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科学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科学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的变化。
2、养成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准备冰,给每位幼儿提供一杯水。
2、镜子、透明玻璃杯。
活动过程:
一、小水杯里的奥秘。
1、出示几杯水,请幼儿观察。这就是我们昨天一起准备的水,看看发生变化了吗?
2、你发现了什么?
3、幼儿讨论后得出结论:昨天放进了冰箱的杯子里仍是水。结冰的杯子里,有些冰已经融化,又有冰,又有水。
二、移动小水杯。
1、将已结冰的.小水杯集中放在活动室中间,分散放在桌上。要求幼儿仔细观察水杯里的变化。
2、小水滴变成了冰,我们有办法让它变成水吗?
3、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让杯子里的冰融化。如:用纸去扇扇,用嘴去吹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三、抓住小水滴。
1、教师将一杯水倒入平底锅中加热沸腾,请幼儿猜测水会怎么样。
2、幼儿观察几分钟,看看发生了什么,平底锅中的水是否会减少。
3、教师用镜子、纸、透明杯等举到平底锅上方,去“抓住”小水滴。
4、小水滴为什么都逃出来了?它被抓住了吗?告诉幼儿细小的小水滴被抓住以后,又抱在一起,变成“胖胖”的水滴了。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共生现象。
2.体验找朋友的乐趣。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动画片《犀牛与犀牛鸟》;
2、《好朋友》PPT课件;
3、共生动物卡片若干;
4、《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犀牛和犀牛鸟》:
1、播放动画片《犀牛和犀牛鸟》,教师讲述故事。
1、重点理解: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互相帮助成为好朋友的。
2、犀牛鸟帮助犀牛吃掉了身上的虫子,犀牛就不痒痒了。犀牛身上的虫子是犀牛鸟喜欢吃的食物,犀牛鸟就不会饿了。就这样他们相互帮助成为了好朋友。
二、观看课件,交流经验:
1、观察共生动物课件中的图片,分小组交流:谁和谁是好朋友?他们是怎么样相互帮助的?
2、将各组发现的.各种共生动物的现象汇集交流,看一看各组的发现分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发现,分享、归纳各种共生现象。
小结:两种不同动物会用自己的本领来相互帮助共同生活,它们就像一对好朋友。
三、配对游戏:
幼儿人手一张动物卡片,听音乐《找朋友》去找卡片上动物的好朋友;音乐停,找到相应的朋友握握手,相互间说一说,好朋友是怎么样相互帮助的。
活动反思:
在社会活动《好朋友》的教学设计中,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预设活动目标,能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欣赏故事引出活动主题,运用谈话引导幼儿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探讨寻找问题答案,引导幼儿参与表演来巩固对知识的习得。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及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基础。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表演等形式积极参与、感受活动过程。同伴之间的互动、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为幼儿的探索、交流、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活动的过程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足之处是老师的个别指导能否促进幼儿主动有效学习的度掌握的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重点关注。社会活动能否成功地完成,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设计】
《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爱跳舞的葡萄干》活动中所需的材料简单:是生活中常见、小朋友爱吃的一些零食;步骤简单,适合幼儿操作;现象易于观察,神奇,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本活动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奇妙。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葡萄在汽水中浮沉的原理。
2、激发对科学游戏的兴趣,并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3、引导幼儿学习科学活动的`记录方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重点及难点】
让幼儿认真观察活动操作及产生的现象,主动地参与活动;让幼儿对最后产生的结果及现象有初步理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对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经验。
环境准备:椅子、实验操作台、黑板
教具准备:轻音乐、课件、4个小杯子、各种零食、大雪碧4瓶
学具准备:透明小水杯12个、4种不同的零食(QQ糖、花生米、黄豆、葡萄)、幼儿记录表12张、笔12支、托盘12个
【活动过程】
一、回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经验进行导入:
1、试一试: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和重量。
幼儿思考问题:
(1)比较大小和相应的重量?
(2)属于记录表中的哪种食物?
2、尝一尝:请幼儿尝试一下几种不同食物,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看一看:老师示范将葡萄放在汽水中,让幼儿仔细观察现象。
幼儿思考问题:
(1)幼儿猜测哪些会和葡萄一样“跳舞”(一会沉一会浮)呢?
(2)引导幼儿与同伴讲述、交流想法。
二、探究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做一做:幼儿实验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教师讲解实验要求。
(2)教师介绍科学实验记录方法。
(3)幼儿实验操作,探索各种食物在汽水中的浮沉,并记录。
2、说一说:实验结果交流与验证。
(1)结合实验记录表,与同伴进行实验结果交流。
(2)结合大记录表的统计结果,教师与幼儿进行实验结果验证,帮助幼儿发现汽水里气泡的作用。
三、教师小结:浮沉现象原理在现实科技中的运用。
活动延伸:
科学区: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探索其他食物(小番茄、李子、蒜头等)会不会也在汽水里跳舞。
教学反思:
活动材料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活动注重自然过渡,即探索交流——思考讨论——体验感受——经验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获得知识与经验,在情感上获得愉悦与满足。为每个幼儿都能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从幼儿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入手,让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去积极主动地获得相关知识,通过记录、分享、交流的形式,让幼儿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并且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知识,从而发现汽水中气泡与沉浮之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认识几种动物的蛋,简单了解蛋与对应动物之间的关系。
2、 对动物的宝宝感兴趣。活动难点:认识几种动物的蛋,简单了解蛋与对应动物之间的关系。活动重点:对动物的宝宝感兴趣。
活动准备:各位小动物图片·挂图
活动流程:
一、出示各种蛋,引导幼儿观察。
1、 教师逐个出示蛋,引导幼儿正确说出蛋名。
2、 引导幼儿观察这几种蛋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大小、颜色、表面进行比较)
3、 你吃过这些蛋吗?味道有什么不一样?
4、 这些蛋宝宝是从哪里来的'?
二、出示挂图,介绍动物生蛋的趣一事。
三、送蛋宝宝回家
请幼儿将手中的“蛋”送回“家”。
四、操作练习
使用《小朋友的书.我的动物朋友》。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依据生活中各种现象,对能量及其形式做出合理的解释。
2 、能够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装置。
3 、能够设计出能力大小与物体运动关系的实验方案。
4 、能够选者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书研究能量知识的过程和结果。
5 、能够在研究过程中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2 、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 、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使物体做不同的工作或运动。
4 、知道能量大小对物体运动有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愿意合作与交流。
2 、意识到能量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三、教学难点:
能控制变量研究能量对于物体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卷尺筒芯、吸管、橡筋、尺子、笔、胶带。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读诗:神奇的能量。
2 、过渡: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踏入能量世界。
二、初步建立能量的概念
1 、出示 P42 页的图片。
2 、提问: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3 、学生看图分组讨论。(认同的观点进行记录)
4 、师生小结:什么是能量。
5 、讨论:能量看得见吗?
你能做个小实验证明给大家看。
6 、小结。
三、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和作用
1 、过渡:生活中存在着各种能量,它们又有什么作用?
2 、小组比赛: 说说能量,讲讲它的作用。
3 、画卡通:能将一种能量表现出来,并能反映出作用。
4 、学生绘画。
5 、展评,思考:这种能量会给物体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你还在其它地方见过吗?
6 、提问:如果这个世界,我们这个社会没有能量会怎样?举例。
7 、小结。
四、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 、过渡:出示小水车,用怎样哪些方法可以让它转的更快?
2 、学生上台演示并说出方法。
3 、思考:这个实验我们有没有用到能量?
4 、过渡:通过实验我们再一次证明了能量就在我们身边,能让物体运动起来,那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通过下面实验来进行研究。
5 、制作火箭和发射器。
教师说明制作方法及具体步骤。
学生制作。展评。
6 、设计方案。
我们利用这套装置来研究什么?
(橡筋拉深后产生的能量与火箭发射高度的关系)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它来了解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设计研究方案(预测、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
学生汇报研究方案。实验中我们还注意什么问题?
7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8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9 、小结。
五、巩固应用
1 、什么是能量?
2 、太阳能热水器工作需要哪些能量。
六、布置作业
1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科学教案 篇7
一、 教学目的
1. 通过比较了解事物间的细微差别,了解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2.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的训练。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学会使用工具进行验证的科学方法。
二、 教学重点
了解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三、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学会使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有目的的研究。
2.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的训练。
四、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一小团米饭、一些大米、一次性饭碗1只、水桶1只、金属汤匙1个、淀粉、一次性筷子4双、蜡烛1支、水1小杯、碘酒1瓶、滴管2根、火柴1盒、白纸5张、棉花签2根、培养皿1只、毛巾1块、废物盘1个、塑料药匙1个。
教师材料:一次性筷子1双、金属汤匙1个、淀粉1小包、白纸1张、米饭、滴管2根、水1小杯、碘酒1瓶、棉花签1根、废物盘1个。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1分钟)
谈话:(出示米饭)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观察米饭。(板书课题:米饭的观察)
(二) 观察米粒与饭粒有什么有同。(8分钟)
1.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米粒与饭粒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一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比较?
(大小、软硬、粘手与不粘手、颜色、形状、香味、味道)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
3.汇报比较结果。
4.有同学发现米饭越咀嚼越甜,我们一起来试一下。(试两次)
有谁知道原因吗?(板书:淀粉)
(三) 淀粉的观察(29分钟)
1. 观察淀粉(14分钟)
(1) 谈话: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经过咀嚼后会变成有甜味的糖类。同学们想知道淀粉是什么样的吗?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
学生观察淀粉,并汇报。(白色、细、滑)
(2) 刚才,同学们通过看、摸、闻观察了淀粉,现在金老师把一小勺淀粉倒在汤匙里,加一滴管的水,再用筷子搅一搅,淀粉会有什么变化呢?大家动手观察一下。
(3) 如果把这淀粉糊用火加热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想做这个实验吗?
这个实验要用火,所以特别要注意什么?(注意:安全)
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发现。(淀粉像米粒一样加水加热后变大了。)
2、碘淀反应(14-15分钟)
(1)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点蜡烛、拿米饭,手都弄脏了,现在大家到水桶里把手洗一下,我看哪个组动作最快。
洗干净了吗?金老师不放心,我请一样东西来帮忙。(出示:碘酒)认识吗?有什么用呢?教师示范消毒。(给拇指和食指涂上碘酒)
学生拇指和食指消毒。
(2)谈话:消好毒了吗?现在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实验。
在每个课桌里都有一张白纸,请大家把它拿出来。现在,请每个同学用这两个消过毒的手指,捡出4粒米饭,排列在这张白纸上,注意要求:一要整齐,二不要把饭粒弄脏。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是不是你把饭粒弄脏的呢?猜测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4) 碘淀反应
谈话:淀粉遇到碘酒真的会变色吗?你有办法验证吗?(师提示用滴管)好,我们来试一下吧。
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发现。
是不是所有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都会变色呢?
学生检验米粒,并汇报。(师板书: 变色)
(四) 复习巩固:(2分钟)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想研究什么?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四篇05-26
宝宝班科学教案12-14
小班科学教案02-22
认识火科学教案09-15
科学教案10篇04-10
小学科学教案04-11
大班科学教案03-20
中班科学教案10-01
科学教案汇总5篇05-11
科学教案范文6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