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教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月球 教案

管理员

摘要:

月球之谜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球之谜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月球之谜教案 篇1……

月球之谜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球之谜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月球之谜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

  2、乐曲《春江花月夜》;

  3、学生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及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图片)

  师: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看到这幅场景,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到了哪些有关古诗、故事、或者想提一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发言)

  出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么美好的遐想。

  师:同学们,你们也被这皎洁的月光勾起了无限的遐想了吗?(是的)那么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学生朗读出示的这句话。)

  师: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相机点击宇航员首次登月的图片)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

  师: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读要求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出示的自读要求,自由的读一读课文。

  屏幕上出示了哪些自读要求?请一个同学来大声地读出来。(指生读)

  1、划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2、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课余搜集的资料,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

  的猜想:

  (老师相机发表,学生填写表格)

  我最感兴趣的谜

  我的猜想

  三、组内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颇有兴趣的研究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接下来请你和组内同学交流交流你划出的月球之谜,把你感兴趣的谜先读给同学听,再说说你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真起劲儿,想不想让全班同学都知道你的猜想?(想)现在就给你机会,谁来说说你在课文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指名答)

  1、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

  (指生答)

  (相机点击出示:月球是从哪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的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早?)

  2、师:作者在课文中提出了对月球的'疑问,那你有没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呢?

  (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些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型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师:老师这有几块牌子,上面分别写了不同的月球之谜,你对哪一项谜感兴趣,就请你到哪一组来!大家共同来猜想谜底。同学们可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组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开始行动吧!(学生们纷纷自由活动)

  我们感兴趣的月球之谜:

  我们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师: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咱们校园里要举行一次月球奥秘发布会,(出示“月球奥秘发布会”)愿意参加吗?(愿意)那可要通过严格的选拔哦!对自己有信心吗?(有)那我们马上进入第一关!

  1、第一关:

  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你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

  (指生读)

  2、第二关:

  请小组的中心发言人有条理的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3、第三关:

  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学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已通过了层层选拔,恭喜大家,欢迎你们一同去参加校园月球奥秘发布会,高兴吗?

  (高兴)

  六、实践拓展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同学们想通过什么方式来进一步了解月球呢?(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到图书馆查找有关书籍……)那同学们赶紧行动起来,去探索月球的更多奥秘吧!

  月球之谜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4、媒体资源:教学演示课件《月球之谜》。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

  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

  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

  (板书课题)。

  4、点击课件主页中的登月图片,观看人类登上月球相关视频。

  二、听范读,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再自读

  1、提出自读要求:

  ⑴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⑵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⑶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2、组内交流:

  ⑴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⑵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⑶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3、全班交流:

  ⑴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⑵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①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②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4、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⑴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⑵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①课后“资料袋”。

  ②月球起源之谜:

  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③月球年龄之谜:

  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④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⑤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⑥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⑦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⑴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⑵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⑶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月球之谜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有关月亮的图文资料、图片、神话传说、古诗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课件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课件出示有关月亮的诗词)古人还赋予月亮一些美称,你知道吗?

  2.师:今天,我们就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去探求它的一些秘密。

  3.问:你对月球了解多少?

  对于月球,你还想了解什么?(小组讨论,写在纸条上)

  4.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之谜)。

  二、初读

  1.自读课文,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完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件出示:课后讨论题)

  三、分段指导,朗读感悟。(12)

  1.师:读的多好呀,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不禁产生了许多的遐想,谁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2.指名读。(课件出示:圆月图片)朗读,评价。

  3.理解:遐想。

  4.师:是啊,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梦想。

  (课件出示:宇航员登月图片)他们在月球上看到了什么?

  5.生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说明月球景象的句子。

  6.指名说说月球的景象。(课件:句子)(竞赛朗读)

  7.(课件出示:宇航员下梯图)想象当时的场面,指名说。

  8.师:你们知道最先踏上月球的人是谁吗?介绍。

  四、寻找未解之谜

  师:他的`一番话,给了后人很大的动力,不断的登上月球去探究,可是却有许多谜未揭开,是什么谜呢?

  1.生默读课文。标示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的难解之谜。

  2.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3.指导朗读(课件)

  4.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填补空白处

  1.师: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里有个标点符号的占位比较特殊,是怎么回事呀?

  2.老师把有关月球方面的知识告诉大家吧!(课件介绍:十大未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六、拓展延伸。

  1.我们通过课前查找资料来了解月球,是远远不够的,对神秘的月球,人们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课件)

  2.请同学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假如你现在已经长大,来到了月球上,你发现月球有什么变化?你准备去做些什么?(课件)

  七、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棒!既有想象来到月球上看到的各种奇怪的东西的,也有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的,更有寄托自己的理想的,老师衷心地希望同学们的幻想在不久后的将来能够得以实现!

  月球之谜教案 篇4

  今日,实习生小徐在我班准备试教《月球之谜》,小徐胆怯而期盼地问我:“老师,你说说这堂课怎么上?”

  当时我就哑然失笑了,这跟我几年前的行径何等相似:拿到课文首先就思考课文怎么教?

  “你应该先问我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学生学习有哪些困难?这篇文章应该教些什么?”于是我认真地纠正着,“我始终认为,教学中‘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而生本资源与文本资源的差距恰恰是教师需要教的地方。有人说教师有三个“不教”,学生已经懂的不教,学生多读会懂的不教,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懂的不教。这样删选后,目标就简单明确了。明确了‘教什么’,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形成合力,重拳出击,达到课有所得。”

  小徐连连称是。

  我们针对《月球之谜》继续探讨:《月球之谜》作为说明性课文有着本文体常规特点:结构严紧、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又有着本文的个性特点:围绕“谜”字从“已解之谜”向“未解之谜”逐步深入,诱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盎然兴趣。从本班学生学情来分析,读通课文应该没有问题;对“皎洁、遐想、奥秘、古往今来、费解”等重点词,引导联系上下文能够理解;对文章结构、内在逻辑三年级学生可以忽略不讲,而文章中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恰恰是学生容易疏忽的,正是教师需要点拨的。

  剖析至此,教学目标基本明朗。于是设计教学板块如下:

  一、读通课文,并圈出“皎洁、遐想、奥秘、古往今来、费解”等重点词在文中位置,联系上下文猜测揣摩,然后把词语所在的`句子指导读顺读好。如根据“遐想”词义来引申出已学与“月”有关古诗,然后根据古诗意境指导读出这句话的美感。

  二、自读课文,想想读了本文你对“月球”了解了什么?可先照文读原句,然后引导归纳提炼“表面景象、尘土特点、岩石年龄”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概括。

  三、根据课题,让学生寻找文中哪些是已解之谜,哪些是未解之谜。你们还有什么谜?激发学生探索宇宙未知世界的欲望。

  四、欣赏文中语言,选择两处:1、“夜幕降临……美好的遐想。”从形象地描写中感受月亮的魅力;2、“把玉米种……长得特别鲜嫩青绿”从“明显、一旦、特别”等修饰用词中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五、收集资料,完成《月球知识小百科》一文,评出“最佳百科奖”。

  月球之谜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

  2、乐曲《春江花月夜》;

  3、学生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及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CAI出示图片)

  师: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看到这幅场景,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到了哪些有关古诗、故事、或者想提一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发言)

  CAI 出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么美好的遐想。

  师:同学们,你们也被这皎洁的月光勾起了无限的遐想了吗?(是的)那么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学生朗读 CAI 出示的这句话。)

  师: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相机点击宇航员首次登月的图片)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

  师: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CAI 出示自读要求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出示的自读要求,自由的读一读课文。

  屏幕上出示了哪些自读要求?请一个同学来大声地读出来。(指生读)

  1、划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2、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课余搜集的资料,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老师相机发表,学生填写表格)

  我最感兴趣的谜

  我的猜想

  月球之谜教案 篇6

  一、导入新课

  1、交流描写月亮的诗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图片)沉浸在这优美的月色中,遥望这轮明月,你想到了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生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3: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白。

  2、揭示课题:

  师评价:真棒!月亮也叫月球,它是离我们最近的美丽星球,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去探索它的奥秘吧!板书:月球之谜。

  3、解题:

  师:谁来说说你对“谜“的理解?

  生1:不理解的,不知道答案的`。

  师:我们把它叫做“疑问”或“疑惑”,月球之谜就是

  生:对月球的疑惑

  师:真会思考!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课题。

  4、齐读课题。

  师:读课题有讲究,要让别人知道文章写的是月球的什么?(生齐读)

  师:还得让别人知道写的是谁的谜?(生再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走向学生注意倾听)

  2、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师:读完了课文,相信下面的词语肯定难不倒你!谁来读给大家听?

  (1)指一生读。师评价:读的正确,声音洪亮

  (2)指另一生读。师评价:太棒了,值得学习!

  (3)全班齐读。

  3、指导书写。(课件出示要求写的生字)

  师: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你认为哪个字在写的时候容易出错?你怎样提醒大家?

  生1:“奥”,是上下结构,上面那一部分不堵口。

  生2:“藻”是上下结构,千万不要写成了左右结构。……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今天老师引导大家重点学习“幕”“藻”的写法。(课件出示“幕”“藻”)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1)师在田字格中范写(2)学生练写,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4、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生:我知道了月球上有很多奥秘。

  生:月球上的景色跟地球上不一样

  生: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谜……

  师小结:大家知道的可真多,相信学了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月球之谜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2、朗读课文,创设情境,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月球的魅力。

  1、出示月亮图片课件。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会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2、随文识字,并解决一个多音字(曾)。

  3、去拼音读第一句话,理解“遐想”的意思。

  是啊,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借明月寄相思,借明月抒情感……

  3、齐读第一自然段。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月球,去美丽的月球探险,对她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好吗?出示课题:月球之谜。

  二、移情体验,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

  1、各位宇航员,请大家作好准备,我们的月球之旅就要出发了!(师激情导语)

  2、课件出示飞船图片,跨上神秘的月球之旅。

  3、读“资料袋”,了解月球相关知识。

  因为路途遥远,月球离我们有38.4千万公里,所以我们得用四天的时间到达月球,为了能让大家顺利完成这次探险,请大家利用路上的时间,仔细阅读一下手里的资料,翻到课后资料袋,读一读,了解月球的特点。

  4、学生自学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1)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大家用心观察,告诉地球上的朋友,你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课件出示: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2)了解环形山,理解词语“荒漠”的意思

  知道环形山吗?请看投影。环形山其实就是一些圆形坑洞,这些洞里或洞外除了土就是石,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所以,作者做了结论。他说月球是一片荒漠。

  “荒漠”就是这样的。有些词,不用查字典,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我们就能读懂它的意思,真是省心省力。

  (3)感受“奇异”

  奇异,你觉得哪句话写出了奇异的具体现象?请读出来。(这里的天空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如果我们把这两个分句拆开来看,你还会有奇异之感吗?

  感觉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同时出现,不可思议。 “对比”让这种不可思议油然而生。请把这种不可思议的惊讶读出来。

  5、这就是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景色。(欣赏一下他们拍的照片。)

  6、这些宇航员们不仅拍了照片,还做了些什么?自学课文后面部分,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月球之谜?

  7、交流汇报:

  (1)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2)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

  (3)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

  ……

  8、出示句子: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读读句子,理解“费解”的意思。)

  9、课外拓展

  (1)受撞击会发出巨响。

  太阳神号在探月时,月球登陆艇和火箭返航时,都会撞到月球表面。但每次都会使月球像大铜锣或大钟一样响起来,阿波罗12号探月时,月球的回声还持续了4个小时,目前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2)不锈铁之谜

  月面岩石样其中还含有纯铁颗粒,科学家认为它们不是来之陨星。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更加奇怪的现象:这些纯铁颗粒在地球上放了7年还不生锈。在科学世界里,不生锈的纯铁是闻所未闻的。

  (3)干燥的月球上的大量水气之谜

  最初几次月球探险表明,月球是个干燥的天体。一位科学家曾断言,它比戈壁大沙漠干燥100万倍。阿波罗计划的最初几次都未在月球表面发现任何水的踪迹。

  (4)月亮的磁场之谜

  早先探测和研究表明月球几乎没有磁场,可是对月球岩石的分析却证明它有过强大的磁场。

  (5)月球表面呈玻璃状之谜

  "阿波罗"的宇航员们发现,月球表面有许多地方覆盖着一层玻璃状的物质,这表明,月球表面似乎被炽热的火球烧灼过。

  10、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不适合我们久留,所以我们只能依依不舍与它告别。(再见了,美丽的月球!再见了,奇妙的月球!)

  11、欢迎你们的归来,我是“天文报”的记者,今天很荣幸有机会进行独家采访。谁愿意第一个接受我的采访,说说这次月球之旅的收获。

  老师扮演记者采访学生,汇报刚才合作学习的成果。

  月球之谜教案 篇8

  一、引言导入

  1、出示月球图片,师:每当看到这皎洁的月亮,都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说。

  师:是啊!月球在我们的'心里永远那么神秘,其实同学们的许多疑问已经经过科学家揭开了,可是1969年的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成功登陆月球,他们又发现了许多未解之谜,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22课《月球之谜》

  3、师板题,生齐读

  二、初步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未解之谜,遇到不会的字词自己解决。

  2.汇报:通过刚才的读文你了解了什么?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学生自由汇报。师指明课文的省略号独立成段。

  4.再读文找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自己边找边读。

  5.师出示词。生齐读,开火车读。

  6.找出哪些词容易读错,特别纠正“撒”的读音。

  7.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逐段读文,师相机指导第一自然段的三个问句的读法,第六自然段两个问句的读法。

  8.再读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9.展示读,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生评价。

  三、概括全文

  1.默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总结。

  四、板书设计:

  22.月 球 之 谜

  月球景色

  未解之谜

  月球之谜教案 篇9

  教材说明: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分组卡片、主题网站、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概念图作品、站、幻想画、神话传说

  教学时间:5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的美好,课前大家针对自己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分小组展开的对月球的探索,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分别展示概念图、站、幻想画和神话传说)我真为大家的聪明智慧所叹服!

  二、学习课文,解疑问答

  1、自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3、小组活动:写出人类探索月球未解之谜。教师准备红、黄、绿、蓝、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别写有1、2、3、4、5、6。由学生随机抽取,按照数字相同的规律做在一组,每组发给1张白纸,然后按照顺时针依次传给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尽量多的问题,最后一名同学汇报,比赛哪个小组获胜。

  4、总结表达,读懂了什么,讲述疑惑,

  三、网络探究,自主学习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选择走出地球,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离我们最近的“未知”土地——月球。可能许多年后回首人类登月的历史,我们会觉得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很微薄,但是对人类进步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讲:“虽然这只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让我们一起登入主题网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特别关注人们探索月球之谜的历程。

  四、高智慧学习,小组讨论

  结合实例,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宇宙星空的奥秘,不仅仅是月球,还有火星,银河系等等,为什么会出现哥伦比亚事件?为什么今年美国对于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难的新闻牵动了全世界的关注?我们知道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探索的精神使得今天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那么科学进步的含义仅此而已吗?提出不完整的等式,科学进步=牺牲+探索+…+…+…+…启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填写不等式。说出相应的理由

  小组活动:按照形状相同的规律划分小组,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按照颜色分组到别的小组讨论,了解别人的想法,最后回到自己的小组,修改本组的观点,红色留下负责解释本组的想法,全班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

  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六、教后反思

  每次上过类似今天这种情况的网络课,总是引发很多的思考和争议,许多人关心的总是他与语文课的关系,把脱离语文教学目标和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强有力的驳斥论据,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认为我是不是脱离了目标,在走俏啊?在确定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体现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多元智能学习,最终实现融合性学习,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形成为最有力的说明!

  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策略的设计最为重要,同样,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策略的设计

  这个主题活动,我始终贯穿着这样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的框架,那么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受到这种思维的启发,相信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继而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你知道什么?关于月球的知识你了解多少,是对以前知识的一个积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3、你怎样知道的?对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4、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学生经验。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键要设计好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高级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师在设计“科学进步=探索+…+…”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具体事例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活动策略的设计

  有效的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通过两次小组活动的开展,一次问题接龙,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比赛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而且精彩有价值,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月球上有传染病毒吗?”“月球和地球哪个的年寿高?”“月球的尘土具有杀菌的作用吗?”另一个活动是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到别的小组吸取经验,回来补充自己的观点,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表达、倾听、再思维的能力,可以说选择一种好的组织形式,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是相当的重要。

  三、评价策略的设计

  这堂课中我认为比较失败的就是没有很好的体现评价的过程,无论是对于学生精彩的展示还是小组活动,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语言显得有些干瘪,吝啬,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上好课重要标准,另外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自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登月以来,根据对月球的多次实地勘探和对从月球带回的岩石。土壤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人类对月球的面貌已有了较多的了解。科学家认为,月球和地球所具有的元素基本是相同的,月球上的岩石比地球上的还要古老。月球上空气稀薄,大气成分比较复杂,通常在黑夜时由40%的氢,40%的氖和20%的氦组成.到日出时还会加入少量的甲烷和氨等。

  月球上共有30多万座环形山,星罗械市,彼此环抱,其中最大的一座环形山,直径近300千米,海拔高达6000千米,十分壮观。遗憾的是,由于月球上没有水源,这些山是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十分荒凉。因此,解决月球上的供水问题是困扰科学家一个难题,多年来,人们提出各种设想。有一个方法是:采掘月球上储存量极为丰富的氧化铁,用太阳能熔化炉进行熔炼,使其放出大量的氧,与运输飞船从太空中收集制取的液态氮相结合,来生成水。

  由于月球上的空气太稀薄,原本大量存于太阳的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中的“氦一3”喷射出来,直接降落到月球表面的沙粒、岩石中,大约有100万吨左右。这是对人类最具吸引力的宝藏。因为它比地球上核电站所用的氘原料的放射性要低得多。若能大量开采,不但可供月球开发之用,还可成为地球21

  世纪用之不竭的核原料。

  月球的白天和夜间持续时间都长达半月之久,白天气温高达127℃,夜问温度又低达零下183度,这是月球上没有人烟和生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俄罗斯科学家通过对月球的一些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月球很可能是一个空心球体。基于这一认识,有朝一日,就可在月球表面打一条通道,进入月球地壳深处的“地下月宫”,在那里建造一座适于人类居住的‘地下城”。这样,乘坐飞船奔月的旅游者,可在这座“地下城”找到过夜的旅馆。当然,科技工作者就可以以这座地下城为基地,从事月球资源勘探、太空产品生产、天文观测等活动。

  小朋友,我们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是不是发现天上的那个大月亮经常变样儿啊?是呀,它时而像一个大银盘高挂夜空;时而像一个弯弯的月牙斜桂树梢。那么,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呢?

  原来呀,月亮和地球就像一对好邻居,它们呀,共同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叫做地月系。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的时候,它与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也在不停变化着。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当月亮朝向地球的那一面背对着太阳的时候,月亮就不亮了,小朋友们整夜也见不到月亮,这就叫朔,也就是爸爸妈妈常说的新月了。

  新月以后的两三天呀,月亮沿着轨道慢慢转过来了,太阳的光逐渐照亮它向着地球的这半边的边缘了,于是,小朋友们在夜空中就能看见一钩弯弯的小月牙了,这时,月亮的样子就像漂亮阿姨额头上弯弯细细的眉毛,这时的月亮叫做弯月或是娥眉月。

  打这以后,月亮继续转呀转,它对着地球的这半边,一天比一天多地照到了太阳光,于是,我们所看到的弯月牙儿也就一天比一天“胖”了,到了第七八天,月亮向着地球的这一边,有一半照到了阳光,我们在晚上就看到了如同半块大烧饼似的月亮,这叫做上弦月。以后再渐渐地变成凸月。

  后来,月亮慢慢转到太阳相对的一面去,它那对着地球的半面,受到阳光照射的面积也就越来越大了。当地球被太阳和月亮“夹”在中间的时候,月亮的受光部分便完全对着地球,这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玉盘似的又圆又亮的月亮,这就是满月,也叫望月。

  满月照射的时问非常短,只有一两天。往后,月亮又继续转,它向着地球的受光部分又慢慢变小,先变成凸月,又变成半圆形的,这就是下弦月了。

  从这以后呀,小朋友们会发现我们那个挂在天上的大月亮又一天一天地变“瘦”下去,成为残月,最后又变成弯弯细细的了。再过一两天,月亮就会再次消失,朔又来临。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时,你也许会想:月亮上面有什么东西?它和地球一样吗?月亮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不但你在想,也一直是科学家在探索研究的课题。古往今来,风风雨雨,人们为了探索月亮的秘密曾经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月球离我们有38.4万千米远,假如乘喷气式飞机,从地球飞到月球要18天才能到达。不过,喷气式飞机是离不开地球的。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用宇宙飞船把宇航员送上了月球,去探索月球上的秘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美国的两个宇航员。他们在1969年7月20日乘阿波罗11号登月载人宇宙飞船在月球上着陆,进行了探险。他俩看到了人们在地球上无法看到的景象,证实了许多科学家们的猜想。他俩还在月球上做了一些实验,并把月球上的石块和尘土等带到了地球。

  回到地球上,他俩回忆:登上月球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象。在地球上,人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白云在空中飘浮,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可是,在月球上,看到的天空是黑洞洞的,月球的“地面”上却洒满了灿烂的阳光;天空中的星星分外明亮,似乎直瞪瞪地盯着你;月球的一边高悬着一个大蓝球──地球。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命,只有岩石、环形的高山和尘土,处处是一片荒凉,静得出奇。

  科学家们把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来的东西进行了各种化验,化验结果表明,还有许多奥秘等待人类去探索。

  ──显微镜下的月球石块,在坑坑洼洼的石面上布满了一层玻璃质的东西,还在闪闪发光。

  ──月球尘土,经化验,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它竟有一半是有棱有角的玻璃粉。

  月球上的玻璃质为什么这么多呢?真是个难解的谜!

  从月球取回的样品中,还发现了一些铁质颗粒。奇怪的是带回来放了那样久的铁质颗粒一直未生锈,拿去做生锈实验,也还是不生锈,这又是一个谜。

  科学家们把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尘土撒到地球的细菌上,试试月球的尘土能不能像地球尘土那样成为细菌的温床?

  咦?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月球上的尘土能杀死细菌?怎么会有这种特殊的杀菌能力呢?又是一个谜!

  科学家们还用植物做试验,把玉米种在月球尘土里,它的生长和在地球土壤里的生长没有明显的不同。水藻在月球尘土里长得特别鲜嫩青绿。这是什么原因?又是一个谜!

  玄武岩是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岩石。月球中有玄武岩,这证明月球早先有过火山活动。分析这些岩石,估计出它的年龄已有46亿岁了。但是,在地球上,只有在格陵兰最偏僻的地方才能找到有40亿年的石块。难道月球的年龄比地球的年龄大吗?又是一个谜!

  小朋友们,月球之谜等待着你们去探索,去揭开,神秘的宇宙在向你们召唤,努力学习吧!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光射到地球要花8分钟的时间,平均行程足足有15000万千米;而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却只有384404千米,约相当于地球半径的60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而月球环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却等于地球上的27.3天。地球自西向东绕轴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也就是地球的一个昼夜;而月球自转的周期却正好等于它公转一周的周期,所以月球的一天就相当于地球的一个月。

  月球白天与黑夜的时间约各相当于地球的两个星期。由于月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相等,所以永远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另一面背着地球,从地球只能看到月球表面面积的59%,约相当于南美洲这么大一块区域。当登月飞船飞到月球的背面,无线电通信就会被阻隔而中断,所以飞船登月的地点,都选择对地的一面。人们用光学望远镜、雷达来研究月球,都只能局限于它的正面,对它的背面则一无所知。自1959年【一秘】以来,发射了月球探测器,才逐步解开了月球背面的千古奇谜!月球的引力造成地球上海洋的潮汐涨落,同时它对地球某些部分的作用,使地球呈现梨形。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也使月球正面有明显的鼓起。

  地球的平均直径为12742千米,是太阳系中比较小的行星;月球的平均直径为3475.8千米,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是太阳系中比较大的卫星。所以天文学家常常把地球月球系统当作一组美丽的双行星。月球表面面积为38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地球表面面积的十四分之一,比亚洲的面积略为大一些。月球的体积是220亿立方千米,相当于地球体积的49分之一。月球的质量为地球的1.23%,约为7350×(10的16次方)吨。月球平均密度为3.34克/厘米,而地球的平均密度则为5.52克/厘米,这表明月球内部不像地球那样有一个比较紧密的核心。

  月面的重力差不多只相当于地面重力的六分之一,一个在地面上重60千克的人,在月面上只重10千克。如果在月面上跳高,人的重心提高的高度约可等于在地面提高的6倍,一个跳高运动员可以跳离月面8米多,已是世界纪录的3倍多了。如果举重,人们可举起6倍于地面的重量,而月面力拔千斤并非难事。在月面上物体下落要比地面上慢得多,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例如从20米高的地方垂直抛下一块石子,在地球上2秒钟就可落地,但是在月球上却需要5秒钟。

  月球以前是否有过大气,至今科学家尚无定论。如果月球在几十亿年前确曾有过大气的话,由于它的重力小,无法吸住保留,也早逸散到宇宙空间去了。月面上既无大气存在,自然就没有风、云、雨、雪、雾、雹、霜、露、晕、虹、霓等气候变化,也就没有什么春夏秋冬的季节。但因月面上没有大气和水可以调节温度,使太阳照射的热量有93%为月面所吸收,而地球只吸收57%,因此月球白天在太阳照射下,特别炎热,中午温度可达127℃,斜射时随着阳光斜度的变化逐渐降低到50℃以下;白天阴影处为-65℃;夜晚由于月面散热特别快,夜晚时间又特别长,所以非常寒冷,至黎明前为-183℃,能使温度计中的水银冻结,真不愧为广寒宫了!太阳除了辐射热外,还发出放射线,轰击月球。这种放射线的突然爆发,对登月的.航天员也是非常危险的。

  由于月球没有空气传送声波,所以真是万籁俱寂,连登月的航天员彼此之间讲话,也要用无线电通过耳机才能听到。月球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反射和散射光,所以在阳光下特别光亮,比地球上的亮度约大100倍,而在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几乎是绝对的黑暗无光,其明暗对比十分强烈。因此在月球上白天的天空也呈黑色,不像地球蓝天白云那样的明媚绮丽。在月面上看地球,像在地面上看月球一样,从升起到落下的27天中,也有新月形、半月形、满月形的变化。更奇妙的是,随着人在月球上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地球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在南方、西方和北方。如果站在月球正面的中心区域,则可看到地球一直悬挂在天顶附近。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既大又亮,视直径大约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大3倍。地光比月光明亮数十倍,在月球上的夜晚,尽可以阅读书报。

  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月球有明有暗,暗区很平坦,而发亮的明区则高低不平。暗区称为月海,明区称为高地,高地约占月球正面面积的60%。月球上有着起伏的山峰、崎岖的高地、广阔的平原、深长的峡谷,还分布着小川、山脊、石壁和断层。在陨石亿万年的不断撞击下将月球表面的岩石撞击成灰尘,因此使月面覆盖着一层尘土。月面上到处有着形如环形山的坑穴,数量在百万个以上。登高遥望,真是千疮百孔。直径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南边缘的克拉维斯环形山,直径达256千米左右,最小的坑穴直径只有几十厘米。环形山的高度有高达5000米以上的。坑穴深浅不一,最深的坑穴达好几千米。

  月球上的山脉和地球上差不多,但峰峦更为峻峭,大都环绕着“月海”,其数量比环形山少得多。美国“阿波罗15”号飞船降落地点亚平宁山脉为月球正面最长的山脉,蜿蜒多600千米。“阿波罗17”号飞船降落在金牛山脉地区。这里群山环抱,巨石参差,坑洼崎岖,地质复杂,在表面上是一层深色物质,而且历史久远,可找到月球初期的岩石。在附近又可拾取可能是近期火山爆发的尘土,所以容易引起兴趣不同的科学家们的注意。过去虽测量过月球1000多座山峰的高度,其中有6座山峰高达6000米以上,月球正面的莱布尼兹山脉的最高峰据信高达9千米,超过地球的最高峰。

  地球上的地震,每年达几百万次,而月球的月震每年仅三四百次,因此月球被称为“寂静的天体”。而在震动的强度方面,地球每年平均释放出的地震能量比月球释放出的月震能量要大50亿倍。月震同地震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月震波在月球内部要经过多次的回波反射,一般震波要持续1小时以上;而地震波回波反射次数很少。例如,美国阿波罗飞船与运载火箭“土星5”号第三级分离后,火箭即循另一条轨道在飞船之前先到月球,以每秒2.5千米的速度撞击月球,其威力相当于11吨TNT炸药的爆炸,炸开直径约40米、深为20米的巨坑,使月球震动达3小时20分钟之久,而如果在地球通常只会震动几秒钟而已。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对地球具有引潮力的作用。科学家们已经研究证实,月球引潮力不仅能诱发地震、对人体健康和生物活动产生影响,而且对地球的天气气候也有影响。

  首先,月球引潮力能使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保持稳定,从而使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如大家所知,月球和地球作为两个不同的天体,相互之间具有引力作用,现在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变化在5度以内。但是如果没有月球,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会以数百万年为一周期由0—50度变化,地球气候因而也会大幅度变化,最终将使地球成为生物无法生存的环境。

  其次,月球引潮力还会掀动大气,形成所谓的“气潮”。气潮可以影响气压和天气,比如满月时的气压就往往较低,古希腊人认为新月两头发红连续三个夜晚,就要当心发生风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也发现,全美国最厉害的暴风雨发生在新月后1—3天或月圆后的3—5天。因此,有人主张在预报天气时应考虑月相。

  另外,月圆之夜地球还会稍许变暖。这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气候学专家罗伯特·巴林和兰德尔·塞维尼通过分析气象卫星的观测结果后发现的。在过去的15年间,气象卫星精确测定了月光照射后产生的地球表面温度的细微变化,结果发现满月时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017摄氏度。实际上,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它是通过对太阳光的反射向地球传送热量的,满月之际亮度最高,此时照射到地面上的月光大约携带着每平方米0.0102瓦的热量。

  月球之谜教案 篇10

  1、课前准备。

  准备教学挂图和其他的与月球相关的图文资料。如果有条件,课前应布置学生围绕月球收集材料,可以是月球的图片,可以是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也可以是描写月亮的诗句。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增加对月亮的了解。

  2、识字指导。

  在本课的认字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悬”不要读成“xiàn”“xián”,“遐”不要读成“jiǎ”,“努”不要读成“lǔ”,“藻”不要读成“zhǎo”。在写字指导中,“幕”字下边不要写成“土”,还要注意与“慕”区别字形;“临”左边不要写成竖心旁,右下角不要多一竖;“奥”上半部不封口。要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可以让学生先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第二个习题中提出的问题,然后以讨论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文中所写的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它有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初知课文大意之后,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想象、资料交流、质疑等各种方法,强化学生对月球魅力的感受。第一自然段是写人们对月亮的遐想,其中“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是个很重要的句子,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个句子及相关泡泡,引导学生展开更多的遐想,感受月亮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想象夜幕降临,皓月当空的景象,最后交流各自对月亮的感受和遐想。第三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是具体列举月球的不解之谜的。每个谜的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中的神秘之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理清这些不解之谜提出的思路。比如,从把细菌撒在月球尘土上,细菌全死了的事实,提出了一个疑问:月球尘土是否有杀菌的本领、从月球岩石和地球岩石年龄的比较,提出了两个星球年龄大小的疑问和对两个星球火山活动的`猜测等等。第七自然段只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它表示文中的列举并没有穷尽,月球之谜还有很多很多,月球因此显得更神秘了。另外,省略号也使文章结尾具有了开放性,提供了师生交流搜集的月球知识的园地。教学时可以用“月球真是个神秘的星球啊,我们来交流一下搜集的月球资料,看看月球还有哪些未解之谜”之类的提问,自然地把资料交流和引导学生深化对文章的理解结合起来,资料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试着根据所交流的材料提出问题,以充分了解月球的情况,进一步感受月球的神秘,激发起探索月球和宇宙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词句。

  4、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也有助于感受月亮的魅力。

  课后提供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熟读诗句,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做到熟读成诵。诗意以总体感悟为主,不要作过多过细的讲解。最后还可以交流各自搜集到的描写月亮的诗句。还要充分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醒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实践中要注意把自己觉得好的诗文摘抄下来。月亮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景象,描写月亮的诗句很多,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5、要重视朗读指导。

  本课尽管是知识介绍性的文章,但朗读训练的资源非常丰富,读课文时特别要注意文中感叹语气和疑问语气的处理。同是感叹句,“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这个句子因紧接皓月当空的优美的景色描写,所以读起来语气可轻柔舒缓些。而“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这个句子由于上承好多件让人迷惑的事实,读的时候语气可以稍微强烈一些。同是疑问语气,第一段中的几个疑问句因为写的是遐想,可以读得稍显轻柔,甚至可以读出自言自语的意味。第三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中的疑问句表达的都是对一些现象的不解,读的时候语气可以稍重些。

  月球之谜教案 篇11

  教学准备:

  1、 带生字的词语卡片。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

  3、 学生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月亮的故事、诗歌或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 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 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 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4、 游戏:猜一猜。

  从学生的描述中猜测他讲的是哪个词语。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 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 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1、 读课文过程当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 指导书写词 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 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 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 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 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

  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月球之谜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知识点梳理

  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 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 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 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 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1. 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 指导书写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 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 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 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 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课后反思

  在朗读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

  月球之谜教案 篇13

  一、联系语境,体悟词语意蕴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这样一个星球,它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邻居,它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古往今来,人们对它产生了无数美好的遐想,赋予了它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今天,我们就走近它,去感受它的神秘。(板书:月球之谜)一起读课题。

  生:(读)月球之谜。

  师:月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课文写了月球哪些还没有解开的谜呢?我们还要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师边巡视边让学生把所画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师:我发现同学们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当别的同学在黑板上写词语时,有的同学把这个词也在自己的书上画了下来,还有的同学直接把它写在了练习本上,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再教大家一招: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后,可以先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能不能解决。(生板书词语:皎洁遐想奥秘奇异费解)

  师:这几个词语大多数同学都画了,看来不太好理解。来,先读一读。(生读)这些词语中,有一个字很容易写错,特别容易和咱们广东省的简称“粤”弄混,哪个字?

  生:奥。

  师:对!来,先看老师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先随师书空,再在练习本上写)

  师:这些词语我们不一定要说出它的意思,只要心里明白了就可以。比如“皎洁“这个词,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图片)你看到的月光是什么样的?

  生:很明亮。

  生:很纯洁。

  师:因为月光的明亮而感到它很纯洁。

  生:很洁白。

  师:你注意到了粤港的颜色。是的,像这样明亮而洁白的月光,就叫做——皎洁。所以,我们的祖先在造这个“皎“字的时候,特意用“白”做了偏旁,看到如此美丽而皎洁的月光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生:月亮上游嫦娥和玉兔吗?

  师:浪漫的想象。

  生:月亮上会有什么东西呢?

  师:具有探索性的想象。

  生:我还想到了月饼。(众笑)

  师:哦,形象的想象。其实,看到这皎洁的月光,不光我们会产生这样的想象,古人看到月光时,也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想象,有诗为证。(依次出示四句与月亮有关的诗句,生读)除了这四句,你还知道哪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生背诵其他诗句)

  师:古人对月亮的想象不光通过诗句来表现,他们还给月亮起了很多好听的名字呢,谁知道?

  生:蟾宫

  生:广寒宫

  生:玉轮

  生:玉盘、玉钩。

  师:嗬,知道得真不少。了不起,同学们,无论是古人还是我们,看到月亮都会产生这么多悠远的思索和美好的想象,这就叫——遐想。

  师:“皎洁”和“遐想”这两个词理解了吗?好,我们再把这两个词放回到课文中,看看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把大家带入那美好的遐想之中。

  生:(读)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师:声情并茂,还带了点儿动作,不错!再给你们提点儿建议,把“遐想”读得再慢一点儿,长一点儿,才能把人带入那种境界中,再试试。

  生:遐想(读得很有感情,全班鼓掌)

  师:就这样,全班一起读这个词。(生齐读)带着这种感觉,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太美了!真的“如听仙乐耳在鸣”啊!这么美是朗读要是再配上音乐肯定会更美》(生配乐读)这美妙的朗读把我们带入那美好的遐想,自然会促使我们去探索它的——奥秘。“奥秘”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很神秘。

  生:很深奥。

  生:“奥秘”是深奥的秘密,不是一般的秘密。

  (屏幕出示: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师:你从这句话中的'哪几个词你知道“奥秘”不是一般的秘密?

  生:我从“巨大”这个词看出来的,说明月球的奥秘是很深奥的,人们付出的努力是很大的。

  生:我还从“古往今来”知道,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们从古到今一直都没有停过。

  师:同学们,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带着你自己的感觉,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师:要想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首先要登上月球。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种景象——

  (屏幕依次出示“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师:月球表面与我们熟悉的地球有什么不同?

  生:在地球上看天空是蓝色的,而在月球上看天空却是黑沉沉的。

  生:地球上游高楼大厦,月球上却什么都没有。

  师:月球表面的景象跟我们熟悉的地球相差如此之大,这就是月球奇异的地方。能不能通过你的读让大家感受月球表面景象的奇异呢?

  (生读)

  师:想读好这段话,必须学会制造神秘气氛,(众笑)听老师读。(范读,全班鼓掌。)就这样,你再试试。(生再读)

  评析:词语教学仍然是三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这节课的词语教学很有特点:1、只学习学生不理解的词语;2、在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体悟词语的意蕴;3、理解词语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4、重点词语的理解,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理解了这些重点词语,也就探究了“月球之谜”。

  二、探究阅读,激发创新与发现

  师:月球就是这样一个“奇异”的世界,而这仅仅是我们看到的。当我们真正去研究它时才发现,它居然还有许许多多非常奇妙的地方。课文的第3—— 6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谁来为大家读一读?他在读的时候,其他同学也有任务,我们都来做小科学家。科学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请各位小科学家认真听,听她读完之后,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读)

  生:为什么细菌在地球上可以存活,而撒在月球的尘土上就死了呢?难道这些尘土上含有什么特殊物质可以杀菌吗?

  (师板书:杀菌?)

  生:为什么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呢?同样是生长在地球上的植物,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师板书:植物生长?)

  生:为什么在月球上采集到的岩石的年龄估计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吗?

  (师板书:年龄?)

  师:尊敬的小科学家们,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出了困惑,从你们的眼中看出了茫然。这些问题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不知道)你们能回答吗? (生:不能)是啊,这些问题如此让人难以理解,这就叫“费解”。

  师:月球还没有解开的、令人费解的谜仅仅是书上所写的这些吗?你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文最后一段话“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看出来的,说明月球还有很多谜人类没有解开,还要继续探索。

  生:我从那个省略号看出来的,说明月球的谜还有很多很多。

  评析:探究学习,需要精心选择探究的“点”。“请各位小科学家认真听,听她读完之后,看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它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探究、发现、提出问题。

  三、课外延伸,拓展探究空间

  师:孩子们,你们太聪明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一份“小礼物”。(分发月球资料卡片)这个礼物很贵重的,这可是我从上万字的月球资料中筛选出来的。礼物不能白拿啊,下面请你们从这些月球的未解之谜中选择一个,用上这样的句式,以小记者的身份来采访月球。

  (屏幕出示: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难道?)

  (生根据手中的资料,填写采访词)

  生: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身上有金字塔,难道是古埃及人乘着飞船到过你那里?

  生: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有巨大的水气团,难道是嫦娥姐姐把你惹哭了?

  生: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身上有五颜六色的光,难道你有很多珠宝和钻石吗?

  生: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身上有一个巨大的水气团,难道是汶川的地震让嫦娥姐姐流泪了?

  (全场鼓掌)

  师:同学们,关于月球的未解之谜还有很多很多。多少年来,为了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人类探索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人类近代史上的探月之旅)

  师:(屏幕出示:在未来的探月之旅中,希望看到你的身影。(生齐读)这是刘老师,也是所有老师对你们的希望!

  评析:最后一个环节是教者精心设计的一个语文活动,它连接阅读和表达,连接观实和想象。这是老师精心整合课程资源后的创造,富于情趣,富于思维的张力。

  总评:《月球之谜》是一篇适合探究阅读的课文。课文都介绍了一些关于月球的已解之谜,又罗列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未解之谜,学生一读课文,马上就会被这些谜所吸引,从而激起探究的热情和期望。

  刘学金老师的《月球之谜》的教学则是一个自主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典型案例。教者以“解谜”为中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感悟语言,经历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探究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这堂课中,探究目标是学生自主确定的,探究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经历的,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得到自我独特的体悟、感受和体会。尽管过程具有挑战性,但学生的身心是愉悦的。

  疑问,是探究阅读的起点。在经历释疑、解疑的探究活动后,疑问又成为这堂课的终点,但不是学习的终点,相反,它又成为新一轮探究学习的起点,这也是这堂课的匠心独运之处。

  月球之谜教案 篇14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魅力和神秘。

  【教学准备】

  教师:

  1、课件。

  2、有关月球之谜的课外资料。

  学生:

  搜集有关月球的传说及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图猜诗句。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关的诗句──出示诗句后齐读。

  3、同学们可真能干,知道这么多的课外知识。读了这么多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吗?

  (是啊,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句。)

  4、月亮可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月球图片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月球之谜。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本课字词,自由读(你能读正确吗)

  2、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把这些词语在课文中找到,读正确。

  3、指名读词语。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引入:

  (出示图片)看,这是一轮多么明亮的圆月啊,我们用这一个词来形容她:皎洁。理解皎洁。

  2、当这一轮明月升上高高的夜空,是多么美妙的景色啊: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自由读

  3、理解遐想:出示遐想,什么是遐想?你知道人们关于月亮有哪些美好的想像吗?

  (请学生说一说)

  追问:你是从哪知道这些故事的?

  对啊,这也是学习课外知识的好途径。

  看了这么多的传说故事,再来看看这迷人的月亮,你有什么感受?

  4、对着神秘的月亮,你有些什么美好的想像呢?

  (听音乐,边听边感觉)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像。

  5、再读第一句:

  让我们带着无限美好的遐想,再来读读这句话(配乐朗读)。

  6、是啊,月亮太美了,人们多么向往有一天能到月亮上去,看看吴刚和嫦娥,和他们一起遨游月宫。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无法登上月球,只能望月兴叹。人们多么想知道。

  (出示三个问题,齐读)

  7、指导读好问句。

  (是啊,人们迫切地想知道这些谜底。人们真想去月球看看)

  8、齐读最后一句话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入:

  1969年7月20日,是个值得全世界人类记住的日子。在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月球,集中到了两个人身上。

  1、介绍第一次登月的基本情况,观看图片。

  2、自由读第2自然段:宇航员踏上了月球,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呢?

  3、指名读句子,出示图片和文字。

  4、指名说一说:读这几句话,月球上的景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理解奇异)

  5、指名读:

  能读出奇异的感觉吗?──齐读。

  6、欣赏月球奇异的景色。

  7、月球的景色真是奇异啊!对比第一自然段中人们眼中美好的月亮,你有什么想说的?

  8、带着这些谜团,我们再来欣赏月球奇异的'景色。──齐读

  四、初读三至八自然段

  1、宇航员们从月球采回来各种标本让科学家们做研究,科学家们做了许多研究,那么,千百年来,缠绕在人们心中的不解之谜解开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自由地读读课文三至七自然段,边读边想: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月球产生了什么谜团?

  2、学生自由读,读后交流。

  3、想知道这些不解之谜吗?拿出关于月球的科学资料,读一读并想想:读读这些资料,看能不能解开你心中的谜团。

  4、集体交流。

  5、出示省略号。是呀,当我们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非常希望能真正地了解月球,解开月球带给我们的不解之谜。谁知却发现,月球带更我们这么多的谜团。

  6、大家的资料都是不一样的,想知道其他关于月球的知识吗?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看书。

【月球之谜教案】相关文章: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12-19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05-07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01-06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02-08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01-20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02-23

月球之谜三年级教案02-28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5篇02-21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5篇)04-01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合集15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