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百分数 反思 应用 教学

管理员

摘要: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百分数应用教……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基础上教学的。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成功之处:

  1、重视解题策略的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教材中画出线段图直观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同时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先求出实际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即14—12=2(公顷);再求出增加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即2÷12≈16。7%。二是先求出实际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再把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看作单位“1”或100%。用实际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减去100%,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通过两种方法的教学对比,使学生明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不同解题思路,同时应用线段图加强学生图形结合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题目的变式,训练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例2的问题后进行变式训练,再让学生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为防止负迁移,可以提出问题:能不能说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的含义是什么?在这里是谁和谁比?使学生明确这道题实际求的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占实际的百分之几,列式为(14—12)÷14≈14。3%。或者先求出原计划造林是实际的百分之几:12÷14≈85。7%,再把实际造林的公顷数看作“1”,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100%—85。7%=14。3%。通过变式练习,即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足之处:

  学生对于(14—12)÷14≈14。3%这个算式习惯上用等于号,而不是用约等号。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2

  有关“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利息)”的教学内容,在生活中是个很熟悉的问题数学问题,但从调查学生对银行储蓄的经历时,我班只有一个女同学表示她平时会将自己零花钱存在一张卡(银行卡),我便让她来介绍她是怎么进行存钱的,该同学表示她存钱是要以后上大学用的。

  师:计划未来,储备未来,将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是一种理财方式。

  师:那储蓄罐也可以存钱吧,它与银行的区别是什么?

  生:较多的钱可以放在银行里,而储蓄罐(容量)有限;存银行有利息取,而储蓄罐没有。

  师:原来同学们考虑得蛮细心的。那你们能说一说对于银行储蓄你了解多少?

  自评:生成学生对话,引出什么是储蓄,储蓄的好处以及说明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税后利息等与储蓄有关的专有名词的意思。在了解的过程中,学生能隐约感知到利息与本金、利率、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紧接着我又抛出本课问题:假设你们每人手上各有400元,将它存入银行,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息?相比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更具思考性。学生根据课本提供的.几个利率,分别计算按定期存五年、定期存三年、定期存一年所获得的利息分别为400×2.52%×1=10.08(元),400×3.6952%×3=44.28(元),400×4.14%×5=82.8(元),

  学生一下子看出,定期时间长,利率比较高,利息也比较多。我没有满足于此,我继续抛出一个问题。同样400元,如果我想存五年(整存整取),有几种方式,所获得的利息又是多少?学生通过尝试计算研究发现:可以采取一年一年存,利息是10.08×5=50.4(元);也可以采取先定期存三年,再一年一年存,利息是44.28+10.08×2=64.84(元);第三种就是直接定期存五年,利息是82.8元;可见第三种方案获得的利息比较多。

  计算过程中,有个同学将表格提供的利率(百分数)误认为是一个,算式书写为400×4.14×5=8280(元),结果结果比实际利息扩大100倍,远远超出本金。大家开玩笑地跟这位同学说:希望你快快长大工作,开银行,我们都把钱存在你的银行里。轻松的玩笑让同学们都不敢再疏忽大意了。

  之后我们还折算了一下这部分利息应该纳多少税、扣除税收我们实际得到的是多少?学生俨然是一个理财专家,算得可认真了。

  在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不再是一个单纯地只会用利息公式进行计算的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学会乐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探索者,教学,也只有把学生放在一个参与者、思考着、探索者的位置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3

  今天,我教学了百分数的应用第一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种类型的题目貌似简单,其实里面包含很多知识细节,如不注意就会让学生吃了夹生饭。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课后,我对这一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优点

  1、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去。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出示题目条件:盒子里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看那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多。这样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鼓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开阔了学生思路、训练了学生的灵活性、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2、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小组汇报时,教师重点把学生提出的,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突出出来。把学生那脱缰的思维拉回到本节重点内容上来。

  3、学生研究、突出重点。重点问题重点研究,学生再分组研究这个问题的解法,各抒己见,各显神通。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现集体力量的强大性。

  4、教师精讲、画龙点睛、突破难点。通过学生的研究、汇报,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研究成果后,再重点强调: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是求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多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数量关系是: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多的体积数÷水的体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这样就使学生在众多纷杂的关系方法中理出了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

  二、不足

  1、由于这是新学期第一课,个别学生精力不集中,教师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吸引这几位同学的注意力,致使这几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好。

  2、本节课有点虎头蛇尾,开始轰轰烈烈,形式多样,学生充分参与,可是到后来,我组织的练习形式,题目比较少,学生有点厌倦,造成练习中的计算出错多一些。

  三、教学思考

  1、精心设计练习环节,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本节的练习这一环节中可设计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学生的思维就能非常活跃,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课外练习书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它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将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2、要鼓励学生开放思维,积极寻求一题多种解法。

  本节教学中在解答“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时可以提出“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引导学生用另外的方法解这道题:先求出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把水的体积看作“1”(100%)。那么,用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减去100%,就是冰的体积比谁的体积多的。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如果把例题中的问题改成‘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少百分

  之几’该怎样解答”?以加强题目的变化。由于题目的问题改了,所以题目中以谁作单位“1”就有变化,解答方法也不同了。

  通过对这一点的反思我发现其实教材中重点安排的第一种解法并不受学生欢迎。想想也是要让学生很清晰地理解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少谁的百分之几确实没那么容易。学生们选择用第二种解法显然要容易理解得多,以前的教学中只给学生提供了唯一的道路,没有去思考其他出路,这种单一的教学其实也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此路不通的情况下就束手无策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书上的或教师事先欲设的答案作为评价的依据”。由此可见,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地犯着一些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错误,并且很有可能我们会为一些自己不认为的错误为荣,固守着不愿有丝毫的改变。正是老师的这种固守让课堂失去了灵性,让学生的思维断了翅膀。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4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是用除法解决问题。整节课教学完成之后,可以说自己感触很深。这节课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综观整个课堂,由于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的资料准备充分,所以在导入环节,学生兴趣浓厚,气氛较好。

  练习课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这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都是求单位“1”的应用题,求总数,可以用除法列式,做到量率对应,用方程解,先要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但我发现有些学生不会解方程,还须多练习解方程。我准备课前用2、3分钟进行计算练习。百分数应用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百分数和百分数的基本应用以后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利用百分数进行利息的计算,同时让学生学会解决储蓄的有关问题,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

  在五年级的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运用方程解决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本节课是利用百分数计算利息,与已有知识联系紧密,难度不大,易于掌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

  百分数应用四练习课教学反思

  学生己有了储蓄的知识基础,对于存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在论交流中,学生感受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储蓄方式。引出计算利息的方法。由于讨论的问题和数据都来自于学生,这样就使计算利息更具有实际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接触到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计算利息时,利率化小数是难点。要多练习。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5

  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六年级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这次四校联片教研我们六年级做课内容就是百分数应用题。在查阅资料时翻出去年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点滴体会,以望与同年级教师交流。

  在课堂中就是要把教学设想转化成课堂教学行为。本节课中我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着眼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教学目标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让学生充分体验和了解数学的价值,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对于复习内容赋予丰富的现实背景。

  本节课重新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关注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及时抓住了生活中的实例,在情景中提取需要的数学问题,从而进行复习,迅速地把生活情境转化了教学情境,对应情景编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以及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样本来很枯燥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题材生活化,使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2、 注重题型的变化。

  传统教学的应用题复习例题呈现,一般是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准备题的条件或问题后,出示课本例题,然后遵循了读题—分析条件问题—列式解答。而在这堂课教学中,一开始就呈现两条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两条信息可求出一个教学问题。然后让学生从这已知信息中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不断的变化数学问题,解决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变化已知和问题,编成不同的应用题,从而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较好地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让他们在自己选择信息、编题目的过程中进一步地把握了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也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 制造宽松环境。

  在本节课中,教师不仅关注怎样教,更关注学生怎样学,采用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教学,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经常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小组中的一员,起到了引导者、参与者、帮助者的作用。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保护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总之,丰富的生活给应用题带来了多种的形式。加强教学的生活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数学知识的开放程度,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知识和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储蓄存款、取款是人们生活中有着密切联系,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应该不是难点,关键是“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往的教学中,多是按照课本上的安排进行的,认为学生只要能正确计算利息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次教学我突发奇想,努力做到把教育新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局限走向生活数学。设计教案前我收集了许多有关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吸取精华努力丰富到自己的课堂设计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课后同学们和家长反映效果还是可以的。

  1.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篇不仅很快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的开始,我设计了王叔叔买*票中了十万大奖,这笔钱王叔叔暂时用不到,放在家里又不放心,你能给王叔叔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吗?我的话语一落下,同学们就纷纷举起了手,发表自己的'看法。首选的办法就是存银行,并且说出储存银行的好处。一是可以获得利息增值;二是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学生了解了储蓄的意义,从而引出课题,使他们感到要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

  2、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首先设计了笑笑小朋友将三百元压岁钱,存入银行一年整存整取,到期时取出307.56元,怎么会多处7.56元呢?此题一出,打开了学生的思路,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交流中对存款中的有关利息计利息的来历,本金、利率等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接着让学生结合学习中的体验开展实践交流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观察,大胆交流,不但对存款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存款中的有关专用术语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同时,也理解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课前我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有关储蓄的知识,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经历收集整理、交流表达等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上,通过小组内,相互的交流加深了对储蓄知识的再认识和理解。并且对数学书上没有的知识作了了解。比如:储蓄的种类有活期、定期、整存整取……,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在本节课的练习中,首先,让学生帮助笑笑、淘气小朋友计算利息和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学生通过运用公式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利息的练习,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其次,结合实际运用中,我又设计了计算有关保险费率、个人所得税及有关税费,加强学生对利率的理解。

  整节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收获多多,家长反映效果很好。当然,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这部分内容的计算的量比较大,尤其是有些同学小数乘法学得不踏实,导致计算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小数点点错,所以在计算上我会经常提醒学生要细心,避免处错。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7

  1、复习铺垫,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使知识螺旋上升在学习例题之前先复习以前所学知识,把知识难点分散话,学生就容易把知识方法迁移到例题中间去,使知识点螺旋上升。

  2、试题分析,找出题目中的单位“1”,列出数量关系。已知单位“1”是多少的百分数问题,找出相等关系既是关键,又经常是难点。

  3、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索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提出问题。找出题中的单位“1”,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这样一步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解答这类应用量的基本思维。

  4、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归类整理,使理解程序化,根据学生对百分数的复合应用题较深的理解,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学习百分数复合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及解答方法。教师再总结提升,使学生的理解得到更好的发展。

  5、注意学法指导,增强练习的针对性

  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不用教。”教学过程是学生逻辑思维和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新课后,应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

  存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不精练,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没有活跃气氛,不能使学生愉快获取知识。总之,今后的教学有待改进。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8

  此次自备展示课,我教学了百分数的应用第一课时,这一例题看上去很简单,好像就是把前面学过的分数用百分数来表示,但是我想:这儿的百分数应用题并不是把“增加(减少)几分之几”改成“增加(减少)百分之几”那么简单,这节课内容还需要结合具体生活情景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把自己教学后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系统复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百分数应用一的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这一课的难点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如果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求百分数便是容易多了。而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摆在我面前的大问题,为了很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没有采取直奔主题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衔接方法,虽然在复习阶段用了将近10分钟的时间,但收到的效果却很好。比如,在让学生用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百分数应用题时,有复习时的内容铺垫,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提出“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这样的百分数应用题,学生不会感到突然,解题思路自然就有了方向。

  二、借助线段图,找准单位“1”,寻求、理解解题思路。

  怎样理解“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一问题学生容易想到的是书的第一种方法,先求出多的体积,再去除以单位“1”的量。对于第二种方法学生,一是很难想到,二是对“—100%”的理解,就是要把计划的看作1去减,这一点对分数意义理解不深入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一知半解。要想很好理解第二种方法,关键还是要借助前面的线段图,直接用两个量求出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结合熟悉的思维求多想减,想到用现在的减原来的,结合图想到原来的量是单位“1”,就是100%,继而用减求出问题来。从课堂的实际过程看,在辨析“增加百分之几”是不是也可以说“减少了百分之几”这环节上,学生意见分歧,我并不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是让学生按照例题自己画线段图,独立分析解决。让学生也体会一下这两题在画图中的共同点与细微区别:共同点是都是先画单位“1”量,再画比较量,区别是例题先画的是水的体积,而此次先画的是冰的体积。两次图中所标单位“1”的位置是不同的。这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图中直观的体现,很大的帮助了更多的学生理解解答的方法。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9

  【思考】

  过几天,又要教学有关“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利息)”的教学内容,根据以往执教人教版这一内容的经验,教学过程大都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课前布置学生了解、记录:(1)家里一般怎么处理暂时不用的钱;(2)把钱存入银行的好处;(3)家人或自己某一次储蓄的情况。

  二、上课时提问:通过课前调查你对储蓄有什么认识?还想了解什么问题?结合学生的认识补充说明,人们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有两个好处: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结合学生了解到的实际例子,说明什么是本金、利息及利率。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明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利息,并让学生实际计算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被老师牵着一步一步向前走,学生只是一个懂得计算的工具,一个计算器而已!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提高吗?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又如何能落实呢?

  最近又要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四)(利息)”一课,我在仔细研读了北师大版关于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后发现,教材关于知识技能目

  标定位是: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价值目标的定位是: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合理理财呢?

  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角度来试一试:先不铺垫,而让学生直面问题,会是什么结果?课也许不会象以往那么顺畅,也许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可是,直面问题时的自主思考、困难中寻找到的解题方法、碰壁后的柳暗花明、真正独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时的兴奋??这一切,不是更有意义吗?

  【整合】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依托,借鉴以往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首先,谈话直接抛出第一个问题“老师有5000元钱暂时没有其他用途,放在家里又不太安全,怎么办呢?”问题一抛出,学生的点子可真多!有建议去炒股、有建议去买保险、有建议去买基金,更多的同学建议把钱存入银行。由此可见,学生关于理财的生活经验还是相当丰富的。

  一番讨论之后,大家认为把钱存入银行既安全又方便,还能支援国家建设,对个人而言还能多得一些利息(可见“利息”一词学生并不陌生)。于是,我采用了大家的建议——把钱存入银行。

  应该说第一个问题的提出还是比较成功的,既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引导学生自觉地交流了有关储蓄的意义。

  紧接着我又抛出第二个问题“我要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息?”相比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更具思考性。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需要很多的信息量,于是,我决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课前调查的情况,在小组里纷纷讨论怎样才能获得的利息最多。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要想得到的利息多,我们既要考虑存款的方式和存款的金额,还要考虑存款的利率和时间。这样关于利息的计算公式就因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而自然而然产生了。

  这个问题对培养学生全面地考虑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息,我们就必须去调查、去思考,只考虑时间不行,还得考虑存款方式,学生交流讨论时就会明白本金、利率和时间三者决定着利息的多少,利息的计算公式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利息公式的呈现不是

  “给”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是因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单纯地只会用利息公式进行计算的'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学会全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探索者。只有把学生放在一个思考着、探索者的位置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在学生练习计算简单的利息后,我出示了第三个问题“5000元我打算两年后使用,怎样存既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息又不耽误使用?”这个

  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又把问题交到了每个小组里,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讨论出两种存款方式:一是定期存两年;二是定期存一年后,取出本金和利息再定期存一年。学生们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排除了第三种储蓄方式——活期存款,我想这一次的“不假思索”不正是源于学生在第二个问题的“深思熟虑”吗?这不就是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吗?

  课的结尾,我又创设了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出示第四个问题“我五年前把10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五年,下个月就要到期了,但是现在家中有急事要用钱,如果把这10000元钱从银行取出来,银行就会按活期计算利息,这样就会损失很多的利息,怎么办呢?”在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学生想到了向银行贷款10000元,时间一个月。的确是一个好的办法!这时,不需老师再说什么,孩子们就已经投入到演算中了。

  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思考过程远比计算结果更重要。向银行贷款利息很高,但是不贷款又要损失很多的利息,怎么办呢?学生们通过计算比较发现,虽然向银行贷款利息很高,但时间很短,和10000元钱提前一个月取出损失的利息相比,贷款一个月还是很合算的。学习存款,竟然知道了贷款,这不正是学习能力的一次飞跃吗?除此之外,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贷款的利率远比存款的利率高,不是十分紧急尽量不要贷款,这不正是学习理财的好机会吗?一个情境和两个利率表(存款和贷款),学生就能在这个空间里展开讨论,解决实际问题。“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真是很有道理,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大更广阔的空间,这样学生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才会得到提高。

  【感悟】

  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指出: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以下两种相对应的本质属性,即向师性和独立性。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将关于利息的知识巧妙地转化成让学生帮老师解决的四个实际问题,让有关利息的知识在学生向师性的影响下,充满脉脉真情的师生间涌动,给知识加温;在学生独立性的支配下,学生不仅学会了解决有关利息的数学问题,而且还学会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初步的合理理财,让知识增值。“给知识加温,让知识增值”可能是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0

  大部分学生会解这样的题目了。这节课还能上成新授课吗?批改预习作业后,发现新授的内容还是有的。譬如“如何正确设未知数X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设另一个未知数的问题”,譬如,如何利用结果和条件中的数量关系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当然,还有一个重点是如何寻找“可以依据它列方程的等量关系式”。我就是围绕这三点展开教学的。

  结果发现部分学生不会书面检验“练一练”第2题,有的只写了一个检验式,有的不动脑筋地写“8463=147(棵)”——事实上题目中根本没有“种蓖麻和向日葵一共147棵”这样的条件,学生根本没有弄懂检验的实质。种种现象表明:学生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以及掌握合适的检验方法。养成检验的习惯不是靠一堂课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的。

  关于练习四的第4题,由于我没有作出统一的作业要求,所以有学生用算式方法解来解决。我要求他们再用方程来解。这道比较题还没来得及比较——依据的数量关系式相同,但设未知数的方法不同——就已经下课了。

  课前,还想到让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一题多解,这个念头被自己否决了。如果那样做,就冲淡列方程的主体了。

  教学效果:一般。

  遗憾之处:对个别学困生的当堂辅导只有三四个,面不广。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1

  一、复习铺垫,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降低学习难度,学生易于接受新知。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设计了两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其中的一个数”的分数应用题,学生通过对这种类型的分数应用题的分析解答,进一步明确了次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为本节课学习学习“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其中的一个数”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学习做了铺垫,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本节知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顺利有效地完成。

  二、学生课前预习到位,保证课堂学习顺利完成。上课前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预习,教师给与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在预习时完成了复习题及自主探究的两个问题。对于不会的问题用笔画出来或记录下来,以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讨论。

  三、学生的课堂展示环节有序高效。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小组代表展示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在展示时学生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条理的汇报了本组的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

  四、学生能认真倾听并及时补充、纠错、质疑。

  五、本节课的重难点指导到位。学生在合作交流及展示汇报时,教师能提出要求,必须讲清解题思路及方法,让学生有重点的去交流,去展示,总结时引导学生再此总结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不足之处:

  一、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本组存在的问题或出错的问题没有提出来,学生不会质疑。

  二、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课堂上没有及时的评价。

  三、应注意学法指导,增强练习的针对性

  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不用教。”教学过程是学生逻辑思维和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新课后,应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

  四、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在今后的课堂上应设计不同的活动及不同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2

  这节课,知识点看似简单,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以及求“百分率”。但没有什么很容易出彩的地方,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采取例举生活中的百分率,学生在这个环节,激情教高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回答问题也合情合理,且想法很有创意。突破了重点,难点。

  一、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学生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有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正确率、优秀率、出勤率、投篮的命准率、本办期中考试的及格率等。所以我抓住时机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数×100%;及格率=及格人数÷全班人数×100%;树苗的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对他们的回答予以有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发展。

  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三、精心设计练习环节,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在练习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课外练习书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有的学生说先调查一下班级中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再算一算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有的说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同学家中有养牛,算一算养牛的家庭占全班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也有的说统计一下我班的独生子女数,算一算班中家庭做生意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它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将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3

  本节课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

  1、本课从实际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出百分数。

  课开始,设计了一个网上竞答:李斯同学答25题,对22题;张良同学答20题,对18题;刘清同学答50题,对46题,你觉得那位同学可以参加下一轮的比赛呢?学生开始了积极思考,说出了以下几种结果:“刘清,因为他答对的最多。”“张良,他答错的最少”“我比较正确率”。在学生否定了第一第二位同学的回答之后,我再和大家一起讨论第三位同学汇报的结果,自然引出如何比较正确率,转化为分母为100的分数的比较,在将这些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

  2、通过课前收集百分数信息,课上汇报,主动去理解百分数的含义。

  百分数的含义只有一句话,如果老师教给学生只要几分钟,但真正理解它还需要下翻功夫。因此,我想教给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己来理解领悟。学生收集了很多信息,如“羊毛 70%”,“橙汁含量〉10%”等等,让他们说出含义之后再问学生,到底什么叫百分数?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3、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这学期,我担任小学六年级数学。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挑战。如何让他们更有兴致,再提高,是我考虑的主要问题。因此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我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1、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有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正确率、优秀率、出勤率、投篮的命准率、本班级期中考试的及格率等。所以我抓住时机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数×100%;及格率= 及格人数÷全班人数×100%;树苗的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2、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大胆设想、讨论,练习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课外练习书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有的学生说先调查一下班级中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再算一算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有的说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同学家中有养牛,算一算养牛的家庭占全班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也有的说统计一下我班的独生子女数,算一算班中家庭做生意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它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将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4

  将数学内容“生活化”。“数学源自生活而应用于生活”本节课设计上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从引入、新课、巩固等环节的取材大都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例题从生活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避免死记硬背,在学生明确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后,还鼓励他们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类型和套用公式来解题,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课后有很多遗憾,比如上课节奏把握不好,后面练习过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理解新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仍需要提高,练习题里没有时间让学生画线段帮助自己充分理解、巩固,学生的语言表达并不很准确等,缺乏评价性、激励性的语言。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15

  《百分数的应用》这一课是以理解“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从而加深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为目标的,重在让学生提高数学的运用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加强画图策略的运用。

  在探讨水的体积和冰的体积问题中,学生自主分析,借助画图的形式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学生绘制的图形格式多样,学生在自由的思绪中构建框架,准确摸索解题思路,在无声的激情中体验数学乐趣。

  此课我先复习了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然后以雪景为线导出课题,学生在美丽的雪景中兴趣得到了激发,十分活跃。我在课前做了两次水与冰体积对比试验并记录下来,让学生去比较。本次课我极力引导学生想画图、会画图、会读图,意在让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此让学生在日后解决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等问题上能游刃有余。本课我还存在些许问题需要改进,如在解释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的5立方厘米占谁的百分之几的问题上停留过长,引导篇幅过长。日后我会在处理上再注意把控好每个环节的时长与说辞。

  十分高兴能开这一堂课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事的悉心指导让我在处理课堂的问题上更有把握,谢谢教研组的同仁们。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2-11

教学反思《百分数的认识》06-18

百分数意义教学反思09-24

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09-25

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教学反思02-15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01-04

百分数教学设计01-20

《比的应用》教学课件07-27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2-11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