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_388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教案 语文 小学 388

管理员

摘要: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⒈巩固汉语拼音,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字,认识3个部件。

  ⒉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口、耳、目、牙、舌、鼻的作用,初步具有保护器官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字,认识3个部件。

  教学难点: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口、耳、目、牙、舌、鼻的作用,初步具有保护器官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可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五官,引入新课

  ⒈猜谜语,引入新课。

  ⒉指导看图,说说口、耳、目、牙、舌、鼻各有什么作用。

  二借助拼音,自主读词,读句,认识生字

  ⒈检查掌握生字读音的情况,开火车,竞赛读。

  ⒉用生字口头组词。

  三反复朗读词语、句子,进一步了解各个器官的用途

  ⒈体会“说”、“听”、“视”、“咬”、“尝”、“闻”这几个表示不同动作的词。

  ⒉以自由说话的形式,联系生活实际讲讲各个器官的作用。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⒈在游戏中巩固识字。教师出示“目”卡片,学生用手指眼睛,齐读“目”。用同样的方法里复习口、耳、牙、舌、鼻。

  ⒉出示田字格,教师示范生字,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8个生字的`书写结构。

  ⒊学生描红书写,老师巡视。

  ⒋把自己想写的字在田字格练一练。

  五扩展活动

  ⒈让学生上台介绍五官的作用。

  ⒉说说自己是如何保护各个器官的。

  板书:

  保护器官

  kǒu yá tā shé mù

  口 牙 它 舌 目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巩固生字,正确书写“屋、错、皮、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说中提升认识。

  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了,而且也读懂了这节课我们就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感情来,好不好?

  二、创设情境,分角色朗读

  现在,你们都是小燕子啦!你们到菜园里看了三次都有新的发现,高兴吗?小燕子们,赶快把这三句话读读(电脑出示三句话)看怎么读才能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你可以自己一个人练读,也可以几只燕子聚在一块儿商量商量。

  1、学生自由分组练习朗读。

  2、检查指导。

  (1)哪只小燕子来读这句话。

  (2)真高兴,还有哪只小燕子像他这样高兴地读这句话。

  (3)第二次的发现谁来读。

  你们真聪明!“妈妈,妈妈”读得很好,如果把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声音往上扬一点,高一点就更好了。谁再来试试。

  (4)再读小燕子第二次说的话。

  (5)读第三句“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

  3、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口语交际,提升认识。

  孩子们,为什么你们第一次、第二次没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次却发现了呢?你来告诉妈妈好吗?

  四、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抽出要写的4个字。

  2、观察它们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重点指导“屋”和“错”。

  五、拓展练习

  照样子组词造句:

  细(仔细)小燕子观察很仔细。

  现()。

  瓜()。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唐代诗人孟浩然南下吴越,一路观光游览,曾在建德江停舟过夜时写下了一首久诵不衰的绝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当时,诗人远离家乡,在外漂泊,自然会有些离愁别绪,那“新愁”又指的是什么呢?原来,这跟他以前的一段经历有关。

  孟浩然曾经奔赴京城,想得到朝廷的重用,也好施展平生抱负。他经大诗人王维的举荐,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在唐玄宗面前,孟浩然一展所学,朗诵了几首自己十分得意的诗。哪知唐玄宗听着听着,突然变了脸色……

  原来,孟浩然的诗中出现了“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意思是说我没有什么才能,英明的君主弃置不用;我身体多病,老朋友也一个个疏远了。这岂不是在抱怨皇帝吗?唐玄宗很生气地说:“我没有弃你,是你自己不争气,没有上进心罢了!”这样,孟浩然求官不成,还碰了一鼻子灰,因吟诗闯了祸,被唐玄宗逐出了京城长安。

  孟浩然只好离开长安,南下吴越游玩。在这样的心情之下,他哪里会有心思去欣赏秀丽的风景呢?想想自己满腹才学,却前程无望,而今又作客他乡,怎能不平添一些“新愁”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在阅读中想像贝尔搞实验研究的艰苦状况,懂得科学探索之路是伟大而艰苦的。

  5、说一说电话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

  2、在学文中体会贝尔热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精神。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看实物,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电话:同学们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问答)

  3、教师:电话是亚历山大?贝尔在1876年设计成功的。

  4、学生出示资料,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导读:那么电话是怎么发明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电话的发明》。

  2、教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

  (1)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3、检查反馈生字学习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一读。

  (2)教师强调部分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要点。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用生字组词练习。

  (5)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4、反馈不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或是查词典,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偶然、哭笑不得、顿时、喜不自禁)

  5、读课文。

  三、弄清文章的条理

  1、指名反馈: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2、让学生按起因、发展、结果把发明电话的过程分成三层。

  3、指名反馈。

  起因:产生发明电话的新奇设想。

  发展:具体写贝尔经过艰苦的实验、研究、发明电话的过程。

  结果: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四、感情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话是贝尔在1876年成功发明的。他是怎么发明电话的呢?

  二、提纲导读,合作学习

  1、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3、互相讨论,说一说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4、说说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想?

  三、反馈交流,理解课文

  (一)了解起因,感悟发明在于大胆地设想。

  1、指名反馈: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思考:从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3、指名反馈。(引导学生体会一切的发明创造来自于生活,源于人类大胆的幻想。)

  (二)体会实验的艰苦,贝尔的执着。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1)一次实验失败,贝尔哭笑不得。

  (2)拆船板做音箱。

  (3)硫酸溅到人腿。

  2、从这几件事情中,你觉得发明的过程是怎样的?你们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实验的艰苦,人物的精神。

  教学建议: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根据具体的句子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他们终于做好了一台电话样机”

  (1)引导抓关键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

  (2)鼓励想像,说说他们两年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3)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反馈: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2、指名反馈:从发明的过程中你觉得贝尔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自由发言:坚持不懈、热爱科学、大胆想像、敢于实验探索。)

  五、拓展延伸

  1、小组交流:说说电话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2、集体交流、反馈。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移动电话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地努力,争取科学上的再进步。

  附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第一教时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 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

  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

  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

  C、特别"醒枕"的奥秘

  D、取得的成就(指导朗读)

  6、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7、指导朗读

  8、齐读这一段

  9、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

  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

  (5)指导朗读

  (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基础

  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学习课文第4节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

  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

  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能力目标: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低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之自相矛盾

  一个人拿着矛和盾的图

  我的矛 我的盾

  物莫能陷也于物 无不陷也

  锐利 戳得穿 坚固 戳不穿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24

小学语文教案06-25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1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2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11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05-22

小学语文教案【热】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