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学数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实验目标: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二、合作学习,探案求知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的统计表。
教师: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小红踢120个,小方踢100个,小红比小方多踢20个……
教师: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统计图吗?怎么制呢?学生可能回答:可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画3根就可以表示3个同学。
教师:1格表示多少呢?(课件出示1格表示1个)如果1格表示1个,小红踢的毽子个数要画多少格?(课件动态展示画出120格)学生产生冲突:画120格好麻烦哟。教师质疑:那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表示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适呢?说说想法。②小组内绘制出条形统计图。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适呢?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
学生1:用1格表示10个比较合适;120个就画12格;100个就画10格,90个就画9格。
学生2:用1格表示2个,5个也可以,只是画的格子要多些。……教师结合学生画的统计图的美观方面进行适当评价。
教师:现在用1格表示10个来完成书上116页的统计图。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的统计表。
教师:根据这个统计表你获得哪些数据信息?学生汇报所获得的信息。
教师:小明要帮爸爸制作条形统计图。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呢?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小明家苹果产量逐年增加;20xx年的苹果产量是20xx年的.2倍……
教师:根据你的发现,你对小明家承包苹果园有什么想说的?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3、小结今天学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以前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数据都比较小,因此我们都用1格表示1个单位。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接触到更大的数据。
课件出示:为了方便,我们用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不仅可表示10个,也可以表示2个,5个,100个,1000个等,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条形统计图》课后问卷
1、老师用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的授课形式,你喜欢吗?为什么?
2、老师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有哪些帮助?
3、你喜欢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本节课吗?为什么?
统计数据分析
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化学习效果统计
图表二
认同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人数 认同率%
实验班(40人) 39 97.5%
对照班(40人) 33 82.5%
效果分析:
1、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对于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有较高的兴趣,喜欢多媒体教学的数学课,非常认同这种教学模式,认同率达到97.5%。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对照班学生也希望数学课中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认同率也有82.5%,希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在实验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用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看到了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这较好的运用了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通过课件,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口算擂台比赛,教师出示口算题目,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教师随机提问: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通过提问揭示课题《表内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问题1:观察情境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计算出小旗的总数吗?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
生: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问题3:这56面小旗,每列挂8面,可以挂几列?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两种方法,教师作出评价。
2.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问题1:你能列出除法算式么?
生:56÷8=();56÷7=()。
问题2:要用哪句口诀求商?
生:口诀 七八五十六。
观察发现:仔细看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两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诀。
师生共同总结算法: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口诀,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多媒体出示儿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请学生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出示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如何计算的,集体讲解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点评和提升。
(五)布置作业
学生搜集身边见到的能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的一些日常实际问题,以待下节课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
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 (七)八五十六
56÷7=(8) 七(八)五十六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从我们学校到中山公园可乘坐A、B两种车,A车大约每隔400米设有一个车站,B车大约每隔600米设有一个车站。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少先队员开展送爱心活动,在这条线路上摆几个慰问点,为驾驶员、售票员送上毛巾擦擦汗、送上凉水解解渴。现在请你们小组商量一下,慰问点设在哪里可以同时慰问两条线路的司售人员,并且要说明你的理由。
2、在这里,我们找A、B两车的车站就是运用了有关倍数的知识,那么,你是否知道同时有两个车站的这几个数字表示的是什么呢?
出示课题:公倍数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
这一个是最小的,我们又称它为什么?
补充课题:最小公倍数
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二、探究
1、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在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请学生写在纸上,并贴到黑板上。
2、四人一组合作解决1--2个问题,举例说明,组长笔录。可以翻书请教,在P69--P71。
3、成果汇报:(由学生任选一种方法)
(1)公倍数有多少个?
(2)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①枚举法:根据学生举例填写集合圈并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内容(参见下左图):
②分解质因数:如:12与30的最小公倍数(见上右图)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与各自独有之因数的乘积。
[12,30]=2×3×2×5=60
从这两个分解质因数的式子里你能看出12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几?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参见下左图。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
短除法:如求:36和45的最小公倍数,参见上右图。
讨论:与求最大公约数比较有什么异同之处?
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任选一种方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第一组必做,其它可任选,看谁做的又快又多又正确):
16和20;65和130;4和15;18和24。
得出两个特殊情况: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当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4、总结:今天你们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每个人的研究都非常成功,对于今天所学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三、回家作业布置(感兴趣的同学做)
世纪大道是浦东新区最为壮观的轴线大道,它横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起于东方明珠电视塔,止于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全长4200米。请你当一位设计师,在大道的一旁每隔()米种一棵香樟,在大道的另一旁每隔()米种一棵银杏,那么,每()米一棵香樟和一棵银杏正好面对面,这样的情况共有()组相对的树木。
教学反思:
我们的教学是要真正地为学生服务,教师的职责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时帮他们把好舵。讲台不是老师的,而是师生共同的,谁都能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只有在被肯定、被信任的时候,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提供了思维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来展开的 。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真真实实的感受,实实在在的体验。
(二)说学法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两把不同的尺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
2、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来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
(二)探索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观察身边的很多物提,比如黑板、红旗、桌椅、书本等,让学生指出他们的表面在哪?
(2)让学生比较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便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板书)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课件出示各种规则及不规则封闭图形,让学生说出什么是封闭图形。
(2)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等数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3、归纳面积的概念:
通过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和封闭图形大小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面积的概念。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识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
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比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宽,再摆出长,计算几个几。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土地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指定不需要学生的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四)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2、第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五)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学习了本部分的内容为四年级学习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三角形和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19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3-29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1-1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篇03-21
口算乘法小学数学教案12-13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2-30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4篇03-16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3篇03-20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03-2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汇编8篇02-23