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科学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科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科学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科学说课稿1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幼儿在购买食品、用品等,都会遇到各种盖子,这个盖子怎么使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都有其中的奥秘所在。“有趣的盖子”这个科学活动,选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有一定的经验,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让他们有话可说。
科学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有趣的盖子”这个科学活动,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发现盖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比较等方式,让他们初步了解盖子的作用。同时提供各种盖子让他们自主的去选择相应的瓶子,在盖盖子的过程中发现,体验拧、按等动作与盖子之间的联系,从而发现有螺纹和没螺纹盖子使用的正确方法。最后通过媒体的演示,让幼儿进一步的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有趣的盖子,他们的存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与观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好动好模仿的特点,此活动适合在小班幼儿当中进行教学。
(1)说活动目标
(2)说活动重点
(3)说活动难点
(4)说活动准备
(5)说活动流程
(6)说活动环节
一、创设情景,大胆表述
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通过图示让幼儿发现原来盖子有这么多的不同之处。教师鼓励的语言,是对幼儿的一种肯定。
二、演示比较,了解盖子的作用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幼儿讨论,盖子到底有什么用?教师通过有盖无盖的对比,更
加形象的让幼儿知道盖子可使物品不会弄脏、比较卫生、不会挤出来、携带方便,还可以防潮,保持食品新鲜与原来的味道。
三、幼儿操作,发现盖子的秘密
此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要环节。有意识的提供常见的盖子与瓶子,通过幼儿自主操作活动以及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幼儿发现有螺纹与没有螺纹盖子其中的秘密。发现“拧”“按”不同方法来盖紧盖子。同时进一步挖掘特殊的盖子为人们提供的方便,并提供更多的盖子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与验证。
四、媒体演示,生活延伸
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由于材料提供有限,因此教师通过媒体,来解决材料商的不足,同时也能拓展幼儿的思维,使幼儿感知到盖子无处不在。而且人们设计出这么多有意思的盖子如相机盖子、马桶盖、锅盖、遥控盖等。为幼儿以后有意识的去观察探索埋下伏笔。幼儿教育网()
小班科学说课稿2
一、活动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亲历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对周围事物、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而这次的“做中学”实验是在一次偶然的幼儿生活环节中,孩子将糖掉进了水里,老师抓住了此次教育契机,不仅引发了幼儿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糖的变化,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次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
二、活动方案及修改意见:
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一研)执教:陈梦娇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方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
2.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提问:1.小朋友,你们吃过糖吗?喜欢吃吗?
2.请你说说糖在嘴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等)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1.教师:糖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老师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1)看一看,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2)猜一猜,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2.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教师小结: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的没有了,水会变甜。
(三)集体操作,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
1.幼儿人手一粒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2.集体品尝糖水。
第一次讨论意见:
1.教师在提问的设计,提问的时机上需不断改进。
2.有幼儿提出糖为什么会化时,应该让幼儿对这个问题作出猜测,激发探索的欲望。
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二研)执教:赵青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方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搅拌棒若干。
2.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搅拌棒一支、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出示方糖。
提问:1.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呀?
2.请幼儿品尝小块的糖。
提问:糖放到嘴巴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变甜、变小等)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1.教师:糖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老师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1)看一看,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2)猜一猜,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2.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小结: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地融化到水里面去了,水会变甜。
(四)集体操作,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
1.幼儿人手一粒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
2.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五)2.集体品尝糖水。
第一次讨论意见:
1.在导入环节,怎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幼儿品尝糖果的时候最先注意到的是糖果产生的甜味。教师应当在糖果的变化上适当的提醒幼儿感知糖果大小的变化。
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三研)执教:谢小雨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糖果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3.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小杯水,一块方糖,以及用于搅拌的汤匙。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的桌上有什么?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呢?今天请大家自己试一试,仔细看看,糖到水里会怎么样?
2.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流。
(二)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1.师:你们刚才看到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到哪里去了呢?现在又变什么样了呢?
2.幼儿讨论、交流、思考、讲述。
(三)进一步了解溶解现象,知道不同的东西溶解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1.教师出示水果硬糖、方糖、奶糖,并出示记录表。
教师:这里还有一些糖也会“化掉”,请你观察一下,它们在“化掉”的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操作并观察。
3.教师总结:原来不一样的糖果,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也不一样,方糖溶解最快,第二是奶糖,第三是水果硬糖。
(四)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扩展幼儿的经验。
1.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
2.幼儿表达交流。
(五)小结: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见了。请你们回家以后再试一试,还有哪些东西也是这样的。
小班科学说课稿3
我今天组织的活动名称是《神奇的鸡蛋》,这是我们小班现在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好吃的食物》中的一个小活动,这节课涉及到科学领域、语言领域。主要是以科学领域为主。结合教材自身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教学重难点设定为:探索发现鸡蛋的特征及构成。
依据《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教师我们应鼓励幼儿观察、探索周围常见事物。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鸡蛋的特征及构成。
2、观察比较生鸡蛋和熟鸡蛋的不同。
3、了解鸡蛋的不同做法,知道鸡蛋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食物。
为了较好地完成目标,我准备了蒸蛋器、玻璃杯、生鸡蛋若干、熟鸡蛋若干、盒子若干、盘子若干、平底锅一个、电磁炉、铲子、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步:
一、观察鸡蛋,感知鸡蛋的外部特征
活动开始时,我利用出示实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
二、引导操作,探索鸡蛋的内部构成
在这一步中我采用了触摸法和观察法,让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生鸡蛋,然后和大家说说有什么感觉,对生鸡蛋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比较认知,发现鸡蛋的生熟不同
在此步骤中我出示熟鸡蛋,让孩子们剥熟鸡蛋,通过师幼谈话的形式让孩子发现生熟鸡蛋的不一样,并能说出它们的不一样,在这其中我渗透着顺序观察的方法运用了谈话法。
四,烹饪加工,观看鸡蛋生变熟过程
在这步中我利用现场操作让孩子观看生鸡蛋变熟鸡蛋的变化过程,从而知道生鸡蛋需要加热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变成熟鸡蛋。
五、交流分享,议议鸡蛋的不同做法
在此步骤中让孩子说说鸡蛋的不同做法,在此步骤中我运用了提问法。
六、梳理总结,知道鸡蛋有益于健康
此步是活动总结,让孩子知道鸡蛋对我们人体非常的有好处,并品尝鸡蛋。
整节活动,我关注了孩子已有经验的利用,关注了顺序观察法的渗透,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的预设目标。在此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我的组织策略与回应策略有待提高,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小班科学说课稿4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小班科学活动: 《猜猜它是谁》。我们都知道,动物是孩子们的好朋友,不管是可爱的小兔子、小鸡、小鸭;善良的小马、小羊;凶猛的老虎、狮子……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特别是小班幼儿对动物更是充满了好奇,因为那里有他们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动物朋友。为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爱动物的情感,让幼儿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些动物,我班进行了主题活动《动物王国》。在活动中,发生了一件事情:有一天,孩子们在玩抓尾巴的游戏。这时,刘其昕小朋友抓到一条尾巴说:“老师,看我抓到一条大灰狼的尾巴。”听到刘其昕的话,有几个小朋友也参与到其中,纷纷说:“不对,这是小猴子的尾巴。”“这是小兔子的尾巴。”这是孩子对事物的想象,是其创造性的表现,也充分体现出幼儿对动物的喜爱。见他们对尾巴这么感兴趣,我特意找来了一张他们认识的动物尾巴图片,请他们说说这是谁的尾巴,说什么的都有,其实这是他们都认识的小马的尾巴。可是,一旦尾巴和身体分开后,他们就不认识了。以前在认识动物时都是通过整体进行认识,他们看到一张完整的动物图片时,能很快说出是什么动物,但是将动物分割开来变成一小部分时,就不认识了。这说明幼儿对动物的观察只是整体观察,并没有观察到部分,对动物的整体形象和细节考虑不全面。那么,如何让幼儿更细致、深入地观察和了解动物的外型特征,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呢?针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本次活动。
(一)、教育目标如今,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和热爱科学的情感。所以,根据这一要求,我将本次活动目标指定如下:
1、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
2、能从动物的局部判断出是哪种动物,并能合作将动物完整的拼出来。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二)、教材内容方面根据制定的目标,选择相应的内容也是置关重要的。确定了活动《猜猜它是谁》,还要结合我班幼儿的具体情况。我根据主题活动《动物王国》里的内容,结合本次活动,收集相关的游戏材料,巧妙地将一些幼儿认识的动物设计在游戏转盘中,并将这些动物分割成二至四块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拼图,让幼儿通过这些分割图推断出是哪个动物,及在拼图游戏中让幼儿掌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幼儿在游戏中能积极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增强求知欲,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提高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本次活动重点是: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难点是: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我在设计本次活动中,采用了以下方法:运用观察法,
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观察法也是幼儿探索科学的基本方法,能使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提高幼儿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利用拼图游戏,将动物的整体图片拆开,分成若干片,再让幼儿拼完整。操作法,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让幼儿在自己的动物》请幼儿将老师藏在大森林里的动物部分图片找到,这些动物并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动物的身体、有的是动物的脚、有的是动物的头。在找到后,还要推断出它是谁,然后告诉大家自己找到了什么动物。通过幼儿的寻找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喜爱科学活动的情感。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通过讲述自己找到的动物,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③ 将动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动物的家里。教师将动物的完整图片展示出来,让幼儿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4、结束部分——《拼图游戏》:请找出相同动物图片的小朋友,合作将动物的部分拼成一个整体的动物。通过操作活动,能观察到动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征,并能相互配合进行拼图,将动物图片拼完整。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尝试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延伸活动:《玩拼图》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拼图,能独立将拼图完成。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动物的了解。
小班科学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
糖果是幼儿熟悉、喜爱的食品。它精美的包装、形态各异的外形、鲜艳美丽的色彩、奇特丰富的口味,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对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更始如此。因此,选择这个幼儿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内容,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主动探索,获得直接的经验,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产生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欲望,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椐此,制定如下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初步了解糖的作用。
2、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
重难点: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
准备:
1、活动室布置成糖果王国,各种糖果散放于活动区、玩具柜等处,在适合的地方悬挂一些糖果。
2、糖果国王头饰一个。
二、说教法。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直接受到其原有经验的影响。幼儿对糖果有着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浓厚的兴趣,这为幼儿的探究和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也为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体性提供了保证。活动组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活动过程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地、较系统地感知糖果的特征。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积极主动,感知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均得到了锻炼。
三、说教学程序。
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我将活动设计成三个环节。
(一)在糖果王国里找朋友。
1、进入糖果王国。
教师戴着糖果国王的头饰,用拟人化的身份引出主题。导入语: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朋友。
进入糖果王国后,请幼儿随意寻找多种糖果做朋友。导入语:孩子们,糖果王国到了,你们看,好多糖宝宝在欢迎你们,快去找个糖宝宝做朋友吧。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糖果,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
幼儿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表现出积极主动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愿望。该环节通过让幼儿自由地对糖果进行探索,给予充分的自由,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1、幼儿自由的感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
导入语: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和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①提出探索的要求,帮助幼儿有目的地认识事物。
②通过探索过程中同伴间的交流讨论,帮助幼儿发展合作能力,增加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同时相互学习同伴的长处和价值,获得有益的经验。
③在幼儿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鼓励幼儿轮流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引导幼儿有更多的思考和概括。
2、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①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教师再次以拟人的手段引导幼儿观察糖果的包装。导入语: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
②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
导入语: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他小朋友糖宝宝是怎么样的?
③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
导入语: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④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导入语:老师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请你们仔细地闻一闻你的糖宝宝是什么味的?
⑤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
导入语:请你尝一尝,你的糖宝宝味道怎么样?
根据糖果的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由内而外、由浅深入地对糖果作了全面细致的观察与认识,通过看、摸、剥、闻、尝等多种感官循序渐进地感知糖果的特征。
3、小结。
通过和幼儿一起回忆,总结糖果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糖果,增强对糖果的兴趣。
(三)简单了解糖的作用。
1、提出问题:糖有什么用?多吃糖好不好?
针对问题,引导幼儿大胆讨论、思考糖的作用,及糖对身体的利与弊,初步了解糖的作用。
2、小结糖的作用,渗透吃过糖后保护牙齿的方法。
四、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进行画糖果、捏糖果的活动。
2、开展“糖果超市”的角色游戏。
小班科学说课稿6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富有好奇心,会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也能运用多种感官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特征。设计本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多渠道参与法感知水果的特征,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活动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因此教师采用了实验操作法和游戏法,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二、说教材
教材内容分析: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香蕉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富有营养,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且融入游戏,又有幼儿亲身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运用各种感官感知香蕉的独特外型、表皮的颜色及与众不同的口味,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三、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活动围绕目标展开。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1、通过各种感官认知香蕉的特征,初步了解香蕉的吃法2、学会自己动手剥香蕉3、体验到剥香蕉的乐趣,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四、说重点难点
本活动的重点是幼儿通过摸、看、尝等感知探索香蕉的特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难点是幼儿能对剥香蕉产生兴趣,愿意吃香蕉。
五、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运用实验操作法,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等感知香蕉的特征,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探索学习。游戏法导入,利用游戏教育性,娱乐性和创造性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谈话法总结,引导幼儿运用简单、准确的语言总结香蕉的特征,巩固学习香蕉的特征。还有示范演示法的运用,通过谈话讲解示范给幼儿实物的操作过程,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剥香蕉的方法过程,有助于后续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
六、活动总结
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教师在活动中注意语言的清晰简练,避免出现无关刺激的干扰。
七、说学法
本活动运用了多渠道观察法: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潜移默化的让幼儿对香蕉产生浓厚的兴趣。
八、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幼儿猜测黄色箱子里面是那种水果的游戏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黄色箱子来巩固学习黄色。
(二)活动展开
1、猜测香蕉
教师结合谈话法,利用幼儿触觉感知香蕉的表皮感觉以及香蕉的形状让幼儿猜测认知香蕉的表皮感觉和形状。引导幼儿用比较清晰、简单、准确的语言归纳总结香蕉的表皮感觉和形状。
2、出示香蕉
教师拿出箱子里面的香蕉揭晓答案,利用幼儿的探索热情,通过观察指导法,引导幼儿运用视觉认知表皮的颜色和香蕉的外形,并结合谈话法和启发式语言,引导幼儿运用简单的语言总结香蕉的表皮颜色。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交流香蕉的外形像什么,运用生活中具体的事物认知香蕉的外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事物的能力。
3、剥香蕉
教师结合实验操作法和示范演示法,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手指的运动能力。在教师示范讲解正确剥香蕉皮后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注意引导剥完香蕉的小朋友把香蕉和香蕉皮放在指定位置。所有的小朋友都完成剥香蕉后给予一定鼓励。
4、吃香蕉
教师结合启发式提问的方法,提问幼儿香蕉是什么味道的?展开一定的讨论后,幼儿通过吃香蕉积极探索香蕉的味道。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总结香蕉的味道。最后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香蕉皮、用过的擦手巾扔到垃圾桶。
5、讨论香蕉的吃法
教师结合谈话法,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开放式的提问:香蕉有哪些好吃的做法?通过讨论,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能对香蕉产生兴趣,想吃香蕉。
6、游戏环节(香蕉迷宫)
设置游戏迷宫,在迷宫的每个分岔路口贴有不同水果的指示牌,贴有香蕉的水果牌为通行路口,其他路口为错误路口,其中贴有香蕉的路牌,香蕉也是各式各样的,例如一个完整的香蕉、剥完香蕉皮的香蕉果肉、未剥完香蕉皮的香蕉。本游戏活动是对前面活动效果的考察,巩固幼儿对香蕉的认识,初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九、说活动延伸
将此活动转移到艺术领域的美工区,让幼儿运用本活动的经验为没有衣服的香蕉宝宝穿衣服,幼儿在老师已画出轮廓的香蕉涂色。巩固学习香蕉的独特外形和外皮颜色。
小班科学说课稿7
说教材:
冰是幼儿生活中常见并接触过得物质,幼儿很喜欢玩水玩冰。在玩冰中幼儿不仅充分享受玩冰的乐趣,而且能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幼儿对冰的认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不断深入。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关于“冰”方面的知识,也是必须的。
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度的阶段,他们对于事物的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已有而得操作摆弄为主,同时,因为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比较弱,很难自觉发现冰的一些基本特征,所以活动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冰的这些特性显露出来,让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一下目标:
1、尝试玩冰,知道冰快得明显特征。
2、体验玩冰乐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肯创造力。
说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玩冰活动中充分感受冰的一些基本特征,这方面试注重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构建知识。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现象,这方面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胡培养。
活动准备:
1、五颜六色的果汁冰块若干。
2、制作冰块的各种形状的物体。
3、热水一盆,各式颜色等物品。
说教法和学法:
教与学是一个和谐统一过程。《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试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本次活动中,我除了用亲切胡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们以外,还采用了直观教具演示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感受冰胡神奇和有趣的同时,达到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和谐统一,体现活动多元化的整合。
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主要学法有:情感体验法,交流讨论法,尝试操作法等。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幼儿对科学活动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过程:
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出处于积极探索胡状态,在玩中学,学中玩。我把本次活动设为四个环节:
下面我为各位老师具体阐述一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喝过冷饮吗?你知道有哪些好吃的冷饮吗?”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自由交流。(用一个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
2、看看说说交流经验:
老师出示五颜六色的冰块,“这是什么呀?冰块是什么颜色的呢?”“你在哪里见过冰块?”请幼儿自己交流,然后再小结。(这个环节通过简单的提问,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巩固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能照顾到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使他们也有主动发言的机会。)
3、摸摸玩玩,尝试操作:
(1)给幼儿摸摸玩玩冰块,“冰块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没一会,你的手心里多出了什么东西?”在幼儿玩冰的时候,引导他们观察冰的变化。
(2)给诱饵品嚐果汁冰块,猜猜冰块的味道。感觉冰块在嘴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3)怎样让冰块化得更快一些呢?请幼儿讲冰块放到热水里,看看冰的变化。
(4)提供给幼儿各种制冰的器皿,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一起制作冰块。(这个环节给幼儿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乐意参与讲述,并大胆胡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4、活动延伸,拓展知识: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冰块,再尝试一下,还有那些办法能在让冰块融化。
小班科学说课稿8
手机作为现代科技成果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它相比于固定电话在外形上更为轻巧,携带方便,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它,在功能上比固定电话更为齐全,除了的功能:打电话外,还附加了照相机、摄像机、随身听、游戏机、闹钟,甚至电脑的功能。但作为小班第一学期进行的教学内容,我选择了幼儿最为熟悉的两大功能:打电话与拍照入手,引导幼儿去关注和发现手机的其它功能,让孩子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使幼儿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2、通过打电话游戏,让孩子初步感知点与数的对应,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使幼儿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难点:
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解决重点目标)
1、观察比较固定电话与手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知道手机的功能之一:打电话。了解手机的特性:小巧、携带方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它。
2、比较照相机与手机,了解手机的功能之二:拍照片。(出示平时用手机给宝宝们拍的照片进行引导。)
3、了解手机的其他功能:(如打游戏、听音乐)
师:科学家可聪明了,他们发明的手机本领越来越大,除了可以打电话、拍照以外,你还知道手机有什么本领吗?(如听音乐,可现场演示)引导幼儿去关注手机的其他功能,进一步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二、运用手机的功能学习打电话:(解决难点目标)
师:宝宝现在想不想爸爸妈妈,可是,我们在幼儿园,爸爸妈妈在上班,怎么办呢?(教师在这里要注重情感的引导)
教师有选择性地提供一组号码的小圆点,让孩子数数小圆点的数量,数对了,电话就通了,并让孩子真实地与家长进行对话。
教师在小结时要提醒幼儿不能随便打电话。
三、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继续去关注手机的其他功能(如摄像、闹钟、上网等功能),进一步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我对这个活动设计的思考:
1、能从生活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中选材。我们对孩子的教学既要来自于生活,又能回归生活,为生活所服务,我所选择的“手机”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孩子在家中经常接触父母的手机,对它有一定的了解,陌生是因为手机中有许多功能是孩子不熟悉的,因为父母怕孩子弄坏自己的手机而不让他们玩,所以这里就有许多教师可以挖掘的教育价值,引导孩子感受科技成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注重各领域的结合。在第二环节中我设计了打电话,通过打电话游戏,让孩子初步感知点与数的对应,通过真实地打电话学习打电话的方法,在这里,既注重了各领域间的整合,又培养了孩子的口语能力。
3、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除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外,还有其情感因素在里面,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向朋友或家人表示问候,是人们情感交流的工具。在活动设计中我注重了对幼儿情感的引导。
小班科学说课稿9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红色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初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二、活动准备
箱子、红色实物若干、卡纸大兔子若干、足够数量的小兔子、足够数量多种颜色的花
三、活动过程
1、直接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神秘的箱子,老师想请一起来看看这箱子里有什么呢?
2、摸一摸
教师示范:出示箱子,教师摸出第一样红色的实物,引导幼儿说出红色。
老师想请表现最棒的小朋友也来摸一摸(教师强调规则)
幼儿游戏::让一幼儿摸出实物,并引导说出红色。(游戏重复四次)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从神秘的箱子里摸出了好多红色的东西哦!有红色的??,红色的??……
3、变一变
师:我们摸出了那么红色的东西,就是没有红兔妈妈,老师给小朋友变一个魔术,看能不能把红兔妈妈变出来呢!你们准备好了吗?魔术开始咯!(放音乐,出示兔子)
1、拿出不是红色的兔子。
问:这是红兔子吗?(重复两次)
2、第三次变出红色的兔子。
小朋友们好,我是红兔妈妈,我现在要回去看我的兔宝宝了。
4、给红兔宝宝找家
师:我的红兔宝宝不见了,怎么办?怎么办?(原来,红兔宝宝迷路了,它们不懂路回家,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帮助它,把他们送回家吧!
幼儿游戏(播放音乐)
师:今天,我们帮助了红兔宝宝,老师要奖励小朋友一朵红花,但是这红花要小朋友们自己去找。找到以后马上回到小凳子上坐好,不然红花会跑掉的哟!
幼儿游戏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红色宝宝,真开心,现在请小朋友们带上我们的红花,跟着老师出去外面找更多的红色宝宝吧。
小班科学说课稿10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这次活动的选材就来源于生活。石头是构成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种无生命的物质,同时也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事物,比如在几次户外活动时,我看到有几个孩子特别喜欢去捡石头玩,用石头在地面上、墙面上、花坛边等各地方敲一敲,一边玩一边兴奋地叫同伴一起过来听石头敲击所发出的声音。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课程,于是就设计了这个小班的科学活动《奇妙的石头碰碰响》,希望通过游戏引起孩子们对探索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的兴趣,引导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求发展”,就如《纲要》中所说:“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说目标
从“新纲要”科学领域目标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意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纲要精神,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目标:1、感知石头的基本特性,乐意参加玩石头的游戏,体验玩石头的乐趣。2、尝试自由探索,发现硬的物体和石头碰撞可以产生响亮的声音,而软的物体与石头碰撞则没有声音,并愿意大胆表述。
三、说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通过探索,发现硬的物体和石头碰撞可以产生响亮的声音,而软的物体与石头碰撞则没有声音。”在活动中我采用了探索比较法来解决难点,通过两次探索比较让幼儿发现这一特性。
四、说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两块石头;若干件硬的物品(木头积木,塑料积木,金属勺子);若干件软的物品(海绵,毛绒玩具,毛线团);厚垫子,桌子等。
2、经验准备:已学习节奏乐《闪烁的小星星》。
五、说过程
我通过三个环节“感知特性--探索比较--拓展经验”来达到活动的目标。1、感知特性一开始以“石头展览会”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观察发现石头不同的颜色、形状、质感,对石头的基本特性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2、探索比较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所在。通过两次探索比较,让幼儿发现硬的物体和石头碰撞可以产生响亮的声音,而软的物体与石头碰撞则没有声音,并愿意大胆表述。第一次以集体共鉴的方式,初步感知软硬物体与石头碰撞产生的不同现象;第二次通过自主探索,幼儿运用已有经验的判断进行初步猜测,经过探索验证进一步感知这一现象。3、拓展经验这是活动的延伸环节,进一步增强幼儿对探索石头的兴趣。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科学说课稿11
活动目标:
1、感受电话的有趣和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2、学习打电话的方法,能有礼貌和别人打电话。
3、能主动地和同伴打电话。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娃娃家的游戏场景、电话机
活动过程:
1、娃娃家的场景,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想请娃娃单位爷爷奶奶来做客,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和爷爷奶奶联系呢?
2、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师:爸爸妈妈应该怎样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呢?
幼儿自由地打电话,教师观察并请幼儿讲讲自己是怎样打电话的?获得正确打电话的经验,师生共同讲讲怎样打电话:首先拨号再接通、通话时要问好,说自己找谁?再告诉别人自己是谁,最后要和别人说再见,才能挂电话。
3、游戏:我和你打电话幼儿两人一组互相打电话,邀请对方来家做客,巩固打电话的方法。
小班科学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鞋子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孩子从学步之日起,不同质地、不同款式、不同作用的鞋子就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当他们穿着妈妈的高跟鞋、爸爸的大头鞋开心地走来走去时,哪怕摇摇摆摆摔倒在地也都乐此不疲。现在鞋子的款式也越来越多,这对孩子认识各种鞋子提供了丰富资源。结合小班幼儿好奇、好动,什么事都想模仿探究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我会创设"鞋子展览会"的情境,通过看看、摸摸、说说等形式,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动口,在探索、操作中构建对鞋子的认知经验。现在的孩子由于家长包办代替过多,在穿脱鞋子上日常锻炼较少,本次活动中,我会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尝试自己穿脱鞋子,并通过小儿歌的形式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常见鞋子的款式及用途,知道鞋子要合脚。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2、能力目标:能给鞋子进行正确的配对,并能按左右位置摆放整齐。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3、情感目标:对各种各样的鞋子产生兴趣,懂得爱惜鞋子。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高跟鞋、旅游鞋、皮鞋、凉鞋、雨鞋、轮滑鞋、棉鞋、拖鞋等大小、材质不一样的鞋子,并布置成"鞋子展览会"的情境,这些鞋子是按照童鞋、成人鞋的类别来摆放的。
2、ppt《各种各样的鞋子》,这里指的是一些幼儿在生活中不太常见的,比较特殊的鞋子。
3、音乐CD《鞋子踏踏响》。
四、教法学法
教法:1、情景教学法2、游戏法
学法:1、实践操作法2、探究体验法
五、活动过程
我的活动设计主要分为四部分来完成:
第一部分:
参观"鞋子展览会"。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鞋子展览会上各种颜色不同、形象各异的鞋子,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感官,这一环节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让幼儿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感知不同的鞋子。我准备分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这一部分:
第一环节:
认识各种鞋子。这一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了解不同鞋子的名称和用途。我会组织幼儿通过看看、摸摸、说说的形式,感受鞋子款式、用途的多样性。
在进入展览会之前我特意安排孩子们脱鞋子,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按左右位置将鞋子摆放整齐。引导语:"听说鞋子展览会里有许多漂亮的鞋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鞋子展览会到了,我们先要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才能进去参观。来,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摆放整齐。"在这里我会通过小儿歌的形式提醒幼儿正确摆鞋的方法,我拿起自己的鞋子,一边摆一边说:"两个好朋友,见面点点头",接着引导幼儿也边说儿歌边将自己的鞋子按左右位置摆放整齐,如果有的孩子放反了方向,我会及时引导:"哎呀,你的两只鞋子怎么没见面点点头呢,它们是不是闹别扭了,快让它们和好吧!"
脱完鞋子进入展览会之后,我会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欣赏鞋子的款式、讨论用途。引导语:"这么多漂亮的鞋子,你喜欢哪一双鞋子?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在什么时候穿上它?"这里我会运用集体讨论和个别表述的方法,鼓励幼儿从颜色、款式等方面说说自己喜欢的鞋子。我将重点引导幼儿了解高跟鞋、雨鞋、旅游鞋、拖鞋、轮滑鞋的特点和用途。
通过交流让幼儿了解:高跟鞋是妈妈穿的鞋子,上班、逛街、做客时穿着它很漂亮;下雨天的时候穿雨鞋最合适,它能够让我们走在水里不湿脚;旅游鞋非常的轻便,穿上很舒服适合在爬山、做运动的时候穿;在家里的时候我们都会穿上拖鞋,软软的、大大的可以让我们累了一天的脚好好的放松一下;轮滑鞋有许多轮子,它可以让我们在地上滑的很快,但是要想穿轮滑鞋是需要技巧的,学会了技巧你就会滑的很快。
第二环节:
穿鞋子。这一环节大约需要4分钟。我将运用探究体验法,请幼儿选一双自己喜欢的鞋子穿上,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穿上不同鞋子的感受。这一环节中我会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穿鞋子,探究自己穿鞋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引导语:"小朋友,选一双自己喜欢的鞋子穿上吧!你穿的是什么鞋子?穿在脚上有什么感觉?"通过尝试让幼儿知道鞋子要合脚才舒服。接着我会引导幼儿交换一下鞋子,体验不同的鞋子穿在脚上的不同感受。
最后我会鼓励幼儿整理鞋子,先用儿歌的形式引导幼儿将鞋子进行配对巩固按左右位置摆放整齐,接着请幼儿把鞋子放到鞋柜上。引导语:"小鞋子也要回家休息了,在回家之前,我们先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让它们手拉手不分开,然后把它们送回家。"
第二部分:
讨论鞋子的用途和保护方法。这一环节大约需要2分钟。
我会引导幼儿讨论:我们为什么要穿鞋子?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鞋子可以保护人们的脚不受伤,不穿鞋子的时候要将它们放到鞋盒子里,脏了的鞋子要及时刷干净。
第三部分:
有趣的.鞋子。这一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了解鞋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的,激发幼儿继续探究鞋子的兴趣。
我会向幼儿出示ppt,ppt中有舞蹈鞋、小丑鞋、电暖鞋、虎头鞋、草鞋、按摩鞋等鞋子及不同的人们穿着这些鞋子的样子的图片,出示不同人们穿着这些鞋子的样子的图片的目的,让幼儿直观的了解特殊鞋子的功能。逐一点击图片并组织幼儿讨论,如:出示虎头鞋,我会引导幼儿说说:这双鞋的样子像什么?它是给谁穿的鞋子?(教师小结:虎头鞋是给出生不久的小宝宝穿的,据说小孩子穿上它可以像小老虎一样健康)接下来我会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其它的鞋子。
第四部分:
游戏《鞋子舞》。这一环节大约需要2分钟。鼓励幼儿穿上自己的鞋子,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提醒幼儿分清左右,接着播放音乐《鞋子踏踏响》,我会带领幼儿跺一跺、跳一跳、听一听,感受鞋子有节奏的声音,活动在快乐的游戏中结束。
小班科学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水果是幼儿常见的、喜爱的食物。它形态各异的外形、鲜艳美丽的色彩、奇特丰富的口味,都对小班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而且水果品种丰富,常见的有苹果、桔子、香蕉、梨等等,它们的形状、颜色、果肉各不相同,小班幼儿虽然知道一些水果的名称,但对水果的基本特征及多种吃法还缺乏了解,因此,选择这个幼儿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内容,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主动探索,对水果能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幼儿想吃水果,爱吃水果的欲望。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的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从满足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需要三个纬度,制定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水果的外形及主要特征,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了解水果的多种吃法,体验品尝各种水果的乐趣。重点: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各种水果的外形及主要特征。
难点: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难点的突破: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水果实物,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对水果的主要特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对水果产生探究兴趣,激发吃水果的欲望。为了更好的完成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对水果有一定的经验(认识几种常见水果)物质准备:香蕉、苹果、橘子、梨、神秘袋、课件
三、活动流程:
水果猜谜,引题激趣——感知特征,交流发现——调动经验,了解吃法——品尝水果,体验乐趣
四、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各种水果”。
1、出示装满各类水果的“神秘袋”,激发幼儿对认识水果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里面会有什么呢?然后露出半根香蕉,教师用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猜是什么?你为什么猜它是香蕉?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出示神秘袋营造一个愉快、欢乐、无拘无束的游戏气氛,用猜水果的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教师小结:香蕉是弯弯的,像一个月亮,果皮黄黄的。
(教师的小结为幼儿做了隐性示范,为下面的环节幼儿探索水果主要特征做好铺垫)
3、香蕉还带来了它的许多水果朋友,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来吧(打开神秘礼物布),现在请你们上来选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回到位置上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再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水果朋友是怎么样的。
(小班孩子好动、好玩,对学习的认识很大的程度依赖于行动。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不但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还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
(二)、感知多种水果的特征,交流自己的发现
1、看水果,知道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你的水果朋友叫什么名字?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
2、摸水果,了解水果的表皮特征你的水果朋友摸上去什么感觉?
3、切开水果,了解水果的内部特征(现场教师切+播放课件)看看水果朋友的里面长什么样?(在这个环节中,给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探索环境,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了水果的颜色、形状和果肉,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小结:桔子是扁圆形的,表皮粗糙,果肉一瓣一瓣的,里面有籽;苹果长得圆圆的,表皮有的红,有的绿,摸上去很光滑,果肉的中间有核,梨上边小下边大,表皮上有小黑点,果肉的中间也有个核(幼儿观察探索后,此刻经验还比较肤浅。对水果的了解还不够稳固,需要经过教师的小结进行及时整理加以巩固和提升认知。)
(三)、了解水果的多种吃法,体验品尝的乐趣
1、这么多的水果,你们喜欢吃吗?这些水果可以怎么吃呢?(播放课件)(通过播放课件,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让幼儿了解原来水果还可以这么吃,从而提升了幼儿的原有经验,从而激发幼儿想吃水果,爱吃水果的欲望。)
2、教师小结:我们要多吃水果,水果里面有很多维生素。可以使宝宝长得又高又大,但是水果皮不可以乱丢,应该放在垃圾桶里。
四、品尝水果,体验乐趣现在你们想怎么吃?呆会罗老师请姜老师、陈老师一起帮忙制作,然后再请小朋友品尝,好吗?(课后品尝)
(在活动的最后邀请幼儿品尝水果,满足了幼儿想吃水果的欲望,特别对于那些平日不爱吃水果的幼儿也能激发起想吃水果的欲望。孩子们带着美好的情感体验结束了本次活动。)
小班科学说课稿14
一、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年龄普遍在3―4岁左右,思维呈现出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由于小手肌肉组织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活动性较弱。利用幼儿对周围的声音感到新鲜好玩的现象,设计此活动,发展幼儿的听觉、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说教材
1.本活动的目标是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拟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分组活动、综合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而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上自信心的发展,获得成就感。
三、说教法
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活动准备:前期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会听一些独特的声音。教具游戏的准备──沙子、小石子、小铁片、黄豆、卡通空八宝粥罐若干;舞曲音乐。幼儿活动准备──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四、说学法
1.通过可爱、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会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
五、说教学程序
首先,通过认识新朋友──漂亮可爱的罐宝宝,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其次,通过操作活动“喂宝宝”尝试自己制作响罐。这样的设计,幼儿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使每位幼儿都有了动手机会和表现,在猜想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测、去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最后,在户外活动中,深化主题,愉快的结束活动,使幼儿意犹未尽的渴望再次的活动。
小班科学说课稿1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教学活动《了不起的轮子》。这是主题二《骨碌骨碌转》当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活动目标、准备,活动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六个方面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了不起的轮子》是小班教育主题中的一个科学活动。生活中,轮子到处可见,马路上穿梭的车辆,不管是汽车、摩托车还是自行车,它们都有轮子,轮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让幼儿进一步认识轮子,知道轮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体验轮子带来的乐趣,这是我们老师应该给予引导和帮助发现的,这也是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在这个活动中,我让幼儿去观察、去操作、去发现、去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轱辘轱辘的轮子滚动着、转动着,带给幼儿惊奇和遐想,令幼儿着迷,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我觉得这个教学内容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活动内容,并将它与科学和语言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标:
1、了解轮子是圆的、会滚动,能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2、体验与同伴合作与不能玩具的乐趣。
3、了解轮子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三、活动的重点、难点:
1、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此活动的重点是了解轮子是圆的,会滚动的特性。
2、如何引导幼儿发现并感受轮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是这次活动的难点。
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玩儿的过程当中,会完全沉浸到轮子带来的乐趣中,却很少有机会去进一步的思考轮子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这就需要老师采用鼓励、表扬、引导,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在游戏中让难点得以解决。
四、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积木若干。
2、课前幼儿搜集的玩具汽车。
3、各种有轮子的物体的课件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采用了游戏法、启发提问法、讨论法、观察法等教法和学法。 纲要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活动中可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促进激发他们的兴趣,使无意注意转变成有意注意。在本节课中游戏法几乎是贯穿始终的,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不仅探索了新知,而且体会到了活动的乐趣。启发性提问法能引导幼儿有目的观察思考。讨论法可以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法、形式来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说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滚一滚”的小游戏。教师课前准备了装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积木的“百宝箱”。首先引导幼儿在”百宝箱”中摸一摸,感知物品的形状,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积木,在地上玩一玩,滚一滚。教师提出游戏小任务:看看哪个会滚,哪个不会滚。看看谁最先发现它们的小秘密?接着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哪块积木滚得快,滚的时间长,为什么?幼儿进行讨论,教师适当小结。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玩游戏发现了圆形积木会滚,滚得快,滚的时间长,因为它没有角是圆形的。从而了解到圆形会滚动的特性,为后面认识轮子和它的作用做好了铺垫。
(二)、探索发现 认识轮子
1、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玩具小汽车,启发幼儿: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小汽车上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幼儿自由观察讨论,通过观察幼儿认识到轮子是圆形的这一特征。
2、接着幼儿自由玩一玩自己带来的汽车玩具。教师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玩玩具的?玩具汽车是怎样前进的?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轮子是圆圆的,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的。并请幼儿演示轮子的滚动。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幼儿进一步感知轮子会滚动的特点并初步了解了轮子的作用。
(三)、拓展思维 启发联想
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师与幼儿进行谈话: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上有轮子呢?为什么要安装轮子?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想一想除了车以外还有哪些东西上有轮子,并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谈一谈轮子的作用,感受轮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使幼儿认识到轮子可以帮我们“走”的更快,还能省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四)、轮子自述,拓宽视野
教师进行小结:这些轮子真了不起,帮我们做了很多事情,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还有哪些东西上有了不起的轮子吧?接着播放课件,教师以轮子的身份引出进行自述:我是了不起的轮子,你瞧,溜冰鞋上有圆圆的轮子,自行车上有圆圆的轮子,摩托车上有圆圆的轮子,汽车上有圆圆的轮子,火车上也有圆圆的轮子,它们都因为有了我而跑得很快很快!把大家带到想去的地方。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生动有趣的描述,孩子们对轮子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体会到了轮子的自豪。
(五)、创设情景 感受体验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创设情景:请幼儿分组感受搬动滑板车和拉动滑板车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说出答案:利用轮子拉动更加省力气,更加快!教师小结:有了轮子,我们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会更加省时,省力,更加方便!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情景小游戏,通过体验来感知轮子会滚的特性,孩子们探索到了轮子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从而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了轮子的作用,体验了活动的乐趣。
通过这个活动,我深刻地体会到:上好每节课,我们教师都要考虑到每个环节、甚至每个细节,教师更要积极地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师幼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积极的互动,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幼儿成为一位主动积极的学习者。
【小班科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科学说课稿02-17
饼干商店小班说课稿11-25
大班科学领域说课稿01-21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05-08
大班科学活动:《我们的牙齿》说课稿10-19
七年级科学说课稿11-04
关于幼儿园科学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08-13
《翠鸟》说课稿06-02
体育说课稿04-18
Powerpoint说课稿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