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科学教案范文锦集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科……
【必备】科学教案范文锦集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对常见的蛋宝宝感兴趣,激发幼儿爱吃蛋的情感。
2.了解不同的蛋有大小、外壳颜色的不同之分,尝试剥蛋壳。
3.知道几种常见的蛋宝宝的名称,初步了解不同的蛋有相同的结构——蛋壳、蛋清、蛋黄。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几种常见的蛋宝宝的名称,知道蛋有大小、外壳颜色之分。
难点:初步了解不同蛋宝宝有相同的结构。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生的鸡蛋、鸭蛋、鹌鹑蛋各1个;煮熟的鸡蛋、鸭蛋、鹌鹑蛋个数与幼儿人数相等;碗3个,盘子、毛巾若干,轻音乐;《爱吃蛋》歌曲视频;煎蛋用的电磁炉、锅、铲子、油;相机;会生蛋的动物图片。
知识准备:幼儿吃过完整的煮鸡蛋,知道鹅、鸡、鹌鹑等会生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摸摸乐”。教师用一个大口袋里面放上很多蛋。请幼儿摸一摸,并猜一猜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语: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大口袋,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什么?请你们伸进小手去,摸一摸、猜一猜吧!
提问:你摸到的东西有什么感觉?(硬硬的、滑滑的)你猜到是什么了吗?(蛋)
评价语:
硬硬的、滑滑的——你形容的可真不错!
硬硬的、滑滑的——你的小手可真灵巧,感觉的非常对!
蛋——哦,你猜对啦,就是蛋宝宝!你可真棒!
渗透蛋有大小之分:小朋友们可真棒,一下就猜出了是圆圆的、硬硬的、滑滑的蛋宝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和蛋宝宝做游戏吧!首先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个蛋宝宝吧!一定要轻轻地、小心翼翼的拿,千万别把蛋宝宝摔坏了。请你看看自己的蛋,再看看其他小朋友的蛋,谁拿的蛋是最小的?谁拿的蛋是最大的?谁拿的蛋和老师拿的蛋一样大?
(二)展开:
1.认识蛋的外形。
引导语:小朋友们摸到的硬硬的、滑滑的是蛋的蛋壳,请你快看看蛋宝宝的蛋壳一样吗?
提问:你拿的蛋蛋壳是什么颜色的?
小结语:原来有的蛋大、有的蛋小;有的'蛋壳是白色的,有的蛋壳颜色偏红、有的是浅绿色、还有的蛋带有花纹(出示课件)……不同的动物生的蛋宝宝是不一样的。那你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吗?
2.蛋与妈妈一一对应。
(1)引导语:瞧,有三个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宝宝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吧!(出示课件鹅、鸡、鹌鹑,课件让妈妈们说话,介绍自己的蛋宝宝,幼儿通过倾听,出示蛋宝宝。)
提问:谁拿着鹅妈妈的蛋宝宝?谁拿着鹌鹑妈妈的蛋宝宝?谁拿着鸡妈妈的蛋宝宝?
小结语:妈妈们非常感谢小朋友帮她们找到了蛋宝宝,谢谢大家!
(2)简单了解会生蛋的动物。
引导语:世界上还有许多动物妈妈也会生蛋,小朋友知道那些动物妈妈会生蛋吗?(幼儿自由答) 出示课件。
小结:世界上有很多动物会生蛋,麻雀、喜鹊、孔雀、鸵鸟、乌龟、鳄鱼、蛇等等。动物世界可真神奇!(哦,小朋友,蛋宝宝有些累了,让我们先把他们放到小盘子里吧!)
3.认识蛋的内部结构。
引导语:我们刚才了解了许多关于蛋宝宝的知识,那老师想要再考考小朋友,你们知道蛋里面是什么样的吗?那我们可以怎样看到蛋宝宝的里面?(幼儿回答)
小实验:(相机辅助)
(1)生蛋(将生蛋打在碗里,每种蛋打一个。)
提问:每个蛋宝宝里面都是一样的吗?(是)
小结:虽然蛋宝宝的外形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有蛋壳,蛋壳很薄,容易碎,蛋壳里面有蛋清、蛋黄。生鸡蛋里面的蛋清都是透明的,蛋黄都是黄色的。
(2)熟蛋(教师做煎蛋)
引导语:那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熟蛋的蛋清和蛋黄是什么样的?(教师操作,煎鸡蛋。)
小结:蛋熟了之后,蛋清就变成白色的了。哇,好香啊,真想吃一口。
4.蛋的营养。
引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蛋宝宝特别的有营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而且也特别的好吃,有一首歌曲就是赞美蛋宝宝的,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吧!(小朋友们来吃蛋,蛋类食物最营养;卤蛋蒸蛋和茶鸡蛋,常常吃蛋最健康;小朋友们来吃蛋,蛋类食物最好吃;蛋饼蛋糕和蛋花汤,天天吃蛋身体棒;噢,奇妙的蛋,噢,奇妙的蛋,小朋友们来吃蛋,天天吃蛋身体棒!)
小结语:哦,原来蛋宝宝可以做出那么多好吃的食物,看的我都流口水啦!多吃蛋可以让身体棒棒的、健健康康的。老师知道你们一定非常的喜欢吃蛋,对吗?
(三)结束:请幼儿动手剥鸡蛋。
引导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剥下蛋皮,吃美味的蛋宝宝吧!(播放轻音乐。)
活动反思:
蛋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也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吃的食物,小朋友们很熟悉它。但大部分幼儿不了解蛋的名称及结构特征,所以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蛋,我设计了此次观察认知型的科学活动。并让大大小小的蛋宝宝来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的探索兴趣。我将活动的重点定位知道几种常见的蛋宝宝的名称,知道蛋有大小、外壳颜色之分;难点是如何让孩子发现不同的蛋有相同的结构。
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比蛋(认识不同的蛋)——打蛋(了解生蛋及熟蛋的内部结构)——吃蛋(激发幼儿爱吃蛋的情感)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来认识蛋宝宝。整个活动,孩子们的探索愿望还是很强烈的。活动后,我们预引导幼儿了解更多会下蛋的动物,加深他们对事物的探索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 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教学反思:《使用工具》是本学期的第一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这一课,将对孩子今后科学课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既然教学的内容是“使用工具”,那就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多种工具的过程,在使用中培养兴趣,在使用中掌握技能。
总体而言,本学期的第一课还是能够较好地实现激发学生学趣,培养技能,达成了为后续的教学活动作好铺垫的教学目标。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空气占据空间
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
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
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
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
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
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2、生实验
3、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气,在活塞下压或上拉时,有何不同。并请学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气在活塞向下压和向上拉时,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并尝试结合图来进行解释。
4、生交流自己的画和自己的想法。
5、介绍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皮球、喷水瓶、枪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压缩后的空气的特性)
6、把这节课所了解的关于水和空气的知识在维恩图中进行补充。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气体。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空气的成分。
2、教学难点是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
三只相同的蜡烛、去底的塑料瓶、水槽、红水、火柴、冰、水盆、筷子、胶带等。
《3、空气中有什么》学案:
一、我看书:看实验图示,读实验说明。
二、我思考: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
1、上网查找资料:空气有哪些物质组成的?
2、上网查找资料: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3、带一杯冰或一矿泉水瓶冰,用毛巾包好,用保鲜袋扎紧。
4、请家长帮忙,找一矿泉水瓶的石灰水。
5、每组带一个打火机,上课用。注意安全,不能随意点火玩。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
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空气的成分。
教学分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3、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演示实验1: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
(1)展示三只点燃的蜡烛,按图所示。
(2)猜一猜:这三只蜡烛中,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4)学生讨论:实验中有什么现象产生?
2、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你能解释这些现象?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些问题。
二、研究空气的成分
1、实验2: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师:为了弄清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的原因,我们做个实验。
(2)学生实验:学生分组按要求做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见书9页)(瓶内水上升)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瓶内水上升,因为瓶子内的空间原先被空气占据着,蜡烛燃烧时燃烧了一部分空气,就空出了一部分空间,这时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水就占据了这部分空间。)
(4)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5)师:这种水上升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燃烧时燃烧了瓶内的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6)小结:也就是说,空气中有一部分气体是支持燃烧的。
2、实验3:剩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
(1)想一想:饮料瓶中剩下的空气还能不能支持燃烧呢?
(2)学生实验:我们继续分组实验,按要求做实验(见书10页),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火柴熄灭了,不再燃烧了。)
(4)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5)学生小组讨论总结:火柴不能继续燃烧,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剩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
(6)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7)小结:剩下的这部分空气不能支持燃烧,也就是说,空气中有一部分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
3、分组讨论探讨:根据以上的研究,我们现在可以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他们各有什么性质?(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4、汇报交流探讨结果。
5、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另一种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
6、那空气中除了有这两种气体之外,还有没有其它气体呢?猜一猜,你是怎么知道的?
7、阅读资料:空气的组成。(见书10页)
8、汇报:通过阅读,我们知道:
(1)空气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由哪些气体组成呢?
板书:
氧气21%支持燃烧
氮气78%
二氧化碳水蒸气……1%不支持燃烧
(2)你知道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3)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可能是哪些气体?
9、实验4:证明空气中有少量的水蒸气。
(1)想一想:空气中有少量的水蒸气,你有什么办法证明水蒸气存在呢?
(1)学生观察实验:观察学生各自带来的冰冻矿泉水瓶,放置空气中,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有什么现象产生?(瓶壁外有小水珠出现)
(3)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4)讨论:瓶子外壁出现小水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5)汇报交流讨论结果。(由于空气遇冷,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瓶外壁,说明了空气中存在水蒸气。)
(6)小结:空气遇冷,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瓶外壁。这个实验很好地证明了空气中存在水蒸气。
(7)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把饼干放在空气中,时间久了饼干会变软)
三、总结:
1、现在,同学们知道三只蜡烛,为什么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的原因了吧?
2通过探究性学习,我们对空气的成分有了具体的认识,说说空气由哪些成分组成?
3、关于空气的成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提出来。
四、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上网查资料,了解二氧化碳、氮气的性质。
板书:3、空气中有什么
氧气21%支持燃烧
氮气78%
二氧化碳水蒸气……1%不支持燃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1、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掌握制造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空气是由那些气体组成的?
2、通过上网查资料,你知道氮气有什么性质?
3、你了解二氧化碳吗?今天,我们来研究它。
二、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了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看书,认识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教师演示实验1:制取二氧化碳。
(3)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很多,如我们呼出的气就有含量很高的二氧化碳。
2、实验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这是清石灰水,如果倒入二氧化碳,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猜一猜。
(2)学生分组实验:向澄清石灰水吹二氧化碳,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得怎样?
(4)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得怎样?
(5)小结: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
3、实验3: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
(1)学生猜测:向杯中吹入二氧化碳,阶梯状放置的燃烧着的蜡烛会不会熄灭?是否同时熄灭?
(2)分组实验,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下面的蜡烛先灭?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下面的蜡烛先灭?这个现象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4)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3)小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三、总结:
1、通过探究,我们认识到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呢?(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
3、通过探究学习这两节课,我们知道空气有哪些成分?你需要空气中的哪些物质?不需要哪些物质?为什么?
四、作业设计:
1、上网查资料,进一步认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和作用。
2、预习《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板书:
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
科学教案 篇5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身边发生的变化现象。
2.能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分类。
3.明白记录物体变化的意义,并能设计具体的记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定分类标准,对变化进行分类。
2.设计记录物体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等科学探究必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身边的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认识到世界是变化的。
2.明白正确的记录有助于活动的进行,对于科学探究非常重要。
3.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记录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身边的世界是变化的;
2.记录物体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1.制定标准,对变化分类;
2.涉及记录方案。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冰块实物或多媒体素材(如冰块为图片,可能还需要水的图片)。
五、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变化和周围世界的关系,然后进一步讨论变化的分类和如何记录物体的变化,并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和变化过程进行探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冰块,教师借助于冰水转化的例子进行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呢?对,这是冰块。大家知道冰块是怎么形成的吗?
(学生回答)冰是由水冻成的。
(教师)嗯,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水成了冰,其实就是一个变化过程。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多不多呢?
(学生活动)说一说。教师要求学生说说印象中其它的变化现象,并简单说说是如何变化的。
(课堂作业)教师将学生说出的变化现象写在黑板上,也可以要求学生将提到的'变化填写在课本第一页的空白处,方便课余时间的观察活动。
(承转)刚才大家举出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过程,可见我们身边的世界到处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说说理由。
(活动)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变化吗?让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看看这些变化之间有什么区别?你们能不能自己讨论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对这些变化进行分类。
目的是培养学生喜欢集体讨论、学会通过比较的方法发现事物间的不同之处,学会提取有用指标进行学习的习惯,加深对科学过程的认识。在比较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办法:书写、画表、绘图等。
(展示与评价)学生小组说说自己的结果(如果必要,可以使用投影仪等电化设备)。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注意进行积极的评价,对于不太正确的说法,可以通过让同学补充的方法进行改正。
(承接)我们虽然知道了很多很多的变化,也知道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再变化,但是,我们却不可能完全凭大脑记忆,即使现在能记住的,以后也许就会忘记。大家说,我们该怎么办呢?大家来想想办法。
(学生回答)做记录。
(教师)真不错,通过做记录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不但可以帮助记忆物体的变化现象和过程,还可以方便地和别人进行交流。
(教师)我们知道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变化。那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变化,小组讨论一下:我们怎样来记录这种变化?需要什么工具?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应该采用的记录方法,并设计一个观察记录的过程。
(评价)让其他同学看看某一方案,说说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在学生小组的方案确定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进行自己的观察,在实践中检验和评价自己的纪录方案。
七、教学流程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云和雨》是小学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我们看云去”;二是:“下雨了”。
新课标对本教学内容的要求:让学生用观察、描述等方式记录天空的云量,从而建构“晴天、多云、阴天”概念。用容器收集雨水,测量雨水的深度,对照雨量等级表确定降雨的等级。
二、学生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探究“空气”、“冷水与热水”、“测量物体温度”等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天气变化产生过一些有意或无意的注意,但对云和雨的认识只是模糊的,不清晰的。
2.年龄特点
小学生天性好奇、好问、富于幻想、勇于探索,学习激情容易调动。另一方面,小学生善于具体形象的观察与探究,对抽象的推理则兴趣不大。而《云和雨》的探究较为抽象,所以让学生的探究活动难度较大。
三、设计思路
新课标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教学目标,又是科学学习方法。科学知识和技能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多种资源,通过亲历活动而获得。在这一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了以下的'教法:
1.学科整合。
这里的学科整合是指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和科学课综合运用。“我们看云去”是要求学生观察、记录、描绘、交流云的变化,但事实上,天空中云量的变化时机与教学时间的吻合机会是很少的。我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气象资源,满足了这一教学内容的需要。
2.创设情景
“下雨了”是教材编排的第二个教学活动。小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有看得到的景、摸得着的物,而课室里和书本上都难以满足上述的要求,所以把创设情境作为本课的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目的有组织经历下雨的过程是很少的。所以我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模拟“人工降雨”,收集“雨水”的活动并拍成了录像。学生在课室中也可以看挂风下雨了。到学生有了情景经历,学习积极性说能充分调动,教学目标就能很好地完成,并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3.提供资源、搭建学习平台。
老师设计网站让学生探究云;提供工具,测量溶器中雨水深度。这是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在自主实验、交流、成果展示过程中****建构知识,感悟科学,形成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描述云的变化会引起天气的变化,说出一些和云有关的谚语。
⑵掌握收集雨水的方法,能通过测量容器中雨水的深度,确定雨量等级。
⑶运用感官和从网络中获取资源探究云。
⑷使用工具测量雨水的深度。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情景(观看“云和雨”的小^电.影、人工降雨)
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上网搜索与云有关的谚语,动手测量雨水的深度)
⑶汇报交流,共同建构知识。(汇报交流天气图的云量和雨水的深度,共同建构云和雨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愿意关注天气的变化。
⑵乐于合作与交流。
⑶欣赏美丽的天气,培养热爱大自然之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晴天、多云、阴天的天气特点,测量一天的降雨量。
难点:创设“云”和“雨”的情景供学生开展探究。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铁和磁铁可以互相吸引。
2、通过实验,观察用磁铁可以牵引汽车移动。
【活动准备】
1、制作一个纸汽车,在纸上粘一块铁,观察用磁铁牵引车移动的样子。
2、PPT《磁铁牵引纸车》课件,(什么和什么能互相吸引呢?)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看PPT《磁铁牵引纸车》,了解铁和磁铁可以互相吸引。
——我们周边哪儿有磁铁呢?
——磁铁都能吸引什么东西呢?
——如果磁铁和铁之间有别的物体会怎么样呢?
二、展开。
观看PPT《磁铁牵引纸车》,说一说实验目标,备品以及实验顺序。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在纸上粘一块铁,观察用磁铁牵引车移动的样子。
——看一看实验顺序。
1、装饰一个汽车村庄。
2、在纸上画一个汽车,然后剪下来。
3、在纸上插一个曲别针。
4、用磁铁来牵引汽车移动。
三、画出汽车村庄和汽车并剪下来。
——画出汽车行驶的道路并装饰一下。你想让汽车行驶在什么样的公路上呢?
——画一画纸汽车,你想要画什么样的汽车呢?
——画完后,把汽车剪下来。
四、用磁铁来牵引汽车移动。
——在纸汽车上插一个曲别针,然后把磁铁放在画好道路的'图画纸下面。
——汽车会怎样呢?
——磁铁离得很近的话会怎么样?
——离远一点的话会怎样呢?
——如果想要让汽车往前移动的话应该怎样做呢?
——如果想要让汽车往后移动的话应该怎样做呢?
——在汽车和磁铁中间再放一张纸,汽车还会移动吗?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火科学教案09-15
中班科学教案10-01
大班科学教案03-20
宝宝班科学教案12-14
小班科学教案02-22
【精选】科学教案四篇05-10
【精选】科学教案3篇05-02
科学教案三篇05-05
小学科学教案04-11
科学教案四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