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班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小班教案 篇1……
有关小班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起数数的兴趣。
2.培养按数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实际意义,在操作的基础上尝试用语言来表达“2”的形成。
活动准备
1.课件:大树、小鸟;
2.在教室里摆放许多小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小兔来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一种小动物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它是谁?在哪呢?请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开
1.体验2的形成
(1)请幼儿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师: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个小朋友找一只小兔来。
--你找到了几只小兔?
(我找到了一只小兔)。
(2)请幼儿再找一只小兔
教师:这一只小兔有些孤单,请小朋友再给它找一个伙伴好吗?
小兔的伙伴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请小朋友去找找吧!
幼儿找到另一只小兔。
(3)现在你有几只小兔?
(现在我有2只小兔)
教师:先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后来又在草丛中找到1只小兔,变成了2只小兔,1添1是几?
(1添1是2)
(4)请幼儿复述:1添1是2。
2.课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来我们班做客,我们应该为小兔准备爱吃的萝卜和青菜
(1)课件播放:
先请1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再请另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
1个萝卜添上1个萝卜是几个萝卜?1添1是几?(1添1是2)
()
(2)教师用贴绒教具演示2的形成过程:
先请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请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
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几棵青菜?1添1是几?(1添1是2)
3.认读数字2
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菜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
幼儿认读数字2,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
4.理解2的'实际意义。
(1)问2能表示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草,还能表示2个什么?
小结:2能表示所有数量是2的物体。
(2)课件播放若干数量是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2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
播放音乐,请幼儿在教室里寻找能够用2来表示的物体.
教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体能够用2来表示,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去找找吧,
音乐停止,到老师身边来说给小伙伴听,自然结束!
好玩的轮子
活动目标: 1、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
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
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集体验证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车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选择不同图形组合绘画出各种造型的房子。
2、 合理布局画面,体现高矮不同层次。
活动准备:
ppt、范例、作画用具
活动过程:
一、 欣赏和演示
1、 宝宝要搬新家了,今天跟着爸爸妈妈去看新房子了。
(集体欣赏ppt:有高楼是高层住宅,有低楼是商场、学校还有绿化小区)
2、 哪些图形可以造房子呢?
3、 找一找,这些房子用了哪些图形?
(如半圆型的窗户和屋顶,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墙)
4、个别幼儿示范画不同造型的房子。
二、 创作要求
1、 我们把绘画纸当作嘉定工业区的'建筑地,大家快请图形宝宝来,我们要造房子了。
2、鼓励幼儿画出高矮不同层次的房子。
三、 想象创作
1、 启发幼儿选择不同图形组合成不同造型的房子。
2、 思考各种房子的功用与结构。
四、 引导评价
1、 找找你造的房子是用了哪些图形?
2、 相互欣赏不同的房子结构。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相对性。
2、练习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有高矮物体的大图。
2、两支塑料花。
3、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高矮。
请一位大班幼儿和一位小班幼儿踏步走进教室,请幼儿比较谁高谁矮。请幼儿说出:
2、观察大图比较高矮。
引导幼儿比较图片上物体的高矮,并说出什么东西是高的,什么东西是矮的。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教师出示两支不同高度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请幼儿观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教师总结: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要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4、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请幼儿给不同高矮的物体进行排序。
5、排队游戏: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学会分享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从小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可以让幼儿学会分享和体验分享后的快乐,为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幼儿情况设计了《美味食品车》:通过一些小动物们在得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时,首先能想到与家人同享,表现了他们心中有他人、愿意与人分享的品格,为幼儿们树立了榜样。该故事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是一篇对小朋友们进行分享教育的好教材。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通过与幼儿自身对比,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与人分享,增强幼儿的分享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美味食品车》图片。
2、角色表演的头饰。
3、幼儿分享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题,初步感受:
幼儿在愉快的《幸福拍手歌》中体会快乐、幸福的心情。
师:你们快乐、幸福吗?什么会让你感受到幸福呢?小猫最幸福的事就是和小朋友分享它的生日蛋糕了。
1、让幼儿自由品尝蛋糕。
第一次心理辅导:与幼儿讨论:没有吃到蛋糕的小朋友心里会怎样?你会怎么办?
2、第一次行为练习:幼儿自由拿蛋糕,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3、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第二次心理辅导:请幼儿说说分享食物的`感受。
4、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第三次心理辅导:幼儿自由和同伴说说你和谁分的蛋糕?你高兴吗?
二、情景导入,讲授故事:
1、教师讲授故事
2、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1)故事里都有哪几个小动物?他们都喜欢吃什么?
(2)小鸟、毛毛虫、小猫在得到自己喜欢的食物时都想到和谁一起分享?
(3)小乌龟想吃肉时,贝贝是怎样做的?
3、引导幼儿运用以有生活经验进行故事创编:你知道还有哪写小动物爱吃什么东西?如果他们得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会分给谁一起吃呢?
4、教师扮演贝贝,幼儿自由选择动物角色,师生共同表演故事。
5、进一步引导幼儿:你喜欢吃什么?你有了好吃的想和谁一起分享?
三、看图片,形成与自身对比:
教师依次出示幼儿和人分享的画面,幼儿讨论
教师总结:和人分享的事物有很多,你都和别人分享过什么?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四、活动结束:
教师拿出皮球,请幼儿进行游戏:我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球,可是皮球不够怎样办?启发幼儿能够互相分享玩具,体验分享的快乐,探索不同的合作玩法。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练习双脚前行进跳和原地向上跳,发展跳跃能力,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白兔头饰,红,黄,蓝,绿彩色色板4块,彩色圈4个,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1.入场
老师扮演兔子妈妈,幼儿扮演小兔子.兔妈妈带小兔到草地上去玩.双脚行进跳入场地.
2.准备活动
在场地的大圆圈内,幼儿随音乐跟着老师做律动:伸耳朵(上肢).吃青草(下肢).搬蘑菇(体转)蹦蹦跳跳(跳跃)等.
3.跳彩圈
老师将彩圈分散放在场地上,启发幼儿自由的在圈中间跳进.跳出.
4.游戏"小兔跳彩圈"
教师将各色彩圈隔一定的距离放成一个大圆圈,幼儿分散站在大圆圈上,教师站在中间.游戏开始,幼儿随着音乐在大圆圈内向顺(逆)时针方向走,看到圈就跳进.跳出.当教师高举一块彩色板时,小兔子迅速跳跃到与板相同颜色的圈内,每个圈内只能跳进一只小兔子.当小兔子跳入同色圈后,教师给予表扬,并继续进行游戏.
5.游戏结束:教师:"今天小兔子玩的'很高兴,也很累了,我们一起回家吧!"幼儿跟着教师走出场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采用游戏的方式,锻炼幼儿的上肢运动,以及双脚同时向前跳和向上跳。在游戏情节的贯穿下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发掘他们的表现技能和自我满足的情感需求,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有的幼儿动作不协调,不会双脚同时跳起或是不能同时落地,对于这些幼儿平时应进行重点指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的动作得到发展。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认识鸭子生长过程与习性。
尝试运用肢体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儿歌读本、儿歌掛图、互动式教育光碟。
有关鸭子的书籍(如:我们是这样长大的——鸭子/上谊出版)或影片、呼拉圈、报纸、CD音响。
活动过程
1. 老师学小鸭嘎嘎叫、游水和吃小虫的动作,引起幼儿注意。
2. 请幼儿猜猜老师在学哪种动物,再翻开儿歌「黄毛小鸭」说说画面中的小鸭在做什麼事,并请幼儿学学牠们的.动作。
3. 利用相关书籍或播放影片,引导幼儿观察小鸭的生长过程及生活习性,老师再向幼儿做介绍。
4. 播放互动式教育光碟,带领幼儿愉快的跳唱儿歌「黄毛小鸭」〔附〕。
5. 请幼儿把自己当成小鸭子,随老师的口述情节进行「小鸭鸭成长日记」的肢体表演活动:
啵!蛋壳破了,小鸭子出来了。(将呼拉圈贴上报纸,让幼儿穿破报纸)
瓜瓜瓜!排排队,跟著妈妈去散步,(老师当鸭妈妈,幼儿身体摆低学鸭子走路,并排成一排跟著老师随意走)
扑通!跳进水裡游游水,(先做跳水动作,再将手摆两边做划水状)
上岸嘍!(做大步跨动作)
肚子饿了,吃吃小虫吧!(用双手当嘴巴,假装到处吃虫)
小鸭子一天一天长大,(双手及身体慢慢打开、升高)
哇!变成美丽大白鸭嘍!(鼓励幼儿发挥创意,摆出神气的姿态,老师把它拍摄下来)
6. 大家一起為表演出最美丽的大白鸭的幼儿拍手鼓掌。
评量
1.能说出鸭子的生长过程。
2.能利用肢体模仿鸭子的各种动作。
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利用肢体模仿其他动物的生长过程,如:毛毛虫、独角仙……。
小班教案 篇7
一、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都是已自我为中心,活动中同伴间的交往也比较少,因此很难有同伴之间要做好朋友的意识。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对应、匹配、寻找的过程中了解事物间简单的关系,懂得事物间谁和谁是“好朋友”。由此从对应、匹配中延伸到同伴间找朋友,知道谁和谁是和好朋友,我和谁是好朋友,懂得自己和同伴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让幼儿感受和朋友一起游戏、分享、交流的快乐,感受同伴间的友谊,及幼儿园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二、活动目标:
1、在对应、匹配、寻找的过程中,了解事物间简单的关系,尝试用儿歌的语言进行表达。
2、喜欢自己的'朋友,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交流分享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牙刷、牙杯、锅子、锅盖、鞋子、袜子、花和华盆等一些能相互匹配的实物
四、活动过程:
1、儿歌欣赏《好朋友》
——提问: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他们是好朋友?
——学念儿歌《好朋友》两遍
2、找朋友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但它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请你为它找一个朋友。(请一幼儿在准备的材料中找出一样东西和它匹配做朋友。)
——提问:为什么他们是好朋友?
——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东西都是很孤单的,现在要请小朋友们帮忙,为它们找朋友。
——幼儿各自挑选实物,并为它匹配找朋友。
——交流匹配情况,并说出理由。
3、为“杯子”找朋友
——出示“杯子”,请幼儿根据事物间的简单关系,为“杯子”找朋友。
——师:杯子的朋友是谁呢?为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说的情况用画笔及时在黑板上进行展现。
4、为自己找朋友
——师:皮球有自己的朋友,你们也有好朋友,在我们班里谁是你的好朋友?为什么?
——(幼儿自己在班里找朋友,并说出理由)
——延伸:请你们回家找找还有谁是你的好朋友。
五、活动自我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感受《好朋友》这首简短的儿歌,从儿歌中了解谁和谁是离不开,最匹配的,它们是好朋友。儿歌虽然非常地简短,但小朋友的兴趣比较高。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并注重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讲述“谁和谁是好朋友”,初步感知匹配。紧接着再拿出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相匹配的物体,让幼儿了解了只有有关联的物体才能匹配在一起,才是好朋友,进一步感知了匹配的概念。随后通过实物匹配操作加深巩固,要求他们将两个有关联的物品放在一起。在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能正确配对,懂得了匹配,操作正确,找到和自己实物相匹配的物品,有效达到教学目标。但有的孩子显得比较盲目,不知道如何去找出与之匹配的实物。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区别绿色、黄色,能一一对应找到相同的颜色。
2.体验妈妈和孩子的亲情。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纸板胸饰一份(正面是绿树叶,反面是黄树叶)。
2.一筐树叶,有绿、黄两种颜色。
活动过程
1.树叶宝宝找朋友。
——请幼儿闭上眼睛,从教师的筐里抽取一片树叶。
——你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
——请相同颜色的树叶宝宝坐在一起,把树叶放在椅凳下。
2.树叶妈妈找孩子。
——教师扮演大树,伤心地说:“我是树叶妈妈,秋天到了,我的'宝宝们一片一片地往下掉,都飞走了。我真想他们,谁能帮我找到我的树叶宝宝呢?”——引发幼儿讨论:怎样帮助树叶妈妈找回孩子?
——请幼儿每人从椅凳下拿起树叶看一看,自己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自己的妈妈在哪里。
——教师挂上绿树叶(黄树叶)胸饰,说:“我的绿(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这时,绿(黄)树叶宝宝就上前抱抱妈妈,说:“妈妈,妈妈,我在这里!”
3.游戏:大风来了。
——绿树叶宝宝的小手拉在一起,黄树叶宝宝的小手也拉在了一起:树叶妈妈带孩子们去散步,边走边念:“绿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树叶妈妈爱宝宝。”
——当听到的信号时,绿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分别抱住自己的树叶妈妈,树叶妈妈与孩子们继续玩耍。
活动建议
1.在玩的游戏时,可请配班教师扮其中一种颜色的树叶妈妈,让绿、黄树叶宝宝分别拥抱与自己颜色相同的树叶妈妈。树叶妈妈交换颜色后,游戏可再次进行。
2.游戏时,总有些孩子找不到树叶妈妈,因此,树叶妈妈应随机运用鼓励的语言和神情去暗示他们,引导他们进入角色,缓解其紧张的心理状态。
3.益智区幼儿自主操作《树叶妈妈和孩子》。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老师观察孩子们的生活,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与幼儿进行讨论,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交流,贴近幼儿生活,将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提升。在活动中孩子以自己不同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并进行解读、交流,让孩子们自己用记录的方法来寻找答案,充分调动了孩子们探索的积极性。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尝试进行配对。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一只小盒子、6个苹果,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看看他们是谁?(小熊)是小熊一个人吗?还有谁?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那妈妈呢?
3、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早餐要开始了,吃东西前要准备什么呀?吃早餐前当然要先用到餐具。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大小不同的餐具
提问;这些碗一样大吗?颜色一样吗?怎么分给小熊一家呢?哪一个给熊爸爸的?什么颜色的?哪一个是给熊宝宝的?什么颜色的?哪一个是熊哈哈哈?什么颜色的?"说说你的理由。
3、小结“爸爸个子很高,胃口很大,吃的也多,所以爸爸要用最大的盘;宝宝很小,胃口很小,吃的也少,所以宝宝用最小的盘子;妈妈胃口不大也不小,所以用不大不小的盘子。”“三只不同大小的碗,最大的给爸爸、最小的给宝宝、不大不小的'给妈妈。”
三、情境“分蜂蜜”,比较相同食物,区分高矮,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师:今天小熊一家要吃3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师: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样早餐是蜂蜜,这三瓶蜂蜜一样多吗?你从哪看出来不一样多?三只瓶子一样吗?那儿不一样?三瓶不一样多地蜂蜜怎么分给小熊的一家呢?你觉得哪个是给爸爸的?为什么?)哪个给妈妈?哪个给宝宝?
3、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感知“粗”、“细”。
1、要吃第二样东西了,第二样早餐是什么?(玉米)刚刚蜂蜜瓶子有高有矮,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可是现在玉米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给小熊的一家呢?哪个给爸爸?哪个给妈妈?哪个给宝宝?为什么?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粗”、“细”。
人是讲胖的,玉米要讲粗(动作提示),慢慢的,就变……(动作收紧)细了。
师: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3、小结:三根一样长的玉米,粗细不一样,粗的那一根多一点,细的那一根少一点。
五、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明确要求:第三样早餐是什么?(苹果)数数有几个?有什么办法可以数清楚?你数的第一个苹果在哪里?怎么分呢,熊的一家要这样分苹果: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宝宝吃得最最少,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
2、讲解操作要求:老师给每个小朋友熊的一家,还准备了一个小篮子,小篮子里面有6个苹果,请你将篮子里的苹果按要求分给三只熊”
3、幼儿操作。
4、活动评价。
六、活动延伸。
出示三只装有不同大小不同数量鱼的盒子(盒子上写上数字2、4、6)。师:“你觉得哪个给爸爸吃?”哪个给妈妈吃?哪个给宝宝吃?让幼儿猜测。后打开箱子让幼儿自己发现,除了事物数量的多少外还事物大小有关。
总结:“有时数量大的可能会多,但有时却不一定会多哦”。
小班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各种各样的水果对孩子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而孩子们对水果的印象更多的还是来自于他们的味道,酸酸的、甜甜的……但是,大家可能不曾留意过水果果皮上的秘密吧!其实,每种水果的果皮都有各自明显的特征,不仅颜色不一样,纹理也不一样,蕴含着很多的学问。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从给水果宝宝找衣服开始,通过游戏"给水果宝宝衣服",巩固幼儿对红色、黄色和紫色的认识。我选择了孩子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草莓、梨子和葡萄,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水果果皮的不同颜色,并且通过教具"挖孔绘本"验证幼儿的游戏结果,同时学习儿歌内容。水果除了颜色不一样,纹理也不一样,这是这次活动的难点,我选择了幼儿比较熟悉的西瓜、菠萝,通过出示画有这两种水果纹理的图片,为孩子提供支架,在猜测的同时,推动孩子看图片进行创编,层层深入。孩子们在愉快的交流与表达中轻松学习。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感知水果果皮不同的颜色、纹理。
2. 学习儿歌,并尝试用"我是XX(水果)的花衣服"的句式进行创编。
3. 鼓励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1.不涂色的苹果、香蕉、葡萄图片。
2.草莓、梨子、葡萄果皮颜色的花衣服若干。
3.大挖孔绘本一本。
活动过程:
一、游戏:给水果宝宝找衣服
师:小三班的小朋友,你们好!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李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水果宝宝,你们看,他们是谁?可是宝贝们,你们看这些水果宝宝少了什么?(少了颜色)
师:呀!水果宝宝的衣服不见了,我们帮它们重新做衣服吧!
师:你们看我把小花布都带来了。这是什么颜色的小花布?(红色、黄色、紫色)
教师:我已经把小花布做成了花衣服,在你们的凳子后面,请你们拿出来,为水果宝宝穿上合适的花衣服吧。宝贝们,你们不仅要想好水果的颜色还要注意它们身上都有不一样的花纹哦,不要给他们穿错衣服哦。(幼儿进行粘贴)
二、学习儿歌《小花布》
师:你们都给水果宝宝穿上了花衣服,我们来看一看、问一问,你们都找对了吗?
教师出示大绘本,翻开P1问:小花布,小花布,你是谁的花衣服?
师:你们也帮我一起问问它好吗?(幼儿与教师一起念小花布,小花布,你是谁的花衣服?)
教师翻到P2一边揭示答案,一边回答"我是草莓的花衣服"。
师:小花布是怎么说的?(我是草莓的花衣服)
教师翻到P3:请你们和我一起问问它是谁的花衣服吧。(师幼一起念:小花布,小花布,你是谁的`花衣服?)
教师翻到P4,:小花布会怎么说呢?(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语句回答)
师:我是梨子的花衣服.
教师翻到P5:请你们来问问小花布吧。
教师翻到P6:这次小花布会怎么说呢?(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语句回答)
师:我是葡萄的花衣服。
师:我们来看看刚才你们的小花布都找对水果宝宝了吗?(集体检查游戏结果,找对颜色的水果翻下轮廓。)
我们把刚才念的问题和答案连起来,就成了一首儿歌了,你听。(教师完整念儿歌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幼儿完整学念儿歌)
三、创编儿歌
师:还有两块小花布也要给水果宝宝做衣服,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的花衣服。
教师翻到P7:小花布,小花布,你是谁的花衣服?(请个别幼儿进行"菠萝"内容的创编。)
教师翻到P8,验证幼儿的创编内容,并集体尝试创编。
教师翻到P9:小花布,小花布,你是谁的花衣服?(请个别幼儿进行"西瓜"内容的创编。)
教师翻到P10,验证幼儿的创编内容,并集体尝试创编。
师:原来编儿歌这么简单啊,我们一起来编一编吧。(幼儿集体念创编部分儿歌。)
四、问答游戏
师:水果宝宝都做好了新衣服,要来我们玩游戏呢。
师:我拿出小花布的时候,你们就问:小花布,小花布,你是谁的花衣服?我翻过小花布的时候你们就说出答案。
幼儿游戏数次后离开活动室。
五、活动延伸
在区角中放置各种水果果皮的图片,供幼儿进一步创编,如:小花布,小花布,你是谁的花衣服?我是哈密瓜的花衣服。
附创编诗歌:
小花布
小花布,小花布,
你是谁的花衣服?
我是草莓的花衣服。
小花布,小花布,
你是谁的花衣服?
我是梨子的花衣服。
小花布,小花布,
你是谁的花衣服?
我是葡萄的花衣服。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的教案06-12
小班教案03-24
小班轻轻的教案04-06
小班西瓜教案04-02
小班眼睛教案04-02
小班水果教案04-02
小班教案范文04-01
声音小班教案11-05
雪花小班教案11-05
小班教案《圆》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