:走迷宫图片(大鱼迷宫、数字迷宫)

  3、学具:数字迷宫、点子迷宫、笔等。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了解。

  1、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迷宫王国。今天,我们要在迷宫王国里玩闯关游戏,大家有没有信心获胜?

  2、引导幼儿了解走迷宫的方法。

  (1)出示图。

  A、感知线条迷宫的结构,了解走迷宫的方法。

  师:这是什么迷宫?这个箭头表示什么?(迷宫的进口。)那个箭头又表示迷宫的什么?(出口。)师:谁知道迷宫一般是怎么走的?(幼儿自由回答)师小结:迷宫图,拿到手,先找进口和出口中,沿着进口通道走,最后顺利到出口。

  B、个别幼儿尝试。

  师:谁会走?(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行走”,然后师幼一起分析如何很快找到出口和进口,最后请一位幼儿用笔在迷宫上画出路线。)

  C、验证路线是否正确。

  师:迷宫中进口与出口的路是相通的,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检查走的路线对不对,即从出口走到进口。如果能走通就是对的,如果不能走通就要仔细检查哪里走错了,这个方法叫反向检查。反向检查很重要,大家千万不要忘。

  师:那我们一起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检查一下,幼儿集体用手比划,进行反向检查。

  (2)出示“数字迷宫”图。

  A、了解走数字迷宫的要求。

  师:第二关是“数字迷宫”。要顺利闯关,第一步该怎么做?(先找进口和出口)进口在哪里?出口呢?这次必须按照从1—10的顺序走过迷宫,才能得到红旗。

  B、个别幼儿尝试。

  师:谁会走?(请个别幼儿上来“行走”一遍)

  C、分析遇到岔路口如何选择路线。

  师:到了岔路口,该选哪条路走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分析)

  师小结:岔路口,停一停,找找哪条是正路。死胡同,走不通,调头回到岔路口,换个方向继续走,顺顺利利到出口。

  D、请一位幼儿上来在迷宫图上画出路线。

  E、验证路线是否正确。

  师:这个数字迷宫是按照从1到10的顺序走的,我们进行反向检查应该按什么顺序呢?(幼儿集体边数边用手比划,进行反向检查)

  二、分组操作。

  1、教师介绍活动内容,讲解玩法。

  师:现在进入我们的第三关——自由挑战关。闯关要求是:小朋友拿出迷宫图,先找到进口和出口,接着空手走一次,再画出路线,最后进行反向检查。画错了可用橡皮擦掉重新画。好,迷宫大闯关,等你来挑战!你准备好了吗?开始!

  2、幼儿分组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归纳

  1、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走的迷宫图?

  2、幼儿互相交流、检查。

  (1)请个别幼儿上前介绍。

  (2)集体反向检查,发现错误,讨论修正。

  3、讨论、归纳:怎样才能又快又顺利地从进口走到出口?幼儿交流。

  4、师:老师也将小朋友说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听!教师念《走迷宫》,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形成策略。

  四、结束师:请小朋友记住我们今天学会的方法,去我们的.区角游戏中玩好吗?

  教学反思:

  迷宫以其弯弯曲曲的通道、富有挑战的情景性任务吸引着幼儿,能满足幼儿好玩好探究的心理需要。本活动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巧妙地将数学学习融入走迷宫游戏中,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空间智能。以下几点是该活动设计的亮点:

  1、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把幼儿带入“迷宫王国”闯关的游戏情境,自然地引导幼儿认识迷宫的进口和出口,学习走线条迷宫、数字迷宫,并进行自我检查。在轻松愉快又富有挑战的游戏情景中,幼儿走迷宫的欲望更强,学习也更加投入。

  2、通过分组操作提高幼儿的活动效率。在分组操作中,幼儿自主选择,逐一尝试,走完一个迷宫就夹上操作单,直至闯过五关。如此形式,恰似游园活动,幼儿既能更为自由地活动,又能充分操作,尝试不同难度的任务。胸夹上的操作单可清晰地反映出每个幼儿的实际操作水平,便于教师检查和幼儿互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功感,空间智能扣数概念也得到了发展。

  3、利用儿歌提升幼儿走迷宫的经验。教师以一首自己创编的儿歌《走迷宫》,生动简洁地概括了走迷宫的要领。儿歌琅琅上口,易诵易记,幼儿乐于接受。

  4、借助反向检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反向检查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检查的过程,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逆向思维,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幼儿自身的观察、纠错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幼儿如能从小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将终身受益。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精选】科学教案08-12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4

(经典)科学教案07-27

[精选]科学教案08-18

(精选)科学教案08-26

科学教案(经典)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