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_466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教案 科学 466

管理员

摘要:

【推荐】科学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科学教案 篇1……

【推荐】科学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独立设计记录符号在记录表中记录,尝试统计的方法,使用恰当的语言与同伴交流、描述探究的过程。

  2、鼓励幼儿运用原有经验,猜想并尝试,发现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3、体验思考、发现、探索与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1、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具,并能正确的说出它们的名称。

  2、核桃肉若干,放在一个方盘里;核桃若干;记录表;笔;纸板。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集体品尝,激发幼儿砸开核桃的欲望

  (1)出示核桃, 幼儿品尝核桃仁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位小伙伴,快来看看它是谁?” (出示核桃)

  核桃:“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核桃,我有一件硬壳做的外衣,肚子里有香香的果肉,你们吃了我的果肉,会变得更聪明、更健康的,今天我就请你们来品尝我的果肉,好吗?”( 请幼儿品尝核桃仁,每人一块)

  核桃:“小朋友,你们一定没吃够吧,那好,我把伙伴们请来,让你们吃个够!但是,这次你们要自己想办法吃到香香的果肉,你们能做到吗?”

  (2)出现核桃的伙伴们(完整核桃),幼儿讨论怎样吃到核桃仁?(充分讨论、争议、辩论,漫画演示各种办法的结果)

  师:“快来说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幼:“用脚踩”、“用牙咬”、“用拳头砸”、“用锤子(或其他工具)砸”……(根据幼儿的回答内容请幼儿分别示范不同的办法)。

  2、说工具

  请幼儿说一说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桃?

  师:“那你们都知道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桃呢?”

  (二)猜想与尝试

  1、成功的设想

  (1)示范讲解记录表格的使用方法。(工具下第一栏填预想哪种工具会成功,第二栏记录实践后的结果。)

  师:“这是核桃带来的记录卡,记录卡第一行画的都是什么呀?”

  师:“第二行的前面有一个问号,它的意思是请小朋友猜一猜、想一想,哪些工具能砸开核桃;第三行的前面有一只手,它的意思是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把结果记在这里。”

  (表格中选择了八种工具,分别是剪刀、锤子、钳子、镊子、螺丝刀、木棒、扳子、锁头。)

  (2)幼儿设计记录符号,记录猜想结果。

  师:“在记录之前,你要先选择一种符号,然后在第二行认为能成功的工具下面画上符号。”

  2、实验与验证

  (1)请幼儿自由使用各种工具实验,并记录结果。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边实验边记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幼儿间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结果。

  三、探索与发现

  1、统计与排除

  经过小组统计与集中统计,确定能成功的工具,排除不能成功的工具,找出有分歧的工具。

  师:“现在我给每组发一张大统计卡,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尝试结果记在上面,你使用哪种工具成功了,就在这种工具的下面画个1,每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要记录。”(各组统计)

  师:“现在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把你们的统计结果说一说。”

  2、交流新发现

  (1)交流工具的恰当使用方法

  师:“请大家说一说你发现哪种工具怎样使用容易成功?”

  (2)交流砸核桃的适合部位

  师:“砸核桃的哪个地方容易成功呢?”

  (3)交流使用工具的力量

  师:“我们要怎样砸容易砸开核桃?”

  四、激励与创造

  欣赏成型的艺术作品,激发幼儿用核桃壳创造的欲望。(在收集核桃壳的同时整理活动室)

  师:“核桃肉可以吃,核桃壳能干什么呢?小朋友快来看一看吧!”(展示核桃壳制作的作品)

  师:“我们回去后,也用核桃壳做一些漂亮的作品,好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把活动室整理干净吧!”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科学教案 篇2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一课 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

  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四、总结: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第三课时和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

  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寒冷的冬天,给小动物制作围巾送去温暖,体验关爱小动物带来的快乐。

  2、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图案大小、形状和颜色的不同,探索图案排列规律,学习间隔排序。

  3、能够用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4、选择自己喜欢的粘贴图案,尝试运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粘贴图案,装饰漂亮的花围巾。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6、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能够分辨图案的大小,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认识红色、黄色和蓝色。

  2、物质准备:PPT课件(图案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围巾各一条)。手工小筐,图形粘贴材料,彩色围巾,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

  3、环境准备:场景布置用小椅子摆成的小火车,小男孩、小女孩的头饰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知导入

  出示课件,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初步感知间隔排序。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天空中飘着的是什么?在什么季节会飘雪花?冬天会有什么感觉?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也感到非常的寒冷,让我们一起坐火车去为小动物们做围巾吧!小火车的车厢上有什么?第一节的车厢上是什么头饰?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头饰是怎样排列的?你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请你找到贴有和你一样娃娃图案的小座位并坐在上面。坐好了吗,我们的小火车出发去森林王国喽!

  二、深化表征展开

  1、引导幼儿从第一把小椅子开始,按照头饰间隔排列的顺序就座教师:看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早就为我们准备好小椅子了,你们瞧,小椅子上有什么?是从谁开始的?他们是怎样排列的?我们应该怎样来坐椅子呢?

  2、出示印有大小、形状、颜色不同间隔图案的围巾图片各一条,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图案的不同特征和排列规律。

  教师:这条围巾上的`图案有什么不同?是从哪个图案开始的,他们是怎样排列的?

  3、教师出示操作材料,讲解图案粘贴方法。

  教师:小朋友,看老师手里的这条没有图案的围巾漂亮吗?漂亮的图案就在操作小框中,看一看这个小框中的图案有什么不同?图案要从围巾的一头开始,按照刚才老师给小朋友看到的那些围巾图案的排列方法来粘贴,小动物们才会喜欢。

  4、请幼儿选择喜欢图案的粘贴材料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概括总结

  1、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讲解排列方法。

  教师:老师看到小朋友做的花围巾都非常的漂亮,谁能来给小朋友讲一讲你围巾上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怎样排列的?

  2、组织幼儿按照间隔排列的方法来站队,去给小动物送围巾。

  教师:请小朋友拿着你的漂亮围巾,到老师这来,我们从小男孩开始,按照一个男孩一个小女孩的排列法来站队,我们一起去把自己制作的漂亮的花围巾送给小动物吧,他们带上一定会很暖和,很高兴的。

  活动反思:

  喜欢小动物是幼儿的天性,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寒冷的冬季,为小动物制作漂亮的花围巾导入活动主题。在坐小火车去森林王国的游戏环节,引导幼儿对间隔排序的规律有初步的感知。在后面的观察围巾图片环节加深对规律排列的认知,并通过亲自粘贴图案尝试使用规律。情景内容的设计,贴近于幼儿的生活,使得幼儿在参与活动时始终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游戏内容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在欣赏、制作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操作活动给幼儿带来的无限乐趣。

  专家点评:

  在幼儿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在观察、的环节,加深对规律的认知,让幼儿观察小火车上男娃娃、比较中发现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并尝试学习使用规律。本节课通过女娃娃图片和围巾上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案来引导幼儿发现图案的不同特征,探索图案的排列规律,并通过亲身参与做小火车的游戏,为围巾粘贴图案的环节使幼儿加深了对排序规律的认知。在情景设计上,在寒冷的冬季,通过送围巾的方式,给小动物送去温暖,让幼儿学会关爱身边的小动物,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科学教案 篇4

  一、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分段读。

  2.小组合作,讨论:这篇课文读懂了什么?有不同标记画出小白兔与小动物们的对话。

  3.课件演示小白兔与小燕子对话情景。

  A.指名读,并评议。

  B.师指导读呢!句子。

  C.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D.表演读。

  4.课件演示小白兔与小鱼、蚂蚁对话的'场景。

  A.指名读,并评议

  B.男、女生分角色读。

  C.同桌互读对话,互相评议。

  D.学生自由合作读。

  5.小组合作讨论:听了小动物的话,小白兔是否相信天真的要下雨了。

  6.师引导学生体会,说出小白兔心理变化过程。

  7.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头饰)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表演童话剧:《要下雨了》

  三、拓展延伸

  学生谈一谈哪些动物在下雨前有异常的活动。

  四、布置作业

  把这篇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植物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相关信息。

  2、能按照植物种植方法的提示种植选定的植物。

  3、能根据公式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4、能搜集如何给植物施肥的资料。

  重点:指导学生亲自播种一种植物,并设计制作记录植物生长的表格。

  难点:指导并鼓励学生坚持持久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

  花盆、花铲、植物种子、热水、冷水、泡种子的小盆、放土壤的其他容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都带来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的?

  2、教师小结:搜集资料可以利用上网查询、利用声像资料查询、想有经验的菜农请教等方法。

  (二)学习新课:

  1、种茄子。

  (1)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来,我们光说还不行,还需要同学们亲自来实践!你们小组商量一下,种什么好呢?

  (2)确定种植的植物,并明确小组内的分工。

  (3)师:种植需要哪些步骤?

  (4)选择合适的.工具,种植植物。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师:通过这段时间种植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有的小组活的比较多,有的比较少。

  (3)师:怎样确定哪个小组的种子发芽率高?

  (4)学生汇报测定。

  3、给茄子准备“营养”。

  师:人的生长需要营养,茄子的生长也需要营养,让我们给茄子准备一些营养吧!

  4、记录茄子的一生。

  师:想一想,茄子的生长过程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可以采用哪种方法记录茄子的生长过程?

  师:同学们一定要坚持进行长期不懈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能半途而废。

  5、教学反思: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评: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评: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板书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巡回指导。

  评: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实验验证:发放材料每人做三至五实验,比较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巡视指导。

  课堂交流,检查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操作个别指导,保证成功率。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对这个实验,你产生了什么问题?把问题写下来。提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什么2片纸不是分开而是靠拢?

  评:鼓励学生提问。

  尝试解释实验现象:你能试着说1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吗?把解释写在记录本上。进行简单交流,不进行对错评价。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20

科学教案10篇04-10

小学科学教案04-11

小班科学教案02-22

宝宝班科学教案12-14

科学教案四篇05-26

认识火科学教案09-15

中班科学教案10-01

【推荐】科学教案3篇04-26

中班科学教案:水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