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_492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教案 科学 492

管理员

摘要:

科学教案8篇[优选]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科……

科学教案8篇[优选]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柳树长新叶了,并了解柳条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够从周围环境中找到柳树。

  活动准备:小区里栽有柳树的地方

  活动过程:

  一、柳树长新叶了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柳树下,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树?

  2.引导幼儿观察柳树枝

  提问:

  1)柳树的枝条上有什么了?

  2)柳叶是什么颜色的?

  3)一片一片的小叶儿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4)两头尖尖的柳叶儿是怎样长在枝条上?

  3.教师小结: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长出了一片片嫩绿嫩绿的小叶儿,小叶儿两头尖尖的.,一头长在柳枝上,一头随柳枝向下垂,这边长一片,那边长一片。

  二、长长的柳条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柳条的特征。

  提问:

  1)长满新叶的柳条,它往哪个方向长的?

  2)一条一条的柳条像什么?

  3)风一吹,柳条它会怎么样呢?

  2.请幼儿用两条手臂来模仿下垂的柳条和迎风摆动的柳条的样子。

  3.教师小结:细细长长的柳条像小姑娘的辫子,没有风的时候,一条条的柳条是往下垂的,风吹来的时候,下垂的柳条就随风摆动。

  三、找找柳树

  1.师:在我们的小区里,还有许多柳树呢,我们再去找找好吗?(组织幼儿寻找柳树)

  2.找到后请小朋友讲讲为什么是柳树?(讲出柳树的特征)

  四、结束:

  回活动室休息。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纸的种类和特性。

  2、 通过分组活动、加深对纸的认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教育幼儿爱惜纸张和书本。

  活动准备:

  1、 用多种纸制成的纸娃娃一个。

  2、 VCD、碟片《造纸的过程》

  3、 各种纸、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 简要了解纸的制造过程,导入活动

  1, 出示数张纸,提问:这是什么?纸是用什么造出来的?怎么造的.呢?你想不想知道?

  2, 放VCD,引导幼儿观察,通过提问,让幼儿了解纸用树皮、植物的根、茎、叶等加工成的。

  二、 认识纸的种类

  1、 出示纸娃娃,教师以纸娃娃的口吻说话:“小朋友好,我是一个特别的娃娃,请你猜一猜,我是用什么作成的?摸一摸我身体的各部分材料有什么不同?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找一找,你的盒子里有没有相同的材料。

  2、 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纸娃娃的各部分材料,启发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3、 幼儿讨论回答,师生小结,纸有多种多样的,它们颜色不同,厚薄不同,软硬不同。

  三、 通过实验,认识纸的特性

  1、 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

  2、 幼儿分组实验,并思考,你发现了纸可以怎么样?

  3、 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轻声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纸具有易燃、易撕、易湿、易皱、可折、卷、体轻等特点。

  四、 观察纸制品,了解纸的用途

  1、 出示图书、扇子、包装盒等纸制品,告诉幼儿纸可以做成许许多多的物品。

  2、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启发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纸做的?纸可以做什么?教育幼儿爱惜纸张和书本。

  五、

  幼儿分组操作

  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类纸,提问:“你想用什么样的纸发明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请你做一做,说一说。”

科学教案 篇3

  教具构成:

  教育目的: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2、对探索气象变化的奥秘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关于天气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的资料,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2、纸、笔、展板。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我喜欢的天气。

  三、数学工作内容―天气记录

  1、介绍教具,并取来放在工作毯上。

  2、谈话:《如何知道天气变化》

  师:明天会不会下雨?怎样才知道天气会不会变化呢?除了天气预报会告诉我们天气变化,还有谁会告诉我们?

  师:小动物知道天气在变化了,会有哪些反常的.举动呢?

  3、了解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之间的变化。

  幼儿翻看幼儿用书,同时听老师讲故事。

  师: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知道要下雨啦。有哪些反常的举动呢?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回答。

  小结:燕子姐姐低低飞,青蛙哥哥呱呱叫,小鱼游到水面来,蚂蚁弟弟搬家忙,大雨马上要来啦!

  4、讨论: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它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幼儿相互讨论自己的认识。

  每组选一名幼儿在集体中介绍本组讨论的内容。

  5、用展板介绍动物预报天气的情况。

  请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知道的能预报天气的动物及它们预报天气的方法。

  根据展板内容有条理地讲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6、整理教具并归位。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科学教案 篇4

  分析:

  沙子具有细小、松软、加水后可以任意造型等特点,容易诱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但平时,幼儿园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经常是干的或是湿的,而且玩沙活动大多安排在户外活动时间,因此幼儿在玩沙时经常是在重复着铲沙、倒沙和堆沙动作,玩得不丰富,没有创造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儿不了解沙的特性,尤其不了解干沙河湿沙的区别,所以玩沙活动停留在浅表的动作上,玩法上没有创造性。

  目标:

  1.通过幼儿吹、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和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易造型的特性,了解沙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欲。

  3.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培养幼儿爱护周围自然物的情感。

  4.学习能两人和四人合作玩。

  重点:

  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难点:

  加水后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

  环节: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

  1.用纱窗布代替筛子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塑料杯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4.寻找宝藏——通过用手扒开沙子找玩具的游戏。体验干沙松软的特点。

  二、体验干沙与湿沙的'区别:

  1.爱喝水的沙——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在捏合上的区别,即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2.小组造型活动,体验湿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谈话、讨论,了解沙的用途:

  1.交流、分享关于沙的用途的经验。

  2.介绍沙漏。

  延伸:

  一、沙能不能种养植物:

  提供两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给于一定的阳光;浇同量的水,一周施一次肥;每组做好纪录。

  二、制作“七色彩泥”:

  在细纱中加入水和颜料,混合搅拌,把沙染成多种颜色的沙,然后将彩沙晾干,分层装入或分色装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内。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玩泥,能愉快地学做泥球。

  2.了解泥的显著特征,感受湿泥的粘性。 活动准备: 用细泥铺成一泥地,人手一瓶水,(上面开一小孔)一个小盆,围兜,各种泥制品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受干泥

  1.带幼儿到泥地前,一起来玩泥巴。

  2.引导幼儿用手摸一摸,抓把泥吹一吹,用脚在泥里踩一踩,比较不同。(知道干泥是松松的,软软的。)

  二.尝试做泥球

  1.让幼儿自己尝试做泥球,发现做不成泥球,引出要加水。(将水放在一边,不做提醒。)

  2.幼儿加水继续尝试,观察幼儿是否加了适量的水。(不做指导)允许个别幼儿尝试失败。

  3.请做成的'幼儿来演示,讲解用什么办法,如何做成泥球。

  4.请幼儿用语言讲述如何做成泥球,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做泥球。故意加过量的水引导幼儿观察。从而引导幼儿发现要加适量的水,才能做成泥球。

  5.幼儿再次尝试: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泥湿了就会粘在手上,粘在一起。

  6.请幼儿将自己做好的泥球放在自己的小盆子里,比一比,看一看谁做的泥球最多,最圆。

  三.尝试讨论

  1.你还在哪里看见过泥?什么东西长在泥里的?

  2.泥可以做泥球,种树,花,西瓜等东西以外,还可以做什么?

  (让幼儿欣赏泥娃娃,泥做的花盆,砖等)

  四.延伸活动

  1.请小朋友回家去一起和爸爸妈妈妈找一找,还有什么别的东西是用泥做的, 带来给小朋友看。

  2.引导小朋友用泥做其他事物 。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小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小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厚厚的棉衣,但在外面活动的小动物却越来越少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过冬去了。怎么过冬呀?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通过《冬天里的动物》这节科学活动课,不但让孩子们了解小动物生活习性的变化,还让孩子们产生好奇。并能初步了解小动物的过冬方式,以激发幼儿探究动物的兴趣和爱护照顾动物的情感。本次活动以幼儿探究、游戏为主,让孩子们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快乐的获得知识,习得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动物和季节的关系。

  2、激发幼儿喜爱小动物和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培养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3、理解词汇:冬眠、迁移、躲藏等。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图片若干。

  2、小动物过冬课件。

  3、《动物怎样过冬》挂图三张。

  4、《动物怎样过冬》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

  1、激发幼儿兴趣,谈话导入课题:

  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季,天气很冷)

  冬天到了,人们是怎样过冬的?(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还有呢?(安装取暖设备、开空调)除了刚才说的,我们还可以怎样就不觉得冷呢?(跳绳、跑步、拍球、)。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过冬方法,真聪明。

  2、引发课题“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谈话导入:人们有这么多好的过冬办法,那你们知道小动物们在这样冷的天气里是怎样过冬的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的小动物,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你最喜欢谁?并把它是怎样过冬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好吗?播放课件(许多的小动物)

  ⑴、幼儿根据日常观察进行自由回答,教师不予评论。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挂图《动物怎样过冬》(一)、《动物怎样过冬》(二)总结讲述动物的过冬方式。

  (3)播放课件,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动物们其他的过冬方式。

  (4)、幼儿合作完成《动物怎样过冬》记录表。

  冬眠过冬迁移过冬换上厚厚的皮毛过冬储存食物过冬躲藏过冬让卵过冬

  3、看《动物怎样过冬》记录表,教师和幼儿共同回顾小动物过冬的方法:

  冬眠过冬的有:蛇、乌龟、青蛙、熊(刺猬);

  迁移过冬的有:大雁、小燕子(丹顶鹤)

  加厚皮毛或羽毛过冬的有:鹿、老虎、兔子、(鸡、鸭、猫、狗、小兔子、狐狸)

  储存食物过冬的`有:蚂蚁、蜜蜂、(松鼠)

  躲藏过冬的有:苍蝇、蚊子。

  让卵过冬的有:螳螂、蝗虫

  4、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5、游戏:小动物过冬

  介绍玩法:在教室的6个角落贴上标记:分别是动物的6种过冬方式,幼儿每人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然后到相应的过冬方式区中,看谁做的又快又对。互换图片,继续游戏。

  6、教师小结,对幼儿进行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教育。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若干干净的冰块、不同形状的容器、装饰物品:彩色颜料,毛线绳

  活动过程

  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那就是水宝宝。你们知道水宝宝在什么时候会变成冰宝宝吗?

  1、幼儿了解水会结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幼儿自选容器玩冰,探索冰的特征。

  3、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的变化。

  4、教师与幼儿合作制作冰灯。

  5、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进入中班后,幼儿在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础上,又认识了梯形,但他们对于梯形的特征还比较模糊,不能把握梯形的各种变化。本次活动通过寻找游戏激发幼儿探索梯形特征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梯形的特征,加强对梯形的认识,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中,体验图形游戏的乐趣,在游戏和生活中积累经验,尝试运用。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感知梯形的特征。

  2.通过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形王国的故事》。

  2.蜘蛛拼图操作材料若干。

  3.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彩色手工纸若干。

  4.纸板裁割成的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在故事情境中引出梯形,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讲述故事《图形王国的故事》。

  2.关键提问:

  (1)咦?这里少了谁?

  (引导幼儿快速观察,在众多的图形中发现少了什么形状,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述。)

  (2)梯形弟弟在干什么?

  (要求幼儿观察画面,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描述画面,引入"捉迷藏"的寻找游戏。)

  (3)如果你们遇到梯形弟弟,会对他说什么?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达,在劝说"梯形"的过程中,换位思考,感受家人关爱、牵挂孩子的情感。)

  二、在找找、玩玩中,加强感知,进一步掌握梯形的主要特征

  1.第一次寻找比较,感知梯形的主要特征。

  关键提问:

  (1)请出一个三角形和梯形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出示九宫格,让幼儿在众多的三角形中指认梯形,说说三角形与梯形的不同,初步感知梯形"有四条边、四个角"的特征。)

  (2)正方形、长方形为什么不能称梯形呢?

  (教师出示不服气的正方形、长方形,鼓励幼儿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的区别,尝试描述区别,感受梯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特征,说服不服气的形状们。)

  2.第二次寻找比较,巩固对梯形主要特征的认识。

  关键提问:

  这些梯形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出示九宫格,幼儿在众多形状中指认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不等腰梯形,尝试描述不同梯形的特征,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说说这些梯形像什么,通过对对边形态的感知,巩固梯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特征。)

  3.蜘蛛拼图游戏,经验运用。

  关键提问:

  (1)这一次梯形躲到哪去了?

  (出示蜘蛛拼图,提出操作要求。开始幼儿可能会遇到很多相似梯形的干扰,可以引导幼儿尝试转动蜘蛛网,调整观察角度,根据梯形的特征,比一比,找出梯形。)

  (2)看一看,这些都是梯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梯形的。

  (在集体验证中,幼儿观察黑板上的"梯形",大胆纠错和辩论,再一次巩固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三、折出梯形,体验图形游戏的乐趣

  1.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彩色手工纸:瞧!这次梯形躲到哪去了?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到它?

  (请幼儿再一次自主探索,根据梯形的主要特征尝试自我验证,结合已有经验,动手尝试折出梯形,送到"梯形"小房子里,体验图形游戏的乐趣。)

  2.延伸活动:拼图游戏瞧,梯形请来了好多兄弟姐妹,我们和这些图形宝宝一起到图形王国玩拼图游戏吧!

  反思《XX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明确指出"对周围环境中的`数、形等现象敏感,运用已有经验和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基本经验。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感知梯形的特征,是一次从规则形状到不规则形状的认识提升,通过这种提升,能解决幼儿新的游戏问题,丰富幼儿新的游戏经验,是一次快乐的挑战和探索。

  本次活动是一次数学探索活动,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为幼儿积累了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经验,体现了教育的连续性、关联性和科学性。本次活动立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一步步引导幼儿提升经验。因此,开展活动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通过谈话、参观、个别化学习以及关于"平行"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感知和理解"平行",且能够通过目测找到"平行"的存在,从而为进一步感知梯形的特征积累经验。

  活动中,幼儿通过目测对是否是梯形进行判断,在多次判断、辨析中巩固对梯形的认识。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幼儿往往看得清,说不清,为此.,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以及生活经验,找到一个科学、严谨,且适合幼儿检验的方法,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实践研究的问题。我们设想在大班阶段对此进行探究。

  附:图形王国的故事

  在很远很远的星球上,有一个图形王国,那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形状。长方形爸爸、圆形妈妈、正方形哥哥、三角形妹妹和梯形弟弟,他们是快乐的一家人。调皮的梯形弟弟最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总是一溜烟儿就不见了,它会躲到哪儿去呢?

  三角形妹妹眨眨眼,说"我知道,我知道,看我把他找出来!"于是,在一堆三角形里,三角形妹妹一下就找到了梯形弟弟。顽皮的梯形弟弟不服气:"不行不行,我还没准备好!再来一次!""嗖"的一声,梯形弟弟又不见了。只听见圆形妈妈乐呵呵地笑了:"小梯小梯,你真顽皮,虽然你长得很像你爸爸和哥哥,可是妈妈还是一眼就看到你了。"原来,梯形弟弟躲在了长方形爸爸和正方形哥哥中间。"不算不算,妈妈找到的不算。"梯形弟弟急得直跺脚:"这次我要出绝招了!"不一会儿,只听见正方形哥哥和三角形妹妹同时喊道:"找到了!"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怎么我们找到的梯形弟弟长得不一样呢?

  "哈哈哈!"只听见背后传来梯形弟弟得意的笑声:"这就是我的绝招,我可是会变身的梯形弟弟哦!"图形王国里的图形真奇妙,小朋友们,你们能找出梯形弟弟吗?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4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经典)科学教案07-27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12

(必备)科学教案07-24

(必备)科学教案07-24

(优选)科学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